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戶;養殖檔案;現狀;方法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1005201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人們對于新農村建設中環境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肉類農產品價格逐漸攀升,很多農戶加入了養殖隊伍。但隨著農戶養殖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如何提高農戶養殖的管理水平、增加養殖效益顯得尤為重要。建立農戶養殖檔案并加強管理是有效提高養殖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徑。相對于規模化養殖,農戶養殖一般規模較小,且處于農村環境,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科技檔案的難度較大,不易實現且難以推廣。本文針對農戶實際情況,對農戶如何建立養殖檔案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能給農村養殖戶提供相關的可行性建議,將科學養殖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1 農戶養殖檔案管理現狀

1.1 不重視也不會建立養殖檔案

農戶在養殖過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知識等各方面因素的局限,建立養殖檔案較為困難,加上多數農戶認為建與不建養殖檔案和自己的養殖收益沒有關系,建與不建一個樣,很多農戶有一種“放羊栽蒜,不死準賺”的思想,忽視了養殖管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不注意平時養殖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及養殖技術、信息的收集,沒有記錄專門的養殖環境數據。

1.2 養殖檔案建立不全、管理不善

由于農戶生活的隨意性,使其對自認為重要的信息加以記錄,或想起來的時候記錄一下,導致養殖檔案記錄不完全、不系統,使用時用得上的資料非常少。很多農戶的養殖檔案沒有固定存放地點,隨便放置,容易丟失。

2 建立養殖檔案的作用

筆者曾拜訪過一位農民養豬大戶,在幾年的實踐中,他把日常生活中主副食價格、飼料價格和生豬價格升降及與養豬有關的經營投入、繁育技術等全部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養殖檔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市場調查后發現,豬肉、生豬、飼料等與養殖相關的價格升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并且相互之間關聯密切。根據這些規律,他適時調整了增欄、減欄、出欄計劃,不去一味追求擴大養殖規模、增加存欄量,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市場風險,從而得到較理想的經濟效益。他養好豬、賺到錢的秘訣是養豬一定要學好養殖技術,同時別忘了建立養殖檔案。

養殖場的檔案包括科研類、生產類、科教宣傳類、儀器設備類、基建類、人事類等的紙質、電子、影像資料等。本文特指生產類養殖檔案,其在農戶個體養殖生產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對農戶養殖的可持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江蘇啟東市近海對蝦養殖場內的一個養豬場,由于缺少科學的飼養管理,年年虧本。江蘇省勞模倪其新的兒子倪健飛帶著其父的科學養豬檔案資料前往承包,當年即扭虧為盈;又如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辛莊鎮,不少農戶通過給豬建立檔案,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摸索市場規律,實現了靠養豬發家致富。現將建立養殖檔案的作用總結如下。

首先,在建立養殖檔案的過程中,農戶對養殖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可提高其責任心和管理水平,使養殖更加規范化、規律化,可使農戶隨時了解養殖對象的健康等狀況,使養殖場的疫病控制有延續性,使其動物保健更有依據。

其次,通過對養殖過程和關鍵環節的了解,農戶能夠根據自身實際需要選擇學習養殖相關知識與技術,并逐漸形成系統化的養殖技術,提高自身的養殖水平。

再者,建立詳細而完備的養殖檔案,會形成較為系統的養殖數據庫,為技術人員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盡快做出準確的診斷并采取應對措施提供資料和依據,詳細而完備的養殖檔案對重大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3 如何建立養殖檔案

3.1 建立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

農戶知識層面淺,可制訂一些合理的簡單易行的養殖規章制度、作息時間等,約束自由散漫的心性,如《作息時間規定》、《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提醒農戶日常應維護的事項。政府下派農業技術人員應多到農村宣講建立養殖檔案的重要性和科學性,手把手教授并幫助農戶建立養殖檔案,使之建立的養殖檔案切實有效可用。如河南省內丘縣是一個養豬大縣,農民家家都有養豬習慣。2007年國家及省、市出臺促進生豬生產的相關政策后,農民養豬積極性日益高漲,但傳統的管理手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為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該縣以生豬養殖規范化管理為抓手,創造性地實施了生豬“檔案管理”新機制。在實施生豬“檔案管理”工作中,內丘縣首先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實行了“飼養檔案”管理制度,對每頭生豬建立檔案,詳細記錄該豬的出生、飼養、防疫、配孕等情況,使每頭豬從出生到出欄的各項管理都井然有序。生豬“檔案管理”制度的推行,為內丘生豬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管理保障,極大地調動了養豬戶的積極性。

3.2 設計合理、易于建立的養殖檔案

農戶養殖戶因自身條件所限,存在諸多局限性,如知識面偏窄,自學能力較弱;場地環境偏小,養殖技術缺乏等,不能建立詳細、復雜的養殖檔案。建立養殖檔案應首先準備不容易丟失的筆記本,設計簡單可行的養殖信息收集表。如畜牧生產記錄本,內容包含如品種培育記錄表,配種、產仔、生產記錄表,公豬(采精、品質鑒定、稀釋、保存)記錄表,轉群記錄表,返情、流產記錄表,死亡、淘汰記錄表等;獸醫疫病防治本,內容包含如免疫、保健、診療、解剖、用藥、消毒、無害化處理記錄、疫病監測報告等;經營管理記錄本,內容包含如種豬、飼料、藥品、疫苗的采購、保管、使用或銷售等。表格內容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相關科技圖書中也有很多模板,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予以修改。

3.3 設立專門存放地

農戶因條件所限,大多只能實行紙質養殖檔案管理,有條件的可同時實行電子養殖檔案管理,應購買專用檔案袋、檔案柜,進行實時記錄,實時歸檔,實時整理入柜,盡量確保檔案齊全、完整和準確。

江蘇省勞模倪其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啟東縣養豬,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養豬能手。在檔案局的幫助下,他總結了幾十年來的養豬經驗,把從1970年開始積累的養豬方面的防病治病偏方,近幾年承擔的科研試驗項目中形成的原始記錄和會議材料等進行了收集,補寫回憶材料,購置檔案櫥,建立家庭養殖檔案。這些辛勤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結晶是其科學養豬勞動致富的傳家寶,也是技術交流傳、幫、帶的傳授錄。

養殖農戶建立養殖檔案,好比把“財神”請到家,便于今后更好地科學養豬,好處多多,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朱丹,韓盛利.規模豬場養殖檔案管理策略[J].豬業科學,2012,(8):102103.

[2]徐娜莉.健全生豬生產管理檔案落實國家扶持政策[J].山東農業科學,2009,(3):109110.

[3]李增菊,賈增川.家庭檔案,致富好幫手[J].檔案與我與我家,2009,(6):1112.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養豬業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0)09-057-02

1、波密縣養豬業的基本情況

波密縣現有人口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300人,農業人口21528人。因此,農牧業是波密縣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根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0185萬元,其中農牧業收入占全縣總收入的38.7%。全縣牲畜存欄數113669頭(只、匹),牲畜出欄率32%,奶產量6315噸、肉產量1792噸。農畜產品市場需求旺盛,畜牧養殖成為我縣農牧民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

就我縣養豬情況來看,農戶養殖的生豬的熱情比較高。因為當前豬肉市場的價格比較穩定,在現在的市場價格下,養殖生豬對農戶來說會有比較不錯的的經濟效益。農民每養1頭肥豬可獲凈利潤一般在200元以上,這樣的經濟收益與養殖其他牲畜相比,收益率較高,而且養殖生豬的周期不長。養殖生豬的經濟收益逐漸成為我縣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縣的基本情況,畜牧業向來都是我縣基礎農業以外的重要副業,可以說是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前養豬利潤相比來說較為豐厚,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縣農業人口增加收入。因此。我縣應加大對農戶養殖生豬的重視程度,積極采取措施以更好的推進我縣農戶增收。

2、我縣養豬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生豬養殖方式比較落后,缺少現代化養殖的意識和手段

僅管我縣農戶養殖生豬的熱情較高,畜牧業市場需求旺盛,但是我縣生豬養殖的方式比較落后,科學養殖生豬的程度低,整體生產水平也比較低。我縣多數養豬農戶的飼養方式都比較傳統,不管是在養殖規模還是飼養餐數、疾病防疫、圈舍衛生、飼養食物等各個方面都缺少科學的管理和相應的指導,沒有現代化的養殖技術,也沒有現代化農業的意識。究其原因,首先我們從地域上看,我縣地處東南部,是進入林芝地區的東大門,城市化程度不能與發達地區相比,科學技術的普及程度也相對滯后。其次,從我縣農業生產的進程看,我縣的養豬業是比較傳統的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的農戶大多都習慣了自給自足的農牧業經濟,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對現代農業畜牧業養殖的科學知識和先進方法的了解都比較滯后,對現代農牧業經濟發展的趨勢不了解。第三,從社會發展上看,我縣的農業工業化水平不高。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以逐漸邁向工業化放向,他們的養豬業正在向養豬生產流程工廠化、自動化,豬肉產品可以實現標準化,在生豬或豬肉市場流通的信息、相配套的服務比較完善等等。整個流程可以構成一個體系,更有先進的地方能通過計算機網絡來進行日常管理。這是我縣養豬業存在的重要問題。

2.2 我縣養豬業養殖規模一般較小,科學飼養成本高

我縣生豬飼養的方式上,養殖戶多以散戶為主,雖然散戶經驗具有養殖方便、數量小、風險小等優點,但同時這種養殖方式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缺陷。

養殖規模小時散戶養豬方式的最大特征,散戶養豬的數目一般是3-5頭,最多10余頭的樣子,數量不等,基本上都沒有算得上是規模養殖的養豬戶。首先。散戶養殖在飼養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其實養豬是個需要專業知識的行業,而散戶卻大多不怎么重視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為了方便省事基本上都用傳統的3鋸飯后各喂1次的飼養方式,如果要做到科學飼養的要求,比如把消毒、衛生、防疫等環節一一做到,需要很大的成本。其次,散戶養殖在銷售上也存在問題,因為散養戶的規模小,如果再加上生豬出欄時間上的不一致,就會在銷售中處于不利地位,數量較少的散戶出欄生豬,只能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我們當地的屠宰戶或小商小販,這樣的價格會比外銷的價格便宜0.2-0.3元/KG,就會降低了經濟收入。而且,一般來說,很多散養戶不重視市場生豬供銷行情,不懂得分析市場,經常會出現只是在缺欄時補欄,而仔豬價格低廉時卻不敢在養豬上投入,不會從宏觀的視野去估量市場行情。

究其原因,我們發現,由于大規模養殖需要購買大量仔豬,而且是能出經濟效益的品種仔豬,這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投入,由于資金或者大規模經營帶來的風險,我縣的農戶基本上都不敢在這么大的投入上冒風險,所以養殖戶大多選擇自己繁殖供自養或者在本地市場上購買當地仔豬進行飼養。當然本地土豬的生長速度、出欄率及瘦肉率遠不及優良品種豬。而且,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的飼養原料,散戶養殖生豬,則可以就在家庭院落里養殖,如果不用科學飼養的方法,就用家中所剩余糧,如麩皮或者綠汁飼料、糟渣、泔水等飼喂就能應付,這樣能大大節省飼料費用。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小規模散戶經驗,不能有效率地養殖出營養搭配良好的肥豬,整體上收不到良好的經濟效益。

2.3 養豬疾病防患意識薄弱

我縣大多數生豬養殖戶為了飼養方便或資金技術等不足,大多都是于自家屋舍附件修建簡易豬舍,有的圈舍還是原有舊房改造而來。這樣的圈舍結構不合理,冬天不易保暖透光,夏天不易通風降溫,多數養殖戶圈舍內比較潮濕,污水污物的排泄不便,這樣容易導致疫病的發生。另外,圈舍基本上都沒有消毒設備,也不會對圈舍進行定期消毒。還有一些生豬養殖戶不太重視對豬的身體狀況的觀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病豬對癥下藥,對買入的仔豬接種疫苗的情況不了解。這主要是由于我縣的養豬戶養豬疾病防患的意識比較薄弱,對畜禽疫病控制能力較差,尤其是在豬疫病的觀察、診斷、預防、消除等方面,不僅設備簡陋而且技術落后,如果豬發生傳染性疾病,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2.4 生豬銷售上,市場意識不強

我縣的生豬養殖大多是散戶,養豬沒有上規模,養豬業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因此,養豬戶對生豬市場的認識和了解都不多。由于散戶飼養的規模小,飼養的技術含量低,在市場上沒有強大的競爭力,從整體來說經濟效益不高。另外,這種散戶養殖不可能到達市場化程度比較成熟的要求即產、供、銷一體化,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市場的風險。農村散戶養殖的競爭比較無序,對市場供需矛盾分析滯后,因此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供需的變化。這一方面是由于農戶自身意識的局限,另外也缺乏相應的指導。

3、有效解決我縣養豬問題的解決措施

為了有效解決我縣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必須多方努力,發揮好各個層面的能量,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樹立科學發展生豬飼養的意識,引進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

之前我們了解到我縣生豬養殖方式比較傳統,許多農戶對科學養殖生豬都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術。我們要促進我縣養豬業的發展,首先就要改變這一狀況。具體而言,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增強養殖戶畜牧方面的科學知識。第一,重點培養本土畜牧人才。讓我縣具有畜牧基礎知識的人,去深造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培養成我縣畜牧業方面的骨干人才,指導我縣廣大農戶進行生產養殖,并對農戶們進行畜牧養殖方面的科普知識進行培訓,改變思想,樹立科學的養殖意識。逐漸改變其傳統的養殖方式。第二,獎勵先進,鼓勵自學。對首先將科學養殖技術運用到實踐上的養殖戶進行表彰,給廣大養殖戶樹立榜樣,鼓勵大家自己學習先進知識技術。一類可以激勵大家,二來可以帶動大家學習和實踐科學的養殖技術。第三,引進人才。重視專業人才,大力引進一些畜牧業人才,使他們成為我縣畜牧業發展的指導者,推動我縣養豬業的發展。

3.2 引導養豬戶轉變養殖觀念,政府大力引導和扶持規模養殖

僅管我縣生豬養殖發展比較迅速,但如先前提到的,在養殖方式上大多以散戶養殖為主,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生豬養殖戶存在。要大力發展我縣的養豬業,使得我縣的養豬業形成規模,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政府就要努力轉變散養戶們的養殖觀念,大力引導和扶持有潛力的散養戶擴大養殖規模,形成規模養殖,走上集約化的養豬道路。這不僅是因為規模養殖方式是當前和今后農村養殖業發展的方向和必然的趨勢,也是真正發展我縣農村畜牧業經濟的必經之路。政府首先在思想上讓養殖戶們進行轉變,另外在政策上給予支持,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重點針對初具規模的潛在規模養殖戶,在他們的發展和擴大養殖規模時,首先可以從資金上給予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實在的問題,如大規模養殖的圈舍修建投入問題,品種仔豬購買資金問題等,在銀行放貸、政府補貼上給予優惠。其次,在建設用地問題上,政策審批程序簡化。第三,在幫助農戶分析市場上,主動給他們提供縣內外的食品加工信息和市場行情信息,并幫助其與一些食品加工企業建立市場購養合作關系等問題。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養豬戶擴大養殖規模的后顧之憂,推動我縣養豬業規模養殖方式的發展。

3.3 提高防疫意識,加強防疫控制

在防疫方面,首先要讓養殖戶意識到衛生防疫的重要性。要讓養豬戶們明白,做好防疫是提高生豬養殖效率和創造經濟效益的前提。其次在實踐上,需要進行定期消毒,避免細菌滋生,引發疾病;在建造豬圈時要考慮到圈舍的采光、保暖、通風、污水污物排除等方面,保持圈舍的干燥、干凈、衛生,在小環境上避免豬發生疫情;重視對仔豬的免疫,從源頭上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政府要重視對基礎畜牧獸醫積極作用的調動,發揮他們對養豬疾病防疫方面的作用。這樣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控制豬疫病的發生和傳播,避免豬發生疫情產生的濟損失。

3.4 引導養殖戶走向市場,推動養豬業的發展

市場是養殖生豬的最重要動力,調控著生豬養殖的各方面情況。政府在引導科學養豬的同時,更要重視引導養殖戶將眼光投向市場,幫助搜集、反饋縣內外、相鄰區域的生豬需求信息,教會養殖戶如何分析和利用這些信息,讓他們學會用市場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養豬,學會將生產與銷售相結合,能掌握一定的市場信息。或者與一些食品加工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逐漸使得產、供、銷走向一體,增強生豬銷售的科學性,減少養豬的盲目性,在生豬達到屠宰體重應適時出欄上市,提高市場競爭力。還可以將豬糞進行綜合利用,于一些化肥工廠聯系,這樣既解決了環境問題,又能增加經濟收入。使我縣養豬面向市場,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我縣養豬業的發展。

4、結 論

養豬是我縣的傳統農業,是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縣養豬業興盛,對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我縣養豬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養殖方式傳統、科學養殖的知識缺少、養殖規模小等。但是,我縣在認識到這些問題后,積極采取措施,轉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重視疫情預防、并積極走向市場,在我縣政府與廣大養殖戶的共同努力下,我縣養豬業一定會往更科學、更合理、更有經濟效益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潔,寧志軍,韓明改等,農村小規模養豬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牧業觀察,2008(12),158

[2]康坤,農村養豬存在的問題及對肉品質的影響[J],飼料研究,2009(10),69-70

[3]何正富,農村生豬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村養殖技術,2002(1]),9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EKC;生豬養殖;碳排放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引領下沿江地區經濟發展路徑研究”(2015YZD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湖地區畜禽養殖污染形成機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例”(71303099)、江西省普通高校科技落地計劃科學前沿項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土地利用與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優化技術”(KJLD12065)和江西財經大學2015年度學生科研課題(XS3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孔凡斌,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江西財經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江西南昌 330077);王智鵬,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潘丹,江西財經大學在站博士后(江西南昌 330032)。

一、引言

畜禽養殖碳排放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報告《畜牧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統計數據顯示,生豬、牛、羊和家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算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在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情形之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養殖模式呼吁而出,如何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生豬養殖碳排放的脫鉤發展,成為低碳養殖研究領域中十分關注的問題。目前,學者對畜禽養殖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畜禽養殖碳排放的測算。學者主要運用碳轉化系數法、IPCC排放系數法、綜合調查法和碳排放指標體系等,對碳排放進行測算①。二是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國外學者對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做了很多研究,發現不同國家的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存在“正U型”“倒U型”“正N型”或“倒N型”等多種曲線關系①。國內學者應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模型驗證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較少。孟祥海等運用EKC模型分析了我國畜禽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污染程度與人均GDP之間存在“倒U型”曲線關系,且已跨過曲線拐點②。田素妍等對中國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進行了EKC驗證,結果發現:東部地區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間存在顯著的“倒U型”關系,中、西部地區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則存在顯著的“正U型”關系③。

綜上所述,現有對畜禽養殖碳排放的研究多以國家、省際作為研究單位,對省、市級研究甚少。同時,目前對畜禽養殖碳排放的測算往往集中在腸道發酵與糞便管理④,很少從系統的角度去測算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產生的污染物總量,這將導致碳排放量測算的不準確。而有學者研究表明,污染物測算不準、不全往往是導致EKC檢驗結果不準確的主要原因⑤。基于此,本文將以江西省生豬養殖為例,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CA)系統測算生豬養殖碳排放量,在此基礎上對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EKC關系進行檢驗,并分析影響生豬養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生豬養殖業在中國畜禽養殖業中占主導地位,是中國畜禽養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江西省是全國十大生豬主產省之一,其生豬碳減排工作對全國生豬碳減排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致力于打造“生態明文先行示范區”和“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江西省而言,對生豬養殖碳排放進行EKC檢驗以及對碳排放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顯得尤為迫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模型構建、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一)生豬養殖碳排放量測算

FAO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框架《IPCC 2006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指出⑥,生豬養殖直接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生豬腸道發酵CH4排放與糞便管理系統中CH4、N2O排放,間接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飼料糧種植、飼料糧運輸與加工、飼養環節耗能和豬肉產品屠宰加工等環節中能源與資源消耗所產生的排放。因此,本文結合江西省生豬養殖的實際情況,借鑒胡向東和孟祥海的研究成果⑦,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CA),選取飼料糧種植、飼料糧運輸和加工、生豬腸道發酵、糞便管理系統、飼養環節耗能和豬肉產品屠宰加工六大環節,測算出生豬從幼仔養殖到出欄以及到豬肉產品銷售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產生并排放到空氣中的CH4、N2O等溫室氣體折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總和。目前,生命周期評價(LCA)已被廣泛應用于碳排放(即溫室氣體排放)研究領域①,但國內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應用于畜禽養殖業特別是生豬養殖碳排放測算較少。

生豬養殖碳排放量測算公式如下:

C=EGF +ESM +EMT +ECD+EGE +ESF(1)

式(1)中:C為生豬養殖碳排放總量;EGF為飼料糧種植產生的碳排放量;ESM為飼料糧運輸與加工產生的碳排放量;EMT為生豬腸道發酵CH4排放產生的碳排放量;ECD為糞便管理系統中CH4、N2O排放產生的碳排放量;EGE為生豬飼養環節耗能產生的碳排放量;ESF為豬肉產品屠宰加工產生的碳排放量。

(二)生豬養殖碳排放的EKC模型設定

參照國內外學者對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②,根據測算的生豬養殖碳排放總量,環境質量指標選用碳排放量來衡量,經濟發展指標選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

同時,本文采用含參數估計的生豬養殖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模型,來驗證江西省及各地市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是否存在EKC拐點。EKC模型的設定多以二次、三次多項式為主,但三次多項式相對靈活③。為消除數據可能出現的異方差,分別對生豬養殖碳排放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取自然對數,采用對數三次方作為回歸方程的基準方程對生豬碳排放進行EKC檢驗:

lnCt=θ0+θ1lnYt+θ2(lnYt)2+θ3(lnYt)3+εt(2)

式(2)中:Ct為生豬養殖碳排放量;Yt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t為時間;θ0為截距項;θ1、θ2、θ3為模型估計參數;ε1為隨機誤差項。根據模型估計參數θ1、θ2、θ3,其取值的不同,可以反映出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同關系。

(三)生豬養殖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研究

1.變量選取與說明

現有研究表明,碳排放具有不確定性和受人類活動影響等特點④,受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城市化水平、交通便利情況、人力資本、市場需求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影響⑤。基于此,本文結合江西省生豬養殖實際情況與現有的研究成果并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以下七個變量作為生豬養殖碳排放的影響因素:

(1)豬肉消費總量(X1):用人均豬肉消費量與城鎮人口之積來表示。一般情況下,人們對豬肉的消費總量越多,意味著生豬養殖總量越多,將會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資源,碳排放量越多。

(2)對外貿易程度(X2):用對外出口的生豬總額與牧業生產總值之比來表示。一般情況下,對外貿易程度越高,說明對外出口的生豬數量越多,產生的碳排放量越高。

(3)公路密度(X3):用每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來表示。通常而言,交通條件越便利,越有利于生豬的運輸以及對低碳養殖技術的推廣,生豬養殖的碳排放量將會越少。

(4)農村勞動力價格(X4):用城鄉勞動力人均收入之比來衡量。城鄉勞動力人均收入之比越高,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就越高,在理性經濟人假設下,生豬養殖戶會選擇進城務工以獲取更高的非農收入,選擇生豬養殖的概率更低,生豬養殖數量下降,生豬養殖碳排放量下降。

(5)產業結構(X5):用牧業生產總值與農業生產總值之比來衡量。牧業生產總值占農業生產總值比重越高,說明生豬產業發展越好,用于生豬養殖的資源越多,生豬養殖所產生的碳排放越高。

(6)政府環保管制(X6):用政府環境治理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來衡量。政府環保管制越高,對低碳養殖技術(例如糞便處理技術推廣和沼氣池建設技術)等的補貼越高,從而降低生豬養殖所產生的碳排放。

(7)能源利用效率(X7):用單位GDP能耗來表示。一般情況下,在生豬養殖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能源的利用會間接產生碳排放。能源利用率越高,生豬養殖產生的碳排放越低。

2.模型構建

為消除數據中可能出現的異方差同時不改變數據的特征,本文采用變量的對數值。生豬養殖碳排放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構建如下:

lnC=θ0+θ1lnY+θ2(lnY)2+θ3(lnY)3+Yi lnXi+ε;i=1,2…(3)

式(3)中:C表示生豬養殖碳排放量;Y表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i為解釋變量;θ0為常數;θ1、θ2、θ3、Yi為估計參數;ε為隨機誤差項。

(四)數據來源

生豬養殖碳排放量測算與EKC檢驗采用1990―2014年江西省及11個市區的面板數據,數據來源于1991―2015年《江西省統計年鑒》。由于2000年以前生豬養殖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相關數據缺失且較難獲取,因此,生豬養殖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采用2000年之后的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2001―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和《江西統計年鑒》。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生豬養殖碳排放的EKC檢驗及拐點分析

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生豬養殖碳排放的EKC進行計量模型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θ10,且θ3

第一,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454元時,該時期為1990―2003年,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呈反向變化關系,即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增長的態勢,而生豬養殖碳排放呈下降趨勢。這一階段生豬養殖業多為農戶散養經營,生豬養殖總量相對較少,有足夠的土地吸納生豬養殖廢棄物,能夠有效實現“廢棄物―有機肥―種植業”的種養結合,廢棄物環境友好型處理率較高。且該時間段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更多依賴于勞動力的投入,物資資本、能源等的投入未急劇增加,因此生豬養殖碳排放呈現下降態勢。

第二,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介于2454元至10864元之間時,該時期為2004―2014年,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呈現同步上升的趨勢,即隨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豬養殖碳排放也在增加。該階段隨著人口規模壯大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豬肉市場需求增加使得生豬養殖總量不斷攀升,生豬養殖模式由傳統散養模式向小、中、大規模化養殖模式轉變。隨著生豬養殖業專業化、規模化程度日益提高,但養殖戶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且生豬養殖業在一般情況下屬于微利產業,污染治理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高,多數養殖戶在資金需求上難以承受。因此,相當一部分生豬養殖場缺乏必要的糞污處理設施,大量未經處理的禽糞污隨意排入河流、稻田、荷塘等,使得大量生豬糞污及廢棄物不能實現資源化、循環化綜合利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農牧脫節,使得“廢棄物―有機肥―種植業”的種養結合模式難以實現。同時,政府對沼氣的推廣尚在起步階段,“廢棄物―沼氣―有機肥”的資源化循環經濟模式效果不顯著。而且,隨著勞動力對生豬養殖產出的貢獻力逐漸減弱,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更多依賴于物資資本及能源的投入增加。因此,該階段生豬養殖碳排放和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同步上升的態勢。

第三,當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10864元時,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生豬養殖碳排放將逐漸降低。這一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對環境質量需求也不斷提高。政府對生豬清潔生產更加重視,對生豬低碳養殖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的補貼力度加大,如沼氣池建設、干清糞工藝、尿糞固液分離工藝推廣等。同時,政府采取一定的激勵或者強制措施,促進生豬糞便還田,減少生豬糞便向環境排放。實施生豬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大力發展養殖業循環經濟,建立以沼氣為紐帶形成“豬―沼―菜”“豬―沼―果”“豬―沼―林”“豬―沼―魚”多功能生態養殖和循環經濟模式。減量化、資源化、再循環模式成效的顯現,使得該階段生豬養殖碳排放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二)生豬養殖碳排放EKC拐點的時空特征分析

1.空間分布特征

2014年江西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997.0元,還處于臨界值(10864元)左端,意味著當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隨著經濟發展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將江西省十一個設區市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臨界值(10864元)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南昌市(12266.8元)、景德鎮市(11410.1元)、萍鄉市(12617.6元)、新余市(12678.9元)和鷹潭市(11215.4元)五個市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其臨界值,生豬養殖碳排放將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逐漸降低。可能的原因是:2014年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和鷹潭市生豬養殖量分別為25萬頭、66萬頭、40萬頭和58萬頭,遠小于江西省129萬頭的生豬平均養殖量。這四個設區市生豬養殖量較小,可以較好地實現“廢棄物―有機肥―種植業”的種養結合,以及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和養殖技術的推廣,如“廢棄物―沼氣―有機肥”循環經濟模式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使得這四個區域生豬養殖碳排放經過高拐點值進入了下降階段。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會城市與經濟發展中心,政府對生豬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更加重視,且南昌市生豬養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較高,中、大規模養殖場較多,得到的補貼更高;較好地實現了“廢棄物―沼氣―有機肥”多功能生態養殖和循環經濟模式,使得南昌市生豬碳排放從高拐點值開始逐步降低。其余六個設區市生豬養殖碳排放還未到達高拐點值,即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生豬養殖碳排放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那么,這六個設區市的生豬養殖碳排放何時才能到達高拐點值?接下來本文將對各市到達高拐點值的時間路徑進行分析。

2.時間路徑特征

根據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以及各市2010―2014年間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首先預測出各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且將其作為預估時間的年均增速;然后,計算出各市到達高拐點值所需要的時間;最后,確定到達的具體年份。根據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在2015年到達EKC高拐點值的市包括九江市、宜春市、撫州市,在2016年到達EKC高拐點值的市包括吉安市和上饒市,贛州市將在2018年到達EKC高拐點值。不同市到達EKC高拐點值的時間不同,可能由于各市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造成的。九江市、宜春市、撫州市、吉安市和上饒市生豬養殖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這五市生豬養殖量分別達到了95萬頭、284萬頭、124萬頭、175萬頭和127萬頭,分別占江西省生豬養殖總量的6.66%、19.99%、8.73%、12.30%和8.92%。這五市生豬養殖量大,碳排放總量更高,使得生豬養殖碳排放量更高。生豬養殖業蓬勃發展,使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到達曲線高拐點值的時間相對較短。贛州市位于贛南地區,面積相對廣闊,主要還是以包括生豬養殖業在內的農業發展為主,經濟發展相對較慢,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到達曲線高拐點值的時間相對較長。

(三)生豬養殖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運用stata10.0統計軟件進行生豬養殖碳排放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處理數據,模型R2為0.9985,且F值為265.6139,說明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好。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的系數滿足θ10,且θ3

表3結果顯示,豬肉消費總量(X1)的系數為0.1378,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豬肉消費總量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正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這表明,隨著豬肉消費總量的上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豬養殖碳排放呈上升趨勢。

對外貿易程度(X2)的系數為0.0963,且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對外貿易程度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正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這表明,隨著對外貿易程度的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豬養殖碳排放呈上升趨勢。可能的原因是:發達國家的生豬從我國進口,使得碳排放環節發生在我國,出現了“碳轉移排放”現象,這與林百強和蔣竺均研究相符①。

公路密度(X3)的系數為0.0880,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公路密度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正影響作用,與預期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公里密度的提升,交通條件更為便利,生豬規模飼養數量將會增多,生豬養殖碳排放量增加。

農村勞動力價格(X4)的系數為-0.5527,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農村勞動力價格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負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城市收入越高,養殖戶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就會越高。基于人們對經濟效益的抉擇,城市務工收入越高,從事生豬養殖人員就會相對越少。這與鄧力群的研究類似,養殖機會成本對養殖戶飼養行為產生負影響,即農村勞動力價格將會抑制生豬養殖碳排放的增長①。

產業結構(X5)的系數為0.8767,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產業結構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正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這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產業結構的提升會使得生豬養殖碳排放呈上升趨勢。這與杜江和劉渝的研究結果相符②。

政府環保管制(X6)的系數為-0.1549,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政府環保管制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負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張學剛和王玉婧認為,政府對環境的管制等對環境質量改善有重要影響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對環境保護越重視,對生豬低碳養殖重視會越高,使得生豬養殖碳排放下降顯著。

能源利用效率(X7)的系數為-6.6554,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能源利用效率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具有負影響作用,與預期一致。趙愛文和李東研究發現,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顯著影響能源使用強度①。在生豬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使得能源使用強度顯著下降,使得生豬養殖碳排放減少。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1990―2014年江西省及十一個設區市的面板數據,運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CA)測算出江西省及各市生豬養殖碳排放總量,利用EKC模型檢驗了江西省及各市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EKC關系,并對各市的碳排放拐點變動及時空特征進行了實證研究,最后對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長期發展來看,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倒N型”的EKC關系,且存在臨界值分別為2454元和10864元的雙拐點。研究表明,當經濟發展水平低于2454元時,生豬養殖碳排放處于下降的態勢;當經濟發展水平超過2454元而低于10864元時,生豬養殖碳排放由低拐點值隨著經濟發展呈現同步上升態勢;當經濟發展水平超過10864元時,生豬養殖碳排放由高拐點值向下呈現逐步下降趨勢。

第二,從空間分布來看,2014年江西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997.0元,還處于臨界值(10864元)左端,意味著當年江西省生豬養殖碳排放隨著經濟發展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江西省有五個市生豬養殖碳排放超過了高拐點值,其中包括南昌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和鷹潭市;其余六個市當前生豬養殖碳排放還仍未到達高拐點值,即隨著經濟發展生豬養殖碳排放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

第三,從時間路徑來看,在未來三年內,有三個設區市將到達EKC高拐點。九江市、撫州市和宜春市已在2015年到達EKC高拐點;吉安市和上饒市將在2016年到達EKC高拐點;贛州市將在2018年到達EKC高拐點。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第4篇

2、整合項目,增加投入。年上半年示范片實施了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地震后恢復重建畜牧產業發展項目、農村沼氣項目、農村道路建設項目、紅層找水項目、農村扶貧項目等等。項目共投入550余萬元。

3、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組織養豬戶發展。年下半年成立了“養豬合作社”和“興達養豬專業合作社”,今年又成立了“縣宏隆生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有社員雜燴網戶。

4、引進龍頭企業,帶領農戶發展。引進溫氏集團,在倉山鎮成立了“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在建有飼料廠、銷售部,并在鄉建成一個純原外種母豬3200頭的生豬擴繁場。公司采用“五包一保證”(包圈舍設計、豬苗供應、飼料供應、技術服務、產品銷售,保證養戶有適當的利潤)的方法與農戶合作發展養豬。即農戶只要按公司技術員的規劃和設計,建好豬舍,并在公司開戶后,并可先免費得到公司提供的豬苗、飼料和技術服務,育肥后公司負責銷售,公司除去豬苗、飼料等費用后,保證養戶每頭豬有100元左右的利潤。公司現已在示范片發展溫氏養豬合作戶156戶。引進隆生集團,采用“五包一保證”的方法發展肉雞養殖戶,現已發展45戶。

5、統一設計、統一施工,保證基礎設施質量。下發了省農村戶均純收入1.5萬元畜禽養殖指標設計表和省畜禽適度規模養殖標準化圈舍建設方案圖的同時,縣畜牧局技術組為示范片統一設計改擴建豬舍和新建豬舍圖紙。示范片改擴建豬舍統一施工;新建豬舍,農戶自購材料,主體工程統一施工。

6、加大扶持力度。新建存欄100頭的養豬戶,每戶補3萬元;按溫氏公司要求修建豬舍的溫氏養豬合作戶每戶補2萬元;新建存欄50頭的養豬戶,每戶補1萬元;改擴建豬舍的養豬戶,每戶補5000元;新發展的竹林生態雞養殖戶,每戶補2500元。

農村豬的養殖技術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

畜牧養殖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在資金補助和扶植政策上我國都給予了較多支持和幫助[1]。我國已逐漸意識到在推廣綠色養殖技術上主要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其一是健康方面,我國當前的環境狀態已存在較多問題,而畜產品在生產環節中的飼料和飲水生產,獸藥和消毒配置,疾病的預防和監測以及屠宰環節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人們都有著生活健康,吃著營養無憂畜產品的愿望,而國家也將這種愿望列入高度重視的名單中。另外在經濟方面,綠色畜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供應并不成正比,甚至出現了較大的市場空缺,供不應求的情況。市場上一般豬肉的售價大約在十三到十五元人民幣左右,而綠色豬肉的售價有時甚至能達到四十元左右,具有相當高的利潤。因此,無論是從經濟方面或是健康方面,綠色畜牧業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就目前情況看來,綠色畜牧業都沒有得到其應有的重視和推廣。因此,如何促進綠色養殖技術的推廣以及用何種方式推廣就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關于推廣和推行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由于畜禽排泄物,污水以及產生的有害化學氣體對環境的污染也在逐步增加[2]。據統計我國的總體土地負荷已超過最為適宜的數值,并且每隔十年會加重二至三倍,除去主要污染根源———畜禽糞便污染外,技術、抗生素、獸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在畜產品中的殘留,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另外還存在著大劑量使用高金屬元素添加劑導致排泄物內金屬含量也偏高進而污染土地環境,獸藥和疫苗消毒劑的殘留導致禽畜質檢不合格等情況。因此,為了維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已成為必然趨勢和轉變生產方式所必做的工作。

2如何有效推廣實行綠色養殖技術

2.1建立有關的專業推廣機構

建立相關推廣機構,是指建立除養殖場和政府外的另一方機構,日常工作為推廣綠色畜牧養殖行業,提高其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建立這一機構主要是因我國在此方面還未完全形成有效力的機制,尤其在養殖場較多的基層農村和鄉鎮目前畜牧養殖的技術含量值還較低。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可以擴大產業鏈和價值鏈。這一機構可連接政府部門、養殖企業、獸藥飼料銷售公司多方參與,形成相互交流,相互關聯的推廣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再引進市場競爭的方式,使用公開競標的方式將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進行推廣。

2.2瞄準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所能適應的市場

綠色養殖技術雖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力量,但一個產業的正常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獸藥要考慮到的就是其中的利潤,所以在建立相關機構后,還需提供強大的市場保障供綠色養殖技術發展。若只是一味要求養殖戶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并未談到利益利潤,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宣傳是缺少信服力的[3]。這樣一來,也就沒有養殖戶愿意投資并向其他養殖戶推廣這項技術。因此要先確定市場,不能籠統地對養殖戶說因為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所以發展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絕對是有利益的。若不做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問卷,進行確切的報告和調查,這樣的空口而談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在市場調查中應注意此市場需要哪種畜禽,需求量有多大,再根據這些數據對養殖戶們進行宣傳和推廣。這樣,養殖戶們才能看到確實的利潤和市場,這些讓他們能更好的使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進而和別的養殖戶進行推廣,促進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繁榮和發展。

2.3注重原料質量和疫病消毒

只有真正做好原料市場的監管,才能形成安全健康的飼料來源從而保證畜禽的健康[4]。在此方面,養殖企業可以通過和飼料企業相互聯合,實現科學綠色的飼料種植和生產。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為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添磚加瓦。而在疾病防治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部門應重視疫病的防治和消毒,盡力防止誤診或用藥錯誤事件的發生。這樣才能使得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早日通過推廣漸入人心,讓我國的人民在放心的環境下食用畜肉類食品,同時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愛瓊.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普及[J].甘肅畜牧醫,2016,46(23):23-23.

[2]洪之國.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6,10(27):131-131.

[3]馮卿.如何更好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2):3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蕲春县| 枣庄市| 垫江县| 玉门市| 上饶市| 旬阳县| 阳春市| 太白县| 鄂托克旗| 滨海县| 铜梁县| 吉木乃县| 交城县| 马山县| 东光县| 宁国市| 浦县| 阳西县| 治县。| 东城区| 乾安县| 延吉市| 青岛市| 武城县| 伊川县| 宁阳县| 平阳县| 武乡县| 琼中| 尉犁县| 昆明市| 西林县| 龙岩市| 胶州市| 宜兰市| 申扎县| 普定县| 丰城市| 大田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