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融專業和經濟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金融學和經濟學在將來就業上幾乎是沒有啥區別的。金融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相對更細化的領域專業分支。
2、本科的學習中,經濟學相對更宏觀,偏重宏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分析,而金融學則更多偏重于實際金融產品,金融行業的分析和學習。
3、如:經濟學專業本科會對宏微觀經濟學分等級學習,不斷深入,介紹經濟領域的背景和理論。而金融學專業更多分析金融機構,金融企業,中央銀行等經濟運行主題以及金融市場的規律分析。
4、但從根本上,二者都是對經濟問題的分析,都歸屬于經濟學學習,內容本質差別不大,只是研究方向不同。研究生之后會更加細化。且兩個對數學和經濟學基礎知識的要求都基本相同。
(來源:文章屋網 )
一、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中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中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2.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等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4.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含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1.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2.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實驗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充實新內容。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層出不窮,國際經濟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而教材里面知識的更新卻顯得有些滯后。因此,在結合教材講授國際經濟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發展動向,并及時充實新內容和引入新數據。如在講授國際貿易理論的時候,要引入當前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現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講授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的時候,要引入新數據并介紹歐盟發展的最新動向等等。此外,還應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同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并立足于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方法;教學質量;雙語教學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ists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Tao Senzhao
【Abstract】As the economic basic subjec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as by “Western Economic” the research technique for the foundati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quite huge, to depend on mutually with other special courses, to the mathematics ability request higher characteristic. But our count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e teaching aspect still had man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like student’s specialized foundation and the mathematical skill wait for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way tradition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not higher question. Based on myself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from improved the teacher quality,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 to strengthen aspects unceasingly and so on apply theory to reality to propo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eaching method; Quality of teaching; Bilingual education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國(地區)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斷提高,且已成為經濟學類各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因此,結合《國際經濟學》的自身特點,不斷探索該學科的教學改革,對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運用該課程分析和解決國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國際經濟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國部分高等院校才開設《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之后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陸續引入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在我國發展時間仍不長的經濟類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1 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國際經濟學》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基礎。從研究內容來看,《國際經濟學》主要包括微觀部分(國際貿易部分)和宏觀部分(國際金融部分)兩大塊。其中,國際貿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本工具,屬于實物面研究;而國際金融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觀經濟分析為主要工具,屬于貨幣面研究。
1.2 理論體系比較龐大:《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并且涉及到很多當前國際經濟中的現實問題。微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純理論、貿易政策、貿易與經濟增長、要素國際流動等問題,側重于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利益分配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及其依據等。宏觀部分主要研究國際收支理論與政策、匯率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貨幣制度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學》所涉及到的理論派系來看,微觀部分主要涉及到絕對優勢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等,宏觀部分主要涉及到貨幣模型、資產組合平衡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可謂是理論派別林立。此外,《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如克魯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國際經濟學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1.3 與其他專業課程互為依托:《國際經濟學》和經濟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課程互為依托。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專業課程之前或者與其同時開設。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到一些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以前所學習的《西方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基礎課程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與此同時,《國際經濟學》的學習也將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并有利于學生以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來學習和研究理論和現實中所涉及的財政、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方面的問題。
1.4 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國際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比較多的經濟數量關系。《國際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形成關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論體系,是因為它體現了數學的基本特點,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一般來說,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論述的《國際經濟學》,更是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
2 《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一樣,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的經濟類課程,這些西方經濟理論在解釋或應用到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然,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2.1 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經濟學類專業的基礎學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也是《國際經濟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盡管這些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所安排,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問題在國內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應試教育這一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將所學的理論同經濟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并加以理解和記憶,致使專業基礎不夠牢固。而這勢必會影響到《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2.2 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國際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較多的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對數學工具的運用還不夠熟練,數學思維能力較弱,對邏輯推導、數學證明等比較生疏,尤其是難以理解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不能將數學模型與其經濟涵義聯系起來。因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3 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目前,很多國內高等院校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普遍采用“滿堂灌”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將講授知識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引導,更忽視了“教”和“學”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大多學生仍傾向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的思考。
2.4 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大多高校仍傾向于由教師選取相應的教材并以該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備課、講授等教學環節,也有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但這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教材,進而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實際之間的關系,難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因而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雙方思維僵化,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學習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難以增強學生用所學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定位應立足我國實際,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用所學的國際經濟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3.1 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有效提高《國際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而建設好《國際經濟學》師資隊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學科內任課教師的定期交流,不斷提高團隊意識,此外還要積極同兄弟院校的相關師資隊伍進行溝通和交流;(2)鼓勵任課教師到國內外其他高等院校進修和深造,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知識層次;(3)鼓勵任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4)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使之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
3.2 引入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目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實踐,目前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因此,在我校《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方面,可先嘗試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然后逐步推廣到經貿學院的其他經濟類專業。此外,可以采取諸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先進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際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嘗試將所涉及的理論同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校全國招生計劃數分別為:武漢大學780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華中科技大學8500人(含500專科計劃),武漢理工大學920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華中師范大學44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5000人,中國地質大學4500人,華中農業大學4500人。據了解,去年這7所部屬高校本科招生總計劃數已比2007年增加了300人。
教育部今年在向全國部屬高校下達招生計劃的同時,繼續提出了“減少屬地生源”的要求,并再次強調今年各高校的屬地計劃,均不得超過全國招生總計劃數的30%。
今年清華也調整了新增專業,其中日語專業作為非通用語種專業納入提前批次進行招生,并根據高考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組織加試。心理學將作為社科實驗班的一個方向,實行文理兼招。同時,清華還開設“錢學森力學班”,學生在高年級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志愿在工科院系中分流,相當比例的學生可以碩博連讀,部分優秀學生可被選送國外名校做交換生。此外,今年新開設的國際型法學人才培養項目以“雙語雙法”(即以中文和英文雙語教學,開設中國法律和西方主要國家法律課程)為特色進行招生,考入法學專業的學生,高考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好的,可以人選該項目。清華的新聞傳播專業文理都招。
33所高職院校試水單獨招生
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多樣化選拔錄取機制,在前兩年試點基礎上,教育部決定今年進一步擴大規模,安排33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參加單獨招生改革試點,招生計劃共計9240名。
按規定,參加試點的院校應制定單獨招生方案,并向社會公布;試點院校可單獨或聯合組織文化考試,也可結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組織相關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錄取;已被試點院校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當年普通高考及錄取。
金融外貿類專業概說
在高校中,與金融、外貿行業對應的是經濟學類專業,主要包括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這3個熱門專業。
經濟學專業是基礎學科,偏重學習經濟學理論,培養的是掌握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工具,會分析各種經濟現象、經濟運行本質的理論型人才。金融學和國際貿易側重金融和貿易業務的學習,是應用型專業。金融學分為銀行管理、證券投資、國際金融、保險等多個方向。近年來,通過與數學的進一步融合,又出現了金融工程方向。這為廣大理科考生提供了用武之地。而絕大多數國際貿易專業的同學都要做貿易業務操作員,即那些熟悉貿易流程,為企業達成外貿交易提供服務的人員。
雖差別較大,但3個專業在課程上卻是相互聯系的。數學、英語是學習經濟學類專業的基本工具。經濟學專業需要扎實深厚的數學基礎,很多學校選用工科數學作為學習內容。
筆者綜合各方數據,遴選出2011年十大熱門報考專業,并逐一進行闡釋,以供2012年高考志愿填報之參考。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和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的整體實力最強,各個分科目實力平均;北京大學側重金融管理;廈門大學側重貨幣銀行、金融工程;復旦大學是僅次于人大的金融綜合性大學,尤其是國際金融表現突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實力強,十分注重抓英語;南開大學的保險精算全國最好;中央財經大學具有區位優勢,有好的學校條件;湖南大學是全國最早引入保險精算的學校;西南財經大學該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西安交通大學該專業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院校重點專業;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在全國的金融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較大的影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證券實力強大,是國內研究方向最齊全,專業最全的學科;清華大學金融工程、微觀金融走在我國最前列。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除了學習基礎課,還要學習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特征,以及怎樣分析和研究國外的經濟理論。也需要學習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對經濟理論和現象進行更系統的分析、研究。
有一個很不規范的說法:由于各地開放程度有所差別,沿海和內地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內地學校偏重理論,而沿海高校則多數實務比較強。中國人民大學強化外語教學;復旦大學部分專業課程用英語授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國內知名的財經類高校;上海財經大學國貿專業的特點是分三個專業方向學習;廈門大學著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天津外國語學院將經濟學與管理學融合,還為學生開設了第二外語,可以選修法語、日語等語種。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外,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語外貿大學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畢業后主要從事國際市場銷售或研究管理工作。
所謂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現時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道路、水務、渠務、防洪工程及交通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都歸入本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于土木工程范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目前,從狹義定義上來說,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稱結構工程)這個小范圍。
本專業培養掌握各類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礦井建筑)、道路、隧道、橋梁建筑、水電站、港口及近海結構與設施、給水排水和地基處理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工程制圖、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專業實驗、結構設計及施工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以及具備從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相關研究工作的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筑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在職業生涯中,這兩個方向的職位既有大體上的統一性,又有細節上的具體區別。總體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以下幾種:1.工程技術方向,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筑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2.設計、規劃及預算方向,代表職位:項目設計師、結構審核、城市規劃師、預算員、預算工程師等。3.質量監督及工程監理方向,代表職位:監理工程師。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交叉學科,主要任務是運用先進設計制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制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它是以培養現代機械工程師為目的的專業,也是我國高校開設得最久的專業之一。多年來,它長盛不衰的奧秘就在于:無論一個社會的文明發展到何等程度,都離不開機械制造,它是人們物質生活用品供應的基本保障。就業前景:主要到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到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電機及其控制、電器及其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建筑電氣等工程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從事設計制造、研制開發、試驗分析、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生產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理論、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等科學技術基礎知識。本專業的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可以從事下列工作:1.電機電器設計、制造、控制、試驗、運行維護、研制開發、生產管理工作;或電力系統與電氣裝備的運行、供電系統和高層建筑的電氣設計與運行維護工作;或建筑電氣領域電氣設計、樓宇自動化、綜合布線與智能建筑的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研制開發、試驗分析、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2.電力電子、電氣傳動、自動化、儀表等技術領域的研制開發工作。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學習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
國內開設會計學專業的學校較多,培養特點也各不相同,實力較強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專業注重會計實務與方法的訓練;清華大學課程較多,絕大多數專業課程采用國際一流的原版教材;中央財經大學曾率先在國內開設外國財務會計專門化專業,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課;復旦大學會計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批準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面引進美國工商管理教育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會計學位居國內前列;西南財經大學的會計學分注冊會計師、雙語會計、會計三個方向。
目前,會計學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還是注冊會計師。每年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都保持在60萬人左右,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需要的注冊會計師的人數約為35萬,甚至更多,可見會計學是一個很有前途,但也很具有挑戰性的專業。
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根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國高校本專科專業就業報告,近年來全國高校本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文科專業中,經濟、管理類專業明顯好于文史類專業,經濟學所有專業就業率均超過80%,其中,貿易經濟、保險和稅務專業就業率超過90%。經濟學更偏重于理論,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從調查的廣州這幾所高校情況來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普遍樂觀,沒找到工作的微乎其微,而且大部分都到銀行工作。
臨床醫學專業屬于偏重于理科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對生物、化學等情有獨鐘。因此,學好生物、化學,才能為學臨床醫學提供必要的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生物、化學、醫學三者思維較一致,即如果你對化學和生物有較簡便成熟的學習思維與方法,學醫也可水到渠成。當然,優秀的語文和外語會使你更具優勢。
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時間較長。該專業的本科學制一般為五年,有些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是七年制,進行本碩連讀,也有八年制的。學習臨床醫學,要記憶的內容很多。“記憶+理解”是主要的學習方法。學習的內容也非常廣泛,主要課程有人體生理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以及內、外、婦、兒科等。大家幾個人一組,做很多有趣的實驗,從小鼠、兔、狗到人體,然后從真實的病人身上學習問診、體檢、記錄病例、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在老師的指導下制訂治療方案。在學習中,人體的奧秘將一步步向你展開。當然,去醫院做實習醫生是學習各種疾病處理方法的最好方式。
只有以“面壁十年”的毅力去潛心苦讀,才能有所收獲。經過長期的臨床醫學的學習,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和生命科學的知識,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了解相關前沿科學的發展動態,這些,都有益于臨床知識的積累以及操作技能的進步。除了掌握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臨床醫學的學習還能夠讓你領略生命的美麗與動人,每當你面對患者痛苦的身軀、患者家屬信任的表情,以及患者因你成功的治療而痊愈時那感激的目光,你收獲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悅,更是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眾多與醫學有關的工作,就業前景較為廣闊。就業方向:各級各類醫院、醫藥院校、科研機構、醫藥公司及衛生行政部門等與醫藥相關的單位。
許多醫學院校目前已并入綜合性大學,如原華西醫科大學并入四川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并入上海交通大學等,這些大學并入后基礎實力明顯增強。由于學制不同,因此,再次提醒考生在報考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能力。
現在英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去外企,應該說就業率很不錯。還可以選擇做導游、翻譯、外貿等工作。
不少高校開設了一些復合專業,如對外經貿大學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中國傳媒大學在英語專業中開設了節目主持方向。
我國超過80%的高校均設置了英語專業。英語專業實力較強的學校主要有四類:一是傳統的外語類院校,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二是一些設有外語類專業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三是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語專業,如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內開設科技英語專業最久的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英語專業有民航業務方向,南京郵電大學與電信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航海業務英語是上海海事大學的特色專業,政法類院校強調英語系學生的法律常識,中國政法大學開設了法律文書寫作課程、華東政法大學的英語系都安排了相關法律課程并和外資律師事務所建立了實踐合作關系。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所學的內容比較多,除了法制史、法理學這些基礎性課程之外,更多的是學習各種與法律相關的專業課,如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