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一、現階段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

現階段,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很廣泛,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要從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入手,讓學生掌握用水、用電、用氣、用火等安全常識,嚴禁違章操作;注重社會治安教育,包括盜賊、騙子、綁架、搶劫等,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二是活動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學校的各類活動尤其是上體育課時應注意安全,正確使用和操作活動器械,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聽從老師的指揮和安排,嚴禁私自冒險行為。一旦有意外事故發生,還要教會學生學會應急處理方法,掌握基本的應急常識。三是性安全教育。中小學生尤其是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異性的好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要對中小學生尤其是女生進行性啟蒙安全教育,避免性騷擾和害。這是中小學安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也是很多學校和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安全教育問題。

二、當前中小學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中小學安全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下面主要從中小學校和家庭方面具體分析:

(一)中小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中小學校依然將學生的知識學習作為最重要的教育內容,忽視了中小學安全教育問題。有的學校在出現安全事故之后,才開始覺醒和反思日常安全教育的缺失問題。還有的中小學校教育缺乏實際操作性,形式化嚴重,如,部分學校只是象征性的每年進行幾次安全教育方面的講座或是疏散演習,基本停留在口頭上。這樣的安全教育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學生們依然不知道如何正確避難。這些都是當前很多中小學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安全教育教材和內容方面來看,由于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更應該使用系統性的、成體系的安全教育內容,然而實際情況是,現階段國家教育部門并沒有指定統一的中小學校安全教育教材,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教材,容易造成教材隨意、不銜接、知識結構雜亂、教育內容混亂的情況,效果欠佳。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實,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應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而與之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學生的家庭,因此,家庭安全教育是中小學安全教育的重點。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總是小心翼翼的對孩子時時刻刻嚴加保護,不讓孩子輕易接觸到任何危險,過分的包辦式保護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意識,而當真正獨自面臨危險時,往往變得舉手無措,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

三、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對策分析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學校教職工以及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中小學教育教學秩序。當前,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應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完善安全教育相關課程,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統一系統的教材是進行中小學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如日本就制定了一整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交通安全方面的完整的教材體系,效果甚佳。因此,我們也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盡量制定系統性較強的統一的教材,并確保最少每周一次的課程時間,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更應將安全問題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來抓,時時關注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和遭遇突發事故的自救能力。此外,中小學校還可以通過定期的安全專題講座、專題圖片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的宣傳,也可向學生提供安全教育網站,讓學生空余時間自己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安全教育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

(二)開展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將中小學安全教育落到實處

安全教育并不是只是聽聽講座、考考試就可以的,停留在口頭上的安全教育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只有付諸實踐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教育。因此,對于安全教育問題我們一定要積極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將中小學安全教育從書本上轉移到實踐中來。為此,我們要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各種安全實踐演練活動,創設逼真的演練情境,如進行防震演習、消防演習、水災演習、交通路口安全實地演習等,使學生真正掌握避險避難、逃生自救的方法。在實際的演練活動中,或許前幾次的演習會讓學生們感到緊張或惶恐,但是如果堅持安全演練活動經常化和系統化,多次的演練會強大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在真正面臨安全事故時保持冷靜,轉危為安。

(三)結合家庭日常安全教育,全方位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

家庭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應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強化家長的安全意識,并可通過座談會的形式讓家長討論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是過分保護即溺愛孩子的危害,使每一位家長都能夠將中小學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教育中。比如,家長在買馬鈴薯的時候,可讓孩子注意食品衛生安全,不要隨意食用過期、變質的食物,教會孩子辨認發芽馬鈴薯、鮮黃花菜等常見的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家長在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對孩子進行道路安全教育,讓孩子熟悉交通信號燈和各交通標志,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保護自身安全。

四、結束語

總之,安全工作責任重大,對中小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現階段中小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前,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既有學校方面的問題,也有家庭方面的問題,為此,作為中小學教師,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問題,與家長攜手,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強每一位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能夠健康安全的成長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求苗仁.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10)

[2]韓媛媛.當前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37)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第2篇

>> 淺析我國中小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特點及趨勢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力研究述評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現狀及策略研究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從政策角度看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特點及趨勢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轉型期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 我國鄉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試論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對策 論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模式的創新 論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實現條件 論我國中小學生閑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從教育督導職能的回歸看我國中小學教育問題的解決 淺談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淺論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綜述 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8]李娟.學校心理咨詢督導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青少年研究,2004(5):21-22.

[9]王宏方.美國學校心理學家的培養過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9):24-26.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心理健康 心理行為 心理潛能 心理輔導

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范圍內更加激烈的人才競爭,面對迎面而來的信息社會,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當前學校中、社會上出現的種種教育問題或與教育有關的問題,人的創造力、理性選擇能力、責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戰。心理健康教育也稱心理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學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初探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并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并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松訓練等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二)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癥、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郁、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征,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癥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癥、神經性強迫癥、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

(三)小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是小學生的第一課堂,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故父母與子女間的融洽感情和諧關系,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少,說心里話的機會就更少,家庭應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

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家庭生活中,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快樂的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親近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學校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和郊游是集體活動,不能替代學生個體的社會活動,家長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放學后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盡情地舒展身心,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傾聽大自然中鳥的鳴叫,讓美好景物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激發孩子熱愛自然。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的初探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第4篇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習困難學生較多。學習困難學生問題是長期困擾和影響農村小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受到社會、家庭、學生自身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比例逐年擴大。學習困難學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鄉是一個勞動力輸出大鄉,留守兒童多,致使學生心理發展出現相應的問題。

(2)、目前農村離婚率也比較高,加之其他因素導致單親家庭孩子增多,缺乏相應的心理指導。

(3)、我校坐落在鄉鎮中心,有一批孩子迷戀上了上網和網絡游戲,使他們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厭學致使他們學習起來也很吃力,心理發生扭曲。

(4)、農村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缺少方法,也不懂得教育心理學,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忽略了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分析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研究,展開對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矯正方法的研究,并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

2、通過對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和矯正研究,探索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發展和教育發展的思路,有效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新途徑,為解決農村學校學習困難學生教育問題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3、探索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探索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矯正的目標、內容、途徑、策略和方法體系。

三、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1、“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調查分析“學習困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學習困難學生學習方式現狀的調查研究;

2、根據個性差異,構建適合不同學習困難學生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個案的研究;有計劃地轉化不同類型的“學習困難學生”。

3.以課堂為主陣地開展對轉化學習困難學生的研究,研究教師在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習困難學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4.整理、收集已有的關于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研究的相關資料,從不同角度對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和研究,吸收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了解農村校學學習困難學生的研究現狀,并以此為依據編寫調查問卷及訪談提綱,對我校學習困難學生的現狀進行調查。整理調查所得數據,分析學習困難學生產生的原因,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矯正對策.

5.研究方法 調查分析法 對學生、教師進行調查了解學習困難學生的現狀和問題。

—3—

參考文獻法查閱資料利用網絡整理已有資料。

訪談跟蹤法精心準備了一些對不同類型學習困難學生如何因材施教的問題跟優秀教師進行個別訪談,并做下了詳細的訪談記錄,了解他們教育矯正學習困難學生方面的真實感受,然后進行分析,增強教育矯正學習困難學生對策的實用性.

四、研究階段

1、課題研究的周期:兩年2019年4月——2021年5月

2、準備階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

進行《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開題報告及課題研究方案。

調查、收集資料,了解我校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現狀及分析。

3、研究階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

分學科分小組,實施跟蹤教育,形成個案集、主題活動設計集、制定教育矯正目標。

按計劃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定期召開教育研究總結會和研討會。

4、總結階段(2021年1月——2022年5月)

整理研究材料,進行數據統計、完成課題研究成果、接受課題研究的檢查和鑒定。

五、預期的研究目標。

探索教育矯正學習困難學生的途徑和方法,本著以教育矯正已存在的學習困難學生,減少新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出現的原則,通過對農村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研究,促使教師重視并研究學習困難學生,提高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六、完成課題的保證條件

1、人員保障

本課題負責人謝建敏中小學一級教師,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教學19年熱愛教育事業,做事認真教學成績突出,本課題研究對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有很大的提高,學校領導大力支持。本課題組參加人員均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能夠深入課堂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研究,從學科分類到德育管理,再到心理健康教育、本課題組成員均有研究方面的能力,保證能在預期時間內完成。

2、措施保障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實行層層包干制,為本課題提供充分保障。

3、經費保障本課題開展得到領導重視,保證課題的順利開展

4、經費預算

序號項目用途金額備注1資料費購買、復印資料500 2培訓費各級培訓500 3會議費差旅費跟蹤家訪組織研討會500

參考文獻: 《農村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與對策》李海東小學教學參考

《小學生心理與健康》

小學生常見的教育問題范文第5篇

關鍵詞:幼兒 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 實踐研究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幼兒學習行為習慣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兒在接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時,經常會因教育問題和學習問題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幼兒天性好動、思想活躍,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溜號現象,溜號的習慣性也屬于不良行為習慣,是導致幼兒養成不良行為習慣的主要誘因。

一、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1.道德行為習慣教育

幼兒對道德的意識很模糊,其道德觀念和信念很輕,但是幼兒道德習慣的培養和學習對其以后生活在社會、服務于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其具體教育內容包括,講文明、學會關心他人和集體,在集體中生活時要遵守紀律,遵守交通規則、誠實守信、寬己待人、愛護社會公共財務、不要欺負弱小等。

2.行為習慣教育

幼兒的行為習慣可以通過活動和事物進行反復訓練,訓練次數多了,幼兒自然會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相對于道德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方法較為簡單,練習鞏固、重復訓練是其教學的主要方式。教育內容包括獨立思維能力、社會行為能力鍛煉等。

3.生活習慣教育

生活習慣教育包括幼兒的起居飲食、消費習慣、衛生習慣等,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觀念,按時睡覺、按時吃飯、積極鍛煉身體,勤洗澡、勤刷牙,飯前飯后洗手,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使幼兒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健康狀態。

二、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和途徑

1.監督、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

經過反復實踐和研究可知,要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積極的遵守行為習慣,必須建立一個完善、合理、科學的監督機制去規范幼兒的日常行為,長此以往,幼兒會逐漸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老師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情告訴幼兒什么樣的行為不道德,什么樣的行為該遵守。并建立監督機制,讓小朋友們互相監督。樹立行為標兵,對自覺性差、自控能力差的同學進行集中式的訓練,并定期對訓練效果進行抽查。

2.模擬行為訓練

組織活動和游戲,設置趣味性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表演,表演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習慣進行點評,告訴小朋友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幼兒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和活動中,會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行為習慣,這種行為習慣培養方式其教育意義重大。

3.采用激勵機制,強化良好習慣

建立激勵機制,老師可以通過語言獎勵和物質獎勵對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鼓勵,這種鼓勵行為不僅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激起學生自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積極性,這種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的方式,可以將學生帶入一種競爭機制,為行為習慣教育帶來很好的培養氛圍。

4.家長和老師配合矯正不良習慣

與學校教育相同,家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也非常大,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非常不容易,不良習慣的養成卻只在朝夕之間,所以家長和老師應時刻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及時發現幼兒不良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將不良習慣對幼兒成長的影響降到最低。具體矯正措施如下:①消除障礙,不要批評幼兒的不良習慣,以一種消極負面的心態告訴幼兒這樣做不對,應端正自己的心態,以朋友的角度、換位思考的角度和孩子溝通,分析他們行為帶來的影響,在孩子接受的情況下,幫助孩子一起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②持之以恒,反復監督鍛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老師和家長應及時溝通、相互配合,堅持行為習慣培養教育;③及時強化,在行為習慣培養中,不僅要及時發現幼兒不良行為,還應找到其行為的閃光點和認可的地方,通過褒貶參半的方式,告訴學生怎樣做可以將事情做到更好,怎樣做可以得到人們的獎勵和贊賞,不要過分依賴懲罰制度,讓幼兒產生抵觸心理,把握好獎勵和懲罰之間的尺度。

結論:

常見的行為習慣教育主要從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三部分開展教育活動,通過知識滲透和活動引導,在開發幼兒情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怎樣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形成自有的文明體系。

參考文獻:

1.王雯波.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13(08):113-124.

2.夏冬麗.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操作[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3(08):109-114.

3.劉俊.農大附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13(07):117-124.

4.董永玨.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廣西教育,2011,14(02):101-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东明县| 永嘉县| 卓尼县| 宕昌县| 鹤庆县| 全州县| 峨眉山市| 新密市| 自治县| 济宁市| 航空| 江城| 汕头市| 永昌县| 通化市| 鹤山市| 太保市| 凌海市| 汉寿县| 措美县| 平定县| 南丰县| 射洪县| 策勒县| 宁晋县| 湖州市| 保靖县| 赫章县| 台南县| 吉隆县| 璧山县| 浪卡子县| 邢台县| 定结县| 广州市| 铜陵市| 黎川县| 渑池县| 凤山县|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