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園林設計要素

園林設計要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園林設計要素

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園林;造園;五大元素

1地形

地形可以說是構成園林的骨架,主要的類型有:平地,土丘,山巒,凹地,谷底等。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會影響到整個園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以及植物景觀。園林中的地形是一種人為作用下的對自然的模仿,應該遵循自然規律。

在人們集散休息以及進行一些活動性的休閑園林區域中,應處理為較為平緩的地形。平緩的地形視野開闊,在視覺的效果上大氣舒展,但由于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躍性,景觀趣味性較差,往往需要在平地寬闊的邊緣種植樹林作為垂直形態上的景觀來補充,這樣也起到了背景襯托的作用,這樣可以彌補平坦地形的單調性。

水體是地形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也是園林的靈魂。水體可以分為靜水和動水2種類型。靜水包括湖、池、塘、潭等。動水則有河、溪流、噴泉、瀑布疊水、涌泉等。水系要“疏水之去由,查水之來歷”。水體要有大小主次之分,根據地形的不同,創造出大湖面、小水池、瀑布疊水等不同的水體,并由這些水體組成完整的水系。水體的岸邊在設計的時候不宜成角,對稱、圓弧、直線等波狀。在較為大型的水面切忌一覽無余。

在造園的過程中,挖了湖就要堆山。土山可以做維和空間,也可做屏障、土丘及緩坡等。因為山地的坡度緩急不同,所以人們在游玩的時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觀察山體的視覺效果是不同的。在堆山時我們要把握要主山不宜居中,忌諱筆架山的呆板對稱形象以及一字排開成列成行。應該做到山體的主次配合得當,高低錯落有致,前后穿插遙相呼應。

山與水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水系和山體是相互組成的有機整體,山的走勢,水的脈絡互相穿插,而不能是孤立的山,無源的水。

2植物

園林的植物素材基本包含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草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攀緣植物等種類,其中陸地植物是園林種植設計的主要內容。

園林設計中主要的環境特色應該是以綠樹植物為第一位,設計時要從四季景觀效果考慮,不同的地理位置各有特色。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盡可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中國南方,尤其是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由于氣候溫暖多雨,四季常綠,則多選用色彩鮮艷的花類為主。

設計時可以成叢,成群,成片的栽植。一般的3株樹的栽植點可以組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3株樹的搭配一般可以認為是自然式栽植的基本方式。古云:“三株一叢,第一株為主樹,第二第三株為客樹”,或稱之為主,配,次的關系。在設計時要注意對樹木的設計要求有配合,和樹種的搭配,不應成排成行。

3 建筑

傳統的園林建筑類型有樓、塔、榭、亭、臺、廊、閣等等。這些建筑不僅種類繁多,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并且在用途上也是多種多樣的。以亭子為例,可以臨水而建,也可在島上,山頂,山腰,林中,平地,路邊建亭。舉一反三,其他的建筑也是不拘一格的,總之,園林建筑的布局依照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原則,讓建筑成為園林中的景物,又是可供人游玩觀賞的好去處。

4道路系統

在園林設計中,道路系統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道路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不但是劃分不同區域界線,而且還是連接園林各個不同區域或者景點的紐帶。我們在設計道路的時候應該起到引導游客,組織風景的作用。

道路系統可以說是園林的脈絡。我們在設計園林道路的時候應該先考慮到系統性。應該從全園的總體出發,確定主路系統,不但是全員的框架,也是起著承擔大部分人流的作用。在設計時不能把道路設計成直線或者一條道路延伸到底,而應該分為兩路或者三條主路并進,并且形成一個循環系統。而分岔路的設計起著循環的作用,這樣道路的循環系統就會成為多環的的道路。一般的主路寬5~8m,二級路2.5~3.5m,小路1~1.2m,山道0.6~0.8m。

廣場則可以認為是道路的擴大部分,可以作為游人休息,觀賞,集散的空間。我們在游覽園林時,不光是順著道路游覽,還要停下來對某一景物或者建筑園林小品等進行觀賞。廣場由于容納的空間較大,則可以聚集一定的游人開展游賞。

5 園林小品

在園林設計中,除了構成建筑外還有大量的小品性的設置。園林小品一般包括園林雕塑,園林山石,壁畫,噴泉等。小品是園林構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得園林景觀更富有想象力。例如西安市青龍寺東門入口處大景石,形如臥象,給人以新奇之感。我們常常還把一些功能性較為明顯的桌凳、踏步及燈具等賦予藝術化。比如一個供照明的燈具,雖然可以采用成品,但是明顯感覺缺少藝術品味,假設用最普通的竹節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反倒在簡陋中叫游人感覺到一種融入自然的美。

參考文獻

1 杜汝儉,李恩山.園林建筑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境低碳生態技術雨水收集利用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理念,低碳、環保成為現代城市全面建設的重要發展策略。隨著我國大氣中CO2含量越來越多。因此,低碳、環保已經成為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而作為一名環境景觀設計師,應采取節能環保的技術,改善環境,實現環境工程的目標。

1 低碳園林設計的要素

1.1 雨水儲蓄利用

保持和修復自然界的水循環將成為低碳園林設計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隨著市政管網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觀用水來自于潔凈的自來水。建立區域性的雨水利用設施,實現“就地滯洪蓄水”是解決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也解決了園林景觀與植物灌溉用水問題。

1.2 綠色園林構筑物

園林構筑物可以通過形式的巧妙構思達到增匯的目的園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層架空的設計,以及墻面、屋頂立體綠化,增加綠化面積或綠地面積,同時提供多種建筑設計風格,為人們提供不同的觀景視角,形成獨特的園林風格。地下與半地下園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減少,達到減排效果。

1.3 污水凈化循環

城市污水凈化循環問題亦可以通過園林景觀的設計,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決。具有凈化功能的人工濕地系統可以設計成污水處理地。將城市污水排人濕地系統,配合植物根系以減緩水流速度,利用多層異質土壤對懸浮物進行攔截沉降,促使雜質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濕地中種植具有凈化功能的植物,如蘆葦、小香蒲、花葉蘆竹等,以有效地吸收過濾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1.4 選擇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過選擇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維護少以及可以進行循環利用的材料進行園林建設。選擇本地或就近材料,通過降低運輸成本來減少碳排放。盡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鋼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減少園林建設中的碳成本。

2 園林實例分析

2.1工程概況

某高檔國際濱江商務休閑區,主要定位為低碳、生態的集星級酒店、商務辦公、休閑商業、人文歷史、濱江景觀為一體。地塊擁有天然優美的沿江景觀面,而本身蘊含了深厚的歷史底蘊,所以對該項目的設計提出了在生態、低碳、自然造景的要求。

2.2 設計理念

(1)由于擁有絕好的觀江視線,因此建議散落的獨立單體建筑設計降低建筑一層高度, 并充分利用屋頂及建筑外形配合生態水景景觀,使觀江景面最大化,形成水江一體的景觀效果。

(2)利用建筑沿江面層層遞進的設計,將沿江綠化帶引入建筑并延續至每個建筑屋頂,使建筑與綠化帶自然融為一體。

(3)利用建筑天然弧面結合景觀溪流水景設計,將屋面排水功能自然地融入到整個景觀設計中,并巧妙的與各種景觀功能相結合,創造低碳、生態、環保且有趣的濱水商業氛圍。

2.3 園林低碳設計要點

2.3.1大雨收集過濾池

下大雨時,雨水通過道路事先設計好的坡度,流到兩側雨水口,再迅速排到市政雨水管網中,未經過濾和處理直接流入河流。因此利用道路的綠化帶作為收集池,使雨水先匯集其中,給土壤更多的下滲空間和時間,減弱道路雨水的流速以緩沖對江河的污染。應建設一些生態洼地和池塘,在解除洪水威脅之前儲存雨水,也可用于補充地下水。

由于建筑沿江面至濱江駁岸地形自然形成坡度,視為可改造設計部分。將綠化帶分為大雨收集池和普通種植池兩種,大雨收集池設計種植水生植物和礫石,并在道路和人行道兩側設有開口,雨水和從此處匯入池內,達到過濾沉淀的設計目的,在池內設計比土壤標高高出5cm的雨水口,當下大雨時,雨水下滲達飽和后經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2.3.2 雨水收集

基地南面為沿江綠化帶,設計概念是將其打造成為主題性的商業濱江后花園。其中綠地部分主要為雨水自然下滲為主,用綠地涵養水源,減少綠化灌溉。因此,盡量采用下凹式綠地或通過綠地自然坡度將屋面雨水及綠地雨水導入景觀水系或引入進行雨水利用的設施。

綠地比周圍路面或廣場下凹5~10cm,路面和廣場多余雨水可經過綠地入滲或外排。增加設施采用PP 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滲濾框、滲槽、滲坑等多種形式。在大面積的綠地內也設計了一定數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綠地5cm,只要超越設計標準的雨水才能經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綠地可進行細致的地形設計,通過減緩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或景觀水系等方式來增強滲水能力。為配合這一設計,洼地、水系部分設計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與周邊已建沿江景觀帶相呼應相聯系。

2.3.3 屋頂花園

采用綠化覆蓋建筑屋頂,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溫性能,是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態手段。由于建筑屋頂上的風力和荷載,種植大型喬木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另外,植物根系很發達,會穿越鋼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壞防水層。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綠色屋面時必須對各種因素全面考慮。

(1)屋面風力減弱設計。建筑設計高出屋面120cm的女兒墻,阻擋部分風力。靠近兩側女兒墻設計中層小喬木和灌木籬,以形成絕佳的圍合感,大喬木盡可能種植在中間區域。大風季節,樹枝的劇烈搖晃造成根系松動而使大樹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隱形支架固定大喬木。

(2)屋面減重設計。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種植設計主要以中層小喬木為主,局部點綴大喬木。而普通綠色屋頂大多種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滿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種植大喬木至少滿足120cm左右的覆土需求,結合本項目中屋面階梯狀特點,并在建筑設計的擴初階段參與進來,同建筑、結構工程師溝通,將大喬木和小喬木的種植位置在景觀設計前期就確定下來,創造出最經濟節約的空中花園。屋面種植設計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點為有較高的觀賞性,低維護,減少除草劑、 農藥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淺根系植物。輕質土壤與輕質填充物混合使用,輕質土壤配比:腐植土50%~70%,蛭石10%~40%,砂土10%~20%。

(3)排水層。排水層的主要作用是能夠在降雨和澆灌時讓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時降雨量為100mm時,也不會產生屋面積水。此外,如果是開放式而有人進出的話,還要考慮人的載重,必須要保證排水層不喪失排水功能的強度。有的排水層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對薄層土壤的綠化有更好的效果。

2.3.4 生態景觀材料

生態景觀材料分為以下3個特質:可減少,可再利用及可再生。只要滿足上述可視為生態材料。如屋頂排水格選用HDPE,相對PVC 排水格就更環保些;硬質鋪裝能透水的材質當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環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鋪地、生態砂、透水磚、陶土磚,比混凝土相對環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環保,因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理布置與利用城市園林綠地,可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建筑能耗、引導綠色交通,從而達到減排的效果,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第3篇

關鍵詞:鋪裝;景觀設計;要素

Abstract:Garden paving is to cover bare ground with special materials such as stones, bricks, timbers etc., which forms a sturdy surface to reduce dust rising, carry vehicular traffic and provide a public place for people gathering. And it could be used to organize traffic, guide tour, divide the space, constitute landscape and organize people flow.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to design more graceful and more harmonious landscaper in terms of pavement color, texture, configuration and extent.

Keywords: paving;landscape design;elements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2)04-0079-02

1 前言

園林鋪裝是指在園林中以石材、磚、木材等材料對地面進行覆蓋,形成一個堅固的面層,即可防止塵土飛揚、又可承載車輛通行、人流聚集的場所,還能起到組織交通、引導游覽、劃分空間、構成園景、集散人流等作用的硬質地面。[1]園林鋪裝作為構園的一種重要要素,通過精心推敲其色彩、質感、構形和尺度,可以獲得優美的鋪裝景觀、提高整體園林環境的文化品味和藝術質量。同時,鋪裝也能夠統一和連接各種構園要素,當單獨的元素缺少聯系時,獨特的鋪裝能夠起到統一協調功能與作用。[2]

2 鋪裝色彩

在鋪裝景觀設計中,色彩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設計要素,是最易創造氣氛和情感的活躍因素。合理利用色彩對人的心理效應,可以使鋪裝景觀別具一格、充滿生機和情趣,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歡快和愉悅。

色彩給人的感覺有大小感、進退感、輕重感、冷暖感、軟硬感、興奮沉靜感和華麗樸素感等。一般地,色彩的明度高,有放大感;明度低,有縮小感。紅橙黃等暖色系為前進色,有向前凸出感;藍綠冷色系為后退色,有凹進感。明度高的顏色者感輕;明度低的顏色者感重。紅色系統使人感暖;藍色系統使人感冷。明度高、純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柔軟;明度低,純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堅硬。紅橙黃能給人以興奮感,故稱為興奮色;藍綠色能給人以沉靜感,故稱為沉靜色。純度高、暖色、明度高的給人的感覺華麗;純度低、冷色、明度低的色彩給人感覺樸素。此外,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根據上述原則,在實際的鋪裝設計實踐中,人們比較認同的色彩鋪裝設計規律包括:興奮色鋪裝能夠營造喧鬧、熱烈的氣氛,沉靜色鋪裝給人優雅、嫻靜之感;淺色調鋪裝輕松活潑,深色調鋪裝莊嚴肅穆;寒冷地區的鋪裝可多采用紅色系,以給人溫暖感;炎熱地區鋪裝多用藍色系,給人清爽感;飽和的紅色鋪裝有一種力量、熱情和沖動之感;黃色的地面鋪裝最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運動場地的鋪裝要選用純度低的色彩,以給人柔軟、舒適、安全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于色彩有不同的認識和標準。

3 鋪裝質感

質感是由于感觸到材料的結構而具有的一種材質感。由于人們用眼睛感知不同的材料時會產生不同的視覺質感,從而獲得不同的視覺美感;而通過觸覺感知不同材料的表面時會產生不同的觸覺質感,從而獲得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鋪裝景觀設計中,巧妙、靈活的利用質感可以給空間帶來豐富的內涵和感染力,同時會對人們產生心理暗示,繼而指導人們的行為。可以說,對質感的設計,是鋪裝景觀設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鋪裝景觀設計中的另一活躍因素。

不同的質感可以營造不同的氣氛,給人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質地細密光滑的材料給人以優美雅致、富麗堂皇之感,但同時也常有冷漠傲然的感覺;質感粗糙、無光澤的材料給人以粗曠豪放、樸實親切之感,但同時也常有野蠻草率的感覺;質感較為柔軟的材料給人感覺輕,表面光澤、質地細密堅硬的材料給人感覺重。

如何讓使用者無論是在遠景視還是近景視都能獲得良好的質感美效果,是設計中必須要關注的問題。要充分了解從什么距離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選擇適于各個不同距離的鋪 裝材料,這在提高外部空間的質量上是非常有利的。

4 鋪裝構形

構形的基本要素包括:點、線、面。

點表示在空間中的一個位置,點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或組合能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反應。當鋪裝中心只有一個點的時候,人們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到這個點上,這時的點具有擴張感;當鋪裝中有兩個同等大小的點,各自占有其位置時,其張力作用就表現在連接兩點的視線上,在心理上產生吸引和連接的效果。鋪裝中有三個點在三個方向上平均散開時,其張力作用就表現為一個三角形。序列的點可以使人感覺到線,點的等距離排列形成安定、均衡的點,還有富有韻律的點、形成節奏的點、充滿動感的自由的點、向外擴張與向內積聚的點等多種形式。

線是由一個點延伸變成的,其特征包括長度、方向和位置。線比點有更為強烈的感情性格。直線的性格挺直、單純,表現出了簡單、明了、直率的特點,具有一種力量上的美感。折線具有節奏、動感、活潑、焦慮、不安等心理。從線的方向上來說,水平線能夠顯示出永久、和平、安全和靜止的感覺;垂直線具有莊嚴、崇敬、莊重、高尚、權威等感情心理的特點。斜線有不安全、缺乏重心平衡的感覺,但它有飛躍、向上沖刺或前進的感覺。曲線則會產生豐滿、優雅、柔軟、歡快、律動、和諧等特點。

面是由一條線展開變成的,其特征包括長度、寬度、形狀、表面、方位和位置。外輪廓先決定了面的外形,可分為幾何直線行、幾何曲線形、自由曲線形和偶然形。幾何直線形具有簡潔、明了、安定、信賴、井然有序之感,如四邊形,三角形;幾何曲線形比直線更具柔形、理性、秩序感,具有明了、自由、易理解、高貴之感;自由曲線形較幾何曲線形更加自由、富有個性,可產生優雅、柔軟之感;偶然形一般是設計者采用特殊技法所產生的面,與前三者比更具自然、更生動,富有人情味。

由于鋪裝景觀設計中構形必定要遵循形式美法則,即:主從與重點、均衡與穩定、對比與微差、韻律與節奏、比例與尺度等。

5 鋪裝尺度

鋪裝尺度處理的是否得當,是園林鋪裝景觀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里的尺度所研究的是,鋪裝的整體或局部給人感覺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實大小之間的關系問題。尺度一般分為三類:真實尺度、夸張尺度和親切尺度。

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到鋪裝尺度對城市空間的影響。對于一項具體的鋪裝景觀設計工程,由于使用功能不同,設計思想不同,周圍環境風格各異,其尺度的選擇也各不相同。一般的,娛樂休閑廣場、商業廣場、兒童廣場、商業步行街和生活性街道等的鋪裝設計應該嚴格遵守“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采用真實尺度或者親切尺度,給人以親切感、舒適感,吸引更多的人駐足,進行觀賞、娛樂、休憩、交往和購物等活動。而一些政治色彩濃郁的市政廣場、紀念廣場、摩天大樓林立地帶、高度公路和快速路兩側,則多采用夸張尺度的鋪裝設計,可以突出其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加強城市空間的開敞性,突出時代特色。

以上從園林鋪裝景觀的設計角度,分析了影響鋪裝景觀的主要因素。在鋪裝景觀的具體實踐應用中,還需要設計者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鋪裝色彩、鋪裝質感、鋪裝構形和鋪裝尺度,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鋪裝景觀。

參考文獻:

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園林設計 園林空間 營造 色彩時至今日,全球化傾向愈演愈烈,在這種全球經濟趨同的背景之下,保持自身傳統設計和地域要求之外,更是對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理念提出了新認識,這種問題也是當今園林設計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隨著建筑事業和施工技術的日趨進步,在國際化的影響之下建筑風格也發生了轉變,以園林設計和園林空間營造為基礎的設計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目前建筑工程項目的核心環節。

一、園林設計概述

園林設計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美觀的居住空間,其在設計中通常都是以自然特征為基礎,以環境空間設計為核心來構成的自然空間。但是,這種工作卻又不是對自然一般的仿造,而是以借助自然為基礎,效仿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園林空間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

1、園林設計概念

園林設計是建筑工程項目中,采用藝術和技術手段對施工中所涉及到的自然、建筑和人類活動等關系進行歸納和總結才,從而構建和諧完美、生態良好和景色如畫的建筑空間,使得其中各項環節都能夠達到一致和統一要求。

2、設計理念

在我國,園林設計是一項傳統而又新穎的話題,其工作開展與我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關,主要是體現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涵,也充分的展示出了工作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已經和含義。就現有園林設計分析,我國古代園林眾多,尤其是以蘇州園林為主的傳統園林,其在設計中是通過多種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從整體上分析卻是一種始終貫徹著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

二、園林設計的基本原則

園林設計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是集環境藝術、自然藝術、建筑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模式,其在工作中涉及到建筑物、生物、社會等多個不同的學科,既是這諸多學科的應用基礎,也是綜合創造的體現形式。在園林設計工作中,由于其本身是有點、線、面、立體和色彩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因此在設計工作中如何將這些要素有效的組織起來,從而創造出優美的園林空間。目前,園林設計工作中要想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我們在設計工作中充分的按照現有的設計標準進行工作,遵循應有的設計原則和標準。

1.統一與變化原則

在園林設計工作中,統一原則意味著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和整體之間要能過達成一致,使得各個元素之間都能夠形成彼此關聯和協調的要求。而變化則說明了在園林設計工作中,各個構建和元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卻又是一個整體上統一的態勢和發展要求。這種設計原則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其相互交叉、局部變化的模式,但是其前提是必須要統一而有合理,避免了設計工作中出現整體單調和乏味現象,同時在設計工作中以為的強調變化則很容易造成整個工作的雜亂無章和毫無秩序。

2. 對比和相似

由于園林設計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要素眾多,其中各要素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形態、色彩和質感方面,從而給人產生強烈的形態感情。是個性設計發揮的基礎,主要表現在量的太小、多少,方向的前后、左右,層次的高低、錯落,形狀的曲直、圓潤,色彩的明喑、冷暖。材料的光滑粗糙、輕重等方面,設計中要權衡對比與相似的關系。恰當地利用組景的各要素.使物盡其用,個體為整體服務。

3. 均衡

均衡是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之間平衡。

3.1 對稱均衡

對稱均衡是簡單的、靜止的,具有莊嚴、寧靜的特點。對稱有三種:一是以一根軸為對稱軸的兩側對稱,即軸對稱。二是以個點為中心的中心對稱。三是按一定的角度旋轉后的對稱為旋轉對稱。對稱均衡是規整的構成形式,有著明顯的秩序性,是達到統一的常用手法。

3.2 不對稱均衡

不對稱均衡則是復雜的、動感的.這和形式的對稱沒有明顯的對稱軸和對稱中心。但是它具有相對穩定的構圖重心,不對稱均衡的形式自由、多樣、構圖活潑自然、富于變化。我國的百典園林中太多采用這種形式筑山、理水、布置庭院。

三、園林空間的營造

1. 無形空間環境的營造

無形空間環境的營造首先在立意。立意可通過匾額、楹聯、詩文等形式。點染出園林空間的豐富意境.體現出園林空間營造中對社會環境建立的要求。

中國古典風景園林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比較重視“意”,即園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它強調運用多種園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應所產生的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這一風景園林的設計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設計產生的影響體現在設計的立意與布局上,無論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還是現代城市設計,都以“經營位置”為主要原則,空間及各種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成為設計的最基本和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另外,園林設計中香味、聲音等的巧妙安排,也可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無論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暗香浮動月黃昏”,還是“鳥鳴山更幽”。都為景物增添了許多情趣。

2. 有形空間環境的營造

有形空間環境的營造就是針對場地中一系列客觀的、通常是相互矛盾的現狀資源。提出一個空間解決方案。一個合理、巧妙的園林設計。首先要抓住原場地中那些真正本質的、內在的、特別是文化性的東西,將它在設計中表現出來,以一種傾向性和具有普遍性的運動規律。反映出有形的空間序列和無形的時間性,使它們體現各自的特性。

作為公共活動場所,園林空間組織多采用序列關系。以達到合理地組織人流,進行有序活動的目的。景觀序列的特性是景觀的連續性、流動性和節奏性。園林設計者通過暗示、引導、夸張等處理手法。使人們在三維空間的環境中活動時,不斷被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間,游人的觀賞路線應與景物展開、融合的細微變化相一致,通過連續而又不斷變化的視覺和心理體驗。獲得美的感受。設計精美的花壇、石柱或由高大喬木等要素形成的框景、漏景都能起到引導和暗示的作用。

“所謂空間感的定義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組合成的具有實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僅以植物為例。植物可以以其不同種類、形狀、高度組成空間的任何一個平面。在園林設計中以建筑體現功能。以植物為主造園并輔助劃分環境空間,以園林構造物點綴其間烘托氣氛,利用大小、虛實、疏密、明暗、曲直、動靜的對比手法,通過巧妙的借景、障景、圍合、隔斷等手段,設計出尺度、形態、圍合程度不近相同的空間,充分表現園林設計的豐富內容和意境。這其間,林緣的晃動、樹木的枝杈以及草地的起伏變化,都是構成空間的元素。

園林設計要素范文第5篇

1.1教學模式陳舊

《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理論教學及學生課后臨摹練習為主,缺少直觀感知和實踐操作環節。如大部分院校的《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教學至今仍以單純的繪圖技能訓練為主,缺少對山石、水體、建筑、植物、地形等園林要素理性理解的模型制作和尺度認知環節,使得學生對于設計技能的把握僅停留于書本理論知識和圖紙二維空間表現。

1.2評判標準單一

《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傳統教學評判標準單一,僅以學生的圖紙表現作業為評判依據,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考核方式,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局限于手繪能力表達。如風景園林專業的部分學生,對于短時間內的快速設計及表現力不從心,又如他們缺乏對自己設計作品的陳述及說明能力等,顯示出評判標準的單一化所引發的學生學習的盲目性。

2課程教學方法革新策略

2.1開啟連續性教學思維

《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雖是專業設計基礎的訓練,但它是整個專業學習連續過程的重要起始。課程教學應著重于建立正確的專業意識和學習態度,長久專注于創造性設計思維的形成,強調設計初步的本質,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如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開設的《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首先通過對校園中心景觀———西譚的環境感知測繪,培養學生對現實環境設計的理解,從而掌握場地空間尺度、環境要素、材質選擇等多方面設計語匯。接著,教師選擇學生場地測繪中的某個地塊,提供標準建筑小品、場地原有保留樹種等設計要素,啟發學生從平面和空間構成方面進行要素重組和設計思考,改造場地原有的功能和空間感,并通過模型制造來檢視設計的可實施性。最后,學生參與每年舉辦的南京林業大學“小花園”設計競賽,在校園中挑選空地,利用植物、石塊、玻璃、磚、土等材料,將其設計的平面方案轉化為真實空間,從而加深學生設計的連續性思維培養。

2.2秉承創新式教學模式

《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應實現課堂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激發學生對設計理論、設計方法的學習興趣,而不僅僅只是進行枯燥的繪圖技能訓練。如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開設的《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通過校園內部的多組小型園林實測,增強學生對園林空間尺度、環境要素、場景關系的認知與表現,又通過制作植物、山石、水體、建筑小品等實景要素模型,加強其對各種材質、形式的園林要素的感知,再通過每位學生的模型作品圖片展示,培養學生的攝影愛好,通過鏡頭體會取景、構圖、光影的魅力。

2.3導入多元化評判方法

風景園林設計不應滿足于完成一張漂亮的表現圖紙,而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即包括對場地歷史環境條件的理解,良好審美標準的建立,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力,權衡各經濟技術條件等因素。面對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目標,導入多元化的課程評判方法勢在必行。因此,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開設的《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采用了課堂設計方案展示、經典園林設計作品賞析匯報、設計前期場地分析報告等多種評判形式,最終結合平時作業和期末快題表現,給出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分成績,從而激發學生對課程和專業的深層次思考。

2.4激發個性化興趣表達

按照《園林設計初步》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全班學生畫同一張圖的現象”,這是課程教學方法循規蹈矩帶來的后果。激發個性化興趣表達是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開設的《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又一特色,教師鼓勵學生在臨摹繪畫之后,根據自身的審美喜好和繪畫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并進行深度研究和創作,絕不鼓勵照搬照抄的學習模式。因此,學期末的作業展示匯報是每個學生個性化展示的舞臺,從作業的內容到形式再到制作方法,無一不體現他們強烈的個性化興趣表達。

3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澳门| 甘德县| 西充县| 玉环县| 阿图什市| 广河县| 高密市| 江津市| 安龙县| 荆门市| 民丰县| 石阡县| 宣汉县| 静宁县| 黔西| 焉耆| 广水市| 四会市| 广元市| 洛阳市| 绍兴市| 桐庐县| 新干县| 乌兰浩特市| 南平市| 姜堰市| 泰兴市| 湟源县| 汤阴县| 鸡泽县| 北海市| 乐陵市| 青冈县| 满城县| 永昌县| 自治县| 灌阳县| 阜平县| 清丰县|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