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區屬各中小學:
2017年4月是自治區第十三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周,現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加自治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工作匯報交流會
(一)會議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工作開展情況,學習交流先進經驗,推進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
(二)參會人員:自治區級心理健康特色學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學、石嘴山市錦林小學)的校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以及申報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學校的校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三)會議時間、地點: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廳101會議室報到。
(四)會議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都要準備匯報材料。匯報材料要體現學校工作特色,突出重點、語言精練,杜絕泛泛而談,匯報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會議采取互動方式進行,參會人員可在現場提出問題,匯報學校要針對問題做出相應的解答。請所有特色學校將匯報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發送至xx郵箱。會議不安排食宿,差旅費回原單位報銷。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動
(一)活動內容
1.做好弱勢兒童心理輔導工作
2.做好初中畢業年級考前心理輔導工作
3.開展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宣傳工作
(二)活動地點
區屬各學校
(三)具體要求
1.結合師生實際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專題講座等培訓活動;
2.深入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組織廣大班主任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應用;
3.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4.關注學生身心發展,開展學生團體輔導或訓練活動;
5.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講座活動;
6.組織師生觀看積極向上的心理電影;
7.開展心理健康校園劇排演、心理團體游戲輔導活動;
8.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及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增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關鍵詞〕 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1-0004-02
記者:李廳長,您好。自《意見》和《綱要》以來,廣東省積極貫徹文件精神,在均衡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請您舉例說明廣東省在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實踐性與實效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小魯: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起步階段時,面對著的是很少一部分有心理疾患的、有心理行為偏差的學生,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大量浪費,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邊緣化,而且還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生全面發展的脫節。因此,我們認為在這個時候應該從新的角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過深入思考和反思,我認為整個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度發展和成熟的基礎上專業分化出來的。如果僅僅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來解決心理問題,有時候容易走偏,所以,我們應該尋找新的學科方向和學科支撐來解決心理問題。
心理學曾經被稱作偽科學,它沒有地位,所以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被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視之為思想問題、品德問題,這樣會將一批學生推入歧途,而且又不能解決問題。國家的進步使得我們能夠引入心理學的最新成果,恢復心理學的科學地位,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隨著思想政治工作高度的專業化發展,出現了心理學的工作分化,學校需要借助心理學的學科知識支撐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思想政治工作條件下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是對學生新問題、學校新問題、老師新問題的應急性反應。這就是廣東省第一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不可否認,這一階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經階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分化出來之后的初始的、必經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和過程當中,學校和專業心理健康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為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為心理健康咨詢工作的推廣,為心理健康工作幫助一批需要得到心理幫助的學生走回正常的學習和人生道路,為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記者:廣東省在2010~2020年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您認為在下一個階段工作重點是什么?
由于應急性的心理健康咨詢模式的局限性,不足以解決新時代對學生心理狀況、社會心理環境的挑戰,不足以適應學校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性需要,不足以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的內在規律的客觀需求。所以我認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必須要實現三個轉型,即把主要面向少數學生的心理咨詢轉型為主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以補救和矯治型為主的咨詢和危機干預模式轉型為以支持性、預防性為主的發展性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專業人員的單兵作戰轉型為心理專業人員和工作網絡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隊伍全面整合的全員性教育模式。只有通過三個轉型我們才能夠應對社會現實的挑戰,才能夠滿足學校根本價值取向的實現,才能夠把握學生心智健康成長內在動力的需求。廣東省就是這樣去思考問題的。為此,廣東省下一階段將有幾件事要做:第一、更新理念;第二、實現三個轉型;第三、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學生的全面覆蓋;第四、建立從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出發,重新調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機制和目標,將三育機制往前推進一步。當然,這些想法還是我個人的一些設想,但是我會對全省的工作做出新的部署,這個部署需要大家認同,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為此這個工作的展開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各個學校一定會有自己的創造和探索,我希望他們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比我的理論構想更出色,更貼近實際和更有效。
記者:廣東省不但制定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的評估標準,而且還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各地市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爭創教育強縣、強市的重要指標。請您具體介紹評估標準包括哪些內容,評估工作如何實施,評估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小魯:評估的具體工作由下面部門具體執行,我最后終審的時候會考慮評估工作的權重。考量它的程序有三個,即指標、程序和權重。作為廳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領先的理念,能夠把握實際,能夠順應潮流,能夠引導人們去前進,能夠落實到工作當中,變為一種工作機制。
記者:下一個階段會出現哪些困難或問題?如何解決?
李小魯:主要的困難和問題就是全體教育者要貫徹、貫穿心理學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對我們的教師隊伍是一個考驗,對我們的校長是一個考驗,對我們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安排是一個考驗。要順利通過這些考驗,全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員育人工作要全面有機結合才能夠落到實處,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記者:您在多種場合提到,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重大課題。廣東省是否組織過省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如何,引發了怎樣的思考。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在“讓教師形成良好的師德、維持良好的心態”方面,廣東省將開展哪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
李小魯:調查在前一階段我們已經做過了。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每半年就會有一個全面的工作匯報,我已經連續聽了幾年的匯報,我很了解這項工作的進展。我到基層去調查研究,都會問到這方面的工作,所以這方面的情況我是了解的。目前,我認為轉型的推動要很慎重,提出來并執行之后要經常做跟蹤,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轉型最開始是提出理念和要求,在實踐中具體實施一段時間以后總結規律,進行制度性的建設和新的修訂,修訂完成后我們才能真正進入轉型的實質性推進。目前階段還處于號召之中,還沒有具體實施。我將會用一種更理性的語言來表述我的理念,使這項工作有一個堅實的學科背景和學術支撐。
記者:您是一個什么性格特點的人,您個人的性格特點對推進工作能起到哪些作用?
李小魯:我的科學理性精神是很強的,這對于一個行政干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素質。在行政運作機關中是首長負責制,其運作方式是求同思維。在行為哲學上來說,就是價值追求為第一追求,真理追求是統一在價值追求中的。高校教師做學術做科研是求異思維,崇尚的是真理性追求,價值追求是統一于科學理性追求之中的。
隨著社會現實生活的發展,隨著國家公共權力運用的主客觀環境的變化,隨著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要求的提高,我們的行政官員應該越來越重視科學的理性思維。我認為我做廳長最大的特色就在這里,我很重視科學理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使工作能夠一直處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基礎上,沒有這樣的特點和特色就做不到這三句話。實踐表明,我只要抓某項工作,我所抓的工作就會在全國教育系統有一定的地位
記者:敬請您將您的思想和理念概括出來,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李小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應突出教育的特征而不只是應急矯正的特征;
第二,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為少數學生提供應急服務;
第三,應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只是對學生的救治;
第四,應著眼于與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有機結合而不是離開全員育人的“單兵作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是一份很專業、有責任心、受擁戴的雜志,教育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教育和指引。
參考文獻:
[1]陳虹.廣東省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全國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訪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11).4~7
[2]陳虹,何妍.健全機制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訪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3).4~7
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進行熏陶,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3]。語文課本當中通常會有各種各樣積極向上的故事,通常情況下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找出教材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通過教材當中的例子,將學生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景當中,并通過教材當中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工作,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本的同時,能夠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例如,在冀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中,講述了薩沙在家人的影響下,把家人讓給她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贊揚了薩沙及其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在課堂教學時,講述到薩沙保護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薔薇花這一細節的時候,我讓學生分角色反復朗讀表演這部分,讓學生認真揣摩、仔細體味當時媽媽、薩沙的心理,感受薩沙那種自強、自信,自覺保護弱者的品質,豐富學生的心理情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今后應該怎么做人,促進了學生優秀個性品質的發展。
二、把握時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場地,而課堂教學則是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課堂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陣地[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把握學生的狀態,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情況下,課堂心理教育契機往往有一定規律,根據心理學研究,以下四種情況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首先,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的時候,學生往往處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只要教師進行引導,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次,如果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們的情感被教師激發出來,此時也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再次,如果學生的思維處于萌發階段,教師也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一旦學生具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這種情況下,教師也應把握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然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往往不是特定不變的,通常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因此,教師應學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把握,一旦遇到適合的時機,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講到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課時,教師應結合積極積極案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苦難來臨時要善于忍耐,遇見挫折時要積極應對,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堅信“風雨之后就會見到美麗的彩虹”,只要堅信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三、開展活動,促進學生們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設計相關活動,強化心理健康的教育
課本上講的內容往往具有比較強的理論性,當學習完課本上的知識之后,教師還應該進行相關活動安排,通過活動來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例如,在講到冀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可以從“飲水思源”的角度呼吁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當中聽見和經歷過的感恩的事情,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們在生活當中學會主動去感恩,樹立一種感恩生活的良好美德,然后向學生引申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讓他們樂于幫助別人,助人為樂。
(二)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與語文課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引導,在潛移默化當中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通常情況下,語文實踐活動應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特征,在學生們進行游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則需要見縫插針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講到冀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小烏鴉和媽媽》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感恩母親”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回家后,通過自己的方法感恩養育自己的母親。最后,語文教師還要在課堂上進行“感恩母親”實踐活動的匯報總結,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恩方法。通過這種親自參與的方法,一方面,學生們既可以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從小樹立一種“孝敬父母”的健康心態。
(三)開展講故事比賽
故事往往滲透著一定的哲理,給人以情感啟發,使人樹立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故事比賽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6]。具體做法:當教師講到某一課時,若能挖掘出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那么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主體開展講故事比賽,通過故事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講到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七律•》一課時,教師可開展一個“”主題的講故事比賽,可以讓學生們在課下搜集一些和相關的故事,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述和分享,這樣,同學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樹立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以及集體主義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在作文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7-0126-02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項目:2014年度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142400410256)。
作者簡介:高金才(1974―),男,中學高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要求也就隨之增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道路問題就凸顯了出來。然而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專業隊伍不穩定、專業知識不牢固、專業能力不深厚、專業技能不精湛、專業發展動力不充沛等,影響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筆者認為,以做好“兩落實”、實現“兩完善”為切入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是實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做好“兩落實”,構筑教師專業化的基石
“兩落實”即落實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要求和地位待遇要求,使教師心有所屬、心有所系,最終實現身心安頓,專心本職。“兩落實”主要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崗位的吸引力和專業教師隊伍的穩定發展問題。
1落實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知識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意義、目標、任務、途徑和原則,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這些理論和技術,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因此,要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執業標準和素質要求,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學校擔任專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必須有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或以上學歷,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豐富的教育和教學經驗,熱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力爭通過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支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和技術的專業隊伍。
2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地位待遇要求
現行的這種自上而下的貌似完備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配備、培訓的政策法規體系,很難反映和滿足一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真實需求,不能有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愿景。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的限制和尷尬直接制約了工作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使他們正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這是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再加上崗位資格認證、職稱評定、工作性質等問題不清不明,難以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因此,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強化敬業精神、奉獻意識和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切實保證與班主任享有同等福利待遇,保證在職稱晉升、學術地位等與自我價值感相關問題上享有專業技術人員身份對待的權利。對工作突出的教師,可優先外出進修、培訓、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并在各種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
二、實現“兩完善”,永葆教師專業化的生機與活力
“兩完善”即完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機制和發展機制,使教師心有所思、心有所專。“兩完善”主要解決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動力和水平提升問題。
1完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工作機制
教育部門雖然自上而下頒布了政策、出臺了文件,但政策法規的規定過于空泛,既沒有明確的責任范圍,也沒有健全的執行機構,缺乏反饋及監督機制,實際而有效的可操作性不足。同時,這些規定是柔性的,非硬性要求,缺少相配套的制度保證。雖然在2002年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就已經有要求“學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現實也表明沒有學校的支持就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化的發展,但如果學校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責任不明,就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無人問責的情況。而如果校長只是表面上的支持,而不是真正從思想意識層面具體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就會直接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大降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發展的動力,從而阻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所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以《綱要》修訂稿為指導,一方面要根據對教師的資格和素質要求,制訂務實規劃,在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前提下,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著力解決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組建問題。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的進展。校領導必須充分重視并大力支持,要將教師專業化建設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和督導范圍,制訂規章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負責人,把教師的專業化落到實處,而不是只把某些美好的要求寫在計劃總結里、講在大會匯報里。
2完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機制
依據《綱要》修訂稿的相關要求,有關教育職能部門應充分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建設和發展充分納入視野,統一制訂培養目標,統籌培訓內容,保證職前培養、在職培訓的銜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持續提高。
(1)加大職前培養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由受過專業、系統培訓的教師來擔任。然而,目前我國中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科班出身的較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每6000~7500名中小學生至少需要一名專職學校心理學家,截至2014年,我國中小學生162364萬人,照此測算,我國中小學校大概需要27000~30000名專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滿足需要,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大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步伐,增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學位點,并合理規劃,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的職前培養力度,在師資建設源頭上下功夫。
(2)強化在職培訓。提高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是提高專業化水平的基本思路。以國內開設有心理健康教育且有培訓能力的高校為依托,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依托基地,加大對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學校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步驟、分層次地地把有心理學專業背景且熱愛此項工作的優秀教師,選送到培訓基地接受正規系統的培訓,使他們的專業理論、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續提高。在做好職前培養銜接與在職培訓的同時,還要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努力把師源性的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減到最低程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012 年修訂)》 修訂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4―6.
北京市順義區教委根據本區教育系統的實際,制定并頒布了在全區相關教育機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北京市板橋中學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對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利用開研討會、請專家指導等方法,制定出了板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計劃。
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舉措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辦學思想中的重要內容。板橋中學的辦學思想具有多元特色,旨在促進學校整體和諧發展。在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干群和諧,師生、生生和諧,人的身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是落實辦學目標的重要一環。
(二)樹立“服務”、“發展”的管理思想,使用好尊重、調節的管理方法,樹立為師生發展服務的管理思想,使干群關系更加和諧。
1.召開改革領導班子會
(1)會前學習交流。每次班子會前幾分鐘進行學習交流,這樣既強化了干部的學習意識,又可互相啟發。交流的內容比較豐富,有干部學習的內容,也有外出開會的精神,還有平時管理的體驗等。
(2)實行設計、反思制。每位干部匯報自己近期的工作,確定自己下一步所負責的工作,并制定較為詳細的工作計劃,自己先行設計好工作方案,然后與大家交流,一起完善;校長對每位干部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提出建議。干部的主體性大大增強,主動想問題的意識也明顯增強了。
2.把教師會開成教研會。改變以往教師會光由干部講、教師只是作為聽眾的做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輪流發言,暢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學習體會與收獲,分析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教師不再只是聽眾,而是以主體出現。這樣做的結果是教師不再無故不參會,而是覺得不開會是一種損失,有的還要求用幻燈片對自己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成果進行展示。
3.為女教師過別致的“三八節”。關心女教師的身心健康,每年都要為全校女教師過一個別致的“三八節”。2009年“三八節”主題是《做成功靚女人》,女教師們在一起討論“家長里短”:處理好婆媳關系的妙招、教育子女的辦法等。女教師熱情非常高,收獲也特別大。多種以調節身心健康為主題的活動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干部和教師的身心和諧發展。
4.校長親自為教師進行《健康?成功?快樂》的講座,講座分為四部分:快樂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瀟灑的人生。在做講座過程中,會議室內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笑容掛在教師們的臉上。通過這次講座,教師們掌握了不少調解心理、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
(三)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了如下工作:請市、區心理專家來校為心理活動課“會診”,悉心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規范心理課教案,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發展與提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學校各層次德育工作的開展。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結合,彰顯德育實效性;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的對接,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學校各項德育活動中;在班級德育中插上“心理翅膀”,使班級管理工作更有實效。
二、成效
正是由于我校辦學思想正確,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調動起來,學校由此發生了振奮人心的變化,實現了跨躍式發展:學生中的心理問題基本得到緩解與解決;教師們掌握了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心理教師指導學校心理活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心理活動課的效果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更加和諧;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北京市順義區中小學第一本校本心理活動課參考書于2009年6月出版。
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促進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提高:我校黨支部在鄉鎮四十幾個支部中被評為先進黨支部;2008年9月板橋中學與順義三中、八中同時進入順義區科技教育示范校行列;同年12月,我校被評為順義區科技教育先進集體。2008年中考,我校有五科獲優秀獎,會考科目中有兩科獲優秀獎,學校獲學科成績優秀集體表彰,同時獲英才教育優秀集體獎,等等。
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