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世紀20年代,林語堂、劉復等提出在方言調查的基礎上編繪漢語方言地圖的宏偉設想[4];1934年上海申報館出版的《中華民國新地圖》中的“語言區域圖”是我國最早的方言地圖,由中研院歷史語言所提供;最早的漢語方言特征圖首推趙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收錄的66幅方言地圖(1938年成書,1948年出版)[5].賀登崧將西方地理語言學引入我國,在大同、宣化等地進行方言調查,于1945~1958年間發表了多篇附有方言地圖的論文.此后,許多方言調查報告、方言志和方言研究論著都附有多幅方言地圖,說明方言分區或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陸續出版了王輔世的《宣化方言地圖集》、葉祥苓的《蘇州方言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社會科學院的《中國語言地圖集》、金有景的《中國拉祜語方言地圖集》、曹志耘的《漢語方言地圖集》等多部專門的語言/方言地圖集,甘于恩的《廣東粵方言地圖集》也即將出版.列舉并對比了我國典型的語言/方言地圖集的基本情況.經過幾十年的方言調查和方言地圖/地圖集編制的探索,在方言地圖的數據調查、地圖設計、繪制和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方言調查方面,通過大量方言調查和方言地圖/地圖集編制的實踐,方言地理研究者認識到根據現代政區來確定方言調查和研究范圍的局限性,開始探索新的方言調查分區方案,以便揭示方言地理接觸和擴散、結構疊加和替換、歷史演變和發展等方面的原因[6].在方言地圖設計和繪制方面,為推廣方言地圖的研究方法,早期的方言地理學者圍繞方言地圖的概念、類別、作用、繪制方法和步驟等方面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7-9];隨著方言地圖方法的成熟,方言地圖更加注重反映一定區域內各種方言的專題現象以及方言差異與水系、山脈、交通網、政區、居民點等要素的關系[6],并開始設想編制區域性方言地圖集、漢語語言與少數民族語言地圖集.甘于恩結合廣東省閩方言地理語言學研究現狀,指出應開展調查編寫潮汕地區閩方言地圖集[10];周磊提出繪制漢語方言與阿爾泰、藏語等語言接觸歷史地圖集的設想[11].在方言地圖分析方面,王輔世、李芳元等通過方言地圖探討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歷史政區和移民等對方言語音、詞匯及地理分布的影響[7,12];張振興、楊江崇從揚雄《方言》中提取語言信息,通過繪制西漢時期的方言地圖,結合方言的共時狀況推斷方言的歷時動態狀況[13,14];曹志耘強調方言解釋地圖在方言分布和演變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指出《漢語方言地圖集》與《漢語方言解釋地圖集》具有互補作用,并以《漢語方言地圖集》為依據,從宏觀角度將漢語方言的地理分布類型劃分為對立型和一致型兩種[15,16].方言地圖問題分析目前,雖然出版了一大批方言地圖/地圖集,但是方言調查、方言地圖繪制方法與技術、方言地圖理論、方言地圖分析研究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1)方言調查、方言地圖編制注重數量,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挖掘不夠.現有方言地圖/地圖集多強調方言調查點的數量、調查區域的范圍和密度、調查項目的數量以及語音、詞匯、語法項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調查的數據越詳細,編制的地圖質量越高.從方言地圖的種類來看,主要是方言特征分布地圖,只是原始調查數據的地圖可視化;而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編制方言分區地圖、方言發展演變與分布規律地圖、方言差異與非語言要素的關系地圖的研究較少.(2)方言調查以政區為單位,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從方言的地理分布規律來看,方言分區與行政分區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是一種方言跨越多個政區以及多種方言并存于一個政區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對于一些使用人數較少、使用地域范圍較小的方言,此種方法不太適用.(3)制圖方法、手段落后.早期的方言地圖主要采用手工繪制或者復印行政區劃圖加以改造、勾勒,繪圖復雜、難度大、質量低.近年來開始采用軟件繪制,但大多采用的是Photoshop等圖形圖像處理軟件,而不是專業的地圖制圖或GIS軟件.(4)地圖要素不全面、不規范.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飾要素是地圖的基本組成要素.現有絕大多數方言地圖/地圖集都缺乏必要的數學基礎(控制點、坐標網、比例尺、地圖定向等),整飾要素(圖名、圖例、圖解和文字比例尺、三北方向等)表示不全面或不規范.(5)地理底圖問題.方言地圖屬于專題地圖,地圖內容主要包括地理底圖要素和方言專題要素.現有方言地圖的地理底圖要素大多只有單一的政區要素,缺乏與方言分布具有重要聯系的山脈、河流等地理要素;政區要素又以現代政區為主,而實際上方言研究往往涉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方言現象以及根據歷史政區來研究現代的方言現象.地理底圖編制的時間和方言研究所需地理底圖的時間不同步,造成方言現象在方言地圖上的位置不準確甚至是錯位,影響了方言地理學研究的精度,甚至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6)方言專題地圖符號問題.地圖符號的視覺變量主要包括形狀、尺寸、方向、色彩、結構和位置等.視覺變量及其組合形成豐富多彩的地圖符號,可以生動、形象地表達各種復雜的方言現象,通過符號之間的關聯可以體現方言現象之間的關聯.但是,現有方言地圖/方言地圖集的符號主要是圓圈、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及其變體,形式單一,主要運用了地圖符號的形狀和色彩變量.(7)基于方言地圖的綜合研究較少,也不夠深入.方言調查、方言地圖編制是方言深入研究的基礎,而對方言地圖上所表現出來的方言分布特征、變異特征進行解讀,分析方言差異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是方言地理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方言地理信息系統(GIS)
方言GIS發展演變隨著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逐漸成為人們獲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徑.與傳統紙質地圖相比,電子地圖具有信息豐富、動態性、交互性強、易于共享的特點.幾十年來,傳統紙質方言地圖在保存我國方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于海量方言信息的存儲、管理和表達始終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電子地圖的出現為方言地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與手段.方言地理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電子地圖的優勢,認為方言地圖數字化是方言研究和方言地圖制作的新趨勢,提出開發中國數字方言地圖軟件的設想[17,18],嘗試建立方言電子地圖.王文勝以處州方言為例,研究利用現代電子音像手段來保存、保護和展示方言的基本方法,初步構建了吳語處州方言電子音像地圖集[19];曹志耘等擬組織力量編寫《漢語方言語料集》和電子版《漢語方言地圖集》,為研究者提供方言檢索、顯示、比較、分析等功能[4];國家語委正在積極推進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源數據庫建設,計劃于10年內建成國家電子語言地圖[20].隨著研究的深入,以查詢瀏覽功能為主的電子地圖已經不能滿足方言地理學研究的需求,集地理空間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于一體的GIS成為方言地理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在利用GIS輔助方言分析方面,張維佳指出GIS是進行方言成片比較、方言歷史關系、方言接觸方式、方言差異與地理要素的關系研究的有效方法和技術平臺[6];沈力等將歷史語言學的比較分析法與GIS空間分析方法相結合,得出地理條件對呂太接壤地區方言特征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21];鄭錦全以家戶為方言調查單位,結合GPS和GIS技術研究族群雜居的語言地理微觀分布,為區域方言多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2].在方言GIS資源庫和平臺建設方面,初步建立了陜西方言地理信息系統[23]、漢語方言地理信息系統[24]、中國歷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統(CHDGIS)[25]等典型示范性系統,為方言GIS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方言的共時與歷時、定性與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了方言資料和分析平臺,但在方言地理底圖、方言GIS數據模型、數據格式、地圖投影方式和比例尺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規劃,以便進行方言資源的交換、共享與整合[17,24,26].閭國年、劉俐李等提出綜合運用互聯網、3S(GPS、GIS、RS)、有線/無線通訊等技術,建設面向公眾服務和專家研究的多層次、開放式的“文、圖、聲多模態一體化”的方言信息化平臺,實現方言研究和方言資源保護開發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初步構建方言地理信息學的設想[27].方言GIS問題分析進入21世紀后,隨著GIS的推廣和應用,我國方言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迅速.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里,成功研發了具有代表性的方言電子地圖和方言地理信息系統,利用GIS分析方言差異與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結合GIS的基礎理論和發展前沿,我國方言GIS研究尚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或完善的問題.(1)GIS認識觀念問題.大多數方言學者將GIS當作類似Photoshop、CorelDRAW等圖形圖像處理軟件使用,主要用于地理底圖制作、方言資料的圖形查詢.GIS軟件的使用主要限于ArcView,甚至將Arc-View等同于GIS,而對MapInfo、Intergraph、SuperMap、GeoStar等商業軟件以及GRASS、QuantumGIS、uDig、Mapbuilder、SharpMap等開源和免費軟件缺乏基本的認識.(2)方言GIS系統研發主要處于方言GIS數據庫建設階段,建立了幾個典型的帶有點位坐標的方言資料庫,GIS主要用于方言調查資料的存儲、簡單的查詢和顯示,GIS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遠沒有達到GIS應用系統的水平.(3)現有方言GIS主要是單機系統,而對網絡方言GIS系統的研究和開發不多.起步較晚的方言GIS可以充分利用GIS領域成熟的網絡GIS、分布式GIS、服務式GIS、時空GIS等技術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的方言地理信息服務和共享平臺.(4)方言GIS系統開發研究較多,而基于GIS的方言分析研究不多.GIS具有疊置分析、緩沖區分析、空間統計分析等多種空間分析功能,可用于綜合分析方言差異與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之間的關系.(5)基礎地理數據建設和共享問題.在GIS、歷史地理領域,我國已建立并共享了多種比例尺的基礎地理數據,包括基礎歷史地理數據.而方言GIS建設過程中大多重新采集所需的基礎地理數據,一方面存在數據準確性和權威性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數據的重復建設導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使得研究者不能集中精力關注方言與GIS本質問題的研究.(6)方言GIS研究人員主要是方言專業人員,缺乏GIS專業人員的參與.
建議與展望
我國語言環境復雜、方言資料豐富,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典型區域和基礎數據,我國方言地理學的未來大有可為.本文闡述了我國方言地理學的起源,重點從方言地圖和方言地理信息系統的角度探討了我國方言地理學的發展演變、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和空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日益普及,方言數
地理新教材運用大量插圖,其中包括“緯度位置和地形”,“人口分布”,“農產、礦產和城市分布”等圖,特別是對區域地圖或國家地圖,各種地理事物的區位特征等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自學課本并熟悉相關地理事物進行黑板繪圖、填圖,可培養學生的繪圖、填圖能力,加深對有關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印象,真正認識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的區位特征和區位因素。讓學生自己動手填圖,親自讀圖,不但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其然”,更讓其“知其所以然”,從而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如講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自然地理特點第一課時,可讓學生動手繪制簡單輪廓圖,并將課文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填注在圖上:北回歸線、三洲五海、大西洋、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尼羅河、土耳其海峽、波斯灣等。同時教師也可繪制板圖請學生填注,學生在填圖的過程中可了解中東所處的重要樞紐地位,以及在古代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這是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之一。再填注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等地理事物,根據分層設色地形圖分析本區的地形特點以高原為主、沙漠廣布。通過填注北回歸線識別本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從而分析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的氣候特點,降水少、水資源貧乏。再填注河流,了解本區河流稀少也是導致中東嚴重缺乏水資源之因。學生通過參與讀圖填圖,并將相關內容落實到位,質疑問難,設圖釋疑,有利于深化學習。
2.學會收集信息,讓學生動口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地理教學及當今社會形勢及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如上“巴西”一課前,要求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大量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地理信息,經過整理后讓學生在課堂內交流。有的學生收集巴西的國旗: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有的收集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素材;有的收集伊泰普水電站的概況等。讓學生看到一個嶄新的教學世界,為之振奮,深深感到“上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學習積極性大增。通過收集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料,不但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極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3.學會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腦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先進模式的顯著特征,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向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置身于和諧、平等、民主、寬松、熱烈的學習環境中,積極思考、任意想象、暢所欲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地理課中得以體現。如針對“長江”一課的教學內容,可劃分四個研究性小課題:①從哪些方面可以說明長江是一條有名的大河;②如何說明長江是巨大的水能寶庫;③為什么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④為什么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每個大組選擇一項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可選擇繪圖法、表格法、綱要法、問題法等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通過交流合作、思考研討、分析歸納等活動,在創設一個師生、生生溝通互動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完善自己對知識的建構。
關鍵詞:K9,數據庫,電子政務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database based on K9 build the urgency of the system and the importance; Meticulous build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discussed the technological route of databas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database building of each key link; 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database system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based on many years of a given line experience solving measures, the hope can give the reader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K9, database,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中圖分類號:C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21世紀,中國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加速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就是挑戰之一。黨的十六大將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務院做出了把電子政務建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提出了政府先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決策;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啟動了一批電子政務重點工程,為我國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1-2]。
推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關系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措施,是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迫切要求,已被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國家信息化體系建設中,政府信息化是整個信息化中的關鍵,是優先發展的領域。而電子政務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幾乎覆蓋了信息技術、信息內容、信息服務等產業的所有領域,又與改革、開放、發展等當代中國的重大問題密切相關。因此,搭建電子政務數據庫系統已迫在眉睫。
1 主要任務與依據
1.1 主要任務
電子政務系統以“綜合電子數據信息”為契機,通過信息資源建設與整合,建立以基礎地理信息、地政管理專題信息為核心的一體化基礎空間數據庫以及綜合各項業務數據庫為基礎的市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在“一張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土地綜合監管平臺,形成以管理業務流程改造優化為主線,支撐用地管理決策為核心,互聯互通,貫穿上下的政務管理、決策支持和社會服務信息化體系目標[3-4]。
1.2 依據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 1014-2007)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 1016-2007)
《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TD/T 1015-2007)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國土調查辦發[2007] 54號)
《國土資源信息核心元數據標準》(TD/T 1016-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260—1999)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TD/T 1028-2010)
《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
2 技術路線
基于K9的電子政務數據庫系統搭建流程圖如下所示:
圖1 基于K9的電子政務數據庫系統搭建流程圖
從圖1可知,基于K9的電子政務數據庫系統物理數據庫主要分為基礎數據庫、業務數據庫、結果數據庫;搭建平臺分為搭建維護平臺、運行平臺、數據交換平臺;電子政務系統分為內網門戶、遠程報件、公文傳輸、全程 監管與政務審批等5個子模塊。
3 數據庫建設
3.1 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
采用mapGIS K9平臺,建設市級土地調查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權屬、基本農田等內容,集影像、圖形、屬性、文檔等數據于一體的土地調查數據庫。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以縣為單位進行成果統一匯交和整合集成,對調查成果數據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存儲。在平面方向,保證各縣數據成為邏輯無縫的整體。在垂直方向,通過統一的空間坐標定位保證各類數據能夠實現空間上的疊加和套合。在數據內容上,實現對土地調查的圖形、屬性、影像等空間數據及其他非空間數據的邏輯一體化管理。
3.2 城鎮土地調查數據庫
根據《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和規范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利用計算機、地籍測量、GIS、數據庫等技術,形成包括地形、地籍、影像、權屬、文字報告和數據庫等一整套城鎮土地調查成。數據庫建設的主要內容如下:
數據轉換,清華山維2008、CASS數據轉換;
地形數據入庫;
地籍數據入庫;
權利人相關信息錄入;
房屋相關信息錄入;
宗地圖件掃描掛接;
地形圖、地籍圖、宗地圖等圖件的輸出。
3.3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
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核心,在建立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的基礎上,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作的業務流程和特點,以滿足新形勢下的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規劃成果實施管理、輔助支持日常辦公自動化的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規劃成果實施管理、輔助支持日常辦公自動化及提供決策等為基本目標,建立集GIS和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功能全面、性能穩定、操作簡便的專業化信息系統。
3.4農用地分等定級數據庫
農用地分等定級數據庫搭建的主要內容如下:
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整理,包括農用地分等單元圖、農用地利用等別圖、農用地分等綜合表等資料;
外業收集資料的整理,包括土地利用變更數據、土地調查報告、統計年鑒、歷年氣象數據、土地利用規劃文本以及相關農業綜合開發、農業調整等資料;
標準樣地成果的整理,包括標準樣地屬性調查表、分布工作底圖、標準樣地照片、土層樣品等成果整理;
一、學會讀圖填圖,讓學生動手
地理新教材運用大量插圖,其中包括“緯度位置和地形”,“人口分布”,“農產、礦產和城市分布”等圖,特別是對區域地圖或國家地圖,各種地理事物的區位特征等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自學課本并熟悉相關地理事物進行黑板繪圖、填圖,可培養學生的繪圖、填圖能力,加深對有關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印象,真正認識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的區位特征和區位因素。讓學生自己動手填圖,親自讀圖,不但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其然”,更讓其“知其所以然”,從而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例如:講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自然地理特點第一課時,可讓學生動手繪制簡單輪廓圖,并將課文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填注在圖上:北回歸線、三洲五海、大西洋、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尼羅河、土耳其海峽、波斯灣等。同時教師也可繪制板圖請學生填注,學生在填圖的過程中可了解中東所處的重要樞紐地位,以及在古代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為,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這是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之一。再填注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等地理事物,根據分層設色地形圖分析本區的地形特點以高原為主、沙漠廣布。通過填注北回歸線識別本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從而分析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的氣候特點,降水少、水資源貧乏。再填注河流,了解本區河流稀少也是導致中東嚴重缺乏水資源之一。學生通過參與讀圖填圖,并將相關內容落實到位,質疑問難,設圖釋疑,有利于深化學習。
二、學會收集信息,讓學生動口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地理教學及當今社會形勢及經濟發展緊密聯系。例如:上“巴西”一課前,要求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大量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地理信息,經過整理后讓學生在課堂內交流。有的學生收集巴西的國旗: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有的收集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素材;有的收集伊泰普水電站的概況等。讓學生看到一個嶄新的教學世界,為之振奮,深深感到“上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學習積極性大增。通過收集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料,不但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極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學會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腦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先進模式的顯著特征,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向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置身于和諧、平等、民主、寬松、熱烈的學習環境中,積極思考、任意想象、暢所欲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地理課中得以體現。例如:針對“長江”一課的教學內容,可劃分四個研究性小課題:①從哪些方面可以說明長江是一條有名的大河?②如何說明長江是巨大的水能寶庫?③為什么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④為什么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每個大組選擇一項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可選擇繪圖法、表格法、綱要法、問題法等進行合作探究,學生通過交流合作、思考研討、分析歸納等活動,在創設一個師生、生生溝通互動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完善自己對知識的建構。
四、學會公平競爭,讓學生互動
地震發生后,Google借助與衛星圖像公司Coogle的合作。在GoogleEarth上更新了地震災區最新的衛星圖像,另外還在英文首頁下方放置了鏈接,號召網友協助繪制海地地圖,讓救援人員取得最新地理信息。施密特的手直接伸向了海地,而喬布斯卻只能在iTunes網上音樂商店號召其產品使用者進行5美元-200美元的捐款。
更讓喬布斯郁悶的還有Google越做越大的所謂“互聯網‘扶貧’工程”――O3b網絡(O3bNetworks)。按計劃,這一涉及全球30億人口的龐大工程,將在2010年~2011年建成。由于這項計劃主要針對連電腦鍵盤都摸不到的人,其中蘋果產品的用戶還真是屆指可數。
訂購16顆衛星
海峽群島風景優美,花卉繁多,草木茂盛,以養牛和輸出水果、花卉、番茄、馬鈴薯聞名。最近讓其進入人們視線的,還是03b創始人、公司董事GregWyler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們的愿景是將尚未連通的連接起來,我們將向這一目標不斷邁進。”該公司的總部就設在海峽群島澤西島的圣約翰。
聽起來Greg Wyler似乎想將整個地球連接起來,而事實也是如此――通過發射16顆衛星將網絡服務帶入地球上還未連上網絡的地區。
2008年9月Google第一次宣布了這一驚人計劃――為了縮短差距,讓新興國家也具有上網能力,Google金融集團匯豐銀行(HSBC),以及國際有線電視集團Liberty Globau名為“O3b Networks”的網絡計劃,取名為“Other 3bn”就是指地球上另外未有網絡建設的30億人口,Google希望借這樣的網絡計劃工程,真正建立在地球上任何區域皆有聯網能力的環境。負載范圍預計要涵蓋非洲、亞洲、拉丁美洲與中東等地區。
這項網絡工程第一階段就預計花費7.5億美元,向法國觀測衛星設計與制造商Thales Alenia Space訂購16顆衛星,發射至北緯5度與南緯5度一帶的國家,為區域內地面手機基地臺提供連網眼務,并與這些領空范圍的國家電信業者銜接。衛星預計將于2011年初交付使用。
非洲人很買賬
美國企業來非洲地區投資,非洲人很歡迎,據2009年一份來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顯示,非洲互聯網普及率僅為5.4%,遠遠落后于全球其他地區。非洲互聯網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70%的人口居住在偏遠的農村地區,而要使互聯網覆蓋到偏遠地區成本非常高。
于是尼日利亞和加納的網絡運營商紛紛找上了門。
目前,O3b已經與尼日利亞和西非領先的網絡運營商及互聯網和內聯網網絡服務提供商Direct On PC,Ltd(DOPC)簽署了一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多年期服務合同。此外,加納SatconsuR,Ltd也與03b簽署了一項多年期、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同,使用03bNetworks的高速、低延遲IP中繼。
在非洲入和一些新興國家的幫助下,2009年第三季度O3b已完成價值約6億美元的服務合同,并已為所有產品建起了各自的客戶群。
還要繼續放衛星
訂購的衛星到位后,O3b公司首先將發射8顆衛星,這些衛星將運行于中地球軌道(距離地球8000公里),與運行于距地球35000公里以外的地球靜止衛星相比,距離地球的距離近了四倍左右,也正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網絡的低延遲特點。
依靠O3b目前在Ka頻段分得的頻譜,該公司今后還可以發射更多的衛星。該創新衛星系統將按照有吸引力的條款和條件,利用光纖品質的互聯網連接,覆蓋全球近70%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