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第1篇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

1、畜禽:包括豬、牛、雞、羊、鴨、鵝等主要畜禽和鹿、狐、貂、駱駝、鴕鳥等經濟動物。

2、禁養區: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止設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區域。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第2篇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一)畜禽養殖業整治的思路。

根據區域環境容量合理調整和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布局和規模,劃定禁養區(不準規模化養殖畜禽的區域)、限養區(實現畜禽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區域)和非禁養區(除禁養區和限養區以外的區域),按建設項目有關規定和規劃定點要求規范養殖場建設,對現有養殖場(戶)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削減敏感區域的飼養總量,推行清潔生產和生態化養殖,實現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生態化的目標。

(二)畜禽養殖業整治的目標。

合理規劃和適度發展畜禽養殖業,控制和削減畜禽養殖排污總量。到年底,禁養區規模化養殖場原則上全部實現關停轉遷;除禁養區外,全縣所有規模化養殖場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排污總量控制在年的50%以內。

1、禁養區整治目標。

(1)禁養區內不得新建和擴建各類畜禽養殖場,現有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二年內逐步實現關停轉遷。

(2)禁養區畜禽養殖總量年削減50%,年底實現禁養。

(3)禁養區內現有畜禽養殖場應采取有效措施削減排污總量或進行污染物綜合利用,利用現代生物制劑,減輕惡臭氣體污染,在實施關停轉遷前不得擴大飼養規模(種類和數量)。

2、限養區整治目標。

(1)限養區內不得新建和改建各類畜禽養殖場,限養區內的現有各類畜禽養殖場不得擴大養殖規模;限養區內治理無望的養殖場在年底前實現關停。

(2)在年底前,限養區內的各類畜禽養殖場的規模、飼養密度及安全防護距離達到規定的要求,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惡臭氣體)的濃度和總量須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控制標準。

3、非禁養區整治目標。

(1)畜禽養殖場的規模、飼養密度及安全防護距離達到規定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擴建養殖場應符合規劃定點要求,建設項目必須經環保部門審批,嚴格執行“環評”、環保“三同時”制度和農業部門防疫條件驗收。

(2)現有的各類畜禽養殖場須妥善處置固體廢棄物,在年底前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惡臭氣體)的濃度和總量須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控制標準。

(3)養殖場要實現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有效削減污染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二、禁養區、限養區、非禁養區的劃分

(一)禁養區范圍。

1、縣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城(武康)”遠景規劃建設用地范圍;

2、縣依法劃定的各類風景名勝區、下渚湖風景旅游度假區;

3、各類歷史文物遺跡保護點;

4、武康對河口水庫、東苕溪乾元段、苧溪漾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

5、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它區域。

(二)限養區范圍。

1、除禁養區外的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500米以內范圍;

2、縣城市總體規劃區中除了畜禽禁養區以外范圍;

3、乾元鎮、新市鎮、鐘管鎮、洛舍鎮、雷甸鎮、禹越鎮、新安鎮、莫干山鎮、三合鄉、筏頭鄉規劃建設用地范圍。

(三)非禁養區范圍。

縣域內除了禁養區和限養區以外,均為非禁養區。

三、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計劃

(一)組織機構和職責。

1、組織機構。

縣政府成立縣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成員由縣政府辦公室、縣計經委、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農業局、縣建設局、縣旅游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工商局、縣交通局、縣衛生局、縣水利局、縣林業局和縣城管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專家技術小組。

2、禁養區劃分、整治實施方案的制定。

(1)公布縣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非禁養區劃分范圍并報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備案;

(2)制定《縣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方案》,發文實施。

3、各部門職責。

(1)整治辦公室根據《縣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方案》,負責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

(2)環保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畜禽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3)規劃部門要根據城鎮發展總體要求,提出畜禽養殖業規劃選址意見。

(4)農業部門負責制定年度和中長期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污染治理計劃,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并對新建畜禽養殖場的定點嚴格把關。

(5)規劃、衛生、水利、林業、交通、國土、工商和城管執法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同農業、環保部門做好本《方案》的實施工作。

國土部門會同城管執法部門依法對擅自建設和搭建的各類養殖場(棚)進行查處;水利、交通、環保部門要依法對污染物直排河道的行為進行查處。

(6)財政部門在年度資金預算中,應列支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專項資金,用于補助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

(二)畜禽養殖業整治計劃。

1、禁養區的整治要求。

控制和削減畜禽飼養總量,畜禽飼養總量在年基礎上年削減50%,至年底前實現禁養。

(1)禁養區內禁止新建、改建和擴建一切養殖場。

(2)年底前禁養區內實現禁養。養殖場在實施關停轉遷前不得擴大飼養規模(種類和數量),應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年削減排污總量20%的目標,并應用現代生物制劑,減輕惡臭氣體的污染。

2、限養區整治要求。

(1)限養區內禁止新建和擴建一切養殖場。

(2)逐步削減區域排污總量,至年底前區域排污總量控制在年的50%。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排放的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和總量(廢水、廢氣、惡臭污染物、固體廢棄物)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控制標準。對排放污染物超過規定濃度和總量的畜禽養殖場,由縣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治理,至年底前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3、非禁養區整治要求。

年底前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并優先發展生態型和資源綜合利用型的畜禽養殖場,實現清潔生產、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目標,達到區域密度、規模和結構的合理配置,促進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1)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實現科學養殖,達到飲污分離、雨污分流、污染物固液和干濕分離。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應建立有機肥加工中心及與排污量相匹配的農業示范基地,積極采用生物治理技術,畜禽糞尿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2)合理定點建設養殖場,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符合國家及地方規定的規模、飼養密度和衛生防護距離的控制標準,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納入正常的項目審批軌道。

(3)逐步削減區域排污總量,至年底前區域排污總量控制在年的50%。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戶)排放的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和總量(廢水、廢氣、惡臭污染物、固體廢棄物)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控制標準。對排放污染物超過規定濃度和總量的畜禽養殖場,由縣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治理,至年底前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畜禽養殖場必須完善雨污分流設施,具備納管條件的養殖場必須將污水納入城市污水管網。

四、畜禽養殖場控制標準

(一)衛生防護距離標準。

畜禽養殖場應達到安全防護距離要求。畜禽養殖場與規劃居民住宅之間隔離帶寬度最小應達到:豬常年存欄少于500頭的,為300—500米;500—3000頭的,為500—800米;3000—10000頭的,為800—1000米;多于10000頭的,為1000—1500米。其它種類畜禽根據排污狀況參照執行。

(二)區域飼養密度標準。

控制限值(按常年存欄數計)為:豬≤5頭/畝,牛≤1頭/畝,其它種類畜禽根據污染物排放狀況參照執行。

(三)水污染物、廢渣和惡臭氣體標準。

畜禽養殖業水污染物、廢渣和惡臭氣體排放標準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的《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養殖規模小于GB18596—2001標準中規定的規模控制下限的各類養殖場(如存欄小于500頭養豬場)參照此標準執行。

五、政策措施

(一)禁養區內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關停轉遷的具體補助標準、限養區和非禁養區內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達標整治的具體補助標準另行制定。

(二)超過治理期限畜禽養殖場排放的污染物的總量和濃度仍未達標或未按期實現搬遷和關停的,除責令其停止飼養畜禽外,取消其污染治理資金補助。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第3篇

關鍵詞:畜禽養殖業;糞污處理;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X50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2-0037-02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農村勞動力正逐步轉型,規模化養殖越來越多,使得畜禽養殖產業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型產業,為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但畜禽養殖業在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也因畜禽糞污處理不當造成了空氣、土壤、水質、居所等環境污染,畜禽養殖糞污排放已成為我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我們應以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積極尋求有效的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解決畜禽養殖場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畜牧業經濟發展之路。

1 存在的問題

(1)對環境保護及畜禽糞污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不夠。因對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夠,一些養殖業主對畜禽糞污排放標準不知,對不達標應受的處罰不明。

(2)養殖業主環保意識薄弱。養殖業主對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糞污治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養殖污染缺乏科學的管理,重養殖輕治理,沒有做到環境污染治理與養殖持續發展相協調。

(3)養殖業主不按國家環保標準執行,片面追求養殖規模。大部分的養殖業主受利益的驅動,片面追求養殖規模,把有限的資金全部投入到養殖生產中,對糞污處理設施的投入甚少,給養殖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

(4)養殖場選址布局不合理,養殖分區劃定不明確。部分養殖場選址布局不科學,不利于畜禽糞污的收集和處理。局部地方養殖過于集中,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難度。沒有對畜禽養殖進行區域劃定,一些養殖場建在江河流域及天坑旁、飲水源區、人口密集區、城郊結合部等地方,造成排污量過大,難以治理及利用。

(5)養殖業污染環境防治經費不足,采取措施簡單不到位。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工作。養殖業主有心無力,只能建設一些面積小的沼氣池、化糞池等處理設施,污水經簡單處理后就直接排到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污染。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的糞便中含有硫化氫、氨氣等惡臭味極大的有毒氣體,這會對大氣造成污染;若畜禽糞便以超出農田吸收限額的數量排入農田之中,則會使土壤出現硬化現象,從而在一定時期內無法再進行農作物種植,使土壤的再利用性降低;若畜禽糞便與水結合,則會促使水源營養化飽和,生成污染性水源;畜禽糞便中還含有眾多的寄生蟲和有毒病菌,若與人類進行接觸,則會造成生物污染;更有甚者,部分小規模養殖場無任何設施,糞尿直排入周邊土地、天坑、河流等,嚴重污染周邊環境和影響人們生活。

2 應對措施

(1)加強環保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業主環保意識。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辦法》及《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提高養殖業主清潔養殖意識,引導養殖業主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2)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實行“三區”劃定飼養。“三區”是指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

禁養區:城區、開發區、鄉鎮集鎮區、科研區、醫療區、商業區、游覽區、河流、水庫、飲用水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藥用植物園等邊界外延500 m直線范圍內為禁養區,其內已建成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要全部關停或搬遷。

限養區:將禁養區外延一定范圍內及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線等兩側500 m直線范圍內劃定為限養區,對限養區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必須實施標準化改造,按規定落實各項污染治理措施,實現達標排放。

適養區:禁養區、限養區之外的區域為適養區。

(3)養殖場選址科學、布局合理,依法進行環評。對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必須科學選址,場內建筑布局合理,在畜禽養殖場場址的選取上,盡量設置在遠離居民居住地,且土地面積相對較大的地區,通過合理的規劃,將養殖場位置設定在向陽、背風且水源充足的地點,這樣不僅能利于對養殖場的開發,更便于對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從而使畜禽養殖場的選址更具科學性。在建場的同時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生產與環保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利用的環保制度,必須擁有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農田消納畜禽糞污。

(4)對已建畜禽規模養殖場實行標準化改造。畜禽養殖場全部實現生產區、生活區、管理區的隔離。對糞尿排泄物按照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工藝進行改造,對畜禽糞尿的處理,可引進糞尿干濕分離機或在養殖場中建立起干濕分離自動化清糞系統,以此使畜禽糞尿能夠有效分離,做到干濕分離、雨污分離、料水分離,在設施上和工藝上減少污水濃度和排放量。

(5)種養結合,綜合利用,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據統計,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年產量約38億t,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但未被有效資源化利用。我國植物對有機肥料的需求迫切,如把所有動物糞、尿排泄物充分利用,能夠滿足植物對有機肥需求的40%。因此,要以種植業為依托,以有機肥、沼氣為紐帶,以實施生態農業項目為契機,積極引導畜禽養殖業主和種植戶建立緊密結合、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通過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方式,實現區域內資源循環和生態平衡。積極推廣生態農業循環模式,以全面推廣有機肥加工、“干清糞+污水沼氣池發酵處理+還田利用”、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等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和“豬(牛、羊、禽)-沼-菜(蔬、果、糧、藥材)”等種養結合模式。這樣通過種養結合、綜合利用,一可徹底處理畜禽糞污問題,二可有效根治我國農業化肥等過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問題,從而達到變廢為寶、生態養殖、環境友好的目標。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第4篇

清退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保護龍門灘水庫水源地水資源環境,提升水庫上游水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按照《德化縣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的通知》(德政〔2019〕164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此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目標

1.以保護水資源環境、大氣環境、生態環境為宗旨,結合畜禽養殖土地承載能力,落實禁養區禁養政策,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戶)(包括畜禽屠宰點)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50%的清退任務、9月底前完成80%的清退任務、10月底前全面完成清退工作,促進我縣畜牧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切實保護水資源環境。

2.流域范圍內的非禁養區,散養戶生豬養殖數量不超過5頭,家禽養殖數量不超過300羽、羊不超過15頭,并采取圈養、糞污資源化利用、種養結合等生態養殖方式,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沼氣池、三化池等環保設施配備建設,實現周邊水環境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畜禽屠宰點做到污水不直排、廢棄物不亂扔。

(二)基本原則

1.屬地管理原則。龍門灘水庫上游涉及的龍潯鎮、潯中鎮、蓋德鎮、三班鎮、龍門灘鎮、赤水鎮、國寶鄉七個鄉鎮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全面負責轄區內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清退、非禁養區的生態養殖及畜禽屠宰點的規范化工作。

2.環保養殖原則。畜禽養殖實行無污染、無害化的環保養殖,發展“種養結合”農業生產模式,實現以種定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3.權屬責任原則。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畜禽養殖場(戶)是污染治理主體,承擔治理責任,要切實做好污染治理。

二、職責分工

1.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按照縣政府統一部署,遵循屬地管理的原則,制定畜禽養殖場(戶)清退工作方案,明確任務目標、責任分工、時間節點、推進措施等,并推動清退工作序時推進。清退方案應以正式文件形式,于3月31日前報備至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河長辦。

2.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做好對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畜禽養殖場(戶)(包括畜禽屠宰點)清理清退防疫等技術指導;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開展清退工作。

3.德化生態環境局。對龍門灘水庫上游鄉鎮交界斷面及重點入河排污口水質斷面進行監測;負責督促已辦理環保相關手續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正常運行污水處理設施,發現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開展清退工作。

4.縣水利局。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依法對河道保護管理范圍內亂建畜禽養殖場的現象予以查處。

5.縣河長辦。聯合相關單位對有關鄉鎮人民政府清退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6.縣城市管理局。對城鎮規劃區內違法搭建養殖場所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清退工作,集中統一拆除違建養殖場(戶)。

7.縣自然資源局。對違法占地(林地除外)搭建養殖場所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清退工作,集中統一拆除違法占地(林地除外)建設養殖場(戶)。

8.縣林業局。對違法占用林地搭建養殖場所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清退工作,集中統一拆除違法占用林地建設養殖場(戶)。

三、工作安排

(一)開展調查摸底(2021年3月底前)。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迅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摸清轄區內養殖種類、數量、養殖規模等情況,并建檔造冊。龍潯鎮、潯中鎮人民政府要加強排查,禁止社區養殖畜禽,若有養殖的要及時清退。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將轄區內畜禽養殖場(戶)清退名單(附件2)于3月31日前上報縣農業農村局匯總后報縣河長辦。

(二)有序開展畜禽清退(2021年4月-10月)。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保質保量完成清退任務。農業農村局、城管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自然資源局、林業局等部門各司其職,聯合開展執法行動,配合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開展清退工作。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每月25日前將清退進展情況(附件3、4)報送至農業農村局匯總后報縣河長辦。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及部門要注意收集畜禽養殖場(戶)(包括畜禽屠宰點)清退工作有關資料,建立“一場(戶)一檔”,于10月25日前報送年度工作總結至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河長辦。

(三)開展督查工作(2021年4月1日起)。每月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政府督查室、河長辦對畜禽養殖清退工作開展督查。德化生態環境局每月對龍門灘水庫上游鄉鎮交界斷面及重點入河排污口水質斷面進行監測并通報,若出現劣Ⅴ類水質,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需在15天內完成整改,第一次經整改不合格的,由流域河長約談鎮流域河長,第二次整改不合格的,由縣總河長約談鄉鎮總河長。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成立畜禽養殖清退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靠前指揮,全力做好本轄區畜禽養殖清退工作的組織管理,相關部門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配合推動,確保按時完成清退任務。

(二)扎實推進,確保進度。要樹立風險意識,主動、提前分析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制定應對措施,明確應急預案,高效推進清退,且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多形式、多途徑宣傳工作,廣泛宣傳畜禽養殖場(戶)清退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及時答疑解惑、解決問題,最大力度爭取養殖戶的理解和支持,引導養殖場(戶)主動退出。

(四)強化監督,嚴防反彈。按照《德化縣農業局 德化縣環境保護局 德化縣河長制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化縣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的通知》(德農〔2018〕145號)要求,建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網格化監管體系,完善常態化推進關閉拆除、改造提升、資源化利用和監管執法的長效管理機制,嚴防復養反彈。

 

附件:1.德化縣龍門灘水庫上游涉及村莊匯總表

      2.鎮(鄉)畜禽養殖場(戶)清退名單匯總表

      3.鎮(鄉)每月畜禽養殖清退進度情況表

      4.鎮(鄉)畜禽養殖場(戶)清退情況圖表

 

 

 

 

附件1

 

德化縣龍門灘水庫上游涉及村莊匯總表

鄉鎮

龍潯鎮

英山村、丁溪村、丁墘村、大坂村、高陽村、寶美村

潯中鎮

潯中村、樂陶村、后所村、鳳洋村、龍翰村、石鼓村、仙境村、祖厝村、石山村、土坂村、世科村

蓋德鎮

蓋德村、下寮村、有濟村、下坑村、福陽村、大墘村、上地村、吾華村、三福村、上坑村、林地村、仙嶺村、鳳山村、山坪村

三班鎮

三班村、泗濱村、東山洋村、奎斗村、橋內村、儒坑村、龍闕村、蔡徑村、錦山村、嶺頭村

龍門灘鎮

碩儒村、蘇洋村

國寶鄉

國寶村、佛嶺村、厚德村、格頭村、上洋村

赤水鎮

戴云村、東里村、蘇坂村、猛虎村、湖嶺村、嶺邊村、福全村

 

附件2

 

     鎮(鄉)畜禽養殖場(戶)清退名單匯總表

 

序號

村別

養殖場(戶)名稱

養殖種類

存欄

 

 

 

 

 

 

 

 

 

 

 

 

 

 

 

 

 

 

 

 

 

 

 

 

 

 

 

 

 

 

 

 

 

 

 

 

 

 

 

 

 

 

 

 

 

 

 

 

 

 

 

 

 

 

 

 

 

 

 

 

 

 

 

 

 

 

 

 

 

 

 

 

 

 

 

 

 

 

 

 

 

 

 

 

 

 

 

 

 

 

附件3

 

     鎮(鄉)每月畜禽養殖清退進度情況表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序號

村別

養殖場(戶)名稱

養殖種類及存欄

清退措施

完成情況

清欄

拆除

 

 

 

 

 

 

 

 

 

 

 

 

 

 

 

 

 

 

 

 

 

 

 

 

 

 

 

 

 

 

 

 

 

 

 

 

 

 

 

 

 

 

 

 

 

 

 

 

 

 

 

 

 

 

 

 

主要領導:                           分管領導:                           填報人:     

附件4

 

      鎮(鄉)畜禽養殖場(戶)清退情況圖表

 

村別

 

養殖場(戶)名稱

 

退

 

退

 

 

 

  

 

 

 

 

 

 

  縣直有關單位:縣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水利局、城市管理局、河長辦,德化生態環境局。

抄送:市農業農村局,縣委辦公室。

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縣政協辦公室,縣監委。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范文第5篇

農村環境污染不像工業污染那樣易發現易治理,而如果扼制不住“小污染”必將變成“大污染”,因而,我們要著重干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俗話說“惟有凈土,才有潔食”。我們要以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為核心,提高農藥、化肥、有機肥的有效利用率,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生態農業,確保“米袋子、菜籃子”食品安全。加大農村環保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樹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的理念;同時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機遇,以“環境怡人、村鎮宜居”理念,充實“村容整潔”主題,讓農村的村容整潔起來,鄉風文明起來,居住環境宜人起來。

二是構建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環境質量。

建立遏制粗放型經濟增長的體系,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廢棄物綜合利用、污染源隔離工程等;大力推廣平衡施肥、精量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用水、用肥的效率;遵循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原則,加快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科學劃定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關閉、取締禁養區內的養殖企業,加強對畜禽養殖企業的監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尔夫| 武胜县| 兴宁市| 黄梅县| 华亭县| 兴城市| 绍兴市| 阿勒泰市| 福建省| 西城区| 鹤庆县| 特克斯县| 巴彦淖尔市| 城口县| 西充县| 钟山县| 苍溪县| 崇州市| 翁源县| 科尔| 托里县| 花莲县| 莎车县| 肃宁县| 中超| 瑞丽市| 靖安县| 福清市| 青河县| 汝城县| 夏津县| 武义县| 深州市| 麻栗坡县| 古丈县| 涿鹿县| 紫阳县| 红原县| 逊克县| 威宁|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