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因子分析

一、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的理論分析

商業銀行競爭力是指在商業銀行經營“三性”原則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其內外部資源,優化自身經營結構,以期在金融市場上較競爭對手擁有相對優勢,不論是在獲取盈利還是在控制風險方面都走在同行的前列。

本文中商業銀行競爭力的研究過程見下圖。首先,建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然后,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評價商業銀行競爭力的主成分因子,并進而運用主成分因子得出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得分排名;最后,對競爭力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的實證分析

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竟爭力進行因子分析,選取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這10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樣本,選取指標體系中的資本利潤率(X1)、品牌(X2)、存款總額(X3)、營業利潤率(X4)、權益乘數(X5)、資產收益率(X6)、資產總額(X7)、資產負債率(X8)這八個指標來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由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在變量資產收益率、資本利潤率、營業利潤率上有較大載荷,這些變量反映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狀況,因此命名為盈利因子;第二個因子在變量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品牌上有較大載荷,這些變量反映商業銀行的發展潛力,因此命名為發展潛力因子;第三個因子在變量有權益乘數、資產負債率上較大的載荷,這些變量反映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因此命名為風險控制因子。利用這三個因子就可以較好地概括影響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八個指標。

由盈利因子、發展潛力因子、風險控制因子的得分及排名以及總得分及排名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下表的綜合得分排序來看,工、交、中、建行的競爭力排在前四名。這種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工農中建作為我國的四大商業銀行,不論是在起步時間、政府支持還是客戶資源方面都有著天然的優勢。此外,近年來,交行作為我國的第五大商業銀行,也充分利用了國家的政策支持,各項指標向好。因此,綜合得分排名說明了國有五大商業銀行因其先天的優勢而使自己的地位不可撼動。

(2)從第一個公因子(盈利因子)的排序可以看出:招商銀行位居榜首,這說明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業務創新和爭奪客戶資源方面漸顯優勢,充分體現了中小股份制銀行旺盛的生命力。相反,四大行在這方面由于長期的制度落后和激勵機制的缺失,已經漸漸讓位于中小銀行。

(3)從第二個公因子(發展潛力因子)的排名可以看到: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名列前四位。這一結果主要是有銀行的資本金規模決定的。四大行的資產規模歷來占據國內銀行的半壁江山,資產規模的壯大使它們有足夠的資金放貸,從而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發展實力。

(4)從第三個公因子(風險控制因子)的排序可以看出:國有商業銀行在這個因子上的得分較低,這主要是由于大型商業銀行本身享有市場壟斷地位,在風險控制意識方面并不如中小銀行強,而且由于資本金規模的巨大使得它們控制風險的難度加大。但是,要想銀行有可持續的發展,風險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積極進行風險管理創新,在風控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三、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提升的路徑

(一)擴大資產規模

擴大資產規模,可以有多種途徑: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或發行金融債券,都能擴大銀行的資本實力;又如,通過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增強銀行的盈利水平。但同時也要高度關注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使銀行不良貸款在可控范圍內。

(二)拓展利潤空間,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

要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可以嘗試不占用自有資金的中間業務和高利潤率的表外業務,如貸款承諾、票據發行便利、備用信用證等,這些業務可以增加銀行的盈利能力,使得銀行的業務種類朝著多元化的角度發展。

(三)強化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在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風險管理體制對于保障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內控體系的建設,通過管理創新、制度建設等來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的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Rainer Breite,Hannu Mhata.Evaluating Collaboration and Core Competeneeina Virtual Enterprise[J].PsychNologyJournal,2003,l(4):391一399.

[2]鐘志勇.商業銀行之定義與商業銀行法之適用范圍[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3,26(5):104一107.

[3]彭冰.商業銀行的定義[J].北京人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l):114一123.

[4]張穎.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研究[D].鄭州:鄭州人學,2007

[5]宋安平.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12.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國際比較;數據包絡分析;購買力平價;生產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07(05)-0046-07

一、研究意義

根據我國政府加入WTO組織時的協議,我國的銀行業只有五年的保護期,人世五年后要開放所有的人民幣業務,現在已經過了最后的保護期限。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的商業銀行還存在人員過多、效率低下、金融風險較高的諸多問題。為了應對國外商業銀行的競爭,我國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來提高國內商業銀行的生產效率和應對風險的能力,而我國的商業銀行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效率差距到底有多大,這是我國政府的金融監管和決策部門必須要掌握的問題,因此研究國內商業銀行與國外銀行的效率差距大小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國內商業銀行進行國際比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需要考慮人民幣與外國貨幣兌換的問題?,F在我國的人民幣一直處于不斷升值的趨勢之中,如果只是利用人民幣與外幣的官方匯率來換算,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上經常利用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Parity,簡稱PPP)系數來換算本國貨幣與外國的貨幣,進行國際間的比較,從而避免比較失真的問題。而國內研究我國商業銀行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績效差距的文獻雖然很多,但是還未見到利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購買力平價(PPP)方法來比較中外商業銀行的生產效率的,尤其是現有的研究在進行國際比較時都是采用官方匯率來換算貨幣的,由于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利用匯率換算貨幣可能導致比較失真的問題。本文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首先計算出中美貨幣之間的購買力平價系數(Pur-ehasing Power Pailty,PPP),然后采用DEA方法比較我國商業銀行與歐美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生產效率,確切比較二者在生產效率上的差距大小,為決策者提供決策參考。

二、研究方法和文獻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世界各國的銀行業經歷了解除管制和高科技化的過程,通過放松對銀行業的準入條件,放開國內的金融業,使得外資銀行進入本國的金融市場,促進本國金融業的市場競爭;同時采用高科技的設備,如自動取款機,網上銀行等,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手段,最終達到提高本國銀行服務業效率的目的,大量研究銀行部門績效的文獻是通過比較本國和外資銀行的效率及其變化來檢驗改革的效果。

比較銀行的效率變化,最常用的方法是數據包絡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是由Chames,A.et al在1978年提出的,是在不變規模報酬假設下得到的,稱之為CCR模型。1984年Banker,R.D.et al.又把不變規模報酬假設修改為可變規模報酬假設,得到了可變規模報酬的DEA模型,稱之為BCC模型。人們把CCR模型得到的效率稱為技術效率,把BCC模型計算得到的效率稱為純技術效率。技術效率與純技術效率之高就得到了規模效率。

DEA方法自從提出之后,很快就被用來研究不同國家的銀行效率,分析本國銀行與外國銀行的差距及其原因。Berg,S.A.et al.研究了北歐地區國家的銀行效率,分別利用官方匯率和PPP方法換算貨幣,從中發現得到的銀行效率結果基本相似。José Manuel Pastor et al.采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比較了西班牙與歐洲其它國家的商業銀行在歐洲經濟一體化過程當中效率和生產率的變化,變量都是使用官方匯率統一用美元表示。Ana Lozano Vivas et al.利用DEA方法分析了歐盟成員國的銀行績效,通過利用效率均值作為參考指標,系統分析了歐洲銀行的每一個銀行在其中的位置。Simon H.Kwant利用PPP把本地貨幣轉變為國際貨幣,研究了東南亞六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績效,即中國香港行政區、南韓、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發現在1992~1997年間的運作成本是下降的,但是自從1997年以后,運作成本攀升,這與期間的亞洲金融危機相一致,說明銀行由于處理問題貸款而增加了額外成本;勞動成本比例在1997~1999年間是下降的,說明銀行在危機之后可以降低人力資本,但是不能自由地降低物質資本投入。類似地研究還有,Barbara Casu,Philip Molyneux、Joaquin Maudos,et al.等。

國內方面,利用DEA方法研究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文獻已經很多。李希義、任若恩研究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變化和趨勢,發現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是最低的。李希義、任若恩。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在人世前后的變化,發現:雖然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整體上是提高的,但是國有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差距則沒有減小。張健華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1997~2001年間的效率變化,郭妍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效率以及影響因素,但迄今還未見到利用DEA方法來對我國的商業銀行效率進行國際比較的。而且,國內在比較我國銀行與國外銀行的績效時,基本上是采用指標體系進行比較研究的,如,李萱挑選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的在1999年7月《Banker》雜志排名在前四位的商業銀行,從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銀行利潤率等方面,與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了比較,李元旭則只選取了國內的交通銀行與浦發銀行作為樣本,通過股權收益率、資產收益率、資產利用率、利息支付率等指標來比較這兩家銀行與花旗銀行和荷蘭銀行的差距。本文則用DEA方法來比較中外銀行的效率差距。

在進行國際比較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關于貨幣換算問題?,F在人們采用的換算方式有兩種,一是利用官方匯率,二是采用PPP方法。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采用匯率與PPP計算的結果差距不是很大,如Berg,S.A.et al.的研究結果所示;但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講,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時,匯率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兩國之間商品的真正價格,尤其是在我國的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的情況下,而利用PPP則避免了這個局限。國內現有利用PPP對我國進行國際比較的,以制造業居多,如,任若恩在中美制造業分部門雙邊比較的基礎上,利用多邊加總方法對中國和其它國家進行了多邊比較,而利用PPP來比較金融業方面的研究迄今還未見到?,F在國內現有文獻在對商業銀行進行國際比

較時,換算貨幣時使用的都是官方匯率,迄今還沒有見到利用PPP進行國際比較的,本文就試圖彌補這一點。

三、商業銀行的數據和投入產出定義

(一)銀行的投入和產出

利用DEA研究商業銀行的效率時,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就是需要確定銀行的投入產出。國際上對關于銀行的投入產出的定義一直有不同的意見,現在常用的定義銀行投入產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生產法,一是中介法。在實際研究中,人們都是根據本國的國情,參考生產法或者中介法,來定義銀行的投入和產出。如,Joss Manuel Pastor et al.在比較西班牙與美國等國家銀行的效率時,定義產出為貸款、存款和其它生息資產,投入是非利息支出和個人支出;Ana Lozano Vivast定義銀行的投入是人力支出和排除人力支出的非利息支出,產出則是貸款、存款和其它盈利資產;而Barbara Casu,Philip Molyneuxt在比較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的銀行效率時,將總貸款和其它盈利資產定義為產出,把總成本、客戶和短期資金當作投人。Leigh Draket在研究英國銀行的效率和生產率時,把貸款、流動資產和投資、其它收入當作產出,而把固定資產、勞動人數當作投入。

國內利用DEA研究我國銀行的效率時,定義銀行的投入產出也不同。張健華定義投入為股本、固定資產和各項支出,產出為存款、貸款和稅前利潤;郭妍在研究中,把人員、網點數、資本量、支出額作為銀行投入,把存款、貸款、利潤、總收入作為產出。李希義、任若恩在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效率變化時定義投入為固定資產、勞動力和存款,產出為營業收入和證券投資。

研究發現,國內的研究大部分在定義我國的銀行投入產出時,一是沒有考慮到銀行的證券投資,還有的就是直接把貸款當作了產出;由于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高,因此這里顯然不能用貸款和國外的銀行直接比較。為了可以進行國際比較,在銀行的投入產出定義上也必須與國際上的定義接軌,使得具有可比性。為此,我們參照Leigh Drake和李希義、任若恩在研究我國商業銀行效率時的定義,來定義銀行的投入產出。

對于產出方面,我們把營業收入和證券投資定義為我國銀行的產出。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存在較高的不良貸款率,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如果把貸款當作一項產出,可能對銀行的效率評價產生歪曲,因此不把貸款一項當作產出,而是把營業收入當作一項產出,這樣就避免了不良貸款的影響。同時參照國外的文獻,把證券投資當作一項產出,因為證券投資時商業銀行除了貸款之外,是一項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在我國的存款利率不斷下降、政府號召居民消費投資的前提下,證券投資就成了銀行的一個獲得收入的重要渠道。

至于投入方面,相對外國銀行,國內銀行的勞動力人數過多,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人數最少的中國銀行在2002年職工也達到174919人,最多的農業銀行職工總數則有490391人,而美國最大的花旗銀行只有255000人,Bank of New York只有19435名職工。德國的Deutsche Bank有職工77442人,英國的Co-operative Bank只有4161人,因此我們把勞動力當作一項投入,比較國內商業銀行的勞動力的剩余程度。同時參考Leigh Drake的定義,把固定資產當作另一項投入,因為國內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太多,導致辦公建筑、設備的投入過多,從而使得產出相對不足。另一項投入是存款,用來分析銀行利用現有存款等負債進行投資、獲取收入的能力。

(二)銀行樣本

本文選取的國內銀行樣本是2002年我國的十四家商業銀行,包括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十家資產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些銀行占有了我國銀行業金融資產和業務的大部分,因此可以充分反映我國商業銀行的概況,這些商業銀行的數據是從2003年的《金融年鑒》上計算得到的。之所以選取2002年,是因為2002年是我國加入WTO組織后的第一年,我國政府對銀行業采取了多項改革措施,要求國內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率,控制貸款規模,補充資本金,降低營業風險。通過比較本年度國內銀行與歐美國家的較好銀行績效,能更好地找到國內商業銀行的差距所在,給銀行的管理者提供一個參考依據。

至于外國的銀行,本文選取的參考國家是美國、德國和英國這三個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這三個國家的銀行業也是世界上最發達、最完善的銀行業之一,因此與這些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做比較,才可以充分看到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效率差距。由于這些國家的商業銀行數目很多,僅美國一個國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銀行就有上百家,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獲得這些國家所有商業銀行的數據存在很大困難,因此本文不是對我國的商業銀行與美國、德國和英國的全部商業銀行做比較,而是與這些國家的業績最好的商業銀行做比較。英國的《Banker》雜志每年都要對全球的銀行進行排名,因此根據這幾個國家的商業銀行的排名,我們分別選取了美國的10家商業銀行,德國的10家商業銀行,英國的11家商業銀行,所選的這些商業銀行在本國的排名都在前三十位以內,相當于選取了這些國家最好銀行的一部分作為比較對象。這些外國商業銀行的數據,采用自這些銀行的合并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

為了進行國際比較,我們采用PPP把不同國家的貨幣換算成同一種貨幣單位。本文之中除了勞動力之外,其它變量統一都用美元來表示。英國、德國的銀行數據都采用這兩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來變換。對于國內的商業銀行,我們先計算出了金融行業2002年人民幣與美元的PPP系數。然后利用PPP系數把人民幣換算為美元。

四、實證結果分析

我們利用前面介紹的DEA模型,計算出了我國的商業銀行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效率結果,并進行了比較。

(一)技術效率的比較

從計算的結果可以看出,處于生產前沿面上的銀行有美國的City Group、Charles Schwab Corp,德國的Bayerisehe Landesbank、Landesbank Baden-Wurt-temberg、Hamburgische Landesbank、LandesbankRheinland-Pfalz Girozentrale,英國的Merrill LynchInternational Bank,技術效率等于1,這些銀行是最好的銀行。相比之下,我國的商業銀行沒有一家處于前沿位置上,都是技術無效的。與發達國家的績效最好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見表1。

我國的商業銀行之中,技術效率最高的是民生銀行,結果是0.328,其次是深圳發展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技術效率分別為0.325和0.315;技術效率最低的是中國農業銀行,只有0.123。也就是說,與發達國家的銀行相比,即使技術效率最高的民生銀行,技術非效率也只有0.672,即在同樣的產出下,應該的投入只需實際投入的大約三分之一,即實際投入中有三分之二是過剩的。

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的技術效率是最高的,結果也只有0.223,要減少實際投入的四分之三強。中國農業銀行的技術非效率高達87.7%,只需實際投入的八分之一仍可保持同樣的產出。中國建設銀行的技術效率等于0.127,只比中國農業銀行多0.4%,只需中國建設銀行的實際投入的大約八分之一。中國工商銀行的技術效率為0.183,技術非效率為0.817,中國工商銀行的應該投入只有實際投入的不到五分之一。2002年,每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職工人數有幾十萬,職工最少的中國銀行也有17萬多人,實際需要的只有大約4~5萬人,中國農業銀行有四十多萬職工,而只需大約五萬多人即可。雖然這幾年國有商業銀行一直在裁減分流人員,合并機構,撤銷虧損的網點和分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2年,4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性機構總數為98727個,比上年減少10324個(其中縣級支行減少851個),下降9.47%;在崗人員總數為163.84萬人(含臨時工35.16萬人),比上年減少12.29萬人,下降6.98%,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人員過多、機構臃腫的弊端還是很嚴重,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在裁員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股份制的商業銀行中,技術效率最高的是民生銀行,而交通銀行的技術效率最低,只有0.191。招商銀行的技術效率比交通銀行高3.4%,結果是0.225,廣東發展銀行的技術效率為0.235,這三家銀行的技術非效率在80%左右。中信實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和福建興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在0.27~0.30之間,這幾家銀行的技術非效率大約為70%。而民生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技術效率在0.3~0.33之間,應該減少的比例在三分之二以上??梢?,與歐美最好的銀行比較,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存在比較嚴重的投入過剩問題。

(二)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比較

技術效率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兩個部分,下面來分析國內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

純技術效率最高的還是民生銀行,為0.366,最低的仍舊是中國農業銀行,只有0.123。國有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與技術效率相比,高出程度很小,最多在1%左右。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比技術效率也未增加多少。國內銀行的規模效率很高,最高的是中國農業銀行,規模效率為0.996,非常接近1,規模效率最低的是廣東發展銀行,結果是0.846,其次是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規模效率分別等于0.87和0.894,其余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都在0.9以上,說明國內商業銀行在經營規模上效率還是較高的。導致我國的商業銀行效率低的主要因素是純技術效率。

(三)效率均值比較

效率均值反映了商業銀行行業資源的整體利用狀況。表3描述了2002年中國與美國、德國、英國業績最好的銀行的效率均值。

從表3看出,我國的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均值為0.2436,與最高的德國相差大約為0.6,與美國英國相差也在0.4左右。純技術效率均值為0.2619,與最高的德國相差0.63左右,與英國的相比大約少0.47,比美國少0.41左右。至于規模效率均值,與這幾個國家的結果相差不大,比最高的美國的結果只少0.0246,比德國少0.0217,比英國大0.05左右。圖1顯示了我國銀行與這三個國家業績最好的銀行的效率均值比較。

從圖1看出,我國的商業銀行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較,在技術效率上有明顯差距,具體分析就是主要在純技術效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在規模效率上的差距卻不明顯。

與外資銀行相比,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整體效率差距見表4。顯然,股份制商業銀行比國有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平均值大11.2%,純技術效率均值提高12.2%,但是規模效率均值卻比國有商業銀行的小4.5%,規模效率的整體差距不是很大。因此,從整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比國有商業銀行的高,資源利用率比國有商業的高10%多,與外資銀行競爭,還是比國有商業銀行有較大的優勢。

五、結論和政策建議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第3篇

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日趨多元化,業務范圍日益廣泛,國有商業銀行及其股東的關聯關系變得更加復雜,關聯交易的規范與治理日益成為引起廣泛關注的話題,也是一個需要深入討論的話題。

關聯方和關聯交易

各國的公司法、證券法以及會計準則中對關聯交易的界定,在內涵和外延上差別較大。本文主要討論對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有借鑒意義的一些規定和做法,與我國會計準則進行比較研究。

關聯方的界定。關聯方的界定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概括方式,即通過抽象出關聯方的一般特征,以此來判別關聯方;另一種是列舉方式,即將不同形式的關聯方羅列出來。多數國家采用的是第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體現了會計所遵循的“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但缺點是在具體適用方面存在困難。對于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以及國際會計準則有關關聯方的定義來說,外延比較廣泛,但對關聯方界定的實質都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經營決策具有控制權或重大影響的人或實體,其本質是“對一方的經營和決策具有控制權或重大影響力”。

我國對關聯方的界定主要見于企業會計準則和滬深股票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中。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趨同,我國也采用的是概括方式與列舉方式相結合的立法體例。最新的《國際會計準則第24號》將受國家控制的主體列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不再豁免利潤導向的主體披露它與其他受國家控制的主體之間的交易。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規則的做法是對中國發行人單獨進行專門的規范,不認為中國政府機關是中國發行人的關聯人士,我國由于存在大量的國有企業,如果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勢必使企業披露成本大增,關聯方的范圍顯得過于寬泛。因此,如何將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進行銜接,是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后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關聯交易的界定。對于關聯交易,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界定。關聯交易一詞最早見于德國的法律,它一般是指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轉移資源和義務的事項。日本、中國香港和國內卻采用關聯交易的提法,英美法系國家則采用“自我交易”提法。此外,還有些國家雖未直接提及關聯交易,但在公司法中存在“董事抵觸利益交易”、“董事與公司間的利益反向的交易”等提法?!秶H會計準則第24號――關聯方披露》規定關聯方交易為:關聯方交易,是指關聯方之間相互轉移資源或義務,不論是否收取價款。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則定義為:關聯方之間的交易被認為是關聯方交易,即使它們在會計上沒有確認。從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各國對關聯交易的界定有兩個特點。首先,關聯交易發生于關聯方之間,交易的公平性不容易評價。其次,各國對關聯交易的界定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只要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資源或義務的轉移,就應認為發生了關聯方交易,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也不論在會計上是否得到確認。在實踐中,關聯方的識別是很困難的,關聯交易本身也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對關聯交易進行規范是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的難點。

從我國相關法規對關聯交易的定義看,《公司法》為關聯交易的規范提供了原則性框架,會計準則和滬深資本市場《上市規則》對關聯交易的定義進行了具體界定,雖然在表述上不同,但其實質是一致的。二者的差異體現為:《上市規則》中對上市公司關聯股東和關聯自然人的定義較為寬泛,比如包括了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法人及自然人?!渡鲜幸巹t》中還引入了“潛在關聯人”和“歷史關聯人”的定義:前者是指根據與上市公司關聯人簽署的協議或作出的安排,在協議或者安排生效后,或者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將成為關聯法人或關聯自然人;后者是指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經是上市公司的關聯法人或關聯自然人。

銀行股改中的關聯交易

在股份制改革前,國有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相對簡單,但在新批準部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入股保險公司以后,國有商業銀行將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如何妥善處理集團公司內關聯交易將成為一個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政府通過國有投資公司(如中央匯金公司)對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并控股以后,對這些投資控股公司下屬的金融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如何確認和規范將是一個新的課題。另一方面,在新的國際會計準則框架下,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否應該作為關聯交易進行披露和規范也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中央匯金公司成立后,其投資或注資的對象已經囊括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并且在此過程中打造了建銀投資、銀河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投資實體。按照關聯交易規范的有關規則,同受一個實體控制的企業屬于關聯方,這在國有商業銀行境外上市過程中可能遇到法律和規則上的障礙。因此,理清像匯金這樣的國家投資公司與其注資或控股的企業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十分必要。

匯金公司作為準政府機構,其與中信、光大這類控股公司不同,是純粹的控股公司,只負責控股、派出董事,而不從事商業經營。此類公司只要符合香港聯交所關于中國政府機構的定義,其所控制的企業之間將不被視為關聯關系。從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以及中國工商銀行發行H股的實踐看,各行均已得到香港聯交所豁免披露其與同受匯金公司控制的金融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的義務;保薦人(主承銷商)與發行人律師也都不將匯金公司視為國有商業銀行的關聯方。

隨著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推進,類似匯金公司這樣的國家投資公司的平臺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相關法律法規對其沒有明確的界定,國有商業銀行在進行關聯交易規范和披露等方面都會顯得無所適從。因此,目前關于銀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方面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金融控股集團內部的關聯交易。隨著金融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銀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集團逐步浮出水面。目前工、農、中、建、交等商業銀行已不是單純的商業銀行,隨著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將進一步發展,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發展成為各類金融控股集團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目前的分業監管格局和現行會計法規及上市規則下,如何規范內部的關聯交易也將成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程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首先,金融分業監管的格局為國有商業銀行內關聯交易規范帶來了難度。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國有商業銀行關聯交易首先要受中國銀監會的監管,中國銀監會先后出臺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會關于規范股份制商業銀行年度報告內容的通知》和《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來規范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披露和管理。此外,對于上市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還要受中國證監會的規范和交易所上市規則的約束。從內容看,中國銀監會的監管并未超越證券市場原有的力度,只是將未上市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納入監管范圍。

其次,我國會計制度長期處于分割狀態。我國執行的是分行業會計制度,商業銀行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在90年代以來的會計制度改革過程中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會計準則,新出臺的企業會計準則目前仍僅在上市公司中實行。

第三,隨著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發展,銀行、保險、證券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不斷深化,金融業的關聯交易問題可能日趨復雜并呈現出與一般企業不同的特點。這一趨勢將使現行的有關一般企業關聯交易的規范運用到金融業時顯得不相適應。

銀行與非金融國企的關聯交易。經過多年改革,我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已經成為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金融企業,因此,分析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應局限在其是否同受國家控制,而應考慮交易的本質是不是自主的市場行為。

銀行關聯交易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關聯交易形式是關聯方信貸、關聯方擔保等。目前在上市商業銀行中,各家銀行都能履行披露義務,對關聯交易進行規范的披露,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匯金公司與財政部對國有商業銀行做出的交易安排對于國有商業銀行影響較大。從披露的關聯交易情況看,匯金公司與各家銀行簽訂的期權合同及今后可能出現的不良資產轉讓與注資事項,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收益與資本金有重大影響;而財政部也安排社?;鹄硎聲J購國有商業銀行股份。雖然根據財政部及匯金公司的性質,這類交易可以豁免相關的披露程序,但是從重要性的角度來看,此類交易應在今后制定規范時予以關注。

其次,國有商業銀行為了實現完善公司治理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在改制和上市過程中通常采取了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的措施,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國有商業銀行與戰略投資者當然地成為關聯方。在戰略合作協議的框架下,今后國有商業銀行與戰略投資者之間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交易都會成為一種經常性的或者持續性的關聯交易。

第三,國有商業銀行通過集團內部其他金融企業轉移不良貸款,保持其資產質量的關聯交易仍然存在。目前已經改制的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先通過向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后通過核銷等方法進行了處理,但今后發生的增量不良資產銀行是否完全可以自主消化尚不明確。而未來銀行、證券、保險混業的可能前景,使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自身控股的機構來進行不良資產轉讓的空間是存在的,其規范問題也應予以明確。

第四,由于國有商業銀行集團內部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多個實體,隨著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進一步發展,它們之間進行的資金往來、證券買賣、咨詢服務、擔保等交易事項可能會更加突出。

國內對關聯交易也制定了一些有關法規,但目前來看也有一些問題。

《公司法》和滬深上市規則對關聯交易的規范。在公司法方面,我國原《公司法》對關聯交易的規定過于原則,過于簡單,流于表面,而新《公司法》在關聯方的范圍、損害賠償責任、利害關系人表決排除、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法人資格否認制度等多方面對關聯交易進行了規范,為我國關聯交易規范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對于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規范,其主要內容體現在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中,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4年修訂版)》對于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就主要是以強化披露為重點,在此基礎上還引入了關聯董事和關聯股東回避表決制度,并加強獨立董事在關聯交易審查方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將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規范總結為三部分,即關聯交易表決程序合法;獨立董事對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無異議;按照有關規定對關聯交易進行充分披露。

銀行監管法規對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的規范。對于商業銀行關聯交易,我國《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做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渡虡I銀行法》第四十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豆煞葜粕虡I銀行公司治理指引》對商業銀行關聯交易問題做出了更為細致的規定?!吨敢返谑臈l和第二十七條規定了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和董事的誠信和勤勉義務;第七條至第十條就股東與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進行了原則性規定;第四十條和第四十一條規定了關聯交易的授權機構和程序。

另外,銀監會先后出臺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股份制商業銀行年度報告內容的通知》和《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關聯交易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界定,這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關聯交易規范已經從零散走向系統,由原則走向具體,其中《管理辦法》對“一般關聯交易”和“重大關聯交易”的定義為現實中對關聯交易的確認提供了實用的法律依據。不過,對于復雜的商業銀行關聯交易來說,目前的規范還是不夠的,規范的力度和針對性均不夠。

多角度治理銀行關聯交易

首先,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有關關聯交易的法規和規章。證監會有必要協同銀監會制定和完善上市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的指引,并且在監管層面上加強協作,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完善執法環境。

其次,進一步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制度,使國有商業銀行關聯交易更加透明、公正。通過完善分類表決制度、獨立董事制度、表決權回避制度等,使國有商業銀行股東、存款人的利益免受不當關聯交易的侵害,充分保護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

第三,深滬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也應考慮到上市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的特殊性,進一步完善上市規則。雖然銀行類上市公司家數還不多,但其在A股市場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兩市上市規則中應該充分考慮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以后可能出現的各種關聯交易問題,進一步完善上市規則。這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以及銀行業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商業銀行;成本效率;SFA方法

文章編號:1003-4625(2009)01-0019-03 中圖分類號:F830.4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商業銀行控制成本的能力,關系到銀行市場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商業銀行的效率關系到金融資源在社會中的配置。特別是中國的銀行業在經歷了不斷的改革后,如何有效控制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已成為中國商業銀行界關注的焦點,所以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就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銀行成本效率研究在國外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課題,國外的研究比較多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就比較少且得出結論也不一致。一些相關研究比較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水平,其結果表明銀行效率普遍低下,國有商業銀行比股份制商業銀行更低。遲國泰等(2005)運用超對數成本函數對我國商業銀行成本效率進行研究,認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明顯低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貸款產出質量是決定這一差異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也有些研究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何韌(2005)利用DEA方法測定上海1999-2003年銀行業效率,認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整體效率要好于其他商業銀行。劉玲玲、李西新(2006)運用SFA法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和德國銀行的成本效率,研究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水平較低,成本浪費較為嚴重,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曲線比股份制銀行成本效率曲線陡峭,說明國有商業銀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對成本控制產生了顯著作用。

二、研究方法

在對銀行的效率研究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前沿效率分析,其核心是根據一組已知的投入產出值,定義出所有可能的投入產出組合的外部邊界即生產前沿面,使得所有的觀察值均在邊界之內,每個觀察值與邊界的距離為該生產點的效率。對銀行效率的研究主要分為兩種方法:參數法和非參數法。

參數法對銀行的規模和多樣化效率進行分析,利用多元統計方法估算出前沿成本函數中的未知參數,然后計算出理論最小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值。主要有隨機前沿方法(SFA)、自由分布方法(DFA)和厚前沿方法(TFA)。其中隨機前沿方法是參數法的典型代表,應用比較廣泛,其他兩種方法是SFA方法的變形。這三種方法都需要對銀行效率前沿函數的具體形式進行界定,并通過銀行樣本數值估算出效率前沿函數中的參數。

在研究銀行效率的時候,最廣泛采用的SFA模型是根據Battese 和 Coelli(1995)提出的效率模型:

Yi= βxi+(Vi+Ui),i=1,…,N

這里Yi表示第i家企業的生產成本(生產成本的對數);Xi是K×1的關于第i家企業投入價格和產出的向量;β是未知參數向量;Vi是隨機變量,服從標準正態分布,其獨立于Ui這個非負的隨機變量,Ui被認為是生產中的成本非效率項,經常被假定服從半正態分布。

三、投入產出指標的選擇

在進行銀行效率測度的時候,對投入產出指標的選擇很重要。在已有的研究中,指標的選取主要有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三種。

本文將投入變量設定為人力成本、固定資產成本和可貸資金成本。本文利用營業費用即業務管理費來代替人力成本和固定資產成本的總額。

產出指標的選擇采用資產法,產出變量設定為有效貸款(除去不良貸款)、投資與證券、非利息收入。貸款包括短期、中期、長期以及其他貸款,并扣除貸款損失準備金,投資與證券包括銀行的短期投資、長期債券投資和長期期權投資。在考慮銀行的傳統貸款、投資與證券業務收入外,還考慮到銀行非傳統業務即銀行的中間業務所帶來的收入。表1中列出了確定的投入產出指標。

表1銀行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及定義

四、模型選取

在現有的研究中,對成本函數的設定早期多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D),對生產函數中的指數項進行估計。這種方法忽略了各類產出間的相關性以及產出的彈性。C-D成本函數的結構較為簡單,自變量只為投入價格和產出,小樣本下確定參數較為容易。但C-D成本函數假設銀行規模收益不變,這導致其無法反映受規模變化影響的真實成本效率情況。為克服C-D生產函數的缺點,使之放松條件約束更為接近經濟實踐,經濟學家以后的研究逐漸采用超越對數成本函數的形式。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具有二次可微分的二階近似的形式,且允許各種銀行產出為個別變量,生產要素之間也無需具有固定替代彈性、齊次性等條件限制等,從而具有易估計性和包容性等優點,銀行效率研究采用此方法的越來越多。

該方法假定非效率項服從非對稱分布,例如半正態分布,而隨機誤差項服從對稱分布(通稱假定為標準正態分布),并假定非效率項和隨機誤差項與估計方程中投入產出變量不相關。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模型可表述為:

lnRC=lnC+?著+u=A+■Bi?lnwi+■Cj?lnwj+

■■Dik ?lnwi?lnwk+■■Ejl?lnyj ?lnyl+■■Fij?lnwi?lnyj+?著+u

這里,RC為實際成本;C為理論最小成本;wi為第i項投入價格;其中i=1,2;yj為第j項產出數量,其中j=1,2,3;A,Bi,Cj,Dik,Ejl,Fij均為待定參數;ε為隨機誤差項,服從N(0, ?滓■■)分布;u為非負的成本費效率項,其服從|N(0,?滓■■ )|的半正態分布。在本文的投入和產出指標確定的情況下,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方程可以化為以下形式:

lnRC=lnC+?著+u=A+Bl?ln■+C1lny1+C2lny2+C3lny3

D11ln■2+E11(lny1)2+E22+(lny2)2+E33(lny3)2+E12lny1lny2+E13lny1lny3+E23lny2lny3+F11ln■lny1+

F12ln■lny2+F13ln■lny3+?著+u

本文使用Frontier4.1(Coelli, 1996)對上面模型中的參數進行估計。Frontier4.1可以用來獲得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和隨機前沿成本函數的極大似然估計,并可以采用面板數據、隨時間可變或不變效率、半正態或截斷正態分布、因變量是對數或者是原值的函數形式,所以可以采用此程序。

五、實證分析

(一)樣本的選擇

表2各個指標的統計值

數據來源于中國金融年鑒和銀行年報

本文選取我國10家商業銀行2001-2007年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文中所使用的資料均來源于各個銀行的年報和2002―2006年的中國金融年鑒以及相關網站,數據來自各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表2為各個指標的統計值。

(二)對參數的估計

本文使用Frontier4.1(Coelli, 1996)對成本函數模型中的參數進行了估計,得出各個參數的估計值,對模型的統計檢驗采用變差率(γ=?滓■■/(?滓■■+?滓■■))和對變差率的零假設統計檢驗,即對成本函數的單邊似然比檢驗統計量LR的顯著性檢驗來判斷。對變差率0.6900表明成本偏差是由隨機誤差和成本非效率項共同決定的(Battese 和 Coelli,1995)。在變差率為零的假設下,顯著性水平為0.01的mixed χ2 的臨界值為5.412,本文得到的LR值為15.465.412,所以上述模型的估計是有效的。

(三)計算效率值

通過對參數的估計并對模型進行檢驗后證實所選取的模型的估計是有效的,可以繼續進行分析,表3為確定各銀行不同年份的成本效率值。

表3各個銀行的成本效率值

圖1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各年度平均成本效率曲線

在分析的10家商業銀行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2001-2007年期間的效率平均值較其他幾家銀行高一些。圖1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有銀行各年平均成本效率的曲線圖。

六、討論和建議

通過與前幾年對商業銀行效率研究的文章對比表明,中國的銀行成本效率是在不斷地提升的,由圖1中股份制對樣本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的平均成本效率對比發現,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相差不大且都處于較高的水平。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也在處于不斷的改革的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進行股份化和上市的改革,通過對年報中的數據整理可以看出,中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自2001年以來大幅度地減少,不良貸款率下降百分比高于其他幾家銀行。

由此,針對中國在不斷地調整對銀行業的各種政策的基礎上,銀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而提高效率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控制不良貸款率方面,從制度上控制不良貸款,也就是完善銀行信款制度,組建由專門信貸人員擔任委員的審貸委員會,并成了資產監控部,在貸款后對貸款企業采取動態監控;加強管理,降低銀行的營業費用;適當提高中間業務的比例,增加銀行的非息收入等。

參考文獻:

[1]魏煜,王麗.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一種非參數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45-48.

[2]錢蓁.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研究-SFA方法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3,(1):41-46.

[3]劉志新,劉琛.基于DFA的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研究,2004,(4):42-45.

[4]何韌.銀行業市場結構、效率和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基于上海地區銀行業的考察[J].財經研究,2005,(12):29-40.

[5]吳棟,周建平.基于SFA的中國商業銀行股權結構選擇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7,(7):47-60.

[6]張超,顧峰,邸強.基于隨機前沿方法的我國商業銀行成本效率測度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5,(6):116-119.

[7]Tim Coelli. A guide to FRONTIER Version 4?1: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and cost function estimation,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Center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Working Paper.

[8] Shujie Yao, Chunxia Jiang, Genfu Feng and Dirk Willenbockel. WTO Challenges and efficiency of Chinese banks [J] .Applied Economics,2007,(39):629-643.

股份制商業銀行定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市場化;銀行業;資本效率、演變機理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Q055)。

作者簡介:李強(1978-),男,陜西蒲城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內部控制、非營利組織風險管理研究;劉孟飛(1979-),男,湖南邵陽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產業組織、公司治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F8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096(2012)06-0161-05收稿日期:2012-04-12

一、研究方法與模型設定

(一)研究方法

研究銀行效率問題的文獻很多,其中較常用的估計方法是Aigner 等(1977)和Meeusen 等(1977)提出的隨機前沿分析方法(SPA)。其優點在于能測量每個樣本在樣本期內各時點上的效率,并通過對誤差項的分解濾掉隨機因素對效率值的影響,得到的結果具有穩健性。Fries 等(2005)進一步指出,測量誤差和不確定性經濟環境的問題更可能發生在轉型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以SFA比其他方法更適于研究轉型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效率問題,因此,本文采用SFA模型進行分析。

在銀行要素投入效率研究方面,Battese 等(2000)和Kumbhakar 等(2001)利用勞動需求函數分析了瑞典銀行業勞動投入效率及其調整過程,其方法如下:

假定以勞動需求函數表示勞動投入的理性狀態,邊界要素投入量xit是勞動要素價格wit、給定產量yit的函數,其函數形式為

xit=f(wit,yit) (1)

邊界要素投入量xit與實際要素投入量xit的關系為

xit=xiteuit (2)

其中,uit為技術無效率,uit=zitδ,zit為影響無效率值的DMU特征變量向量;可定義要素投入無效率為(xit/xit)=euit≥1,其值越高,代表DMU越無效率。

將(4)式取自然對數,加上隨機干擾項vit,則成為

lnxit=lnxit+uit+vit (3)

(2)、(3)式設定函數形式進行回歸,即可求出各項參數估計值,包括:要素投入無效率值、DMU特征變量向量zit的估計系數。

(二)模型設定

本文參考Battese 等(2000)和Kumbhakar 等(2001)等文獻的做法,并將其推廣為銀行資本要素投入模型,設定資本要素需求函數進行效率估計。在函數具體形態方面,由于超對數函數是CobbDouglas、齊次、位似等函數形態的一般式,具有容許交互影響項存在、可處理多投入多產出問題等一系列優點,以往學者在進行金融體系效率相關研究時,大多將金融機構的生產函數設定為該形式,因此本文建立一個超對數資本要素需求隨機邊界模型,其具體形式如下:

lnx1it=β0+β1lny1it+β2lny2it+β3lnw1it+β4lnw2it+β5lnw3it+12β6lny21it+12β7lny22it+12β8lny1itlny2it+12β9lnw21it+12β10lnw22it+12β11lnw23it+12β12lnw1itlnw2it+12β13lnw1itlnw3it+12β14lnw2itlnw3it+12β15lny1itlnw1it+12β16lny1itlnw2it+12β17lny1itlnw3it+12β18lny2itlnw1it+12β19lny2itlnw2it+12β20lny2itlnw3it+β21t+12β22t2+vit-uit(4)

相應的無效率效應模型為:

uit=δ0+δ1control+δ2foreign+δ3stock+δ4share

+δ5ownship+δ6time+δ7asset+δ8GDP(5)

式(4)中,x1it為資本投入;y1it、y2it為產出;w1it、w2it、w3it分別為資本、資金和勞動力的價格;t為時間趨勢;vit為隨機干擾項;uit為衡量成本無效率的非負隨機變量。式(5)中,control、foreign、stock、share、ownship、time、asset、GDP為無效率效應變量。α、β、、θ、ρ、δ為模型待估參數。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在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的特點,采用中介法來分析銀行的投入、產出關系,并定義兩個產出變量和三項投入要素的價格變量,將產出定義為貸款與其他盈利性資產;將要素價格定義為要素支出與要素投入的比值,即資本價格為業務及管理費扣除勞動力成本后的余額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勞動力價格為勞動力支出與勞動投入量的比值,資金價格為利息支出與各項存款即借入款總額的比值。本文的研究樣本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在內的17家商業銀行。本文樣本期間為2000年~2010年,數據來源于國泰數據庫、歷年《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以及各銀行年報,對于個別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補齊。

對于無效率效應模型變量的選取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據研究目的、樣本選擇、所掌握數據質量以及所處具體環境的不同,選取不同的指標。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業最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所帶來的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和銀行機構內部治理機制改革所帶來的治理結構變化兩個方面,另外,以往研究大都證實銀行資產規模、宏觀經濟環境與效率存在顯著關系,考慮到時間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模型選取包括市場環境、治理結構、資產規模、宏觀經濟環境等在內的8個影響因素變量。變量的具體含義如表3所示。

表1銀行投入產出變量的選取與定義變量變量名稱變量定義x1it資本投入年末固定資產凈值;單位:百萬元y1it產出1貸款總額(扣除貸款損失準備);單位:百萬元y2it產出2除貸款以外的其他盈利性資產總額;單位:百萬元w1it資本價格(業務及管理費-勞動力成本)/固定資產凈值; W2it資金價格利息支出/(短期融資總額+長期融資額總額)x3it勞動力價格勞動力成本/員工人數;單位:百萬元/人注:勞動力價格變量沿用劉琛等(2004)通過計算有關資料中勞動力成本與總成本的關系后依比例提取的辦法,按總成本的10%計提。

在無效率效應模型變量的選取上,考慮到銀行效率水平受市場內部治理機制、外部競爭壓力、政府管制以及資產規模和宏觀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模型包含了治理結構、市場結構以及其他影響因素等3個方面共8個變量,其具體含義如表2所示。

表2無效率效應變量與定義

變量類別變量變量名稱變量定義

市場環境contr市場開放1代表市場開放,0為市場管制share市場占有率銀行年末貸款余額/全行業貸款余額

治理結構ownship是否國有1代表其是非國有銀行,0為國有銀行foreign外資參股1代表其在樣本期間內經歷了外資參股,0為無外資參股stock是否上市1代表其是上市銀行,0為非上市銀行

其他影

響因素time時間從2000年到2010年asset總資產取年末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GDP宏觀經濟環境取當年GDP的自然對數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資本需求隨機邊界函數估計結果

采用2000年~2010年17家商業銀行的非平衡面板數據,通過FRONTIER 4.1軟件進行迭代運算,估計結果整理于表3。

在表3中,LR檢驗結果是132和27,證實了復合誤差中存在單側誤差。γ為0.99705,意味著綜合誤差中的絕大部分可歸結為無效率,平均成本無效率值為1.29353,表明在同等條件下,銀行的平均資本投入比理論上的最優投入高出29.35%。

表3無效率影響因素估計結果

A.無效率影響因素項變量名稱估計值標準差變量名稱估計值標準差常數項-7.75259***

(-3.38940)2.28731ownship-0.04883

(-0.83297)0.05863control0.12785**

(1.62670)0.07860time-0.12177***

(-4.30784)0.02827foreign-3.78802***

(-3.19565)1.18537asset0.15029***

(3.15301)0.04766stock0.04273

(0.36681)GDP0.116490.61269***

(2.86435)0.21390share0.01180

(0.19502)0.06049B.其他變量估計值標準差sigmasquared0.02416***

(11.11588)0.00217log likelihood function132.69936Gamma0.99705***

(25.76676)0.03870LR test of the onesided error27.47058平均無效率值1.29353注:括號內為估計系數的T統計量,估計數據基于Battese 等(1995)模型迭代42次計算獲得;***、**、*分別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顯著。

表4樣本銀行資本投入無效率測算結果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工商1.093191.043601.148841.267531.466121.324231.486881.312981.346411.263941.25826建設1.389931.251081.125091.350711.365611.251121.495641.549561.402441.187931.26117農行1.078131.049621.081081.077821.005471.421431.131111.287791.193221.035751.08056中行1.321701.210371.061841.029271.239211.012891.335501.353701.691891.315211.41214交通1.280561.145131.173751.005141.077241.165721.275001.500101.426781.088341.09161光大1.975071.688421.259581.089851.195441.290261.538041.596261.470641.366811.42633廣發1.067881.020711.094791.184701.149081.614871.702041.416061.304221.086891.14733華夏1.521531.382701.250631.124761.182331.326131.478231.500931.497461.343251.17088民生1.251421.076921.284921.181971.504401.163561.051901.128151.053291.070031.21146浦發1.194021.063971.006011.126421.195591.170001.341511.450591.503311.405911.62337深發展1.603851.713961.512491.335011.506841.403161.386721.690971.863021.584001.76953興業1.284431.311711.315891.218661.446401.440391.610131.584231.650791.428471.25918招商1.300831.503651.461281.247411.286851.337541.206161.150111.447641.256901.36045中信1.464021.481381.408521.091111.267591.217501.311851.451871.535421.344931.59191上海1.275951.262371.165901.026681.069801.116311.209951.418481.651391.293941.35081南京1.042961.032141.111941.037541.093441.075591.058471.011551.156941.008041.23504寧波\\\\1.129791.153911.076311.156521.514041.194521.32086平均1.321591.264861.216411.149661.245951.263801.335031.385871.453461.251461.32770

(二)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資本效率比較

表4給出了樣本銀行資本投入無效率測算結果:

為了更好地比較各銀行效率水平的高低情況,我們將研究期間內各銀行的無效率平均值及其排名情況繪制于圖1。

圖2顯示,不同銀行的平均無效率值差距十分明顯,無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深圳發展銀行,無效率值高達1.57905;最低的是南京銀行,無效率值僅為1.07851。還發現,股份制銀行的無效率值排名普遍較為靠前,處在前5位的銀行中有4家為股份制銀行。而具有國有產權背景且民營化程度較低的大型商業銀行排名則較為靠后,尤其是中國農業銀行,其無效率值僅略高于南京銀行。

為了進一步分析各銀行資本投入效率水平在樣本期內的變化趨勢,圖2描繪了2000年~2010年所有樣本銀行平均資本無效率值的演變軌跡。

顯然,其中城市商業銀行在絕大部分年份均顯示了較高的資本效率水平,股份制銀行最低,而大型商業銀行略高于股份制銀行。三種類型商業銀行的資本效率變化情況基本一致,在研究初期,資本投入無效率經歷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從2000年的1.32159

圖1各銀行的資本無效率平均值及其排名情況

圖2平均無效率演變過程(2000~2010年)

下降到2004年的1.24595,但隨后開始逐漸提高,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期間達到頂點,而在研究末期則存在反復波動。整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無效率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三)無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表3列出了市場環境、治理結構以及包括時間趨勢、資產規模和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在內的各方面因素所造成的無效率效應估計結果。

無效率效應模型所考慮的兩個市場環境變量均為顯著,說明市場環境變化是我國銀行業資本效率演變的主要動因。市場管制系數為正,說明市場開放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效率有所降低,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隨著市場管制的放松,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迫于行業競爭壓力的增加,內資商業銀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資本用于銀行技術層面經驗或技巧的學習,甚至不惜花費巨資用于銀行資產設備的更新換代,短期內,必然給我國銀行業資本效率的提高造成負面的沖擊。市場力量系數為負,說明具有市場力量的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相比在資本效率上有明顯優勢,原因在于,和中小銀行相比,資產規模龐大、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大型商業銀行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且由于其國有產權背景能享受到諸多政府資源,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銀行業市場環境演變過程中,受沖擊最大的是中小股份制銀行,而大型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和既有優勢并沒有根本的改變。

模型所考慮的三個治理結構變量估計結果均不顯著,說明在商業銀行的資本效率改善方面,治理機制的積極作用還未得到有效發揮。所有制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說明所有制變革對資本效率并無明顯影響。外資參股系數不顯著,說明引進外資并沒有對資本效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這一結果不符合預期,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盡管我國已經承諾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但在外資入股比例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境外戰略投資者作用的發揮。上市銀行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上市銀行的資本效率和非上市銀行相比并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時間變量系數的估計值為負且顯著,說明資本效率隨時間的推移而得到明顯改善。資產規模系數為正且顯著,即資產規模越大,無效率水平越高,與理論預期相符合,這主要是因為規模越大,金融產品越復雜,管理階層越多,銀行需要監督管理的分支機構也越多,從而人越容易產生成本而偏離利潤最大化目標。GDP系數為正且顯著,即資本效率與GDP增長率負相關,原因在于,在高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傾向于提高資產規模和分支機構擴張而帶來無效率問題。

四、結論

研究發現,樣本期內三種類型商業銀行的資本投入無效率變化情況基本一致,研究初期下降明顯,中期逐漸提高,后期又有一定程序下降,其中城市商業銀行在絕大部分年份均顯示了較高的資本效率水平,股份制銀行最低,而大型商業銀行略高于股份制銀行。整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效率水平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在資本無效率影響因素方面,研究發現市場力量的加強會顯著促進銀行資本效率的提高,而市場管制的放松在研究期間內給我國銀行業資本效率的改善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近年來多方面的治理機制改革并沒有給商業銀行資本效率的提升帶來明顯的影響。研究還發現,資產規模與銀行資本無效率顯著正相關,說明銀行機構在積極尋求規模擴張的同時更要注重資產質量的提高??偠灾?,治理結構的變化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效率的改善并未起到預期的效果。改革的方向仍然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減少對內資銀行的政策性照顧和行政性干預,建立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侯曉輝,張國平. 2008. 所有權、戰略引資與中國商業銀行的效率[J]. 世界經濟(5): 81-96.

劉琛,宋蔚蘭. 2004. 基于 SFA 的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J]. 金融研究6 (13): 142-147.

AIGNER D,LOVELL C, SCHMIDT P. 1977. 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6 (1): 21-37.

BATTESE G E, HESHMATI A, HJALMARSSON L. 2000. Efficiency of labour use in the swedish banking industry: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 Empirical Economics, 25 (4): 623-640.

FRIES S, TACI A. 2005. Cost efficiency of banks in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289 banks in 15 post-communist countri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9 (1): 55-81.

MEEUSEN W,BROECK J V D. 1977. 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composed error[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8 (2): 435-444.

KUMBHAKAR S C, HESHMATI A, HJALMARSSON L. 2002. How fast do banks adjust? a dynamic model of labor-us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swedish bank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8 (1): 79-102.

(編校:少卿)

A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Banking’s Capital

Efficiency in China under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LI Qiang1, LIU Mengfei1,2

(1.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丰顺县| 陇南市| 荆州市| 鸡西市| 建水县| 仙游县| 资源县| 班戈县| 武功县| 英吉沙县| 文水县| 邹城市| 哈巴河县| 扎兰屯市| 乌兰察布市| 盐山县| 平定县| 广德县| 安远县| 襄城县| 大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深水埗区| 梅河口市| 荃湾区| 青铜峡市| 宁夏| 青川县| 德格县| 驻马店市| 兰考县| 晋江市| 博野县| 沿河| 林周县| 桂林市| 福州市| 博客| 称多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