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范文第1篇

北京農村宅基地確權辦法年底出臺昨天,市國土局局長魏成林透露,在完成本市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后,全面啟動本市農村地區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和登記發證,支持本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林權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試點工作,力爭年底前出臺關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一系列政策及程序辦法。

對于宅基地換房一事,魏成林表示這種提法并不準確,真正的含義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目前,試點地點還沒確定。

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新規:超占宅基地登記分類處理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區的部分市、縣外,全國都已實現不動產登記發新停舊,不動產登記制度順利落地實施。國土資源部地籍司(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近日在作出上述表述時透露,個別地南方農村報訊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區的部分市、縣外,全國都已實現不動產登記發新停舊,不動產登記制度順利落地實施。國土資源部地籍司(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近日在作出上述表述時透露,個別地方農村不動產登記仍然存在不規范問題。

為此,這位負責人指出,國土資源部近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宅基地如何進行確權登記等作出明確規定。

宅基地統一配身份證

這位負責人介紹,20xx年,國土資源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此后,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著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基礎薄弱,個別地方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展緩慢,一些地方宅基地一戶多宅、面積超占嚴重等突出問題。這位負責人說,特別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遲緩,直接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

據介紹,為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提供政策供給,國土資源部再次下發《通知》。根據《通知》,這位負責人強調:農村頒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不能有任何含糊。

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房屋所有權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重要內容。這位負責人指出,要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等法規政策規定,頒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

同時,要根據當地工作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開展房地一體的農村權籍調查,將農房等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定著物納入調查范圍。這位負責人要求,農村權籍調查不得收費,不得增加農民負擔。此外,還要將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房屋等定著物一并劃定不動產單元,編制不動產單元代碼,為農村不動產配上身份證號。

《通知》要求,開展權籍調查時,不動產登記機構應將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房屋的權屬調查結果送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說明,同時以張貼公告等形式公示權屬調查結果,做到農村權籍調查公正、公開,充分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一戶多宅應公告無異議

對于農村住宅歷史遺留的一戶多宅等如何進行確權登記,《通知》也作出具體規定。

針對一戶多宅問題,《通知》強調,宅基地使用權應按照一戶一宅要求,原則上確權登記到戶。

考慮到實踐中戶籍管理與宅基地管理不銜接,公安部門規定有獨立住址才能分戶,而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在戶籍分戶后才批準使用宅基地,因此導致符合當地分戶建房條件未分戶但未經批準另行建房分開居住的。這位負責人稱,《通知》要求地方結合實際經本農民集體同意并公告無異議,并按規定補辦有關用地手續后依法予以確權登記;未分開居住的,其實際使用的宅基地沒有超過分戶后建房用地合計面積標準的,依法按照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償使用

宅基地面積超占也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通知》明確對于歷史上經過批準的宅基地,認可批準的效力,按照批準面積確權登記。對于未經批準占用宅基地的,《通知》分歷史階段予以處理。

因宅基地使用面積標準是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規定的,1987年寫進土地管理法。《通知》結合國土資源部有關規定,又考慮到當前不動產登記工作加快推進的有關要求以及宅基地試點改革正在探索對超占面積進行有償使用等。這位負責人說,這部分宅基地分1982年以前、1982年至1987年、1987年以后3個歷史階段對宅基地超占面積如何確權登記進行了規定。

具體登記規定包括: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范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后至今未擴大的,無論是否超過其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均按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超過面積按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的結果予以確權登記。

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后,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符合規劃但超過當地面積標準的,在補辦相關用地手續后,依法對標準面積予以確權登記,超占面積在登記簿和權屬證書附記欄中注明。

非村民依法取得的應確權

針對非本農民集體成員(含城鎮居民和華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通知》規定要依法予以確權登記。

這位負責人介紹,非本農民集體成員使用宅基地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政府實施扶貧搬遷、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項目組織農民易地建房使用宅基地。他說,這種情況使用的宅基地都是經統一規劃和批準的,應予以確權登記。這位負責人強調,為防止遷新、建新不退舊,《通知》要求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銷登記后,再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種是1999年之前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城鎮居民和華僑)合法取得的。對于這種情況,這位負責人指出,因宅基地屬于農民的福利性待遇,但對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城鎮居民和華僑)因轉讓、贈與房屋以及經政府審批建房等方式占用宅基地的,《通知》認可其合理性,分1982年前、1982年至1999年兩個歷史階段,規定了確權登記的政策。

因為1999年文禁止城市居民再以自行建造或購買的方式獲得宅基地。該負責人強調,所以1999年之后城鎮居民使用宅基地的,不予確權登記。

針對沒有權屬來源資料問題,《通知》強調,要查明歷史使用狀況,屬于合法使用的,宅基地要經農民集體確認并出具證明,集體建設用地要經農民集體同意,公告30天無異議,鄉(鎮)政府核實,縣級政府審定或批準后,予以確權登記。

進城落戶農民權益有保障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范文第2篇

>> 舊村改造典型走訪 舊村改造如何盤活 淺析舊村改造 義烏舊村改造小析 論舊村改造的利與弊 城市舊村改造問題探析 關于舊村改造規劃思考 農村舊村改造評估實務探討 青島鐘家溝舊村改造疑云 舊村改造中的園林建設探析 關于舊村改造提升資本的探析 舊村改造:農民“上樓”的問題探析 舊村改造悄然變身 斷水斷電回應拆遷新規 中小城市舊村改造實證分析 推進市區舊村改造 加快城市化進程 舊村改造試點村基礎設施建設調研 舊村改造房產調查及測繪方法探討 新視角下城郊舊村改造策略研究 新農村建設中舊村改造研究 關于規范舊村改造拆遷政策的調研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管理 > 平度舊村改造虛實 平度舊村改造虛實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譚翊飛")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7 月 4 日凌晨 4 點半,金鉤子村陳清民家門被踹開,全家人被拉到拘留所,8 點多被放出來后,家已成廢墟。

拒拆維權七年后,2013年8月10日下午,陳寶成被警方帶走了。

警方公布的理由是,陳寶成和青島平度市東閣街道金鉤子村的六位村民限制挖掘機駕駛員郭曉剛人身自由超過24小時,涉嫌非法拘禁罪。

33歲的陳寶成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曾供職于《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現為財新傳媒法治記者。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報業集團旗下的大眾網的視頻顯示,8月10日上午,一堆瓦礫廢墟之上,陳寶成身穿綠色T恤、灰色短褲,揮舞著長棍,讓試圖靠近他的人群離開。在他身后挖掘機的駕駛室內,金鉤子村村民張朋珂向駕駛員潑灑黃色液體。

幾個小時以后,陳寶成和他的六位鄰居被警方帶走,隨后被刑事拘留。

在郭曉剛被控制期間,陳寶成等人先后18次撥打110報警,要求警察處理此事。據陳寶成的哥哥陳寶春稱,一個月前,7月4日凌晨4點左右,天蒙蒙亮,金鉤子村張朋珂等六戶拒絕上樓的農戶遭到了突然襲擊,他們從被窩里被拉出來,身后的房子一小時內就被夷為平地。

當挖掘機8月9日再次出現在張朋珂家的廢墟上時,他控制了這名駕駛員,他認為駕駛員參與破壞他們的房屋,要求警方處理這名非法強拆其房屋的人員,后來趕到的陳寶成也參與進來。但是事情并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方向發展。

陳寶成的律師、北京華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會清對《財經》記者稱,不排除是警察設局的可能。平度警方否認了這一說法。

因案件正在調查之中,曾在事發現場出警的東閣街道派出所所長劉偉拒絕了《財經》記者的采訪請求。

這起事件把平度市正在進行的大規模舊村改造計劃推向前臺,陳寶成、張朋珂兩家在這一宏大計劃下都被要求放棄舊宅,上樓居住。

近年來,隨著城市中心可改造空間減少,各級政府主導的拆遷運動正由城市居民波及城市郊區,甚至更偏遠地區的農民。

舊宅被拆除后,農民上樓集中居住。依據現行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農民集中居住后節約出的土地可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然而,作為最主要利益方的農民,其長短期利益如何得到充分保障是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對于農宅的拆遷補償,至今沒有一部類似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專門性的法規。在此法律空隙之下,由集中居住引發的建設用地流轉、農民生產生活保障等問題日益凸顯,復墾出的土地產權歸屬及其引發的利益分配問題也亟須厘清。 舊村改造運動

平度市的舊村改造始于2005年左右,當年平度市政府頒發了《關于加快市區村莊改造的意見》,鼓勵加快舊村改造。

次年,山東省被國土資源部列為第一批全國“增減掛鉤”試點省份。增減掛鉤是國土部推行的一項政策,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以維持一個地區建設用地總量和耕地總量的平衡。農民集中居住后,節約出的宅基地通過土地復墾,變為耕地,再通過增加的耕地置換出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農村建設用地原本難以直接獲益,但其置換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則溢價明顯。

山東省是這批試點的急先鋒。據《大眾日報》2009年的報道,其試點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35%,周轉指標2.59萬畝,涉及178個居民點、近3萬農民。

正是在試點期間,“趕農民上樓”現象突出,引起中央重視,國務院于2010年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嚴格規范試點。

不過,山東省在“增減掛鉤”試點中獲益頗豐。據《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年5月的報道,截至當時,山東省安排使用增減掛鉤建新指標11.14萬畝,新建工業項目1696個,項目總投資826.36億元。

“增減掛鉤”作為全國性的一項土地政策,旨在化解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和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本身無可厚非。不過,為了片面追求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強迫農民上樓,則嚴重侵犯了農民的基本權益。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山東省2009年頒布的《關于推進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工作有關土地問題的通知》稱,山東省每年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5%專項用于舊村改造,由省國土資源廳統籌安排使用。

2005年,平度市加快市區村莊改造的文件后,每隔幾年這份文件就會被更新。2010年,平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宏大的村莊改造計劃,至2014年底將涉及94個村莊。

山東省對于舊村改造給予了政策支持,上述2009年的文件稱,“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合理安排掛鉤范圍和規模,最大限度地改造農村居民點,對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除統籌安排好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公益事業和村鎮二三產業發展用地外,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

通過舊村改造,政府可以增加建設用地指標,這對地方政府的吸引力巨大。2013年7月,平度市政府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利用8月至11月四個月時間,“集中實施舊城片區改造攻堅突破行動,務求取得更大戰果”。這次會議要求,“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不簽協議不罷休,不騰房屋不收兵,集中力量搞突破,千方百計上進度”。

金鉤子村屬平度市東閣街道辦管轄,在街道辦大廳的大屏幕上,滾動顯示各個村莊的改造進展。在平度市區或市郊,挖掘機正在熱火朝天地作業,扒平房,建樓房。 “不完全”產權

金鉤子的舊村改造啟動于2006年左右。對于初始方案,村委和部分村民說法并不一致。陳寶成的哥哥陳寶春稱,當年村委會登記了90多戶宅基地需求方,稱這些人繳納1萬元后可以蓋房。但是這個方案卻被取消了。 從陳清民家的廢墟中,律師找到他和妻子的結婚照。他的妻子陳利利也因涉嫌非法拘禁被抓。

后來實行的方案即舊村改造計劃。村委會主任陳衛生對《財經》記者稱,在征得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報市政府批準后,他們開始實施計劃,引進開發商為村民蓋房。但是,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第一個開發商跑了。

當初是否征得了95%的村民同意,如今并沒有證據證實。而直到2013年初,全村仍然有26戶村民沒有搬遷,占全村的7%。

金融危機之后,金鉤子村的改造項目加速推進。負責這一項目開發的是平度市大有同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平度大有)。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注冊于2008年1月,法定代表人是王覺,當年底變更為田雪梅。公司起初由青島大有同人置業有限公司獨家持股,后來由三家公司持有:青島大有同人置業有限公司(下稱青島大有)、青島即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青島即發)和平度市金泰建筑有限公司(下稱平度金泰),三者分別持股40%、30%和30%。

青島大有原名青島大有華都物業發展中心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開發了青島市核心地段的聯合大廈。

持有青島大有100%股份的為七位自然人:王覺、田德洲、曾伯牙、田雪梅、王永昌、閆兵和倪永平。其中,王覺、曾伯牙、田雪梅和倪永平在2008年8月成為該公司股東,田雪梅取代退出的王軍波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早在1999年,王軍波和田德洲、王永昌、閆兵等一同在青島市市南區創辦了青島大有同人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三年后這家公司宣布解散。

按照金鉤子村委會制定的改造方案,村民的舊宅基地一平方米抵新房一平方米,農民由住平房變為樓房。此外,原房屋經評估后,按照1250元每平方米折抵新房面積。但是,評估價是以2006年評估時為準,而不是搬遷時的市場價。

陳寶成等拒遷戶不同意這個方案,而且陳寶成家的房子也沒有參與2006年的評估。這個方案,對于宅基地較多的村民有利,而對于宅基地面積不大的村民非常不利,他們能分到的房子較少。

2010年,新房蓋好后搬遷并不順利。雖然村委會一再向村民宣稱,全部房屋有810套,而全村戶籍人口只有829人,平均每人超過一套。但是拒遷戶認為他們利益受損。

原因之一是房子沒有產權證。按照平度市政府2012年《關于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被征收房屋土地性質為集體土地或者國有劃撥土地的,安置房土地性質為國有劃撥。國有劃撥土地上建設的安置房屋按照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管理,五年后按規定繳納土地收益,可上市交易。

金鉤子村的舊村改造計劃正屬于這種情況,新房建設用地由國家劃撥。這意味著,農民得到的這些房子,雖然不用交錢,但是產權并不完整。

村干部對村民宣傳的是短期利益:農民幾乎是免費得到了數套市場價為每平方米4000余元的房子。對于村民,這顯然是不小的誘惑。

但是,他們至今沒有領到房產證,許多人表示不知曉今后要補交土地收益才能交易。陳寶成曾向當地政府反映房產證的問題,但是并沒有得到清晰答復。

拒遷戶和村委會之間的對抗成了持久戰。但是,村委會不能無限期等待。按照他們與開發商簽訂的協議,2011年必須全部搬遷,否則每拖延一年須賠償300萬元。

村委會發起了一場投票,讓全體村民決定是否對26戶拒拆戶進行強制拆遷。陳衛生稱,表決的結果是99%的村民同意。但是通過投票來決定強拆,也并不具有合法性。

而今,在7月4日凌晨4點的強拆之后,堅持不上樓的只剩下了5戶。 土地換房子

在舊村改造運動中,村委會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陳衛生對《財經》記者稱,過去村委會委員的工資都發不出,現在每年有數百萬元的收入,超千萬元的收入指日可待。這些收入來源于新村一樓商鋪的租金。村民的福利也隨之增加,如村委會每年為18歲以上的村民繳納1500元的養老保險金,幼兒園免費就讀,免交取暖費、物業費等。

但是,村里失去了部分通過集中居住騰出來的土地。根據2009年7月27日《青島日報》刊登的掛牌公告,平度市國土局將金鉤子村總共244454平方米(約367畝)的土地打包掛牌,掛牌價格1.117億元,保證金3000萬元。

陳衛生介紹,全村用于新建樓房的面積只有110畝,農民上樓后,騰出了200多畝的土地,這些土地則歸屬于平度大有。平度市國土局拒絕了《財經》記者對金鉤子村367畝掛牌土地目前權屬情況的查詢。

一些村民對“上樓”心滿意足,認為如果不是政府幫助,他們自己根本不可能住進樓房,更不可能得到幾套房子。村民們以三分之二的土地,換取了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的不完整產權房屋。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集體土地要變為城市建設用地,必須經過國家征收程序。而在金鉤子村舊村改造項目中,平度市政府拒絕披露變更土地所有權所經過的程序。那么,平度市如何將這些本屬于金鉤子村的集體土地進行劃撥或掛牌出讓呢?外界難以知曉。

在新村區域,目前已經完成了31棟樓房,建筑面積共8.1萬余平方米。這些房屋由開發商免費(如果原宅基地和房屋折算的面積少于新房面積,則要按照1250元每平方米補交差價)提供給村民。

如果以同樣的容積率計算,剩余的200多畝土地,開發商可以建造16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房屋,以當地的市場價每平方米4000元計算,則可以獲得64.8億元的收入。根據《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的實施意見》,針對舊村改造項目,政府還免除了17項行政性事業型收費項目。

平度市國土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稱,過去建設新村的土地和騰出的空地可以一起打包掛牌,但是后來不允許這樣做,騰出的土地必須單獨出讓。

2012年10月1日,陳寶成的父親陳淑訓向平度市政府申請公開《關于金鉤子村舊村改造的批復》,沒有收到公開信息。于是向青島市中級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并勝訴,但平度市政府敗訴后給予的答復是:經查,你申請獲取的政府信息不存在。

當《財經》記者問陳衛生這個問題,他說,“反正都要上樓了,騰出來政府就修路。”他向村民宣傳,所有的土地都是國家的,國家劃撥土地給村民蓋房,這是國家對村民大大的優惠。

陳寶成家的房子正好處于人民路規劃的延長線上,人民路屬于政府公共項目,如果修建應當通過征地程序。按照2012年平度市政府意見,改造片區內新修建的市政道路、其他市政公共設施占用改造村莊原址土地的,由市政府負責支付征收費用,或者在片區新增土地內置換等量土地。

大眾網報道稱,本來只能獲得3套安置樓房的陳寶成,“希望獲得不少于6套房子或600萬元的現金,而且選房范圍不止局限于金溝子村,而是要在平度范圍內選房。”

農村集體土地宅基地新規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全站儀;GPS RTK

1 引言

2000年宣城市城區地籍測量是采用全站儀、水準儀等常規儀器進行,工作進度慢、效率低,且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2010年宣城市城區地籍測繪及宣城市宣州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和土地登記發證中地籍測量時,GPS測繪定位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地籍測量人員的工作效率,并靈活配置全站儀和GPS-RTK定位儀的組合,大大提高了野外測量效率,完成了大量數字地籍圖的數據采集工作。

2 GPS-RTK和全站儀測量技術和測量工作原理

2.1 GPS-RTK測量技術

2.1.1 基本原理

RTK?技術采用差分?GPS?三類(位置差分、偽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這三類差分方式都是由基準站發送改正數,由流動站接收并對其測量結果進行改正,以獲得精確的定位結果,所不同的是發送改正數的具體內容不一樣,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RTK?的工作原理是將一臺接收機置于基準站上,另一臺或幾臺接收機置于流動站上,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同一時間相同?GPS衛星發射的信號,基準站所獲得的觀測值與已知位置信息進行比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將這個改正值及時地通過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傳遞給流動站以精化其?GPS觀測值,得到經差分改正后流動站較準確的實時位置。

2.1.2 系統組成

GPS-?RTK?技術系統配置包括以下三部分:基準站接收機、移動站接收機、數據鏈。

2.1.3 RTK?的測量方法

RTK的地籍測量方法主要有兩種:無投影/無轉換法和鍵入參數法。無投影/無轉換法是直接用接收機在基準站和流動站接收WGS-84坐標,其后利用觀測的已知點的WGS-84坐標和相應的地方坐標根據一定的數學模型進行轉換。

2.2 全站儀技術

2.2.1 全站儀的基本原理

全站儀是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新型測角儀器,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換為光電掃描度盤,將人工光學測微讀數代之以自動記錄和顯示讀數,使測角操作簡單化,且可避免讀數誤差的產生。

2.2.2 全站儀的特點

同電子經緯儀、光學經緯儀相比,全站儀增加了許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儀具有比其它測角、測距儀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這些特殊部件構成了全站儀在結構方面獨樹一幟的特點。

3 兩種測量儀器在宣城市城區地籍測量的實際應用

宣城市城市建設近幾年發展很快,新修及在建城市干道發達,郊區及開發區在建項目施工區較多;老城區重新規劃,拆遷區較多;昭亭北路以西和開發區以西的區域地形起伏較大且林地居多,通視條件很差,地籍測量難度較大。測區范圍包含老城區14.89平方公里、老城區54.61平方公里,權屬關系復雜,用地種類較多,宗地數目多,權屬界址點數量大,采用常規測量手段施測十分困難,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宗地的權屬界址點測量工作,以滿足宗地權屬單位對地籍測量工作的要求。采用GPS-RTK和全站儀測量技術作為本測區宗地權屬界址點坐標的實測技術手段,在充分調研論證并通過試驗檢測認證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1 地籍測繪其作業過程如下:

(1)測區實地踏勘,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實施方案;

(2)根據已有資料和有關政策法規、技術規程編寫技術設計書;

(3)對作業人員進行全面的業務培訓;

(4)建立E級、一級GPS控制網和四等水準控制網;

(5)圖根控制測量;

(6)權屬調查;

(7)地籍地形圖修補測和全野外地籍測繪工作;

(8)整理各種圖件、報表等資料并打印裝訂,形成最終合格成果。

選取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城市基本控制網點作為RTK測量的工作基準

3.2 E級和一級GPS網控制測量

(1)E級GPS網控制面積約110km2,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006年施測完成的,布設16個點位,聯測8個1999年地籍控制測量中保留下來的E級GPS點位,同時聯測3個D級GPS點作為平面起算點;第二部分是2008年施測完成的,布設13個點位。2008年控制網是在2006年GPS控制網基礎上向延伸的,兩期數據合并于同一個工程文件進行數據處理,得出最終成果。

2006年外業觀測采用美國Ashtech公司生產的3臺Z-Surveyor雙頻接收機和一臺Locus單頻接收機按靜態法施測,以邊連接方式構網,共施測15個同步時段;2008年外業觀測采用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4臺HD-8200G型GPS接收機按靜態法施測,以邊連接方式構網,共施測15個同步時段。

數據處理采用美國Ashtech公司的隨機軟件Ashtech Solutions 2.6進行。

兩次所采用的儀器標稱精度如下:

Ashtech儀器標稱精度:平面為±(5mm+1ppm×D),高程為±(10mm+1ppm×D);

中海達儀器標稱精度: 平面為±(5mm+1ppm×D),高程為±(10mm+1ppm×D)。

E級GPS控制測量外業所達到的基本技術指標見下表(下頁):

此外,在網中選取21個具有四等水準高程成果的點位進行高程擬合,求得E級GPS點的擬合高程。三維約束平差后,最弱點(E064)點位中誤差為±0.78cm。最弱邊(E055―E057)相對精度為1/157701,邊長為630.807米。

可見控制網的精度滿足《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1)的要求。

(2)一級GPS網控制面積約70km2,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006年施測完成的,布設228個點位,聯測61個2000年地籍控制測量中用全站儀施測的一、二級導線點點位和同期的10個E級GPS點作為平面起算點;第二部分是2008年新施測的,布設147個點位(包括國土局提供4個點位),聯測8個同期的E級GPS點作為平面起算點。2008年控制網是在2006年GPS控制網基礎上向延伸的,兩期數據合并于同一個工程文件進行數據處理,得出最終成果。

2006年外業觀測采用美國Ashtech公司生產的3臺Z-Surveyor雙頻接收機和一臺Locus單頻接收機按靜態法施測,以邊連接方式構網,共施測143個同步時段;2008年外業觀測采用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4臺HD-8200G型GPS接收機按靜態法施測,以邊連接方式構網,共施測93個同步時段。

數據處理采用美國Ashtech公司的隨機軟件Ashtech Solutions 2.6進行。

兩次所采用的儀器標稱精度如下:

Ashtech儀器標稱精度:平面為±(5mm+1ppm×D),高程為±(10mm+1ppm×D);

中海達儀器標稱精度: 平面為±(5mm+1ppm×D),高程為±(10mm+1ppm×D)。

一級GPS控制測量外業所達到的基本技術指標見下表:

一級GPS網聯測的18個E級GPS平面起算點均勻分布于網內,點位均保存完好且不影響GPS信號的接收。此外,在網中選取了43個具有四等水準高程成果的點位進行高程擬合,以求得一級GPS點的擬合高程。三維約束平差后,最弱點(I360)點位中誤差為±0.72cm。最弱邊(B310―I556)相對精度為1/24355,邊長為121.775米。

可見控制網的精度滿足《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 73―97)的要求。

3.3 全站儀圖根導線測量及圖根GPS-RTK控制測量

3.3.1 全站儀圖根導線測量

圖根導線的觀測數據采用PC-E500計算機配以相應的記錄程序進行現場記錄,在記錄的同時進行各項指標的檢驗,如有超差項,則程序提示超限并要求重測,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觀測結束后,將觀測數據通訊至計算機進行檢查整理,形成圖根導線觀測記錄手簿。圖根導線外業觀測的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相關規程的要求。

3.3.2 圖根GPS-RTK控制測量

開發區以及規劃區部分圖根控制點坐標采用GPS-RTK技術測定。采用阿什泰克公司生產的Z-XTREME型雙頻接收機,按照1+1模式作業。在已知點上采用三角架和光學對點器安置基站,流動站采用支架安置。接收機參數設置、外業觀測記錄采用阿什泰克公司的電子手簿進行控制。

在E級GPS或一級GPS控制點上架設基站,選取本基站作業區內分布均勻的E級GPS或一級GPS點(平高點數量不少于4個)進行控制點聯測。求得本基站觀測的坐標轉換參數,進行投影轉換。

為保證圖根點的測定精度,對每個圖根點均進行兩次測定,兩次結果平面較差不大于3cm、高程較差不大于5cm,取其中數作為最終結果,超過限差時則需要進行第三次測定,直至符合要求。

圖根GPS-RTK控制測量共測定圖根點2855個,兩次結果平面較差最大為2.9cm,最小為0.0cm,高程較差最大為4.0cm,最小為0.0cm。

可以看出, 圖根GPS-RTK控制測量實測精度完全符合導線測量精度要求,而且誤差分布均勻,不存在誤差積累問題。采用GPSRTK測量技術施測界址點坐標,將GPS-RTK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計算機,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界址點圖形信息,準確地制作宗地圖、地籍圖,計算宗地面積等。

4 兩種測量儀器中實際應用優劣性的對比和精度分析

全站儀、CASS7.0軟件測繪數字地籍圖,周期相應縮短, 生產效率高, 成果精度穩定可靠, 但投入人力物力較多、儀器昂貴、耗時較長,較適合大型工程、城市地籍測繪高精度要求的測繪工作等,但不適合于承擔全部農村地籍測繪工作。

GPS-RTK技術測量時根據地籍測量的要求.需要采集兩類數據:一是地塊的地理坐標數據:二是屬性數據如權屬、利用類型等。每測一個地物,同時填寫野外記錄表。其優點如下:

(1)減少人力費用。

(2)定位精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在沒有現成基準控制點的遙遠地區能進行高精度的定位計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視線的限制。

(3)控制網幾何圖形已不是決定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長短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自由布設。

(4)操作簡便,容易使用。隨著GPS接收機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

(5)精確地3維系統,24小時免費使用,全天候作業。

(6)由于GPS接收機的自動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減低了野外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7)因控制點之間無通視的要求,顧客省去大量建造標志的費用,同時野外實測時間短,人員少,大大降低了測量成本。

(8)精度高,使用大地測量型雙頻GPS接收機,根據載波相位測量原理進行靜態相對定位,目前達到的典型精度為1ppm。

(9) 能在同一坐標系統中提供三維信息,GPS定位是在國際統一的坐標系中計算的,因此不同地點的測量成果相互關聯,可實現數據共享。

不過GPS-RTK測量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建構筑物密集的地域由于衛星信號被遮擋.接收機接收不到足夠的衛星數量而無法正常工作。

從精度上分析,由于RTK測量不存在誤差積累問題,從大量的實測數據分析其測點精度基本可滿足圖根控制和碎部測量的要求,經用全站儀對RTK所測的部分碎部測量點進行檢核,它們的坐標和高程之差均在2~3cm,基本沒有超過5cm,可見用RTK所測結果是可信的,但在使用RTK測量過程中應與周圍的所測相鄰點注意校核。

從效率上考慮,RTK測量時只需較少的控制點,利用RTK進行心界址點測量可以提高外業測量效率、減少現場成本開支。從本工程效果看,在各組相互配合、人員調配、工作效率上都取得了很好的功效,大大減輕了地籍圖測量任務的勞動強度。

5 結論

地籍控制測量具有范圍大、控制點密度高等特點。GPS-RTK技術測量方法進行地籍基本控制網布與加密控制網的布測能達到地籍控制測量的精度要求,是可行的。在實際地籍測量時協調使用RTK和全站儀,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1]徐紹銓.GPS測量原理及應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

[2]GPS-RTK測量技術規程. 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锡林浩特市| 灵寿县| 读书| 佛山市| 宁德市| 屯留县| 菏泽市| 建平县| 龙南县| 昆明市| 肥东县| 晋宁县| 从化市| 酒泉市| 宁夏| 彝良县| 阿城市| 界首市| 萝北县| 巍山| 庐江县| 无极县| 西畴县| 绿春县| 铜陵市| 响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甘肃省| 洛川县| 固镇县| 青海省| 砚山县| 通州市| 木里| 怀化市| 闽侯县| 平定县| 平凉市| 东方市|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