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炭產業分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040—03
我國是當今世界少數幾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能源為主的國家,煤炭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20年、2030年,我國對煤炭的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7億噸、39億噸。相關資料顯示,新疆煤炭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而由于受到各方條件制約目前開采規模尚小,但隨著我國其他產煤省份煤炭可采量的減少及我國煤炭資源需求量的增加,新疆將成為國家煤炭資源戰略的重要接替區。五彩灣煤礦作為新疆5個資源超1億噸煤礦之一準東煤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源產業發展自然受到各方人士關注,如何開發好、利用好該地區資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本地區人口、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疆及準東五彩灣煤炭產業發展現狀
新疆是我國的煤炭儲藏大省,是煤炭行業的一塊寶地。據《新疆煤炭工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新疆煤炭資源預測儲量為2.19萬億噸,約占全國的40.6%,居全國第一位。截至 2011 年底,探明儲量為2 500億噸,居全國第三位。共有 24個預測資源量超過100 億噸的煤田,占總量的 98%。其中 5 個煤田預測資源量超過 1 000 億噸(準東煤田、沙爾湖煤田、伊寧煤田、吐魯番煤田和大南湖—梧桐窩子煤田),占全區預測資源量的 60%。此外,還有8 個400—1 000 億噸的煤田和11個 100—400 億噸的煤田。新疆煤炭資源集中分布在北部區域,占 89.2%(見圖1)。
國泰君安關于新疆煤炭行業的研究報告《疆煤如猛虎,2013將出籠》中的數據顯示,疆內煤炭主要以高發熱量動力煤為主。其中,長焰煤占73%,不粘煤占16%,弱粘煤占8%,焦煤儲量則不到1%。在國家列入開發重點的四大煤田中,只有庫車—拜城煤田為焦煤基地。由此可見,新疆煤炭儲存量豐富,且總體來說品質較高。其中,吐哈煤田和準東煤田是新疆煤炭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兩大煤田共占新疆煤炭總儲量的66.23%,是新疆最重要的煤炭儲藏區。
準東煤田是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以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儲量為4 038.76億噸,占重要礦區煤炭總儲量的28.36%,其預測可靠約占48.37%,其各煤層儲量及所占比如表1所示。礦區主要由五彩灣、西黑山、大井和將軍廟四大礦區組成,其中五彩灣礦區、西黑山礦區、大井礦區總體規劃已獲得國家批復。現準東地區在建或規劃中的煤電和煤化工項目已超過60個,預計投資總額近5 000億元。今后一段時間,準東地區將實現煤炭年生產能力1.5億噸、煤電總裝機容量1 330萬千瓦、煤炭年液化能力2 500萬噸,成為新疆最重要的煤電煤化工基地。
表1 新疆準東煤田個煤層儲量情況表
準東五彩灣地區是新疆煤炭資源蘊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據2006年9月神華集團在五彩灣建礦進行煤炭資源勘探開發表示,在2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探明煤炭儲量17億噸,煤層距離地面僅60米,厚度達60米,煤炭發熱量在5 000大卡以上,煤質優良。《新疆準東煤田西部礦區勘查總結報告》一文中指出,對圈定的988.12平方千米勘查面積,已探明可采儲量約為117億噸。五彩灣作為一個新興的煤炭產業發展地區,有著豐富的資源,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引導當地煤炭產業的發展。五彩灣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五大基礎設施:從小黃山到五彩灣的鐵路專用線,從216國道通往五彩灣的46公里公路,輸水1億立方米的飲水工程,220千伏變電站,手機通訊全覆蓋。
作為新疆發展煤電煤化工產業的主要基地,2006年以來五彩灣地區吸引了中國神華集團公司、山東新汶礦業集團、山東魯能集團等20多家國內煤炭資本巨頭紛紛搶灘進駐,建設了一大批煤炭、煤電、煤化工項目。如:“十一五”期間,神華集團計劃投資84億元在五彩灣礦區分三期建設總規模為年產5 000萬噸的現代化礦井和煤電、煤化工項目。在2011年,總投資172億元的新疆東方希望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電解鋁項目,和總投資136億元的新疆神火煤電有限公司80萬噸/年高精度鋁合金項目兩大建設項目已完成自治區發改委的備案。
二、準東五彩灣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五彩灣地區煤炭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應該看到問題。綜合全新疆煤炭企業發展的現狀,五彩灣地區屬于新興的煤炭產業地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傳統的煤炭企業生產力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但是,五彩灣地區煤炭產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2015年二季度剛剛開始,上市公司年報的也進入密集期。伴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已的年報來看,各大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前景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經濟周刊》將帶讀者一起解讀公司年報,挖掘年報背后的商業故事,從年報看公司、看產業,看經濟、看轉型。
已經過去的2014年,對煤炭行業來說,可謂是異常艱難。
一系列市場波動因素,讓煤企正遭受著業績苦日子的“煎熬”。隨著大宗商品的價格跌至近年來的低點,今年的煤企,注定是資本市場上的“另類典型”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報密集披露期,2014年煤炭上市公司下滑虧損已成為“主流”。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部39家煤炭上市企業均已了2014年年報,其中有31家凈利潤同比下降,約占79.5%。
多數煤企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
神華、中煤和陜煤業績大滑坡,兗州煤業一枝獨秀
告別高速增長期之后,煤炭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顯著惡化。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市煤企中,7家煤企虧損,業績最差的是國投新集(601918.SH)。年報顯示,國投新集2014年實現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2014年國投新集實現營業收入65.62億元,同比下降16%;凈利潤-19.32億元,同比下降13303%。
多數煤企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作為河北省最大的煤炭企業,冀中能源(000937.SH)凈利潤2437.40萬元,同比降低97.94%。山煤國際(600546.SH)則在2014財年陷入虧損,凈利潤虧損了17.24億元。此外,百花村(600721.SH)虧損2.3億元,煤氣化(000968.SZ)虧損9.9億元。
相比之下,一線龍頭企業的業績也在回落。
2014年,行業龍頭和大型央企中國神華(601088.SH)業績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年報顯示,公司2014年實現收入2484億元,凈利潤464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17%、19%。2014年,公司煤炭、電力、鐵路收入占比為39%、32%、27%,煤炭業務收入占比大幅下降。
中煤能源(601898.SZ)也難逃業績下滑局面,年報顯示,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707億元,同比下降 1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億元,同比下降78.6%。
陜西煤業(601225.SH)亦然,雖2014年仍然盈利,實現凈利潤9.5億元,但同比下降72.7%。
不過,仍有企業業績一枝獨秀。4月29日,兗州煤業(600188.SH)2014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639.22億元,同比增8.85%;凈利潤22.84億元,同比增79.68%。然而,其年報稱,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外收入為8.379億元,同比增加183.7%,源于公司獲得政府補助同比增加、收購澳大利亞艾詩頓煤礦有限公司獲得收購利得,報告期內公司收到政府企業發展基金2.31億元。
長江證券5月5日的行業總結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多數煤企已在盈虧線上下掙扎。2014年剔除中國神華、虧損較多的國投新集以及非經常損益較高的山煤國際后,15家重點公司凈利潤33.46億元,同比下降72.23%,2015年一季度剔除上述3家公司后15家重點公司實現凈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75.76%。多數煤企在一季度陷入虧損或逼近盈虧線,2015年一季度15家重點公司年化凈資產收益率僅0.40%。
全行業虧損已經不遠?
上市公司的慘淡業績,折射出行業形勢的低迷。
4月1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煤炭經濟下行態勢已持續35個月。2015年以來,煤炭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更多,形勢更加嚴峻。前兩個月,協會重點聯系的90家大型企業虧損131億元(去年同期利潤112億元),虧損面80%以上。
事實上,2014年煤炭行業救市、減負政策可謂是“輪番上陣”。2014年9月29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將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煤炭資源稅改革后,煤炭企業總體負擔減少22.34億元。
2014年10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調整煤炭進口關稅,決定從10月15日起,取消多個煤種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實施3%至6%不等的最惠國稅率。
此外,在煤炭行業供需矛盾尖銳的背景下,從去年開始,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和大同煤礦集團等一線企業開始主動減產限產。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煤炭產量8.5億噸,同比下降3.5%;全國煤炭銷量8億噸,同比下降4.7%。其中,前兩個月,90家大型企業虧損131億元,虧損面80%以上;全國煤炭進口3204萬噸,同比下降45.3%。同時,全社會存煤已持續39個月超過3億噸。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們對形勢并不看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耀華此前預測,2015年全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難以改變,煤價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全行業將面臨整體虧損的局面。
前述長江證券的研報亦認為,煤炭行業下行趨勢難改,全行業虧損已經不遠。研報指出,“2015年一季度煤炭主要下游產量均出現負增長,一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3.52%,煤價持續陰跌。2015―2016年仍是新增產能投產高峰期,行業供需寬松中期仍將向下。不考慮成本下降,當期煤價對應行業規模以上利潤總額虧損。”
政府救市引發“降成本競賽”
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煤炭行業陷入這樣的困境?煤炭咨詢公司山西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高級分析師曾浩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稱,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是需求低迷。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萎靡,焦化和鋼鐵行業產量過剩,電價下調,新能源替代效應等都已經成為市場耳熟能詳的原因。
其次是產能過剩。產能有多過剩?“全世界的煤礦都停下來由中國生產,中國也能供得上。”曾浩稱,此前有數據認為中國的煤炭行業產能過剩10億噸。但實際上有很多的煤礦完全存在超產的能力,10億噸產能還是低估了煤炭行業的生產力。
有分析指出,目前全國煤炭產能約40億噸,在建產能約11億噸,再加上約3億噸的進口煤,整體算來我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在15億噸以上。
“未來,價格戰肯定是難以避免的,行業洗牌會加速。”曾浩表示,后期煤炭市場供應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預計未來煤炭價格還將持續低迷。
[關鍵詞] 十二五 西部大開發 生態經濟
“十二五”期間是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啟動的關鍵時期,是貴州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轉型期。作為資源經濟性省份,貴州經濟發展要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在國家深入實施西部開發的戰略中獲取政策及項目資金支持,利用珍貴有限的資金資源優先發展以下產業:
一、“生態立省”,推進產業生態化
1.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工業經濟
(1)加強煤化工循環經濟的發展
煤炭產業是我省的優勢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要繼續深入煤化工產業鏈的發展,以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為重點,同時重點啟動烯烴工程建設。目前國內烯烴需求量大且在石油價格高漲,傳統烯烴又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原料背景下,發展煤制烯烴是優化資源利用,適應市場需求的選擇。同時要加快發展一碳化學,已解決我省石油的緊缺,繼續研發煤炭生產中的三廢利用,變廢為寶,建設利用上游生產廢物的下游工業,如新型建材,肥料新型循環工業。建設產品關聯、行業集成、產業集聚的新型煤炭工業園區。
(2)建設鋁工業循環經濟,建設黔中鋁工業經濟帶
我省是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逐步形成了煤-電-鋁的產業模式,但總體上這條產業鏈條深度及精度還是不夠,附加值高的鋁產品應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隨著真空鋁箔軟包裝在食品行業的應用,以及我省本身煙草生產行業的鋁箔包裝需求,未來大力發展鋁箔是有可觀需求量的。同時圍繞汽車、航天等工業的發展開發新的鋁合金材料,優先發展鋁的箔材、管材、板帶材等。依托貴遵高速公路、將建成的渝黔快速鐵路及貴州鋁廠、遵義鋁廠著力建設以貴陽-遵義為兩極的鋁加工新型材料循環工業經濟帶。
(3)繼續做強磷及磷化工循環經濟發展
我省磷礦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十二五”期間要發揮資源組合的優勢建立橫向共生耦合和縱向延伸發展的磷產業鏈,實施磷、煤、電、堿多業并舉,實現磷化工體系、煤化工體系、氯堿化工體系、能源建設體系和化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形成高價值的副產品體系五大核心產業的協調發展,完成資源型產業向生態化轉型。重點建設開陽磷礦及甕福磷礦,培育品牌,發展精細磷制品。
2.加快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強特色綠色種植業,發展生態林業,生態畜牧業以及特種生態養殖業,加快農業的高效高附加值發展。同時實施生態旅游富民戰略,充分利用我省生態資源。此外,應根據各地資源特色,高起點,精細規劃做好一批生態旅游項目。在充分發揮我省自然風光的同時,要做好景區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從吃、住、行、購物等各方面人性化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切忌只注重一次性收入,將旅游同特色食品、工藝品開發結合起來,建設功能配套,理念先進的旅游休閑園區。
二、培育和發展特色輕工業
1.樹立品牌效應,繼續支持煙酒行業的發展。我省完全可以從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中獲取相關發展西部特色產業方面的政策和項目支持。加大煙草企業優勢組合,建立規模化的產業園區,實施品牌戰略,力爭將“貴煙”、“黃果樹”品牌推向全國。
2.著力繼續培育茅臺為龍頭的白酒行業,以“國酒茅臺”品牌帶動一批高品質白酒走向市場。重點實施茅臺、習酒等名酒的擴能技改工程,同時注重在電視媒體、商品交易等平臺進行宣傳,爭取將茅臺定位為政務、商務高端用酒,而“習”、“喜”同音,習酒逐漸向婚宴等喜慶用酒推廣。
3.加快醫藥工業園區的發展,大力培育以苗藥為重點的民族藥和中成藥,合理進行結構調整,建立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貴州)基地”的載體作用,強化優勢企業,支持“貴州百靈”,“貴州益佰”等品牌企業的擴能技改,逐步建設全國級的大型名牌醫藥集團,在時機成熟時推出類似“廣藥”的“貴藥”中草藥及中成藥省級形象品牌,促進省內醫藥行業的發展。
三、加快省內高速公路、鐵路建設
交通物流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我省長期以來受交通運力的嚴重制約,物資出省周期慢,成本高,不利于各項經濟的發展。“十一五”期間,省內交通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新的發展規劃中,在繼續建設好“貴廣高速鐵路”的同時,加大貴陽至成都、重慶高速鐵路的建設力度,重點實施“蓉廈高速”貴州境內的建設工程,爭取同周邊省會城市及珠三角地區形成幾小時經濟圈,加強區位經濟合作。
四、繼續強化電力工業建設
進一步發展煤電一體化,加大生產力度和產能,是鞏固優勢產業,提高我省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探索煤電全面聯營的生產方式,煤電雙方同屬一個法人,雙方不但在資本上合成一體,更重要的是在工藝上合二為一。以中國華能伊敏煤電廠為例,實施煤電聯營后相比于華能集團平均燃煤成本0.19元/度,伊敏的0.042元/度則顯示出了極大的競爭力。在我省煤炭資源豐富的六盤水市同樣可以建立一個不同于常見的“坑口電站”、“電廠辦煤礦”或煤炭和電力企業之間的相互參股經營,而是徹底的煤電聯營的煤電聯營項目,向“珠三角”供電,為我省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及社會利益
五、依托“貴廣,貴蓉高速鐵路”,建設“貴陽”“遵義”兩大核心城市圈
貴廣高速鐵路及貴陽至成都高速鐵路修建完畢后,將極大的使貴陽及遵義兩大城市快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區及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中的“成渝”經濟區。對于目前來說應加快制定城市經濟區長期發展規劃,依托將來的交通優勢,積極承接東部沿海轉移產業,出臺支持兩大核心城市發展及擴容的經濟產業聚集、物流聚集的政策。同時加大兩大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做大做強貴陽及遵義兩市中心城區建設,優化投資招商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貴州省2001-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統計工作是一種對客觀現象總體數量方面進行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的調查研究活動,通過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在企業的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統計信息有三個鮮明的特點:數量性、綜合性、客觀性。對企業來說,建立和完善一套即科學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統計工作制度,從動態看,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可預測未來的趨勢;從結構上,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等等;在速度方面,可以反映生產產值產量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可以反映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的方方面面的產出成果。做好企業統計工作,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掌握企業在生存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運營數據,明確原材料和物料消耗成本和效益,發現各方面內在聯系,找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問題,為企業制定戰略,改善生產經營管理,探索節能降耗途徑,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依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統計工作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統計工作意義重大。
二、當前國有煤炭企業統計工作存在問題
各部門統計崗位設置不明晰,統計人員變動頻繁
目前,各單位其統計崗位基本上都是與其他崗位混設,專職統計員幾乎沒有,統計員一人身兼多職,不但職責不清,任務混雜,而且變動頻繁,造成本單位統計工作交接不清,對統計工作不熟悉,不具備統計專業知識和能力,實際工作中,往往憑經驗或運用不正確,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匯總和加工,造成統計工作的交接不清,統計報表質量差、數據缺乏邏輯性、準確性和真實性,不能向領導及時準確提供資料,更談不上進行統計調查、分析與預測、提供統計咨詢、實行統計監督等。
(二)單位領導及統計人員對統計報表不夠重視
目前,有為數不少單位的領導對統計工作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認為統計只不過是數據的加加減減或匯總,填幾張報表上報,把統計工作簡單化,對統計人員配備也不夠嚴謹、存在隨意性,配備統計人員素質低、業務能力差、工作懈怠.甚至有些統計員不清楚該做什么,甚至認為統計報表是多余的,報與不報無關緊要,甚至對統計工作有抵觸情緒。
三、加強煤炭統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統計人員要能算、會寫、善溝通
1.能算:是基礎,就是要懂統計知識、弄懂統計指標的定義,學會企業中各種指標的計算。要懂每個指標的含義,再按公式進行計算,否則就不能勝任企業統計工作。
2.會寫:統計人員要會寫統計分析報告。統計分析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任務,以統計資料為依據,運用各種統計研究方法,對所研究的現象進行系統科學地分析的工作過程。為了能夠寫出有水平,上層次的統計分析報告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分析的針對性,善于捕捉領導的“關注點”。
(2)發揮優勢,快速反映。
(3)切實提高數據和分析質量。
(4)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鮮感”。
(5)對經濟運行狀況要進行超前分析。
(6)咨詢決策要具有可操作性。
統計分析不是簡單提出問題和局限在數字化的表達上,應該在深刻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一定依據和具體實施意見,是了解企業情況的重要窗口。
3.善溝通:要做好統計工作就必須多于基層統計人員溝通,及時掌握和了解基層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及面臨各種困難,在業務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統計人員還要虛心地與生產科、機電科、經營科、財務科等有關科室聯系,了解生產情況,負責整理好原始數據,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將自己對統計的設想提出來與領導溝通,在統計方法、統計指標的設置方面達成共識,在統計中執行;還要及時了解領導對統計工作的要求,設置好統計報表的指標和表式,同時報表格式要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統計匯總的內容才能符合企業對統計的要求,從而做到統計數據不重不漏,全面準確,達到預期效果。新晨
(二)增強領導力度,提高統計人員素質,穩定統計隊伍
1.要明確各部門主管領導親自抓,積極創造條件,從組織人員手段等方面保證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2.加強統計人員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是當務之急。公司領導和有關部門要為統計人員創造機會,組織統計人員到外地學習,加強培訓現有統計人員的專業、統計法律、法規等知識,培養統計人員執法、懂法并具有超前、開發、自覺的意識;領導還要支持統計人員多參加統計工作會議;鼓勵統計人員參加統計職稱考試;統計工作實行評比制度,對統計報表質量、分析質量、工作效率等內容進行評比.對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對任意涂改數字或工作失職人員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提高統計人員的素質,充分發揮統計在企業中的作用。
3.保持統計人員隊伍穩定,應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主管領導對兼職統計人員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從事統計工作,當統計人員工作變動時,要“先配后調”“以老帶新”。相對穩定的統計隊伍,可以積累經驗,為企業管理做出更大貢獻。
(三)以科技為手段,建立現代統計信息系統
關鍵詞:湛茂陽;陽江港;比較優勢;產業定位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Zhan Mao Yang”port economic circle was putted forward in 2012. For Zhanjiang, Maoming and Yangjiang 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also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Yangjiang port. In more than 2 200 kilometers of coastline in west port berth as many as 150, Zhan Mao Yang port hope that through cooperation, bring the three ports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of the round of new flying over. However, how to effectively work with? In preparation for cooperation, Yangjiang port should be how to adjust industry positioning,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angjiang port economy, make the Zhan Mao Yang port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win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discuss. Through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the writer adopts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fi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of Yangjiang port with nearly three years, trying to design appropriate Yangjiang port local industry positio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Yangjiang port, to better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Zhan Mao Yang port economic circle.
Key words: Zhan Mao Yang; Yangjiang por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position
陽江港坐落在廣東省陽江市西南平岡鎮,東距香港180海里,西距湛江110海里,北距廣州220海里,在粵西海岸線上,是湛江港、茂名港水路運輸至深圳港、廣州港的必經站點。針對目前粵西港口群存在的港口分散、效率低下、重復建設及惡性競爭較明顯等諸多問題。2012年5月9日至13日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會上明確提出粵西地區“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發展設想,為三大港口的合作埋下伏筆。在粵西地區三大港口中,目前湛江港的貨物吞吐量最大,茂名港次之,陽江港最小,據廣東交通運輸廳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9月,湛江港的貨物吞吐量高達13 090萬噸,在全省同期貨物吞吐量排名第三,而陽江港的同期貨物吞吐量僅有1 561.7萬噸。如果陽江港也希望通過粵西港口合作的方式,實現多贏,面臨的挑戰將十分巨大。因此,在三大港口合作之前,陽江港應分析自身港口的比較優勢,做好產業定位和布局,才能更好地迎接和抓住湛茂陽經濟圈背景下的機遇,實現港口經濟的振興和發展。
1 陽江港產業定位現狀分析
產業定位是區域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它主要包括產業結構規劃與選擇,產業空間格局與布局等核心內容。產業定位研究指引地區根據自身具有的整體優勢、部分獨有優勢、所處經濟階段以及各產業的運行特點,合理地進行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劃分主次,明確和選擇主導優勢產業或基礎產業,從而確定產業發展戰略,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根據2011年12月的《陽江港總體規劃》,陽江港被定位為具有疏港運輸、集裝箱喂給和臨港工業功能的廣東區域性重要港口。近3年,陽江港在陽江市政府和陽江港13家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10~2013年的貨物吞吐量分別是798萬噸、1 121萬噸、1 605萬噸、2 055萬噸(數據來源:陽江市交通運輸局內部資料),港口經濟逐年改善,但在廣東西翼地區中,港口地位仍不突出,產業運營和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緩慢,沿海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究其原因,產業定位不夠清晰,優勢產業不明確,產業結構與布局不夠合理是其中之一。筆者將結合陽江港現有的煤炭、鐵礦石、鎳礦、糧食、成品油、天然氣、鋼鐵、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等行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優勢分析,選擇陽江港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重新構思和調整陽江港的產業定位,希望能推動陽江港三大港區(海陵灣港區、陽東港區、陽西港區)各大產業的良性發展。
2 陽江港的比較優勢產業分析
筆者調研資料和數據顯示,陽江港目前已建成生產性泊位共10個,其中,萬噸級生產性泊位9個,行業包括煤炭、鐵礦石、鎳礦、糧食、成品油、天然氣、鋼鐵、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等。陽江港產業類型涉及工業和服務業,港口工業、碼頭企業9家,港口服務企業5家,其中,工業比重較大,工業產業在陽江港具有主導性地位,其產業結構及數據匯總如下(見表1、表2):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一個地區較之另一個地區,盡管生產的商品均處于劣勢,但只要該地區在生產不同的產品上劣勢程度不同,優勢地區在生產不同的商品上優勢程度不同,那么,劣勢地區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優勢地區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兩個地區進行貿易合作可實現雙贏獲利。比較優勢理論原屬國際貿易領域,但因其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適應性,被廣泛用于各種競爭合作領域。比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公司間的競爭合作、人才的比較等,任何可能發生比較或差異的領域均能應用比較優勢理論進行分析。湛茂陽三大港口存在顯著的港口運營差異,包括資源稟賦差異、勞動力差異、資本差異等。因此,依據比較優勢理論,陽江港挖掘港口產業的比較優勢,合理調整產業定位,對發展陽江港港口經濟和邁入粵西地區港口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分析表1和表2相關數據,現階段,陽江港產業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陽江港港口所有行業中,煤炭和金屬礦石兩大行業的總體比重高達80%以上,在陽江港的行業結構中,具有顯著優勢,是決定陽江港港口經濟榮衰的根本和命脈。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盡管陽江港在西翼港口中,2009~2012年總貨物年吞吐量均處于劣勢,但對陽江港港口所有行業進行細分和統計后,筆者發現:煤炭行業、鐵礦石行業、鎳礦行業屬于劣勢最小的三個細分行業,因此,這三個行業均擁有比較優勢。其中,龍頭地位的煤炭行業,近4年的總吞吐量逐年上升,從2010年501.8萬噸上升到2013年825.7萬噸,總量雖越來越大,但煤炭行業的吞吐量占陽江港總貨物吞吐量的比重卻下滑嚴重,2012年較之2010年比重降幅高達22.87%,2013年相比2010年比重降幅也超20%;鐵礦石行業變動的幅度不大,年吞吐量的總量和比重在陽江港均穩居第三位,鎳礦行業的吞吐量增長較快,2011年10月在陽江港開始試運營,2012年吞吐量已高達508萬噸,比重占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31.65%,正式運營兩年多,比重均達陽江港所有行業總吞吐量的30%以上,屬于陽江港發展的重點朝陽產業。
第二,糧食行業、成品油行業、鋼鐵行業在陽江港所占比重處于1%~13%之間,年吞吐量10萬噸左右,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糧食行業、成品油行業、鋼鐵行業在陽江港港口行業中劣勢較為明顯,不屬于比較優勢行業。但這些行業在陽江港具有一定發展空間,其中,糧食行業的發展空間較為明顯。
第三,天然氣、礦建材料、木材、非金屬礦石、農林牧漁業產品、化工原料、集裝箱及其他行業,在陽江港港口的吞吐量非常小,所占比重非常低,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它們均屬于不具有優勢的行業。
綜上所述,陽江港擁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只有煤炭行業、鐵礦石行業和鎳礦行業,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產業定位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也較為簡單,陽江港6號泊位、7號泊位、8號泊位、10號泊位、11號泊位、12泊位均用于發展煤炭、鐵礦石、鎳礦三大行業,其它行業發展嚴重不平衡,這種產業結構和布局風險較大,因此,調整陽江港產業結構對發展陽江港臨港經濟具有戰略般的現實價值。
3 構思陽江港比較優勢產業定位的相關建議
廣東省政府將廣東分為珠三角和東西兩翼,東翼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西翼地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3市。湛茂陽經濟圈的提出是從西翼地區角度,提出三座城市、三大港口合作共進的設想,對發展西翼地區的港口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經筆者查閱廣東統計年鑒,陽江、湛江、茂名三大城市的港口在2009~2012年貨物吞吐量和比重統計如下(見表3、表4):
從表3和表4數據可見,陽江港在廣東西翼地區港口中,貨物的年吞吐量最小,2009~2013年以來,貨物吞吐量在粵西地區三大港口中比重最高時,僅有7.61%。港口經濟落后,產業競爭力弱,與湛江港的差距十分巨大,湛江港在粵西地區港口中的龍頭地區毋容置疑,屬于粵西地區港口的領先者。但在陽江市政府和港口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陽江港的貨物吞吐量總體態勢逐年改進,貨物吞吐量在粵西地區的比重逐年上升,從2009年的2.32%增長到2013年的7.61%,增速高達3倍之多。陽江港發展臨港經濟,任重而道遠,十分艱巨。針對陽江港港口產業運營現狀,筆者建議,應依據比較優勢理論,適度調整陽江港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其港口集疏運系統,改善水深條件,發展產業結構更合理的臨港工業,具體對策如下:
3.1 構建以煤炭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鏈
陽江港港口產業中,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產業,近4年貨物吞吐量逐年上升,2013年相比2010年,上升了324萬噸,對發展陽江港港口經濟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用。但2012年和2013年吞吐量比重卻下滑嚴重,下滑比例達到20%左右,必須引起重視。筆者認為,可以構建煤炭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在陽江港的不同港區規劃新建臨港陽江電廠,借助廣東粵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發展陽江港臨港能源產業的上下游,上游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以生產需求帶動下游的水路運輸業、港口貨物裝卸行業及其他物流行業。據筆者調研資料顯示,目前,陽江港陽西港區已建成陽西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的1號和2號發電機組已經運行,陽江港運營的煤炭大部分中轉至該發電廠進行火力發電,生產需求的帶動效應顯著。廣東粵電集團是廣東省的大型知名企業,資源豐厚,該集團在湛江、茂名、云浮、羅定等城市均有發電廠,陽江港每年為湛江、茂名、云浮、羅定等地進行煤炭中轉運輸的裝卸服務,成本高、時效性差。如果能引進粵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投資,在陽江港其它港區建設新電廠,將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發電效率。此外,中國煤炭的年產量約37億噸,加上進口的3億噸,總量高達約40億噸,火力發電還是近10年的能源重點項目,因此,陽江港的煤炭行業仍是港口經濟發展的主導行業,構建煤炭產業鏈,對優化陽江港產業定位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3.2 培育朝陽產業,增加規模遞增效益
當代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同一區域某類產業的規模收益遞增,此內生性有助于增加該產業的比較優勢。在陽江港港口行業中,擁有比較優勢的鎳礦行業是2011年10月開始試運營的新興行業,僅兩年多時間,在陽江港的行業吞吐量中,比重高達30%以上,2013年吞吐量達661.5萬噸,該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此外,我國的鎳礦資源豐富,鎳礦的應用層面較廣,鎳礦行業對陽江港港口經濟發展的影響力顯著。因此,建議重點培育鎳礦行業,進一步發展鎳礦加工業、水路運輸行業和裝卸服務行業,促進鎳礦行業的規模效應。當然,鎳礦本身有毒,加工業需引進專業的技術人員、專家,成套規模以上設備,并合理布局其在陽江港西南方向的港口生產用地區域,才能趨利避害,帶動陽江港臨港經濟產業集群的良性循環。
3.3 以湛茂陽港口經濟帶為核心,推進粵西產業新格局的形成
隨著泛珠三角合作理念和實踐的推廣,對粵西地區提出湛茂陽經濟圈的港口發展設想,是順應時代的客觀發展要求。推動湛茂陽的合作,建立以湛江港為中心,帶動陽江港、茂名港及三大沿海城市的腹地經濟,形成橫向深入的產業集群,對三大港口提升港口競爭力具有不容忽視的戰略作用。陽江港發展臨港經濟,未來10年是關鍵,可順應湛茂陽經濟圈的合作設想,對陽江港的產業定位進行適時調整,形成以煤炭行業為主導,以鐵礦石行業、鎳礦行業為重點,同時,兼顧其它行業的發展,避免嚴重的行業兩極分化,尤其是加強陽江港集裝箱行業的發展,逐步改善陽江港的產業布局。推動廣東西翼沿海城市形成關聯度較高的產業經濟帶新格局。
4 結 論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陽江港在調整產業定位上,首先應明確自身的比較優勢行業,在產業調整和整合的過程中,穩中求進,以整個廣東西翼沿海經濟帶的共同發展為宗旨,構建陽江港比較優勢行業的產業鏈,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同時推動湛茂陽產業經濟帶新格局的形成,優化三大港口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形成富有持續競爭力的湛茂陽臨港經濟圈。
參考文獻:
[1] 黃淼. “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正式提出[J]. 廣東交通,2012(4):19.
[2] 彭火元,彭敏林. 陽江港成為粵西和粵北重要煤炭中轉港的策略選擇[J]. 中國港口,2011(11):31-33.
[3] 高秀麗,孟飛榮. 湛江港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2012(3):87-89.
[4] 羅傳靖. 湛江港發展與湛江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分析[J]. 全國商情,2011(6):31-32.
[5] 廣東省統計局. 2010~2013年廣東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2013.
[6] 廣東交通運輸廳. 廣東省2013年前三季度水運經濟分析報告[Z].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