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規模化禽畜養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技術方法
1.治污減排主要技術方法
控制養殖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按照農牧結合、規模適度、科學布局、變廢為寶的原則,因地制宜,建造與養殖生產相配套的糞污處理設施,使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和污水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實現清潔養殖。
1.1 選擇適宜場址進行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園區的建設應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合理規劃畜禽養殖場、養殖園區的規模和地點。選址應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勢平坦干燥、背風向陽,遠離城鎮,距鐵路、公路、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500m以上,盡量靠近規模種植區,以保證有足夠的土地消納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場區內布局要合理,通常劃分為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和隔離區,各功能區明顯分離,管理區和生活區位于上風向,糞污處理區、病畜禽無害化處理區在生產區的下風向。
1.2 實行干清糞工藝,改變用水沖糞的方法干清糞工藝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養殖用水,而且利于糞污的凈化處理,便于堆肥發酵。
1.3 建造分級沉淀井,凈化污水在畜舍外建造分級污水井,用于接納畜舍內排出來的污水。污水經一級沉淀后,上清液流入下一個沉淀井,達到固液分離,污水經分級沉淀和生物處理得到凈化,可降低污水中有機物排放量。
1.4 糞便發酵還田將畜禽排泄的糞便集中堆積到貯糞場堆肥發酵,以殺滅病原微生物。熟化的糞便還田,可改良土壤,促進作物增產,實行農牧結合,使畜禽糞便資源化。
1.5 好氧發酵生產有機肥通過技術加工,將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制成不同種類的復合肥料,以用于農業、園林生產。生物有機肥可以消除畜禽糞便的有機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肥力作用持效期,作物防病增產效果顯著。
1.6 生產沼氣利用畜禽糞便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是解決畜禽養殖糞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僅能提供清潔能源,而且沼渣、沼液可以直接肥田,形成養殖、能源與種植緊密結合的糞便處理、利用模式。
1.7 優化飼料配方 日糧中限制添加不易吸收的促生長元素,加入酶制劑、酸制劑、益生素等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糞尿中氮、磷和其他腐敗內容物中糞臭含量,降低環境污染程度。
1.8 推廣微生態養殖技術 利用鋸末、秸稈等原料作為墊料,添加微生態制劑制作發酵床,在發酵床上養豬,微生態有益菌可將糞便降解,使豬舍免清糞,免水沖洗,豬場沒有糞、尿排出,也沒有沖圈產生的污水,養殖環境無臭味。同時,以益生菌為主體構成良性微生態環境,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少豬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實現糞污零排放、無污染、清潔環保生態養殖的良好效果。
1.9 場區植樹造林吸收有害氣體 場區綠化可凈化25%~40%的有害氣體,吸附50%的粉塵,種草植樹,可起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改善養殖場區小氣候、降低噪音作用。
2.治理養殖污染措施
2.1 倡導環保養殖理念實施規模養殖與環保設施建設并舉,使畜禽糞便、污水得到無害化處理,能夠顯著降低環境污染,減少人、畜疾病發生,促進畜禽生產性能發揮。同時,畜禽糞肥的有效利用,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種植業豐產增收,所生產的綠色農產品,可以繁榮市場、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畜禽養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在廣大養殖戶中廣泛宣傳養殖環保知識,增強畜禽養殖戶環保健康養殖意識,大力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推廣無公害養殖技術。
關鍵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源;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6-0047-02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業污染環境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水體、土壤、大氣的主要污染源。通過實踐,對規模養殖場污染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 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1.1 養殖場選址不當
由于畜牧、環保等部門沒有參與地址選定,70%以上的養殖場距村莊、交通主干道、河道不足200 m,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并且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 養殖場無污染防治設施
80%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沒有防雨、防漏、防滲的儲糞池、儲糞場、污水池等污染防治設施,畜禽糞便和污水未經任何處理抽入田地當肥料使用,或排入自然坑、溝渠河道,污染空氣、水域、土壤、地下水等。
2 規模化養殖業污染產生的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約束
2001年以來,國家雖然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但總體而言,由于政府重視發展,疏于監管,導致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2.2 思想意識方面
畜禽養殖業投資大、風險大,使企業負責人不愿再投入過多資金開展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再加上畜禽糞便產生惡臭氣體,使用相對不方便,使畜禽糞便由寶變廢,成為污染源。
2.3 缺乏實用的畜禽糞便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
目前,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方法,如沼氣、堆積發酵,這些工藝的處理效果不如工業污染處理效果明顯。正是因為缺乏各種實用、低成本、處理效果好的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技術,使得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3 畜禽養殖業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原則
針對以上問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應遵循綜合利用優先、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加強畜禽養殖場環境綠化,保持畜禽養殖場所整潔,實現清潔養殖。
3.1.1 減量化原則 減量化原則是通過養殖結構調整及開展清潔生產工藝減少畜禽糞污的產生量。如從養殖場的工藝上進行改造,采用干清糞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濃度。同時,可使固體糞物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處理利用。
3.1.2 綜合利用優先原則 畜禽糞便同工業污染源不同,含有農作物所需的氮、磷、鉀等多種營養成分,經處理可作為肥料、飼料,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是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好肥料。
3.1.3 結果無害化原則 因為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不進行處理,會給人畜帶來潛在的危害,所以在畜禽糞便利用以前,要通過好氧、厭氧發酵、高溫滅菌的方式,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其在利用時不會對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排放的污水和糞便不會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產生污染。
3.1.4 處理生態化原則 充分利用自然處理系統,與種植業緊密結合,以地養牧、以牧促農,實現生態平衡。加強農牧結合,不僅可減輕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3.1.5 運作產業化原則 畜禽糞便收集和處理,采用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吸引社會投資。這種社會化服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糞便處理產業化,不僅可解決畜禽養殖場污染的后顧之憂,還可為綠色食品生產提供可靠的保證,并通過出售有機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可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2 技術方面的措施
3.2.1 合理布局養殖場 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在畜牧和環保部門的指導下規劃建設養殖場。新建的養殖場應建在周圍有足夠農田、果園等地區,實現以地養畜、農牧結合,實現糞便的就地處理和就近利用。
3.2.2 采用干清糞技術 畜禽排放的糞污通過機械或人工收集,清掃運至糞便堆放場或儲糞池中,尿液、殘余糞便及沖水通過封閉的污水收集管網進入污水、尿液儲存池中。
3.2.3 雨污分流技術 通過地下專用雨水管道或地面明溝將場內雨水直接排除場外,不能進入污水收集管網和尿液污水儲存池。
3.2.4 糞便堆放應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滲漏、防溢流措施 用15~20 cm混凝土硬化地面,四周砌筑1.5 m高圍墻,上面搭建防雨棚;每10頭豬(出欄)、1頭肉牛(出欄)、2頭奶牛(存欄)、500只蛋雞(存欄)糞便堆放場所需容積不能少于1 m3。
3.2.5 污水、尿液儲存池要求防滲漏 采用混凝土澆筑結構,加水泥蓋板或頂棚防雨雪進入。污水、尿液儲存池容積至少能容納2個月以上的污水、尿液產生量。每10頭豬(出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3 m3,1頭肉牛(出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3 m3,2頭奶牛(存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1.5 m3。
3.2.6 推行生態養殖模式 大力推行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學的生態飼養模式,實施生態畜牧業經濟發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促進資源的再生,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減少發展畜牧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提高畜禽產品質量,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3 其他方法
對于動物的排泄物要實施達標排放,對飼料的生產嚴格把關,對微量元素超量的飼料進行銷毀;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采取以獎代補的方法;鼓勵規模養殖戶投資養殖污染治理,加強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加強宣傳培訓,充分發揮畜牧職能部門的作用,定期開展養殖培訓班,指導養殖者如何正確選用飼料;加強養殖場自配飼料的管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等措施。
(一)環保重視及投入程度低
由于環保投入短期內收益少、見效慢,無法快速產生客觀的經濟效益,導致禽畜養殖業業主對環保問題極少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更不會將環保作為產業來發展。另一方面禽畜產品的市場行情長期看好,禽畜養殖利潤居高不下,從而促使禽畜養殖業主不斷加大市場投入并擴大生產規模。
(二)社會及政府對環保問題監管不力
部分地方政府環保監管部門未對禽畜養殖業的環保設施提供支持,并且未出臺具體規范的監管制度,在前期管理工作中忽視環保問題的監管重要性,而環保污染問題出現后政府部門在處理過程中也未制定完善系統的禽畜養殖工作的環保設施建設標準,導致無法可依。從而使得禽畜業養殖業主在生產過程中只顧根據自身意愿對環保進行控制,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參考,使得治理設施建設不完備及設備水平良莠不齊。
二、禽畜糞便污染防治對策分析
(一)某地在畜禽養殖業發展進程中對環境污染問題治理分析
1畜禽養殖業糞便處理現狀。
據統計,2008年某地的畜禽存欄量中規模化的養殖點約占當地全省的60%,非規模化的畜禽存欄量約占40%。在當地下設的近兩千個行政村中,日產畜禽糞便達2.6萬噸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2該地就養殖業畜禽糞便污染的防治對策。
一方面從源頭上控制污染,該地嚴格執行《禽畜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禽畜業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在建設畜禽養殖場的過程中規模化并建設糞便處理及污水處理設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從而減少污水及糞便排放量等。另一方面該地通過將畜禽糞便資源化的方式,使用厭氧發酵技術處理畜禽類糞便污水,有效地將養殖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綜合利用。這種技術不僅可以將畜禽類糞便轉化為燃料,同時其自身耗能少、使用費用低并且可以回收具有能源價值的沼氣,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此外,還可以將畜禽類糞便經過堆積發酵后就地還田作為肥料使用,有效地充分利用資源。禽畜類糞便雖然是有害物的潛在來源,但同時也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通過高溫快速干燥法或分離法去除有害物質以保證其作為飼料的安全性。
(二)禽畜糞便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通過宣傳提高防治意識。
在禽畜養殖業帶來的環保問題治理的宣傳工作中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向養殖業主宣傳環保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業主環保意識,引導業主在養殖工作過程中提升環保的自覺參與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大向政府部門及領導的宣傳力度,重視禽畜養殖業在當今快速發展過程中環保問題的迫切情勢。政府及群眾雙方面將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這一新的環保工作執行到位。
2禽畜養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接受監管。
在禽畜養殖業的發展進程中,不能以污染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代價,政府應加快立法管理禽畜養殖業的監管步伐,依法治理并約束業主在創造經濟的同時帶來的嚴重后果,促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協調配合并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政府在監管和指導過程中,應在禽畜養殖業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體現出管理手段。
3強化法制建設并有力執行。
根據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及具體實際的管理辦法及標準,各地方部門應分層次逐步對禽畜養殖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管指導。對新建的養殖點要起到積極規范和引導作用,在禽畜糞便處理過程、養殖場環保設施建設以及污染物處理等各方面認真嚴肅地貫徹執行切合實際情況的控制標準;對禽畜養殖業集中的地區,就污染負荷過大的情況加強調控力度,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壓縮養殖業主的數量,整頓甚至關閉在環保污染問題上超標并且經濟效益過差的禽畜養殖點,結合群眾的反映嚴肅處理污染問題并加強削減污染總量的力度;對地理位置處于或接近水源保護區或自然保護區等地的禽畜養殖點更要堅決予以關閉。
4完善管理制度,執行有效管理措施。
各地方部門在開展禽畜養殖業的環保污染問題控制工作的同時,應根據環境保護的各項政策措施進行借鑒和調整,合理并具有創造性地運用切實可行效率高的各項管理制度。對排污許可證的管理及監管方面的工作與經營許可證妥善結合,對污染物的控制及限期治理等問題進行責任到業主等一系列制度管理。促使禽畜養殖業在環保污染方面達到各方面的考核標準以確保控制目標得以實現。
三、結語
1盤錦市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現狀
2010年盤錦市養殖生豬151.7萬頭,牛7.05萬頭,肉雞3379.18萬羽,蛋雞923.3萬羽,鴨548.8萬只。其中規模化養殖占養殖總量的36%,散養戶養殖占64%,全市養殖以散養為主,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畜禽養殖廠絕大多數未進行干濕分離,畜禽養殖業大多以糞便、污水形式排放。其中污水排放總量約為360.43萬t,COD排放量為21425.28t,氨氮排放量為1942.1t。畜禽糞便是農業生產的寶貴資源,任其大量流失或棄之不用是農業資源的最大浪費。
2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
由于盤錦市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速度快,發展資金不足,設備和技術落后,90%的養殖戶未配備污水處理設施,無法及時有效處理畜禽糞便,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已成為該市農村環境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
2.1污染水體盤錦市禽畜養殖場絕大多數缺乏污水治理設施,禽畜污水及廢棄物任意排放,而這些禽畜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這些污水氮磷含量高,排入河水中后,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生存環境惡化而引起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此外,地下水也受到禽畜廢棄物污水的影響,其毒害成分的滲入,可造成持久性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有毒成分增加、水體功能徹底喪失,無法飲用和利用,并且極難治理與恢復。
2.2環境致病因子增加畜禽糞便污染物易擴大病菌傳播,因為其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環境中病原種類,病菌和寄生蟲、蒼蠅蚊蟲等繁殖,給人畜傳染病蔓延創造了條件。一旦發生區域性傳染病,如禽流感等,禽畜糞便未經處理即排放會引起人畜交叉感染,極大地影響人民健康,威脅養殖業健康發展。
2.3危害農田生態畜禽養殖污水不經處理即用于農田灌溉,其濃度過高,污水的毒害成分還會引起作物的腐爛,如果長期使用,將導致作物陡長、倒伏,從而引起減產。同時,高濃度污水對土壤質量也有嚴重影響,用畜禽養殖污水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板結,降低土壤孔隙度,導致土壤透氣、透水性差,土壤質量下降。
2.4污染空氣畜禽養殖中會產生硫化物、氨、甲烷等有毒氣體,不但發出惡臭,污染養殖場,而且對周圍的空氣環境也會產生嚴重影響。有的畜禽養殖場離居民生活區較近,畜禽養殖場產生的惡臭氣體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根據中國農業大學李國學的研究,這種空氣污染會影響周圍200~500m的區域。由于惡臭污染問題,導致養殖場與周圍群眾關系十分緊張,給群眾生活造成不便,進而影響社會和諧。
3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對策
3.1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要加大宣傳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增強各級領導、有關部門對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緊迫感、責任感,從而盡快把治理工作擺到日程上來,抓緊進行現狀調查,制定工作計劃,切實把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3.2利用畜禽糞便好氧發酵生產好氧發酵是在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通過自身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過程,將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從中獲得微生物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將一部分有機物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使微生物生長繁殖,產生更多的生物體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廢棄物中有機物向穩定化程度較高的腐殖質方向轉化。該技術在畜禽糞便中加入秸稈、谷糠或稻殼,經過發酵、粉碎、造粒等處理工藝,制作成可直接出售的有機肥,從而可以解決畜禽糞便含水率高、儲運不方便的弊端[2-3]。以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生產原料,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農產品質量。
3.3推廣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畜禽糞便利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厭氧發酵生產沼氣,該技術不但解決了畜禽養殖糞便污染問題,還有利于發展生態農業。其一方面可以提供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沼液養魚、沼渣直接肥田,形成養殖與種植、漁業緊密結合的物質循環,尤其適用于盤錦市散養戶居多的情況。但該技術的推廣需要一定資金投入,而且對環境條件有一定要求,受溫度影響較大。
【關鍵詞】江河;水質變化;保護
1.某江的現狀及分析
1.1某江水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情況
1.1.1隨時間變化情況
(1)1998~2000年及以前,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干流下游河段達到國家Ⅲ類水質標準,水質穩定在較清潔級別。但其支流是兩岸居民農業灌溉和生活污水的納污水體,且河床淺、水流量少,出現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等多個項目超標。
(2)2000~2004年,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關指標開始出現超過國家Ⅱ類水質標準的情況,仍達到國家Ⅲ類水質標準;干流下游河段和支流開始出現超過國家Ⅲ類水質標準的情況,已到Ⅳ類水質。
(3)2004年以后,由于當地大力招商引資,企業數量激增,因而吸引大量的勞動力,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由于各鎮(街道)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大量經企業初級處理后的工業污廢水及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及禽畜養殖業廢水排入某江河,使該河水質惡化,某些斷面甚至出現水體過營養化,成為水浮蓮的繁殖溫床。主要體現在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指標的濃度變化情況。
1.1.2河段污染情況
(1)某江干流中上游河段和支流相關指標持續保持良好,但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開始出現長期超過國家Ⅱ類水質標準的情況;上游河段可能受禽畜養殖業及生活污水的影響比較明顯。
(2)水量大的河段水質受到了區內主要的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一直保持一定范圍波動,較多地超出了規定的國家Ⅲ類水質標準,已到Ⅳ類水質。
(3)內河涌的水質情況:幾條內河涌一直受有機污染(生活污水及禽畜養殖業廢水)嚴重,而且河涌的流動性差及流量劇減,導致河涌的自凈能力較低,水質逐年下降,個別指標甚至出現超過國家Ⅴ類水質標準。
1.1.3污染類型變化情況
(1)1998~2000年,出現超標項目主要為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表明某江及其支流為農業及生活污水造成有機污染物污染類型。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開始有不同性質的企業沿江興建,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體,污染水質,但由于企業數量不多,排入廢水量還不是很大,因此只對河流的污染帶來了隱患。
(2)2000~2004年,上游受有機污染的影響加劇,城鄉一體化、企業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水污染問題凸顯,流域、農業的發展依賴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加上生活范圍污水的增加,使總磷等指標濃度有上升趨勢;且養殖業規模化,大量的禽畜排泄物未經處理進入河流,影響河流水質,導致河流氨氮、糞大腸菌群等指標濃度上升。
(3)目前某江的水質已經不是單純的工業、生活或農業污染,從數據看,已明顯是復合型污染,生活污染及工農業污染并存。
1.2污染物總量增加,生活源污染突出
近10年來,隨著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排入某江的污染物也逐年增加。2007年當地國內生產總值272.76億元,人口29.4萬,廢水排放量及污染源數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1.2.1工業源廢水影響
目前該地區內有工業源(不包括家庭小作坊)1019家。其中,主要的工業源單位、排水大戶基本都已經配套有廢水處理設施,廢水經處理后排放。
1.2.2生活源污水影響
市民生活污水及有廢水排放的飲食、住宿、洗車等703家生活源單位,除位于城區內的兩間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以內的污水經過有效處理后排放,其他約半數以上的人口和生活污染源單位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某江河。
1.3某江河流域農業生產情況及影響
1.3.1禽畜養殖業
當地現有存欄50頭以上養豬專業戶3000多戶、存欄500只以上規模養禽場900多戶。2007年,生豬存欄18.2萬頭,家禽存欄436萬羽。根據1頭豬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相當于7人生活產生的廢水,60只肉雞折算成1頭豬的簡易換算,廢水排放量每年約12994萬立方米,另外還伴有大量的糞便等有機固體廢物。這些廢水、糞便等基本排入配套的魚塘或直接排入水體,最終排入某江,影響河流氨氮、糞大腸菌群等指標濃度。
1.3.2水產養殖業
某江流域是當地水產養殖主要區域,也是主要養殖水源。近十年處于平穩發展階段。據初步估算,某江沿線、源頭養殖戶數2000多戶,主要以養殖桂花魚、四大家魚為主,并以配套“三鳥”養殖為主。
但是由于水產養殖規模不合理,上游圍截山塘養殖攔截了原本流入某江河的水源;水庫等原本的蓄水、補給水工程也開辟為養殖場,直接對水源水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大量的殘餌、殘藥、流失的肥料與魚類排泄物等通過每次的清理魚塘流入水體,造成污染。
1.3.3種植業
另外,在農作物種植業生產過程中,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最終大部分流入某江河,造成污染。
2.某江保護和思路目標
某江流域范圍廣,污染源涉及行業多,綜合情況復雜,整治工作任務重,難度大。我提出以堵、疏、防結合的措施,實現該江河水清、水暢通、無洪澇的目標。
2.1堵
(1)加強對各廠礦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尤其是要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對污染水質的企業,認真貫徹執行廢污水排放標準。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減少排入江河的污染物總量,為發展騰出容量,另一方面通過生態建設措施提高 某江的自凈能力。
(2)科學規劃,把好環保準入審批關,嚴格控制新污染,減少新污染對某江的影響。
(3)加快沿線鎮(街道)生活污水廠建設:一方面將造成某江主要污染的生活污水納入凈化處理,減少污染排放總量;另一方面某江沿岸的工業污水可以經處理達標后排入就近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和生活污水混合經過處理達到生活污水的一級排放標準后再排入某江。
(4)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的治理。合理規劃布局養殖區域,嚴格控制近郊及某江沿線開發養殖,推廣農業生態養殖,促使全區的畜禽養殖企業積極開展循環利用。
2.2疏
(1)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工作,保護現有山體林木等植被,增加生態公益林面積,進一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水源的涵水量。調整造林樹種結構,減小單一樹種造林面積,多以針闊混交、鄉土闊葉混交等方式造林。
(2)通過疏竣河道,擴寬河道斷面,以加深河床,增加河道蓄水容量。
2.3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