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第1篇

“十二五”末我國高效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狀況

《實施方案》中的高效節水灌溉主要指的是噴灌、微灌、管灌(管道輸水灌溉)等灌溉方式。《實施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效節水灌溉事業呈現出發展社會化、技術集成化、建設規模化、應用大田化、服務專業化等特點。各地各有關部門實施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項目,促進了高效節水灌溉事業的快速發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有灌溉面積10.81億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有2.69億畝,高效節水灌溉年節水能力約270億立方米,全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

但是,到“十二五”末,我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僅約占灌溉面積的25%。受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農業用水方式粗放等因素制約,我國高效節水灌溉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潛力還未得到充分發揮,還有較大發展空間。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河北、新疆、天津、內蒙古等省(區、市)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灌溉面積的比重較高,分別為78%、59%、51%、47%、45%;湖南、廣東、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區)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灌溉面積的比重較低,分別為0.5%、2%、4%、4%、4%、5%。

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

1. 建設目標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到2020年,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69億畝左右,占全國灌溉面積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14億公斤,新增年節水能力85億立方米,同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2. 主要任務

實施方案》提出了工程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兩項任務。

(1)工程建設任務。“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其中:管道輸水灌溉面積4015萬畝,噴灌面積2074萬畝,微灌3911萬畝。在耕地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672萬畝,其中大中型灌區新增3200萬畝,小型灌區新增1868萬畝,純井灌區新增3604萬畝;在非耕地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28萬畝,其中牧區600萬畝。

從各省(區)下達的建設任務來看,新疆、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等五省(區)的任務量較大,分別為1200萬畝、1000萬畝、1000萬畝、950萬畝、650萬畝,總量達4800萬畝,占到“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的近一半。

(2)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任務。《實施方案》明確,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農田水利改革的“牛鼻子”,統籌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工作。一是創新建設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建設方式,鼓勵和引導農民、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主體。二是建立健全運行管護機制。明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產權歸屬,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制度和經費,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管護機制等。三是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通過分級制定農業水價、探索實行分類水價、逐步推行分檔水價,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四是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等。

區域布局和技術模式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自然條件迥異,水資源稟賦千差萬別,種植結構繁雜多樣。《實施方案》根據東北、西北、華北和南方等四大區域不同氣候特點、水資源條件、農業種植結構等因素,確定了“十三五”期間分區發展重點和技術模式。《實施方案》中東北地區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東部;西北地區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和中西部;華北地區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六省(市);南方地區指長江沿岸及其以南的各省(區、市)。

1. 區域布局

“十三五”期間四大區域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布局狀況如下:

(1)東北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40萬畝,其中管灌面積260萬畝、噴灌面積855萬畝、微灌面積725萬畝。

(2)西北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30萬畝,其中管灌面積517萬畝、噴灌面積188萬畝、微灌面積2125萬畝。

(3)華北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980萬畝,其中管灌面積2074萬畝、噴灌面積430萬畝、微灌面積476萬畝。

(4)南方地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50萬畝,其中管灌面積1164萬畝、噴灌面積601萬畝、微灌面積585萬畝。

2. 技術模式

(1)東北地區在旱作區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發展滴灌、噴灌技術,積極采用抗旱坐水種等措施;在有規模化耕作條件的地區集中連片發展大、中型機械化行走式噴灌。

(2)西北地區要優先在內陸河區、傳統井灌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在地表水過度開發或供用水矛盾突出的灌區,在加快骨干輸水渠道節水改造的基礎上,田間因地制宜地推廣滴灌、噴灌、管灌技術;在水資源過度開發區,適度調減灌溉面e,維護生態安全;在草原牧區,根據水資源條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飼草料地,嚴格限制生態脆弱地區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場。

(3)華北地區在地下水超采區嚴禁新增灌溉面積,嚴禁開采深層地下水用于農業灌溉,科學開展地下水源置換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微咸水、再生水等;在純井灌區和井渠結合灌區以管道輸水灌溉為重點,結合水肥一體化發展噴灌、微灌,推廣用水計量和智能控制技術,實現灌溉用水量與地下水位雙控制;在地表水灌區大力推廣應用高效、管理便捷的高標準管道輸水灌溉,條件成熟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噴灌和微灌工程建設等。

(4)南方地區在傳統地表水灌區,積極發展管道輸水灌溉;在丘陵山區興建的“五小水利”工程中,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抗旱減災能力;在丘陵坡地的果園、茶園、設施農業區等高經濟附加值作物區,大力推廣噴灌、微灌技術;在糖料蔗種植區大力推廣噴灌、微灌技術等。

保障措施和市場投資需求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深化改革推進情況

(一)國資國企改革

通過開展國企調研,制定完善國企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目標,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目前,己完成了民族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改革,以縣國資局代表縣政府履行縣民族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出資人股東權益,進一步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針對貫徹落實州各專項小組提交的“近期推進”改革事項,涉及國資部門牽頭的事項,我局將與州國資委銜接,結合我縣國企實際,與相關部門配合及時推進相關改革。對電力體制改革方面,我縣己完成了獨立供區移交資產相關事項,待省電力公司批復后實施。

針對貫徹落實州各專項小組提交的“深入研究”改革事項,涉及國資部門牽頭的事項,我局將與州國資委銜接,結合我縣國企實際,與相關部門配合及時開展企業調研,推進各項改革實施。

(二)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

按《省金融改革實施方案》及相關金融改革文件的要求,制定了《縣金融改革實施方案》,并組織進行了信用社“統一法人”產權改革和農行提升業務水平和中間業務能力的改革。

1、農村信用聯社“統一法人”產權改革:由縣產權改革工作小組負責組織實施,進行清產核資、增資擴股、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服務功能、轉換經營機制。

2、農業銀行提升服務水平和中間業務能力改革:實現“做實存款工作、穩定存款總量、穩中求升”的存款工作目標,拓展中間業務、提升價值創造力,做好信貸市場調研、力求有所作為,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增強服務能力。

(三)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

按上級要求,制定《縣財政局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財政專項資金的范圍,明確職責,從賬戶管理、專項資金核算做了細化規定,并組織對資金專戶進行了清理,對不符合規定、沒有必要的資金專戶進行了撤銷、合并。

(四)加大資金整合力度

結合涉農資金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縣涉農資金、存量資清進行了全面的清理,對使用、管理不規范的進行了規范,并按縣委、政府工作需要進行了資金整合。

(五)繼續推進增值稅改革

按上級要求,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已將交通運輸行業、部分現代服務業、郵政電信業納入增值稅改革范圍。

二、取得的經驗和做法

(一)農村信用聯社“統一法人”產權改革基本完成,農村信用社順利開業,農業銀行服務水平和中間業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財政資金專戶的清理成效顯著,不合規定的、多余的專戶全部進行了撤銷合并,資金的管理、核算更加規范。

(三)對涉農資金專項整治,摸清了全縣涉農資金的使用情況,為制定涉農資金整合辦法打好了基礎。

(四)增值稅改革方面,納入增值稅改革的行業基本實現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平穩過度,實現結構性減稅目的,減少流轉環節,消除了重復征稅現象,降低了企業稅務負擔。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我縣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不佳,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個別企業雖設立董事會制度,但未真正發揮很好作用。大部分企業僅設有經理人員1人,未配備副經理和紀委組長。加之國有企業改革因涉及工作量較大,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等內容,正逐步進行改革實施。

(二)信用環境缺失、誠信度差、無法落實有效的抵押擔保等原因,制約了信貸業務的開展,降低了金融機構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信用社產權改革因涉及工作量較大、時間緊,造成開業倉促,業務不大,經營不佳,作用發揮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地域、文化、語言等多方面原因,對金融政策、金融知識的宣傳不能深入進行,眾多金融產品、中間業務推廣不理想。

(三)由于鄉(鎮)村財務人員業務能力欠缺,涉農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問題較多,資金使用中來源、投向不明確,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改革內容眾多,資源有限,部分改革事項尚未啟動。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按照全州民爆企業重組整合實施方案要求,積極配合州弘合民爆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改制系列工作。

(二)加快制定完善《縣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改革實施方案》,按照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要求,完成縣國資公司按功能定位,實施分類管理,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規范董事會建設,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

(三)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強化金融監管,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金融機構業績考核、服務水平考核。組織金融機構,結合我縣實際和地方特色,加強貨幣、金融政策和知識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打好基礎。

(四)按上級要求,跟隨全國增值稅改革的步伐,繼續推進增值稅改革,擴大改革覆蓋面。

(五)加強與上級聯系,逐步推行調整科技計劃項目經費支出結構,建立科技研發后補助、貸款貼息等機制的改革,建立科技人員績效支出。

(六)積極引導發展政府投融資平臺,充分利用縣國資公司等國有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擔保、參股等融資融券業務,破解旅游文化產業、現代農牧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七)進一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規范涉農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意見和建議

(一)加大國資國企改革力度,強化國有企業監管,深化三項(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國企考核、業績考核辦法。

(二)嚴格按照省、州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要求,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促進我縣國有企業持續、穩定、和諧發展,為實現“兩個跨越”作出貢獻。

(三)對還未推行的改革事項,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抓緊制定改革方案,盡快推行。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第3篇

第一條為了推進本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進程,擴大融資渠道,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維護投資者、特許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是指經行政特別許可,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下列城市基礎設施:(一)供水、供氣、供熱、排水;(二)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三)收費公路、地鐵、城市鐵路和其他城市公共交通。

(四)其他城市基礎設施。

第三條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一)在一定期限內,將項目授予特許經營者投資建設、運營,期限屆滿無償移交;(二)在一定期限內,將城市基礎設施移交特許經營者運營,期限屆滿無償移交;(三)在一定期限內,將公共服務委托特許經營者提供;(四)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企業和其他組織均可依照本辦法平等參與競爭,獲得本市城市基礎設施的特許權。

授予特許權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第五條實行特許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下簡稱特許項目),根據本市城市建設發展需要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確定。

具體項目由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提出,報請市人民政府批準確定。

第六條特許項目確定后,市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擬定實施方案,經市發展改革部門組織財政、價格、規劃、國土房管、建設、環境保護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實施方案審查修改后,報請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項目名稱;(二)項目基本經濟技術指標;(三)選址和其他規劃條件;(四)特許期限;(五)投資回報、價格及其測算;(六)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及選擇方式;(七)其他政府承諾;(八)保障措施;(九)特許權使用費及其減免;(十)負責實施的單位。

第七條特許經營者可以通過下列方式取得回報:(一)對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收費;(二)享有與城市基礎設施相關的其他開發經營權益;(三)享有政府給予的相應補貼;(四)市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第八條政府承諾可以涉及與特許項目有關的土地使用、相關基礎設施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復性競爭項目建設、必要的補貼,但不承諾商業風險分擔、固定投資回報率及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取得特許權的,應當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使用費的標準由市人民政府根據特許項目的行業特點確定,對于微利或者享受財政補貼的特許項目,可以減免特許權使用費。

第十條特許項目及其實施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發展改革部門或者城市基礎設施的行業主管部門推薦介紹項目的公告。

第十一條特許項目由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部門(以下簡稱實施單位)負責具體實施。

實施單位的職責:(一)負責擬訂招標文件,組織招標投標;(二)同中標人談判并簽訂特許協議;(三)按照特許協議約定承擔協助項目實施的有關工作;(四)監督特許協議實施;(五)接收特許期滿移交的城市基礎設施。

第十二條特許經營者應當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確定。現有城市基礎設施擬采取本辦法第三條第二項規定的特許經營方式運營的,經市人民政府批準,也可以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特許權,并由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與特許經營者簽訂特許協議。

第十三條特許項目的產品、服務價格的確定和調整,依照價格法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特許經營者確定后,實施單位應當與特許經營者簽訂特許協議。特許協議包括下列內容:(一)項目名稱、內容;(二)特許經營方式、期限;(三)產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標準;(四)投融資期限和方式;(五)收費或者補貼及其調整機制;(六)政府的承諾和保障;(七)特許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八)特許期內的風險分擔;(九)特許期滿項目移交的方式、程序;(十)違約責任;(十一)爭議解決方式。

第十五條簽訂特許協議后,特許經營者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注冊成立項目公司,負責實施該特許項目。

第十六條在特許項目實施過程中,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為實施單位和項目公司提供相應的服務。

第十七條特許期限內,項目公司應當按照特許協議的約定不間斷地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對實施特許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進行維修,保證設施的良好運轉。

第十八條特許期限內,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特許項目進行檢查、評估、審計,對特許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特許協議約定的行為應當予以糾正并依法處罰,直至依法收回特許權。

第十九條特許期限內,因政策調整嚴重損害項目公司預期利益的,項目公司可以向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提出補償申請,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項目公司的補償申請后6個月內調查核實,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給予相應補償。

第二十條特許權不得轉讓。

第二十一條項目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實施單位有權終止特許協議:(一)不按照特許協議的約定提供公共產品或者服務,情節嚴重的;(二)轉讓特許權的;(三)擅自停業、歇業影響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四)因項目公司破產等原因導致特許協議不能履行的。

第二十二條特許期限內,除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情形外,特許權不得收回,實施特許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不得被征用;但確因公共利益需要,經市人民政府批準收回特許權或者征用實施特許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的,應當給予相應補償。

第二十三條特許期限屆滿,項目公司可以申請延長特許期限。延長特許期限的申請應當在特許期滿1年前向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經城市基礎設施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同意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可以延長。

第二十四條特許權被收回的,項目公司應當按照特許協議約定或者市人民政府的規定移交城市基礎設施,實施單位應當組織對設施及相關資產進行評估,對需要補償的,依據特許協議的約定給予補償。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總體目標

1、礦山開局明顯合理。按照礦產資源自然賦存狀況、地質條件和礦產資源規劃,合理編制礦業權設置方案,重新劃分礦區范圍,確定開采規模,一個礦區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采礦權,徹底解決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問題,從而使全市礦業權設置符合規劃要求。

2、礦山企業結構明顯優化。通過整合,礦山生產能力達到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要求,礦產資源向開采技術先進、開發利用水平高、安全生產裝備條件好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優勢企業集聚,全市礦山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礦山企業數量比整合前減少20%以上,實現從散、小、弱到合、大、強轉變。

3、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采用科學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使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達到設計要求,共生、伴生礦產得到綜合利用,廢石、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得到妥善保存和二次開發,全市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整合區域資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實現從粗放、高耗、低效到集約、節約、高效轉變。

4、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通過整合,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落實,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得到改善,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因礦山開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隱患基本消除,礦山安全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下降10%以上。

5、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通過整合,重點礦區廢棄物集中貯存、處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環境染污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得到預防與控制。建立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制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

二、礦產資源開發整合范圍

礦產資源開發整合范圍是:國有重點大礦周邊地區;礦業布局不合理、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礦山布點過密、生產規模過小和個體礦山集中區,以及礦區范圍平面或立體交叉重疊的地區;礦業秩序較為混亂和因礦權布局不合理而導致安全隱患較多的礦區。

納入資源開發整合的礦山必須是現有合法礦山,屬于國家和省明文規定應限期淘汰和關閉的礦山,不得進行整合,一律依法關閉。關閉礦山的資源,經市國土資源部門認定尚有開采價值且符合整合要求的,可以納入整合范圍。

三、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措施

按照“規模化、集約化、保護資源環境、保障礦山安全”的原則,采取“規模整合、產業整合、礦區整合、礦種整合”四種整合方式,以資源為基礎、礦業權為紐帶,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綜合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因地制*、因勢利導,以優并劣,扶優扶強,鼓勵優勢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等多種改組、改造形式,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工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落實責任,對所有納入資源整合的礦山,由有關證照頒發部門負責,暫時收存其相關證照;由*部門暫停供應民用爆炸物品,并監督礦山企業交回剩余民用爆炸物品;由供電部門限制供電。

經整合確定保留或重新確定的法人主體履行相關審批手續:

(1)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并取得對擬設立企業的名稱預先核準。

(2)取得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重新劃定礦區范圍、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用地的批準。

(3)取得發展改革部門對項目申請報告的核準。

(4)非煤礦山應取得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對安全預評價的備案。

(5)向*部門重新申請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儲存許可證。

(6)辦理其它相關批準手續。

整合礦山在完成相關審批手續后方能開工。

四、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進度安排

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堅持先重點、后一般,先易后難,采取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推進整合,確保取得實效。全市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完成。

第一階段(20*年6月至10月)。全面部署和啟動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編制市級整合總體方案。根據全市礦業開發實際,確定袁州區新坊高嶺土礦區、**縣同安瓷石礦區、*縣上富瓷石礦區為全市第一批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重點礦區,相關縣(區)要在20*年10月底前完成整合工作,為全市全面推開整合工作積累經驗。省政府已將*建新煤礦區列為第二批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點礦區,*市要按省政府的要求逐步推進整合工作。

各縣(市、區)除按時完成省、市確定的重點礦區的整合工作外,還應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將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其他礦種和礦區,納入礦產資源開發整合范圍。要統一組織國土資源、煤炭、安監、工商、環保等部門和有資質的單位,編制礦區整合實施方案,并報市整規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備案后組織實施。省、市確定的重點整合礦區整合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要在20*年7月底前完成,縣(市、區)選定的整合實施方案要在20*年11月底前完成編制上報工作。

第二階段(20*年11月至20*年8月)。總結和推廣第一階段整合工作經驗,開展第二批重點礦區以及縣(市、區)選定礦區的資源開發整合工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整合實施方案,對確定應淘汰、關閉的礦區和資源整合中被整合的礦山實施關閉;整合礦區擬保留或重新確定的法人主體和需實施改擴建的礦山依法辦理建設項目核準、審批等相關手續。

第三階段(20*年9月至20*年12月)。鞏固和擴大整合成果,查漏補缺,嚴格管理,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整合工作的有關問題,嚴防“明合暗不合”、整合礦山弄虛作假、超能力生產。市里將組織對縣(市、區)整合工作進行驗收,并進行全面總結。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務的地區,暫停探礦權、采礦權等相關證照的受理和審批。

五、第一階段整合的礦區

1、袁州區新坊高嶺土礦區

礦區原狀:袁州區新坊鄉、新坊采育林場轄區內原有袁州區高嶺土礦,珠山礦業有限公司王仔沖、冷水坑礦,花橋高嶺土礦,早占龍高嶺土礦,雅山高嶺土有限公司雅山、何家坪礦,嘉源發展有限公司高富嶺高嶺土礦,紹明高嶺土礦,太和高嶺土有限責任公司,小源山高嶺土礦,源生非金屬粉體材料有限公司,平安礦業有限公司等13個采礦權,占有高嶺土礦儲量350萬噸,13個礦設計年開采規模合計22.7萬噸,每個礦平均規模不足2萬噸。

整合目標:根據礦體分布情況,整合為4個采礦權,礦山保有儲量可增加到400萬噸,開采規模提高到40萬噸/年,并集中建設3—4條精礦加工生產線,提高礦產品附加值。

責任單位:袁州區政府

承辦單位:袁州國土資源分局

督辦單位:市環保局

2、**縣同安瓷石礦區

礦區原狀:**縣同安鄉瓷石礦區原有**縣第一瓷礦黨田分礦、社會里分礦、牌樓分礦、同安鄉宅里村瓷礦,鵝頸瓷礦1號、2號井,鵝頸瓷礦3號、4號井,鵝頸瓷礦5號井,同安村第一瓷礦、第二瓷礦,黨田村第一瓷礦、第二瓷礦、柳樹下瓷礦、坪上分礦等13個采礦權,保有可采儲量250萬噸,13個礦設計生產規模合計5萬噸。

整合目標:根據地質構造特點,以斷層為礦區自然邊界,將13個采礦權整合為**縣第一瓷礦、**縣同安鄉黨田瓷礦、**縣同安鵝頸瓷礦、**縣同安鄉同安瓷礦4個采礦權,使可采儲量增加到267萬噸,開采規模提高到8萬噸/年,并集中建設1個精礦加工廠,提高資源開發經濟效益。

責任單位:**縣政府

承辦單位:**縣國土資源局

督辦單位:市*局

3、*縣上富大坪瓷石礦區

礦區原狀:*縣上富大坪瓷石礦區原有*縣南方礦業有限公司大坪一礦區、大坪二礦區2個采礦權,占用瓷石資源儲量合計50.565萬噸,保有可采儲量45萬噸,開采規模合計1萬噸/年。

整合目標:將原有2個采礦權整合為1個采礦權,開采規模提高到2萬噸/年。

責任單位:*縣政府

承辦單位:*縣國土資源局

督辦單位:市國土資源局

4、*建新煤礦區(列入第二批整合礦區)

礦區簡況:*礦務局建新煤礦及其周邊榨里一號井、榨里二號井、青年小井、鹽油煤礦、曲江園嶺煤礦、曲江鴻達煤礦和曲江榮事達煤礦等8個采礦權。

整合目標:由*礦務局對榨里一號井、榨里二號井、青年小井進行整合,可增加儲量近20萬噸,礦區安全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由*市人民政府將鹽油煤礦、曲江園嶺煤礦整合為1個礦井,將曲江鴻達煤礦和曲江榮事達煤礦整合為1個礦井,從而增加單井可采儲量,提高礦井生產能力,改善礦山安全條件。

責任單位:*市政府、*礦務局

承辦單位:*市煤炭局

協辦單位:*市地礦局

督辦單位:市安監局

六、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全市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和領導,具體由市國土資源局、市安監局牽頭,會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局、市監察局、市環保局、*供電公司等部門組織開展。

水權改革實施方案范文第5篇

第一條為促進清潔生產,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清潔生產審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對生產和服務過程進行調查和診斷,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減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產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廢物產生的方案,進而選定技術經濟及環境可行的清潔生產方案的過程。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從事生產和服務活動的單位以及從事相關管理活動的部門。

第四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管理全國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第五條清潔生產審核應當以企業為主體,遵循企業自愿審核與國家強制審核相結合、企業自主審核與外部協助審核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有序開展、注重實效。

第二章清潔生產審核范圍

第六條清潔生產審核分為自愿性審核和強制性審核。

第七條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或者地方排放標準的企業,可以自愿組織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提出進一步節約資源、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標。

第八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污染嚴重企業;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

有毒有害原料或者物質主要指《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劇毒化學品目錄》中的劇毒、強腐蝕性、強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電設施和軍工核設施)、致癌、致畸等物質。

第九條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名單,由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提出初選名單,逐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后確定,每年一批,書面通知企業,并抄送同級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同時,將名單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公布。

第八條第二項規定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名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本地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分析企業有毒有害原料使用量或者有毒有害物質排放量,以及可能造成環境影響嚴重程度的基礎上,分期分批確定,書面通知企業,并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公布。

第三章清潔生產審核的實施

第十條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應當在名單公布后一個月內,在所在地主要媒體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公布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企業名稱、法人代表、企業所在地址、排放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超總量情況。省級以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對企業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核查。

第十一條列入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的企業應當在名單公布后二個月內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第八條第二項規定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兩次審核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五年。

第十二條自愿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擬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的計劃,并按照清潔生產審核計劃的內容、程序組織清潔生產審核。

第十三條清潔生產審核程序原則上包括審核準備,預審核,審核,實施方案的產生、篩選和確定,編寫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等。

(一)審核準備。開展培訓和宣傳,成立由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組成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小組,制定工作計劃;

(二)預審核。在對企業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確定清潔生產審核重點和企業清潔生產目標;

(三)審核。通過對生產和服務過程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建立物料平衡、水平衡、資源平衡以及污染因子平衡,找出物料流失、資源浪費環節和污染物產生的原因;

(四)實施方案的產生和篩選。對物料流失、資源浪費、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進行分析,提出清潔生產實施方案,并進行方案的初步篩選;

(五)實施方案的確定。對初步篩選的清潔生產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和環境可行性分析,確定企業擬實施的清潔生產方案;

(六)編寫清潔生產審核報告。清潔生產審核報告應當包括企業基本情況、清潔生產審核過程和結果、清潔生產方案匯總和效益預測分析、清潔生產方案實施計劃等。

第四章清潔生產審核的組織和管理

第十四條清潔生產審核以企業自行組織開展為主。不具備獨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能力的企業,可以委托行業協會、清潔生產中心、工程咨詢單位等咨詢服務機構協助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第十五條協助企業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二)擁有熟悉相關行業生產工藝、技術和污染防治管理,了解清潔生產知識,掌握清潔生產審核程序的技術人員;

(三)具備為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提供公平、公正、高效率服務的制度措施。

第十六條列入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的企業,應當在名單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將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中央直屬企業應當將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報送當地環境保護和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同時抄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第十七條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可以參照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報送清潔生產審核報告。

第十八條各級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指導和督促企業按照清潔生產審核報告中提出的實施計劃,組織和落實清潔生產實施方案。

第十九條各級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咨詢服務機構應當為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保守技術和商業秘密。

第二十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立國家級清潔生產專家庫,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導向目錄和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指南,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培訓,為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

地方各級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培訓,建立地方清潔生產專家庫。

第五章獎勵和處罰

第二十一條對自愿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以及清潔生產方案實施后成效顯著的企業,由省級以上發展改革(經濟貿易)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表彰,并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公布。

第二十二條各級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和實施國家重點投資計劃和地方投資計劃時,應當將企業清潔生產實施方案中的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預防污染等清潔生產項目列為重點領域,加大投資支持力度。

第二十三條排污收費可以用于支持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對符合《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的清潔生產項目,各級財政部門、環保部門在排污費使用上優先給予安排。

第二十四條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應當根據需要安排適當數額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第二十五條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費用,允許列入企業經營成本或者相關費用科目。

第二十六條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企業內部清潔生產表彰獎勵制度,對清潔生產審核工作中成效顯著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第二十七條對違反第十條規定的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處罰;對第八條第二項規定的企業,違反第十六條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四十條規定處罰。

第二十八條企業委托的咨詢服務機構不按照規定內容、程序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弄虛作假、提供虛假審核報告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經濟貿易)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并公布其名單。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有關發展改革(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泄露企業技術和商業秘密,造成企業經濟損失的,按照國家相應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可以依照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沙河市| 楚雄市| 大邑县| 龙江县| 务川| 卢湾区| 阳朔县| 临城县| 滦南县| 南汇区| 龙门县| 儋州市| 子长县| 承德市| 肇东市| 京山县| 广东省| 克拉玛依市| 浦城县| 信宜市| 濉溪县| 新干县| 宜春市| 宁晋县| 石泉县| 盐津县| 日土县| 嵩明县| 米林县| 全椒县| 沧源| 江孜县| 师宗县| 上饶县| 广灵县| 长子县| 腾冲县| 庆安县| 綦江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