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育政策;二孩;教育資源;適應性

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剛剛開始調整、新的生育政策剛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提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新生育政策的社會后果的研究,可以為實踐中避免和減少政策帶來的副作用提供理論的和經驗的支持。特別是對于分析預測生育政策調整對社會結構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及時防范這種影響可能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小學數量和規模需求可能成為幾年后的連鎖反應; 以及之后新的上大學難、就業難等等;生育政策調整帶來低齡人口增加,必然會帶動社會撫養比結構產生變化,從而帶來社會撫養負擔增加等問題,同樣必須提前探討。很多新問題、新難題將會出現,需要明晰和回應。生育政策的調整也不會例外,肯定會讓社會付出代價和成本。如何前后銜接、配套跟進,政策設計要妥善,避免造成新的矛盾。相同的擔憂出現在美國的人口集中增加,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影響,Baby - boom Generation對嬰幼兒的大量增加所帶來的現有托兒機構、幼兒園、兒童醫療機構、甚至嬰幼兒用品等方面的緊張和不足。

二、“單獨二孩”政策概念、特點

2013 年計劃生育“單獨二胎”出臺,之前過緊的生育政策引起諸多社會問題。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數量,通過降低生育率來達到。經過 30 年的摸索實踐,我國基本成功達到這個目標,迅速的使大量人口降低到一個較低水平上。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迅速發生著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變化,控制了人口數量,但又面臨人口結構性失衡,嚴重危及到了人口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單獨二孩”政策,是中國實行的一種應對計劃生育政策所帶來負效應的過渡性政策,符合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條件的夫婦允許生育“二胎”。

三、“二孩”政策的影響測算以及對教育的影響探討

據統計,中國從1975年到2010年共產生了2.18億個獨生子女家庭;另一個是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出生1萬人,就有360人在10歲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760人在44歲之前死亡。

為了簡便分析出出生人口與教育資源的關系,采用兩個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所有小學合計每年最多可招收普通小學一年級新生人數(a);出生人口數(b)。如果a顯著大于b,則招生人數比出生人口數大,出生人口不會對教育資源有較大的壓力,下表參照歷年教育統計年鑒匯編,將招生人數與出生人口數進行對比可見: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人口),由筆者匯編

由上表可看出,數據a顯著大于數據b,進入2000年后出生人口與招生數基本持平,招生人數緩慢增減,波動不大,進入2010年之后,人口穩步小幅增長。2010年80后進入結婚生育期,而且大都是晚婚晚育,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45萬人,我國老齡化的問題凸現明顯。

四、人口發展建議措施

4.1 網上預約出生計劃

建立完善的生育系統網絡,依據調查摸底得出各地不同婚配生育情況,進行登記,錄入生育系統之中,進行社區匯總,通過部門安排,建立不同的子系統,最后匯總入總系統中。

4.2 制定優先級生育年齡,分段生育,避免出生堆積

為了避免生育堆積,影響孩子入托、上學,就醫和長大后就業,適當延后較年輕婦女生二孩,讓出時間優先年齡較大婦女生二孩,取得民眾理解和支持。根據a和b的差異,制定出不同優先生二孩年齡來使用于不同地區。

4.3政府提前做好公共服務的分配,生育政策的調整放在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著“牽一發 而動全身”的巨大影響。“單獨二孩”放開后,新舊政策如何銜接,配置政策如何跟進,這些問題更需要全面考慮。任何一個政策的調整和變化,都會涉及不同的群體,而在不同的群體之間,政策的影響也會是不一樣的。社會職能部門對壓力的應對,實現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 馬曉華. 人口學者: “單獨二胎”后生育率將穩定在約1. 8[N]. 第一財經日報

[2] 喬曉春,李建民,陳衛,等. 人口學教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張娜. 單獨二胎政策前世今生[DB/OL].[2013 - 11 -27].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第2篇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xx村兩委就2009年我村各項工作,重點是計生工作作一表態發言,與大家共勉。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村級工作已發生很大變化,計劃生育工作逐漸成為村級工作的主旋律。2009年我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文章-找文章到]

一、計劃生育方面

一、深入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計生氛圍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宣傳,著力建設科學、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利用春節和收割季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集中期,開展集中性的宣傳活動。抓住重點人群的教育管理,通過面對面輔導,在人口學校開辦講座等途徑,幫助他們了解、掌握計劃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規。對特殊人群加強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對未婚重點青年男女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并倡導晚婚晚育。

二、強化流動人口管理,杜絕管理漏洞

大量人員的外出務工,在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又給我們的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很大被動,抓好計劃生育工作,首要任務就是抓好流動人口的生育管理。我們一是與育齡群眾和未婚男女青年簽定計生合同,在二月中旬,與包村鄉干一起對各片的合同簽訂情況進行了互查,及時補缺補差,確保簽訂率100%。二是層層落實責任,誰包片誰負責,疑難問題集體解決。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3月4日,我們已深入浙江、江蘇對歷年計生疑難問題進行逐一排查、落實、解決。三是健立健全帳冊,根據縣鄉政策要求,全面完善流動人口軟件資料。

三、推行優質服務,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2009年,我們將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包村鄉干的指導下,一是耐心細致地做育齡群眾的知情選擇工作,使育齡群眾了解常規的避孕節育方法。二是努力提高隨訪服務質量,及時掌握育齡婦女的婚、孕、育、養等動態情況,及時傳播生育、節育、優生優育知識。區分不同情況,不同人群,按月進行隨訪服務,并做好記錄。

四、加強信息臺帳管理,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水平

信息統計是最基礎的工作,臺帳資料是平時工作的翔實記錄。我們已在二月底結所有計生資料開展自查,并請鄉計生辦專業人員檢查審核,及時補充完善,確保各類資料齊全完整,臺帳規范到位。

五、發揮計生協會作用,形成干群齊抓共管的態勢

計生協會是一個群眾性組織,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紐帶。2009年,我們將繼續發揮計生協會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內練素質,努力提高會員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意識,增強協會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外樹形象,從滿足廣大育齡群眾的需要出發,積極組織會員開展互幫互助、互相扶持活動。

二、經濟發展方面

認真貫徹鄉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農業方面注重結構調整,在民營企業方面注重做好引導和服務,在旅游業方面力爭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三、基礎建設方面

在去年夏秋兩委的自然災害中,xx村遭受重大損失,荷花路被沖毀300多米,47.5畝良田被淤漲。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災后重建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今年我們將做好災后重建的掃尾工作,重點是代村民組47.5畝被淤良田的恢復。另外,我們還將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和尋求民間捐資,提高村級主干道路等級。

四、綜治工作方面

以抓矛盾排查為突破口,促進社會穩定。善于發現矛盾、排查矛盾、及時調處矛盾,盡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做好漁政管理工作,防止漁事案件發生,保障人民群眾和諧相處,安居樂業。

五、黨建工作方面

以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抓好整改提高階段的各項工作。開好黨員會議、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提高全體黨員的自身素質,發動他們為發展經濟、建設家園建言獻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將優秀分子吸收進黨的隊伍。完善黨建軟件資料,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總之,2009年度,我村兩委將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與鄉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目標同向、思想同心、行動同步,并結合村情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完成鄉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力爭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進步,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第3篇

今年以來,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20*年10月1日至20*年6月30日全縣共出生858人,其中計劃內832人,計劃外26人,死亡914人,人口出生率5.39‰,自增率為-0.36‰,計劃生育率為96.97%,多孩率為0.1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

具體地講,我們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各鄉鎮按照全縣統一安排,抓住春節前后和農忙時節流動人口返鄉的有利時機,開展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集中治理,辦理婚育證明1960份,查驗婚育證明1185人次,“三查”補查1916人,落實各類節育措施206例,外出跟蹤服務85人次。二是狠抓B超“三查”和節育措施落實。各鄉鎮對每季度下欠“三查”和手術對象逐人造冊登記,采取縣際配合、鄉鄉聯動的方法,使我縣流動到本市內的重點對象基本“三查”徹底。在縣計生局組織深入鄉村開展“八查八核”工作中,縣鄉密切配合,“三查”補查310人,落實節育措施38例,特別是落實了杏坪、鳳凰等鄉鎮歷年下欠的10例雙女難纏戶結扎和3例補救手術,有力推動了全縣計生工作的均衡發展。全縣三季度“三查”率達97.79%,節育措施落實及時率有較大提升。三是以“關愛女孩行動”為中心,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關愛女孩行動”實施方案,落實了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層次表彰獎勵了101戶計生模范家庭,為489戶農村獨生子女兌現了保健費,為967戶農村雙女絕育戶辦理了養老保險,在“兩免一補”中優先為計生貧困戶子女減免了學雜費。四是認真做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鄉鎮分管領導和計生干部犧牲春節和“五一”節假日,先后四次深入鄉鎮、村、組、戶調查、登記、核實,逐級多次張榜公布,最終上報確認全縣今年獎勵扶助對象182人,經省、市復查驗收,我縣上報對象準確無誤。現已進入獎勵扶助金兌現階段。基層計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優質服務等項工作也有了一定的進展。

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與上級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工作中還存在好多問題。一是有些鄉鎮主要領導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僥幸麻痹思想嚴重,只重視在嘴上,沒有真抓實干的行動,工作僅靠分管領導和計生干部單打獨干,人力投入不足,責任砸的不實;二是出生漏報嚴重。市連續兩年的回顧性調查,我縣的人口出生漏報率居高不下,均受到市上通報批評,盡管今年市半年考核我縣無出生漏報,但從縣計生局下鄉了解調查和“八查八核”工作中發現,全縣出生漏報現象依然嚴重。有的是鄉村計生干部責任心不強,有的是鄉鎮包村干部不愿上報,還有的是鄉鎮領導和計生辦故意瞞報;三是流動人口管理措施不到位。有些鄉鎮對長期流出人口放任自流,有的鄉鎮摸清了底子不敢外出跟蹤服務管理,有少數鄉鎮對流動在本縣境內的重點對象置之不理,出現了問題相互推諉,有個別鄉鎮對計劃外懷孕對象做一兩次工作不見效果就視而不見,或者指使其外出躲避違法生育;四是社會撫養費征收到位率低。有的鄉鎮違法生育行為發生后,不上報計劃外生育,也不到計生局辦理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自行下達征收決定,隨意降低征收標準;有的鄉鎮任何干部都可以征收社會撫養費轉開罰沒收入,為干部職工解決差旅費報銷和下鄉補助;有的鄉鎮在征收社會撫養費時不敢碰硬,不、不申請執行,等等。五是長年抓計生工作的長效機制堅持不夠。

上述突出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縣計生工作質量的提高,直接制約了我縣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務必引起全縣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下半年工作任務

1、扎實開展計劃生育集中治理工作。從7月21日開始,在全縣開展為期40天的計劃生育集中治理活動,整個活動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動員準備階段(7月21—7月25日),核查摸底階段(7月26日—8月5日),解決問題階段(8月6日—8月25日),交帳驗收階段(8月26日-8月31日)。此次活動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由各鄉鎮自行組織實施,縣上抽調5名縣級領導帶領計生局5名科級領導組成督查組,負責對各鄉鎮活動進展情況的督查。集中治理活動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的措施,夯實鄉鎮領導包村、鄉鎮村干部包對象工作責任,大戰40天,順利完成出生人口核實上報一個不漏、一孩上環一個不剩、二孩結扎一個不欠、計劃外補救一個不留、四季度“三查”干凈徹底的工作任務,迅速扭轉全縣計生工作被動局面,努力提升計生整體工作水平。

2、下硬茬消滅統計誤差。市縣有關計劃生育直查直處文件對出生漏報行為的責任處罰規定十分清楚,但在近年的工作中,我縣只是兌現了縣年度考核中漏報的經濟處罰,對省、市考核及縣半年考核中的漏報沒有嚴格追究。同時從理解基層工作辛苦的角度出發,對人為造成出生漏報的責任人也沒有追究政治責任。這是我局工作的一大嚴重失誤,從而導致了個別鄉鎮對計劃外漏報有恃無恐,一漏再漏。從今年起,對省、市、縣半年和年度考核中發現的所有出生漏報,一律按照有關直查直處規定處罰到位,決不姑息遷就。同時實行漏報責任追究跟蹤調查制度,嚴格追究造成漏報責任人的政治責任。

3、強化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治理措施。大力倡導和有效實施“關愛女孩行動”是促使性別比保持正常的有效途徑。各鄉鎮及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關愛女孩行動”宣傳提綱〉的通知》要求,抓好宣傳教育,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任務,確保“關愛女孩行動”工作深入開展。20*年,市上把出生人口性別比納入“一票否決”范疇,縣上即將出臺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規定,望各級各部門嚴格遵照執行。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全縣各醫院和診所B超機的管理,實行定點分娩,強化圍產期保健服務和出生登記工作。各級服務站要按照服務工作要求使用好B超機,為育齡人群搞好孕產期全程服務。柴莊鄉和紅巖寺鎮作為出生人口性別比監控點,要按照工作要求繼續做好監測點的監測工作。

4、出重拳打擊計生違法行為。在征收社會撫養費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征收標準,決不能我行我素,隨意降低標準。有違法生育的鄉鎮,可選準3-5戶典型,申請強制執行,適時召開公開征收社會撫養費處理大會,大范圍曝光,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同時,對作假手術、出具假證明或私自從事人流引產手術、破壞計劃生育工作秩序的人和事,一經發現,堅決做到嚴處。

5、切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管理要針對流出前、流出時、流出后三個不同的階段采取摸底宣傳教育、簽定服務合同和跟蹤服務管理的措施實施有效管理。對流動人口摸清地址的,適時出擊,搞好跟蹤服務管理。對不知詳細地址的,可采取有獎舉報線索或分包給村組干部摸排等方法,直至獲知信息,實施有效管理。縣內鄉際之間要密切配合,協管好互流人口,不得統計為流動人口,不得推諉扯皮,若出問題,雙方都要計算。

6、落實獎勵優惠政策。縣鄉兩級要積極落實兌現計生戶各項獎勵優先優惠政策。一是對符合生育二孩條件放棄了二孩生育的,一次性兌現2000元的獎勵;二是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子女本年度考上大學的,每人獎勵1000元;三是對計生貧困戶進行救濟救助;四是按照“三二一”的原則籌資,為全縣尚未辦理雙女戶養老保險的雙女絕育戶辦理養老保險;五是做好全縣農村首批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每人每月50元獎勵扶助金的發放工作。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第4篇

一、上半年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交通建設穩步推進截止6月底,全市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1.6947億元,其中公路建設7376萬元,港航建設3700萬元,站場建設270萬元,交通企業5601萬元,占年計劃的109。重點工程建設:9月全面拉開我市主干道大中修工程,到目前為止,除蘄龍線至盤塘段邊溝正在施工外,其余各標段已經全部建成通車;列入我市重點工程的至大金一級公路工程設計和征地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著手拆遷和路基工程的招投標工作;二級客運中心站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結束,現已進入征地和場地建設;件雜貨綜合碼頭初步設計報告通過專家審議通過,正在抓緊進行開工建設籌備工作。公路建設:列入市政府八件實事的農村公路建設進展順利,截止今年6月底,已完成硬化里程87公里,占年計劃的87;石松線石佛寺轉盤段大中修工程已經建設完成;大馬線正在進行前期測量工作;黃標線大中修工程已啟動招投標工作,現已開工建設。港航建設:興航貨棚工程建設已完工;黃岡亞東一號泊位通過工程初步設計審查,二號泊位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3處渡口達標改造工作已全面啟動。“站場運”一體化建設:已完成五級客運站1座,候車亭16個,在建五級站1座,共新增加運營汽車212輛,新辦、換發道路從業資格證380個。

行業管理規范有序

客運車輛掛牌持證率99,依線運行率100,進站率99,正班正點率97,運用gps定位監控系統對長途客車進行安全監管;水路運輸許可證、服務證、營業證“三證”換證率達95、100、95,全市內河渡口渡運連續29年保持水上安全無事故,船舶安全面達100%;大力開展治理超限超載工作,共制止超限超載行為650起;完成修補底層巖1800平方米、油層巖4810平方米,修補坑槽8600平方米,清灌縫8公里,整修路肩26.8萬平方米,清挖邊溝23200米,安裝涵管140節280米,新安裝里程碑40塊、百米樁400根,維修更換輪廓標180根,新植行道樹19710株,路面標線28公里,路肩帶刷白40公里,行道樹刷白43公里。在黃岡市首次舉辦農村公路“三大員”培訓班,全市共有350余人參加培訓。

交通企業穩步發展

全市截至6月份,共運送旅客191萬人次,周轉量2.1億人次公里,收入3500萬元,同比增長均超8;完成港口吞吐量280萬噸,周轉量8.7億噸公里;全市共培訓600名汽車駕駛員,培訓收入100萬元,均超計劃10,培訓學員合格率達90以上,實現利潤10萬元。

交通改革負重前行

按照中央、省政府相關決定,我市征稽部門按規定的時間啟動了稅費改革前的票款清理工作,并嚴格政策和法規,做好欠費追繳工作;公路部門于5月1日零時起,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停止收費,并快速安全有序的撤除了相關收費設施,至5月1日零時止,我市兩處二級公路收費站完成費收220萬元。為確保兩項改革順利實施,我局成立了相應改革領導小組,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工作,確保改革涉及人員思想穩定。改革待崗期間,我們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各項知識,提升轉崗人員的業務素質,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和公路發展需要,同時積極安排好改革相關人員待崗期間的工資、福利,努力保障兩項改革的安全穩定。

精神文明縱深發展

我局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全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后,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嚴格要求,學習實踐活動進展順利,效果明顯,得到了市委指導檢查組的充分肯定。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二、存在的問題

1、交通建設負債沉重。目前,歷年累計欠債3000余萬元,債務重,資金壓力大,加之工程建設資金到位緩慢,今年已向市財政預借資金2300萬元,建設資金嚴重影響了我市交通工程建設的進度。

2、通村公路建設項目完成難度大。我市通村公路建設項目總規劃里程較長,截止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計劃,剩下計劃不是經濟實力較弱的村,就是山區村、偏遠村,通村公路建設面臨的資金壓力大,實施難度較大,完成任務困難,嚴重制約了我市通村公路健康快速發展。

3、公路管理養護投入不足。我市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本來捉襟見肘,加上近年來一些企業落戶,特別是今年二級公路收費站的撤銷,我市公路管理養護難度愈來愈大,投入也自然增加。我們雖然想方設法的籌集到一些資金,但由于缺口過大,這也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歷年計劃生育政策范文第5篇

第二條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原則是:醫療保障水平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共同繳納。

第三條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行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醫療保險(以下簡稱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為主,住院醫療保險為輔的多層次醫療保險。

第四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制定、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市職工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經辦機構)負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對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實行協議管理。

第五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雇工)、自謀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沒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參保人員),都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第六條用人單位新建、分立、合并,職工錄用、退休、解聘、調動的,均應在每月25日前攜帶相關資料到經辦機構辦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變更等相關手續。

第七條不在用人單位生產工作崗位的人員,不得以用人單位在職職工身份掛靠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第八條參加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的,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雇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以本單位上年度全部職工工資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其他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下同)為繳費基數,按8%的繳費率繳納;職工(雇工)個人以本人上年度勞動報酬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其他工資性收入)為繳費基數,按2%的繳費率繳納。

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住院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以本單位上年度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按5.8%的繳費率繳納。

第九條參保單位應于每年11月向經辦機構申報本單位參保人員的當年度工資總額,由經辦機構審核后確定下年度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總額高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低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或工資收入無法確定的,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公布的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確定。

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醫療保險繳費基數,每年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布確定。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率可作相應調整。

第十條自謀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沒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根據本人所參加險種,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公布的繳費基數,按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的合并費率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十一條基本醫療保險費由市地方稅務部門征繳或由經辦機構代征、財政部門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于每月10日前按照核定的繳費標準按月繳納,年終結算。職工(雇工)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由所在單位于每年年初一次性代扣代繳。自謀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沒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于每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一次性繳納下年度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雇工)辦理參保手續后,未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含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的,由征繳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按實補交欠繳金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滯納金。滯納金并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

自謀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沒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繳費中斷的,應按辦理補繳手續之年繳費基數和相應險種的單位繳費率補繳中斷期間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含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辦理補繳手續后,繳費年限連續計算。補繳年限期間不計個人賬戶,所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其職工(雇工)辦理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手續的,應由征繳部門按實際辦理參保繳費手續之年的繳費基數和相應險種的單位繳費率補繳應參保而未參保期間基本醫療保險費(含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辦理補繳手續后,計算繳費年限。補繳年限期間不計個人賬戶,所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三條參保人員自參保之日起必須連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至退休,方可享受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待遇。參保人員享受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待遇的最低連續繳費年限暫定為20年。

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批準退休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生活費)或退休金的參保人員,在享受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待遇時,醫療保險連續繳費年限不足20年的,按規定繳費基數及繳費率一次性躉繳不足年限的醫療保險費。參加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的人員,按躉繳當年繳費基數的8%一次性躉繳不足年限的醫療保險費,也可按每年繳費基數的8%逐年繳納。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人員按躉繳當年繳費基數的5.8%一次性躉繳不足年限的醫療保險費,也可按每年繳費基數的5.8%逐年繳納。參保人員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不能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生活費)或退休金,但繼續逐年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可繼續逐年繳納醫療保險費,享受在職人員醫療保險待遇。

參保人員退休時,參保單位或參保人員個人應及時到經辦機構辦理醫療保險變更登記手續,從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次月起享受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待遇。

原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可轉辦統賬結合醫療保險,并按規定繳納統賬結合醫療保險費,從辦理變更手續次月起享受統賬結合醫療保險待遇。轉辦時,應根據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實際參保年限一次性補足兩險種間差額,補繳后,原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合并計算為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繳費年限。補繳金額按補繳當年繳費基數的2.2%計算,一次性補繳的醫療保險費全部并入統籌基金。

第十四條參保人員醫療保險關系變更時,用人單位或參保人員個人應在當月25日前到經辦機構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參保人員在本市范圍內工作調動的,應及時辦理醫療保險關系續接手續。參保人員因工作變動調離本市的,應憑有關調動(流動)證明辦理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其個人賬戶結余資金隨同轉移或一次性發給本人。

外地參保人員調入本市的,憑外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所提供的個人賬戶結存轉移單、繳費證明等有關材料,到經辦機構辦理醫療保險續接手續。原統籌地區的繳費基數和繳費率低于本市對應年度規定的繳費基數和繳費率的差額部分,由本人在辦理續接手續時一次性補繳(不補計個人賬戶),補繳后,參保人員在外地的實際繳費年限方可和在我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年限合并計算。辦理醫療保險續接手續后,須連續繳費至退休。最低連續繳費年限滿20年,且轉入本市后的實際繳費年限滿5年的,可以享受我市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參保人員因其他原因終止醫療保險關系的,用人單位、參保人員或法定繼承人應及時到經辦機構結清欠繳的醫療保險費,辦理醫療保險注銷手續,并提取個人賬戶實際余額。已辦理注銷手續的人員,原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不再連續計算。

第十五條參保單位發生分立、兼并、租賃、承包等情形的,接收者或繼續經營者應當承擔其單位職工的醫療保險責任,及時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參保單位破產時應當按規定優先清償欠繳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在各單位預算資金中列支,企業在稅前列支。

參保人員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不計征個人所得稅。

第十七條經辦機構為參加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以下簡稱個人賬戶),個人賬戶根據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和不同的年齡段按比例計入:

35周歲(含)以下按繳費基數的3%計入;36周歲至45周歲(含)按繳費基數的3.5%計入;46周歲至退休按繳費基數的4.5%計入;退休后按繳費基數的5%計入。

個人賬戶由經辦機構于每年年初一次性計入。首次參保的人員,當年度個人賬戶按實際參保時間計入。退休人員以實際到經辦機構辦理醫療保險轉退休變更登記手續的次月起計入。中斷繳費后續保補繳往年醫療保險費、轉險種補繳及因繳費單位未足額申報繳費基數和人數經稽核后補繳的,不補計個人賬戶。

第十八條個人賬戶資金分為當年計入資金和歷年結余資金。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可以結轉使用或依法繼承。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門診醫療費用。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可用于支付住院醫療費用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下的個人自付費用、乙類藥品與診療項目個人自付費用和起付標準以上應由個人按比例自付的費用。

長期居住外地且未享受特殊病、慢性病專項門診醫療費補助或門診統籌待遇的退休人員,其歷年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現金方式支取。

第十九條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以下簡稱統籌基金)。用人單位及參保人員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除計入個人賬戶外,其余部分全部納入統籌基金,統籌基金由經辦機構集中管理。

統籌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參保人員的住院醫療費用及部分門診醫療費用。

第二十條建立風險調節基金,每年從統籌基金中提取3%作為風險調節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因重大流行性疾病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而發生的醫療費用及調劑統籌基金收不抵支。風險調節基金的使用,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一條確定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

統籌基金起付標準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不同等級設置:二級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600元,一級醫療機構500元,社區醫療服務站(所)和家庭病床300元。同一結算年度內多次住院的,從第二次起,按當次入住醫療機構起付標準依次遞減30%,最低不低于200元。長期連續住院的,統籌基金起付標準每90天計算一次。

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暫定為40000元。

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上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住院醫療費用,在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內,由統籌基金分段按比例結付:超過起付標準10000元(含)以內,統籌基金分別按在職職工85%、退休人員90%的比例結付;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統籌基金分別按在職職工90%、退休人員95%的比例結付。

參保人員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住院醫療費用累加計算。

因病情需要轉市外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或二級專科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應由本市二級或專科定點醫療機構提出意見,報經辦機構核準后辦理轉院登記手續(危急病人可先轉院,并在轉院后15日內補辦登記手續)。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和支付標準的,參保人員個人先自付8%,再按規定報支。經批準轉上述范圍以外的其他定點醫療機構所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參保人員個人先自付15%后,再按轉外就診規定報支。未經經辦機構核準登記,擅自到市外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參保人員個人負擔。長期居住市外、探親或因公出差急癥患病不計外轉折率。

第二十二條建立門診醫療統籌制度

一、參加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個人賬戶當年計入資金用完后,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門(急)診醫療費用,先由個人自付600元后,再在規定的限額內,由統籌基金按比例結付。

(一)在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生的普門診醫療費用,在2000元限額內分別按在職職工50%、退休人員60%的比例結付;在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門診醫療費用,在2000元限額內分別按在職職工35%、退休人員45%的比例結付。本辦法實施后,不再辦理糖尿病、高血壓(II、Ⅲ期)、乙型活動性肝炎等慢性病的專項門診登記手續。

(二)已辦理慢性病專項門診登記手續的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與申報疾病相對應的檢查、治療等專項門診醫療費用,在2000元限額內按在職職工50%、退休人員60%的比例結付。上述兩項門診醫療待遇不重復享受,已辦理慢性病專項門診登記手續的人員,可根據自愿原則選擇上述兩項門診醫療待遇的其中一項。

(三)惡性腫瘤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門診復查及口服抗腫瘤藥物專項門診醫療費用,按在職職工50%、退休人員70%的比例結付,最高支付限額為5000元。

二、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門(急)診醫療費用,先由個人自付1600元后,再在2000元限額內,由統籌基金按比例結付。在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生的普門診醫療費用,分別按在職職工50%、退休人員60%的比例結付;在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門診醫療費用,分別按在職職工35%、退休人員45%的比例結付。

第二十三條建立特殊病專項門診醫療補助制度

參加統賬結合醫療保險的人員,部分特殊病種的專項門診醫療費用參照住院費用管理辦法結算。

參照住院費用管理辦法結算的特殊病種專項門診費用包括:重癥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后的抗排異藥物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及靜脈給藥化療、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等費用。其中:重癥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后的抗排異藥物治療費用,在一個年度內設一個起付段,起付標準為600元;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治療費用不設起付段。

參加住院醫療保險的人員,部分特殊病種的專項門診費用由統籌基金限額補助。

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重癥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異藥物治療和惡性腫瘤放(化)療等專項門診費用,在一個結算年度內設一個起付段,起付標準為600元。起付標準以上的重癥尿毒癥透析及器官移植后抗排異藥物專項門診治療費用年累計在30000元限額內、惡性腫瘤放(化)療專項門診治療費用年累計在4000元限額內,統籌基金補助50%。

上述特殊病患者應憑二級以上(含二級)醫院的病歷、出院小結及相關資料及時向經辦機構申報,由經辦機構確認后享受專項門診醫療費補助待遇。

第二十四條參保人員同一結算年度內,既發生住院醫療費用,又發生門診醫療統籌費用及特殊病專項門診醫療補助費用的,其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支付范圍及標準的醫療費用合并計算,超過4萬元以上的費用,統籌基金不再支付。

第二十五條下列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一、工傷事故(含職業病)發生的醫療費用;

二、交事故發生的醫療費用;

三、醫療事故費用;

四、各類鑒定費用;

五、自殺、自傷、自殘、酗酒、打架、斗毆、吸毒及其它違反法律法規行為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六、已列入生育保險支付范圍的生育和計劃生育發生的醫療費用;

七、參保人員在境外發生的醫療費用;

八、參加本統籌地區以外的社會醫療保險已報支部分的醫療費用;

九、其他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報支范圍的費用。

第二十六條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于辦理參保、繳費手續次月起,6個月后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

自謀職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原市屬國有、集體改制破產企業失業人員除外),首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過渡期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過渡期為二年。參保對象于辦理參保、繳費手續次月起,6個月后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的50%;滿二年后,全額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十七條參保單位或參保人員個人中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經辦機構從中斷繳費的次月起凍結中斷繳費人員的醫保IC卡,暫停其醫療保險待遇。中斷繳費不滿12個月(含)的,于辦理續保、補繳手續的次月起繼續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中斷繳費超過12個月的,于辦理續保、補繳手續的次月起六個月后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十八條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門診醫療統籌支付標準及特殊病專項門診醫療補助的范圍和標準,可根據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及醫療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作適當調整。

第二十九條基本醫療保險實行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定點管理制度。

第三十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根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方便就醫、兼顧需要、公平競爭的原則,制定醫療保險定點單位設置規劃。

第三十一條經辦機構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實行協議管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責任和服務權限,并根據各定點單位的醫療保險管理水平和定點服務信譽等級等實行分級管理。

第三十二條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應根據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同時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與經辦機構共同做好醫療保險管理服務工作。

第三十三條參保人員應憑本人身份證和基本醫療保險IC卡到本市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就診或購藥。長期工作或居住市外的參保人員,應在其工作或居住地選擇1~3所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報經辦機構審核、登記后作為本人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探親或因公出差患病急診時,可在探親或出差當地一級及一級以上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第三十四條參保人員因病情需要辦理家庭病床手續的,應由定點醫療機構提出申請,報經辦機構審核批準。

第三十五條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條符合本市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及支付標準的醫療費用,按下列規定結算支付。

一、參保人員在本市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醫療費用,過基本醫療保險IC卡刷卡結算,應由參保人員個人負擔的費用,由個人現金支付,應由個人賬戶支付的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其余部分由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二、參保人員轉外就診及異地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后,憑有效票據、病歷資料、費用清單及相關證明等在規定時間內到經辦機構按規定結報。

三、基本醫療費用按年度結算,以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結算年度。

第三十七條基本醫療保險藥品、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根據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制訂。

第三十八條經辦機構對本市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定額結算、按月預結、年終考核”的結算辦法,對定點零售藥店實行“按月預結、年終考核”,具體結算考核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銀行存款利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利息收入并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

第四十條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的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

經辦機構的人員工資和醫療保險的事業經費由財政預算安排,不得從基金中提取。

第四十一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與財政部門應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的監督管理。審計部門應定期對經辦機構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

第四十二條建立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衛生、藥監、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組成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組織,定期檢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加強社會監督。

第四十三條基本醫療保險費的征收、繳納,包括征繳管理、監督檢查和罰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四條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違反定點服務協議,造成醫療保險基金損失的,由市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政策規定及服務協議約定,按情節輕重責令改正,追回經濟損失和違約金,暫停醫保服務,終止醫保服務協議;情節嚴重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取消定點資格,并按有關規定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國家工作人員、、致使醫療保險基金流失的,或者任何單位和個人截留、擠占、挪用醫療保險基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地方稅務機關追回流失和被截留、擠占、挪用的資金;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參保人員騙取、套取醫療保險基金的,由市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依法追回違規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訴訟。

第四十八條建立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所有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均須參加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并及時足額繳納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由參保人員個人繳納,繳費標準暫定為每人每年60元。應由個人繳納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在職職工統一由單位于每年初代扣代繳,退休(托管)人員于每年初由養老金(生活費)發放單位代扣代繳,其他人員隨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時一并繳納。所繳納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全部納入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同時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每人每月5元的標準劃入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

參保人員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規定的,累計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在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內,由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分段按比例支付,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至10萬元部分按85%比例支付,10萬元至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額(20萬元)部分按90%比例支付。

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的繳費標準及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標準,可根據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及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金運行情況作適當調整。

第四十九條分別建立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基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及離休干部、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專項基金。

國家公務員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享受公務員醫療補助待遇,公務員醫療補助經費由市、鎮(鄉)財政安排。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基金。企業職工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基礎上,享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待遇,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費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4%以內,從企業職工福利費中列支。

離休干部、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費用實行社會統籌,離休干部、一至六級殘疾軍人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規定的醫療費用由專項基金按規定支付。

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企業補充醫療保險、離休干部、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管理等具體辦法另行制訂。

第五十條職工因工傷和女職工生育發生的醫療費用,已參加工傷、生育保險的,由工傷、生育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未參加工傷、生育保險的,仍由所在單位從原資金列支渠道按規定支付。

第五十一條原在市屬國有、集體企業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基準日前或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關閉之日前,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退休和按省政府139號令規定領取生活費并在改制破產時領取一次性醫藥費的人員及企業改制破產時符合托管條件的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所需資金由市財政逐年劃撥。、兩鎮的鎮屬企業改制(破產)前退休的人員參照執行,所需資金由兩鎮財政承擔。

第五十二條建立社會醫療救助機制。民政部門和各級工會組織要過社會捐贈、職工互助、財政扶助,多渠道籌集醫療救助資金,對因醫療費用開支過多而影響基本生活的低保和特困職工等群體,給予適當救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呈贡县| 蕉岭县| 福贡县| 宁乡县| 岚皋县| 穆棱市| 瑞昌市| 巴林左旗| 扬中市| 临沧市| 红安县| 腾冲县| 光泽县| 绥中县| 浦江县| 方城县| 陈巴尔虎旗| 正蓝旗| 宜兰市| 阆中市| 黄龙县| 郧西县| 姜堰市| 忻州市| 保靖县| 崇仁县| 东兰县| 广安市| 筠连县| 南雄市| 漾濞| 丰镇市| 大安市| 双江| 宝清县| 梅河口市| 新邵县| 固始县| 常山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