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行政制度的特征

行政制度的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行政制度的特征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制度變遷;制度效率;倒U型特征;波型特征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9-0018-03

由于制度效率存在遞減規律,這就意味著當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制度的變遷是必要的。雖然制度具有內在的自然演進與變遷的動因,但制度變遷更重要的是在人為設計下進行。因為人為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變遷更能及時地避免既有制度的效率損失,也可以獲得新制度的更高的效率,從而實現社會各項資源在較高水平上的優化配置。筆者在對單項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持續的制度變遷呈現出多個單項制度效率倒U型曲線相連的波型制度效率特征,并通過對波型制度效率特征的分析,確定了制度變遷的最佳選擇區域,從而為制度變遷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以期據此推動經濟社會的各項變革得以順利地進行。

一、制度效率的遞減規律與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

對制度效率的含義的理解是從成本與收益對比的角度解釋的。制度成本主要指制度變革過程中的界定、設計、組織等成本和制度運行過程中的組織、維持、實施等的費用;制度收益則是指制度通過降低交易費用、減少外部性和不確定性等給經濟人提供的激勵與約束的程度。由此,制度的效率可以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務和實現的功能為既定,則選擇費用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另一種是,假定制度選擇的費用為給定,則能夠提供更多服務或實現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

我們對制度的效率分析,應在動態的情況下進行,如果既定的制度安排或制度穩定性的效率得以充分發揮之后,出現制度的僵化,則會制約制度的效率。這是因為,第一,制度的效率與生產過程的技術性質有關,生產過程的技術性質會從動態上對制度的效率產生影響。生產過程的技術性質之所以會從動態上對制度的效率產生影響,主要在于,任何制度的產生都是由一定的生產力狀況和技術水平或性質決定的,隨著生產力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制度必須作出相應的變化和調整。否則,制度的效率必然會降低。第二,制度效率的降低或遞減從對制度的需求角度分析,在于新制度產生的新激勵水平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甚至喪失。我們可以通過我國農村的制度變遷說明這一點。1978年,聯產承包責任制突破原有的集體所有、集體生產的經濟體制,土地承包給農戶家庭經營,適應了當時中國農村的生產技術特點,突出強調了農民的投入與產出間的直接聯系,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投入熱情,農村經濟進入增長路徑。1984年后,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承包制制約農村經濟實行規模經營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一方面,為激勵農民進行長期投資,必須保證土地承包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農村人口的變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要求土地具有流動性。承包制不能解決這一矛盾,難以提供更高的激勵水平,因而農村經濟一度出現徘徊的局面。第三,制度本身也有一個產生、發展和完善以及不斷面臨被替代的過程。李懷指出:“制度的效率‘生命’曲線在達到一定點之后,會隨著生存時間的遞增而同時出現效率遞減的趨勢,一般來說,制度的效率往往和時間反相關。”黃少安更明確地指出:“‘變遷收益’是指多投入一單位變遷成本帶來的制度效益的變化。‘先增后減’是指一個制度在連續變遷過程中邊際效益先因巨大的成本支出而從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升,達到最高點以后再持續下降,呈倒U型。”

黃少安用圖形說明了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如圖1所示:

一般來說,制度變革過程中的總成本和總收益都是遞增的。制度變革得以實行,則收益肯定是大于成本的,所以總收益曲線TR一般位于總成本曲線TC的上方,據此得出總收益曲線TE=TR-TC。由此也可以得出邊際收益曲線ME,并且可以看出,在E點邊際效益最高,在F點邊際效益為零,但此時改革取得的效果最好,這時,收益大于總成本的額度最大。如果在F點之后現存制度仍在運行或制度的投入仍在增加,則邊際效益ME為負,從而制度的總效益下降,相應地總效益曲線在達到最高點后開始下降,于是制度效率曲線呈現出倒U型特征。正是由于制度效率的下降,甚至損失,所以就產生制度變革的動力。

二、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

我們認為,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能充分地反映某一單項制度或一次制度變遷后的效率情況。而在一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往往存在著持續的制度變遷,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在反映持續的制度變遷效率時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從持續的制度變遷的角度,我們可以用波型特征來反映整個經濟社會持續制度變遷的效率情況。

為便于分析,我們把持續制度變遷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假定不同制度變遷或制度運行的制度效率相同,并且不同制度變遷的費時也相同。此時,能夠得到一個規則的持續制度變遷的效率的波型特征。二是假定不同制度變遷的制度效率不相同,并且不同制度變遷或制度運行的費時也不相同。而此時,得到的制度變遷的效率特征就不規則。在這兩種情況下的持續的制度變遷中的每一個單項制度的制度效率均呈現倒U型特征。因此,持續的制度變遷的效率特征就表現為有多個倒U型曲線形成的波型曲線,也即是多個制度變遷具有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下面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第一種情況,不同制度變遷的制度效率與費時相同情況下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此時,制度變遷為規則的效率波型特征。如圖2所示:

雖然這種嚴格假設條件下的制度變遷在社會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但在其分析基礎上所得到的理論結論仍有助于對社會現實制度變遷的分析。在這種假設條件下的持續制度變遷,是在一個初始的制度安排下開始的,在這種制度的效率充分發揮之后,如不進行新的制度變革以替代此制度,則會逐步地形成制度效率的損失,因此,制度變革是必要的。但由于受到制度變遷中的時滯、路徑依賴、連鎖效應等因素的影響,往往使制度變遷不能在既有制度效率達到最佳時進行,而總是在一定的制度效率損失后才能得以進行,結果在持續的制度變遷中就存在一個變遷時機的把握問題,為此,我們在規范的制度變遷效率的波型曲線的下降階段的某一點(這一點是社會現實中制度變遷的實際選擇的最下界)作為允許的制度效率損失的下界,于是可以得出一條制度變遷的最低制度效率曲線。如圖2中的E2線。由于持續的制度變遷除初始制度安排外,存在一系列的制度替代過程,相應地可以得出一條由各制度變遷的效率曲線的最高點連接形成的曲線,

如圖2中的E1線,也是制度變遷的效率的最高點的軌跡。于是在這兩條線之間便形成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我們可稱為制度有效運行或實施制度變遷的最佳制度效率選擇區域,即圖中的E1E2兩條線之間的區域。如果制度運行與制度變遷能夠在E1E2兩條制度效率曲線之間的區域進行,則我們就可以從客觀上保證制度的效率。

第二種情況,不同制度變遷的制度效率與費時不同的情況下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這種情況下的制度效率是制度在社會實際運行和變革的情況下所體現出的制度效率。由于單項制度的效率不同,所以各不同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的波峰不同,又因制度變遷與變革的費時不同,所以波長也不同。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初始制度安排的效率得以充分發揮之后,即面臨制度變遷的要求。但由于不同的制度的效率不同,所以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也不同,從而體現出波峰的高低不同;又由于制度運行與變革的費時不同,所以波長也不同。從而體現出與制度效率相同且制度運行與變革費時相同的制度效率不同的波型特征,即制度變遷的不規則的效率波型特征。相應地,在一個制度的效率充分發揮之后,制度變遷也受時滯、路徑依賴、連鎖效應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也不會在最佳時機進行制度變遷,從而也形成各制度效率的一個下界,于是產生一個制度運行與變遷的效率區域,如圖中的E1E2曲線內的區域。只要制度運行或變遷能夠在這個區域內進行,就能保證制度的效率。

三、制度變遷的波型效率特征及其經濟意義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閱讀障礙;K-ABC;認知;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07

中圖分類號:B844.1,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9)002-0108-04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taneous Process and Sequential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order

XU Gui-Feng, JING Jin@,JIN Yu, GUO Jia, YANG Wen-Han,LIU Gui-Hao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ren's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jingjin@mail.sys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taneous process and sequential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order (RD). Methods:Twenty two children with RD and 27 normal children were assessed with the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R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in sequential process,cognitiv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105.6±10.2) vs. (115.0±10.9), (112.9±14.9) vs. (123.3±11.6), (112.6±13.2) vs. (127.7±7.2); P

【Key words】 reading disorder;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 cognition; simultaneous process; sequential process

閱讀障礙(Reading disorder, RD)通常指兒童在擁有正常智力、情感以及相應的教育及社會文化機會條件下,在文字閱讀和書寫方面長期出現的影響學業及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困難狀態[1]。

根據計劃運作-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模型理論(Planning, Arousal, Simultaneous, Successive,PASS),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有同時性和繼時性之分[2]。繼時性加工(Sequential Processing)傾向依賴左腦半球功能,同時性加工(Simultaneous Processing)則傾向依賴右腦半球功能[3],文字符號的加工處理亦同樣如此[4]。Myklebust認為,言語型學習障礙可能源于左腦功能的某種失調[5],提示其繼時性加工功能也可能存在障礙[6-7]。但也有研究認為言語型閱讀障礙并不伴有繼時性加工功能障礙[8],對此仍存有爭議。英語為母語的RD兒童主要以語言短時記憶和語音方面的問題為主,故有音韻缺陷說[1]。漢語RD兒童的語言加工機制可能有別于國外,至少漢字的視覺加工有右腦功能的參與[9],他們的認知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有否自身特點是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考夫曼兒童成套評估測驗(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是常用于測定被試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能力的工具[10]。在反映認知過程和智力結構方面具有理想的效度,在國外多應用于臨床兒童心理評估,由于該量表的結構是根據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理論而建構,分量表又多屬非言語的表征方式,故較適于跨文化研究[6],且曾于國內小范圍做過研究,信效度良好[7]。鑒此,本研究采用內部修訂版K-ABC量表對一組RD兒童和與之匹配的正常兒童進行了測試分析,旨在探明RD兒童繼時性加工和同時性加工認知特點。測試不僅限于測題的特定內容,還側重于做出正確解答時所應用的信息加工過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RD組:由經過精神病學診斷標準培訓的發育行為兒科專業醫師在兒童發育行為門診確診。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7~13歲平均(9.9±1.5)歲,2~6年級。入組標準:①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d, 10th, ICD-10)與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hinese Criteria for Mental Diseases, 3th edition, CCMD-3)的共性條目;②兒童學習障礙篩查量表(The Pupil Rating Scale, PRS)[11] 的總得分

對照組:在發育行為兒科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參考PRS得分、閱讀成績、IQ值、作業、考績、班主任和家長的評定以及行為篩查量表,在廣州市越秀區某小學2~6年級平均年齡(9.7±1.6)歲學生中選取健康正常兒童27人,與RD組兒童按照性別、年級及智力水平(IQ≥70,96.4±7.1)進行匹配(均P>0.05)。

1.2 工具

全套考夫曼兒童成套評估測驗[10] 由14個分測驗組成,本研究選用了適于7~13歲兒童的11個分測試,分成3個分量表:繼時性加工(包括手部動作、數字記憶、詞語順序)、同時性加工(完形測驗、三角拼圖、視覺類比推理、位置記憶)、習得度(算術、謎語、閱讀/編碼、閱讀/理解)。繼時性和同時性加工得分之和為認知加工得分。每答對一項記一分,誤答或沒有在標準時間內給出答案不計分。由專業人員按照指導手冊要求和施測程序進行一對一測試,測試需時一小時左右。

1.3 統計方法

數據運用Microsoft Excel和 SPSS12.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相關分析。

2結果

2.1 兩組兒童K-ABC測驗評分比較

表1顯示:RD組在同時性加工、認知加工和習得度量表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在分測試上RD組的手部動作、完形測試、視覺類比推理、位置記憶、謎語和閱讀/理解得分低于對照組。

2.2 對照組繼時性加工、同時性加工與習得度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繼時性加工與習得度(r=0.69, P

3討論

3.1 關于K-ABC測驗

K-ABC自發表以來,相關研究[6, 10, 13]已證實了其有較佳的內容效度、預測效度以及并列效度。近年來,中國的部分學者對其進行了小范圍的適用研究[7, 12],信效度良好。選擇這個測試的優點在于:第一,有較有影響力的理論基礎,即PASS理論;第二,由多種測試通道的任務組成,內容豐富多彩,且能測量到更多的信息;第三,測試任務具有趣味性,確保了其對兒童的吸引力;第四,根據流體智力理論建構,分量表又多屬非言語的表征方式,故較適于跨文化研究;第五,不僅考慮到認知過程的評估,亦兼顧到了被試已具備的習得程度。而其缺點主要在于,整個測試的操作時間稍長,需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就要求在測試的過程中讓兒童適當休息,以免因為疲倦影響測試結果。

3.2 關于測試結果

3.2.1 繼時性加工能力比較

K-ABC所反映的繼時性加工能力是個體以特定順序保持信息的技能,側重對刺激的系列和時間順序的感知[9],刺激的再現則通過視覺和聽覺呈現。這種能力在智力結構上屬于流體智力,是反映被試的基本能力,適合于作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較的基礎。本測試結果顯示,雖然RD組繼時性加工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兒童在手部動作任務中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部動作是測試兒童保持動作序列的能力,它更依賴被試的視覺空間能力和心理旋轉能力。反映了RD兒童存在視空能力的欠缺,亦有空間鏡像能力的旋轉缺陷,容易混淆手背和手刀,這可能與他們在符號書寫上產生的鏡像反應類同[13-17],進而影響到對這類信息的繼時性加工。數字記憶和傳統智力測試的數字廣度復述一樣,隨著數字廣度遞增來檢驗被試的短時記憶,亦能夠反映被試的聽覺辨析能力。詞語順序測試是由主試讀出若干單詞(物體名稱),讓被試按測試順序指出黑影圖,其中部分測驗設置了顏色干擾項。兩組兒童在這兩個任務中的表現特點一致,隨著數字廣度增加,數字記憶通過率漸次降低;詞語順序任務中設置了顏色干擾的項目通過率明顯降低,且兩組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RD兒童的工作記憶以及記憶廣度沒有顯著缺陷。

3.2.2 同時性加工能力比較

同時性加工能力指個體對片斷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并進行整合的能力,側重對刺激的整體、完型和空間性的知覺[9],并與大腦皮層枕葉和頂葉的功能有關,涉及空間的、類比的和概括的能力[18]。本測試結果表明,RD組的同時性加工量表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3.2.3 RD兒童成就量表的結果分析

K-ABC成就量表主要測定被試在社會化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它主要反映的是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即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成分,如詞匯概念、言語理解、常識等記憶儲存信息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保持相對穩定[19]。本測試結果顯示RD組成就量表分低于對照組(P

3.3 小結

本研究結果顯示,RD兒童存在同時性和繼時性加工兩方面的認知功能缺陷,尤以同時性加工為甚,而且其視覺空間加工能力、視覺短期記憶能力、心理旋轉能力以及已獲得的知識技能亦低于正常兒童。但國外有研究[6, 9, 20] 則認為,閱讀障礙兒童的同時性加工能力并不存在缺陷,而繼時性加工能力卻低于正常。這可能是因為漢語語言加工機制本身不同于英語,也可能是樣本大小、入組標準等不同引起的,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突破了僅從音韻或(和)字形等方面尋找RD成因的研究慣性,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并為K-ABC修訂版本的應用提供了參考。但以后的研究應該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將各研究角度及方法進行整合,以期能更清楚地揭示兒童閱讀障礙的成因及特征。

參考文獻

[1]Shaywitz SE. Dyslexia[J]. New England J Med, 1998, 338 (5):307-312.

[2]Luria AR.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J]. Sci Am, 1970, 222(3):66-78.

[3]Cohen G.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in a Letter Classification Task[J]. PerceptionPsychophysics, 1972, 11:139-142.

[4]Beller HK. Parallel and Serial Stages in Matching[J]. J Exp Psychol, 1970,84:213-219.

[5]Myklebust HR. Toward a scienc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 Learn Disabil, 1983, 16:17-18.

[6]Preis S, Schittler P, Richter WR, et al. Typical pattern of the Kaufman-Assessment Battery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J]. Neuropediatrics, 1997, 28(6):328-332.

[7]薛紅麗, 靜近. ADHD兒童同時性加工與繼時性加工的實驗研究[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5, 19(10):669-671.

[8]Chow, Diana, Skuy, et al.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h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J]. School Psychol Int, 1999, 20(2):219-231.

[9]Shiota M, Koeda T, Takeshita K. Cognitive and neuro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of Japanese dyslexia[J]. Brain Dev, 2000, 22(7):421-426.

[10]Ochieng, Charles O. Meta-Analysis of the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J]. Int J Testing, 2003, 3(1):77-93.

[11]靜進, 森永良子.學習障礙量表的修訂與評價[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1998, 3(6):197-200.

[12]丁偉, 金瑜. 考夫曼兒童成套評價測驗的試用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 6:26-28.

[13]Kumra S , Wiggs E, Bedwell J,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tic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J]. Sch Res, 2000, 42:135-144.

[14]Pache M, Weber P,Klumpp S, et al. Visual function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Ophthalmologe, 2004, 101:907-913.

[15]Winner E, French L, Seliger C, et al. Dyslexia and Visual-Spatial Talents, Compensation vs Deficit Model[J]. Brain Language, 2001, 76:81-110.

[16]黃旭,吳漢榮,靜進,等. 漢語閱讀障礙兒童在本頓視覺保持測驗中的反應特征[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7, 17(9):1667-1670.

[17]吳漢榮, 姚斌. 漢語閱讀障礙兒童視覺編碼和詞語成分加工機制的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研究[J]. 中國學校衛生, 2004, 25(1):4-7.

[18]Das JP, Naglieri JA, Kirby JR.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processes:The PASS theory of intelligence[J]. 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4.

[19]Patton JH, Stanford MS, Barratt ES.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J]. J Clin Psychol, 1995, 51:768-774.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PCR;組織特異性

中圖分類號 S9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32-02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屬線頭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屬(Whispovirus)。該病毒曾被誤以為桿狀病毒,曾被稱為皮下及造血壞死桿狀病毒等[1]。對蝦白斑綜合病毒可以引起對蝦嚴重的傳染病-白斑綜合征(俗稱白斑病),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嚴重威脅著全世界對蝦的養殖安全。該病毒誘發疾病的特點是發病急、發病率高、死亡速度快。病蝦停止攝食,部分瀕死蝦甲殼出現白色斑點,白斑綜合征因此得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強制通報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1]。近年來,隨著養殖環境的惡化,對蝦病毒性疾病頻繁暴發,嚴重影響了對蝦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對蝦養殖是廣東省沿海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由于WSSV致病性強、危害性大、流行范圍廣,建立特異、敏感、快速的檢測系統極為重要。WSSV檢測方法有多種,如現場快速診斷、常規組織學、電鏡、免疫學、PCR和原位雜交等。PCR具有特異性和敏感性都很高的特點,是檢測WSSV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對PCR檢測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的組織特異性進行分析,為實現對蝦養殖中對白斑綜合征病毒的監控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料 病蝦取自廣東省江門市對蝦養殖場,病蝦為疑似白斑綜合癥、瀕死的南美白對蝦,用95%乙醇保存,運回實驗室用于檢測。

1.2 試劑和引物 Tissue DNA Kit D3396購自美國OMEGA公司;Easy PureTM 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和Easy PureTM Plasmid MiniPrep Kit購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Ex Taq DNA聚合酶、dNTP、10×buffer、氯化鎂(25mmol/L)和電泳樣品緩沖液均購自TaKaRa公司;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表1)。

1.4 基因組總DNA的檢測 將6μL基因組總DNA和2μL電泳樣品緩沖液混勻后,加入凝膠孔中,5V/cm電泳約30min,用凝膠成像儀拍照并判斷結果。

1.5 PCR鑒定 PCR反應總體積為100μL,其中含10×buffer 10μL、dNTP 2μL、氯化鎂10μL、引物F1和R1各2.5μL、滅菌雙蒸水62μL和待測樣品10μL。將以上反應混合液混勻后稍離心,設置反應條件為:94℃預變性4min,然后94℃ 1min,55℃ 1min,72℃ 2min,30個循環;72℃延伸10min,最后4℃保溫。同時設立陽性、陰性和空白對照。取反應產物5μL于含有溴化乙錠的0.8%瓊脂糖凝膠。第一次PCR后,如結果為陽性,根據陽性的強弱作10~1000稀釋,如結果為陰性,則不作稀釋,取10μL作為第二次PCR反應的模板。同時設立陽性、陰性和空白對照。按照1.6分別加入反應組分及引物F2和R2各2.5μL,進行第二次PCR。

1.6 瓊脂糖電泳 將6μL樣品和2μL電泳樣品緩沖液混勻后,加入凝膠孔中,5V/cm電泳15~30min,用凝膠成像儀拍照并判斷結果。第一次PCR擴增,陽性對照會得到一條大小1447bp的DN段,陰性和空白對照沒有該核酸條帶,第二次PCR后,陽性對照會得到一條大小941bp的DN段,陰性和空白對照沒有該核酸條帶。待測樣品2次PCR均能得到和陽性對照同樣大小的DN段,送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y序,并與NCBI上的對蝦白斑病毒序列進行比對,序列相似性在98%以上判為陽性;若兩次PCR均無目的帶或測序不對者判為陰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因組總DNA的檢測結果 為了檢測組織提取的基因組總DNA降解情況,將提取的DNA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顯示鰓、肌肉、表皮、附肢和復眼都有輕微的跑帶現象,鰓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復眼的基因組總DNA條帶亮。

2.2 PCR檢測結果 應用上述方法對50尾病蝦的不同組織進行PCR檢測,凝膠電泳和測序結果顯示,鰓的陽性檢出率為98%;肌肉和表皮的陽性檢出率均為90%;附肢的陽性檢出率為76%;復眼的陽性檢出率為70%(表2)。

3 討論

用凝膠電泳對不同組織提取的基因組總DNA質量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鰓、肌肉、表皮、附肢和復眼都有輕微的跑帶現象,鰓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復眼的基因組總DNA條帶亮。試驗中存在跑帶現象,這說明用95%乙醇保存的樣品基因組總DNA有輕微降解。用液氮保存樣品,基因組總DNA降解最少。然而,大容積液氮罐在野外取樣中攜帶不便,存在氣體外泄、人員凍傷等隱患,小容積液氮罐氣體容易揮發,保持時間短。因此液氮凍存不適用于長途野外樣品采集工作。95%乙醇溶液配制簡單,攜帶方便,是較佳的野外取樣保存方法。

本次研究中發現,對蝦不同組織的陽性檢出率高低順序如下:鰓>肌肉=表皮>附肢>復眼。有研究指出WSSV先感染宿主血細胞,再通過血液循環將病毒粒子傳播到宿主體內的其他組織[2]。WSSV感染的細胞主要分布在外胚層和中胚層起源的組織,如鰓、表皮、肌肉、前腸、后腸、胃、性腺、淋巴組織、心臟、觸角腺以及神經系統的相關細胞等。由于甲殼動物特殊的攝食和呼吸方式,水中的病毒粒子可以經鰓部感染宿主,而鰓也被公認是WSSV感染較嚴重的部位。在本次研究中,復眼的陽性檢出率最低。Lo等[3]對帶復眼的眼柄進行PCR檢測,結果為陰性,只有去除復眼的眼柄才為陽性,因此他推測對蝦的復眼可能含有某種抑制劑,導致結果出現假陰性。

通過本研究,建議在野外可用95%乙醇保存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料樣品,鰓和肌肉可作為WSSV PCR檢測的合適部位。

參考文獻

[1]陳愛平,江育林,錢冬,等.白斑綜合征[J].中國水產,2010(10):64-65.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4篇

一、WTO規范體系的特殊性

WTO規范體系是由國際公約(如《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多邊協定(如《貨物貿易多邊協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等),國際組織規章(如《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等)。國際組織的決定與宣言(如《關于有利于最不發達國家措施的決定》、《關于世界貿易組織對實現全球經濟決策更大一致性所作貢獻的宣言》等等),以及各國的加入決定書等等組成。這些公約、多邊協定、國際組織規章、國際組織的宣言與決定以及加入決定書等無疑都是調整國家間關系、約束國家的國際行為的規范,因而屬于傳統國際法的范疇,具有傳統國際法的本質和特征①。然而,與傳統國際法相比,WTO的規范體系卻有著顯著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不僅表現在對傳統國際法所規范的行為范圍的拓展,而且表現在對傳統國際法的本質特征的拓展。茲一一列舉之:

1、與傳統國際法相比,WTO規范體系的規范對象發生實質性變化。

傳統國際法調整的是國家與國家間、國家與國際組織間以及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因此,它所規范的對象對國家來說,僅是國家的對外行為,或稱國家的國際行為。而對國家的國內行為,傳統的國際法向來都根據主權原則將其排除在國際法的規范對象之外。與傳統的國際法不同,WTO的規范體系,不僅將國家的對外行為作為規范對象,而且將國家的國內行為也作為規范的對象。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下稱“入世議定書”)第二條A款2項對國家的國內行為方式做出規定,即:“中國應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適用和實施中央政府有關或影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或外匯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規及其他措施……”。也就是說,對國家有關貿易的國內行為,WTO要求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為之;又例如,入世議定書第二條C款規定,國家的國內行為必須符合透明度原則;而入世議定書第二條D款甚至直接規定國家的國內行政行為必須接受獨立、公正的司法審查②。諸如此類的規定,使WTO的規范體系,突破了傳統國際法的主權界限,使國家的國內行為直接成為國際法律體系規范對象,這是對國際法的本質特征的突破,也是國際法的一個飛躍性發展。

2、與傳統國際法相比,WTO規范體系的規范范圍明顯擴大。

傳統國際法的規范范圍,對國家來說僅包括規范國家的中央政府行為,而把國家內部的各級地方政府的行為排除在國際法的規范范圍之外。與此不同,WTO規范體系的規范范圍,不僅包括國家中央政府的行為,而且包括地方各級政府的行為。“入世議定書”第二條A款第3項規定:“中國地方各級政府的地方法規、規章及其他措施應符合在《WTO協定》和本議定書中所承擔的義務。”

傳統國際法的規范范圍,一般僅包括國家的行政行為。對國家的立法行為,雖然存在著“國家的立法必須不違反其所承擔的國際義務”的國際法原則,但并未直接規范國家的立法行為。而WTO規范體系的規范范圍不僅包括中央政府的行政行為,而且包括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立法行為。“入世議定書”第二條C款2項規定:“……并且在其法律、法規或其他措施在該刊公布之后,應在此類措施實施之前提供一段可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意見的合理時間……。”這實際上對國家的立法行為提出了兩項要求:其一為事前公示,其二為賦予相關人以異議權和建議權。象這樣直接規范國內立法行為的規定,在傳統國際法體系中是不可能有的。

更有甚者,WTO規范體系,對完全屬于國家主權行為的國家司法行為也直接做出規定。“入世議定書”第二條D款不僅對國內司法審查機構的建立以及司法審查的原則做出規定,而且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都直接做出規定,這在傳統的國際法體系中是不可想象的③。

3、與傳統國際法相比,WTO規范體系的規范方法也有顯著的不同。

傳統的國際法規范各國國家行為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同意,即必須經主權國家的同意,國際法才對該國發生規范效力;二是信義,即對其同意的國際法規范,國家必須憑信義來執行;三是報復,即對違約和失信等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主要是靠各國的報復行動來互相制約④。雖然有著國際法院等國際爭端解決機構,但其調整、解決國際爭端的作用并不顯著。因此,國際法的規范方法更多地表現出自愿性的特征。與此不同,WTO規范體系的規范方法更多地表現出強制性的特征。

首先,WTO規范體系的規范方法是將WTO的規范,直接適用于成員國(方)的國內(境內)的全部管轄區域,而不需再經過任何國內的審核、批準或其他國內立法程序(例如,“入世議定書”第二條A款1項規定:“《WTO協定》和本議定書的規定應適用于中國的全部關稅領土……。”)。

其次,通過“貿易政策審議機制”,WTO對成員國執行WTO規范的情況直接進行監督⑤。“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是WTO首創和特有的。它使得成員國(方)的國(境)內貿易政策成為國際組織的審核對象,它迫使成員國(方)在制訂和施行貿易政策時,必須考慮符合WTO的規范,必須考慮能否通過WTO對其的貿易政策的審議,從而大大加強了WTO規范的強制效力。

最后,通過爭端解決機制保證WTO規范體系的切實施行。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是迄今為止所有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中最有效、最具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在受理范圍上,它不僅包括違規之訴,而且包括非違規之訴,甚至還包括所謂的情勢之訴;在爭端解決的管轄上,它是絕對強制性的,即一切涉及WTO實體協議的爭端都必須由WTO爭端解決機制處理;就爭端解決效力來說,授權交叉報復的多邊制裁制度,保證了最后裁決的履行⑥。所有這些,對保證WTO規范體系的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無論在規范對象上,還是在規范范圍上,抑或是在規范方法上,WTO規范體系與傳統國際法大不相同,都表現出明顯的特殊性。WTO規范體系的這些特殊性,增強了WTO規范體系的強制性,迫使WTO的參加國必須承接WTO規范體系對國內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的沖擊,必須應對WTO規范體系對調整和變革國內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所提出的挑戰。這既是“入世問題”的由來,也是解決“入世問題”的必由之路。

二、入世對我國行政法律制度的沖擊

入世對我國行政法律制度的沖擊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特高血糖1型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 救治 護理

1 example special hyperglycemia 1 diabetes merge alkone sickness acidosis treating and curing and nursing

Deng Xinlian Wang Xiujun

Abstract:My branch success rescues example blood sugar to reach as high as at the same time 87.7mmol/L partner Gao Xuejia,the hypotension complication patient,the author to treats and cures carries on the summary with nursing,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pecial hyperglycemia 1 diabetes merge alkone sickness acidosis Curing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137-02

我科成功搶救一例血糖高達87.7mmol/L同時伴高血鉀、低血壓并發癥患者,筆者對救治和護理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42歲,因“突發昏迷2小時”急診入院,有2型糖尿病史12年,一直用甘舒霖30R早12u,晚12u降糖治療,入院前一周有受涼感冒史,近兩天因腹瀉進食少而自行將胰島素減量。入院查體:淺昏迷狀態,雙瞳孔形狀不規則,直徑約4mm,對光反射減弱,呼吸急促,口唇輕度紫紺,脈弱,BP80/40mmHg,心律齊,HR84次/分,雙肺呼吸音粗糙,未聞及干濕羅音,腹平軟,腸鳴音減弱,全身皮膚干,彈性差,雙下肢無水腫,生理反射遲鈍,病理征未引出。平時體重60Kg。輔助檢查:ECG示竇性心律、T波高尖,手指血糖“HI”,血常規:白細胞21.5×109/L,血紅蛋白103g/L,腎功能:BUN20.8mmol/L,Cr369mmol/L,電解質:K+9.55mmol/L,Na+110.0mmol/L,cl- 80.6 mmol/L,靜脈血糖測不出,檢驗科予稀釋兩次后檢測回報87.7 mmol/L。血淀粉酶1088U/L,脂肪酶181 U/L。診斷:①1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②急性胰腺炎;③低血容量性休克;④低鈉血癥;⑤急性腎功能不全。

2 治療

2.1 補液。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患者因嚴重脫水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通過補液改善循環血容量和組織灌注,糾正脫水狀態是搶救DKA成功的關鍵[1],采用留置針輸液,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大口徑靜脈通路,一組以快速補液、擴容,一組靜脈應用胰島素,遵醫囑采用靜脈泵入胰島素。另一組為靜脈采取血標本,均為留置針。因入院時患者無心衰表現,予快速補液,前兩小時內補液量達2000ml左右,經補液2000ml后血壓仍為80/40mmHg,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滴,多巴胺小劑量靜滴等相關治療后血壓回升。第一個24h內靜脈補液加口服補液達11000ml,出量2600ml。

2.2 胰島素應用。采用靜脈微量注射泵泵入胰島素及臨時直接靜脈推注等方法,開始以生理鹽水50ml+RI50u,6ml/h泵入,每半小時或1小時測血糖一次,根據結果及時調整RI泵入速度。11PM測手指血糖23.9mmol/L,9月7日0AM測手指血糖13.0mmol/L,1AM、2AM、4AM測手指血糖分別為10.0mmol/L、9.7mmol/L、6.0mmol/L,4AM停用胰島素靜脈泵。第一個24h內靜脈泵入胰島素152U、靜推胰島素170U、皮下注射20U諾和靈N,共使用胰島素342U。

2.3 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補液及降糖過程中及時監測血K+水平,上導尿管監測尿量,4:30pm復查血K+4.27moll/L,Na+ 121.0moll/L,cl-86.4 moll/L,血糖53.75 moll/L,10pm尿量達1000ml,即開始補鉀。因嚴重酸中毒致使外周血管擴張、降低心肌收縮力,并降低RI敏感性,故在補液過程中予5%NaHCO360ml靜滴以糾正酸中毒。

2.4 抗炎等治療。患者本次發病因腹瀉引起,遵醫囑使用足量抗生素,同時以護胃、止瀉、改善微循環等其它支持對癥治療。

3 護理

3.1 補液的護理。妥善固定留置針頭,正確評估失水及低血壓的嚴重程度,計算每小時補液量及速度,合理安排補液順序。補液過程中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心率、呼吸,觀察有無煩躁、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或不能平臥等癥狀,警惕急性肺水腫的發生;同時觀察皮膚粘膜的干燥程度、每小時尿量,詳細記錄24h出入量判斷脫水的糾正程度,同時也是及時提供補液方案的依據。

3.2 胰島素治療的護理。血糖下降過快有加重腦水腫和低血糖的危險,過慢影響降糖降酮的效果,加重組織損傷程度。病人入重癥監護病房,專人護理,嚴密監測血糖,每半小時或1小時監測一次,根據血糖值,及時調整胰島素泵入速度,觀察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對光反射,如果病人神志清楚后出現惡心、頭昏等不適,提示腦水腫,同時觀察有無出汗、發抖、饑餓感、心慌等低血糖反應發生。

3.3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入院時患者淺昏迷,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瞳孔、對光反射,高鉀有誘發惡性心律失常的危險,通過心電監測觀察心律,T波改變判斷電解質糾正程度。如心率加快至140-160次/分,呼吸加深加快,提示酮癥酸中毒仍未改善。應及時調整補液及胰島素用量和速度,同時嚴密觀察病人意識恢復情況。7/9上午患者有惡心、嘔吐、頭痛癥狀,考慮輕度腦水腫,給予20%甘露醇125ml加壓注射減輕腦水腫。因患者上腹部疼痛同時伴淀粉酶升高考慮為急性胰腺損傷所致,囑患者暫禁食,觀察腹痛性質、程度及血淀粉酶恢復情況。

3.4 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昏迷期間加強呼吸道管理、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由于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未進食,細菌在口腔繁殖迅速,易致炎癥、潰瘍,口腔護理Bid,保持皮膚清潔,勤擦澡更衣,預防皮膚感染和壓瘡發生。

3.5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患者病程長,擔心醫療費用高加重日后經濟負擔等給病人造成緊張、焦慮、悲觀心理,捕捉患者的心理動態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同時爭取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加強疾病誘因、發病機理、飲食及藥物治療的宣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 小結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也是內科常見急癥之一,多見于 1 型糖尿病病人,病死率大約是 5% [2] 。合理補液和使用胰島素治療是搶救成功的關鍵;護理措施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和轉歸;加強基礎護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是搶救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兩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镇安县| 精河县| 四子王旗| 普定县| 三门峡市| 庐江县| 阿城市| 湖北省| 宜城市| 仁寿县| 台中县| 邯郸市| 高平市| 祁门县| 潢川县| 喀什市| 赞皇县| 漳浦县| 夹江县| 清涧县| 卓资县| 满城县| 澎湖县| 工布江达县| 西乌| 新乡县| 石泉县| 金门县| 台中县| 星子县| 临泽县| 张家界市| 辉县市| 旬邑县| 吴旗县| 靖宇县| 清水县| 鸡东县| 武功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