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生習慣 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33-01
兩年來,國家連續(xù)出臺了關于加強職業(y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中等職業(yè)教育從以前的被忽視到現在的蓬勃發(fā)展,說明國家的教育更加注重實際,更加貼近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中職教育繁榮的背后,我們又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中職學校學生的管理,為什么單單提出中職學生的管理呢?我們做一下分析就不難看到其中的道理。
現在雖然中職教育在社會上很火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家長傳統(tǒng)中的觀念還是上大學。因此我們就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一所學校當中,學習成績優(yōu)異、良好甚至合格的孩子都選擇了上高中,而選擇上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較差甚至很差的孩子。而這一類孩子當中,很大一部分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差,有這樣那樣的惡習,還有一定比例(我校新生約占6 %)來自單親家庭,心理素質也較差,針對這樣的孩子,如果學校還拿應試教育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顯然是行不通的。況且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還面臨著一個課題,就是就業(yè),如何讓他們在短短的三年中能夠從專業(yè)上,從心理上盡快適應社會的需要,管理顯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使你受益終生。我個人認為,一個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學生管理要上檔次,與這個學校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本人就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如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生管理,都會省去很多麻煩。根據多年的學生管理經驗,我總結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的“六個六”行為習慣。
一、“六個六”行為習慣的內涵
(一)六個學習好習慣:
1.提前預習;2.專心聽講;3.愛提問題;4.及時改錯;5.勤于動筆;6.認真實踐。
(二)六個做人好習慣:
1.積極向上;2.孝敬老人;3.勤儉節(jié)約;4.持之以恒;5.誠實守信;6.善待他人。
(三)六個禮貌好習慣:
1.遇見老師要打招呼;2.使用禮貌用語;3.坐有坐相,站有站相;4.不亂翻別人東西;5.不隨便打斷別人說話;6.公共場所要安靜。
(四)六個衛(wèi)生好習慣:
1.食堂吃飯用自己餐具;2.不邊走邊吃;3.不在校外吃飯;4.常換衣服常洗滌;5.不隨地吐痰;6.不亂扔垃圾。
(五)六個閱讀好習慣:
1.經常讀課外書;2.做摘抄,劃重點;3.讀、寫相結合;4.善于使用工具書;5.善于交流心得;6.愛護書籍。
(六)六個安全好習慣:
1.遵守交通規(guī)則;2.遵守公共秩序;3.公路上不急追猛跑;4.騎車、走路右行禮讓;5.不做危險動作;6.離家離校要向家長或老師打招呼。
二、如何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從我校幾年來的生源來看,能擁有這些好習慣的學生少之又少,所以,作為我們學生科、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來講,不僅僅是上好每一堂課,更主要的是教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我認為要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養(yǎng)成習慣規(guī)范化、具體化
學生,尤其是中職生,他們還處于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fā),并抓住先入為主的規(guī)律向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學生科將新生入學軍訓后定為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宣傳周,向學生們宣讀《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生守則》以及學校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并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guī)。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時,制定了《養(yǎng)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于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如:北校區(qū)東二樓一樓大廳冬天拖完地面后,地面較滑,學生課間嬉戲容易滑倒,為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學生科在通知版中及時提醒學生不準在走廊追逐打鬧。由于規(guī)定比較清晰,一個星期后全校同學都自覺地做到了。
(二)加強監(jiān)督,不斷強化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年過8旬仍能準確地背誦出圓周率小數點后面100位數字。有人問他是怎么記住的。他回答說:“說起來也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就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guī),繼而多數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xù)的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
(三)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確保養(yǎng)成好習慣
育人,并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yǎng)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后,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于繼續(xù)深化養(yǎng)成教育,并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要學生完成“五個一”活動,在家里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并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yǎng)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讓我們行動起來,從你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彎下腰,撿起腳下的紙片,伸出手,擰緊滴水的龍頭,禮貌地說聲:“老師早”“同學好”。常言說得好:“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只要堅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自然會養(yǎng)成,文明的春風就會吹綠校園。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人人有禮貌、講衛(wèi)生、愛學習,培育出具有較好行為習慣和文明禮貌的新一代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