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復習管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幫助新高三同學們科學地抓緊利用時間,學習和復習好知識,增長本領,及早打好基礎,以期不久的將來能在高考浪潮中勝任愉快地順利通過,《考試》雜志特在本期刊登幾篇關于如何搞好高考復習的文章。盡管這些文章寫作角度不同,有的是諄諄告誡同學們應如何從暑假就開始有條不紊地、提綱挈領地、循序漸進地搞好鞏固舊知識,牢記知識要點、為開拓新知識作著具體準備;有的是寫給輔導老師的,文章作者以敏銳的洞察力透辟地分析高考復習與教學之間存在的種種問題,又以他們的寶貴經驗去解決這些問題,力圖與輔導老師們取得共識,以利推動高考復習與教學的健康發展,不僅培養應考的能手,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所以,這些文章無論寫作角度怎樣不同,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文章是由辛勤執教數年乃至數十年、積累了豐富厚實的教學、教研特別是指導高考的寶貴經驗的特級、高級教師所撰寫。他們都能將自己對本學科指導高考復習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行之有效、屢試不爽的招數,無私地奉獻給新高三同學、指導教師以及廣大讀者,使我們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看到這些老師們那一顆顆助人真誠、誨人不倦的心。這不能不令人感謝他們。
作為本文作者之一的高級語文教師劉起增先生,雖任副校長之職,但始終不肯放棄他幾十年為之嘔心瀝血、情有獨鐘的講課生涯,他的文章即是他多年教學、指導高考的心血之結晶。本文針對高考復習中語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作者看問題之敏銳深刻,論述之中肯精當,使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些經驗,不僅行之有效,而且能代表如何將高考與教學有機結合得更好的一個主流。本文輔導老師讀后,有借鑒意義;新高三同學讀了,亦可從中悟出高考語文復習之要略。
——編者
***
多年來,題海戰術愈演愈烈,學生被無休止的練習篇子搞得頭暈目眩,浪費許多時間,耗去無數精力,但應試本領未必得到真正提高。
如何使學生在高考語文復習時改變“大運動量”的被動狀態,關鍵在教師如何領路。
一
高考命題遵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教學當然要嚴格遵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逐項逐條熟悉和掌握《考試說明》,認真研究和領會其精神實質,把《考試說明》做為復習的依據。這無須贅述。
為了保證測試更公正、更合理,堅持考查能力為主,試題取材于課外是必然的。“高考”不再考慮直接從課文中出題所占的比例,但絕不等于扔掉課本,而是很重視“課本依據”。命題更靈活地以課外材料檢查課內學習質量,所考查的知識有的在課文中學過,或間接涉及過,有課文依據。一九九四年全國高考出現了判斷“令尊、令堂、令郎、令媛”幾個傳統禮貌稱謂正確與否的題目。大多數考生找不到它們的出處,這是因為他們不熟悉課文。熟悉課文的學生會想到《守財奴》中的兩段: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產業分開,也不愿意出賣,更不愿意因為變賣財產,有了現款而付大筆的捐稅,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財產,你得放棄登記。”
“哦,你得在這張文書上簽個字,表示你拋棄對令堂的承繼權,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財產,全部交給令尊管理,收入歸他,光給你保留虛有權……”
兩段話,五次出現這類傳統禮貌用語,只要熟悉課文,誰稱謂誰,具體含義是什么,都弄清楚了,解答此題難度不大。
命題的難度要求,能力要求,與課本的要求“相當”。1990年全國高考題中有“閱讀文天祥《念奴嬌》,完成××題”,文天祥的《念奴嬌》學生沒學過,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規定的基本篇目。學生背熟蘇軾的《念奴嬌》就不難推斷出此題答案。
我們應當盡力改進課堂教學,科學有效地使用課本,在復習中充分重視課本的作用。教師對課本要講深,講透,講全面。高考中反映出來的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不強的問題,關鍵在于課內的學習不扎實,不得法。應多從實際操作的角度,思想的深度及文字表現特點方面去發掘教材。
二
高考語文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題成了全卷的難點,這是師生公認的。教師當然要認真研究近幾年所出的現代文閱讀試題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但有一條最根本的作法必須牢牢抓住不放,即指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逐漸養成精讀的良好習慣。教師只是一般性地、籠統要求學生仔細、認真、反復讀,不行;必須指導學生具體地掌握精讀的基本方法,抓住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的精讀能力在訓練中不斷強化。因為精讀乃是掌握各種閱讀方法的基礎。
在閱讀訓練中,要使學生學會運用工具書準確地解釋詞義,選擇恰當的義項,對陌生的詞語進行恰如其分的解釋。使用工具書不解決問題時,教師應培養學生借助語境推斷詞義的能力,根據構成該詞語的各個語素推斷詞義的能力。還應該使學生熟悉詞語的適用范圍,要理解某些特殊詞語的特定含義和作用。
在閱讀訓練中,為了使學生理解句子的確切含義,要讓學生練習抓住并突破關鍵詞語。因為有些句子意思的表達和句中某些詞語關系至為密切,抓住了關鍵詞語,句子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確切了。有些句子要讓學生結合句子表達上的特點來理解它的確切含義,或讓學生通觀上下文,以辨別句子含義,對含義抽象的句子可舉例說明。還應該讓學生具有對句子的含義進行提要式或評析式概括的能力。
不同體裁的文章,運用的表達方式不同,所以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對依靠邏輯思維進行寫作的文章,要訓練學生采用提取中心語句的方法來抓住文章的內容要點;對小說、戲劇和一部分散文,要讓學生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抓住人物的特點,來概括作品的主旨;有些文章應訓練學生善于借助背景材料,即作家的思想、經歷和時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文章的內容要點,需借助材料來表現,不能對文章中材料作出確切分析,就難以準確抓住內容要點。因此,平時要訓練學生對材料進行量的分析,即明確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哪幾件事例,哪些方面的情況;不同邏輯層次上的材料,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不可混為一談,要訓練學生分清材料的隸屬關系,同一類屬的材料,在文章中處于不同部分,也應恰當歸納;主要材料是觀點的直接支撐物,而陪從材料則從反面或側面起到對比烘托的作用。要讓學生理解各種材料的作用。
要訓練學生理清文章層次及作者思路,熟悉常見的層次關系,如縱向遞接的關系、橫向并列的關系、逆向轉折的關系、闡釋解說的關系、因果推論的關系、比照烘托的關系等。這樣,可全面了解作者意圖,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此外,運用圖解法分析文章層次關系較好,因為圖解過程就是使分解和綜合的思考活動進一步明晰化的過程。
學生具有以上所說的“精讀訓練”作為現代文閱讀的扎實基礎,教師再注意到近幾年高考試題選文多樣化的特點,適當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選文精當,不拘一格,讓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把握各類文體的不同要求。同時,根據題型綜合性的特點,對學生加強解題技能的訓練。突破現代文閱讀這一難點是有可能見效的。
三
高考作文命題方式幾乎年年不同,或采用傳統的一卷一文命題方式,或給文字材料作文,或給圖畫材料作文,或一卷兩題一大一小,或兩文兩體(或兩種表達方式)。怎樣才能使學生以不變應萬變呢?
首先,在思想方面,要使學生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健康的思想感情,一定的政治理論常識。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觀察研究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寫出思想正確,感情健康,有積極意義的文章。的基本哲學觀點近些年好像不大流行了,其實還有許多現實意義,諸如“存在和意識”,“實踐和認識”,“外因和內因”,“現象和本質”,“主流和支流”,“壞事和好事”,“偶然和必然”等等,不僅政治課上要向學生灌輸,而且作文課上也應以此武裝學生頭腦。使學生面對不同題目或所給的不同材料,能用正確的觀點做出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分析,這的確是至關重要的一點。而這方面恰恰是終日忙于應考的眾多學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其次,切不可讓學生的思想終日禁閉在備考的象牙塔里,應引導他們隨時注意觀察、體檢、研究、分析自己所接觸到的人和事,從而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和社會有很多接觸和聯系,日常總會耳聞目睹一些社會現象,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他們聽到或見到過堅持實事求是好作風的干部,也聽到或見到過某些人身上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言過其實的壞作風。教師要引導他們分析研究。他們也聽到或見到過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時代中能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與特長的強者。教師要引導他們謳歌與贊頌。他們還聽到或見到過能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義”的英雄模范人物。教師應引導他們學習與效仿。他們還聽到或見到過禍國殃民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的種種丑態。教師應引導他們斥責與批判。總之,要引導學生平日準備寫作材料,就像為了做飯準備柴米油鹽一樣,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既有骨頭,又有血肉的好文章。
再次,要克服偏重議論文訓練,忽視記敘文訓練,偏重給材料作文訓練,忽視命題作文訓練的錯誤傾向。注意“敘議并重”的試題走向,從強化實踐操作角度兼顧說明文與應用文練習,使學生真正掌握各種文件,各種方式的寫法。
一、對比法
應用“對比”法進行復習,可以明確概念的本質,區分容易混淆的問題,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1.基本概念、理論的對比
如復習單質和化合物、純凈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氧化和還原、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等,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間的聯系,準確而深刻的理解。
2.元素性質比較
如比較三種酸(Hcl、H2SO4、HNO3)、二種堿(NaOH、Ca(0H)2、C02、和CO、碳的幾種單質、H2和O2、空氣和水等的性質,在理解的基礎上觀察異同。
3.計算對比
通過對固態物質的溶解度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的計算進行對比,可區分理解二個概念的含義,找出二者的聯系。
4.實驗對比
如將H2、02、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對照比較,掌握它們的實驗室制取原理,裝置的特點,所用藥品、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歸納出三種氣體制備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裝置操作檢驗方法注意事項)和收集氣體的方法。
二、所謂“聯想”就是通過某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
一般有下列幾種。
1.抓住事物特征去聯想
如氧化----還原反應,抓住得氧、失氧這一特征,判斷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對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抓住有無新物質生成去區分。
2.從實驗意境去聯想
如復習H2(或C或CO)還原CuO時,聯想到老師當時的語言動作、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生成物等。這樣記住了H2、C、CO三種不同還原劑還原CuO的反應了。
3.如由H2的用途,可填充探空氣球、冶煉金屬、制鹽酸等聯想到H2的性質,如密度小,具有還原性,能與氧氣反應等。
一、梳理歸納,溝通聯系,強化基礎
對學生平時分散學習的整數四則的口算、筆算和珠算,小數四則計算,分數四則計算以及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應當在總復習中進行整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以便加深理解和運用,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例如:
1.四則的計算法則。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的敘述雖然不同,但實質都是“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減”。所謂“數位對齊,低位算起”、“小數點上下對齊”,都是為了把計數單位相同的數對齊;“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再加減”以及“分數和小數相加減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或把小數化成分數再加減”,也是為了統一計數單位,然后再加減。而小數乘、除法計算的關鍵是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即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小數作除數時除法的轉化(移動小數點轉化成整數)和商的小數點的位置。分數乘法法則要與分數乘法的意義聯系起來理解;分數除法要轉化為分數乘法再計算。
筆算有明確的法則,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達式子,不僅可以明確地反映出計算結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計算中的思維過程,清晰明了。通過復習要讓學生進一步弄清算理(是學生進行計算的依據,是計算時的思維過程)和法則,掌握方法和要領,以減少計算錯誤,提高計算速度,降低計算難度。復習時應針對學生的薄弱處,精選題目,組織當堂訓練,以利于學生明確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2.四則計算結果的判斷。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規律進行估算,可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數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數與近似商。
小數乘法中,推知積中小數部分的位數。
加法計算中(加數不為0),和大于加數。
減法計算中(減數不為0),差與減數都小于被減數。
乘法計算中(因數不為0),一個因數小于1(純小數、真分數)時,積小于另一個因數;一個因數大于1時,積大于另一個因數。
除法計算中(被除數、除數都不為0),除數小于1(純小數、真分數)時,商大于被除數;除數大于1時,商小于被除數。
應用這些規律,可以迅速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3.四則計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進行驗算和解簡易方程的依據。通過實例讓學生說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式,然后歸納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記憶):附圖{圖}
4.運算定律和性質,不僅是四則計算法則的依據,也是進行簡便運算的依據。小學階段學習的五個運算定律和兩個運算性質可歸納如下:附圖{圖}
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條基本性質的敘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變性質,用于簡算和小數除法計算法則的推導。
分數的基本性質,用于約分、通分。
小數的基本性質,用于小數的改寫與化簡。
比的基本性質,用于比的化簡和求比中的未知項。
比例的基本性質,用于檢驗比例、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方法可概括為右圖。附圖{圖}二、剖析范例,突出重點,提高能力
新大綱對計算能力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教師要正確把握大綱對不同計算內容所提出的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如:小數四則筆算、簡單的口算及分數四則的筆算,要求比較熟練地計算;而簡單的分數四則口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只要求正確計算),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復習和訓練,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切實達到大綱的要求。
1.明確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據數學計算內容的特點,我們提出了“四過關”的教學目標:
第一,單步計算過關(一步的口算、筆算做到正確無誤);
第二,數的互化過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化,包括整數與假分數、帶分數之間的互化,要正確、熟練);
第三,運算順序過關;
第四,算法的選擇過關(在進行簡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
復習中,著重進行了以下兩方面的訓練:
一是口算訓練。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口算的內容以各冊課本后附的口算題為重點,要突出重點。還要引導學生整理、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如:25×4、125×8等可湊整的相關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簡真分數化成小數、百分數的數值;3.14的1~10倍數等,以便提高計算效率。
二是基本題的訓練。對典型的基本題的訓練能促進學生觀察、分析與判斷能力的提高,從而強化對某一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提高解題技能。
例1判斷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運算順序,直接寫出得數: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斷正誤(在題后括號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點復習與訓練學生湊整簡算的方法,分數與小數混合計算的一般規律。例2、例3重點復習與訓練四則運算的順序和1與0在計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5()1=───9=7───7──=5───53884()()10────=9───=8────555
例5計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這兩題是針對帶分數減法中分數部分不夠減需要“退位”計算這一難點設計的。例4中有把整數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數,從帶分數整數部分退1、退2化成相應的假分數或帶分數的,這些基本技能都是計算整數減去一個分數,帶分數減法中分數部分不夠減時必備的基礎。例5正是這類難點的強化訓練,通過這樣的實例訓練,可幫助學生克服難點,提高計算能力。
在分數四則計算中,對中差生提出了分數計算過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過程不省略,數的互化過程不省略,除法變乘法一步不省略。這樣從實際出發,減少了計算中的錯誤,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效果和學好知識的信心。
例6計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數與整數乘除混合運算中,往往因整數的變化失誤而導致計算錯誤。上面這道題采取對比練習,以辨別異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復習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鞏固與掌握所學的計算知識與技能,并結合典型例題的解析予以綜合運用,靈活解題,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要精心設計例題,每組例題都要有一二個側重點。搞好計算部分的總復習,關鍵在于每節課都能精選具有針對性與典型性的例題和習題,讓各類學生都能受益,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性。
例1計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題后,先讓學生審題,弄清運算順序(畫線、標號、定步驟),然后再動筆計算。主要復習和運用1和0的特性解題。教師巡視時,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錯解進行評析,以引起學生注意,及時反饋矯正。
例2計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側重點是:第(1)題中的第二級運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時計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數中的"0";第(2)題中的兩個小括號可以同時脫去;第(3)題中的第二個小括號內有兩級運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時算出兩個小括號內的得數。
例3計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側重點:第(1)、(2)題的運算順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對“先乘、除,后加、減”的誤解;計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計算簡便些。
第(3)題一次通分后,接著就需要解決被減數中分數部分不夠減的問題。
第(4)題仍要強化運算順序和一次同時互化(帶分數化假分數)、轉化(除法變乘法)、約分計算的訓練。
第(5)、(6)題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仍要強調:“①運算順序;②15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法則;③1───-───的轉化;④乘除一次轉化、66約簡”這樣兒點實際應用技能,進行相應的訓練。
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選擇,是教學難點之一,應作為復習的重點。可采取適當對比、集中解決的方式進行復習和訓練。進行時,先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律(方法):
第一,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把分數化成小數計算比較方便;如果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又不允許取近似值時,則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
第二,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一般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便于先約分);當把除法轉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計算方法是:
若小數和分數的分母可約分,且能把分母約簡為1時,就直接約分計算;否則,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
當把分數化成小數能使計算簡便時,就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
同時要強調三點:①運算順序正確;②盡量瞻前顧后(做一步看兩步),注意用簡便方法計算;③計算過程要一步一回頭,及時檢驗。然后結合實例,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指出一些應注意的地方。
例4先說說畫線部分選用什么算法,然后計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分析各題應選用什么算法較簡便(總結、驗證上述規律),側重于思維訓練,而不是讓學生盲目地計算。
例5計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讓學生口述解法,教師板書,并瞻前顧后,隨時提問,啟發思考,述說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視簡便運算,提高靈活、合理計算的能力。衡量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確計算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有些式題沒有現成的簡算條件,應引導學生分析特征,找出隱蔽的簡算因素,在運算過程中靈活變換形式,進行簡算。
例6口述下面各題簡算過程的根據(不必算出得數):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計算(能簡算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還要特別重視鞏固和提高學生列綜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題的能力。文字題是用文字形式敘述數量關系的計算題,它是聯結四則式題與應用題之間的橋梁。解文字題的關鍵是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關系和文字題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順推法、逆推法或縮句法,把文字題“釋放”成式題或方程。
例8(1)35個8減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個數的2.4倍的───比3.2的1───倍還多0.45,這個數124是多少?4
(4)一個數加上4───與6的倒數的積,和是2.8,求這個數。5
可逐一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思考,說出算理,列出綜合算式或方程,重點是復習與訓練學生口述解法的根據(算理及相關知識),進行思維訓練,而不側重于計算。
總之,要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解析,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提高計算能力。內容上,要通過一例,復習一片,起到范例引路,舉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師平時的“一言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的“群言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教師對例題要有針對性地指引思路,適當點撥,多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算。要注意總結基本規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講精練,講求實效。
三、強化訓練意識,優化訓練方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計算部分的復習應以訓練為主,在練中悟理,在練中提高。要認真組織練習內容,明確目標導向,進行正確的認知操作和及時的信息反饋。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訓練要實,讓學生在動態思維訓練中拓展思路,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一、具體做法如下:
1.分門別類繪制投影片
要使用投影,除了需要投影器等硬件外,還必須有投影片軟件。然而現成的可供高中會考復習用的投影片卻一張也沒有,這就得靠自己動手制作。我根據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會考標準》中的要求,把近10年來我省高中會考化學卷中出現的試題,按會考卷的題型(一、選擇題,二、填空題,三、簡答題,四、計算題)四大類整理,在選擇題、填空題中再按知識點、線或面把它們分成20小類,把有關試題精選在投影片上,共編制了35張投影片,供會考復習用。
2.由淺入深,因材施教
同一張投影片,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離子共存這一張投影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先讓他們看題、做題。由于會考題大多較基礎,使這些學生在做題時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和情緒體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然后再經分析、歸納,得出離子不能共存的原因及常見的幾種形式。通過這種復習方法,提高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采用先提問后總結的形式,如離子不能共存的原因是什么?離子不能共存通常有幾種形式?試舉例說明,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思維。通過思考、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接著再做投影片上的會考題,做到學懂會用。同時投影還既便于為基礎差的學生補課,以防“吃不了”;又便于學得快的學生多學些,學深些,以防“吃不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分析已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知識時,除了可從《會考標準》中了解到以外,我們還可從近幾年會考卷中有關該知識點的試題出現幾率來判斷,即可從投影片中一目了然。如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四同”(即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等,這些內容幾乎年年出現,對這些重點知識,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熟練掌握并爭取人人過關。對于難點知識,如在選擇題、填空題中的部分計算內容,在近幾年會考中經常出現,但每次出現的形式就有所不同。如1996年天平平衡計算、過量及離子濃度守恒計算;1995年元素質量百分含量巧算等,對這些難點的突破,首先要理解,并在平時練習中要加以分析、歸納,舉一反三,培養自己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的能力。在每節課上力求解決一個重點或難點,使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突破,掃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二、利用投影進行復習的益處
1.增加教學密度,減輕師生負擔
教師把要講的內容投影在銀幕上,可節約在黑板上抄、擦題的時間,增大教學密度。同時利用投影還能減輕教師刻印講義,學生做講義的負擔。有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做習題負擔太重。因此,通過投影把部分課外的作業放到課內解決,既增加了教學密度,提高了45分鐘效率,同時還減輕了師生的負擔。
2.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記憶效果
由于投影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識。實驗資料表明:學生是通過多種感覺器官來接受信息的。視覺記憶的效果為70%,聽覺記憶的效果為60%,而聽視覺結合記憶的效果可達83%。要提高記憶效果,必須充分發揮學生視聽感覺器官的功能,進行綜合記憶,而投影恰具有這一功能。
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思維
把投影引入課堂,是教學原則中直觀性原則的一種體現形式。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旬子曾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即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們定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晝地放到感官的跟前。”通過投影教學,有的學生說:“要是以前上課也用投就好了。”另外我還發現,每當在電教室上課時,好多學生都來得特早,以便能“搶”到一個好座位,形成了一種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風氣,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基矗。
4.有利于資料積累,事半功倍
高中會考是國家承認的省級普遍高中學生學業成就考試,每年具有可比性。近幾年來,會考試題總趨于一個穩定的狀態,雖穩中有變,但萬變不離其宗。把近幾年來的高中會考化學試題分門別類地歸納總結,并把它們寫在投影片上,既有利于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會考脈搏的把握,復習時加強針對性,克服盲目性,及時把握知識的難度、梯度,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制好的投影片便于擴充、保存,并可隨時取用,避免以前每年均要刻印大量會考復習用講義的麻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投影引入課堂教學,雖有諸多優點,但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要考慮投影出現的時機、時間等,因為同一張投影片在不同情況下使用,效果往往大不一樣。另外,若長時間使用投影,易使學生大腦產生疲勞,既影響視力,又會降低教學效果,這些均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
對電力客戶的用電負荷進行實時監控,為電力營銷的客戶服務提供準確的信息數據。該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監控中心計算機、負荷控制終端和控制管理軟件。負荷控制終端對客戶的負荷的電表抄收數據和負荷參數進行監測,監控中心利用計算機網絡監控電力客戶的用電負荷,控制管理軟件將數據錄入數據庫,并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計算整理,提供給營銷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
2負荷控制管理系統在電力計量中的功能
2.1管理功能
利用負荷控制管理系統能夠編制供電公司實施負荷控制的具體方案,該系統中的電子制表功能可自動打印各個時期的報表。
2.2負荷控制功能
主要作用是以手動或自動方式對控制中心的跳閘、合閘進行定時操作,并控制輸送電能的功率,定時控制電能的投入和解除。此外,還能夠對系統中單獨的負荷控制終端的功率數值、控制時段、電能的定值進行設置和調整。
2.3數據分析統計功能
能夠對不同供電地區的累計使用電力進行統計,對客戶關聯表計的三相不平衡率進行分析,統計異常停電的時間、次數,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供電質量進行分析,并分析出現異常狀況的原因、供電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和電力計量裝置中出現的故障。
2.4通訊功能
將每個負荷控制終端的信息數據與負荷控制中心的信息數據交換,交換上下級負荷控制中心的數據信息。
2.5用電異常監測和警示功能
一旦電力客戶出現用電異常的情況,系統控制終端就會對異常信息進行分析診斷,并及時向系統主站提供警報。常見的用電異常情況包括電表或計量柜被異常開啟、電表固定參數設置異常改變、電流回路或電壓接錯線等。
2.6其他功能
系統在調試時能夠與終端進行互動通話,監督配電網中各類電氣設備的分閘、合閘操作情況和設備運行情況。
3負荷控制管理系統在電力計量中的具體應用
3.1數據采集功能的具體應用
負荷控制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采集功能在電力計量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該功能的實現依靠將公共無線通信數據與網絡和短信通信相結合。應用數據采集功能應遵循如下要點:第一,保證在采集數據時,在多線程同時發送的通信調度管理基礎之上,完整實現對多樣采集服務器的均衡負載機制;第二,進行數據采集時,除了配置必要通道,還應配置兩個以上的備用通道,并保證備用通道實現負載均衡的自動化,提高數據采集的精準和效率;第三,系統定時對遠距離的抄錄數據進行采集時,要確保合理劃分采集的時間間隔,對數據的抄錄要按照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抄表方案,確保采集數據的精準;第四,負荷控制管理系統的負荷控制中心主站計算機與負荷控制終端進行數據通信時,要采用數據壓縮的算法,為數據通信的安全穩定提供保障。將負荷控制管理系統的數據采集模塊實際應用到電力計量中,一般包括兩個項目。第一,每日負荷曲線項目,對電力計量裝置在每天特定時間內用電現場的各種負荷變量進行記錄,這些變量數據包括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負荷控制中心分析這些采集到的數據信息,然后對電能的使用加以控制。第二,故障數據記錄項目,記錄電流超過負荷、電流過壓或失壓、斷相、掉線等故障情況的數據,并且要對故障發生的起止時間和問題的詳細描述進行記錄。
3.2負荷控制功能的具體應用
負荷控制管理系統的負荷控制功能主要通過按電能控制、按功率控制和自動控制三種方式來實現。按電能控制:負荷控制管理系統中的負荷控制中心能夠實時監控用電現場的電能使用狀況,一旦用電使用量達到設置定值的80%,控制中心就會馬上對負荷控制終端發送警報信號,終端接收到該信號之后就會自動實施負荷控制。按功率控制:負荷控制中心實時監控用電現場的用電功率,當用電功率超過設置值時,負荷控制中心自動向控制終端發出警報,終端就會對超負荷電量使用進行控制。如果功率降到了設定值以下或負荷控制解除,負荷控制中心也會相應撤銷對負荷終端的控制。自動控制:在負荷控制中心設定的時期內,如果負荷未能被控制在設置值范圍之內,負荷控制終端就會自動發送跳閘指令,執行跳閘操作。跳閘結束之后,電量的定值會被重新設置,此時負荷控制終端會自動執行合閘操作,完成自動控制負荷的任務。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