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分紅合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紅險: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分紅收益不固定,保單主要還是以保障為主。
教育險:又稱教育金保險、子女教育保險、孩子教育保險,是以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為目的的保險。教育保險是儲蓄性的險種,既具有強制儲蓄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目前主要有單純教育金、無保障,存一定期限后附加少兒意外險,以及支持微信端隨時存入等,但取出年限均為子女成年。
(來源:文章屋網 )
原告某洪波訴稱,2013年度,被告某黎明承包建房工程,雇傭原告為其做工,除平時支付生活費以外。2014年2月27日經雙方結算,被告欠原告工資3400元。后被告歸還1000元,剩余2400元至今未歸還。現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工資2400元,該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某黎明未作答辯,亦未提供與該案相關的證據。
經審理查明,2014年2月27日,被告某黎明向原告某洪波出具欠據一份,載明:“欠徐紅波2013年工資叁仟肆佰元正,3400元”。原告某洪波認可被告在出具欠據后給付1000元,剩余2400元尚未給付。
上述事實,有當事人的陳述、欠據在卷佐證。
[關鍵詞] 系統性紅斑狼瘡;紅細胞分布寬度;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疾病活動度;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93.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3-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 and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 in 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27 SLE patients and 103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Correlations of RDW and NLR with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SL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NLR and RDW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LE patients. NLR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CRP), complement C3 and C4, but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LR and CD4+CD25+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Tregs). While RDW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SLEDAI. Conclusion Both RDW and NLR values may prove to be potential indices for SLE disease-activity and immun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isease activity; Immunity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多系統損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多數認為與免疫功能紊亂以及炎癥反應有關[1]。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過去常作為貧血及引起血細胞破壞的相關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指標。近期多項研究指出RDW 與心血管疾病[2]、肝臟疾病[3,4]等非血液系統疾病以及炎性腸病[5,6]、干燥綜合征[7]、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8]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同樣,中性粒細胞數/淋巴細胞數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為一項新型的生物學炎癥指標,在肝臟疾病[9]、強直性脊柱炎[10]、類風濕關節炎[11]和癌癥[12]的炎性反應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然而,RDW及NLR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應用價值較少報道。本研究以127例SLE患者及103例健康人為研究對象,分析RDW、NLR與SLE患者炎癥反應、疾病活動度及免疫功能狀態的相關性,以期發現RDW及NLR對SLE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風濕科確診為SLE的127例住院患者為SLE組,其中男14例,女113例,年齡16~71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均符合國際診斷標準[13]。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2)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貧血;(3)患有血液學疾病或近期輸血者;(4)肝腎功能損害;(5)患有心腦血管疾病;(6)患有惡性腫瘤。此外,選取同時期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體檢中心的103例健康體檢者為健康對照組(HC組),男16例,女87例,年齡20~66歲。
1.2 方法
人口學資料、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資料均來自患者病歷記錄。收集每位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紅細胞分布寬度、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a體C3、補體C4、CD4+CD25+FOXP3+ regulatory T cells(Tregs)、Th17細胞計數。由以上資料計算得出NLR(NLR計算公式:NLR=中性粒細胞數/淋巴細胞數),并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采用SLEDAI評分系統[14]評估患者疾病活動度。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非正態分布資料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并采用 Mann-Whitney U 檢驗;連續性變量相關性用 Spearman相關性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受試者的一般情況
SLE組與健康對照組(HC組)的一般臨床資料見表1。兩組受試者在年齡、性別、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Th17細胞計數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SLE組淋巴細胞計數、Tregs均明顯低于HC組,血沉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受試者NLR與RDW比較
HC組NLR明顯低于SLE組(1.63±0.50 vs 3.08±2.46,t=-6.506,P
2.3 NLR及RDW與SLE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顯示,NLR分別與CRP(r=0.439,P
3 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變化無常,起病方式多變,可幾個臟器同時起病,也可相繼出現幾個臟器受損的表現。因此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強調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疾病活動度及免疫功能狀態下的SLE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15,16]。因此早期、快速、簡便評估SLE患者的疾病活動度及免疫功能狀態,從而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關注和治療,可能會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白細胞數量及其亞型是經典的反映炎癥的指標,近年來,中性粒細胞數/淋巴細胞數比值逐漸被發現是一個潛在的反映炎癥的新指標。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觀察NLR及RDW對SLE患者病情評估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表明,SLE組較正常對照組NLR及RDW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NLR及RDW對SLE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與 Oehadian A等[17]研究一致。然而,他們的研究并未明確闡明NLR及RDW與臨床特征及免疫功能狀態的相關性。本研究發現RDW與ESR、SLEDAI評分均呈正相關,表明其可以很好地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動狀態。大多數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補體的降低和病情惡化有關[18]。本研究亦發現SLE組患者NLR與CRP、C3、C4均呈正相關,因此,NLR作為整合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復合炎性指標,往往能夠便捷、快速地對患者病情做出有效評估,甚至比其他單一指標具有更好的炎癥預測價值[19]。此外,本研究首次發現NLR與Treg細胞呈負相關,因此,應用NLR可以簡便地評估SLE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針對性調節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17與Treg細胞的平衡,充分調控Th17促炎效應及Treg的抗炎、免疫耐受作用[20],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疾病預后有很大益處。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病情評估更依賴于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免疫功能及自身抗體的檢測,SLEDAI評分系統復雜,實驗室檢查費用較高、技術難度大,部分醫院缺乏相應檢查條件。本研究中SLE患者NLR、RDW明顯升高,且與炎性指標、疾病活動度及免疫狀態明顯相關,表明NLR及RDW可以作為一種快速、簡便、易行的生物學指標,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一個以小樣本為研究對象的回顧性研究,缺乏長期的臨床觀察。同時,由于收集資料不充分,未探討臨床治療對NLR及RDW的影響。NLR及RDW的臨床應用價值需要大樣本、多中心以及前瞻性的研究進一步確定和驗證。
[參考文獻]
[1] Mu?koz LE1,Janko C,Schulze C,et al. Autoimmunity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two clearance-related steps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SLE[J]. Autoimmun Rev,2010,10(1):38-42.
[2] Montagnana M,Cervellin G,Meschi T,et al. The role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cardiovascularand thrombotic disorders[J]. Clin Chem Lab Med,2012,50(4):635-641.
[3] Hu Z,Sun Y,Wang Q,et al.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index for liverdisease[J]. Clin Chem Lab Med,2013,51:1403-1408.
[4] Lou Y,Wang M,Mao W. Clinical usefulness of measuring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J]. PLoS One,2012,7(5):e37644
[5] Yesil A,Senates E,Bayoglu I V,et al.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 novel marker of activit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Gut Liver,2011,5(4):460-467.
[6] Song CS,Park DI,Yoon MY,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Dig Dis Sci,2012,57(4): 1033-1038.
[7] Hu ZD,Sun Y,Guo J,et al.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J]. Clin Biochem,2014,47(18):287-290.
[8] 傅海,楊敏,黃鳳樓,等. 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紅細胞分布寬度的變化及其意義[J]. 檢驗醫學,2015,30(9):871-873.
[9] Liu H,Zhang H,Wan G,et al.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A novel predictor for short-termprognosis in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liver failure[J]. J Viral Hepat,2014, 21(7): 499-507.
[10] Ismail Boyraz,Bünyamin Ko?s,Ahmet Boyac,et al. Ratio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and platelet/lymphocyte in patient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at are treating with anti-TNF[J]. Int J Clin Exp Med,2014,7(9):2912-2915.
[11] AU Uslu,A Kü?sük,Sahin A,et al. Two new inflammatory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Score-28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nd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2015,18(7):731-735.
[12] Xiao WK,Chen D,Li SQ,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meta-analysis[J]. BMC Cancer,2014,14(1):117.
[13] Tan EM,Cohen AS,Fries JF,et al. The 1982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rthritis Rheum,1982,25(11):1271-1277.
[14] Gladman DD,Ibanez D,Urowitz MB.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J]. J Rheumatol,2002,29(2):288-291.
[15] TA Gottschalk,E Tsantikos,ML Hibbs. Pathogenic inflammation and its therapeutic targeting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2015,6:550.
[16] Hepburn AL,Narat S,Mason JC.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blood cytopenia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Rheumatol,2010,49(12):2243-2254.
[17] Oehadian A,Suryadinata H,Dewi S,et al. The role of neutrophyl lymphocyte count ratio as an inflammatory marker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cta Med Indones,2013,45(3): 170-174.
[18] Sunbulm,Gerinf,Durmuse,et al.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in patients with dipper versus non-dipper hypertension[J]. Clin Exp Hypertens,2014,36(4):217.
[19] Tang SC,Wang G,Zhang ZG,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plement C3 and C4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flare and infec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16,37(4):397-400.
關鍵詞 校正模型; 均質樣本; 不同物理狀態; 模型轉移; 混合模型
1引 言
近紅外光譜(NIR)技術是一種簡單、快速、無損的分析方法,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煙草、食品、醫藥等領域\[1~5\]。漫反射測量是NIR最常用的測量模式,樣本狀態對測量過程的影響較大。研究表明,非均勻樣本的物理狀態將會導致光譜散射及吸收系數的變化,從而可能降低模型的準確性和魯棒性\[6,7\]。因此,NIR校正模型多建立在粉末或均質樣本的基礎上。而在許多應用中,如在線生產、質量控制、原位分析等\[8~10\],樣品都是非均勻狀態的,所以為了保證模型長期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可采用模型轉移和混合建模的策略修正樣品狀態變化造成的影響。
目前,研究樣品不同物理狀態模型轉移的文獻較少\[11,12\],主要集中于采用單一均質模型預測非均質樣本,沒有考慮模型包容性的問題。鑒于此,本研究以煙葉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煙片、煙絲和煙粉3種物理狀態樣品之間的模型轉移和混合建模研究,采用模型轉移方法與混合建模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基于均質煙粉模型的混合模型,增強了模型的包容性,并成功應用于非均勻煙絲樣本和煙片樣本中煙堿含量的預測。通過樣本不同物理狀態間的模型共享研究,以期能提高模型的利用效率,為在線分析、實時檢測等提供技術參考。
2實驗部分
21實驗材料
煙葉樣本收集自云南省騰沖縣,選取大小、形狀較一致的完整煙葉樣本85個。煙堿含量根據《YC/1602002煙草及煙草制品總植物堿的測定》行業標準\[11\]使用PULE 3000連續流動注射分析儀(意大利ystea公司)進行測定。
22光譜采集及樣本劃分
選用ipec BW004光柵掃描型近紅外光譜儀(美國B&W ek OptoElectronics公司)進行光譜采集,采用儀器自帶的標準漫反射探頭垂直緊貼樣品進行測量,光譜采集范圍為5881~11111 cm
ymbolm@@ 1,平均分辨率為35 nm,掃描次數為32次。進行光譜采集前,先對煙葉進行手工撕葉處理去除煙梗,然后將煙葉剪成500~800 mm2的煙片,用于光譜采集;將煙片用微型切絲機制成寬1 mm的煙絲,待煙絲樣測量完畢后將其用旋風粉碎機粉碎,并過60目篩,得到煙葉的粉末狀樣,煙片、煙絲和煙粉樣品均測量6次取平均值,3種不同物理形態的煙葉樣品在光譜采集前均置于相對濕度16%、溫度25℃的恒溫恒濕箱中平衡含水率48 h,所有的光譜采集操作均在室溫25℃下進行。
利用Kennardtone法\[14\]對光譜數據進行樣本劃分:65個樣本作為訓練集,20個樣本作為測試集,由于一般標樣都取自訓練集,故使用Kennardtone方法從訓練集中選擇15個樣本作為備選標樣集。
23模型轉移方法
模型轉移\[15\]是指通過數學方法建立源機光譜與目標機光譜之間的函數關系,由確定的函數關系對光譜或預測結果進行轉換,實現模型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常見的光譜模型轉移方法有斜率截距算法(BC)\[16\]、專利算法(henk′s)\[17\]、直接標準化(D)\[18\]、分段直接標準化(PD)\[19,20\]和基于典型相關分析的模型轉移法(CCCA)\[21\]等。本研究采用henk′s、PD和CCCA對煙葉NIR模型進行轉移研究。
231henk′s算法henk′s是一種對光譜波長和吸光度都進行校正的方法。首先進行波長校正,對應于源機所測的標樣光譜矩陣的第i個波長點mj,在目標機標樣光譜上選擇窗口為(k+j+1)大小的光譜段s,k+j+1,分別計算mj與該光譜段每個波長點的相關系數,得到目標機上波長l與源機光譜波長i相關系數ri最大,為使結果更加精確,選取波長l-1、l、l+1與對應的相關系數rl-1、 rl\, rl+1建立一元二次拋物線模型:
由該模型得到目標機上與源機波長i對應的波長i′,待求出所有對應的i′后,用求得的i和i′建立一元二次拋物線波長校正模型:
波L校正后進行吸光度的校正,用插值方法計算目標波長i′的吸光度矩陣s,j,
然后可由最小二乘法計算出saj和sbj。對于未知光譜Ps,un,先用波長校正公式(2)對其波長校正,然后用插值計算s,un, 最后由式(3)得到轉移的結果。
232PD算法PD方法是基于D的改進算法,在光譜的模型轉移中有廣泛的應用,在目標機光譜中取寬度為2k+1窗口的吸光度矩陣Zi:
然后將源機光譜的第i個波長點的吸光度矢量am,j與Zi建立數學模型關系:
用PCR或PL對上式進行求解,將回歸系數bi置于矩陣的對角線上,同時將其他元素設為0,則轉換矩陣F為:
待轉換矩陣F求出后,則目標機上的未知光譜Ps轉換成匹配源機上的光譜Pm。
233CCCA算法CCCA是基于典型相關分析(CCA)原理而研發的模型轉移算法,由于兩組光譜之間反映被測物信息的部分是一致的,且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線性相關性,而噪聲和干擾信息則是隨機的,不具有相關性,因此,通過CCA可以提取兩組光譜之間的線性相互依賴關系,并濾除噪聲和干擾信息。
假設選擇N個光譜作為模型轉移的標準光譜,令源機和目標機的標準光譜矩陣分別為m和s,執行CCA后得到的典型向量分別為Wm和Ws,則典型變量Lm和Ls可以分別表示為:
則轉換矩陣F1可通過最小二乘法計算得到:
同理,轉換矩陣F2為:
將目標機的預測集Ps與典型變量Ws相乘可得到典型變量Ks:
最后利用轉換矩陣F1和F2可將Ks轉換為能直接在源機模型上進行預測的數據集Pm:
從而實現基于典型相關分析的光譜轉移。
24模型評價和軟件
文章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建立回歸模型,通過10折交互檢驗選擇最佳潛變量數,將訓練均方誤差(RMEC)和預測均方誤差(RMEP)作為模型性能評價的標準。所有數據處理和計算都采用MALAB 2015a(美國Mathwork公司)完成。
3結果與討論
31光譜差異分析
在建模前,需對光譜進行相關預處理以消除儀器噪聲和其它背景的影響,提高光譜分辨率和靈敏度。經試算,選擇avitskyGolay二階導數與光譜平滑組合預處理的方式,可有效扣除不同儀器間的光譜差異,求導窗口設置為15,平滑窗口為13。
從圖1A可知,3種物理狀態的樣本光譜均發生了漂移,煙粉和煙絲光譜差異較小,三者吸光度的總體變化趨勢一致,但是光譜差異不明顯。從圖1B可知,雖然適當的預處理方法可以減少光譜基線漂移的影響,但不能消除樣品狀態造成的光譜偏差,經過預處理后,三者光譜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如在8300 cm
ymbolm@@ 1附近,煙片樣光譜波谷變寬、高度變小,而在7100和6900 cm
ymbolm@@ 1處,三者波峰波谷高度都不一致。因此,不同物理狀態樣本的光譜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變化,且不能通過預處理消除。
圖2為煙草3種物理狀態光譜的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圖,盡管三者主成分得分有一定交集,但不同物理狀態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煙粉樣的波動范圍最小、煙絲樣次之、煙片樣最大,說明樣本物理狀態的改變會導致光譜的變化,不同物理狀態的樣品光譜建模可能會導致模型根本無法使用或預測結果偏差較大。
32PL建模
通過PL建立的煙葉不同物理狀態的煙堿預測模型的性能見表1,煙粉模型的整體性能優于煙絲和煙片模型,煙粉模型煙堿的RMEP僅為01490,表明煙粉模型性能較優。煙粉校正模型分別預測煙絲和煙片樣中煙堿的RMEP較煙絲和煙片模型的自身預測結果分別增大了3294%和2887%,這主要是由于煙絲和煙片光譜與煙粉光譜差異較大所致。因此,在簡單的模型套用效果不佳的情況下, 可以使用模型轉移技術對不同物理狀態的光譜進行校正,提高煙絲和煙片樣本的預測效果。
33模型轉移分析
由于henk′s、PD和CCCA都是有標算法,故而在進行模型轉移分析時需先對標樣數進行優化。標樣數太少,會導致校正系數中包含的轉換信息不充分;標樣數太多,則不方便實際應用,且會增加計算量,甚至還會出現過校正。圖3為3種模型轉移方法執行光譜轉移時最佳標樣數的選擇。從圖3可知,標樣數量并非越多越好,隨著樣本量增加,RMEP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綜合考慮,3個模型的標樣數選擇14較好。
選擇最佳標樣數后,利用henk′s、PD和CCCA將煙片和煙絲光譜分別轉移到煙粉模型上,并對其中的煙堿含量進行預測,從表2可知,經henk′s、CCCA轉移后的煙絲、煙片光譜預測結果分別優于其它方法轉移后的光譜預測結果,PD的效果最差,且隨著窗口增大,效果越差,窗口選擇3較好。對表1和表2的結果進行對比可知,將煙絲光譜轉移到煙粉模型的預測精度優于將煙片光譜轉移到煙粉模型與使用煙粉模型對煙片、煙絲樣本直接進行預測的結果相比較,煙片和煙絲的煙堿RMEP最大分別降低了657%和476%,預測結果有所改善,但是較實際應用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單純采用模型轉移方法無法實現煙粉模型對非均質煙絲、煙片樣本的準確預測,需要綜合考慮樣本、模型和模型轉移技術的有機結合,以提高非均質樣本的預測精度。
34混合模型的建立
混合建模的策略是指通過在基礎模型中增加變異樣本的信息建立一個精確和健壯的模型,獲得更好的預測能力和更廣的預測范圍。本實驗將煙粉模型作為基礎模型,以煙葉樣本的不同物理狀態為變異,分別添加一定數量的煙絲和煙片樣本到煙粉模型中,建立混合模型,表3和表4分別為煙粉+煙絲、煙粉+煙片的混合模型分別對煙絲和煙片樣本的預測結果。從表3可知,直接添加預處理的煙絲樣本到煙粉樣本中,建立的混合模型,其預測能力沒有明顯提高,與直接使用煙粉模型預測經轉移的煙絲樣本的預測誤差接近。而通過對煙粉模型添加一定數量的經模型轉移后的煙絲樣品建立的混合模型, 可使模型的穩定性和預測能力提高,其中添加30條CCCA轉移后的煙絲樣本光譜比直接使用煙粉模型預測煙絲樣本的RMEP降低了139%,模型的穩健性增強\[22\]。3種方法預測效果的對比中,CCCA的結果優于henk′s和PD方法。
由表4可知,3種方法的對比分析中,增加20個CCCA轉移的煙絲樣品建立的混合模型能得到最佳的預測結果。與煙粉模型預測轉移后的煙片樣本結果相比,混合模型預測性能明顯提升,RMEP從02559降低到02028,添加20個CCCA轉移的煙絲樣品的混合模型預測煙片樣本的RMEP較煙片模型預測煙片樣本的RMEP降低了273%。因此,增加約20%的煙片樣本可以較好地提高混合模型對煙片的預測能力,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混合模型的有效性,在基A模型中添加經模型轉移后的樣本基本可實現無信息的丟失,達到了良好的預測效果。綜上所述,通過向煙粉模型中增加一定量的經轉移后的煙絲和煙片樣本作為建模集,可以提高模型的穩健性,進而提高對煙絲和煙片樣本中煙堿的預測精度。
4結 論
針對非均質樣品的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校正模型準確性和穩定性不高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均質樣品結合模型轉移方法建立混合模型的解決方案。以煙葉為研究對象,采用煙粉模型與CCCA算法相結合建立的混合模型準確測定煙絲和煙片樣品中煙堿的含量。這種混合模型的優化策略不僅可以簡化樣品的預處理過程、節約時間和工作量,還有利于在線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為近紅外光譜的網絡化、模型的共享提供參考,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
References
1Bin J, Ai FF, Fan W, Zhou J , Yun Y , Liang Y Z RC Adv, 2016, 6(36): 30353-30361
2Ni L J, Zhang L G,Xie J, Luo J Q Anal Chim Acta, 2009, 633(1): 43-50
33 CU XiaoLi, LU WANZhen pectroscopy and pectral Analysis, 2014, 34(10): 2595-2605
褚小立, 陸婉珍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4, 34(10): 2595-2605
4LIN ZhiDan, WANG YuBing, WANG RuJing, WANG Liuan, LU CuiPing, ZANG ZhengYong, ONG Liangu, LIU Yang Chinese J Lumin, 2016, 37(11): 1428-1435
林志丹, 汪玉冰, 王儒敬, 汪六三, 魯翠萍, 張正勇, 宋良圖, 劉 洋 發光學報, 2016, 37(11): 1428-1435
5ZU XiangRong, LI GaoYang, UANG Lvong, U DongLin, LIU Wei, AN Yang Chinese J AnalChem, 2015, 43(4): 599-603
朱向榮, 李高陽, 黃綠紅, 林, 劉 偉, 單 楊 分析化學, 2015, 43(4): 599-603
6Missori M, Pulci O, eodonio L, Violante C, Kupchak I, Bagniuk J Phys Rev B, 2014, 89(5): 520-531
7Blanco M, Peguero A J Pharmaceut Biomed Anal, 2010, 52(1): 59-65
8Bergman E L,Brage , Josefson M, vensson O, parén A J Pharmaceut Biomed, 2006, 41(1): 89-98
9ulub Y, mall G W Appl pectros, 2007, 61(4): 406-413
10ulub Y, Lobrutto R, Vivilecchia R, Wabuyele B W Anal Chim Acta, 2008, 611(2): 143-150
11Qin Y , Gong L Infrared Physechnol, 2016, 77: 239-243
12Pereira L A,Carneiro M F, Botelho B G, ena M M alanta, 2016, 147: 351-357
13YC/ 1602002, obacco and obacco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otal AlkaloidsContinuous flow Method obacco Industry 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草及煙草制品總植物堿的測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行業標準 YC/ 1602002
14LI ua, WANG JuXiang, XING ZhiNa, EN Gang pectrosc pect Anal, 2011, 31(2): 362-365
李 華, 王菊香, 邢志娜, 申 剛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1, 31(2): 362-365
15CU XiaoLi, XU YuPeng, LU WanZhen 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5): 702-709
褚小立, 許育鵬, 陸婉珍 分析化學, 2008, 36(5): 702-709
16Barreiro P, errero D, ernandez N,Gracia A, Leon L Acta orticulturae, 2008, 802: 373-378
17Bouveresse E, Massart D L, Dardenne P Anal Chim Acta, 1994, 297(3): 405-416
18u R, Xia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1: 3062-3065
19algueroChaparro L, Palagos B, PeaRodríguez F, Roger J M Comput Electron Agr, 2013, 96(6): 202-208
20XI ChenChen, FENG YanChun, U ChangQin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9): 1307-1313
襲辰辰, 馮艷春, 胡昌勤 分析化學, 2014, 42(9): 1307-1313
【關鍵詞】丹紅注射液;低分子肝素;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之一,極易發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1]。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其死亡率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UAP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住院UAP患者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齡41~83歲,平均(57.3±8.5)歲。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制定的標準[1],其中初發勞力型心絞痛17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36例、靜息心絞痛8例、梗死后心絞痛11例、變異型心絞痛7例。參考1989年Braunwald UAP分類,不穩定性心絞痛臨床危險度分層,低危險組23例,中危險組37例,高危險組19例。合并原發性高血壓31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癥41例,心律失常11例,缺血性腦血管病5例。排除標準:①1個月內有出血史、活動性消化性潰瘍;②半年內有腦出血者;③有出血傾向者;④血小板180/ 110 mm Hg(1 mm Hg=0.133 kPa);⑥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⑦嚴重肝、腎功能損害;⑧1個月內用過肝素或其他抗凝藥物。入選的79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3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心絞痛的危險分層、伴發疾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即包括休息、吸氧、靜脈注射硝酸甘油、極化液、口服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必要時調脂、降壓,控制血糖等。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步長倍通,步長集團制造)20 ml加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4 ml,2次/d,連用7 d。觀察療程4周。
1.3 觀察指標 ①心電圖(ECG):治療期間每日做1次常規12導聯ECG檢查,心絞痛發作時即刻行ECG檢查。治療結束后每周行ECG檢查1次;②凝血功能檢測:治療前及治療后進行血小板、PT、APTT;③心絞痛發作情況;④出血情況:觀察顱內、皮膚、黏膜、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有無出血。
1.4 療效判定標準
1.4.1 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心絞痛發作減少80%以上;②有效:心絞痛發作減少50%~80%;③無效:心絞痛發作減少50%以下。
1.4.2 ECG療效評定標準[2]①顯效:靜息ECG缺血性改變恢復正常,次極量運動試驗陽性轉陰性;②有效:ECG缺血性ST段下降治療后回升1.0 mm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導聯倒置T波轉為平坦或直立;③無效:達不到上述指標者。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及組內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t檢驗。療效判定用χ2檢驗。所有數據均用SPSS 11.0統計軟件處理,P
2 結果
2.1 丹紅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對心絞痛療效的影響見表1。
治療組對心絞痛的療效為:顯效26例,有效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對心絞痛的療效為: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58.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5,P
2.2 丹紅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對患者心電圖改變的影響治療組的療效為:顯效18例,有效1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2.5%。對照組的療效為:顯效9例,有效11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51.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8.71,P
2.3 丹紅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對凝血功能的影響見表2。
2.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組有7例出現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未行特殊處理后自行消退。兩組均未出現其他部位的出血,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UAP是介于穩定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不穩定心肌缺血綜合征,易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是急診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之一。其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纖維帽出現潰瘍或破裂,膠原纖維和脂質核暴露,引發血小板聚集、凝血系統激活等一系列反應,導致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引起冠脈次全阻塞,同時伴有血栓素A、5-羥色胺等縮血管物質大量釋放,導致冠狀動脈痙攣,進一步加重冠脈阻塞[3]。因此如何正確地處理UAP發作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鍵。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其抗Xa因子活性高,而抗凝血酶活性低,主要通過抑制各凝血因子活性,增強血管內皮細胞抗血栓作用,改變血液黏度,促進血液流動,從而發揮抗凝聚和抗血栓作用,較普通肝素具抗血栓作用強而出血作用低等優點。丹紅注射液是植物丹參、紅花經過現代工藝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有丹參酮、丹參酸、丹參酚酸、紅花紅色素、紅花酚甙等成分[4]。有研究報道 ,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管阻力及血液黏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微循環,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損傷 ,拮抗鈣離子內流,改善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同時也可提高心肌組織耐缺氧能力,對心肌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紅花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的作用,紅花提取物在體內、體外均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內源性凝血系統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營養心肌細胞的作用,使心肌缺血程度明顯減輕,缺血心肌組織氧的供求關系得到改善。丹紅注射液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顯著延長內皮細胞的壽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良好生長,抑制凝血酶活性,并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進血栓溶解的作用[5]。而冠心病多以瘀血阻滯為主要病機,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療的根本。丹紅注射液中丹參和紅花作用相加,是治療冠心病明確有效的藥物。本研究應用丹紅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現其能顯著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明顯改善心電圖心肌缺血的程度,總有效率分別為85.0%和82.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在合用丹紅注射液與低分子肝素治療UAP中,發現血小板、PT、APTT均無顯著改變,且未見其他明顯不良反應。因此丹紅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UAP是一種安全、療效確切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412.
[2] 劉國仗.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05-413.
[3] Mahaffey KW,Granger CB,Collins R,et al.Over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intravenous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Am J Cardio,1996,77(8):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