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習護士銳器傷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護士;傳染科;心理狀態;對策
1 緒論
1.1 背景及意義
傳染科是傳染病病人隔離治療的場所,病人和病原體攜帶者體內的致病菌以多種途徑排出體外,作為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傳染科護士潛在的危險性很大。而在最近幾年又出現很多我們并不太了解的傳染病,像SARS,禽流感等。面對這些現象,傳染科做為一個特殊科室,又是一個首當其沖的科室,護士能夠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尤為重要。本文對在傳染科工作的60名護士進行焦慮狀況調查,了解他們面對傳染科病人時的心理反應,及時給予相應的對策,讓護士培養良好的心態,使其認識護理工作真正的社會價值。
1.2 研究目的及目標
目的:了解傳染科護士焦慮程度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相應對策。方法:利用問卷調查方式,于2010年3月對莒南縣人民醫院的60名護士進行焦慮狀態調查。調查對象均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采用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傳染科護士53.33%存在焦慮,標準分均值高于國內常模,護師的焦慮程度高于主管護師的焦慮程度。結論:加強對護士心理健康的重視。針對護士在傳染科工作期間的心理問題,采用有效的應對措施,及時解決或緩解其焦慮程度。使其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1.3 關鍵詞及定義
1.3.1 關鍵詞:護士 傳染科 心理狀態 對策
1.3.2 定義
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傳染科:是指傳染性疾病治療臨床科室。
心理狀態:是指人在某一時刻的心理活動水平。
對策:是指對付的辦法或策略。
1.4 文獻回顧
本次寫作主要參考了鄭艷華,歐麗華的《傳染科護士的自我防護及其意義》和張松的《焦慮的本質與矯正》,王靜老師的《傳染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以及王曉靜等老師的《傳染科護士的心理素質與培養》等大量文獻。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本次論文的研究對象為莒南縣人民醫院傳染科的60名在職護士,其中護師30名,主管護師30名。
2.2 調查內容
包括一般資料和焦慮自評量表(SAS)。一般資料為被調查者的年齡和職稱情況。焦慮自評量表共20題,將20題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其中5、9、13、17、19為反向計分。經過Y=INT(1.25X)換算,得標準分(Y)分數高低決定焦慮程度,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高。每份量表的標準分大于等于SAS的正常分界值50為陽性癥狀。
2.3 研究方法
以發放問卷的形式,由發卷人先對被調查者作必要的解釋,然后由護士獨立完成,問卷為不記名自填,當場收回并檢查,發現漏項給予補充。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回由率為100%。
使用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各項財查的平均得分與標準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護士焦慮的關系。
2.4 研究步驟
1)在研究的的60名護士當中發放問卷,然后由護士每個人單獨完成,并且當場收回并檢查是否存在漏交。
2)使用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各項財查的平均得分與標準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護士焦慮的關系。
3)在某傳染病醫院的護士中隨機抽取6名護士進行預調查。一周經后對這6名護士進行重測。經統計問卷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值為0.912,重測信度為0.802。
3 研究結果
3.1 護士的焦慮狀況
3.3 文化程度的影響
4 討論
因傳染科護士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需直接接觸傳染病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各種醫療銳器極易造成職業意外傷害和職業暴露。其工作的特殊性,加大了護士的心理負擔。與其它科室的護士相比較,傳染科的護士更需要合理的心理調節和疏導。經過上述調查,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4.1 學會調節,保持良好心態
焦慮是為人類自身產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一種心態,是破壞我們身心健康的因素[2]。本調查結果顯示,在傳染科工作的護士中,有輕度焦慮的有19例,中度焦慮的有10例,重度焦慮的有3例。32名護士SAS評分大于等于50,焦慮發生率53.33%。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這些,一方面,領導應幫助護士消除負性情緒,提高護士情緒自控力,使護士了解負性情緒對工作及自身安全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交流是緩解心理困擾的有效措施之一[3]。另一方面,護士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傾訴,多和同事和領導溝通,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要學會自我心理保健訓練和松弛訓練。如聽音樂,深呼吸等,緩解心理壓力,糾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內環境的穩定。
4.2 降低危險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4.2.1 常見的危險因素有:
1)物理性的危險因素
針刺傷或銳器傷最常見,其中由皮膚刺傷造成感染占84.2%[2]。美國CDC報道,有1758名醫務人員做過HIV抗體檢查,有26名HIV抗體陽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針頭刺傷過皮膚。英國有1名護士不慎將帶HIV患者血針頭刺傷過自己的手指后HIV抗體陽性[3]。
2)生物性的危險因素
護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或其他分泌物,而這些是最常見,又最具有潛在性的危險因素。
3)生理、心理、社會因素
護士工作較瑣碎,頻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憊;另外,人們對傳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和歧視態度,勢必影響護理人員的情緒。
4.2.2 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護理安全質量管理
規范傳染科護理操作各個環節,重視專科理論學習和技術操作培訓。合理安排每位護士班次。利用空閑時間加強傳染科各種疾病理論學習,使護士對疾病相關知識了如指掌,提高護士應急能力,使工作有條不紊,以最優化的方式參與工作,并實現工作目標,從而減少職業暴露的機會。
2)強化安全質量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護士長利用安全質量分析會,進行職業安全教育,學習并考核每位護士“職業暴露”工作流程,指導每位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后正確及時處理。對個別護士經常發生針刺傷的,要找出原因,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糾正其不良習慣性操作行為。建立各種廢用醫療物品分類標識放置,專人清點回收,設立銳器收集箱。
3)加強護士消毒隔離觀念
認真進行環境因素和作業風險評價,每日對各病房進行60min紫外線空氣消毒。嚴格執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進病房操作時必須衣帽整潔、戴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及戴手套,加強自身防護意識。
4)醫院、科室加強發生職業暴露后支持系統
增強護士之間支持系統,對受傷護士給予人文關懷,以減輕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后的不良情緒反應。同時大力開展職業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呼吁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醫務人員,對其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5)提高護士的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護理工作中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及時排除外界的干擾,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對各種復雜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到沉著冷靜。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加強自身的涵養,以朝氣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臨床護理工作,從而把職業暴露危險因素降低到最小。
4.2.3 結論
表3顯示,護師中有焦慮癥狀的有20例,主管護師有焦慮癥狀的有12例。產生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護師年齡偏小,工齡較短,工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熱情和主動性,缺乏與病人溝通的經驗。知識面相對狹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弱,因而焦慮癥狀較主管護師嚴重。針對以上原因,我們應從護理理念、護理模式和基礎護理知識引導的啟發護士,鼓勵她們多巡視病房了解病情、病史、臨床表現。掌握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如肺結核,主要為呼吸道傳播,進入病房要戴口罩,病人的痰液要用5%-12%的來蘇浸泡2小時以上棄去[4]。乙型肝炎主要為血液傳播,做好血液體液隔離一般不會被傳染,對病人操作前后要嚴格洗手。若發生針刺傷也不要盡慌,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消毒液清洗傷口,再用碘酒消毒包扎,避免再次污染。有研究表明,在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短時間只采用適當的補救措施可減少感染的幾率[5]。同時護士管理者要放手不放眼,并給予肯定。
4.3 加強職業道德素質
由于近年來新型的傳染病的出現,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傳染科工作密切接觸各類傳染病病人,深感到與傳染病很近,惟恐各種原因而感染上傳染病,這是引起護士焦慮的又一原因。調查中顯示傳染科的護士焦慮標準分為49.15±10.75,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就此狀況對護理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采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思想教育,不僅要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圍繞病人,以“病人為中心”,把解除病人的痛苦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真正把病人做為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其次,護士長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做責,對病人認真負責、體貼、關心,對護理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一絲不茍,給護士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不斷潛移默化,使護士正確認識護理要作的社會價值熱愛護理工作樹立愛崗敬業的思想,培養整體護理的初步理念。
4.4 提高對職業危害的認識
臨床上各種技術操作種類繁多,加上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不愿接受護士的操作,再加上工作環境的特殊,更讓護士失去信心,不愿去操作,情緒低落,焦慮程度增加。就此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首先,護士長要熱情耐心做好示范,做到動作規范,技術嫻熟,要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護士。同時給護士動手的機會,可選擇一些修養好的、體質較佳,容易穿刺的病人進行操作,幫助護士提高在病人心中的威信。其次,對一些規程較多的技術操作,應讓護士先看后做,要邊講解邊示范,給護士一個操作的整體概念。再次,護士要在實踐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斷總結分析,進行自我評價,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不斷提高。進而產生質的飛躍,對自己充滿信心。
5 推論及建議
5.1 推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1)傳染科護士焦慮護士比例為53.33%;2)傳染科護士焦慮程度高于常模人群;3)傳染科護士的焦慮程度和職稱程負相關。
5.2 建議
傳染科作為防治傳染病的核心部門,其工作質量的優劣,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嚴重影響。對傳染科護士的心理問題應有充分的認識,高度重視傳染科護士的精神衛生工作,做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針對護士在傳染科工作期間心理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減輕或緩解護士的焦慮程度,使護士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并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艷華,歐麗華.傳染科護士的自我防護及其意義[J].宜春醫學學報,1999,11(04):33.
[2]張松.焦慮的本質與矯正[J].許昌師專學報,1998,17(01):122-123.
[3]肖水源等.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1:186-187.
[4]麻艷連.傳染科實習護士帶教體會[J].廣西醫學,2003,25(10):2075.
[5]Worth in tonk.Health and safety:you have been stuck.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1,101(03):104.
[6]周榮慧.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方法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09):299.
[7]滕芳菊,王穎,王瑜.健康教育對慢性乙肝患者家屬焦慮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華西醫學,2005,20(01):73.
[8]王靜.傳染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05,150:1445.
[9]劉芳,吳愛琴.淺談傳染科帶教實習的幾點體會[J].實用全科醫學,2003,1(0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