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語言教育途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本土化的原則
必須注意的是,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并不是越美觀越好,越豐富越好,其創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必須以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前提。
(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原則
幼兒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階段,他們是通過自身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與環境的互動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獲得身心發展的。因此,幼兒園室內外環境的創設應該符合幼兒年齡的特點。
1.內容廣泛。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該思維開闊,多角度、多方式地進行選擇和設計,應該避免單調。如一些小型私立幼兒園常常只在墻壁張貼一些動畫圖片、識字圖片,以及一些簡要的規章制度,這樣的設計難以滿足幼兒心理需求,難以引起幼兒關注,互動也不容易發生,最終不能多方位促進幼兒發展。而如果在幼兒園設計各類區角,從墻飾、掛飾、教玩具全方位進行環境創設,讓環境豐富多彩,從而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這樣才可以讓幼兒得到多方面發展,才可以讓幼兒根據興趣自由選擇與環境互動的空間。如廚房、醫院、建構區、植物園、圖書角、運動區等等。此外,還可以進行主題設計,如春天來了,把幼兒園的墻壁、棚頂、地面及角角落落裝飾上春天的景色:溫暖的太陽、廣闊的大地、綠色的小草、多彩的小花、奔跑的小動物等,讓幼兒來到幼兒園便感受勃勃生機,同時也能夠認識和了解春天。
2.貼近幼兒認知。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也要考慮貼近幼兒認知,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幼兒園所創設的環境如果離幼兒生活較遠,成人化嚴重,會減少幼兒對它的關注度,會因此削弱它的價值。
3.色彩豐富。研究表明,在五彩繽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觀察、思維、記憶的發揮能力都高于普通色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相反,經常生活在黑色、灰色和暗淡等令人不快的色彩環境中嬰幼兒,則會表現出呆板、反應遲鈍和智力低下等特點。因此,幼兒園環境應該以淡藍、黃、黃綠、橙等好看的顏色為主進行創設,避免大面積使用黑、白、褐等難看的顏色。此外,所設計的內容要符合造型簡潔、概括,制作簡單易行的原則。抓住主要特點,突出表現即可,這既適合幼兒理解、認知,也符合幼兒園定期更換主題內容的現狀。
(二)安全的原則
生命高于一切,幼兒的安全永遠是教育的實施的前提,而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健康領域永遠放在第一位。因此,幼兒園環創也必須首先考慮幼兒的安全問題。它涉及到材料安全及作品的安全。所使用的材料必須是健康環保的,最終呈現出的作品不具有尖、硬等特點,要保證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不會受到傷害。
二、環境創設本土化
《綱要》規定:“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我們應該提倡本土化,因地制宜,利用身邊的材料、身邊的風土人情來豐富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一)內容本土化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光、歷史傳承各有不同,這便造就了各地區文化的差異,而如果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教學活動中把本土文化融入其中,一方面豐富幼兒學習內容,讓幼兒能夠了解自己身邊的風土人情,認識自己的家鄉,同時也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弘揚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從幼兒培養,這種本土文化的影響將根植于心,陪伴孩子一生,甚至影響孩子將來的人生選擇。例如,我們北方一年四季分明,在季節輪換之際,引領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季節為主題,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春天,以綠色為主,在墻壁和地上繪出或者粘貼上手工制作的燦爛的太陽、開滿小花的青草地、柔軟的柳絲、呢喃的燕子、歡樂的孩子,屋頂是湛藍的天空,懸掛多多白云,點綴飛機,與燕子齊飛。特別是冬天,北方的雪更應該是環境創設課程不能缺少的內容:剪紙雪花,貼在窗玻璃上;打雪仗的場面、大雪覆蓋的小房子和松樹等畫在墻壁上;屋頂懸掛雪花。此外,節日風俗、本土特產等等,都可以作為環境創設的內容,融入教學當中。
(二)材料本土化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本土資源,因此因地制宜選用材料來裝飾幼兒園,不但取材方便,節省成本,也能夠促進幼兒對本土物產的深入地了解。例如,南方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竹子進行手工制作,北方的學生可以利用樺樹皮、松針、松樹塔、樹根進行環創;秋天到來后,莊稼的葉片、秸稈、五彩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都可以成為可利用的材料。此外,本土的沙石、泥土等都可成為可利用的材料。這些東西在我們的課堂上有了新的用途,學生畢業后將能夠以本土化思想為指導,利用這些材料與幼兒一起創設環境,會使得幼兒的新奇感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語言教學;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目標
幼兒園領域的教學,大致接觸到語言、社會、健康、科學和藝術這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對幼兒日后的生活習慣、認識能力、個性展現、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如果想要在孩子幼兒時期,就培養較優秀的語言能力,那么,就需要提高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提高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精益求精、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嚴格把關、提升幼兒園師資力量的整體素質和修養等。
一、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是開展工作的核心任務。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內容,都是以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為指南針而實施、開展的。要使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實現有效性,所有環節的重中之重應該是,為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使教學目標凌亂,不簡明扼要。
2.盡量豐富使設定的教學目標,成分飽滿。
3.制定的教學目標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性。
4.依據幼兒語言教育應有的內容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制定相適應的教學活動目標。
二、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精益求精
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受眾對象是年齡較小的幼兒。這就要求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必須精益求精。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咿咿學語的幼兒更是如此。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和交換信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工具,任何方式都無法代替。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需要尤為重視這一“黃金階段”,使幼兒在幼兒園時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語言教育,發展其書面及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對教學活動的精益求精,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幼兒教材的合理處理。
2.對教學目標的有效制定。
3.對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的有效性。
4.對語言教學活動反思總結的主動性。
5.對語言活動過程中提問的反饋性。
6.對語言活動參與者的教育性。
7.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
8.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嚴格把關,認真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并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幼兒園中的語言教學活動,是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渠道,這就意味著對幼兒園中語言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
要進行嚴格的把關,確保實現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于目前的教學市場,存在著“低效”“無效”“高效”等層次不等的現象,因此,更需要對幼兒園中的語言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進行認真篩選。出現這種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有效性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幼兒園中的教師缺少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內容特點的學習與認知,所教學的內容大致趨向于一種模式化,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2.幼兒園的教師在實施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不重視幼兒對語言的接受與理解、領悟能力,這就忽略了對幼兒解決語言問題能力的培養。
3.幼兒園中的教師大都不重視幼兒對語言本身的敏感性和領悟性。
4.一些幼兒園教師,在開始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就不太明確。沒有特點,缺乏新穎,可操作性低,忽略了幼兒自身的潛力。
四、提升幼兒園師資力量的整體素質和修養
身為幼兒園的教師,應該認真理解和領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提到的內容。幼兒園教師要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樹立自己正確的教學理念,制定系統和準確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考慮幼兒的利益,細
化教學目標。要具有針對性,根據不同年齡段語言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制定和調整相應的教學目標,使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實現有效性、高效性。
幼兒教師素質和修養的提高,提高了幼兒園語言教學領域的有效性,促進了幼兒園教師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技能的提高。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和修養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兒對語言的學習,有
了更好的環境,可以成為其未來學習語言的基石。同時,促進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增強了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而且也促使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總之,幼兒教師素質和修養的提高,促使教師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支持教師學會主動地發現和解決自身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一線幼兒教師駕馭教材及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幸軍.幼兒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方法策略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語言、行為、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聽、說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知識、智力、思維、情感、精神方面的發展,但目前幼兒園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內容遠離兒童實際生活、缺乏針對性、教育方式傳統等題,因此尋求科學的教學方式、把握幼兒的特點,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學作用。
1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在年進入幼兒園前一直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言傳身教的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的優點在于針對性強,并且教育氛圍溫馨、輕松、生活化,易于孩子接受和改變,但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家庭教育散亂、隨意,缺乏系統性和嚴謹性,家長不能把握孩子自身的特點;其二,各個原始家庭的氛圍和環境不同,對幼兒的教育和影響方向有差異,幼兒的性格、思想形成呈多樣化。因此,統一、專業的幼兒園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幼兒園成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的重要場所,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參加形式多樣的語言學習環境和場地,進行針對性的講說練習,有計劃、有目標的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2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現狀
2.1幼兒園課程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
盧梭認為:兒童獲得知識和經驗的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個體活動,兒童天生有一種參與的欲望。因此幼兒園教育要緊抓幼兒特點,從生活中去教育和啟發幼兒,而不是一味地灌輸高、遠、偏的知識,讓幼兒不感興趣,或者在講述過程中不能對幼兒做有效提問,幼兒始終處于聽的狀態,沒有語言交流和思考能力。
2.2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落后
幼兒園教育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一味地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幼兒的性格差異,將性格活潑開朗和靦腆內向的孩子同等教育,不利于幼兒性格的發展;教師抱著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不去積極參加新理念和新教育方式的培訓學習,只是用講故事、組織交流、看圖說話幾種靜止的方式,讓孩子好奇心和思維邏輯處于壓抑狀態,產生厭煩心理;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做的不夠精美有趣,不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教師一味注重孩子的發音,挫傷幼兒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長此以往有的幼兒不愿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愿開口說話,影響語言學習能力。
2.3教育形式和教學評價過于局限
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形式是集體化教學,教師占主導地位,不能夠靈活變通,一對多的教育方式使教師和幼兒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和溝通,不能充分滿足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使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受到限制。同時教師只注重幼兒當時的語言能力,忽略了后期發展,只注重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不能從多方面綜合評價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整體情況。
3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3.1幼兒園語言教育與幼兒生活和游戲結合
教師應該注重在幼兒語言學習過程中把握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與實際生活聯系,與自然生活和游戲相結合,比如教師可以帶孩子去大自然種花種草,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可以自己動手給爸爸媽媽制作生日禮物和卡片,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愛;教師可以在春天的時候帶孩子們養蝌蚪,讓孩子們看到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帶孩子們去花叢捉蝴蝶并讓他們分出蝴蝶的顏色,描述蝴蝶飛舞的樣子,并延伸讓孩子們去搜集蝴蝶的故事和圖片,最后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豐富幼兒的情感,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
3.2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整體素養
首先,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選擇上要精益求精,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和愛好興趣的具有教育性、啟蒙性的內容,考慮幼兒的利益,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實施計劃;其次,有針對性的教學,按照學生的性格,面向全體照顧個體,組織相互的交流討論,活潑的孩子帶動內向的孩子,使每個孩子都能養成積極、活潑、陽光的性格,提高語言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再次,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養和職業水平,提高教師對于童話故事、幼兒影片等的講述,以幼兒為主導,多進行互動交流討論,幫助幼兒開動思維,勇于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養成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和積極開口的習慣,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
3.3豐富幼兒語言教育形式
改變幼兒園教育傳統的講與學的授課方式,積極去引進多樣化、豐富化的方式。可與音樂、美術、體育、舞蹈等藝術相結合,組織說唱、朗讀比賽等刺激幼兒的情感教育,把握好語言教育為主體方向,輔助以其他方法。多開展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為幼兒教育創造輕松、自由的語言交流環境。
一、直觀演示法
教師演示實物或教具,把數或形等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在教學10以內的雙數、單數時,讓幼兒數出準備好的實物:豆子、扣子,先數出2個,用數字卡片“2”標在下面,然后再數出1、3、5、7、9個實物,從而認識單數和雙數。
二、實物操作法
教師供給幼兒足夠的實物材料,創設一定的環境,通過自身的實踐進行學習。教數的組成與分解,我讓幼兒通過小木棒、小紐扣、雪花片插塑等的分與合,配以相應的數字卡,幼兒不僅掌握了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規律,還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生活體驗法
在幼兒的一日世界里,到處充滿數學。早上8點半之前上幼兒園(時間);每天要玩什么樣的玩具(顏色、形狀);排隊(序列)等。可以問幼兒教學樓從樓下到拐彎處有多少臺階,幼兒會運用加法算出總數;接著再問從二樓到拐彎處是幾層臺階,到樓下還剩幾層臺階,幼兒又可運用減法得出結果。
四、游戲興趣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比較數的多少時,我運用了音樂游戲《搶凳子》進行教學。音樂開始,6位幼兒圍著5條凳子走,音樂停止時,有一位幼兒未坐到凳子,然后讓幼兒動腦筋想為什么,從而比較5比6少1,6比5多1。正如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幼兒智力具有促進作用。
五、引導發現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自主發現和探索數學初步知識。如大班幼兒學習減法時,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后,知道原有一個物體去掉這個物體,一個也沒有了或者說等于零,就用1-1=0來表示。用同樣方法,可以知道2-2=0,3-3=0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凡是兩個相同的數相減都等于零。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數學家皮亞杰說過:作為教師,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堅持多種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才能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幼兒計算教學符合新《綱要》中的:“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李莉
摘要:目前,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這極大地影響到了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效果,同時也給幼兒以后的學習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在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對策,以期為促進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探索。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問題;對策
幼兒園時期的兒童正處于一個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有效的語言學習將會為其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囿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現狀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隨著理論層面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不斷深入以及實踐的不斷探索,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改革正在不斷深入。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1 語言教學缺乏情境
語言來自于生活,脫離生活的語言將喪失其生命的活力。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教小朋友朗讀、背誦以及簡單的書寫。這種脫離了生活環境的教學方法效果欠佳,一味的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帶來的僅僅是僵化的知識掌握,而不是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無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到的知識只能會隨著時間而遺忘。
2,語言教學目標模糊
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沒有正確教學目標的指引,教學活動很容易陷入迷途。目前幼兒園教學就存在類似問題,很多語言教學老師對于本課程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桎梏下,很多語言教學老師將應試教學過早的延伸到了幼兒園這一領域。不管是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還是在教學評價模式的采取上都是應試教育目標的折射。這種教學目標不明確乃至不正確的結果就是導致幼兒語言教學效果的大打折扣。
3 教學輔助手段運用不足
目前我國很多幼兒園的教學輔助設備嚴重不足,很多幼兒園僅僅在教學條件方面極度匱乏。一個教室僅僅有黑板一張,教師授課基本上依靠手書,教學手段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佳。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應綜合運用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才能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以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其注意力,沒有教學輔助設備如多媒體的運用,很難實現上述目的。
二、完善幼兒園語言教學策略
針對上述幼兒元語言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 創設利于語言教學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氛圍對于幼兒語言教學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應樹立良好的氛圍來鼓勵幼兒敢說、多說,從而有效地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這樣才能學以致用,提升幼兒語言教學效果。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將學生與老師的位置進行了嚴格界定,學生不但沒有機會進行語言練習,同時由于對老師有一種畏懼心理,即使有機會也不敢進行多說,這種情況亟待改變。教學情境氛圍的營造不僅僅是停留在物質環境層面以及形式層面,更應該注重心理層面氛圍的營造。
2 明確教學目標
相關教育部門應盡快出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防止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傾向,尤其是要對于應試主義的教學目標加以批判,必經應試教育體制本身就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果再將這種教育目標強加到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兒身上很容易起到巨大負面作用,其結果不僅僅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效果的不佳,更嚴重的情況是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基于此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的制定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規范的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從而給幼兒園語言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可供遵循的標準,而各個學校也應結合自身的情況靈活制訂教學目標,給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
3 加大對教學輔助手段的投入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學條件的惡劣與國家的投入不足有關,也與幼兒園辦學者的認識有關。我國幼兒園建設方面國家的投入一直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國接近一半的幼兒都是在民辦幼兒園上學,而相比公辦幼兒園來說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更為惡劣,這就導致教學設備投入方面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與幼兒園語言教學老師的認識有關。例如很多老師認為利用多媒體上課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分心,同時也沒有合適的教學內容適宜進行多媒體的播放,導致有效地設備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鑒于此,一方面是加大對幼兒園教學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轉變幼兒園語言老師對教學設備的認識。
在幼兒園中,總有一部分幼兒口舌不靈,語句不完整,不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愿,甚至還有的幼兒在園保持“沉默”,因而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口語培養訓練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懂得語言表達的作用,愿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具備表達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與人進行語言交際。新《綱要》中明確提出語言教育應“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口語表達行為的培養是幼兒語言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我們將口語表達作為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但是對于不同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而言,由于材料、組織形式等不同,其培養目標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談話活動中比較重視培養幼兒樂意與別人交談,談話時聲音、語調適當,不隨便插話等對白語言表達的規則;目前,幼兒園語言教育在認識和實踐上或多或少存有以偏概全的現象。在教育內容、目標、方法、途徑等方面都存有偏差。教育內容的選擇注重故事、兒歌的教學,忽視了講述、聽說的訓練;在教育目標上注重幼兒對字詞句的掌握,忽視培養幼兒的說話興趣;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單向灌輸,幼兒被動模仿、記憶;而口語活動中,重點應充分發揮幼兒語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重在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方式方法,促進其獨自語言的發展;文學作品學習活動則側重擴展幼兒的詞匯量,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提高幼兒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等。可見,無論教師組織開展哪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都必須重視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因為這是語言教育活動的重要培養目標,也是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之一。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幼兒語言的源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豐富幼兒語言內容的根本。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為幼兒提供說話的材料,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如班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組織幼兒自制玩具和教師去探望,并對生病的幼兒說幾句話。有了這樣的生活經驗后,幼兒談起同伴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事就不會無話可說了。只要教師做有心人,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現在幼兒面前,并與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相結合,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培養幼兒說話的興趣
語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兒對之產生興趣,必須將語言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同時,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培養幼兒興趣的重要基地。在游戲中幼兒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著成人的各種語言,如幼兒園小老師的角色會使幼兒對教師的語言產生興趣。同時,社會上許多角色的語言,由于介入了游戲,幼兒對之都會產生興趣。教師結合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時時、處處、事事融入語言教育,幼兒的語言興趣會逐漸培養起來。
三、創設幼兒說話的機會
在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對語言產生一定的興趣后,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有利于說話的環境。首先對膽怯的幼兒,要為其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與其親近,讓幼兒感到幼兒園和家庭一樣自由自在。這樣,幼兒就會敢說話。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活動中,可讓幼兒輪流當“小小接待員”,在接待中主動與小伙伴交談。可設“小小廣播員”,讓幼兒有機會講述幼兒園及班級里的趣事,也可講述園外的新鮮事。此外,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利用幼兒這一心理,教師可用新穎的玩具請幼兒講話。如,飛進教室的小鳥,一陣雷雨,天空中飄浮的云朵等都可成為誘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材料。
四、改進語言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