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虎字四字吉祥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范文第1篇

關鍵詞:日語;中語;慣用句;比較

中圖分類號:H08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228-03

所謂的慣用句,在日語中(《廣辭苑》第五版)的解釋是這樣的:二つ以上のから成され、句全體の意味が々のの元來の意味からはまらないような用的表。(由兩個以上的詞語組成,句子的整體意思不能由各個詞語本來的意思決定,是一種習慣的表達。)

日語的慣用句是日本民眾在漫長的語言文化生活中逐漸創造并豐富起來的。它不僅在表達形式上生動活潑,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眾的生活情趣、時尚以及他們的思維習慣,是日本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慣用句大多都是用極簡短的語言來表達,不僅被廣泛用于口頭會話,也常被用于文章之中。通過慣用句,我們可以生動、幽默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例如,日語中的足を洗う(洗手不干)、鼻毛がい(好色)、貓の手も借りたい(非常忙)等等,而漢語當中,也有很多的慣用表達。例如,“墻頭草”、“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晴天霹靂”、“對牛彈琴”。這些表達在漢語中被分別歸類在諺語、成語、歇后語等之中。由于在漢語中與日語慣用句對應的比例較大的是成語,因此本文以成語為主要的比較對象。

不少學者專家都曾對中、日文的慣用句做過比較分析,其中絕大多數是以身體詞匯為中心的。而筆者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發現中、日文慣用句之間的關于動物的詞匯也是很有趣的比較對象。例如:犬と猿の仲(水火不容)、貓に小判(對牛彈琴)、蚊の(微乎其微)、蛙の子は蛙(龍生龍鳳生鳳)。可見,在日語和漢語之間,表達意思相同的慣用句所使用的動物詞匯是有不同的。從這一點上說,對中、日與動物有關的慣用句做一個歸納和分析,對日語學習者來說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日語常用慣用句詞典中收錄的慣用句為調查對象,從中找出了與動物有關的慣用句231個;以漢語《通用成語詞典》中的收錄的成語為對象,從中找出了與動物有關的成語慣用句124個;以這些慣用句作為例子,重新整理歸納之后,找到了兩者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并試圖從文化等角度來尋求其中的原因。

一、中、日語成語中的相同之處

(一)有相同的表達方式

例如:漢語

井の中の蛙(井底之蛙) の穴から堤も崩れる(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俎上の(俎上肉) 虎に翼(如虎添翼) 牛に文(對牛彈琴) 塞翁が(塞翁失馬) 虎の威を借りる狐(狐假虎威)

(二)動物詞匯來源廣泛

例如:漢語

一馬當先 亡羊補牢 門可羅雀 風聲鶴唳 打草驚蛇 龍飛鳳舞 鳥語花香 殺雞取卵 鸚鵡學舌 噤若寒蟬

日語

足元からが立つ の上のも追えない 鼠がを引く 後の雁が先になる 虻蜂取らず の穴からも堤も崩れる 蛙の子も蛙 狐と貍の化かしあい 犬に のも信心から みにする

(三)動物詞匯使用時所含的意義褒貶一致

在漢語中,有“鶴發童顏”一詞,而在日語里,有「は千年、は萬年的說法。相似的說法請看下面一組:

虎の子(珍貴的東西,寶貝) に遭えば鼠も虎になる(耗子逢時也能成老虎) を牛にりえる(棄優擇劣)

而漢語中,有“生龍活虎”、“鼠目寸光”、“馬到成功”等等。對于“虎”“馬”等動物詞匯賦予了褒義的含義,而“鼠”這樣的動物,中、日文中的慣用句里都賦予了貶義之意。

二、中、日語成語中的不同之處

(一)漢日語慣用句的字數不同

漢語的慣用句以成語為例,成語多為四字。而其他的,如“拍馬屁”、“背黑鍋”等等多為三字。可以說,漢語的慣用句字數相對固定。與此相對,日語中的慣用句沒有固定字數,如上所舉之例,「は、「兔に祭文、「雉もかずばたれまい等,有三字,也有四字或者更多字數,沒有一定的規律。

(二)慣用句中使用的動物詞匯有不同的傾向

漢語慣用句方面,在《通用成語詞典》中的123個關于動物的成語慣用句中,有26個中包含了“馬”,13個包含了“虎”,依次為“龍”,“牛”,“雞”,“狗”等。

日語慣用句方面,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常出現在慣用句里。例如:、蛭、蛤、泥、、、、、蛙、、、、等等。

(三)慣用句中出現的動物詞匯所含的意義褒貶不一致

如前所述,中、日文中的慣用句中的動物詞匯所含的意義褒貶一致的例子為數不少。但是也存在眾多的褒貶意義不同的現象。例如下面一組例子。

のお灸(小兒爛嘴瘡) の行水(蜻蜓點水)

のぬれ羽色(頭發烏黑發亮,象烏鴉沾水的羽毛)

の甲より年の功(姜還是老的辣)

上面列舉的日語慣用句中出現了「(烏鴉)、「(烏龜),而慣用句本身并沒有貶義之意,甚至有褒義的表達。而這兩種動物在漢語的慣用句中出現時,例如愛屋及烏、縮頭烏龜等,有貶義之意。

類似的例子還有“蟲”。日語中「蟲がいい表示自私自利。而在漢語用于貶義的較少。

(四)漢日語中都有自己特色的動物詞匯表達

漢語中關于“龍鳳”的慣用句相當豐富。例如:龍飛鳳舞、龍爭虎斗、龍潭虎穴、乘龍快婿、龜龍麟鳳、鳳髓龍肝、鳳子龍孫等等。這種表達方式在日語中甚少出現。

日語中「が豆を食ったよう(驚慌失措)、「に三枝の禮あり(有禮貌)「蟲が起こる(抽風)、「蟲が嫌う(不喜歡)、「蟲がまる(消氣)等說法。前者的“鴿”在漢語慣用句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而“蟲”在漢語慣用句中也不在表達人的情感上使用。

三、日語和漢語中慣用句表達方式異同分析

日語和漢語都有大量的和動物有關的慣用句,這些慣用句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并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為人和動物共同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因此在人類的語言中出現大量和動物有關的詞匯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不同國家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審美標準不同,在慣用句中的動物詞匯的特點也存在差異。通過上述的比較分析,我們清楚地找到了漢語和日語慣用句在關于動物詞匯之間的異同。想從幾個方面來討論一下存在異同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有相似之處

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都生活在東亞的土地上,并且兩國自古以來交往頻繁。因此兩國人民的文化背景會存在一些共性。這種共性使人們形成了一些共識。另外,由于日本文化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日本民族和漢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相似性更高。體現在關于動物的慣用句上的便是,許多動物的文化內涵在中日兩國人民的文化認識上是一致的。

例如上述所舉的例子,關于“虎”這種動物,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日本人民都會想到它的威武、兇猛。而“鼠”,在中國和日本都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動物。日本人民認為老鼠膽小,猥瑣,所以有「のい鼠(家賊)的說法。而在中國,人們也有同樣的看法,例如:賊眉鼠眼,用來形容人的長相猥瑣。漢語中有“膽小如鼠”,日語中有「鼠のように臆病(膽小如鼠)。又如中日兩國人民都認為“豬”是一種懶又笨的動物,而“羊”卻代表溫順善良,“兔”則是機敏迅速的形象。可見在大的生活背景相同的情況下,慣用句中的關于動物的部分還是存在不少相同的表達習慣。

(二)文化之間有差異沖突

雖然中日之間有一部分文化是重合的,但是中國和日本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中國是大陸國家,而日本是島國。因此地理環境,價值觀念,風俗習慣都有不同。漢語和日語也各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它們對某一些動物的文化理解會有偏差。

例如“龜”,中日兩國人民都把它看成是長壽的象征,但是在漢語中除了用于褒義的,如龜鶴遐齡。還有在慣用句中出現“千年烏龜萬年王八”來罵人的說法。相反,如上所舉的例子,日語中的「的褒義色彩較濃。在日本人看來,龜是很吉利的動物,也是吉祥長壽的象征。所以就有「の年をがうらやむ(鶴嫉妒烏龜的長壽,貪得無厭之意)。

此外,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烏鴉)在中日兩國人民的理解中也有較大差異。在中國,烏鴉和喜鵲是代表相反含義的動物。喜鵲是報喜之鳥,是喜慶的象征,能給人們帶來好運氣,而烏鴉確是不吉利的象征,經常和死亡、恐懼及厄運聯系在一起。烏鴉的啼叫也被認為是兇兆,人們認為烏鴉的叫喚會帶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靈魂,因此烏鴉是被中國人討厭的動物。“愛屋及烏”,“天下烏鴉一般黑”中的烏鴉都是讓人很反感的。而在日本,烏鴉卻是受到尊敬的鳥。據說日本人在處理垃圾時,都會為烏鴉考慮,把烏鴉能夠食用的垃圾分開裝袋以供烏鴉享用,以致于烏鴉中也出現了“上班族”:為了能吃到不同地區的新鮮垃圾,烏鴉們每天都很忙碌。另外,在動漫作品中也經常出現烏鴉的身影,而它并不會帶來什么壞運氣。日本人認為烏鴉的叫聲淳樸,而喜鵲反倒是因為“喳喳”聲,被日本人看成是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不受歡迎。所以在日語慣用句中就出現了前面提到的「のぬれ羽色(頭發烏黑發亮,象烏鴉沾水的羽毛)。

類似的這種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的慣用句還有很多:

蟲がいい(自私自利) 雀の(微乎其微)蛙の面に水(滿不在乎)

が合う(投緣)貓の手も借りたい(人手不足)犬と猿(水火不容)

(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在部分關于動物的慣用句中,中日兩國用不同的動物形象來表達了同一種意思。例如,漢語中的“對牛彈琴”,日語中有多種表達,分別是:貓に小判,牛に文,豚に真珠,の耳に念,犬に,等。

另外,漢語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日語中有「なき里の蝙蝠。漢語的“守株待兔”,日語中有「柳の下にいつも泥はおらぬ等等。

除此之外,在上述的比較之中,提到了、蛭、蛤、泥、、、、、蛙、、、、等等詞匯。例如:

蛙の子も蛙,の寢床,でをる,をむ,に瓢簞,蛞蝓に,等。

由于日本四面臨海,陸地面積狹小,日本人的食物中魚類產品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創造出了很多和魚類相關的慣用句。而中國由于地處亞洲大陸,中國人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之中,因此對陸地動物更為熟悉。所以漢語中和“馬”、“牛”相關的慣用句則較常見。

四、結語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漢語成語 超額翻譯 欠額翻譯

一、引言

漢語成語是漢語民族在勞動實踐與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經過千錘百煉而提煉、總結出來的思想結晶和語言精華,是中華民族歷史,社會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對文化的傳承、記載和反映。漢語成語一般結構嚴謹、形式簡練、含義精辟、形象生動,具有完整性和固定性的特點。完整性是指成語的含義并不是各個詞義的簡單疊加,而且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可分割,不能被孤立地分開、截取使用,因此我們在使用成語的時候不能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固定性是指成語的形式和結構都是固定的,不能被更改、替換,即使是同義詞替換也不行。另一方面,由于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因此成語折射出漢語民族所特有的歷史地域、民俗典故、宗教心理、價值觀念等文化信息,使成語本身蘊涵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翻譯漢語成語的過程中要想準確完整地傳達出原文的文化內涵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這樣超額翻譯和欠額翻譯便成了漢語成語翻譯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本文擬從語義信息和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討漢語成語翻譯過程中的理解表達及超額欠額現象。

二、漢語成語翻譯中的超額和欠額現象

超額翻譯(over-loaded translation)通常是指譯文承載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增加了原文沒有的內容;而欠額翻譯(under-loaded translation)指譯文承載的信息量少于原文的信息量,即譯文沒有完全、充分地傳達原文內容。這種信息的超出或缺失在漢語成語翻譯過程中普遍存在,因為許多成語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內涵、民族色彩,文化上的差異在所難免地導致在翻譯過程中可能超出或丟失某些東西,造成超額翻譯和欠額翻譯。

1.語義信息的超譯和欠譯

英國語言學家Geoffrey Leech將意義劃分為七種不同的類型,除了表示邏輯、認知和外延的理性意義,作為語序、強調手段的主題意義和表達說話人態度的情感意義之外,Leech還區分了和語言運用社會環境有關的社會意義,以及與其它語言成分共現時所產生的內涵意義、反映意義和搭配意義,這些意義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在翻譯中很難把握,通常是造成超譯或欠譯的原因,如成語“望子成龍”,一般意譯成hold high hopes for one’s child,但漢語中“龍”的意義就沒有充分表達出來。因為龍在中西文化中代表兩種完全相反的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象征著吉祥,漢語中與“龍”有關的成語一般都含褒義,如“龍馬精神”、“龍鳳呈祥”、“乘龍快婿”、“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等。而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卻是一種長著翅膀口中噴火的動物,令人感到恐怖,通常代表邪惡。因此在這里,我們沒法將這個“龍”轉譯成dragon,造成反映意義的欠譯。

又如成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但其實這里漢語中的“天”和英文中的“God”是不能等同的:“天”指中國人信奉的天神,有時候又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泛指萬物的主宰者,并不指哪一個具體的神仙;而“God”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世界唯一的創造者和主宰者,和“天”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譯文“Man proposes,God disposes.”里,一方面丟掉了中文“天”的含義,造成欠譯,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西方基督教文明里God的內涵,造成超譯。

“世外桃源”(Shangri-la)也是如此,Shangri-la一詞源出James Holton小說Lost Horizon中假想的喜馬拉雅山山谷名,那是一個偏僻怡人的理想樂園;而“世外桃源”則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述的與世隔絕、不受戰禍的安樂美好之地。因此將“世外桃源”翻譯成Shangri-la,造成其源語內涵意義欠譯的同時,也導致譯語內涵意義的超譯。

再如成語“紅運當頭”(have a spate of good luck),中華民族崇尚紅色,用紅色象征喜慶、歡樂和吉祥。因此,包含“紅”字的詞語一般都有繁榮昌盛、受歡迎之意,如“紅得發紫”、“紅極一時”、“紅光滿面”等,而英文red卻不具備此意,所以在翻譯時也只好采取意譯的方式,形成欠譯。

另外還有許多其它的例子如“魚米之鄉”(a land of milk and honey)、“未雨綢繆”(cast an anchor to windward)、“害群之馬”(black sheep)、“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somebody’s eye)、“守口如瓶”(as close as an oyster)、“繁文縟節”(red tape)等,都由于詞語內涵意義、社會意義、反映意義或搭配意義的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超譯與欠譯。

2.文化背景的超譯和欠譯

英國人類文化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書中將“文化”定義為:“文化是一種復雜的集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格以及其在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可見文化是一個包含廣泛的系統。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自身獨特的文化淵源,尤其是漢語成語,要想在翻譯時將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如實地、恰到好處地傳譯出來,絕非易事,欠額或超額翻譯在所難免。

比如成語“東施效顰”出自《莊子?天運》,說美女西施病了,皺著眉頭,按著心口。同村的丑女人東施看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著她的樣子,卻丑得可怕。所以“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因此,不管是將其意譯成imitate awkwardly,還是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楊憲益譯),無疑都會要么丟失原文背后的文化典故,要么使譯文晦澀難懂。而如果采取地道的英文表達法,將其全部道來: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 Shi’s ugly neighbor,whose endeavo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David Hawkes譯),則又如講述一段故事,損壞了“東施效顰”作為漢語四字成語的結構特點和概括力,是典型的欠額翻譯。

“名落孫山”(fall behind Sun Shan――fail in an exam or a competition)也是如此,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范公《過庭錄》:宋朝孫山考了末一名回家,有人向他打聽自己兒子考中沒有,孫山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婉言應考不中。fall behind Sun Shan――fail in an exam or a competition是采取直譯加注的方式,但在源語的風格、文化背景和民族色彩方面都有所欠缺。一些包含有典故的成語如“三顧茅廬”(make three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repeatedly request sb.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葉公好龍”(Lord Ye professed to love dragons;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退避三舍”(give way to sb.to avoid a conflict);“請君入甕”(make a person suffer from his own scheme),“愚公移山”(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 and the courage to surmount every difficulty);“塞翁失馬,焉知非福”(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邯鄲學步(learn the Handan walk――lose the ability one already has in trying to acquire a new trick; attempt to walk like a swan)等,它們都存在同樣的欠額翻譯情況。

還有一些成語采取歸化的譯法,就是以譯入語的文化為歸宿,盡量依照譯入語的文化習慣來處理漢語成語的翻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比如“致命要害”(Achilles’ heel),“畫蛇添足”(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說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comes),“足智多謀”(as wise as Solomon),“不辭而別”(take a French leave)等都采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其優點在于以英文中現成的形象和比喻來轉達漢語成語中相同或相似的喻義,通順簡練易懂,但它們都存在欠額與超額同時并存的現象:欠缺的是源語的文化背景,超出的是譯入語的文化背景。

三、結語

將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的漢語成語恰到好處地翻譯為英語絕非易事,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欠譯或超譯現象。綜上所述,為了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傳達成語及詞匯本身概念之外各種不同的聯想意義,譯者首先應充分理解成語的內涵,尤其是文化內涵,其次通過大量翻譯練習和實踐,靈活運用多種翻譯方法,根據不同情境、具體的上下文及讀者需要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再現原文的風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原文的忠實,同時也增強譯文的表現力。

參考文獻:

[1]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杰弗里?利奇.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虎字四字吉祥成語范文第3篇

關鍵詞:卜鳳;典故;溯源;沿用

一.典故溯源

《春秋左氏傳?莊公二十二年》:

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義也;以君成禮,弗納于,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白居易《得乙女將嫁于丁既納幣而乙悔判》:

乙將求佳婿,曾不良圖,入幣之儀,既從五兩,御輪之禮,未及三周,遂違在耳之言,欲阻齊眉之請。況卜鳳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從人,有乖宿諾。

據《漢語大辭典》中對“卜鳳”詞條的解釋,卜鳳最早出自于《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說的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敬仲,在擇婿時懿仲很信天命,于是現卜卦看看是否恰當。占卜的結果得到“鳳皇,和鳴鏘鏘”等吉語,于是就同意了這門親事。后因以“卜鳳”為擇婿的典故。唐白居易《得乙女將嫁于丁既納幣而乙悔判》:“況卜鳳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雁而從人,有乖宿諾。”

“卜鳳”這一典故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使用,這主要在于古代先民們對占卜之術的熱衷,以及對鳳鳥的崇拜。

占卜是指用龜殼、紙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來推斷未來的吉兇禍福的一種普世文化現象,人類學家發現從古代到現在都可以在宗教與文化中發現占卜的存在。中國古代先民們深諳占卜之術,并且這種文化在歲月長河中不斷沿流。鳳是象征祥瑞之物。歷代文人常用鳳比喻有圣德的人或帝王,又或者是文才薈萃的地方。“卜鳳”這一典故把占卜之術與鳳鳥結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了獨特的意義。歷代文人究竟是怎樣運用這一典故的,而這一典故又有著怎樣的演變?這都是本文將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卜鳳”典故沿流

(一)、“卜鳳”典故歷代使用情況普查

“卜鳳”典故的出現,源于古代先民對占卜之術和鳳鳥的崇拜,這一典故在歷代流傳的時候,出現了眾多變化。本文借用漢籍全文檢索系統、漢語典故大辭典等工具,查閱歷代典籍資料,共分析出24個典形,分別是:卜鳳、卜妻、陳鳳、鳳卜、鳳凰、鳳凰、鳳凰之兆、鳳鳴、鳳占、鳳兆、鳳翥鸞翔、和鳳、鸞儔鳳侶、鸞鳳、鸞鳳和鳴、鸞交鳳友、鳴鳳、鳴鳳朝陽、鳴鳳飛、梧鳳之鳴、梧桐棲鳳、燕燕、、占鳳。根據各變體的中心意,本文將做以下分類:

① 占卜婚姻義:卜鳳、卜妻、鳳卜、鳳占、鳳凰之兆、鳳兆、占鳳

② 鳳鳥義:鳳凰、鸞鳳

③ 美滿愛情義:鳳翥鸞翔、鸞儔鳳侶、鸞鳳和鳴、鳴鳳飛、鳳凰、燕燕、、鸞交鳳友、鳳鳴

④ 德者賢才義:鳴鳳、鳴鳳朝陽、梧桐棲鳳

⑤ 政教和諧義:梧鳳之鳴

⑥ 后妃伴隨君主義:和鳳

⑦ 詠夫人義:陳鳳

(二)、“卜鳳”典故源與流釋義

1、表示占卜婚姻

“卜鳳”典故始于先秦,用來表達占卜婚姻之義,最具典型性的記載是《春秋左氏傳?莊公二十二年》里的文段:“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春秋左傳》中有大量描述占卜之術的文字,此篇中描寫占卜婚姻以擇婿的故事形象的展現了當時占卜文化中的一部分。“占鳳”、“卜鳳”都指卜婚、擇婿,《聊齋志異?胭脂》:“父寶愛之,欲占鳳于清門。”

《醒世恒言?第一卷?〈兩縣令競義婚孤女〉》中寫道:“娶無依之女,雖屬高情;更已定之婚,終乖正道。小女與令郎,久諧鳳卜,準擬鸞鳴。”因懿氏卜妻敬仲,得吉卦,謂“鳳凰,和鳴鏘鏘”,因而將占卜婚事叫做“鳳卜”,或稱好姻緣為“諧鳳卜”。另外,由“鳳卜”一詞還延伸出“鳳卜其昌”,意為男女的結合兆示未來的家庭昌盛發達。

“鳳占”一詞與“鳳卜”意近,《剪燈余話?卷四?洞天花燭記》:“每到春時懶倍添,綠窗慵把繡針拈。奇逢詎料諧鴛耦,吉卜寧期葉鳳占?鬢亂綠鬟云擾擾,手籠紅袖玉纖纖。”春秋時,陳國大夫懿氏將把女兒嫁給陳完,用龜殼占卜是否吉祥之事,所以后世遂以“鳳占”比喻占卜妻子,亦作“鳳卜”。

“鳳凰之兆”比喻美滿婚姻的預兆。唐皇甫枚的作品《王知古》:“(保母)乃曰:‘今夕何夕,獲遘良人。潘楊之睦何遵,鳳凰之兆斯在。未知雅抱何如耳?’”

2、表示鳳鳥

“鳳凰”也作“鳳皇”,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常稱“鳳”或“鳳凰”。傳說中此鳥非梧不棲,非竹實不食,帝王有道即現,無道則隱。《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像也,麟前鹿后,蛇頸魚尾,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過昆侖、飲砥柱,濯羽溺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兮,于彼高岡。”《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儀意為扮作鳳凰的舞樂隊來跳舞。文獻中對鳳凰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末,公元前四世紀的編年史《春秋》中說:鳳凰出現(與麒麟、白虎、龜、青龍、朱雀、以及玄武在一起)標志著國家是在正義之君的統治之下。孔子曾提到沒有祥瑞,鳳凰不再出現:這大約是由于朝廷太腐敗了的緣故。鳳凰是四種神異動物中的第二種,它屬于有羽類動物之王。鳳與龍在一起,象征著皇后與皇帝。后來,鳳凰還用來指女人。

“鸞鳳”指鸞鳥和鳳凰。可以比喻賢俊之士。《后漢書?劉陶傳》:“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也常比喻夫婦。盧儲《催妝》詩:“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3、表示美滿愛情

“”一詞出自《詩經 大雅 卷阿》:“鳳皇,其羽。”本義是鳳和凰相偕而飛,后來用來比喻夫妻和諧相愛,或用以祝人婚姻美滿之辭。也作“鳳皇”或“鳳皇于蜚”。后世經常有“愿”的說法,“愿”指男女結為夫婦的愿望,如《鐵花仙史?第二十六回?三神仙法潤玉莢蓉》:而今幸遂愿,紅葉為媒信有之。

“鳳翥鸞翔”同“鳳凰”,意為并列像鳳凰向高處飛騰,比喻女子婚姻美滿合意,多用于婚姻方面。明李東陽《祭孔氏女文》:“我女之嫁,鳳翥鸞翔。我女之行,山遙水長。”“鸞儔鳳侶”《好逑傳?第十六回?美人局歪廝纏實難領教》:“何不與舍侄女竟成鸞儔鳳侶,便完了百年的大事?”源見“卜鳳”,謂男女歡愛如鸞鳳般相偕作伴。另外,“鸞交鳳友”也比喻夫妻,《再生緣?十二回》:“從前上個陳情表,少不得,成就鸞交鳳友緣。”《花月痕?二七》:“好一對兒鸞交鳳友,耍孩兒,自今以始歲其有。”也作“鳳友鸞交。”“鸞鳳和鳴”比喻夫妻關系非常恩愛,《全三國文?卷四十七?魏四十七?嵇康》:“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云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鳳鳴”也比喻夫妻感情融洽,宋吳s《五總志》:“白屋同愁,已失鳳鳴之侶;朱門自樂,難容烏合之人。”

4、表示德者賢才

“鳴鳳”有多重意思,一般指德者賢才或泛指杰出者,也可以用來比喻夫婦和諧,或單純指鳳凰鳴叫。這里主要講它的第一重意思,即指德者賢才或杰出者的情況。《文心雕龍?風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中“鳴鳳”比喻文章的風骨、辭采俱備。《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后集。”后即以“鳴鳳”比喻賢者。

宋范成大《劉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贈》詩:“鳴鳳朝陽尺五天,匆匆忽過白鷗邊。”鳳凰在太陽升起時鳴叫,古代以為是天下太平的吉兆,比喻賢臣得遇明君、生逢良時;也有形容人奮發有為之義,趙癯齋《買陂塘?壽監丞吳芹庵》:“正看鳴鳳朝陽影,何事驚鴻翩舉。”

“梧桐棲鳳”也是賢才之喻,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后比喻賢才擇主而恃。

5、其它

“和鳳”源見“卜鳳”,意為后妃伴隨君主,唐王勃《乾元殿頌序》:“芝庭揖訓,遠清和鳳之儀;蘭承風,競峻當熊之節。”后以“和鳳”為后妃伴隨君主之典實。

唐沈縉凇短旃俅奘湯煞蛉寺氏挽歌》:“潘魚從此隔,陳鳳宛然飛。”這里引用陳敬仲娶妻事,以“陳鳳”代指盧氏,哀挽盧氏去世。春秋時,懿氏將女兒嫁給陳國公子完(敬仲),嫁前占卜,得“鳳凰”之吉卦,后世以“陳鳳”作為詠夫人的典故。

《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朝有梧鳳之鳴,野無谷駒之嘆。”其中“梧鳳之鳴”源見“鳳鳴朝陽”,比喻政教和協,天下太平,也比喻賢者盡展其才。

(三)、“卜鳳”典故的詞語結構

從先秦直到如今,“卜鳳”典故及其變體共計24個,這24個詞語的結構并非完全相同,而是有多種結構類型。根據黃伯榮、廖旭東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一書中的理論,本文將這些典故詞語劃分為聯合型、偏正型、動賓型和主謂型。

1.聯合型

聯合型是指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可劃分為聯合型的有五個:鳳凰、鸞鳳、鳳翥鸞翔、鸞儔鳳侶、鸞交鳳友。

“鳳凰”和“鸞鳳”這兩個詞語結構類似,它們各自的兩個詞根的意義都是并列的,可以互相說明,其中“雄鳥曰鳳,雌鳥曰凰”,人們常將“鳳”與“凰”合稱而為“鳳凰”;“鸞鳥”與“鳳鳥”也是合稱而為“鸞鳳”。“鳳翥鸞翔”、“鸞儔鳳侶”、“鸞交鳳友”則分別由兩個結構相同、意義相似的詞語組合在一起,達到了強化詞義的效果。

2.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前一詞根修飾、限制后一詞根:陳鳳、鳴鳳、和鳳、鳳兆、、鳳凰之兆、梧鳳之鳴、梧桐棲鳳。

其中是定中關系的有:陳鳳、鳴鳳、和鳳、鳳兆、鳳凰之兆、梧鳳之鳴、梧桐棲鳳;是狀中關系的有:。

3.動賓型

動賓型是指前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后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事物。例如:卜鳳、卜妻、占鳳。這三個詞從詞語結構上來分析都可以定義為動賓型詞語。“卜”和“占”都是動詞,“鳳”和“妻”皆為名詞。

4.主謂型

主謂型是指前一詞根表示被陳述的事物,后一詞根是陳述前一詞根的詞。

鳳卜、鳳鳴、鳳占、鳳凰、鸞鳳和鳴、鳴鳳朝陽、鳴鳳飛、燕燕這八個詞屬于主謂結構。

三、結語

“卜鳳”典故源于古代先民對占卜之術和鳳鳥的崇拜,它將鳳鳥與中國古代的占卜之術結合在一起,并由此產生了特殊的意義。本文借用漢籍全文檢索系統、漢語典故大辭典等工具,共分析出24個典形。這些典形在意義上都與占卜之術或鳳鳥相關,本文經過整合分析,共總結出這些變體關于占卜婚姻、鳳鳥、美滿愛情、德者賢才等七重含義,并對它們進行了分類說明;在形式上,這些典形的詞語結構又可分為聯合型、偏正型、動賓型和主謂型這四種,以兩字詞語和四字成語居多。(作者單位:中南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漢籍全文檢索系統(第四版).

相關期刊更多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吉林省教育廳

電線電纜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回族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寧夏新聞出版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奎屯市| 常宁市| 拜城县| 芒康县| 泰和县| 辽源市| 德安县| 水城县| 柏乡县| 林口县| 泾阳县| 西城区| 开鲁县| 新建县| 廉江市| 满城县| 孝义市| 九江县| 嘉荫县| 沧州市| 五台县| 昌图县| 崇明县| 建平县| 灵武市| 石嘴山市| 井陉县| 平阳县| 句容市| 海安县| 敦煌市| 丹寨县| 稻城县| 谷城县| 吉水县| 临夏县| 东阿县| 北票市| 余庆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