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第1篇

霧霾治理新能源發展

引言:從新能源技術的角度找到霧霆的成因,以及治理霧霆的辦法。治理霧霆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因為霧霆是一種工業社會的社會產物,是科學技術發達條件下的不良產物,科學技術是人類不斷研究的成果,而導致霧霆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新能源技術帶來的負面作用,以及人對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不正當的使用觀念也是霧霆形成的原因。該研究的意義就在于分析說明霧霆與新能源技g的關系,避免新能源技術給環境造成的負擔,提出技術本身的進步解決新能源技術帶來的污染問題的理念。

一、霧霾與新能源技術的概述

(一)霧霾的概念

霧霆,是霧和霆的混合物,霧和霆是不同的大氣狀態。霧是在近地面的空氣中水蒸氣因為受冷等原因凝結形成的小液滴或者是冰晶構成的氣溶膠系統,這樣的氣溶膠系統會阻礙光纖的傳播,使大氣的能見度降低,當氣溶膠濃度高到能見度不足一千米時,這樣的天氣現象就叫做霧。而霆,不同于霧,不是一種自然氣象,霆是由空氣當中的一些固體顆粒物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固體顆粒物可能包括: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一部分顆粒物是社會活動生產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和霧相同的是,霆也會造成大氣能見度降低。霧霆天氣就是對大氣中的顆粒物超標的一種統稱,而顆粒物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被稱作PM2.5,是造成霧霆天氣的主要成分,并且對人體傷害很大。

霧霆是工業大發展環境下頻發的災害性天氣,人們普遍可以認識到其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又由于構成霧霆的固體細小顆粒成分極其復雜,所以危害的范圍很廣,在生活的諸多方面帶來了重重困難。首先,對人身體健康的產生了很大的危害。霧霆因其成分的直徑細小,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情況下,就直接侵入人體對身體造成傷害,抵抗霧霆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直徑10微米的固體顆粒物會停留在呼吸道,直徑5微米的固體顆粒物會進入呼吸道深部,而直徑2微米以下的固體顆粒物就能夠進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當中,并且通過血氧交換進入到血液中。因此,霧霆的主要成分PM2.5就可以無障礙的進入人體血液對各個器官都造成一定的傷害。第二,霧霆對交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霧霆天氣一旦發生,導致大氣能見度非常低,并且持續時間較長。這樣的情況下,海陸空三種交通方式全部都會受到影響。在冬天的霧霆天氣下,一方面是能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溫度偏低,如果稍有降水地面就會結冰,高速公路只能封閉。天津作為霧霆頻發的城市,嚴重時候天津港水域能見度只有1000米左右,給臨港交通帶來了諸多不便,所以臨港區域的海上交通也只能暫停。此外,因為霧霆天能見度太低,極低的能見度下,空中交通危險增大,因此各地航班只能延誤或取消,一旦出現霧霆天氣,旅客經常因此不能正常出行。第三,濃重的霧霆對農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危害。由于濃重的霧霆阻擋陽光照射,吸收、反射了太陽輻射給地面的熱量,農作物日照時間縮短,得不到生長所需要的陽光和熱量,缺乏日照的農作物光合作用太差,導致了作物生長緩慢。另外,由于霧霆空氣當中固體微粒很多,空氣流動性很差,也抑制了農作物的呼吸作用。這樣環境下,農業大幅減產,我國糧食供應緊缺,據政府數據統計,2012年我國進口了超過7000萬噸糧食,創歷史新高。

(二)新能源技術的概述

目前能源技術種類繁多,新能源技術也層出不窮,在我國能源技術體系中,個別城市根據其地理特征優勢開始推廣使用新煤獨大的能源結構仍是主流;煤礦開采、源技術,但作為一個多煤貧油少氣的國家,鋼鐵生產等更是華北地區常年的標簽。能源技術的發展和能源技術觀念是相互作用的關系,能源技術觀念隨著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現狀在不斷改變,而能源技術水平又取決于觀念和目的的導向。在能源技術使用過程中,使用者的觀念和目的直接決定這一項能源技術是否清潔。而在以工業求發展期間,能源技術的發展觀念往往以社會主導需求為主,即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的,重近利、輕遠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影響。觀念是人主客觀兩種認識的集合,由于人的認識往往不能脫離歷史背景和個人閱歷,因此人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總是存在階段的局限性,這樣人的觀念會因為不能及時與時俱進而出現不符合時代特征的現象。當環境受到破壞需要改變能源技術方式時,社會不能繼續以經濟為唯一導向,不能繼續犧牲環境創造效益的,然而由于觀念有這樣延時的局限性,導致我們不能適時的做出改變,不能以清潔能源方式代替不當的能源技術使用;甚至一些企業為了減少經濟成本,選擇壓縮能源設備和技術的投入,特別是對廢氣廢水排放處理的部分,導致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二、霧霾與新能源發展的關系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第2篇

關鍵詞霧霾污染專項立法政府問責

作者簡介:米姿潔,山東省煙臺第二中學。

中圖分類號:D922.6文獻標識碼: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11

霧霾天氣是人類活動與特定氣候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大氣污染。2013年1月,我國發生了四次霧霾天氣,籠罩了三十個省、市、自治區。在北京,這一個月只有5天不是霧霾天。自此,霧霾問題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霧霾”也被評為2013年的年度關鍵詞。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PM2.5顆粒,能夠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并引發一些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霧霾對幼兒、兒童發育的影響更為嚴重。霧霾天氣,太陽光照不足,導致兒童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大減少鈣的吸收,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在心理健康方面,霧霾所形成的灰暗天氣會影響人體松果體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緒趨于抑郁、消沉。

對于大氣霧霾污染形成的原因,至今還尚無權威定論。根據材料查閱,可以得知霧霾不僅組成成分比較復雜,而且形成原因也比較復雜,既包括工業污染排放、生活垃圾焚燒、汽車尾氣排放、煤炭燃燒等人為原因,也包括一定的自然客觀原因,比如霧霾多發生在冬天以及特定氣候條件下。最近的科學研究表明,霧霾中的PM2.5顆粒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排放。該項研究的具體數據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氣溶膠即對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或液態微粒的統稱)分別貢獻了PM2.5顆粒的15%、18%、12%、4%、25%和26%,其中燃煤、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均為化石燃料燃燒行為。綜上,可以看出,霧霾天氣成因復雜,構建有效的法律應對機制對其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霧霾治理的相關法律制度

對于大氣污染,我國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依據,以《大氣污染防治法》為主要規范以及各省、市的地方法規相配合的法律體系。

首先,《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問題防治的基準。隨著以霧霾為代表的環境污染公共事件頻繁發生,《環境保護法》在2014年的修訂稿中有針對性的規定了霧霾治理的具體措施,比如建立重點區域防治協調機制,尤其是跨行政區域;出臺一些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政策法規等。

其次,我國在2015年由全國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共有八章,對污染治理、監督管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等內容作了規定。由于機動車尾氣、燃煤廢氣等大氣污染全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因此霧霾污染也在該法的規定、治理范圍之內。

最后,為了有效治理霧霾污染,很多地方政府也積極進行區域立法,根據轄區特點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和細化做出努力。比如《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及《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

此外,我國國務院在2013年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作為新形勢下針對大氣污染治理的總計劃。該計劃的具體目標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珠三角等區域的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和15%左右。該計劃具有明顯的“藍圖”色彩,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而不是設定了權利義務的規范性文件。

二、我國霧霾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霧霾治理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經濟環境、人文環境的改變,法律和社會的匹配性也會發生變化。如今,我國雖然有著較為完備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但近年來持續的霧霾污染仍反映出我國在某些治理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

首先,我國在大氣污染方面的立法理念落后,法律法規的制定偏向于經濟發展。盡管法律法規中多強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要互相協調、統籌發展,但在實際情況中,絕大多數的工廠和企業都是優先考慮經濟利益,然后“迫不得已”地考慮環境污染治理問題。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防治模式無疑加大了環境治理的投入,也是大氣污染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國現階段的立法缺乏具體操作細則,很多法律條文較為空洞,難以作為污染防治的準則。以賠償為例。大氣污染的污染主體是企業和工廠,但危害的受體卻是廣大群眾,并且污染范圍大、持續時間長。關于污染主體向社會公眾賠償的規定,我國法律制度還有著較大漏洞。

再次,《環境保護法》等法律雖然對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指導作用進行了規定,但并未明確規定其概念及內容,導致政府或環境主管部門在執法監督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據。從另一方面講,正是由于缺少法律約束,政府或環境主管部門有著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使得濫用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政府或環境主管部門既可能為了經濟利益放任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也可能通過執法權利對企業進行敲詐勒索。

最后,法律法規中對環境問題出現后各主體的責任劃分不明。盡管修訂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提高了環境問題中的處罰標準,但由于處罰幅度較大,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法律的嚴厲程度很難得到保障。

三、霧霾治理的法律制度對策

第一,我國應當轉變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觀念。如第二節所述,我國法律法規中多強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要互相協調、統籌發展。這種理念在現實操作中往往效果不佳,更多的企業和政府重經濟、輕環保,導致環境治理問題愈來愈惡。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單純追求國民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只顧及了效率的實現,而未兼顧公平價值的實現。因此,國家和地區在環境保護立法方面,應當由人類中心主義轉變為環境中心主義,衡量標準以環境利益優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模式。

第二,我國應當完善霧霾污染專項立法。盡管新修訂的環保法為霧霾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礎和依據,但環境治理和保護是個長期過程,需要專項而細致的法律規定為其保駕護航。因此,我們需要抓緊制定一些法律空白方面的法規,比如《空氣質量法》、《工業廢氣排放法》等。在專項法律制定過程中,應當著重加強聯防聯控。聯防聯控是以環保主管部門為主導,其他公安、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商行政管理等主管部門為輔助的聯合執法。盡管《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有所提及,但缺少詳細的規定如各職能單位間怎么協作。國家應該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范圍,詳細規定工作程序,建立協調機構統一指揮監管重點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此外,國家應建立霧霾監測預警機制。如今,各層級法律對政府的預警機制均有所規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媒體也應運而生。政府和環保部門應當借助微博、微信等新技術手段實時監控并公開信息,保證社會公眾能夠及時了解并做好防范工作,降低霧霾天氣對人們的危害。

第三,應當落實政府問責制度。政府在環境治理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能夠把握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權衡關系。因此,有必要對在環境保護工作落實不力的政府進行問責,強化對政府負責人的追責機制。要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公務員法》等相關規定,依法對違法行為、不及時處置大氣污染事故等做出相應的處分。在問責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問責的范圍,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問責,一旦政府出現環保違法行為,必須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府負責人不能擅自決策而不考慮生態環境;問責還必須具有規范的程序,擴大問責主體包括公民、企業、環保組織或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另外,在對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績效考核中,可以將環保績效作為一項指標,將對大氣治理任務的完成情況、各地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能源的消耗、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等情況納入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評價體系。

第四,應當強化企業環保意識和責任。企業的超標排放是霧霾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強化企業的環保責任,實行源頭控制是解決霧霾問題的重要手段。以往企業污染受到的處罰往往較輕,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則取消了大氣污染事故中的罰款上限,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環保問題違法成本。其實,我國當前霧霾問題嚴峻,對于企業偷排、亂排等行為的處罰力度仍需提高。對企業排污可能構成環境犯罪的,可考慮移送司法機關,進行刑事處罰。

第五,應當注重社會公眾的環保自律宣傳。霧霾天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工業生產,農村秸稈燃燒、汽車尾氣排放等也對霧霾的生成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社會公民既是霧霾天氣的受害者,但同時又是霧霾天氣的創造者。只有社會民眾的共同參與,才能更好地防治霧霾天氣,例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禁止露天燃燒、倡導減少煙花爆竹燃放等,從而推動民眾對環境保護和霧霾防治理念的理解,進而對大氣環境的保護產生積極作用。

此外,還可以建設霧霾污染信息公開機制,將大氣污染數據告知每一位民眾,從而引起社會對霧霾問題的重視;建立和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廣大群眾參與到環境案件的處理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通過法律程序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由于論文篇幅問題,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四、總結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第3篇

我國霧霾現狀

霧霾也稱灰霾,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排放細顆粒物(PM2.5)而使水平能見度明顯降低的空氣污染現象。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濃度及其在顆粒物中所占比例達到一定水平,并使水平能見度持續6小時低于5公里的空氣污染天氣稱為灰霾污染日。隨著人類活動加劇,以PM2.5為代表的顆粒物濃度水平快速上升。自2012年2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后,PM2.5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細顆粒物成因復雜,約50%來自燃煤、機動車、揚塵、生物質燃燒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細顆粒物;約50%是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氣態污染物,經過復雜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細顆粒物。細顆粒物來源十分廣泛,既有火電、鋼鐵、水泥、燃煤鍋爐等工業源的排放,又有機動車、船舶、飛機、工程機械、農機等移動源的排放,還有餐飲油煙、裝修裝潢等量大面廣的面源排放。根據北京、石家莊、濟南等十幾個城市PM2.5來源解析結果顯示,燃煤貢獻占20%-40%,工業源占20%-35%,機動車占15%-30%,揚塵占10%-25%,其他面源污染占10%―15%。各地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不同,各項污染源所占比例存在較大差異。另外,各項污染源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如冬季燃煤貢獻比例增加,春季揚塵貢獻比例增加。

顆粒物污染水平居高不下,是我國霧霾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從污染程度來看,2014年全國開展PM2.5監測的16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62μg/m3,超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0.77倍;其中京津冀區域年平均濃度為93μg/m3,超出標準1.66倍。從超標城市來看,16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超標的達143個。

霧霾成因分析

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成因十分復雜,根本上是現階段的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造成的,再加上近年來機動車的迅猛增長,城市管理水平不能滿足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使我國大氣污染呈現明顯的復合型污染特征。隨著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強,冬季大氣混合層降低,環境容量進一步減小,加劇了霧霾程度。

一是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鋼鐵、水泥、電力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比重大。快速的工業化發展,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催生出大量的過剩產能,不僅使經濟發展質量難以提高,資源環境也不堪重負。

二是能源結構不合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影響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煤炭消費過程中,劣質原煤散燒問題突出,我國煤炭集中利用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的能源消費方式使我國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近10個百分點。我國有40多萬臺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設施水平差的小鍋爐,污染物排放濃度是大型鍋爐污染治理后的10-20倍左右。重污染過程事后評估顯示,原煤散燒對近地面污染貢獻高。

三是污染物排放負荷大。對PM2.5影響較大的污染物有工業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5種,排放量居高不下,均遠超出環境承載能力。2014年,全國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974.4萬噸、2078萬噸,位居世界第一,煙粉塵排放量為1740.8萬噸。據測算,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高居3000多萬噸,氨排放未納入環境監管范圍,底數不清。鋼鐵、水泥、石化、火電等高排放行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單位面積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的2-4倍。

四是機動車污染日益加劇。近年來,我國每年機動車新增超過2000萬輛,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46億輛,排放各類大氣污染物4547.3萬噸,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的30.21%。根據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顯示,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機動車等移動源排放已成為污染物首要來源。另外,非道路移動源、船舶等排放目前仍然缺乏監管手段,尤其船舶使用含硫率高的重油,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對沿江、沿海等城市污染貢獻不容忽視。

五是區域大氣污染問題凸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污染物排放高度集中,大氣污染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區域內城市連片發展,受大氣環流及大氣化學的雙重作用,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明顯,相鄰城市間污染傳輸影響極為突出。根據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顯示,城市區域污染傳輸影響占比平均在15%-30%之間,區域內城市大氣污染變化過程呈現明顯的同步性。

六是城市管理水平亟需加強。現有城市管理水平難以滿足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急劇擴張突破了原有的城市規劃和工業布局,城市原有風道、綠道被擠占,出現大量“化工圍城”的現象,城市“熱島效應”突出。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高度集中的人口因燃煤、交通、城市建設等活動造成大量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另外,揚塵問題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部分城市揚塵對PM10的貢獻率占一半以上。同時,城鎮化快速發展造成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村能源結構改變,致使大量秸稈無法有效收集、利用,露天焚燒秸稈造成階段性大氣嚴重污染。

不利氣象條件也是導致霧霾重要原因。風速是影響大氣擴散的重要因素,而數據顯示,我國的年平均風速只有約2-3米/秒,而從1961年到2014年,我國年平均近地面風速每10年減小0.12米/秒,有的科學家計算得出從1969年到2000年,全國年平均風速減小了28%。另外,隨著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強,冬季大氣混合層降低,濕度增加,加劇了霧霾程度。在正常情況下,大氣混合層高度為1500-2000米,空氣中的污染物分布在此空間。逆溫層高度發生變化,導致污染物空間分布發生變化,污染物濃度隨之變化。在同樣的排放強度下,逆溫層高度從正常的1500米降低至200米,污染物濃度理論上可提高7.5倍,即使空氣質量為優時(PM2.5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在水平傳輸不變的情況下,由于逆溫層高度降低,可使空氣質量下降為重度污染(PM2.5日均值>150微克/立方米)。

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部門聯動、公眾參與、全社會共同治污的體系初步建立。國家層面成立全國部際協調機制,省、市、縣級人民政府逐級分解任務,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激勵、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環境保護新格局。

二是經濟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實施重點行業差別化電價、燃煤電廠脫硝除塵電價補償、對達到“領跑者”標準的企業予以激勵等政策,鼓勵企業自主治污,制定完善25項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特別排放限值,征收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費標準,倒逼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廠;煙氣脫硫脫硝;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中圖分類號:X701.3;TM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9-0388-01

1 電廠煙氣脫硫脫硝的原理和方法

1.1 電廠煙氣脫硫的原理和方法

為實現燃煤電廠SO2的污染控制目標,各國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很多燃煤鍋爐控制SO2技術,具體如表1所示:

1.2 電廠煙氣脫硝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SCR工藝。作為目前我國燃煤電廠廣泛采用的煙氣脫硝工藝,SCR是將還原劑NH3噴入鍋爐省煤器下游300~400℃的煙道內,在催化劑作用下將煙氣中NOx還原為H2O和N2。第二,SNCR工藝。SNCR工藝是利用機械師噴槍將氨基還原劑(如氨水、尿素等)溶液霧化成液滴噴入爐膛,熱解生成氣態NH3,在950~1050℃的溫度區域和沒有催化劑的條件下,NH3和煙氣中的NOx發生選擇性非催化還原反應,NOx被還原為H2O和N2。其主要反應為:

①以尿素為還原劑時的反應如下:

CO(NH2)22NH2+CO

NH2+NOxH2O+N2

O+NOxN2+CO2

②以氨為還原劑時的反應為:NH3+NOxH2O+N2。

③如果爐膛內的溫度超過反應溫度窗口時,NH3會被氧化為NOx,其反應為:NH3+O2NOx+H2O。

第三,SNCR-SCR工藝。SNCR-SCR工藝綜合了SCR工藝和SNCR工藝的優點,其具有兩個反應區(SNCR反應區和SCR反應區),首先在爐膛中的SNCR反應區(第一反應區)內進行初步脫氨,然后SNCR反應區中沒有消耗完的NH3作為下游SCR的還原劑,在SCR反應區(第二反應區)中進行進一步脫氨。理論上,SNCR反應區在脫除部分NOx的同時會為后面的催化法脫硝提供所需的氨,但是控制好氨的分布以適應NOx的分布改變卻十分困難,因此通常SNCR-SCR工藝需要在SCR反應器中安裝一個輔助氨噴射系統,準確地試驗和調節輔助氨噴射來改善氨在反應器中的分布。

2 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在燃煤電廠的具體應用

2.1 聯合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聯合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是采用濕技術集合高性能石灰石、石膏煙氣脫硫系統排除SO2,并結合干技術形式的SCR工藝來排除NOx。聯合脫硫脫硝技術是目前燃煤電廠常用的方法,脫硫率≥90%,脫硝率≥80%,達到理想的脫硫脫硝效果。但聯合煙氣脫硫脫硝技術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在脫硫脫硝過程中會出現設備表面結垢現象,嚴重影響脫硫脫硝的效率,更有甚者會造成設備的阻塞與腐蝕,不利于設備的正常運行。

2.2 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

聯合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雖然脫硫脫硝的效率較高,但需要較高的費用投資,并且運行過程中會產生結垢現象而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此研究者將目光轉向了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目前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還處于研究階段,能夠達到工業規模應用的不多,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如下幾種:

(1)CuO吸附法

CuO吸附法的原理如下:煙氣在進入吸收器之前預先通入適量的NH3,進入吸收器之后煙氣中的SO2和吸收劑反應生成CuSO4脫除,之后在NH3的作用下NOx與其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變成N2脫除;吸收飽和的吸附劑移入再生器,在還原性氣體中進行再生。

CuO吸附法的優點如下:可達到90%以上的脫硫率和75%以上的脫硝率,在吸附溫度750 ℃左右時其脫硫脫硝率可達90%以上且有99.9%的除塵率;不產生廢渣或廢液,無二次污染,副產物可進行硫磺和H2SO4的回收,排放的煙氣無需再加熱且吸附劑可進行循環再生。但限制該法大規模應用的一個因素,就是吸附劑的穩定性較差,在不斷吸收、還原、氧化的過程中CuO的活性逐漸下降甚至失去作用,另外該工藝反應溫度較高,加熱裝置的增加會導致成本的上升。

(2) 脈沖電暈法

脈沖電暈法脫硫脫硝的反應機理如下:通過交直流疊加電源加到放電電極上,產生高壓脈沖電暈放電,使得煙氣分子突然獲得巨大的能量,獲得常溫下的非平衡等離子體。這些等離子體里面含有大量的高能離子、電子、激發態粒子,這些活性粒子使被電暈放電一同激活的SO2、NO分子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電化學反應被氧化且與煙氣中的水形成相應的酸。酸與添加的氨形成(NH3)2SO4和NH3NO3,收集之后處理加工成化肥。

脈沖電暈法脫硫脫硝能夠在單一過程內一體脫除SO2和NOx,并且副產物可以做肥料,但缺陷是副產物以微粒的形式存在而導致收集困難,并且該法需要消耗較高的能量。

(3)炭基催化法

常用的炭基材料一般有活性炭、活性焦、活性炭纖維等,它們都是孔隙結構豐富、比表面積大、具有良好吸附性的材料。炭基催化法脫硫脫硝的工藝流程如下:煙氣經過冷卻系統降溫后從底部進入吸收塔向上運動,吸收塔內的活性炭自上而下運動;煙氣中的SO2被氧化成SO3進而生成硫酸氣溶膠吸附在活性炭的空隙中,添加NH3后,煙氣中的NOx在催化還原的作用下轉化為N2和H2O脫除;活性炭進入解吸塔,在約400 ℃時進行再生,產出25%-30%的的SO2氣體,生成的SO2氣體可以將其加工成液態SO2、H2SO4或單質S進行回收利用;再生的活性焦也可以進行重復利用,既降低了煙氣脫硫脫硝的成本,又可以有效地實現S的資源化利用。

炭基催化法脫硫脫硝可以有效回收煙氣中的S,運行操作簡單且不需要加熱裝置,在脫硫脫硝的同時還有去除煙塵和重金屬污染物的功效,屬于深度煙氣凈化技術,因此非常值得大力推廣。

3 討論

對于燃煤電廠而言,SO2和NOx是在大氣環境中形成的主要污染物,也是產生光化學煙霧和溫室效應的最根本原因,因此火電廠煙氣治理中非常重視脫硫脫硝技術的應用。在燃煤電廠中,由于脫硫、脫硝裝置投資巨大,分別減少會造成很大的資金浪費,因此未來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將是研究工作的重點之一,對我國控制大氣污染、改善大氣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葉蔚,蔚焦廈.電廠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研究分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5(8).

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范文第5篇

例如,7月至今,LDPE價格的累計漲幅超過30%。同時,中國乙烯產量大幅提升。截至11月,2013年乙烯產量同比增長8%,而10月和11月的乙烯產量同比增速更是達到了16%,價格的上漲主要來自需求的拉動。

乙烯是公認的強周期和長周期行業,從歷史上看,基本上是以8-10年為一個完整周期。上一輪周期的高點出現在2004-2005年,2014年石化行業有望復制2004年的盛景。

作為大宗化學品,乙烯價格的全球聯動性很強。除了中國外,全球主要區域的乙烯價格基本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需求拉動

對于本輪乙烯價格上漲,市場更傾向于認為是由于主要企業停產檢修和庫存變化帶來的短期影響,但我們認為,主要是由更為強勁的供需面驅動。

首先,2013年中石化的開工率從2012年的89%提升至96%,整個東北亞10月后的開工率都開始顯著提升,尤其是考慮到10月份油價還出現了10%以上的大幅下調。經驗上來看,社會庫存應該是下滑的,因此,基本可以判定本輪乙烯的大幅上漲不是來自供給沖擊,而是終端的需求有了真實的改善。

從需求端來看,一般觀點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并沒有顯著改善,而乙烯作為最大宗的產品與經濟的聯動性極強,所以需求增長比較乏力;但我們認為,本輪乙烯上漲的根本原因恰恰是需求的超預期增長。從乙烯下游看,無論是苯乙烯還是乙二醇,2013年價格都出現了顯著上漲,環氧乙烷更是在2012年就進入了大牛市,而最為大宗的聚乙烯需求2013年下半年以來也顯著改善。主要下游的接連啟動,導致乙烯的需求增長非常強勁。

從長周期看,乙烯的需求與GDP的增長基本高度同步,但經驗顯示,GDP增速在2%以下時,行業會普遍降低庫存,乙烯的需求也會出現負增長;反之,當全球增速逐步提升至2%以上時,乙烯的需求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正增長。

而從石化需求的重要表征指標PMI看,從二季度開始,全球PMI就出現了顯著回升,已經恢復到50的榮枯水位線以上,并逐步靠近歷史均值水平52,這也帶動了三季度開始全球范圍內的石化產品需求恢復增長,其中主要體現在中國和歐洲。

中國的乙烯需求占全球的15%,是過去幾年最大的增量貢獻源泉。2012年,中國乙烯需求下降2%,而同期GDP增速為8%,供需之間存在巨大的剪刀差,主要是因為中國從2012年開始就處于持續降庫存周期,目前乙烯庫存已經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僅好于2008年的極端情況。而從二季度開始,中國的增長出現了明顯的加速跡象,平均增速達到11.5%左右,這也帶動全年的增速達到9%左右。

本輪降庫存周期在2013年的二季度后就趨于平緩,并且從三季度開始,中國乙烯的產量大幅增長,10-11月份的同比增速達到15%以上,為近幾年所罕見,我們預測,中國未來兩年乙烯的需求增速在12%左右。

由于經濟低迷,歐洲石化需求在過去的7個季度持續下滑,累計下滑超過5%,但同期GDP下滑僅為0.5%,供需的剪刀差同樣反映在社會庫存的大幅下降。隨著全球需求的改善,歐洲二季度開始需求數據出現顯著上漲,目前產量增速已經達到4%左右,全年增速也有望轉正。我們判斷,未來兩年其增速將恢復至2%-3%的水平。

北美過去幾年的需求增長非常穩定,一直保持在2.5%左右,我們預計,該地區2014年的需求增速還將保持這一趨勢;此外,日本的需求在2014年可能小幅下滑至1.3%左右。

綜合測算,我們分析認為,未來兩年全球的乙烯需求增速為4.3%,每年需求增量在550萬噸左右。

供給增長緩慢

從供給端來看,一般觀點認為中東產能和美國的低成本產能威脅很大,但我們認為中東目前不但沒有擴產,產能其實還在收縮,美國的新增產能要在2017年以后才有可能真正沖擊市場,而中國未來兩年沒有油頭乙烯投產,煤頭產能投產也比較有限,全球供給基本處于空白。

中東產能依托于廉價的天然氣資源,一直是過去幾年低成本擴張的主力,但由于自身消費增速很高,其廉價氣源日益稀缺,不少資源國甚至開始進口天然氣。例如,科威特從2009年進口LNG,全球第七大天然氣產國阿聯酋也在興建LNG接收站,計劃從2015年進口海外LNG,而第六大產氣國沙特產量全部被內部消耗,完全沒有能力出口。我們判斷,未來幾年中東基本上沒有新增產能。

由于廉價的頁巖氣,市場普遍擔心美國的產能擴張,但我們分析認為,美國近兩年的新增產能其實主要來自于技改擴產和油改氣實現的負荷提升。

截至2013年9月,美國的氣頭路線已經占到全部乙烯產能的92%,整體石化開工率也接近滿負荷,繼續提升空間不大,僅靠技改未來兩年增量只有100萬噸左右。此外,由于政府審批緩慢,美國2016年以后的新增產能很可能低于預期,目前僅有Chevron獲得了聯邦和地方批文,可以開工建設,其他4個項目都沒有獲得完整批文。

可用勞動力匱乏也可能成為美國乙烯新增產能的制約因素。如果上述5個項目全部開工,美國總計需要5萬石化操作工,基本占目前全美石化工人的一半左右。由于美國的簽證限制,也無法向中東新建產能那樣大量引進海外勞工;此外,考慮到美國本土已經是全球新建石化產能成本最昂貴的地區,未來其新建產能的投資成本劣勢將非常明顯。

新增產能還有產能投產期漫長的本性。依據我們的統計,除中國外,過去幾年的新建產能建設期都在5年左右,并且考慮到美國本土勞工的稀缺,預計美國新建產能的建設期最快也要3年。

中國過去幾年乙烯產能增速基本維持在7.3%,2014-2015年,中國都沒有新增的油頭乙烯產能投產。煤制烯烴產能2014年也只有兩套新裝置投入運行,總計100萬噸產能;2015年的規劃產能雖多,但由于煤制烯烴存在技術和環保等諸多問題,具體進度如何也需要繼續跟蹤。

作為傳統石化大國的歐洲和日本,由于其油頭路線原料成本太高,并且單套裝置偏小,操作成本也很高,基本在全球都沒有競爭力可言。

例如,歐洲35萬噸以下的石化企業有15家,這些小廠并不具備規模優勢,未來大概率都將逐步被淘汰,如法國的Total在2014年將關閉32萬噸產能。日本已經開始系統性關廠,未來兩年總計計劃關閉產能高達125萬噸,占日本總產能的16%。

綜上所述,2014年,全球乙烯總產能增長不會超過200萬噸,僅為1.5%,基本可以認為2014年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產能真空期。2015年,主要取決于中國煤化工項目和部分中東延遲產能的投產速度,但整體供給沖擊也不會很大。

2014年乙烯有望進入景氣周期

過去20多年,乙烯行業盈利變化共經歷了兩輪完整周期,兩次景氣高點分別出現在1995年和2004年,由于1995年的景氣周期中國乙烯產能嚴重不足,所以行業盈利高點的毛利率高達40%,對現在的參考意義不大。因此,我們選取了從2002年至今化工板塊4家上市公司的盈利作為計量基準。

分析表明,從一個完整周期看,石化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10%,景氣高點的毛利率在23%左右。2014年,乙烯行業有望進入一輪新的景氣周期,我們預測行業毛利率將達到20%,凈利率為10%。

但是,乙烯作為最大宗的石化品種,影響因素非常多,包括國際油價的漲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速,以及最主要的供需面變化等。

如果布倫特油價出現30%的跌幅,至90美元以下,那么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結論。

美國過去兩年的石化需求都比較理想,因此,我們采用的是線性外推,如果2014年美國退出QE,對其國內的需求有何沖擊,現在還很難判斷。

此外,現在預測中國煤化工2014年的產能比較有把握,但2015年的規劃產能能有多少投產,現在很難判斷,這對本輪乙烯行情的持續性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而且,如果以乙烯為代表的工業品價格2014年出現大幅上漲,會推高通脹,那么中國貨幣政策如何應對現在也很難判斷。

作者為東方證券分析師

附文:

上海石化周期輪動

本刊特約作者 徒步/文

上海石化(600688.SH)的業績呈現出以3-5年為一個周期的周期性波動,2012年虧損是最近幾年業績的一個顯著低點,2013年前三個度業績顯著改善,可能會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

從基本財務狀況來看,上海石化也有著非常強勁的盈利潛力。

附圖顯示了上海石化歷年的銷售利潤率。公司2004年該指標高達10%,隨后在煉油行業政策性虧損下迅速走下坡路,2008年更是巨虧。除非將來疊加化工產品上升景氣周期,否則可能難再恢復到10%以上的利潤率了。

但是從1994年到2002年,利潤率雖然總體呈現持續下滑,不過平均值在5%附近,且無一年虧損。

上海石化2013年的銷售凈利潤已經在顯著改善了,前三個季度的利潤率分別為0.57%、0.95%和1.9%,逐季改善且呈加速之勢。

前三個季度業績改善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013年3月份發改委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次定價機制改革提升了油價透明度,縮短了調價周期,改變了之前調整機制中人為扭曲的現象。因此,煉油行業包括中國石化和上海石化煉油業務普遍扭虧。

得益于2012年之前的大規模煉油工程改造,上海石化成品油銷售比例在持續上升,煉油工程改造完成后,成品油規模幾乎增長了90%,而且成品油中,從以前的以柴油為主,改變成以汽油為主,這也會改善其利潤水平。

另外,當前空氣環境不斷惡化,機動車尾氣排放對霧霾形成的作用不可小視,而且三中全會公告中提到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筆者猜測要想徹底治理大氣污染,政府可能會利用價格杠桿對油氣消費進行調節,比如說最近的油品質量升級導致的價格提升,車主就出大頭。

石油化工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資本開支不菲。從上海石化披露的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資料來看,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資本需求。按照公司的項目投資計劃,未來三年項目的資本費用預計將分別超過8億元、32億元和51億元。

不過,“股改釘子戶”上海石化終于完成股改,這為投資者消除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此次股改方案還新增加了關于股權激勵的安排。

股改完成意味著上海石化掃清了資本市場上的障礙,后續包括股權激勵、發行公司債券、增資擴股等都將不再受到特別限制。逐步增長的利潤及股價顯然對完成這些工作是有利的。

根據股改方案,大股東中國石化還做出承諾,在上海石化股改完成后繼續支持其后續發展,并將其作為今后相關業務的發展平臺。

研究上海石化的財務數據,有一個特點不能不仔細考慮。從中石化集團內部定位來看,上海石化只是華東的一個煉化基地,無論是上游的原材料采購,還是下游石油化工產品的銷售,都需要依賴中國石化及中石化集團,由此導致的關聯交易規模非常龐大。

2012年,上海石化從中石化采購原油和中間石化原材料520億元,占同期營業成本的60%;向中石化銷售成品油376億元,銷售石化產品137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55%。這樣高比例的關聯交易,想要讓渡一些利潤并不困難。

另外,上海石化的利潤也有被低估的跡象。其2010年、201的年折舊及攤銷占當年底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比例為12%-14%,即使2012年很多在建工程轉固,這個比例仍然高達10%,遠超過公司折舊政策及行業平均水平。這些隱藏的利潤,將來可能會以適當的方式顯現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六枝特区| 普兰店市| 汉阴县| 剑河县| 万全县| 新疆| 临海市| 平山县| 石台县| 澄江县| 台中市| 阿巴嘎旗| 泽州县| 乌兰察布市| 巴塘县| 肇东市| 林西县| 呼和浩特市| 葫芦岛市| 庆城县| 四会市| 饶阳县| 刚察县| 华亭县| 云龙县| 汝州市| 丽水市| 昭平县| 奎屯市| 临高县| 花莲县| 大新县| 莲花县| 沾益县| 保亭| 渑池县| 儋州市| 临高县| 定安县|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