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相對原子質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任何一種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為質量單位,符號u,它定義為碳12原子質量的1/12。
(來源:文章屋網 )
“2KCl”表示2個氯化鉀分子,只能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49,運算步驟如下:
1、化學式中各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就是相對分子質量。氯化鉀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鉀的相對原子質量加上氯的相對原子質量,鉀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所以氯化鉀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74、5。
2、“2KCl”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2乘以74、5等于149。
即2KCl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49。
(來源:文章屋網 )
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6.00。氧元素符號O,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ⅥA族,它也是一個高反應性的第2周期非金屬元素,很容易與幾乎所有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主要為氧化物)。
氧元素符號O,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ⅥA族。1774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用透鏡把太陽光聚焦在氧化汞上,發現一種能強烈幫助燃燒的氣體。
(來源:文章屋網 )
na相對原子質量是23,相對原子質量是以碳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
NA一般指鈉,是一種金屬元素,元素符號是Na,英文名sodium。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是堿金屬元素的代表,質地柔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化學性質較活潑。鈉元素以鹽的形式廣泛的分布于陸地和海洋中,鈉也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煤炭資源 環境質量 時序分析 新疆
我國是典型的多煤少油缺氣的國家,煤炭在我國的能源體系中占絕對優勢地位,并長期難以改變。以熱值算煤炭占到我國能源儲量的97.8%①,從目前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結構看,煤炭占比分別超過77%和68%②。新疆煤炭資源豐富,預測總儲量約2.19萬億噸,居全國首位③,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建設的第14個現代化大型煤炭基地。然而,新疆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承載力低,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正日益突顯。因此,有必要認清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具體影響,以利于新疆煤炭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導致的環境問題涉及面非常廣泛,若以大環境的觀點來分析,幾乎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關聯。通過文獻分析④⑤和實地調研發現,新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廢”的排放上,依據相關性、整合性、代表性和數據可得性原則,本文選取了《新疆統計年鑒》(1996―2011年)中有關環境質量評價的7個主要指標作為分析變量,依次為廢水排放量X1、工業廢水排放量X2、SO2排放量X3、煙塵排放量X4、工業粉塵排放量X5、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X6、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X7。利用1995―2010年這7個變量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時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構建新疆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并繪制時間序列圖,了解新疆整體環境質量的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新疆煤炭生產量、消費量與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及主要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進行兩兩變量的Pearson相關分析,進一步明確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對新疆環境質量變化的具體影響。
二、結果與分析
(一)構建新疆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及時序分析
在標準化數據的基礎上,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全局主成分分析, 得到新疆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及累計方差貢獻率。根據特征值不能小于1、方差貢獻率不能小于5%和總方差貢獻率必須達到80%的原則,提取前2個主成分代替原指標, 作為評價新疆環境質量變化的主要指標,分別為Y1和Y2 。它們所對應的特征向量見表1。
由表1可知,在主成分Y1上得分較高的指標分別為X1、X2、X3、X5、X6,說明Y1基本反映了這5個指標的信息;X4和X7在主成分Y2上的得分較高,說明Y2基本反映了這2個指標的信息。因此,主成分Y1、Y2基本反映了全部指標的信息。由此可得,各評價指標與兩個主成分的線性組合如下:
以所選取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⑥構造新疆環境綜合評價指數:F=0.63961Y1+0.18069Y2。據此,可繪制1995―2010年新疆環境質量變化態勢圖(見圖1)。
環境綜合評價指數F是污染物指標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反映的是環境質量惡化的情況。由圖1可以看出,以2001年西部大開發為界點,新疆整體環境質量變化可分為兩個階段,即2001年之前,F值基本維持在0.5以下,說明新疆整體環境質量變化相對平穩;2001年之后,F值不斷攀升,說明新疆整體環境質量呈不斷惡化的態勢,尤其是2006年新疆加快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以來,新疆整體環境質量在加速惡化。
(二)新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質量變化的相關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調用相關分析中的二元變量命令項對新疆煤炭生產量、 消費量與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數(F)和在第一主成分Y1上得分較高的5個指標X1、X2、X3、X5、X6進行兩兩變量的Pearson相關分析,探求煤炭生產消費量與各環境質量指標的關聯程度和影響大小。結果顯示,新疆煤炭的生產消費量與整體環境質量變化和局部環境質量指標的變化情況成高度正相關,其中, 煤炭生產消費量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廢水排放量之間,以及煤炭消費量與SO2排放量之間的相關性均高達0.90以上。這說明新疆煤炭生產消費量的增加直接導致了整體環境質量的惡化。
“十一五”是新疆煤炭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根據《新疆統計年鑒》(2008―2012年),新疆煤炭生產消費量增長迅速,占能源生產消費總量的比重分別由2006年的37.3%、56.7%上升至2010年的50.3%、65.8%,在新疆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新疆工業煤炭消費量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則由2006年的89.97%穩步上升至2010年的93.67%,成為影響新疆整體環境質量的最主要因素。
三、結論與建議
分析結果表明自2001年西部大開發以來,新疆整體環境質量呈不斷惡化的態勢,尤其是“十一五”時期新疆加快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得這一趨勢加速惡化。該分析結果與新疆實際情況基本吻合,說明時序全局主成分法作為一種環境綜合評價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客觀地體現區域環境質量的動態變化,并且通過主成分貢獻率可以了解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關機理,為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今后我們應努力降低新疆煤炭開發利用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確保煤炭產業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路徑,“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綜合利用”,重點解決好煤炭開采方式、煤炭轉化途徑、生態環境保護及水資源利用等問題;另一方面,新疆應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調整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為特征的工業產業結構,加強清潔能源的推廣利用,努力實現節能、降耗、減排、低碳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①崔潤花. 淺談煤炭資源整合的重要性[J]. 煤炭經濟研究,2 010(6):17―19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2[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③胡雋秋. 新疆煤炭工業“十一五”回顧及“十二五”展望[J]. 中國煤炭,2011,37(4):20―24
④劉環玉. 基于循環經濟的新疆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新疆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62―71
⑤劉月玲,朱建雯. 新疆煤炭開采的主要環境影響及生態補償機制對策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122
⑥丁潔.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基于時序全局主成分法[J]. 現代商貿工業,2011(9):23―24
〔本文系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創新管理研究中心項目“新疆煤炭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及政策研究”(項目編號:010112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