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品格教育的感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潛移默化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對學生課堂上聽課的認真程度產(chǎn)生直接影響,尤其在課堂上,充分的對學生們進行興趣的激發(fā),使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聽講,進而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新的知識,達到學習上效率的提高。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很多老師都比較重視,采取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本人將歷史事件、時事新聞以及小故事融入到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學習興趣激發(fā)出對學習的熱情,從而能夠集中注意力,全力融入到課堂講解中。
例如:在蘇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12課《面對不良誘惑,學會說“不”》中,這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圍繞教育學生們學會抵制不良的誘惑,養(yǎng)成生活好習慣,當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為了讓學生真正的能夠學會拒絕,我在講這課時,組織學生們開展演話劇活動,并編排了劇本《明明的一天》,主要講述明明一天中發(fā)生的幾件對他來說有誘惑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不健康的,比如玩游戲、吸煙、喝酒等等,然后我分別選擇了幾個有興趣演出的同學,分配角色后,讓他們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演出時,我會給學生們思考的時間,并且談談自身的感想,通過學生們的親自參與、現(xiàn)場體驗和認真思考,糾正他們的思想,引導他們朝著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發(fā)展,從而啟迪自我保護意識。
在初中政治課堂上,情境教學的應用范圍已經(jīng)逐漸的擴大,教師們往往通過情境教學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們,通過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們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所學的內(nèi)容能夠體會的更加深切,從而領悟和掌握的更加具體和透徹。
二、解讀榜樣,深入教材
榜樣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年齡以及心理成熟度等原因,對于榜樣學生們會存在一種好學、好比的心理,在榜樣的帶動下,他們會自覺地對照和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從而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在教學中,本人對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都采取了榜樣帶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對榜樣的解讀,深入教材,讓學生們真正領悟思想品德的魅力。
例如:在蘇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好習慣受用一生》中,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希望學生們能夠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更能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促進今后的人生上的成功。因此,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我在備課時,就準備了很多名人故事來作為教材的輔助講義,比如齊白石的“不教一日閑過”、王亞楠睡三角床、美國的地產(chǎn)大亨歐文·亨利的故事等等。在課堂上,我每講述一個故事,就會對學生們進行提問:“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好習慣會對我們有什么幫助?”接著,我會結合教材的知識點,與榜樣的故事進行深入的結合,從而使學生們更加理解教材中知識點的蘊藏的深刻含義。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們擁有良好的習慣是重點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具備了堅強的品格、頑強的意志以及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對于他們今后的人生會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這就需要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各種方式的指導和提示,逐漸的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綜合地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
三、引導實踐,知人論世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教學內(nèi)容都離不開實踐的鍛造。在實踐中,學生能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知人論世,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面對當前的家庭教育,學生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各種保護,家長們很少能夠真正的放手,讓學生們自己來體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在政治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們進行實踐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們體會和感悟人生哲理,在品格上對學生們進行打造。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對于第3課《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內(nèi)容里,我更多的是讓學生們進行實踐鍛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課堂上,我會針對學生們的年齡,搜集資料,列舉出學生們這個階段應該獨立去做那些事情,然后讓學生們對照反思,分別列舉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接著,我會給大家進行任務的布置:“同學們,大家課余時間里,要根據(j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每個人做三件有意義的事情,并且記錄下來,老師要找學生們分別談談做每件事的感想和經(jīng)驗。”在我的任務布置下,學生們課余時間回到家中紛紛進行獨立的實踐,通過實踐積累經(jīng)驗,體會到意志和品質的深刻內(nèi)涵,遇到困難時能夠勇敢面對,逐漸培養(yǎng)出了堅強的品格。
一位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師,既能夠在課堂上進行點撥和指導,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意志和品格,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方式,對知識點進行合理的使用,賦予知識點一個嶄新的活力,留出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運用和掌握,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1.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英語學習的意義,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英語的學科特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及學習的社會意義,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
2.經(jīng)常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讓學生體驗作為好孩子的快樂,同時具有穩(wěn)定和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
這一點不僅要始終貫穿在課堂上,而且還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作業(yè)中,我們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應如此,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3.教會學生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提高自我調(diào)控能力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前5分鐘,我開設了“EverydayEnglish”,每天都讓他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再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學生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體驗,為提高自我調(diào)控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較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索精神
在這一點上,關鍵是教師要做好鋪墊,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的求知欲向比較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在每節(jié)新課教學后,我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目及相關網(wǎng)址,讓他們自己查找相關的內(nèi)容,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
5.充分發(fā)揮教材特點,在教學中使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并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在SBⅢ“Apersonofgreatdetermination”教學中,我讓學生寫讀后感,使學生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堅定自己克服困難的決心。
6.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榮譽感、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等
在“DealingWithWaste”的教學過程中,我讓他們在上課前,先自己動手查找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材料;上課時,由學生介紹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世界環(huán)境日的由來,并通過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Whatcanwedotoprotectourenvironment?”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初步的道德感,而且使學生對合作學習有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
7.通過游戲、音樂、形體、美術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引導學生將這種美感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如在教“CountryMusic”時,我就找一些歌曲讓同學欣賞,如“TakeMeHome,CountryRoad”“LemonTree”等,同時,我向學生介紹各種音樂的不同風格,如jazz,rockandroll等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讀《傅雷家書》,我們受到了很多的成長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教導兒子謙虛待人、謹慎做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2021,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1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獲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而奉獻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jīng)歷。我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
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nèi)心空虛。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獲,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成為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系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著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熏陶。我們在那里面吸收的養(yǎng)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xiàn)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對于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nèi)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郁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fā)現(xiàn)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啊,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fā)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shù)奈墓P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nèi)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陸游的詩句。的確,無論是在戰(zhàn)亂時期還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書都是無比珍貴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裝著的不僅僅是那一行行用親情凝成的字,更是難以丈量的,比天還高比地更厚的愛。
當你在一萬尺的高空中時,愛的力量能夠感受到你的微笑;當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時,愛的力量能夠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規(guī)律的跳動。父母不僅僅是父母,他們還是我們的老師,醫(yī)生,廚師,工人,顧問……在摔倒時,我們有父母;在肚子餓時,我們有父母;在數(shù)學題不會做時,我們有父母;在青春期時,我們有父母……父母的高尚無私,領著我們上前;父母的教導鼓勵,給予我們動力。他們是動力的源泉,惟有這種動力,才給予我們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當人感到無奈迷惘的時候,首先想起的當然是最親,最信任的人。而這,莫過于是父母親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極星的引導,樹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極星,是樹木,是月亮,在你最無助,最無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時候,給你雪中送炭讓你發(fā)泄,送你安慰。無論你身處異國還是異在他鄉(xiāng),父母的這種安慰,問候都是你心中萌發(fā)的種子。平日覺得父母的嘮叨是最厭煩的,可你在這時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樂,是超越界限,超越國界的,因為這種嘮叨是有著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無論是英語,俄語,德語,日語……無論它如何地千變?nèi)f化,可都不離其中。
就像文中一樣,當兒子消沉苦悶時,父親的勸慰,是一種莫大的幫助,這種勸慰,對于平時的我們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語言教育。可對于一個遠在他鄉(xiāng),面對困難而無從入手的人來說,是最珍貴的教導,是最深刻的體悟。這種指導,領導是百聽不厭的,因為它充滿愛,令你不禁淚流滿面;也因為它語句深奧,令你從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為它是父母的話語,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萬物復蘇是因為土壤的呵護,泉水的滋潤,薄霧的籠罩以及陽光的。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們之所以幸福快樂也是因為家里人信中,郵件中,短信中的問候,安慰,幫助,更因為有永遠都傳遞不完,永遠都說不盡的愛。
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3家書,一筆一畫寄托著對家人的牽掛。在古代,“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一封家書“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達思念?
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中飽含著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期望,滿含著對藝術、人生的思考、對立身處世的叮囑。小到對音樂的見解,大到國家大事,字里行間,滿含著愛。
回望宋代,陸游年邁時“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滿紙空。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自嘆徒勞,卻又“寄語紅橋橋下水”,不甘浮于心間,借水懷人。
回望明代,袁凱百無聊賴時收到家書,卻“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告誡兒子,當兒子取得成就時又絲毫不吝嗇他的贊揚——“東方升起了一顆星,這么光明,這么純凈,這么深邃;替中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信中,傅雷對兒子也極為嚴格,將錯誤嚴肅地提出來,嚴厲地要求兒子一一改正,但是,這無不表達著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期盼和愛,即使相隔千里,兒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諄諄教誨的父親,教他立身處世。信中同時暗含著苦,令人唏噓——父母不能陪伴兒子的苦、傅雷夫婦不能見到孫子的苦、傅聰未能盡孝的苦……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匯成一封封書信,將自己的思念寄給遠方的親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卻不能洗刷內(nèi)心的思緒。即使異地相隔,也不能阻斷親人那熟悉的字跡,那倍感親切的家書。
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4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于母愛,他沒有優(yōu)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為什么?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xiàn),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初一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優(yōu)秀讀物《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感想5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jīng)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xiàn)。
(1)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原則。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上,應轉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思路為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以知識傳授為手段,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熟練進行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管理的實踐能力。(2)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并重的原則。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應轉變以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等顯性課程為主的傳統(tǒng)設計思路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專業(yè)競賽、專業(yè)講座、專業(yè)見習等)并重的設計思路,以顯性課程為依托,完成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全面性的廣告基本理論知識教育的目標,以隱性課程為依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達到塑造學生完整的知識能力結構與完美品格的目的。(3)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并舉的原則。教學組織形式方面,應在原有的課堂教學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與研究機構合作、與廣協(xié)合作等途徑,補充課內(nèi)外實踐、講座、橫向課題研發(fā)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探索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組織模式,以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并重,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的教學目標。(4)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應改變重結果輕過程、重選拔輕培養(yǎng)、重分數(shù)輕能力的教學評價方式,以育人為著眼點,將教學評價的重點轉移到對培養(yǎng)過程的科學性,對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幅度,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幅度等指標的評價上來。
廣告專業(yè)人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理論教學與專業(yè)競賽互動。優(yōu)選不同級別、不同側重點的專業(yè)競賽,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搭建競賽平臺,以賽帶練,以賽帶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互動。
通過寒暑假的社會調(diào)查、行業(yè)市場調(diào)研等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社會與國情,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經(jīng)濟現(xiàn)象與行業(yè)問題,開闊胸襟,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與吃苦耐勞的職業(yè)素質。理論教學與科學研究互動。以教師的縱向、橫向科研課題為依托,通過學年論文、科研訓練和各種學術講座、學習研討會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學科前沿熱點問題,積極參與探討,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互動。
在我們的培養(yǎng)模式中,理論教學是以一定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材為依托的顯性課程,其與以企業(yè)實訓、專業(yè)競賽、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隱性課程形成了教學環(huán)境上的互動關系,系統(tǒng)化的顯性課程完成了對學生學科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的教育與培養(yǎng),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等隱性課程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企業(yè)實訓、專業(yè)競賽等多角度的隱性課程則在激發(fā)學生學習過程的價值感與尊嚴感、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興趣、引導學生理性認知、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促成顯性課程教學效果的質的提升,二者的良性互動,實現(xiàn)對學生知識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與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目標。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呢?
(一)、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生的指路明燈。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偉大的抱負,才能為之而奮斗。當目標明確時,你便會跨越重重困難去實現(xiàn)你的夢想。讓孩子從小關注國家、人類、自然界,從小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會讓他們更有學習動力,在這樣強烈的心理暗示下,孩子也更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如在學習新目標英語第一冊Unit1時,就要讓學生知道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并結合實際,使學生明白英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學好英語,長大后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習慣對于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發(fā)展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他們的終身學習有益,而且還在客觀程度上影響著其綜合品格的發(fā)展。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事一線教學的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一點: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學生還聰明、肯努力,英語學習就容易提高。學英語和其它課程一樣,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學生要踏踏實實,勤學苦練,才能學到知識,不斷進步。而學習的進步與良好的學風、品德的養(yǎng)成是密不可分的。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也就是說英語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1、培養(yǎng)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是最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我國是禮儀之邦,講文明、講禮貌是我們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應該發(fā)揚講文明、懂禮貌的光榮傳統(tǒng),杜絕打架、罵人等不文明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尊師的道德風尚。
從小事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關愛家庭,尊敬教師的好習慣。在講到“Mother's Day”;“Woman's Day”時,提倡為母親獻愛心,幫媽媽做好事,做小家務或沏杯熱茶,向媽媽問聲節(jié)日快樂等;幫媽媽、奶奶、姥姥等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學生們情緒高漲,培養(yǎng)了學生尊敬長輩的意識。在講到“Teacher's Day”時,讓學生知道老師是辛苦的,為了他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教育學生在課上給老師送上一份最真摯的祝福。孩子在愛的熏陶下逐步發(fā)展成熟,這種人格素質在孩子成人后,我相信運用到社會上去與其他人相處,一定會懂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精神是每個時代都不可缺少的良好道德品質,從而建立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
(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熱愛生命,關愛健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