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第1篇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是當前一些農村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來自廣東省政協《關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調研報告》,更是讓人“觸目驚心”。調查報告顯示,廣東化肥施用強度高達852.4公斤/公頃,是發達國家警戒線的3.8倍;農藥使用量為40.27公斤/公頃,是發達國家對應限值的5.75倍。廣東全省仍有38個縣(市、區)未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每天有72萬噸的工業污水(約占全省農村日產工業污水總量的25%)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嚴重污染環境。

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提起改善生活環境,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城市。然而,當下農村消費向城里看齊,“生活污染”也在慢慢“接軌”。鄉親們腰包鼓了,敢消費了,包裝盒、塑料袋、飲料罐,產生的垃圾不比城里少。可鄉村的衛生基礎設施比較少,有“產”無“出”,形成“垃圾圍村”。甚至,不少在城里無法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異地搬遷”,造成“工業污染下鄉”之虞。

與惡化程度相比,農村生活環境被關注的程度卻遠遠不夠。由于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等方面嚴重不協調,這些因素使得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轉移后,其治理難度又比城市大得多。但是,農村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各種污染最終還會通過水、大氣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響到城市人口。城鄉之間唇齒相依,同在一片藍天下,一旦農村的生態屏障遭到重創,終有一日會帶來影響全局的環境災難。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第2篇

一、目標要求

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水平,形成流域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態勢。主要地表水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橫龍橋、冷水坑省控斷面III類水質達標率達到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6%以上;農村飲用水水質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工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流域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二、主要任務

(一)持續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整治與保護。繼續推進相垵水庫等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定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密切關注水質變化。加強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巡查力度,嚴格排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與保護水源無關的違法建設項目和排污口,堅決予以取締。逐步加強鄉鎮飲用水水源規劃與保護工作。完成三班鎮鎮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整治工作,建設水源工程、標志宣傳牌、隔離網,完成水源地清淤和生態林保護工程。

(二)持續推進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12年底前建成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并投入運行,日處理生活污水2萬噸;逐步完善生活污水配套管網,進一步擴大污水收集面,提高污水進水濃度,完成省、市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建設污水廠二期配套管網11.5公里(含舊管疏浚)。縣城及周邊鄉鎮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網,其他鄉鎮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予以收集處理。潯中鎮、三班鎮建設生活污水管網共15.5公里,接入縣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龍門灘鎮生活污水通過建設人工濕地、一體式戶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氧化塘等處理設施進行處理。進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和轉運系統,在縣城區、龍門灘鎮建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垃圾箱等設施,并建立垃圾處理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三)持續加大工業污染整治力度。督促重點行業、重污染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切實抓好整改提高和總結驗收階段工作,組織開展對“黑色”級別企業進行整治;加大自查自糾過程的環保監督、監察、監測力度,加強排污單位環保等級的動態管理,加強巡查、督查,堅決防范污染反彈。加快減排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建陶、造紙、制革、食品、制藥、電鍍、印染、化工等8大工業行業的污染減排工作。加快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建設、完善污水管網。

(四)持續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監管,認真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禁建區的有關規定,禁養區、禁建區內嚴禁審批畜禽養殖場建設項目。積極推行無(少)污染養殖技術,新、擴、改建的畜禽養殖項目應因地制宜采取立體種養模式或零排放養殖模式,減少畜禽養殖廢棄物的污染。在農村散養戶中推廣戶用沼氣工程,逐步取締水沖式養殖方式,促進養殖糞便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推廣集中養殖、集中治理的模式,減少農村畜禽散養的污染。2012年繼續推廣無污染養殖技術,在春美鄉林盛養豬場實施生物發酵床養殖示范工程,采購發酵菌、改造豬舍,實現畜禽養殖污染零排放。

(五)持續強化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加強小流域綜合整治。2012年開展丁溪小溪段、大銘溪、湯嶺溪、黃井溪等小流域專項整治,實施河道清淤、生態護岸,建設污染治理、處置設施,確保污水達標排放,進一步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加強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建設生態資源動態監測工程,配備動態監測塔,建設網絡信號自動傳輸等辦公設備。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在蓋鄉、美湖鄉、國寶鄉等鄉鎮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市級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清理垃圾、設置垃圾池、垃圾桶、改水改廁、建設沼氣池、河道清淤、綠化等工程。

(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強化各項措施,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健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制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列為審批、驗收等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源頭把好關。在開發建設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在各項建設特別是山地建設、公路建設中加強水土保持,規范施工管理;堅決取締洗砂和非法采砂活動。堅決遏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2年在浐溪流域上游的蓋、國寶、赤水等鄉鎮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5000畝。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落實流域整治責任。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有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全力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將治理任務和監管職責層層分解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對未完成治理任務且在整治過程中失、瀆職的地方和責任人,由監察部門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二)強化整治工作的效能督查。按照市政府《轉發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的通知》(政文〔〕76號)要求,各鄉鎮、有關責任單位要各司其責,加強對項目的監督指導,及時跟蹤項目進度,深入了解項目進展情況,按月認真細致開展自查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報送上月份重點流域整治工作進度表。同時,要認真總結整治工作,每季度報送一次工作總結報告。每月進度表和總結報告蓋章后報送縣環保局。

(三)加大整治項目資金投入。繼續用好用活新一輪晉江上游水資源保護補償專項資金和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2012年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將作為年度晉江、洛陽江上游水資源保護補償專項資金和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的項目儲備庫,屆時將根據項目進展情況給予適當補助。各鄉鎮政府也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重點流域整治項目的投入,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生態創建工作。一是做好省級生態區驗收準備工作,對創建資料進行查漏補缺,對需要整改的指標,已通知各相關部門提供補充支撐資料,并重新向省廳報告申請驗收,確保順利通過驗收。二是啟動生態細胞創建,對照市局下達的生態細胞創建任務,將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并定期到各鄉鎮做好創建指導工作,確保按時完成各項生態細胞創建任務。三是環境友好型學校與綠色社區創建工作。1.與教育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創建市級環境友好型學校工作的通知》要求相關學校按照通知內容按時完成申報以及創建資料準備,確保按時完成創建。2.市級綠色社區已將申報資料發放社區,要求社區對照指標要求完成資料收集。

(二)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上半年9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完成了優化設計,協助辦理了9個鄉鎮的科研和設計的調整批復,并制定了《關于九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規模投資調整方案》和特許經營協議,目前正在協助做好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招投標和進場準備工作。

(三)畜禽養殖限期治理工作。市、區級限期治理養殖場已上報整改方案,目前正在進行土建施工。

(四)中央農村連片治理工作。一是完成了鄉農村連片治理成效評估。二是大觀鎮連片村實施項目已基本完成,本月進行驗收。三是江南鎮連片治理項目已將實施方案報送市局進行專家評審。

(五)生態小區創建農家樂整治工作。已與創建的鄉鎮具體經辦人聯系,確保生態小區創建與農家樂整治順利通過驗收。

(六)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一是上報了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編制資金請示。二是針對一季度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不合格的鄉鎮到實地進行排查,查找超標原因和污染源,并制定了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超標的七個鄉鎮污染治理方案,確保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穩定達標,保障居民飲水安全。

(七)其他工作。一是完成上報市級自然生態資金項目4個。二是羅龍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編制已報省上進行專家評審。三是辦理并回復了2個區人大議案。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第4篇

1盤錦市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現狀

2010年盤錦市養殖生豬151.7萬頭,牛7.05萬頭,肉雞3379.18萬羽,蛋雞923.3萬羽,鴨548.8萬只。其中規模化養殖占養殖總量的36%,散養戶養殖占64%,全市養殖以散養為主,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畜禽養殖廠絕大多數未進行干濕分離,畜禽養殖業大多以糞便、污水形式排放。其中污水排放總量約為360.43萬t,COD排放量為21 425.28 t,氨氮排放量為1 942.1 t。畜禽糞便是農業生產的寶貴資源,任其大量流失或棄之不用是農業資源的最大浪費。

2 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

由于盤錦市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速度快,發展資金不足,設備和技術落后,90%的養殖戶未配備污水處理設施,無法及時有效處理畜禽糞便,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已成為該市農村環境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

2.1污染水體

盤錦市禽畜養殖場絕大多數缺乏污水治理設施,禽畜污水及廢棄物任意排放,而這些禽畜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這些污水氮磷含量高,排入河水中后,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生存環境惡化而引起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此外,地下水也受到禽畜廢棄物污水的影響,其毒害成分的滲入,可造成持久性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有毒成分增加、水體功能徹底喪失,無法飲用和利用,并且極難治理與恢復。

2.2環境致病因子增加

畜禽糞便污染物易擴大病菌傳播,因為其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環境中病原種類,病菌和寄生蟲、蒼蠅蚊蟲等繁殖,給人畜傳染病蔓延創造了條件。一旦發生區域性傳染病,如禽流感等,禽畜糞便未經處理即排放會引起人畜交叉感染,極大地影響人民健康,威脅養殖業健康發展。

2.3危害農田生態

畜禽養殖污水不經處理即用于農田灌溉,其濃度過高,污水的毒害成分還會引起作物的腐爛,如果長期使用,將導致作物陡長、倒伏,從而引起減產。同時,高濃度污水對土壤質量也有嚴重影響,用畜禽養殖污水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板結,降低土壤孔隙度,導致土壤透氣、透水性差,土壤質量下降。

2.4污染空氣

畜禽養殖中會產生硫化物、氨、甲烷等有毒氣體,不但發出惡臭,污染養殖場,而且對周圍的空氣環境也會產生嚴重影響。有的畜禽養殖場離居民生活區較近,畜禽養殖場產生的惡臭氣體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根據中國農業大學李國學的研究,這種空氣污染會影響周圍200~500 m的區域。由于惡臭污染問題,導致養殖場與周圍群眾關系十分緊張,給群眾生活造成不便,進而影響社會和諧。

3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對策

3.1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要加大宣傳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增強各級領導、有關部門對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緊迫感、責任感,從而盡快把治理工作擺到日程上來,抓緊進行現狀調查,制定工作計劃,切實把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3.2利用畜禽糞便好氧發酵生產

好氧發酵是在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通過自身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過程,將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從中獲得微生物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將一部分有機物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使微生物生長繁殖,產生更多的生物體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廢棄物中有機物向穩定化程度較高的腐殖質方向轉化。該技術在畜禽糞便中加入秸稈、谷糠或稻殼,經過發酵、粉碎、造粒等處理工藝,制作成可直接出售的有機肥,從而可以解決畜禽糞便含水率高、儲運不方便的弊端[2-3]。以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生產原料,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農產品質量。

3.3推廣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

畜禽糞便利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厭氧發酵生產沼氣,該技術不但解決了畜禽養殖糞便污染問題,還有利于發展生態農業。其一方面可以提供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沼液養魚、沼渣直接肥田,形成養殖與種植、漁業緊密結合的物質循環,尤其適用于盤錦市散養戶居多的情況。但該技術的推廣需要一定資金投入,而且對環境條件有一定要求,受溫度影響較大。

3.4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遼寧振興生態集團(原大洼縣縣生態養殖場)引入有機農業和循環經濟理念,從改革畜產品品質入手,采用“四級凈化、五步利用”的生態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問題,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凈化環境,節約資金,提高經濟效益,為畜禽養殖業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做了示范,同時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該技術是污水資源利用的最佳方式。其模式:首先將沖洗豬舍的高濃度的糞尿水作為第1級肥水引入水葫蘆池中,經水葫蘆池凈化后為第2級肥水引入綠萍池中,經過綠萍吸收凈化后為第3級肥水,再引入魚、蟹池中,經魚、蟹取食利用后為第4級肥水引入稻田中,作為灌溉用水,再經水稻吸收、吸附固定后,從稻田中排出,再引提回來作為沖洗豬舍用水。這一周而復始的循環圈為該鏈條上的各級生物創造了適宜的生態環境和生長繁殖條件,使物質能量得到多次循環利用,達到畜禽生產良性循環和生態良性循環的統一[4-5]。

3.5堅持綜合利用,推動生態農業

盤錦市每年可利用畜禽糞便逾50萬t,充分利用可基本解決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染問題。同時,盤錦市大力推行有機食品種植,全市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2萬hm2。應充分利用有機肥生產,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并且有助于減少氨氮的排放,削減其化學需氧量逾1 000 t、氨氮1 300 t,使養殖業實現良性循環發展。以引導有機、綠色農副產品消費為手段,推進種植業和養殖業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結構的可持續循環產業鏈;以建設有機肥加工中心為紐帶,帶動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治理和耕地土壤肥力的提高,按照“治理專業化、服務物業化、運作產業化、管理制度化”的原則,探索產業化治污、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改善環境質量。

4參考文獻

[1] 盤錦市環保局.盤錦環境質量報告書2006―2010年[S].盤錦:盤錦市環保局,2010.

[2] 卞有生.生態農業中廢棄物的處理與再生利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2005.

[3] 馬再強,薛曉玲,李小珍,等.天水市秦州區畜牧業污染及治理對策[J].畜禽業,2010(2):32-33.

農村污水治理報告范文第5篇

西洋村的劉慶丑,正準備給麥田澆灌最后一道水。再過20多天,河兩岸的小麥便可結束灌漿,靜待成熟收割。

村里的水井每天定時供應,離得遠的農田,可能無水可用。但這一次,劉慶丑并不打算冒險:“寧愿少澆點,也不用河的污水。”

兩年前,也是因為天旱,劉慶丑使用河水灌溉,最終以大部分麥苗爛根而告終。“河里面都是化工廠排出的廢水,還有鉬、鎘等重金屬。水臟得很,用不得。”

中國急劇的工業化和監管不力,導致布局混亂的企業肆意排污,工業污水隨著“變廢為寶”的污灌,最終涌入農田。

風起云涌的重金屬污染、癌癥村等公共事件,讓治理者已意識到污灌背后的殺機。但困于行政權力分割的監管,使得這種污染正變本加厲,難以遏制。

無形無色的污染

在劉慶丑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但從80年代起,隨著沿河工業的興起,“魚很快看不見了,河水從黃變成紅,再從紅變黑,上面飄著泡沫,老遠就聞到一股惡臭”。

“這是看得見聞得到的,還有一種污染無形無色。”劉慶丑所指,正是污水灌溉造成的重金屬污染。

“污灌導致的重金屬超標,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國印肯定了這種說法,“一般而言,其對農作物減產并無太多直觀影響,但一旦超標,進入食物鏈,對食品安全影響巨大。”

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北當地學者已意識到這種潛伏的危險:1990年,河北輕化工學院的陳學誠等人通過實地采樣和持續監測,發現污灌導致石家莊周圍的行唐地區出現小面積嚴重鎘污染,小麥鎘含量已達到危及食用者健康的水平。

這份名為《河北省農田土壤鎘污染研究》的論文中,分析當地小麥鎘超標,是因為周圍農民明知有害、但天旱無雨的情況下,仍沿用污水灌溉。而灌溉污水中的重金屬鎘,則源自農田周圍的化工、造紙、機械、冶煉等工業。

2002年,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環境安全系主任謝建治等人發現,河北省主要污灌區域――保定市郊污灌區,土壤及植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清灌區;其中,鎘、鋅污染指數達到輕度污染水平。

研究顯示,這些污灌區的重金屬含量雖未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但典型污灌區的長期污灌,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屬呈明顯累積勢態。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典型污灌區主要分布在石家莊、保定、邯鄲、滄州等地,其中越是靠近市郊與工業密集處,重金屬累積現象就越突出。

2010年河北省兩會期間,九三學社河北省委了一份調查報告,認為污灌對河北省糧食作物及蔬菜的產量、質量都有較大的影響。

報告通過對污灌區小麥玉米籽粒進行重金屬含量分析,發現污灌區農作物均出現一定程度的重金屬積累,并有不同程度超標:除玉米中汞的檢出率較低以外,其余檢出率均在80%以上;小麥最高超標率達42.4%,超標因子為鉻,僅砷一項沒有超標,但檢出率也達到了82.1%;玉米中最高超標率為33.3%,超標因子為鉛,汞和砷沒有出現超標,檢出率分別為52.1%和90%。

河北農林科學院張國印認為,污灌導致的重金屬超標,與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問題并無本質性區別,在土壤中的污染過程具有長期性、隱蔽性和難降解性特征,“都是微量可能沒事,但長期累積,達到一定量,就有風險,即通過食物鏈危害健康。”

2007年,河北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殿武曾指導學生對石家莊污灌區的疾病死亡率進行調查,發現污染物通過地下水、農作物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對健康有較大影響。

通過對比1984年的調查資料,發現污灌區的死亡率要高于清灌區,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王西章鄉當地村民透露,河中下游的排污量仍在不斷增加。在污灌區,當地農民已不種植極易出現重金屬超標的葉類、根莖類蔬菜,而基本改種相對影響較小的玉米和小麥,“本地人不吃本地菜”已成常態。

目前,西洋村民正在為水井的深度與鄉政府進行交涉,因為周圍村莊的水井至少也有160米,有的甚至近400米,而西洋村的水井僅有120米。

在村民看來,水井的深度決定了水源的安全性;而水源的安全,無疑是保護莊稼,避免污染的最后防線。

“打得越深,就離污染越遠。”劉慶丑對此堅信不疑。

無奈之選

污灌雖飽受詬病,但不可否認其亦有“合理”的一面。究其根源,在于無水之困,“寧愿毒死,不愿渴死”。

河北省水利廳水資源處副處長王英虎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河北省雖地處漳河以北,東臨渤海,但卻屬于資源性缺水,地下早已形成一個“巨型漏斗”。

“基本上十年九旱,從本地水資源量來看,排在全國倒數幾位。”王英虎說。

2010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河北省各設區市中,除了秦皇島、張家口兩市為水資源供需平衡區外,其余9個市均為缺水區,缺水區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6.2%。

地表缺水的結果,是整個河北省深深淺淺分布著90多萬眼水井。整個冀中平原,像一塊巨大的蜂窩煤。

“連我們管水資源的也覺得(井)太多了,從資源角度講,這是得不償失。”王英虎說。

即使如此,水還是奇缺。河北省水利廳計算,全省每年生產、生活用水在300億立方米以上;而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合理開發總資源僅200多億立方米,缺水約100億立方米。

對于缺水,當地農民的感觸更為深刻。劉慶丑說,去年全家基本面臨天天缺水的情況,“連生活用水都無法保證,還談什么灌溉?”

作為糧食主產區的河北,面臨水荒之際,日益增多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則成為別無選擇的灌溉備選。

最初,污灌多源自生活污水,是一種方便、省錢的灌溉方式。相比清水灌溉,生活污水灌溉既能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也能為農作物提供氮、磷等養分,節約肥料。

早在1940年,北平周邊地區已開始嘗試利用生活污水進行農田灌溉。1957年的“”后,中國開始大面積、大規模污灌。《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當時的建工部聯合農業部、衛生部,將污灌列入國家科研計劃,大興污水灌溉工程。

但國家在1972年提出“積極慎重”的發展方針,并制定了污水灌溉暫行水質標準,卻難以阻擋污灌面積的迅速擴大。

根據全國污水灌區環境質量狀況普查統計數據,僅1976年〜1980年4年間,全國污灌面積便從18萬公頃躍至133.3萬公頃,主要集中在海、遼、黃、淮四大流域,約占全國污水灌溉面積的85%。其后十年,該數字繼續翻倍。

河北亦不例外,在1990年〜1998年間,全省污灌面積增加5倍。滄州、石家莊、邯鄲等地均分布有大型典型污灌區。

治理空白

河北農林科學院張國印認為,污灌帶來的重金屬超標等風險,一直未得到足夠重視。

以石家莊污灌區為例,河沿岸的欒城、趙縣、寧晉和新河4個典型污灌縣,2008年時土壤中重金屬鉛、鎘、鉻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累積,但3年過去,累積勢態卻未能得到遏制。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2003年時,污灌導致的水質問題一度引起河北省政府有關部門的注意。

當年8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向各設區市的人民政府轉發了省環保局、水利廳及農業廳《關于農田污灌危害農產品問題解決意見報告的通知》,提出“要將解決農灌危害農產品問題,作為環境保護的頭等大事,狠抓落實”。

但8年后的今天,污灌治理在部門監管層面卻似乎是空白。

2010年,河北省成立由省農工委、環保廳、水利廳、國土資源廳、住建廳等11個政府部門組成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門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發現,污灌導致的污染治理,已經從各部門的職能內容中消失。既無文件規定由誰來監管農田灌溉水質,也無文件規定誰對污染區域進行治理。

作為農村環境生態保護與治理牽頭單位的河北環保廳自然生態處處長張文平坦言,目前環保系統并不掌握河北省污水灌溉情況。

“河北有5萬多個村莊,2000多個鄉鎮。量大、地廣,農業污染特別分散,千村千樣,所以污灌治理有點超前。”張文平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環保部門并沒有多余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污灌治理上,目前的整治工作僅限于農村垃圾、農村生活污水、畜禽養殖以及部分無主企業產生的污染。

河北環保廳認為,污灌屬于農業灌溉用水的一種,應由管理灌溉用水的水利部門負責。

而河北省水利廳農水處副處長趙擁軍說,水利領域中并沒有出現過污灌概念。“灌溉就是灌溉。水是苦咸、水質幾類,只要符合灌溉條件都可以,污水也沒有讓他們用。”

趙擁軍表示,水利部門不管污水灌溉,擁有執法隊伍的環保部門才是監管污灌的主要單位。“污水源頭的監管在于環保,如果環保管好了,就不存在污水灌溉污染的問題”。

類似的看法也出現于當地農業部門。河北一位不愿具名的農業官員聲稱,自己的管理范圍多在于化肥的合理使用與規范畜禽養殖,“水與污染監管治理應分別在水利和環保部門”。

對于水質污染,河北環保廳官員則顯得頗為委屈。來自環保廳監測處的數據顯示,河北境內主要河流的出境斷面監測結果均為合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沂水县| 湖北省| 保康县| 时尚| 鄂尔多斯市| 乐安县| 来宾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中江县| 博乐市| 黄山市| 郁南县| 莱西市| 铅山县| 磐安县| 土默特左旗| 聂荣县| 敦煌市| 台中县| 迁西县| 大石桥市| 井冈山市| 和林格尔县| 唐海县| 仁怀市| 通海县| 水城县| 江西省| 互助| 平山县| 河西区| 乐东| 乌什县| 黔西县| 东兰县| 新巴尔虎左旗| 综艺| 阿勒泰市| 崇文区|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