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檢測報告的類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橋梁;維護;檢測;強化
一、橋梁維護檢測工作概述
“橋梁”是為跨越峽谷、河川、湖泊、道路、鐵路或其他天然與人為屏障所設置的立面結構物。巴比倫最早以柏松木建造橋梁,而羅馬時代開始出現石拱橋,18世紀之前,橋梁仍以木材與石材為主要建筑物。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時代真正開展后,鐵橋始開始普遍建造。至19世紀前期,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的出現,以及結構力學理論深入研發,使得陸續架設出鋼筋混凝土橋。19世紀末開始更各進入了長型吊橋與預力混凝土橋的嶄新時代。上述歷史演進情況說明橋梁已伴隨人類生活至少達兩千六百多年,在不同年代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刻劃出工程技術的階段里程碑。橋梁本身不僅僅定位為硬件設施,兼備有美學與情感寄托的柔性層面,而且就各方機能而言,橋梁的確已構成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在其規劃、設計、施工及使用管理各階段作以妥善考慮與決策,使在生命周期內得以運作正常,是長久以來專業工程人員所需突破的議題所在,其中又是以使用合理的檢測方式進行管理控制尤為重要。20世紀前后,各國因工程技術材料不斷研發,不同型式的新建橋梁無不競逐全球“跨度之最”,除了整體層面要配合檢測相關作業構建法規與標準流程之外,檢測技術上也需要進行適當引入、更新及人員培訓,從而確保橋梁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二、完善橋梁維護檢測工作的制度
第一,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構建公路橋梁安全初步檢測及評估實例作業、校正規章制度。為促進公路橋梁安全,交通管理部門應推動進行全面普查工作,針對國家已經頒布的“公路橋梁之安全檢測及評估準則”的內容,就其中的實施細項及配分等再作深入調整與修正作業。這些政策計劃應當包括橋梁初步耐震能力(含落橋、強度韌性、穩定性方面)、載重能力及耐洪能力等,并需要研究制訂出專用的危險度評分表。這一表格結合理論基礎與實地檢測現況作綜整評估,并根據三級量化評定標準提出評分落點處置建議,篩選后進行分析并驗證評估內容。
第二,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公路橋梁安全檢測評估子系統軟件研究政策規劃。橋梁管理部門應當研發適合的電腦軟件,以構建公路橋梁安全檢測評估子系統,從而推動橋梁安全管理的自動化作業。這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應當涵蓋公路橋梁的“安全管理系統架構分析”、“安全管理子系統資料收集與分析”、“安全檢測評估子系統架構分析”、“安全檢測評估子系統軟件開發與測試”、“實例應用檢測評估作業”及“安全檢測評估管理子系統校正”等,從而方便工程師得以迅速獲得其耐震能力(含落橋、強度韌性、穩定性方面)、載重能力及耐洪能力的初步評估結果。
第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橋梁檢測制度方法及準則。交通管理部門應針對國內現行公路與道路橋梁的檢測制度方法及準則進行檢討,并探究實際施行所面臨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參考國外相關法規經驗,研究制定適合國內環境的機制與準則。在具體政策制定過程中,可以參考日本及美國的橋梁檢測制度的演進及相關內容,從而對人員、頻率、方法或流程的比較說明,從而研究制定國內各項檢測的新制度。交通管理部門還應當對國內所主要引用的目視檢測法的相關規定與非破壞性檢測儀器應用加以文件規定,構建包括橋梁檢測的項目、權重、頻率及現況的安全評估表,方便實地檢測的使用。
三、科學界定橋梁維修與檢測的類別
以下將針對橋梁檢測類別、檢測重點、檢測頻率及檢測方式等內容進行簡要概述,并了解不同類型檢測的機制。
首先是半年檢測。主要為平時橋梁異狀及損壞檢測,以供后續緊急維修的參考,避免對用路人造成影響。檢測對象為橋面設施及主體、排水、大梁、下部結構與保護設施及河道狀況等項目。檢測工作每年上下半年應當分別進行一次,如果當月已排定作“定期檢測”時,“半年檢測”可不進行。應當采用步行目測或簡易的量測儀器施行檢測,將結果輸入相關的檢測系統中進行分析。
其次是定期檢測。這是對橋梁所有零部件施行的全面檢測工作,以掌握其結構狀況,以期盡早發現零部件所出現的問題,評估其成因及后續可能造成的損壞,并對于“半年檢測”所紀錄的橋梁異常情況與損壞作追蹤確認。檢測頻率為每兩年不得少于一次,當存在下屬情形時,應當有區別進行對待:一是跨徑超過一定尺寸或特殊型式(如斜張橋、π型橋或拱橋等)的橋梁,應縮短為每年一次;二是如所屬各工務段擬對某些橋梁的檢測頻率超過兩年,則應提出詳細計劃及資料,送交交通管理部門各區工程處的“橋梁小組工程處分組”進行核準,最長檢測頻率不得超過四年;三是采用目視、簡易的量測儀器或非破壞性儀器施行檢測,將結果輸入檢測系統中,并另行制作定期檢測成果報告書,以作為后續詳細檢測的評估參考。
第三是特別檢測。當橋梁遭遇臺風(地區侵襲)、大暴雨(地區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200mm以上)及地震(地區震度達4級以上)等災害,或者火災、車撞等人為破壞后,針對其結構安全或行車安全或其他臨時需要所作的不定期檢測,并據以評估維修、加固的必要性。檢測項目應視天災或人為破壞所造成橋梁零部件嚴重情況而定,或依據其他臨時性需要而定。檢測人員應于天災或人為事故后,能夠安全到達現場,并先以電話回報橋梁的初步檢視情況,以供作后續交通管制的研究參考。可采用目測或簡易的量測儀器進行檢測并制成檢測報告,以上作業應于三個工作日完成,并將結果輸入檢測系統中,另填寫橋梁特別檢測評估表送交相應管理部門進行備案與審核。
最后是詳細檢測。針對橋梁水下零部件及經過“定期檢測”評估須進一步辦理的檢測工作,也是掌握零部件的安全及耐久性,并據以制定后續修復或下次“詳細檢測”頻率。對象應當是為橋梁水下零部件或“定期檢測”中規定項目。檢測頻率視橋齡、交通特性、維護狀況及橋址環境而定,其由所屬各工務段負責評估,水下零部件原則上為五年一次。可以采用目視或簡易的量測儀器或非破壞性儀器施行檢測,將結果輸入檢測系統中,并另行制作詳細檢測成果報告書。
參考文獻:
[1]白濤,林立志.預應力混凝土橋梁裂縫的檢測、評估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年第8期.
[2]路嚴,夏玉超.公路預應力混凝土橋梁裂縫的檢測、評估和加固[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年第4期.
隨著橋梁工程的逐漸增多,自然少不了樁基礎的大量使用,它被看做是橋梁的基礎,因此,對于樁基礎的質量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自然成了越來越多的人們關心關注的原因[4]。對于橋梁樁基的檢測,是為了保證樁基的質量,確保橋梁的安全使用,這對于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橋梁樁基檢測的方式方法
目前,我們所采用的對于橋梁樁基的檢測方法,主要是動測法與鉆芯法。其中的動測法又可分為兩種方法(聲波透射和低應變法),前者是對聲學參數是否發生了不正常的情況,而判定其樁基的合格與否;后者則是對木樁內的頻域及時域信號是否有明顯的缺陷,而判斷其樁基的合格與否。
1.2橋梁樁基檢測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評定標準
某些由非檢測技術的原因,發生的錯誤判斷或者疏漏判斷都會形成橋梁工程質量的安全隱患問題。同時,橋梁工程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不可能在一個平面上,那么,就必然會存在對檢測方法、標準、質量上的理解差異性,這就形成了檢測結果樁基的質量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判斷偏差。現在全國各個地區的橋梁工程建設,雖然都對橋梁的樁基進行了檢測,但由于其評定標準,在質量范圍上至今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個人對質量的規范檢測評估把握上不盡相同,其結果就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筆者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研究,加上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了解,把對關于樁基質量評定的標準分為幾個類別:①完整的樁基:在檢測時,動測波形是呈現有規律的衰減,波形正常,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規定標準。②較為完整的樁基:在檢測時,動測波形呈現小范圍的變形,樁身不如完整樁完整,會存在一些小的缺陷,波速、強度均正常,基本可以達到規定設計標準。③存在明顯缺陷的樁基:動測波形一般會呈現較為明顯的不規律波動,樁身有明顯的裂紋、夾泥等等,這種樁身強度通常達不到規定標準,使用時要對其承載力進行測試后,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④存在嚴重缺陷的樁基;動測波形呈現非常不規律的變化波動,夾泥現象嚴重,甚至斷樁。此類樁要進行相應的處理,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夠使用的。雖然對于樁基類型分析比較細致,但有時我們依然很難準確的掌握和區分每一類的樁基,檢測上也還是會存在一些準確的性問題。
2、橋梁工程檢測技術發展情況及對未來的展望
2.1橋梁檢測技術發展階段
橋梁的檢測技術的發展歷史歷經了三個階段:①專業的專家級人物憑借自己的理論實踐經驗和專業的技術感官進行檢測,對所獲得的信息數據做簡單的操作處理;②這一階段是應用動態波形檢測方法和信號傳感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在橋梁工程檢測技術中已經被大范圍的應用,成為了較為主要的檢測手段。③近幾年,為更好的對大中型橋梁工程進行檢測,橋梁工程檢測的技術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集知識處理、信號處理、數據處理三位一體的智能化檢測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在逐漸成為橋梁工程檢測技術的主流[5]。
2.2橋梁工程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①盡快將通過無線電通訊方式進行的數據采集系統開發出來,并應用到實踐中去。開發出能夠適應風荷載和交通荷載等的最優傳感器測試技術,以便于更加快速、精確、便利的采集相關數據。②組裝能進行自動損傷識別的系統,及時快速的自動進行識別、反饋檢測報告。③把現代網絡系統的先進技術應用到橋梁工程檢測技術系統中,雙雙結合,發揮各自優勢,進而達成網絡技術資源的共享。④建立設計、施工到營運的各個環節的完備數據資料統計庫,方便隨時進行校對及安全檢測等。
【關鍵詞】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效果評價
[ABSTRACT] Objective During Olympic sailing was holding in Qingdao, the food supply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FSTS) implemen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hygiology. Methods A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erms of the food and its rawmaterial eligible rates between adopting traditional food safety pattern of the first (i.e.2006 international regatta) and the second trail matchFSTS(i.e. 2007 international regatta); as well as between the second trail match and 2008 regatta.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food and its rawmaterial eligibility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il match was dramatically (χ2=4.06-8.66,P0.05). Conclusion The FSTS adopts the measures of wholecourse quality control, subse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stepbystep traceability,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od and its raw materials.The generalization of FS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Qingdao sailing and will be in similar grand activities as well.
[KEY WORDS] Olympic sailing;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Result evaluation
2008年8月,舉世矚目的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承辦的一次最大規模的國際活動,青島市承辦了此次奧運會帆船比賽(奧帆賽)項目。為確保奧帆賽期間各國運動員和各類客戶群的食品安全,青島市衛生監督以及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奧帆賽及其測試賽期間,實施了奧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從賽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保障運行情況看,這種追溯體系達到了預期目的。本文從衛生學角度對該體系實施情況和奧帆賽衛生保障效果進行了科學分析、評價。現報告如下。
1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施方法
1.1 管理組織架構
奧帆賽食品供應安全保障工作由青島市奧帆委和“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共同領導,下設奧運食品工程工作辦公室、專家工作組、專家委員會等負責具體工作。奧帆賽食品安全專家工作組由市奧帆委、經貿委、衛生局、工商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等部門專家組成,下設安全保障組、供應調度組、綜合監督組。
1.2 奧帆賽食品備案基地和供應企業的遴選與基本要求
奧帆賽食品供應安全保障實行企業、產品等級備案制度,只有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供應企業和符合相關安全衛生要求的食品,并經過奧帆賽食品供應監督管理部門審核確認、登記備案后,才能獲得奧帆賽食品供應資質。經過評審、遴選,奧帆賽食品備案種植基地備案單位共計15家,養殖基地備案單位14家,食品備案加工企業27家。奧帆賽食品備案供應企業應當對所備案的食品及其原料的質量安全負責,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生產經營,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奧帆賽及其測試賽餐飲服務運營商、指定接待單位,應使用奧帆賽食品備案供應企業生產經營的備案食品及其原料。
1.3 奧帆賽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實施流程
奧帆賽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共包括3個環節:生產環節,由生產企業的監管部門農委、畜牧、海洋漁業部門負責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流通環節,由質檢、工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消費環節,衛生監督部門負責奧帆中心以及各簽約酒店的現場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衛生安全監管。
奧帆賽及其第二次測試賽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均安排監管人員駐點保障,負責監督基地和企業按《青島奧帆賽食品安全保障規范》管理和生產。產品出廠(園)前,由農委、畜牧、海洋漁業3個單位負責檢查產品合格證、檢測報告等是否有效。在確認貨證相符后,簽發《奧帆賽食品供應交接單》(1式3份),將交接單黏附在車內食品包裝箱的顯著位置,用專用鉛封封車(所有車廂門都必須鉛封),并電話告知駐接收單位專家組和保障指揮專家中心車號、鉛封號和預計到達時間。駐接收單位專家組(衛生部門)、安檢組(公安部門)和餐飲單位共同查看鉛封完好情況,開啟鉛封,持車廂內的交接單逐一檢查檢測報告、貨品種類、數量和食品完好情況。貨證相符后,專家組和餐飲單位在交接單上簽字,由接收方轉入專用食品原料庫。指定餐飲服務商要提前24 h將每日所需食品原料的品種、數量和到貨時間告知備案基地和企業。見圖1。
圖1 奧帆賽食品供應流程及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示意圖
2 資料采集與研究方法
本文3次帆船賽舉辦的規模相似,舉辦時間均在8月份。奧帆賽第一次測試賽即2006年國際帆船賽,未啟用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采用傳統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奧帆賽第二次測試賽即2007年國際帆船賽期間,啟動了奧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在此基礎上,2008年奧帆賽正式運行了該體系。收集2006、2007、2008年3年帆船賽期間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對供應賽事的各類主要食品和食品原料采樣及檢驗結果。對實施該體系前后即第一次測試賽和第二次測試賽,以及實施該體系后第二次測試賽和奧帆賽食品和食品原料采樣合格率分別進行比較分析。
同時,在2007年測試賽和2008年奧帆賽期間還采用了ATP快檢方法即三磷酸腺苷熒光微生物檢測法,對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表面微生物污染情況進行了檢測。ATP法是利用所有活細胞都含有ATP,采用熒光法,對被檢測樣品中酵母、真菌或細菌等多種微生物的數量進行快速定量分析[1]。該法操作簡單,結果快捷直觀,可有效減少現場加工的食品及工具容器微生物污染危險性。2006年因為經驗、技術和設備條件以及人力不足等因素,現場ATP檢測工作未開展。收集2007年測試賽、2008年奧帆賽ATP監測次數、合格率,對兩次賽事的ATP檢測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3 結 果
3.1 奧帆賽及其兩次測試賽食品原材料采樣檢驗合格率比較
本文3次比賽期間主要食品和食品原料檢驗情況見表1、2。從表1、2可以看出,2007年測試賽實施可追溯體系后,主要食品原料檢驗合格率較未實施該體系的2006年測試賽有明顯提高(χ2=4.06~8.66,P0.05)。說明該體系按照全程監控、分段監管、逐級追溯的保障模式,有效提高了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合格率,提高了奧帆賽期間運動員及各類客戶群食品安全性。
3.2 奧帆賽及其第二次測試賽ATP檢測合格率比較
2007年測試賽共計開展現場ATP檢測336次,檢測合格率61.94%。2008年奧帆賽前衛生監督部門補充購置了ATP現場檢測儀器,奧帆賽期間在場館及簽約酒店內廣泛使用,賽時共檢測樣品597份,合格率86.6%,較2007年檢測合格率明顯提高(χ2=56.04,P
表2 2007年測試賽與2008年奧帆賽主要食品原料檢驗情況對照表食物類別2007年測試賽總份數合格不合格2008年奧帆賽總份數合格不合格χ2P乳類16151651-0.42熟食503416171521.710.19糕點927121615382.250.13調味品30300330--豆制品1055660-0.06醬腌菜1110114140-0.44蛋類1512318180-0.08果蔬64217152-0.23
4 討 論
4.1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了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監控,有效提高食品供應的安全性
研究結果證明,該體系按照全程監控、分段監管、逐級追溯的保障模式,有效提高了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合格率,提高了奧帆賽期間運動員及各類客戶群食品安全性。該體系注重食品供應和監管鏈條的連續性和可追溯性,注重食品生產、配送、消費全過程的安全和監控,重點加強關鍵環節的監管,通過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了食品備案基地和供應企業遴選工作方案,制訂備案單位和監管環節交接審核的工作原則和流程,要求賽時所有進入帆船中心食品及原料全部專用車輛運輸,專用鉛封封車,隨車附帶具有上位部門有效簽字和有關證單的交接單據,并對賽事專供食品及其原料使用統一的專用標簽加以識別等,有效地控制各類食品來源、數量和食品安全。目前,我國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衛生監管模式,即只是注重衛生,而不是食品安全;注重開業前衛生達標,而非注重生產的全過程;只是按規定檢查項目,而不是判別潛在的危害因素;沒有建立關鍵點控制制度;大多數采取臨時性突擊檢查,重視事后處理。傳統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集中”檢查、最終產品的測試等方面尋找潛在的危害,人力資源耗費大,而不是以連續預防為主,采取糾正與防止再發生等措施[2]。該體系克服了傳統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的缺點,有力確保了奧帆賽食品安全。
4.2 各環節分工明確,職責清楚,食品安全相關責任部門分工合作
該體系將各類食品整條供應鏈分成3個主要環節,即種養殖基地環節、配送中心環節、奧帆基地環節,實現了整個供應鏈生產、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各部門的緊密配合。農委、畜牧、海洋漁業、質監、工商、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公安等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相關職能部門在奧帆賽食品安全保障中的責任分工明確,按照分段監管、分段追溯的方式實現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便于在各環節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保證在每個環節能夠進行標準、真實、準確的信息標識,并能夠將這些信息安全、快速地傳遞給下一個環節,使得對食品及原料的全程跟蹤追溯成為可能。
4.3 節省人力資源,做到重點環節重點監控
由于2008年奧帆賽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分工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關口前移,在2008年奧帆賽期間,農藥殘留、亞硝酸鹽、甲醛三項的檢測及新增的獸藥殘留檢測均放在食品原料進入奧帆場館之前由前端監管部門完成,大大減輕了奧帆場館內餐飲加工供餐環節的食品安全保障壓力,減少了現場衛生監管人員的工作量和食品安全風險,使現場衛生監管人員有充分時間和精力加強對餐飲加工和供餐環節的重點環節監控,例如,加大了對重點環節如現場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ATP快檢,實踐證明,該項檢測有效地幫助現場衛生保障人員迅速直觀地了解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表面微生物污染情況,有效減少了現場加工的食品及工具、容器微生物污染危險性。從整個賽事期間衛生保障工作開展情況看,該項檢測大大提高了現場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的針對性,確保了衛生保障工作有的放矢,對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3]。
4.4 存在問題及建議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我市在政府干預下,首次成功地實施食品保障可追溯體系。從賽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保障運行情況及保障效果看,該體系的實施確保了奧帆賽期間的食品安全,是可追溯體系的成功運行案例。但在運行中尚有以下問題需進一步改進。
4.4.1 體系信息化程度較低 因技術方面原因,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尚未能使用統一電子標簽。實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需要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進行標識,建立可追溯的標簽,但這無疑會給參與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也會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帶來不利的影響[4]。提示提供可追溯技術支持的企業和機構,要加強技術研究,提供更加便利、成本更低的可追溯技術支持,才能推動其廣泛應用。
4.4.2 食品花樣受限 開幕式、閉幕式就餐人員多,食品加工量大,往往需要在食譜之外增加新品種,因該食品或原料不屬于備案基地企業生產品種,有時造成食品花樣受限。提示應加大對食品生產企業大規模規范化建設。
4.4.3 有關標準體系不健全 在保障過程中,我國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標準滯后、缺失、交叉重復、甚至相互矛盾等問題,這既不利于有關部門的監管,也不利于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在商品、物流、信息化的軟硬件設施等方面,也存在相關標準不統一、形式多樣等問題。二是我國的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問題,主要是我國的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不一致,或者是對于國際標準有規定的,我國尚未建立相關標準。提示需盡快建立既符合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又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體系,為食品生產、加工提供指導,為食品監管提供依據。
4.5 展望
奧帆賽食品供應與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由市政府干預,各部門相互合作的成功案例,該體系的運行不僅保障了奧帆賽食品安全,同時,其成功運行無疑也為我市企業實施可追溯以及今后我市類似的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本著“著眼奧運,惠及百姓”的原則,城市食品安全功能將更加完善,廣大市民也將受益無窮。
食品安全既關系到民眾的生命健康,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實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不僅是出于保障民眾健康和經濟健康的需要,同時也是應對國際貿易要求的必然選擇[5]。從國際發展狀況來看,實施可追溯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現實需求,也代表了當前和未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發展趨勢[8]。我國目前實施可追溯體系,還存在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小、信息化程度低、食品供應鏈的協調難度大、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有待改善、全社會對可追溯體系的了解不夠等方面不利因素,但實施可追溯體系,進一步實現食品安全是大勢所趨。在今后食品安全監管,特別是重大活動衛生保障工作中,應當大力加強食品供應與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制度化建設,在完善制度基礎上,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提供實施可追溯的體制保障;完善相關的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等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優化食品供應鏈;推動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實現供應鏈高效管理;充分發揮現代流通方式在實施可追溯中的作用;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建立實施可追溯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冬云. 快速檢測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進展[J]. 實用醫技雜志, 2007,16(8):257.
[2]潘志,徐順清,楊明亮. 我國重大活動食品安全衛生監督保障的現狀和分級管理的初步研究[J]. 醫學與社會, 2005,18(11):6061.
[3]那娜,徐沛龍,劉穎,等. 2007青島國際帆船賽食品衛生保障工作回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08,35(21):4256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