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財政改革發展

財政改革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財政改革發展

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第1篇

1.19*-19*年的財政體制改革。19*年,國家對財政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開始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也即“分灶吃飯”的財政管理體制。我市適應這一體制改革要求,當時的襄陽地區對縣市也作出了三項適應性調整。

2、19*-19*年市帶縣財政體制。19*年起,*作為全省唯一實行市帶縣行政領導體制的中等城市,市對所屬各縣市區實行“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干、定額上交或是定額補貼,收入超基數按比例分成”的財政管理體制。

3、19*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根據分稅制改革,對我市原有體制引起的分配關系上的變化,從市到縣市、到鄉鎮都依據不同情況逐步實行與中央分稅制相適當的財政管理體制。

4、20*年的省管縣財政體制。為配合省管縣財政體制的順利實施,一是按照方案,搞好市、縣對賬、有關債務交接工作;二是在完成好省委托市財政有關管理工作,積極推進“鄉財縣管”財政體制改革工作;三是重點理順市區財政體制。

二、大力支持地方財源建設

1、補貼縣財源建設。19*年,我市積極爭取,促使保康、谷城兩縣加入全省首批6個“摘帽”縣財源建設試點至1987年,兩縣如期摘掉補貼“帽子”。

2、自給縣財源建設。19*年,促使南漳、谷城兩個縣加入全省三年財政收入過5000萬元縣(市)財源建設行列。

3、億元縣(市)財源建設。為配合19*年省政府批轉省財政廳關于支持部分縣市到19*年財政收入分別過億元、*00萬元和6000萬元的“億元縣(市)”財源建設活動,其中我市棗陽過億元、老河口過*00萬元。市財政從體制、資金、工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使億元縣市建設在當時取得了明顯成效。

4、省轄市財源建設。19*年,我市緊緊抓住省轄市財源建設這一機遇,當年從省財政借回周轉金1300萬元,19*年借回1200萬元,重點支持了原襄棉廠、宏偉廠、化纖廠等一批骨干企業更新改造和產業升級換代,為計劃經濟時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分稅制后的財源建設。如在支持新型工業化上,大力支持國企改革,為轉制企業原有職工買斷身份、促其轉變就業觀念、重新就業;不斷加大科技三項費用的投入,著力引導、支持企業引進和運用新科技、新裝備;在農村財源建設上,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等項目建設。

三、社會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教育事業發展迅猛。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從2006年起已實現“兩免一補”。城郊農村中小學從去年開始實行“兩免一補”義務教育。在支持中等職業教育、大專教育上實現了大跨越。

2、科學文體事業繁榮。從預算上統籌安排,確保重點需要,加快了科學普及、文化和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大力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適應社會變革需要,對文藝創作、文化體制改革、劇院等文藝場館的維護與管理從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

3、衛生保健事業興旺。全市財政部門在支持村級衛生室建設、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以及市區或縣城中心醫院、中醫院建設等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投入、不斷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同時爭取世行或外國政府貸款投入,使全市各級衛生院、各類醫院硬件建設不斷上新臺階。

4、社會保障覆蓋城鄉。全市財政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按照先行試點、積極推進、制定政策、規范管理的原則,使全市社會保障體系由改革開放初期僅限于機關事業和國有職工向全體市民延伸,由改革開放初期僅在城鄉實行向廣大農村逐步拓展。

5、城市基礎設施完備。全市財政部門在大力支持城市和縣城以及小集鎮基礎設施建設上,運用財政政策、資金投入等形式,全市城市面貌、規模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不斷優化財政監督管理

1、綜合財政預算管理。從19*年開始探索實施以統籌預算內外財力為主要特征的綜合財政預算管理改革與實踐。到1996年基本實現了預算外資金管理的“三個還權”;從1998年開始,按照上級要求,全市又開始進行了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

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第2篇

一、硬件建設。2008年,英山縣財政局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為120平方米,包含綜合布線、網絡通信、整體供配電、不間斷電源、電磁屏蔽、恒溫恒濕、運行參數集中監控、安防、消防等先進功能的機房。由供電、后備電源、防雷接地、精密空調、漏水檢測、新風、門禁及電視監控、消防報警及滅火、運行監控及KVM、綜合布線等十個子系統組成;機房裝修為滿足機房對環境的要求,減少整個系統對人員健康、工作效率、設備性能的影響,選用氣密性好、不起塵、易清潔,并在溫、濕度變化作用下變形小的材料。吊頂采用高檔鋁合金微孔吸音板,吊頂頂部敷設保溫層,吊頂內管道的飾面,使用輕鋼龍骨和鋁合金龍骨。地面鋪設全鋼無邊防靜電活動地板,地板下做防鼠咬密封處理,所有強弱電主干線纜均密閉鋪設在鍍鋅橋內;機房設備按照實用性、先進性、擴充性原則,結合國家及省金財辦有關標準,縣局選擇了阿爾西CYBERCOOL系列雙壓縮機雙系統機房專用空調一臺及四臺備用空調,愛默生iTrust全數字在線式UPS及山頓UPS,亞都YH-D1000新風機;專用設備有:網絡管理、交換專用設備30余臺,各種檔次服務器11臺,各檔次微機369臺,計算機1臺。我縣的財政信息中心機房是省財政廳“金財辦”頒發驗收標準后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標準化機房。投入使用四年來,運行穩定可靠、功能全面、可擴充性高,體現了機房建設時的高標準規劃,高可用設計,高質量建設的初衷。

二、系統建設。2009年,為適應財政改革與管理的需要,經縣局領導討論和研究,確立系統集成建設原則,決定在全省率先實施財政大平臺系統建設。綜合業務平臺,一期工程包括一個基礎支撐平臺和國庫集中支付(含公務卡、村級雙資金)、指標管理、財政總賬、非稅管理、查詢監控等6個子系統。二期工程包括預算編制、政府采購、工資統發、國有資產管理、嵌入辦公自動化等業務子系統。綜合業務平臺的建成,實現了財政業務管理流程的順暢和系統高效運轉的整合,滿足了國庫支付“內外協調有序、流程統一規范、縣鄉單位同步、點網即查即收”的業務需求。提高了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了非稅收入網絡化、信息化管理。為財政改革、財政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構建一體化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初步構建了一體化的財政信息化大框架。

三、網絡建設。財政局大樓內已實現千兆光纖骨干百兆到桌面連接,每個辦公室兩個RJ45接口,分別提供財政內網、外網連接。每個鄉鎮財政所均已連接因特網,財政縱向廣域網已于2005年全面延伸到鄉鎮一級。

四、隊伍建設。英山縣財政信息中心于2008年成立,為財政局下屬的股級事業單位。四年來,信息中心人員從1名增加到4名,局屬各單位和鄉鎮財政所都明確了1名系統管理員,落實了系統管員在單位內專項考試任命,信息中心人員在系統管理員中考試擇優錄用的用人機制。

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第3篇

關鍵詞:財政;稅收制度;財政稅收體系

一、中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自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我國將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率一律調整為25%,這是一種既降低了我國企業負擔又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具體舉措,也為內外資企業進行公平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其次,在最新的財政稅收制度中其區域性的財稅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原有的“兩免三減半”政策的地區在政策期滿后將稅率統一為25%,原有的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財稅優惠政策正在逐步取消并且影響正在減弱,對于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我國的財稅政策的優惠性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企業進行財稅籌劃時應當進行全盤考慮,進行資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實現企業自身的最大利益。

其次,我國稅法的一個重要變動是增值稅轉型,這也是一種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重要稅法轉型,同時,增值稅轉型還為企業在并購重組中進行財稅籌劃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新的思路。在增值稅轉型之前,企業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不允許抵扣,在進行增值稅改革后,允許企業購進設備的增值稅進行抵扣,這一措施減輕了企業的財稅負擔,同時也為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了有利條件。具體落實到企業并購中的財稅籌劃中,該項政策也給企業進行合理的財稅籌劃指明了方向:如果在企業的并購過程中,目標企業固定資產較多,則并購后企業購買固定設備會相對較少,可抵扣的增值稅也會減少,這不利于企業降低自身的財稅負擔。因此,企業在進行并購時會充分考慮目標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數量及經營的行業。

二、我國財務稅收體制困境堡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經過新一輪的變遷和創新探索,終于脫胎換骨,建立了適合時展的全新財政稅收體制。可以講,我國財務稅收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其體制本身固有的滯后性,財務稅收在行政體制、決策模式等深層問題上依然存在嚴重問題。隨著這些弊端的日益突出,企業間的財務競爭開始走向歧途,造成嚴重的財務問題。企業日常運作受政府干預十分嚴重。由于依法治企的體系在我國企業中尚未建立完善,政府將行政管理手段用于財政稅收中,而企業又沒有足夠的自,最終導致企業無論大小都追求全面的現象,不僅浪費了資源,也因為對經營質量缺乏有效考核而造成不合理投入,財務危機突出。

三、中國財政稅收體制發展措施

(一)健全我國財稅法律制度

在中國的財稅制度中,首要的問題就是政府職能與企業公司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所以,要對中國財稅市場制度性缺陷進行改革,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迫切性較強,需要真正把政府從市場利益獲得者轉型為服務職能為主,把制定市場規則和市場監管作為首要職能。其次,在國有企業中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現代化的經營管理體制,實現各利益相關方的制衡,真正解決國有企業股權所有人缺位的現狀。在上述體制化的問題解決之后,需要健全財稅法律制度,通過法律制度實現對市場的有效監管,對于財政稅收的法律不斷進行完善,真正做到不留死角。同時切實增強財政稅收市場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對于信息披露等細則進行細化和施行,加強制度軟約束建設,完善財稅市場的制度安排。目前中國的財政稅收制度上存在著很多特點,比如壟斷性、分割性、政府參與程度深、軟約束較少等特點,對于這些特點的改革也有先后次序的優先級。

(二)財政稅收體制需與時俱進性

由于財政稅收制定是針對特定經濟環境下特定財稅方面的經濟行為,所以財政稅收制定本身并不具有普適性,而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針對某種納稅一般都不能適用于另一種納稅行為。相應稅制改革之前制定的財政稅收制度,也很難適應于稅改之后的納稅行為。而且當相應的財稅法律法規有所變化的時候,原來的財政稅收制度不僅會失去效果達不到減輕納稅人的稅負的目的,還有可能增加成本帶來整體經濟效益的降低,而且由于稅制的改動,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非主動性偷稅、漏稅、避稅行為,產生其他方面的風險。所以,財政稅收制度制定必須要緊跟財稅制度的改變而改變,從這個角度將,財政稅收體系具有非常明顯的與時俱進性。

四、結語

財政稅收體系的資源配置功能需要以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轉為前提,只有市場的優勝劣汰才能讓財政稅收體系維持良好的運轉為經濟發展服務,要建立一個高效的市場環境,有利于企業更好經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豐.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創新思考[J].北方經貿,2014(11).

[2]湯曉宇.財政稅收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深化改革建議[J].當代經濟,2014(22).

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第4篇

關鍵詞: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縣域經濟發展

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是指:把省、市、縣三者之間的財政管理關系由“省——市——縣”三級管理模式轉變為“省——市、省——縣”二級管理模式,把對縣級的管理由現在“省管市——市管縣”轉變為“省直管縣”。我國實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鼓勵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一、我國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發展概述

1992年,我國浙江省首先開始了對“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正是由于這次改革的深入發展,使浙江省的縣域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于浙江的成功改革,江蘇、河北、河南、廣東、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吉林等省也開始吸取浙江省的成功經驗陸續進行“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改革。大部分改革首先對經濟發展較好較快的縣進行擴權,然后把地級市的管理權限下達給某些重點縣。這些具有先見性的改革對各個省的經濟發展,特別是縣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大帶動了全國整體城鄉經濟的全面發展。到2010年底,全國共有27個省的1080個縣實施“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隨著我國改革不斷深入,該體制改革將會由財政單方面的改革轉向多方面、全方位的體制改革。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無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1.改變市管縣體制帶來的弊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實行的是市管縣財政體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管縣財政體制帶來的矛盾越來越多,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市管縣的財政體制已經不合適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市管縣財政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2.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現象。我國現在實行的財政分稅制,使縣級的事權與財權不一致,出現較少財政收入需要供養較多行政人員的現象,加大了縣鄉財政問題,資金調節困難。縣鄉財政困難要求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急需進行。

3.減少管理層次,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原因是管理層次多,辦事效率低,責權利劃分不清。省直管縣后,減少了市級中間管理環節,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強了省級調控能力,增強了縣獨立發展的自,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省直管縣財政體制進一步改革措施

1.理順省、市、縣三級財政關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在理順省與縣的關系上,主要應解決省如何帶動縣更好發展的問題,省要為縣級財政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政策,逐步解決體制遺留問題,改善縣的發展環境。理順省市縣三級財政關系,主要是進一步明確省市縣財政工作職責,合理劃分三級財政工作事項,理順工作關系,按照財權和事權相對應的原則,省對市、省對縣的體制設計中應協調好市和縣的責任分擔工作,避免由于行政體制改革的不到位而留一些支出責任給市級政府。實現省管縣財政體制與市管縣行政管理體制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市、縣兩級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2.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

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后,應實行以原地級市為單元的小片區化管理,這樣能和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以及經濟發展階段相一致,區域性政策的特征會更明顯。應進一步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力度,精簡繁雜的專項撥款項目,壓縮專項撥款規模,減少專項撥款項目設立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樣能夠發揮縣級財政的信息優勢、加大地方的調控靈活性,便于地方政府集中財力辦大事,更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能夠有重點地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3.完善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立足縣(市)實際,對縣級財政的收支行為和支出范圍進行規范,狠抓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優化支出結構,加強財政監督,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財力保障和優質的公共服務。

(1)完善省對縣級財政預算的審查制度。從開始加大對縣級財政的監管力度,防止縣級財政資金公費私用或用在不必要的建設上。全面掌握縣級財政使用基本情況,指導和監督縣級財政使用和管理工作,幫助縣級財政資金科學使用、合理安排。

(2)省對縣應該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合理使用以獎代補、以獎促增、超收返還等激勵方法,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3)省應該建立一套針對縣級財政運行情況的科學考核體系。落實并細化、完善與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相關的考核體系,對縣級財政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4)加強對縣級財政的信息化管理。通過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建立起縣級與省級之間完善的信息網,實現省縣之間信息傳遞速度快、效率高、保密性好的目標。加快“金財工程”的建設,提高縣級財政管理水平、強化財政管理技術手段。

參考文獻:

[1]王 磊 左 停: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差異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6):2560-2562.

財政改革發展范文第5篇

一是以專項企業債券形式,實現重點領域“點對點”融資支持

企業債券的最大特點是募集資金指定項目用途,能夠為項目建設提供“點對點”融資支持。2015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陸續出臺了城市停車場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養老產業、雙創孵化、配電網改造、綠色債券等七個專項債券發行指引,這些專項債券是在企業債券制度框架內“量身定制”的債券品種,主要是針對相關行業和產業發展特點,統籌各項債券支持措施,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相關領域并發揮示范效應。2016年,上述專項債券核準規模達到1115.1億元,其中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495.2億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248.8億元,有力支持了相關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建設。此外,為積極支持企業降低杠桿率,有效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6年率先推出了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品種,支持符合條件的實施機構發行專項用于市場化債轉股的企業債券,債券資金與債轉股項目直接掛鉤,解決債轉股實施機構的融資難題。

二是開展融資政策巡講,打通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

為更好地推動融資政策落地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6年11月啟動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融資政策巡講,巡講專家包括研究機構、企業債券技術評估機構、證券公司負責人等,巡講內容既包括企業債券的政策解讀,也包括債券的實務操作和典型案例,巡講對象為地方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分管融資工作的負責人,相關部門以及地方企業有關負責人。截至2016年底,巡講已覆蓋17個省區市,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完成全國所有省區市的巡講工作。此次巡講活動參與度高,覆蓋面廣,各地高度重視,平均每場參加人員超過300人,巡講過程中還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和政策答疑,受到了各方尤其是債券發行人的高度關注和好評,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三是簡化申報審核流程,主動探索向企業債券發行注冊管理制過渡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企業債券的受理和業務接待全部在政務服務大廳進行,實行陽光審批,并在60個工作日內按時辦結。為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完善債券發行注冊制”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探索企業債券由核準制向注冊管理制過渡的有效途徑,將企業債券審核中的合規性審核、財務指標審核等技術評估工作委托中央結算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兩家技術評估機構負責,建立了完善的技術評估規則,國家發展改革委則集中精力負責品種創新、準入和信息披露相關規則的制定。

四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創新企業債券事中事后信用監管方式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推進企業債券信用體系建設。一是開發完成了企業債券信用檔案信息系統并上線運行,整理了相關機構的基礎檔案資料和債券業務數據。二是開展了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工作,通過案例評價、社會信用評價、主管部門評價、發行人評價、技術評估和登記托管機構評價、市場機構評價、專家評價等多個評價維度,對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在債券承銷、發行和存續期管理行為進行全面評估,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納入企業債券信用檔案,以督促相關機構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五是加強企業債券風險防范和處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丰原市| 封丘县| 芦溪县| 兰溪市| 双峰县| 叶城县| 瑞安市| 临潭县| 象山县| 万荣县| 开封县| 沾益县| 玉龙| 察哈| 张家川| 农安县| 壶关县| 偏关县| 湟中县| 娄烦县| 车致| 昌吉市| 北海市| 汕头市| 旌德县| 图们市| 杨浦区| 绥滨县| 辛集市| 鹤庆县| 婺源县| 中西区| 鄂尔多斯市| 正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宁国市| 五常市| 会宁县| 扶绥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