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據普查方案

數據普查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據普查方案

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遠規劃、分步實施;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則,全面開展民族民間藝術的普查,認真落實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規劃與措施,合理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二、工作目標與任務

以“查清資源、明確方向、搞好建設、規范管理”為工作目標,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普查、確認、登記、立檔,建立縣級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名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系統的搶救和保護,對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宣傳、弘揚和振興;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和責任明確、運轉協調的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制度、保護工作機制和縣鄉(鎮)兩級保護體系。

三、普查內容

(一)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如民族民間繪畫(祖宗畫、灶頭畫、門神畫、扇面畫、裝飾畫、壁畫、年畫等)、雕塑(石雕、木雕、竹雕、竹編、骨雕、玻璃雕塑、泥塑、蠟塑、米塑、燈彩、明礬工藝、家具制作等)、瓷藝、民族民間平面工藝(刺繡、剪紙、折紙、服飾、頰纈印染等)。

(二)民族民間表演藝術,如民族民間音樂(民歌、民間歌舞音樂、民間戲曲音樂、民間曲藝音樂、民間器樂、宗教音樂等)、民族民間舞蹈(馬燈舞、龍舞、獅舞、祭祀舞、采茶舞、高蹺、抬閣、鼓舞等)、民族民間曲藝(漁鼓、鼓詞、賣技、蓮花落、唱花鼓、道情、擔布缸等)、民族民間戲曲(和劇、昆劇、木偶戲、布袋戲等)、雜技魔術及在傳統民族民間藝術根脈上發展起來的新型民族民間表演藝術等。

(三)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人及其所掌握的傳統工藝制作技術和技藝。

(四)集中反映民族民間生產、生活習俗和歷史發展的服飾、器皿、用具等實物。

(五)具有民族民間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慶典活動、民間游藝活動以及具有研究價值的民俗活動。

(六)其他民族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四、普查方法

(一)各鄉鎮要將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作為當地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制訂普查工作規劃,廣泛宣傳開展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的意義和有關知識,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發動群眾提供普查線索,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

(二)本次普查以實地調查為主,必須到現場了解民族民間藝術的形式和內涵,要利用座談會等形式,廣泛搜集普查線索,認真對傳統民族民間藝術與當代涌現出來的新型民族民間藝術進行不漏村(居)、不漏種類的調查,按照“忠實記錄”的原則和普查工作的規范要求,如實記錄民族民間藝術原始風貌,建立文字、聲像、圖片齊備的完整而科學的保存檔案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信息數據庫。

(三)普查采取面上調查與專題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面上調查的基礎上,對某些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項目要組織專業力量,突破區域限制,科學、細致地進行專題調研,摸清歷史沿革脈絡和發展演變過程,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作完整的記錄和保存。

(四)在普查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對瀕臨消亡的珍貴民族民間藝術種類的搶救,對能作用于當代文化建設和應用于重大文化藝術活動的民族民間藝術,應首先進行整理研究和開發創新。

(五)建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保護名錄,整理、編纂、出版一批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圖書文獻及可視資料。

五、工作步驟

(一)20*年4月

建立*縣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保護工程領導小組及工作委員會,制訂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規劃,召開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動員大會,舉辦全縣民族民間藝術普查工作業務培訓班,落實相關經費。

(二)20*年5月

地毯式地開展全縣范圍的民族民間藝術資源大普查,摸清我縣民族民間藝術資源藏量,廓清每項藝術種類的根脈和面貌,掌握各藝術門類的代表性傳人及相關情況;對各鄉鎮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進行復核;對征集、收集的民族民間藝術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建立*縣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檔案。

(三)20*年6月

組織專業人員對普查資料作系統梳理和論證,確定縣級重點保護項目,申報省級保護項目;初步建立*縣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保護名錄和信息查詢系統;落實配套措施,對珍貴、瀕危的民族民間藝術門類進行搶救。

(四)20*年7月至20*年7月

繼續征集重要的民族民間藝術資料、實物;編輯出版《文化*》叢書;合理開發、利用民族民間藝術產品、表演項目和民俗活動;建立長效的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保護工作機構、機制和制度。

六、組織領導

建立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領導小組,統籌領導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保護和保護資金使用工作。

*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金亮希任辦公室主任,楊思好、蔡東任辦公室副主任。

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第2篇

普查試點,試什么

普查試點首先要做到目標明確,著重處理好“普查試點試什么”的問題,需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內容。

普查方案。普查方案是開展普查工作的依據,每次開展普查工作前,國家統計局都會拿出很長的時間來制定普查方案,以確保普查工作的有序進行。在方案制定后,就需要對普查方案進行檢驗。

一是檢查方案的科學性,看其能否達到摸清情況的目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專項試點要研究“三上”企業的組織結構情況,在正式開展經濟普查工作前,需要確定是由產業活動單位單獨填報普查表還是由法人單位代替產業活動單位填報普查表;二是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即普查對象能否如實申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戶分離試點,就是研究對人戶分離的人口能否利用有關行政部門的行政記錄替代居民申報,人戶分離的人口在居住地申報還是在戶口登記地申報。

普查登記表。普查登記表是實現普查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普查指標可以了解需要普查的情況。而普查登記表的指標含義能否被正確理解,普查的期限是否與實際情況相吻合,普查時點是否合適,都需要對其進行實際填報檢驗,才能正式確定。

數據處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普查數據處理更加快捷,而數據處理的程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是需要進行實際檢驗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采用光電錄入的數據處理方式,由于數據處理程序對數字識別過于敏感,要求編碼員填寫數據要盡量規范,否則編碼格內指標項中的數據顯示會將“7”識別為“1”,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這在以后的普查工作中都是需要注意的。

普查試點,如何試

每次普查除國家統計局安排專項試點和綜合試點外,各省市統計局都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試點工作,普查試點涉及大多數地區的統計部門,更好地把握“普查試點怎么試”,需要關注以下三個環節。

規范流程。普查試點不是為了展示工作成績,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真實工作的情況。要嚴格執行試點工作方案,不能回避矛盾,不能擅自處理問題,不能“摸著石頭過河”,要放在全面開展的普查工作的環境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試點的成果在正式普查中得到應用。

認真組織。由于試點工作距離正式普查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試點普查代替不了正式普查,容易產生到正式普查時才認真組織的錯誤認識。個別試點地區存在著普查方案已經確定,試點的情況就不會影響普查方案的意識,從而出現應付的傾向。鑒于試點工作的重要性,承擔試點工作的地區必須要高度重視,組建強有力的試點機構,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試點地區,強化宣傳動員,讓試點對象了解試點的意義,以便積極配合。

做好總結。將試點工作成果轉化為確保普查工作順利推進的有效措施,需要對試點工作情況進行認真地總結和研討,找出問題、制定對策。各級部門在聽取試點工作情況時,一定要讓參加試點工作的一線人員參加,讓其仔細介紹工作情況,暢所欲言地講工作體會,不要怕瑣碎,不要怕“事小”,只有這樣才能去偽存真。不要層層匯報、層層加工,以免信息遞減或忽視細節,從而導致無法將正確的意見吸納到普查工作方案中。

破解普查試點的瓶頸

普查試點是一個嚴密的工作過程,要注意克服三種傾向,確保普查試點的工作質量。

克服倉促草率。試點時間一定要安排得寬裕,對于各階段的工作任務必須安排充分的時間來完成,堅持一邊開展試點工作,一邊發現問題,以便于試點工作成果的積累和轉化。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來認真做好試點工作,為正式普查提供幫助。試點工作一定要踏實、細致、深入,不能浮于表面。普查試點一定要在上級部門直接指導下開展,從方案制定、組織實施到后期研討,上級部門都必須親自參加,要了解每一個環節,才能發現問題,對方案進行完善。

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第3篇

一、普查目標

(一)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

(二)建立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促進各級污染源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礎。

(三)掌握污染源的總體樣本,為建立科學的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環境統計調查體系、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創造條件;根據普查結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環境統計平臺。

(四)提高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級環境統計、監測、監督和執法體系。

(五)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的時點、范圍、內容和納入普查的污染物種類

(一)普查時點。

**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年度。

(二)普查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1.工業源。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含4個行業)外39個行業中的工業污染源,普查范圍劃分為重點普查范圍和一般普查范圍,分別做詳細調查與簡要調查。

(1)重點普查范圍: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產業活動單位;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羽絨及其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11個主要污染行業中所有的產業活動單位;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16個重點行業中規模以上企業。

(2)一般普查范圍: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普查范圍以外的所有工業污染源。

2.農業源。主要普查第一產業中的種植業、禽畜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

(1)種植業污染源普查范圍:糧食作物(包括谷類、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包括水果、花卉、糖料以及麻、茶、煙草、中藥材)和蔬菜作物(包括葉菜類、瓜果類、茄果類、根菜類、豆類、花菜類)主要產區。

(2)禽畜養殖業污染源普查范圍:舍飼、半舍飼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動物園。

(3)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范圍:池塘、網箱、圍欄、淺海、灘涂、工廠化養殖廠(區)。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1)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2)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洗染、理發及美容保健、洗浴、攝影擴印、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等經營單位;(3)醫院;(4)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5)民用核技術利用單位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區(縣級市)、街道(鎮)為單位,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和機動車污染情況的調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城鎮的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廠(場)、危險廢物處置廠、工業區集中污水處理廠等。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他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

(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

(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等;

(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

(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農業源。

(1)種植業主要普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肥料和農藥的名稱、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期等;農膜的地膜厚度、覆蓋面積、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稈的產生量、直接還田量、露天焚燒量、隨意丟棄量、飼料使用量、回收量等。

(2)禽畜養殖業主要普查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禽畜種類、養殖組織模式、存欄量、出欄量、飼養階段、禽畜體重、采食量、精粗飼料主要成分含量,糞便和污水產生量、清糞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糞便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方式、處理能力、運行時間和運行狀態等。

(3)水產養殖業主要普查魚、蝦、蟹等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養殖種類、養殖方式、養殖模式、養殖產量、養殖面積,餌料、肥料、魚藥使用情況,養殖進排水等。

3.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

(2)以市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等。

(3)城鎮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農業源包括:總磷、可溶磷、總氮、硝態氮、銨態氮;種植業增加地膜殘留量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難降解的農藥1至2種;禽畜養殖業與水產養殖業增加COD、銅、鋅等。

三、普查組織及工作任務

(一)基本原則。

在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部門分工協作,按照屬地普查、屬地填報、屬地統計的原則,市、區(縣級市)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

(二)普查機構任務。

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市普查辦)由市環保局抽調5人,市統計局、農業局、衛生局各抽調1人集中辦公。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市普查辦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和國務院《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規定,根據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授權具體負責污染源普查的組織、實施、驗收和上報工作;負責擬訂我市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組織污染源普查宣傳工作;組織普查培訓;建立污染源普查“清查基礎資料庫”和“污染源普查底冊”;對普查對象進行分類,向區(縣級市)和各專業調查部門發放有關資料;指導選聘污染源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各區(縣級市)和各專業部門組織污染源普查資料采集填報和數據庫建立;組織開展監測和驗收、籌備相關會議、匯總和分析污染源普查數據,建立普查數據庫;負責指導和上報普查成果,并按規定普查相關信息;編制污染源普查工作簡報。

(三)有關部門分工。

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編制和審議普查實施方案,安排專人協調具體工作,按照部門職能組織、指導和檢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動本系統積極參與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部門分工如下:

1.有專業調查任務的部門。

(1)市農業部門負責農業污染源普查。

(2)市市容環衛部門負責垃圾處理廠(場)普查和生活垃圾排放量調查。

(3)市水務部門負責生活污水處理廠普查。

(4)市衛生部門負責醫院污染物、醫用電磁輻射設備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普查。

(5)市環保部門負責工業源、部分生活源和部分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的普查。

(6)監測站負責按全國的統一要求組織軍隊、武警部隊所屬單位污染源和環保設施的普查。

2.有工作保障任務的部門。

(1)市宣傳、新聞出版和廣電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新聞單位做好污染源普查宣傳的相關工作。

(2)市財政部門設立污染源普查專項工作經費,負責普查經費預算審核、安排和及時撥付,監督經費使用。

(3)市統計部門配合提供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單位名錄、2006年基本單位名錄等與普查相關的基礎信息,協助培訓普查員,協助市普查辦做好數據審核、統計與分析工作。

(4)市工商部門負責提供全市工商企業名錄。

(5)市經貿部門配合做好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和應用,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6)市公安部門負責提供機動車登記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普查及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7)市國土房管部門負責提供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單位基本情況。

(四)各區(縣級市)政府任務。

負責本轄區內的工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的普查工作,具體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組織選聘普查指導員、普查員、數據錄入員;組織普查員、普查指導員接受省、市普查辦組織的培訓,發放普查員、普查指導員證件;開展清查工作,核定轄區普查對象的名單和性質,確定普查對象;落實普查工作經費;組織轄區的普查宣傳;組織普查對象填報普查表格,并組織抽查、審核,及時補正;組織數據錄入,建立污染源數據庫,匯總調查成果,按規定要求上報;編報工作總結和技術總結;及時發現和解決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充分利用街道辦事處(鎮政府)、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機構,發動大專院校學生,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污染源普查工作。

(五)普查員任務。

1.積極參加培訓,學習污染源普查知識,掌握污染源清查、普查、質量控制等工作內容和技能。

2.認真做好清查工作,掌握普查范圍,熟悉普查對象基本情況,并向普查對象進行普查宣傳。

3.向列入重點普查范圍的工業源企業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分別發放《工業污染源普查詳表》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表》,指導企業填報,并對填報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審核。

4.向一般普查范圍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普查對象分別發放《工業污染源普查簡表》、《農業污染源普查表》、《生活污染源普查表》,指導普查對象填報,或經了解普查對象情況后代為填報;代填的數據要符合普查對象的實際情況并經普查對象認可。

5.嚴格按照規定,堅持實事求是,現場查驗有關設施運行狀況,查閱相關原始臺帳記錄,做到不漏、不錯、不重,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

6.按照上一級污染源普查機構的部署,在國家、省、市各級普查機構進行普查質量核查時,配合做好相關檢查工作,發現差錯據實更正。

7.做好各種普查表的裝訂及交接工作。

(六)普查指導員任務。

1.積極參加專門培訓,認真學習普查方案、普查表填報規定及有關技術規定和細則等,掌握清查、普查、檢查、質量控制等工作內容和技能,輔助教員做好普查員培訓輔導工作。

2.在普查機構統一領導下,負責協調本普查區的工作,及時將上級指示傳達給每一位普查員,并了解和掌握普查員的工作進度和質量,保證清查、普查工作和普查資料交接的按時完成,確保普查員各項工作達到規定的標準(按不低于5%的抽查率對普查員審核后的報表進行抽查)。

3.對普查員的工作進行巡回檢查,具體指導,發現問題認真查明原因,及時予以糾正;解答普查員提出的疑難問題,不能自行解答的問題要及時請示上級給予解決。

四、普查工作保障

(一)技術保障。

技術路線: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上級指導、地方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

1.科學編制方案。各有關部門、各區(縣級市)政府要根據國家和省、市的污染源普查方案,結合本地實際,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提出分年度、分階段的工作要求,科學制訂污染源普查實施細則,并及時送市普查辦備案。

2.加強監測。為加強污染源普查監測工作,及時掌握重點污染源監測情況,市普查辦成立了污染源普查監測組,建立了普查監測聯席會議制度和監測質量控制制度,對國控、省控、市控重點污染源進行抽測,解決監測技術難題。各區(縣級市)也要建立相應監測管理制度,加強污染源監測工作,建立監測臺賬和數據庫,定期向市普查辦報告污染源監測情況。

3.加強宣傳動員。各有關部門、各區(縣級市)政府要加強污染源普查宣傳工作,抓緊制訂宣傳方案,充分利用電臺、電視臺和報刊等宣傳媒介,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普查宣傳;要根據普查的不同階段,突出宣傳重點,把宣傳動員工作貫穿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通過宣傳使普查對象和社會公眾明確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參與并認真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4.加強培訓,建立普查底冊。市普查辦負責組織市普查技術骨干人員接受省的培訓,并對各區(縣級市)聘請的普查員、普查指導員進行培訓,確保所有普查工作人員都經過培訓。各地要根據市普查辦下發的企業名錄,結合統計、工商、經貿、環保等部門提供的企業信息,確定普查對象,建立普查底冊。

5.加強數據審核。市普查辦組織開展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檢查,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各部門、各區(縣級市)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依據。對于數據質量達不到要求的區(縣級市),市普查辦要責令重新調查。各區(縣級市)要建立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度,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6.驗收。各區(縣級市)完成普查工作后,要按要求向市普查辦申請驗收。市普查辦要根據國家和省的污染源普查驗收方案和評分標準制訂相應的驗收方案和評分標準,并對各區(縣級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必須整改,直到通過驗收。

(二)法律保障。

認真貫徹執行《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按照規定開展普查工作,嚴肅處理普查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三)經費保障。

我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經費由市和區(縣級市)政府共同承擔。各級普查辦根據普查工作方案編制總體經費預算和分年度經費使用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作為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列入各相關部門的預算中,分年度按時撥付。經費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訂與評審,宣傳與培訓,入戶調查,專用設備購置,數據錄入與處理,數據庫維護、檢查、驗收等過程的費用。

為保證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市對各區(縣級市)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實行補貼制度。具體原則如下:

1.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區(縣級市)普查機構和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培訓工作由市級承擔。

2.市對區(縣級市)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補貼,按污染源數量確定補貼數額,即區分重點普查范圍的工業源、一般普查范圍的工業源、生活源,由市按適當標準定額補貼。

3.其他涉及的普查經費由市和各區(縣級市)各自承擔。

4.其他專業調查工作,由各專業調查承擔單位做出預算,由市普查辦匯總、經市財政局審核。

五、時間安排

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分3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年12月底前)。

1.成立機構、落實經費。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要在**年9月底前按要求成立普查領導機構,明確普查工作的具體承辦部門,落實普查經費。

2.制訂普查實施細則。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要根據市普查實施方案的統一部署,結合部門和當地實際,制訂本部門、本地區的普查方案實施細則,并在**年12月中旬前送市普查辦備案。

3.普查監測。各有關部門和區(縣級市)要按要求開展普查監測工作,建立污染源監測原始記錄臺賬及檔案,及時上報污染源監測情況,并在**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區普查監測數據的整理匯總工作。

4.宣傳動員。從**年11月開始,市和區(縣級市)要分階段突出重點,開展普查宣傳工作。

5.清查企業、建立底冊。各級統計、工商、經貿、公安等相關部門要在**年11月底前向本級普查辦提供普查基礎資料,由各級普查辦在**年12月底前建立本級重點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底冊。

6.選聘普查員、開展普查培訓。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要根據重點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數,按適當比例選聘普查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我市青年志愿者、環保系統退休干部、在校大中專學生、街道辦事人員、工業企業環保專職人員中聘請。對普查人員的培訓要在**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普查階段(**年1月至5月)。

1.組織填報普查表(**年1月至3月)。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可采取集中輔導與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普查報表填報工作。

2.建立市和區(縣級市)污染源數據庫(**年3月至4月)。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普查辦要及時審核、錄入、校驗污染源數據,建立本地區、本部門的污染源數據庫。

3.建立全市污染源數據庫(**年3月至5月)。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要在**年5月20日前匯總并向市普查辦報送污染源普查數據。市普查辦要對各地報送的數據進行抽查審核,在**年5月底前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數據的審核與匯總,建立全市污染源數據庫,組織、指導普查源數據上報工作。

4.完成市普查工作報告與技術報告(**年6月)。

(三)總結階段(**年6月至2009年7月)。

1.市普查辦對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交流總結并驗收(**年6月至8月)。

2.接受國家、省的普查驗收(**年8月至12月)。

3.進一步修正全市污染源普查數據(**年6月至12月)

4.完成全市普查工作報告與技術報告(**年8月至12月)。

5.編制普查成果開發課題目錄(2009年1月至3月)。

6.開發利用普查成果(2009年1月至7月)。

六、普查數據管理

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第4篇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充分認識數據處理工作在整個經濟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一)這次經濟普查是一個具有開創意義的普查

這次經濟普查與人口普查、工業普查、基本單位普查等單項普查不同,是一項大規模的綜合性普查。這次普查的對象是中國境內從事第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內容之豐富在我國普查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意義非常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調整了原有的普查周期。原來我們十年開展六次普查,普查頻率高、密度大,經常出現多個普查相互交叉的情況,基層統計部門疲于應付普查,工作強度非常大,普查組織實施難度很大。經過這次普查周期調整,把多個單項普查綜合起來,十年開展四次普查,即十年一次的農業普查(逢6的年份實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逢0的年份實施)、五年一次的經濟普查(每10年進行兩次,分別在逢3、8的年份實施),大大減輕了基層的負擔。

第二,改變了普查項目的設置。這次普查合并了原來的基本單位普查、工業普查和三產普查,增加了建筑業普查,因此,普查所取得的數據整體性和內在聯系性更強。以前由于各普查項目進行的年份不同,相互之間是獨立的,所以普查所取得的數據相互聯系性不強,不同年份的數據無論是進行宏觀的國民經濟核算還是進行各方面的經濟研究,都缺乏整體性。這次經濟普查能提供同一個年份除農業以外所有行業的數據,內在聯系性和整體性是以往任何一次普查都無法比擬的。

我認為,普查周期的調整和普查項目設置的改變,對整個統計工作是個很大的改進。從這兩個方面講,這次普查確實具有創新的意義,它在組織方式和普查內容上都是一次新的嘗試。

(二)這是一次難度最大的普查

以前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農業普查、工業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和基本單位普查難度都很大,但是,這次普查的難度遠遠超過了它們,可以說難度是最大的。主要表現在:

一是技術要求非常高。以前的單項普查是以一個專業司為主,普查方案在原有基礎上設計即可,基本上由一個專業司承擔;經濟普查則涉及到多個專業,普查的方案、表式、標準和方法都要相互銜接、相互統一,技術要求非常高.

二是協調難度非常大。協調難度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統計系統內部的協調。以往的普查是以一個專業司為主進行,這次普查則需要全局總動員、全系統總動員。我們不但要集中精力研究設計科學、可行的普查方案,還要進行大量的協調工作,既要協調各個專業司(處)的專業報表和統計標準,還要協調設管司(處)、計算中心和普查中心,在工作流程、任務分工等方面加強配合,形成普查的合力。另一方面,系統外部的協調難度也很大。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由八個部門組成,除統計局以外,還有工商局、稅務局、質檢局、編辦、民政部、發改委、財政部,爭取各個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共同完成好經濟普查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協調工作。因此,這次經濟普查是一項難度最大的普查。

(三)數據處理工作是整個普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方案設計和數據處理是普查工作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數據處理工作直接影響到普查的質量和最終成果,關系到普查的成敗。歷次普查給我們的教訓是:即使有科學的普查方案和全面、細致的培訓組織,如果數據處理的環節沒有抓好,不但影響數據質量,而且影響普查數據的時效性。目前,經濟普查方案設計和綜合培訓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我們下一階段要集中精力抓好數據處理的準備工作。大家在會上要認真研究這個問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準備,精心組織,確保按時、高質量地完成經濟普查數據的匯總、加工任務。

二、關于經濟普查數據處理的工作模式

對數據處理工作模式的準確定位非常重要,這是下一步數據處理組織實施的關鍵。這次經濟普查數據處理總的原則是“統一組織,分專業處理”。

“統一組織”就是國務院普查辦公室的數據處理組統一組織開發數據處理軟件、統一布置數據處理工作、統一組織縣、地區、省和國家四級的數據處理工作。我們要在程序設計中充分吸納各專業現有程序的優點,形成一個各專業認可的普查數據處理的統一軟件。這個軟件不僅用于這次普查,下一步還可以用于年報,并在今后的使用過程中不斷修訂和完善,五年之后還可以作為下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處理的基礎。因此,軟件開發過程中要貫徹“統一研究、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的原則,雖然難度很大,但從改革的角度看很有意義,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須一次成功、一次到位。

“分專業處理”是國家經濟普查辦公室反復研究的結果。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大的系統都是由子系統組成的,通過子系統的最優配合,可以使大系統達到最佳效果。經濟普查數據處理這項龐大的工作,不僅工作量很大,分專業的報表也很復雜,而我們普查不可能完全與定期的、經常性的統計割裂開,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因此,我們必須在“統一組織”的模式下,分專業、責任到人地組織實施。19*年統計改革實施的一套表,在組織模式上的缺陷就是只強調統一,而沒有明確的、細致的分工,沒有強調各盡所能、各負其責的原則,致使出現各專業上報的數據質量差、與平時數據無法銜接的現象,使得數據的時效性受到很大影響。為保證這次經濟普查的數據質量,我們必須建立健全責任制,并在此基礎上,考慮普查數據和歷史數據銜接的問題,考慮為下一次普查和今后的國民經濟核算奠定基礎的問題。因此,數據處理工作要在“統一組織”的模式下,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工作流程,分專業進行處理,只有這樣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達到我們預定的目標。

三、對下一步數據處理工作的幾點要求

數據處理的準備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盡快組建各級普查數據處理機構,落實配套經費。目前,有的地區特別是市縣一級數據處理工作還沒有落實到人,這將會影響下一步逐級培訓工作的進度和效果。會后,大家首先要抓緊落實省、地、縣各級數據處理機構、人員和配套的經費,為數據處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制定科學的、嚴謹的、操作性強的數據處理實施細則。對于經濟普查這么龐大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必須要制定出科學嚴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其內容應包括數據處理的目標、流程、分工、責任、措施等,這些都是數據處理的基礎工作。除了國家制定實施細則外,我認為各省(區、市)都要制定自己的實施細則。一方面,這次普查雖然總體上要執行“統一的方案、統一的標準”,但是由于各省(區、市)的情況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有所差異,各級領導關心的問題也不相同,各省(區、市)普查辦可能在國家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內容。如何在國家統一的數據處理軟件基礎上對本地區的普查制度進行定制,需要在實施細則中明確。另一方面,各省(區、市)普查辦的分工不盡相同,有的接近于國家的模式,有的不完全相同,各專業統計人員參與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如何組織實施數據處理工作,要根據各省(區、市)普查辦的組織結構、運轉模式來確定,要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各省(區、市)要明確數據處理工作的責任和分工,明確工作的交接和驗收等環節,也就是說,如何報送、誰來交接、誰來驗收、誰來查詢等都要有詳細的說明,責任一定要明確。

(三)全力以赴做好數據處理軟件的開發工作。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國家統計局年初就組織技術力量,進行集中封閉式的程序開發工作。開發工作采取了三結合的模式:國家統計局計算中心的業務骨干、省統計局計算中心的技術骨干(云南、山東、河北、湖北)以及聘用的專業軟件專業開發人員。軟件開發公司有技術上的優勢,國家統計局可以把握大的方針原則,省統計局的同志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三方協作開發可以做到優勢互補。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數據處理軟件的開發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現在程序開發進展比較順利,數據處理組爭取8月底前將程序在網上,供大家試用。數據處理組編制數據處理軟件,關鍵是要充分考慮各級的不同需要,盡可能方便基層使用。各級地方政府給予經濟普查大量的投入,就是要盡快得到普查數據,而這次普查將為制定“十一五”規劃提供全面的基礎數據,所以從縣一級開始,就要保證能夠提供匯總數據。此外,各地區計算機硬件配備情況和網絡應用情況都不盡相同,數據處理軟件還要提供單機版和網絡版,供各級普查機構選用。

4.一定要把程序的培訓工作做好。高質量的程序是數據處理工作的基礎,對基層的程序培訓工作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這次普查的特點是內容多、參與的部門多。普查方案的培訓國家采用了綜合培訓和分專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數據處理程序的培訓工作如何組織,應該有很好的計劃和安排,特別是要保證縣一級的基層人員都能熟練掌握數據處理程序,以完成經濟普查的數據處理任務。

5.按照國家的要求盡快做好數據處理設備的配備工作。各省要拿出一定經費進行數據處理軟硬件的配備,只有軟、硬件都齊備了,數據處理工作才有保證。

數據普查方案范文第5篇

一是廣泛動員部署,提高思想認識。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對于準確掌握國情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效分析解決經濟發展中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國務院通知要求,及時印發了相關文件,廣泛宣傳、層層動員,提高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對經濟普查工作的認識,積極支持和參與經濟普查工作。

二是成立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四川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負責全省經濟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并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對做好經濟普查準備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各地也組建了普查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

三是落實專項經費,強化資金保障。按照國務院關于經濟普查經費保障規定,省財政已安排落實了2013年經濟普查工作經費;正在研究落實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勞動報酬方案,擬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分級負擔,并分別納入財政預算。

四是建立健全制度,確保責任落實。我們按照統計牽頭、部門協作、各方參與的原則,研究制定了工作計劃、部門分工、宣傳動員、督查督辦等工作方案。將經濟普查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經濟普查專項督查。

五是加強摸底調研,夯實普查基礎。組織專家團隊參與普查方案調研,完善經濟普查技術方案、實施細則和工作預案。安排工商、稅務、統計等部門研究強化企業基礎資料,夯實中小企業普查登記的數據基礎。加強對蘆山地震災區指導,確保地震災區與全國、全省同步開展經濟普查工作。做好技術指導,完成了單位清查、名錄庫系統建設和國家手持移動數據采集終端(PDA)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從四個方面著手,確保完成經濟普查各項任務。

一是堅持依法普查。嚴格按照《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規定,堅持依法統計、依法登記,嚴肅普查紀律,杜絕任何單位和個人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經濟普查資料。

二是科學組織實施。嚴格執行國家經濟普查方案標準,科學設計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切實落實工作職責,規范有序組織實施,確保普查對象不重不漏,普查數據真實可信。

三是注重手段創新。根據本次普查特點,重點加強普查員、普查指導員選聘培訓工作,確保普查員能夠熟練掌握和使用普查區電子地圖、PDA、普查方案和普查表,全程監控普查數據采集流程和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武宁县| 金川县| 昌都县| 山西省| 大竹县| 和田市| 化隆| 镇赉县| 南靖县| 冷水江市| 天长市| 孟津县| 洪雅县| 横山县| 正宁县| 阜康市| 石屏县| 额敏县| 进贤县| 获嘉县| 卢龙县| 克东县| 潜山县| 沁源县| 洪湖市| 博罗县| 田东县| 湛江市| 孝感市| 庆元县| 乌兰察布市| 丘北县| 梅州市| 江源县| 朝阳区| 巴楚县| 富民县| 夏邑县| 浙江省|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