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旅宣傳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的應用價值
眾所周知,當代國民的受文化教育水平較過去有了很大提升,因此我國民眾普遍的文化感知能力愈來愈強,即使是在參與旅游活動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游客熱衷于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各個景區的公共圖書館就成為游客認識本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的應用價值不再局限于為本地人提供閱讀服務,還可以發揮多方面的積極效用。有助于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務基于文旅融合視域,公共圖書館在為國民提供文化服務方面具有一些優勢,可以讓國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務。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本身就是社會公益機構中的典型代表,文化服務屬性突出,所以在普及和推廣文化知識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文旅融合視角下,公共圖書館就成為很多游客了解當地文化知識的重要媒介,游客可以在公共圖書館內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文史內容,這對擴大當地文化背景知名度也有一定幫助;另一方面,通常來說公共圖書館周邊交通十分便利,以方便游客前往,且公共圖書館相對空間較大,能夠同時容納多人進行參觀學習,所以公共圖書館成為游客學習和了解當地文化背景的理想選擇,同時它也可以為眾多游客提供多樣化文化服務內容。有助于打造特色文旅體系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且地域遼闊,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體系,蘊含著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等,也對各地推出特色旅游服務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文旅融合視域下,旅游產業不再獨立存在,而是成為文化宣傳的媒介之一,在加快各個地區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其中,公共圖書館內有很多文化寶藏,還有記錄著關于當地歷史進程的各類文獻資料,這對當地打造特色文旅體系有著很大的幫助,比如通過研究文獻資料,可以挖掘很多有價值的文化活動主題;再如有的地方書法文化源遠流長。鑒于此,景區以及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聯合開展書法比賽以及書法體驗活動,將活動場所定在景區周邊或者圖書館內,助力當地書法文化和旅游產業相輔相成,促進特色文旅體系建設。有助于傳承和發揚優秀文化新時期背景下,各行各業都應該遵循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避免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被淘汰。就旅游行業來說,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選擇在閑暇時間外出旅游的人愈來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旅游行業的競爭,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很多地方的旅游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現在文旅結合的旅行方式普遍受到國民歡迎,既能帶來經濟效益,也有利于傳承和發揚當地優秀文化。而公共圖書館是推動地方文旅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工具,首先圖書館是宣傳地方文化的重要信息來源,包括文化地理、自然特點、歷史傳統、民間習俗等,能夠在地方文旅行業發展過程中提供文化理論支撐;其次圖書館對人們而言就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它作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推手,可以向游客介紹一些關于本地的文化知識信息,也能成為一個地方旅游的新亮點,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打卡學習,使地域優秀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2]。文旅融合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分析文旅融合是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產物,是國家基于文化旅游發展背景所提出的政策。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積極配合文旅融合政策的實施,通過發揮自身核心職能引領文旅融合的發展走向,實現文旅融合的目標。文旅融合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公共圖書館職能屬性的文旅融合。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文化機構,與人們的文化活動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公共圖書館也是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載體之一,以提供精神文化服務為主。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精神文化作為引導,而公共圖書館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驅動力,為文化旅游產業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供給。所以,從公共圖書館與文旅融合的層面來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第二,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中的文旅融合。
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內容主要包括閱讀服務、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等。相對于同類型的公共文化機構來說,公共圖書館與文旅融合之間的契合更加緊密。這是由于公共圖書館同時注重公益性與便利性,其服務方式與文化旅游服務方式較為接近,可以為文化旅游服務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如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可能會形成社會導向作用,以推動文明旅游。文化旅游與閱讀本質較為接近,最大的區別在于旅游屬于直觀形象認知,閱讀則側重于間接體驗。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閱讀服務也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務形態,其中就涵蓋了在旅游活動中開展民俗表演、文化講座等,這些服務形態的創新能夠有效提升閱讀的影響力,實現旅游與閱讀的高度融合,且能夠有力推動文旅產業的穩步發展。文旅融合視域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途徑所謂文旅融合,指的就是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及其相關要素進行交叉融合,使之在原來的產業基礎上不斷擴大發展范圍,從而獲得更大效益。公共圖書館既是提供文化信息資源的重要場所,也是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因此,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服務途徑,讓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服務、觀光服務等,為推動我國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創新完善服務職能眾所周知,以往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就是收藏文獻資料,卻忽略了如何運用相關資料使之效用最大化。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職能應該越來越完善,不能只以收藏為主,而是要積極尋找新的應用策略,藏用相互結合,才能更好激發公共圖書館的應用價值[3]。過去,公共圖書館的開放的時間都是結合本地居民的工作和休息時間而安排的,但是對于外來游客而言,他們的時間比較充裕和自由,到圖書館進行閱讀學習的時間并不固定,比如有的游客習慣晚上到當地圖書館查閱資料,如果圖書館已經暫停營業,不利于游客的學習積極性,具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公共圖書館應該深化社會服務職能,改善服務現狀,就開放時間來說,可以推出24小時服務項目,盡可能滿足不同游客的閱讀需求,方便游客在觀光過程中查閱相關資料,長此以往,有助于形成特色文化產業,使游客對當地圖書館充滿興趣,實現助推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創新運用館藏資源文旅融合視域下,在開發和制訂旅游方案時,應該將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作為理論指導,改變旅游產業片面娛樂化的傾向,例如可以把旅游景點和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相互綁定,使游客在觀光過程中也能通過線上圖書館學習當地文化知識,以加深游客對當地風土人情、文化歷史等方面的認識與記憶,增強游客的游覽興趣。例如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國人稱其為“母親河”,黃河流經我國多個省份,以欣賞黃河之美為主的風景名勝區有很多,像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五龍峰等,據此可以推出全域旅游路線,以了解黃河為宗旨,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黃河沿岸各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需要提供黃河與本地發展歷程有關的信息資源;或者是邀請一些專家、學者等為游客實地講述黃河的歷史故事,讓游客對黃河的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更加全面系統化地認知,從而對黃河風景名勝區健康發展也有良好促進作用。創新運營形式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旅游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實踐表明,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是幫助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目標的有效舉措之一。近些年,旅游產業逐漸興起,旅游已經成為很多國民消遣娛樂的主要選擇,據此0CULTUREINDUSTRY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館藏建設CollectionConstruction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既能推動旅游產業進步,也可以傳播優秀文化。在此基礎上,公共圖書館還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及時創新服務運營形式,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務。首先,公共圖書館應該創新管理方法。比如推出24小時營業服務,方便游客隨時進行閱讀學習;再者應該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引進自動借閱設備、圖書查閱App等,最大程度縮短游客借閱等候的時間;還應該構建線上圖書館服務平臺,便于游客提前搜索館藏資源,為游客順利完成旅行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其次,公共圖書館應該打造一支高素養文化服務團隊,要求工作人員對當地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有一定了解,并具備良好服務意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在工作過程中可以及時為游客提供幫助[4]。最后,公共圖書館應該做好文化服務宣傳工作,外地游客對本地人文歷史等并不熟悉,可能并不清楚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了解,據此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制訂文化服務宣傳方案,比如和景區服務站開展合作,通過在宣傳頁、游玩指南等媒介上印刷文化服務信息,吸引游客到圖書館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提升游客對當地文化的認識程度。
創新服務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社會已經進入數據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趨向多元化,從以往的紙質報刊、電視媒體轉向新媒體平臺、數字平臺等。在這一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抓住發展機遇,打造數據管理體系,持續整合資源,將已有的館藏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且對其進行高效管理,為公眾獲取文化資源提供便捷。如公共圖書館可以打造數據管理系統,不僅要對圖書館的數據進行妥善管理,同時還要開放外部端口,與主流旅游網站進行對接。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拓展地域文化的傳播范圍,讓游客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當地旅游信息,為游客的旅游出行帶來便捷,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宣傳地域文化,提升地域知名度,創新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對海量數據進行高效管理,還可以結合多項現代技術,進一步創新服務內容。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將圖書館中的館藏資源通過數字動畫的形式進行表達,讓人們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當地風土人情與民俗特色。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為人們營造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環境,讓人們通過置身于真實場景的方式領略當地旅游特色,感受當地文化內涵。創新文創設計開發文旅融合環境下,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機構,積極參與到文創產品設計開發中能夠顯著提升當地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當地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我國地大物博,每座城市、每個區域都擁有屬于自身的獨特文化氛圍,實體文創產品則是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的重要載體。如南京市先鋒書店所設計的文創產品“一本城市”系列涂鴉本,其中涵蓋了“你是如何來到這座城”“時尚南京”“古城南京”與“人文南京”四大模塊,每一本涂鴉本對南京特色經典的介紹只有寥寥數語,大部分頁面都為空白,是專門留給游客記錄對南京這座城市的所感所想。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積極主動參與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工作,可以轉變人們對公共圖書館的刻板印象,使得圖書館的文化資源更加活躍,同時將當地旅游文化特色與文創產品相融合,以設計出游客喜愛的旅游文創產品。綜上所述,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可以發揮多方面積極效用。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主動創新服務途徑,提高與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的契合度,以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實踐表明,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實施創新完善服務職能、創新運用館藏資源、創新運營形式、創新服務內容、創新文創設計開發等舉措,達到互促、互惠、互利的效果,幫助文旅融合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同時也可以加強對當地優秀文化資源的傳承與保護,從而讓我國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迎來發展新篇章。
參考文獻
[1]胡永輝.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2021(03):58-64.
[2]柴景梅.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思考[J].大眾文藝,2021(03):150-151.
[3]李振新.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焦作大學學報,2021,35(03):76-78.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職責
迅速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區文旅局關于病毒防控工作方案》,全力防控疫情。領導干部24小時帶班值守,全體在職人員取消春節休假,值班值宿人員做到24小時在崗。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做好文旅行業防控病毒疫情的緊急通知》,區文旅局迅速對全區行管單位進行全面監控,及時建立報告制度,科學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加強行業監管,落實疫情防控
加強重點場所防控,加強對轄區內網吧、娛樂場所、景區、旅行社、體育健身運動場館等經營場所進行全方位監督檢查,督促全區文化、旅游、體育經營場所暫停營業,有效預防和控制肺炎疫情,切斷疫情傳播途徑。目前,出動檢查人員80人次,檢查車輛40臺次,檢查場所80余次,關停率100%。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夯實文旅產業基礎,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一是縣鄉村場館功能完善。文化廣場等大型廣場,文化大舞臺、社區文化活動室等均衡分布在縣城各區域。新建和改擴建19個集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室為一體的鄉鎮文化綜合樓。積極推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基層站點19個和基層服務點183個;累計為183個村級農家書屋配送圖書30多萬冊。二是文化服務惠及全民。年均完成送戲下鄉300余場、送電影下鄉3000余場、鄉鎮自辦活動400余場。三是旅游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以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為“總站臺”,成立旅游船務公司,構建通達廬山西海各景點的“水上公交”,常態配備直升機實現10分鐘通達所有景區。打造幕阜風情、九嶺風光2條景觀廊道,環湖32公里騎行綠道、17公里慢行步道。建成縣城、鄉村、景點、交通主干道多級咨詢服務體系,旅游咨詢服務和導覽系統全域覆蓋。新建、改建A級旅游廁所98座,實行“編號、掛牌、專人”規范管理。
2、強化文旅產業支撐,大力推進文旅經濟發展。堅持效益為王理念,培植各類文旅經濟增長點。一是文旅項目。年均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近8000萬元。2016年至今,整合各部門涉旅資金1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20多億元投入旅游產業,精心建設長水、歡樂灣、魯溪洞、西海灣、“遇見**”、“橋中橋”等30多個文旅項目,其中,“遇見**”項目為九江市唯一大型戶外水上演藝項目,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視覺盛宴中感受山水**的獨特魅力,深受游客喜愛;“橋中橋”項目利用36個橋墩立面繪畫全方位展示**的鄉土文化和風俗民情,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長廊,成為游客必到“網紅”打卡點;二是文創產品。發揮好鰲魚文創街集群效應,鼓勵、引導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發設計出山水**創意書本燈、牛轉乾坤旅行茶具等12種文創產品,進一步壯大我縣文創產品庫目;三是民宿經濟。鄉辦旅游公司,精心包裝并對外進行招商推介,吸引大批企業家和鄉村能人下鄉創業,著重聚焦連鎖品牌,成功引進“天天惦記”等一批具有先進經驗和理念的全國連鎖民宿品牌;悅山居、林云山居、桐林山宿、北灣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在市場上漸成品牌并榮獲首屆“九江市十佳最美民宿”。
3、增添文旅產業活力,積極舉辦文旅特色活動。秉持以文促旅、以節興旅理念舉辦各類活動。一是節慶活動。共舉辦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半程馬拉松、美食節、花朝節、等旅游節慶活動25次;二是文化活動。組織舉辦迎新春晚會、旅游攝影大賽、廣場舞大賽、涌翠亭記800周年紀念活動等文化活動30次;三是高雅藝術。**劇院在縣一級率先加入全省劇場聯盟。自2019年來,先后上演芭蕾舞劇、音樂會、舞臺劇、皮影劇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高質量演出共計33場,進一步活躍了文化市場,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端文化大餐。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們將緊盯建設全國旅居時代最佳目的地戰略目標,打造“新型旅游城市”,力促全縣文旅產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力爭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全縣文化旅游新增投資總量達到100億元以上,招引文旅項目數量達30個,其中億元以上10個;新建文化場館數量20個,非遺保護名錄入選數翻番。2021年,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幾件事:
1.加強品牌創建力度。進一步完善提升現有景區景點景觀質量,啟動西海灣創建5A級景區,創建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2個,結合鄉村振興,推進“品牌清零”行動,打造文化旅游帶,實現縣域內各鄉鎮A級旅游品牌創建覆蓋率達80%以上。力爭成功創建一批星級酒店、民宿、旅行社。
2.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依托現有文化場館資源,推動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啟動未來科技圖書館項目、紅色文化展示館等項目建設;圍繞建黨一百周年主題,打造文藝精品,舉辦主題活動;挖掘紅色旅游資源,開辟1-2條以上紅色旅游線路;完成智慧旅游工程建設,完善全域導視導覽系統;落實旅游先行賠付辦法,開展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提升服務質量。
【關鍵詞】“五型城區”;旅宣翻譯;文化特質;凸顯策略
2013年對于未央區來說,既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又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區的關鍵時期。建立“經濟增長先導區、城市形象展示區、社會管理示范區、現代都市宜居區、執政為民模范區”的“五型城區”,既是未央踐行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區建設的具體路徑,也是未央交給歷史考題的一份時代答卷。2013年是漢長安城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關鍵時期,提升未央區旅游形象,不得不重視未央區旅游景點旅游宣傳材料的翻譯問題。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未央區也將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區域,今后往來于西安的外國人會越來越多,并且會經常舉行國際性會議。西安景點標牌上的英文翻譯如果不準確一定會鬧笑話。在跨文化交流中,博物館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是傳遞某種文化傳統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任何一個博物館展覽中,文物的選擇定位和解釋對有效的文化傳遞都有重要的意義。精當得體的考古詞匯翻譯對中國文化文明傳播能夠做出重要貢獻,準確、規范的跨文化翻譯對塑造國際化都市形象意義不可小覷。因此本文重點考察旅宣翻譯中的文化特質及應對策略。
一、中華文化特質的內涵
國學大師曾仕強在《中華文化的特質》一書中寫到中華文化的特質包含“至圣先師、易為源頭、持經達變、維護和平、天人合一、虛懷若谷、孝道為先、實事求是、泰然自足、明禮守法、從容就義、利用厚生、與時俱進、和諧人生、精神不朽”。“文化是一個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一套花樣。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一個是點點滴滴摸索著建立起來的,一個是全盤了解以后,才開始形成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做學問的方式。”這些特質至今仍對中華兒女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西安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 其豐厚的人文旅游文化資源在體現中華文化特質和精神之余, 還蘊含著獨特的地域特色, 主要表現在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遺產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兩方面。
二、旅游宣傳材料翻譯的現狀
旅宣材料涉及面廣, 影響范圍廣泛, 旅宣翻譯中如果采取不加推敲的直譯或者意譯, 不考慮文化特質等因素, 那么不恰當的譯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很大, 而據觀察和調研, 這樣的譯文依舊存在。本研究選取西安市未央區的旅游資源為例, 僅以未央區兩大主要旅游景點——漢陽陵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所考察的情況分析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問題, 進行簡要的歸納和述評。
(一)譯名的規范問題
就文化特質而言, 旅宣翻譯中存在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譯名的規范及一致性問題。這是實地調研及資料收集中所發現的最為直觀的問題。
1. 在某些景區景點公示牌的翻譯中竟然會有明顯的語法甚至是拼寫錯誤, 這一點讓人頗為意外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里,圓形下水道井蓋上的英文是daminggo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ork,井蓋制作方把英文“公園”park譯成了“豬肉”pork。類似的錯誤和不恰當的翻譯在西安市城市公示語中常有發生,給城市旅游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漢陽陵博物館官網對苑區旅游路線圖的英文翻譯中“地下博物館(外藏坑展示廳)”的譯文為“UNDERG ROUND MUSEUM”很明顯,出現了拼寫錯誤,應改寫為“UNDERGROUND MUSEUM”才對;漢陽陵博物館解說詞中有這樣一句描寫:“帝陵坐西向東,被81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其四周則分布著后陵、南、北區從葬坑及禮制建筑遺址等”,英文譯文為:“The emperor’s tomb is surrounded by 81 burial pits radiating from the centeral mound.”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307頁,這里的centeral應為central, 屬拼寫錯誤,centre可以寫為center, 但central不可寫為centeral。
2. 譯名的矛盾和不一致問題
在實地調查中發現一些旅游景點翻譯中出現的矛盾與不一致問題,例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官網給出的英譯為“Dami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ark”, “漢陽陵博物館”的官網英譯為“Han Yang Ling Mausoleum”, 參考其它著名景點的翻譯發現,“秦始皇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 其英文譯名“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早已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可及使用, 所以,大明宮和漢陽陵是否應該使用漢語拼音譯為“Daminggong National Heritage Park ”和“Hanyang Mausoleum”,筆者認為值得商榷。
(二)欠額翻譯
欠額翻譯是旅宣翻譯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即沒有完整呈現原語和語言文化內涵的翻譯,最簡潔準確的翻譯是能夠在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中找出傳達同樣意思的語句,但是由于文化差異和民族特色,要把蘊含深厚底蘊的中華文化用英語表達出來絕非易事。例如,漢陽陵的簡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漢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執政期間,他崇奉‘黃老之術’,輕搖薄賦,減笞去刑,和親匈奴,與民休息,據史書記載,當時社會“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 與其父漢文帝劉恒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早期治國安邦的黃金時代,被后世贊譽為“文景之治”,為其子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漢語短小精悍的一段文字卻反映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向游客介紹了西漢時期盛世太平的淵源, 以及“文景之治”的名由。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這段英譯文: “Emperor Jindi (188BC—141BC), named Liu Qi, was the fourth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During his 17-year reign, he adhered to the philosophy of Yellow Emperor and Saint Laozi, whose main doctrine was to follow the natural principles. He developed a peaceful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ns through intermarriage, and reduced the burden of tax and penalty.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state revenue of the ancient capital was brimming with coins that the ropes, used for tying, decayed, leaving them impossible to count. Foods in state storage was permeated, most of them decayed”.Emperor Jindi, together with his father Emperor Wendi, opened a golden era of harmony in the early feudal society, which was later regarded as “the Great Reign of Wen and Jin”, 譯文簡潔介紹了文帝景帝在位時的盛世局面,但是豐富的文化內涵卻稍顯流失,例如“黃老之術”對于對中國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國友人顯得陌生,在“follow the natural principles”的基礎上還可以補充出“無為而治”的內涵意義,即“govern by doing nothing that goes against nature”,“減笞去刑”可以補充翻譯為“bamboo rod used for beatings”向游客解釋出“笞”為中國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一種刑罰。“文景之治”可以譯為“Glorious Time of Peace and Prosperity—Administration of Wenjing”或者“Wenjing’s Flourishing Age”。由于文化差異,原語文化中的特質很難用英語生動地展現出來,這就是典型的欠額翻譯。
三、文化特質與凸顯策略
作為旅游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旅宣翻譯必須符合國際化的趨勢,在做到符合國際規范的同時,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除了傳遞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彰顯地方特色,使更多的受眾群體接受和認可,有效地達到傳播和發揚地域文化。本研究中針對文化特質所提出的凸顯策略就是希望在國際化語境下和打造未央“五型城區”目標下如何彰顯特色、提高服務水平。
(一)規范和“音譯+注釋”的創造
規范的翻譯實際上就是凸顯了文化特質,同一文化概念可能會因為不規范不一致的譯名而影響被接受和認可的程度。王德剛等指出, 解說詞要避免錯字病句和其它不規范的現象, 書面材料解說內容要突出旅游區的文化和科學的內涵。Newmark分別討論了翻譯專有名詞、機構名稱及文化概念應該注意的細節及技巧。如果某一文化概念已有權威部門或機構給出的譯名, 而且這一譯名已獲得廣泛的認可, 這就是既有的規范。比如前文中說提到的秦始皇陵的英文譯名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一權威機構的認可,體現了其科學性和權威性,這種情況下,遵守規范的翻譯就是凸顯了文化特質。
在旅宣翻譯中許多文化專有詞匯或文化負載詞在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表述,這種文化、詞匯“空缺”是翻譯者面對的一個問題,將英文中沒有對應的標注成拼音是我們見到的普遍做法,筆者認為,從凸顯文化特質角度看,拼音加括號中的注解不僅表明該詞匯是中國文化有的概念,而且可以讓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外國友人進一步了解更多的信息,這就是通過“音譯+注釋”的方式達到翻譯中在規范的同時有條件的創造,這需要靈活掌握。例如,漢陽陵的解說詞中關于刑徒墓地有提到”鉗”、”釱”等類鐵制刑具,譯文中用“clamp”和“Di”表達,從文化角度講不夠清晰,查閱資料得知鉗和釱是古代的兩種刑具,指以鉗束頸,以釱箍足,因此,凸顯文化特質的翻譯便是用注釋的方法加以說明,即 “clamp the neck, bind feet with metal hoops.”
(二)解釋性翻譯中的增加與省略
解釋性翻譯,也稱釋譯,釋譯, 就是一種帶有語言之間解釋性的一種翻譯方式。鑒于文本功能,釋譯可以是增加信息,也可能省去一定信息。在旅游宣傳材料翻譯語境下,有效地傳遞出原語的信息和內涵才能實現引發讀者的興趣。由于文化差異,中英雙語翻譯很難做到語言形式上的完全對應,所以,在旅宣翻譯中,釋譯中的增刪可以凸顯文化特質。例如漢陽陵簡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帝陵坐西向東,被81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其四周則分布著后陵、南、北區從葬坑及禮制建筑遺址等;寬110米的司馬道向東直通5公里之外的陽陵邑。”英文譯文為:“To the west of them, lies the emperor and empress`tomb, northern and southern burial pits and the remains of ancestral construction. The emperor`s tomb is surrounded by 81 burial pits radiating from the centeral mound.”巧妙地增加了 “central mound (中心丘)”這一詞匯,便于國際游客更好地理解陵墓合葬坑的地理方位。另一處描寫為:“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美輪美奐的出土文物、獨一無二的地下遺址博物館、秀麗宜人的園林風光,使漢陽陵博物館日益發展成為國內外獨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置身其中,一定會使您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英語譯文為“Profound Han culture, exquisite relics, unique underground museum and pleasant scenery make Han Yangling Museum the most charming and attractive museum locally and abroad.”對最后一句信息的省略完全不會影響譯文的總體完整性,而且避免了譯文的冗長。因此,在旅游宣傳材料的翻譯中適當的增刪和改動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所做的靈活處理,目的都是更好地凸顯文化特質。
(三)語義整合
為了凸顯文化特質,在旅游宣傳材料翻譯中漢英文化審美和欣賞角度的差異,在突出漢語文化特質的同時也要考慮英語讀者的接受度。考慮到英語和漢語行文習慣的差異,翻譯中可以做結構上的調整和信息的整合,既能符合目標與讀者的閱讀習慣,又能達到突出重點,行文流暢、生動,層次分明的效果。這一點對翻譯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即力求達到翻譯中的“信”、“達”、“雅”,在充分體會原語語言的所有信息點的前提下,把握重點,吃透內涵,用最恰當的方式在譯文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例如漢陽陵簡介中有一段對陶俑的描寫為:“陵區內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堅執鋭、嚴陣以待,仕女俑寬衣博帶、美目流盼,動物俑累千成萬、生動異常。”英語譯文為:“Objects unearthed from the 200 odd burial pits include armored warrior figures with weapons, elegant palace maids with Han costumes, countless animals with vivid expressions.”整個句子的翻譯結構正確,思想完整,表達準確,清晰簡潔。句中對意義相近的并列成分使用了詞性一致的排比結構,即詞性相同的詞連成一串,形成平行結構。這種結構使句子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增強了感染力,符合英文的行文習慣。選擇正確的結構和對原文信息的整合無疑能夠使邏輯關系簡單清晰,一目了然。因此在凸顯文化特質時,注意選擇合適的主動或被動結構凸顯主題,整合原文中的重點信息,采用符合文體要求的句型結構的同時突出文化特質信息。這點也同樣適用于所有旅宣材料的翻譯。
四、結語
在未央區打造“五型城區”的目標下,在西安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環境下,旅游宣傳材料翻譯中凸顯文化特質符合旅游資源策劃和開發的要求。本文以漢陽陵博物館和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為例,分析了目前未央區旅宣材料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從凸顯文化特質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策略。然而文化概念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對其特質的理解和挖掘需要有更為豐富的語料基礎,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更為科學的指導意義,從事翻譯和旅游職業的人員必須注意這些細節,才能提高旅游文化的內涵,為西安市建立國際化旅游品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Oriented Text Analysis(Second Edition)[M]. Amsterdam:Amsterdam New York,2005.
[2] 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3] 王穎,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4] 吳敏煥.漢陽陵地下遺址博物館文本的漢英翻譯淺析——從目的論的角度分析[J].西部文化,2012(9):29.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汲取襄汾“8.29”房屋坍塌重大事故教訓,持續扎實開展“三零”單位創建,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按照“全領域、全方位、全覆蓋”總體要求和“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開展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用2—3年時間,徹底消除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隱患,堅決遏制房屋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組織領導
為確保本項工作順利開展,成立了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險隱患排查整治行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次行動的組織領導。
成?員: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辦公室、安監股、旅游股、文化股、文物股、產業股、玨山辦、文化館、圖書館、曲藝隊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監股,主要負責工作方案的制定,收集、匯總、上報專項行動進展情況和總結,并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工作目標
立即對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消除房屋安全隱患;同步建立和完善行業領域房屋基本信息數據庫;為我縣提供可靠數據。
四、時間與范圍
(一)時間安排
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1、重點排查(2020年11月—12月)。
各文旅企業對用作經營的房屋(KTV、網吧、影劇院)和人員密集場所(酒店、旅行社、景區、公共圖書館和閱覽室、文化館、文保單位)的房屋進行安全隱患自查,對排查所發現的安全隱患要做到立查立改并及時上報,縣文旅局分組進行檢查,對隱患問題進行匯總。
2、重點整治、全面排查(2020年11月—2021年6月)。
一是在全面完成文旅行業重點房屋安全隱患排查的基礎上,全部完成房屋的安全隱患整治。二是全面完成文旅行業重點房屋(非人員密集場所)的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全面摸清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基本情況,建立房屋檔案。
3、全面整治(2021年1月—2022年12月)。
基本完成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隱患整治,進一步完善房屋建設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建成房屋數據平臺,實現全縣文旅行業房屋數據化管理,加快推動基于BIM、CIM的智慧城市建設。
五、具體任務
(一)全面開展排查。全面開展文旅行業房屋拉網式、地毯式排查,要聚焦薄弱環節,重點加大對大型文化活動場所、KTV、網吧、歌舞娛樂、星級酒店、景區、文保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違法建筑、危險建筑的排查力度,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1、排查內容。
(1)房屋基本情況。全面排查房屋建造年代、結構類型、建設地點、產權人(使用人)、建造方式、建筑層數及面積、土地性質、房屋用途、農村房屋用能方式等。
(2)違法違規建筑情況。以違法建筑和違法加建、改建、擴建,特別是違法違規改造用于經營出租的房屋為重點,全面排查各類房屋用地、規劃、建設、消防、設施設備等相關手續辦理和私搭亂建、違規改變房屋用途等情況。
(3)危險建筑情況。房屋結構安全,主要排查地基基礎、上部結構和公益性、經營性的預制板房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房屋使用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年久失修、改變承重結構裝修,各類外裝修及外掛保溫層、裝飾線條、廣告牌匾、貼面是否有脫落危險,電梯等特種設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消防用電燃氣安全,主要排查消防設施是否按要求配置并且能正常使用,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暢通,電氣、燃氣設備安裝使用及線路管路敷設維護是否符合要求,餐飲場所是否違規使用瓶裝液化氣等;房屋選址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場地周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邊坡是否穩定等;建筑材料安全,主要排查房屋是否使用有毒易燃建筑裝修材料,是否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等;施工工地安全,主要排查建設工程施工工地各類臨時用房的場地、消防、用電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違規使用低于A級要求的彩鋼板和保溫材料等。
2、任務分工。
本次專項行動共分5個檢查組,局長李廣林負總責。
3、逐步建立房屋檔案和數據平臺
排查人員逐房填寫信息采集表,建立房屋信息檔案。房屋信息錄入國家管理平臺,實行分類編號登記。房屋信息錄入“數字房產”平臺。
(一)實施精準整治。
排查人員要按照“兩個清單、一個臺賬”,立查立改、壓茬推進、分類實施。
1、集中研判。各文旅企業要組織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對房屋安全狀況進行集中研判,區分安全、一般安全隱患和嚴重安全隱患。對研判結果為一般安全隱患的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提出鑒定建議。對研判結果為嚴重安全隱患的房屋,應當立即依法清人、停用、封房。
2、安全鑒定。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住房以及無法確定隱患等級的房屋,將根據實際情況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鑒定。對加建、改建、擴建以及結構形式復雜、6米以上跨度的房屋和鋼網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設計施工的,全部進行技術復核,存在安全隱患的要進行安全鑒定,提出整治要求;無相應資質單位設計施工的,直接進行安全鑒定。
3、分類整治。根據研判和鑒定結果,列出隱患清單、整治清單、對照清單開展整治,對重點隱患立查立改,確保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存在一般安全隱患的房屋,對照清單,按要求限期整治;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房屋,按照鑒定提出的整治要求,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無法加固修繕的予以拆除。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違法建筑,以及違法違規加建、改建、擴建造成安全隱患的違建部分,堅決依法予以拆除。對違法違規建設行為,移交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置。
4、整治驗收。縣文旅局將規范驗收程序,實施分級驗收,驗收合格的予以銷號。經營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隱患整治,由縣領導小組組織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縣文旅局將統籌領導全縣文旅行業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全面推動相關工作落實,推進部門信息共享,將文旅行業房屋安全納入行業監管范疇,強化監管和指導。局屬各單位、相關股室要認真貫徹方案要求,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負責對所管轄企業的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并進行全程指導與服務。
各企業要清醒認識到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強化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明確責任,細化措施,狠抓落實。立即組織召開動員會議,成立專項行動領導組,制定本企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自查內容,明確時間進度和工作要求,抓好組織實施和督促落實,確保本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