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育理論

生物教育理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教育理論

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第1篇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素質教育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論,不僅在他所處的時代起過積極作用,就是對今天的教育和教學也仍然具有現實意義。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養人的根本目標。《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兩相對照,不難看出,生活教育培養的目標與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深刻地感覺到,如果運用陶行知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去指導我們的學科教育,必將把素質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實施引向深入。現就其思想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堅持“教學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論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認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最壞的訓練,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實踐性是“教學做合一”的基本特點。生物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視觀察與實驗的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實施“教學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對于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具體做法是:

(1)以身示范,嚴格操作,通過在“做”上教和學,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不僅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實驗不僅要求學生學做、模仿,教師也要通過“做”來示范。教師既講又做,學生的學就有了根據,做起來也就不會感到太困難。例如,顯微鏡的使用,包括取放、對光和觀察三個環節,共有十幾個具體步驟,如果采取“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按照實驗的操作順序,一步一步地講述操作要領,進行示范,并組織學生操作,在分步驟練習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按“取放―對光―觀察”的順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強化訓練,加強記憶,就會使絕大部分學生較好地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堅持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通過“勞力上勞心”,獲得真知。陶行知在《教學做合一之教科書》一文中說:“‘做’是在勞力上勞心。”“一面行,一面想,必然產生新價值。”實驗、觀察,就是行動,就是做。但僅僅是實驗、觀察還不夠,還必須思考、分析,才能夠“產生新價值”,得出科學的結論。因此,在教學中應堅持在指導學生實驗和觀察的同時,給學生提出一些帶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進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3)堅持開展多種多樣的生物課外活動,進一步實現“教學做合一”。在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堅持開展多種多樣的生物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走向生活,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做去學去創造,去增長知識和才干。比如帶領學生去考察附近的動植物。有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城市里,對許多農作物很陌生,通過課外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這些常見的農田作物,還了解到了它們的生長過程、管理程序,明確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2.實行“小先生制”,即知即傳,互教互學

在教學中,依據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與方法,還應該注意開展多種教學形式,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例如:

(1)把學生請上講臺,讓學生當“小先生”。我們知道,傳統教育是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講臺為教師所獨有,把學生當作被動填鴨的“容器”。陶行知對此做了尖銳的批評,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學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張認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受陶行知這一教育思想的啟發,我們在講授某些內容時,可以試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學生請上講臺,讓學生當回“小先生”,把自己在課外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生物學知識拿到課堂上介紹給同學們聽,以達到傳播生物科學知識,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生物學興趣的目的。

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第2篇

首先,實驗課內容設置缺少連續性。例如,從DNA的提取、檢測直到酶切、基因篩選等操作本是基因工程實驗中連續進行的綜合流程,而受課時設置所限,需分多次實驗課分別進行,影響了學生對基因工程研究思路的理解。其次,受條件所限,簡單的基礎實驗較多,涉及最新技術的高端實驗較少。例如,細胞培養、實時定量PCR、流式細胞術等技術受到儀器、費用等限制很難在實驗課程中開展。第三,驗證性實驗過多,探索性設計實驗較少,缺少自主設計實驗,無法培養學生科研思想。另外,實驗課的考核方式僵化,難以綜合評價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力,影響教學效果。

2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最早是在美國工程院院士EdwardCrawley教授的倡導下,由麻省理工學院等四所國際知名大學合作開發的新型教育模型。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的運行、維護和廢棄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建立一體化的相互支撐和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深入學習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掌握深厚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實踐能力。CDIO分別代表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它倡導以項目的設計開發全過程為載體,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項目的研發過程,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個人項目設計開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多項技能,從而適應現代化開發團隊與開發環境。將CDIO理念引入中藥生物技術的實驗教學工作中,必將提高中藥生物技術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3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中藥生物技術實驗課程改革

3.1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高校教師的業務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力的高低,特別是實驗課的教學與理論教學課并不完全一樣,因此,在實驗課教學改革之初,首先需要提高相應教師對CDIO教育理念的理解與領會,通過在職攻讀學位、到CDIO開展較好的高校進修學習,提高實驗課的授課能力,做好由“實驗的指導者”向“科研的引導者”的轉變。

3.2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CDIO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以項目帶教學,對于具體實驗課來說,就是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與手把手指導的模式,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在整個項目實踐過程中掌握各項技能。要求各任課教師結合自身科研實踐,總結科研實踐與實驗教學中所教授實驗的差距,制定符合本科生水平,并且與實際科研生產聯系緊密的項目進行探索性實驗教學設計。要求所設計的實驗包括相關項目的關鍵技術并難度適中,同時還需要對實驗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想,設計引導方向,并以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設計、實踐、總結實驗,加強學生科研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同時,要積極開展并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本科生畢業課程設計等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實際科研問題的能力。

3.3建立有效的考核體系

CDIO教育理念改變了以實驗結果為標準的考核形式,改為綜合性評估。考核指標包括在實驗過程中的參與度、貢獻度、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多項內容,全面考察學生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狀態,綜合評價學生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即可以客觀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能夠引導學生加強各項綜合能力的練習,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

4結束語

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課程 激活生物 教與學 

 

教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教學過程應是教師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單向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做法,要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立體交叉的、開放性的、全方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氛圍。就要求我們激活教學觀念,激活教學手段,激活教學形式,激活學生思維,激活學習方法,從而激活教與學。 

一、激活教學觀念 

1、教師由“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 。 

生物新課程理念主張“教”要服務于“學”,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生物教學的根本宗旨。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從“權威”、“主宰”的神壇上走下來,要從促進學生學科素養全面發展的角度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一新的角色是“促進者”!“促進”意味著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2、使學生科學素養由片面發展向全面發展轉變。 

傳統生物教學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生物新課程教學是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如在學習“受精卵的形程過程”時,我引申到每個人都是父母最優秀的和卵子結合而成的受精卵發育來的。同學之間雖然成績有差異,但都有自己的優點或閃光的一面,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把握自己,把握人生。雖然教師只說一句話,但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想教育,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3、由關注少數學生向全體學生觀念的轉變。 

生物新課程的學生觀認為,生物教學應該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為本。在教學中,對于學困生,我總是偏愛他們,平時利用一切機會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以微笑,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激活教學手段 

1、 讓實驗成為生物教學的催化劑。 

生物實驗能不同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生物實驗成為生物教學的催化劑。如,在“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實驗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親自動手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熱情,師生共同利用各種手段查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關資料;成立合作小組,設計制作方案;小組合作完成制作過程;課堂上各小組展示作品并由其他同學作評價;參照同學們提出的合理建議,對自己模型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通過這樣的互動、合作、交流,完成了學習任務,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了學生群體意識的形成,使每個學生不僅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能形成合力,促進彼此地發展。 

2、 讓多媒體課件成為生物教學的“運載體”。 

如“基因工程”這一節,按課本圖示講解,同學們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對于課本知識只是暫時記憶。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基因操作的基本過程”能夠清晰地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既能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又使問題深入淺出,教學效果十分良好,使多媒體課件成為生物教學于送知識的工具----運載體。 

三、激活教學形式 

1、課堂形式多樣性。 

課堂教學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并舉,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檢測方法多樣化。 

作業和檢測應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比如,采取課前五分種小測試,分組競賽,生物小論文等形式,使學生對生物感興趣,自覺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在愉快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3、學習內容的豐富性。 

教學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識的教學,要盡量使生物知識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夠使之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此,要開闊學 

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四、激活學生思維 

1、 設計開放性教學情境。 

開放性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的參與性高,能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學習“血糖地調節”時我提問:如何檢驗尿中含糖?同學們共同回答:驗尿。我又繼續發問:用什么試劑?有的同學回答:用斐林試劑。有的同學回答:用班氏試劑。我又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讓他們分組討論,各自設計不同實驗過程,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最后設計比較完美的實驗方案。 

2、指導學生善于聯想。 

例如,礦質代謝教學中學生們就聯想農作物施肥和化學中無機鹽知識,教學實踐表明,指導學生跨學科聯想,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非常有意。 

3、 有效設問。 

勇于提出質疑是創新意識的標志,是創新思維的起點。如學習了“微生物和發酵工程”,我提出質疑:如何提高谷氨酸產量?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回答:改變細胞膜透性;C:N=3:1;把谷氨酸排放到細胞外去;運用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等。通過有效設問,啟發了學生積極思維,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激活學生方法 

1、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多接觸大自然。在觀察具體事物時指導學生明確觀察內容、過程、方法。如“觀察花的結構”,應指導學生重點觀察雄蕊和雌蕊等。 

2、 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在閱讀時讓學生做到眼、口、腦、手并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重視圖表的閱讀,將圖表信息轉換成文字,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3、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牢固的記憶對于生物學習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許多生物學知識點比較零散,我編成口訣。如有絲分裂前、中、后、末四個時期特點,用四句話概括:膜仁消失顯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加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再如“植物對礦質元素利用”用兩句話概括:缺游(N,P,K,Mg)老葉老;缺固(Ca,Fe)新葉黃。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記憶效果自然顯著。 

4、指導學生學會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失誤和思維偏差,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情境,讓學生的“常見病”充分暴露,從而產生內驅力,激活思維,自覺去探索出現問題的根結所在;而且讓同學們建立錯題改措本,并及時翻閱。 

總之,生物教學必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革傳統教學思路,使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從而激活教與學。 

 

主要

1 、劉恩山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生物學通報2003.6 

2、曹莉莉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教育科學研究2003.7 

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第4篇

一、探究學習的內涵與特點

1.探究式學習的內涵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是指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自己探索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從學習活動及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探索問題,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和失敗。這是一種在發現和體驗中學習的方式。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而且可以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并形成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科學態度和習慣,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2.探究學習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探究式學習的內容都不固定,大多來自生活和實踐,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問題的解決不能只運用單一學科的知識,學生在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必須綜合運用、適當整合多個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可見,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科界限,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使之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發現知識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強化掌握知識的動機。

2)教學過程的自主性與參與性。探究式學習改變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教師更多的扮演指導者、協助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探究式學習中,由于教師引導、鼓勵學生自主研究和討論問題,使學生有機會發揮其創造潛能,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從課題的選擇,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成果的整理、匯報等,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去做,這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的主動性與參與性。

3)學習成果的創新性與多樣性。探究式學習為學生創造了充分發揮創造潛能的寬松環境,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探究和想象,由此產生的學習成果必然具有創新性和多樣性。因為探究式學習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所以探究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由于探究式學習必須密切聯系當地的實際情況,城市和鄉村學校的探究課題以及探究的側重點和組織方式必然有所不同,而多種多樣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也必然產生多種多樣的學習成果。

4)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與發展性。探究式學習為學習創造了充分發揮創新潛能的寬松環境,這種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創造和想象,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求對探究式學習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性和發展性的。這主要指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性和發展性。在學習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幫助,鼓勵學生主動、客觀的評價自己,學會自評和他評。 評價標準方面,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情況、進步程度和發展變化,以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很難對學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進行定量評價,因而評價中不宜對學生進行分等、排隊,需采取定性描述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二、生物實驗內容的“探究性學習”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生物實驗課,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領地。在實驗中引入探究性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論,還有利于加強科學觀察、科學分析等科學實驗能力的培養,還能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圍繞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這個指導思想,為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歸納了三種實驗設計方案:

第一種是提供實驗材料和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的出結論。例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有“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三個探究實驗。三個實驗其實是有內在的聯系的,可以連在一起做,在做完種子萌發條件,可接著測發芽率和根的生長。教師將這三個實驗布置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做實驗,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上交。報告的版面自行設計,有創新點的加分,同時將合作過程中的想法、合作情況、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有位學生人在實驗報告中寫到:“團結|”,實驗使我們知道了如何去珍惜這份同學之間的感情。還有的學生用醋和肥皂水模擬酸堿環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而這是書本上沒有提及的,是學生一種創新的表現,教師對此給予了大力的表揚。

探究實驗的目的并不是得到全班同學統一的結果,而重在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經驗體會,讓學生懂得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發揮,這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

第二種是告之原理,提供研究方法和結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作出判斷,并運用原理解釋。例如,做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實驗時,可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課前由實驗教師將大小不一樣的蘿卜條分別浸漬在盛有清水和鹽水的燒杯里,燒杯上標有甲和乙,上課后先講述細胞吸稅和失水的原理,再讓學生觀察并列舉浸泡在兩種溶液中的蘿卜條的不同點,然后判斷甲和乙燒杯內哪個裝的是鹽水,并回答“為什么”。這種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仔細觀察。然后根據原理,推斷出邊軟的蘿卜條是浸在鹽水中的,并根據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來解決。像“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這類實驗都可以采取上述方式設計。

第三種是為開放的,學生實驗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實驗手冊中的內容,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問題,收集證據,根據他們自己的實驗提出科學的解釋。例如,有幾位學生想研究土培植物和水培植物有什么區別,在咨詢了老師的意見后,便興致勃勃的開展了“探究之旅”。從學習有關知識,到育苗、栽培的、管理,遇到挫折后總結經驗教訓再修正。在老師的幫助、鼓勵下繼續他們的研究,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尋找方法,自主歸納結論。

生物教育理論范文第5篇

關鍵詞:CDIO;生物制藥工藝學;理論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4-0192-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從2000年起,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經過四年的探索與研究,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國際合作組織。自2005年引入中國以來,在短短幾年內,就對中國工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的運行、維護和廢棄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建立一體化的相互支撐和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CDIO能力大綱和12條標準是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兩個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與很多工程教育改革相比,CDIO是一個國際性、廣泛、較全面和系統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

生物制藥工藝學是生物制藥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理論課,是一門涉及生物學、醫學、藥學、生物技術、化學和工程學等學科基本原理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該課程重點討論各類生物藥物的來源、性質、結構、用途、制造原理、工藝過程與生產方法等,旨在著重培養學生具備從事生物藥物研究、生產與開發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為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生物藥物奠定了必備的基礎。

對于制藥工藝學、生物制藥工藝學以及中藥制藥工藝學等相近課程,其教學改革已多有論述,但其重點仍在于實踐、實習課程,強化CDIO實訓體系。不可否認實訓在CDIO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但CDIO模式培養的是,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能夠分析解決問題,具有較強工程意識的工程師,因此如何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融入工程理念,培養具有理論基礎扎實,同時亦能分析、解決問題的制藥專業工程師,是本文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目前生物制藥工藝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生物制藥專業于2010年開設,2011年正式招生,已有近5年的教學實踐。在教學中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另外,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內容包括了制藥工藝基礎、單元操作及微生物藥物、生化藥物及生物制品三大類藥物的制備,其中某些工藝操作在前修課程中已有過介紹,另外一些工藝操作與其他專業課程有部分重疊。因此,內容重復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用一份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模式,學生雖然能在考試過程中給出正確答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調整

目前,由于大多數學校為體現學生四年本科學習的彈性,采用了學分制,對于以前的很多課程進行了課時壓縮。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作為生物制藥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課時也被壓縮至40~50學時。如何在較短的學時內使學生能夠掌握本課程的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工程理念,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針對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學時少的問題,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一)教學目標的層次化

在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生物制藥工藝學的教學目標實質上被分解為兩部分:一是技術目標,即學生需要掌握的單元操作技術、分離純化原理、藥品生產流程工藝等;二是CDIO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工程基礎能力、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相應增減

我校作為農林院校,其生物制藥專業設置具有自身特點,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方面需相應增加提取、分離純化等單元操作的教學課時。在通常院校的教學大綱中,往往將前兩種萃取法作為重點介紹內容,但對于天然藥物的提取來說,超臨界萃取法是目前應用較為成功、廣泛的方法,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配備了小試或中試裝置,亦有多家制藥公司建立了相關生產線,可作為CDIO的典型項目案例進行講解,增加其教學比重。由此可見,根據CDIO的教育理念,結合農林院校的自身特點,可重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在改革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減相應的教學內容,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該門課程的理論知識。

三、教學方式改革

如前所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當前條件下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學習。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們嘗試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以導論的形式,花費一定課時將整個課程的整體形象呈現給學生,而后將生物制品的制備工藝分解為數個具有代表性的工藝項目,采用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分組討論,研究工藝流程,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的方式進行。采用此種方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貼近了生產實際,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四、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根據本課程特點結合CDIO的教學模式,僅憑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來判斷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考慮考核內容細分,采用多種方式考核,考核成績按權重轉化,最后得到學生的總成績。首先,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均需通過課程答辯,答辯內容針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或某一選定產品進行制定,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的內容及深度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其次,期末理論考試,出題內容針對本課程重要的知識點;再次,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分組討論的情況,教師在聽取學生討論意見的同時進行總結,判斷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創新意識、參與積極性以及團隊協作意識,并給出相應的成績。上述三個方面是根據CDIO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培養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總結得到的。其中,答辯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占20%,避免了傳統的理論考試不能深入考察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狀況的缺點。

五、教師職業能力培養

在生物制藥工藝學的理論教學體系中,教師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對教師的工程意識以及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生物制藥教研室的專業教師均為各重點高校藥學相關專業畢業,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均存在工程意識缺失,難以在教學中給學生貫徹相應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從教師職業能力入手,培養其工程理念,這也是CDIO模式下生物制藥工藝學理論教學的重要方面。同時,我校與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以及南京工業大學等在國內率先開設生物制藥專業的兄弟院校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吸取其在專業體系建設、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并組織教研室教師學習CDIO教學大綱以及標準,貫徹工程教育理念。我們還與山東魯抗醫藥集團、常州三高生物、安徽亳州濟人、廣印堂制藥等生物制藥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經常組織青年教師進廠參觀實習鍛煉,通過實地考察,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生產第一線的交流,獲得第一手信息,為課堂理論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結語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程給工程師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這些要求迫使工程教育做出了相應的改革。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現代工程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提出了系統和全面的大綱要求,并對理念的實施提出了全面的指引。我們應用CDIO國際工程教育的理念,結合農林院校的實際,對生物制藥專業學生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的理論教學探索了一套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課程教學和考核體系。我們將密切觀察體系的實踐過程,及時發現、研究、解決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總結經驗,切實保證改革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顧佩華,包能勝,等.CDIO在中國(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2]吳梧桐.生物制藥工藝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

[3]陳屏,李澤鴻,等.淺談我國高校制藥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面臨的問題[J].高教研究,2012,(334):182-1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年辖:市辖区| 安乡县| 漾濞| 晋宁县| 紫金县| 金坛市| 万荣县| 东兰县| 漳州市| 得荣县| 阿拉善右旗| 织金县| 吉木乃县| 衢州市| 连城县| 蓬溪县| 敖汉旗| 鄂托克旗| 舒城县| 阿克陶县| 定日县| 临沭县| 荥经县| 万全县| 慈利县| 抚远县| 莱芜市| 登封市| 南充市| 泗水县| 濮阳市| 虞城县| 双辽市| 明水县| 饶河县| 富蕴县| 哈巴河县| 苗栗县| 海城市|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