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三峽教案

三峽教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峽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三峽教案

三峽教案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植物油等;圖片或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玻璃杯、;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各種形狀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五、教學進度安排

1

2.10—2.15

1、開學工作

2、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2

2.16—2.22

3、種植我們的植物

4、我們先看到了根

3

2.23—3.1

5、種子變成了幼苗

6、莖越長越高

4

3.2—3.8

7、開花了,結果了

8、我們的大豐收

5

3.9—3.15

9、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0、蠶的生長變化

6

3.16—3.22

11、蠶變成了新模樣

12、蛹變成了什么

7

3.23—3.29

13、蠶的生命周期

14、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8

3.30—4.5

15、我們的生命周期

9

4.6—4.12

溫度與水的變化

16、溫度和溫度計

10

4.13—4.19

17、測量水的溫度

18、水結冰了

11

4.20—4.26

期中測試

12

4.27—5.3

五一假期

五.一勞動節

13

5.4—5.10

19、冰融化了

20、水珠從哪里來

14

5.11—5.17

21、水和水蒸汽

22、水的三態變化

15

5.18—5.24

23、我們知道的磁鐵

24、磁鐵有磁性

16

5.25—5.31

25、磁鐵的兩極

26、磁極的相互作用

17

6.1—6.7

27、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8

6.8—6.14

28、指南針

19

6.15—6.21

29、做一個指南針

20

三峽教案范文第2篇

魏塘鎮第三小學謝小立

一、教學目標

指導并鼓勵學生開展養蠶活動,引導學生在養蠶過程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通過養蠶活動的經歷和體驗,培養學生親近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親歷養蠶的過程。

經歷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的過程。

經歷對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親歷蠶由“卵蟻蠶幼蠶”的過程。

教學難點:付出一份愛心,細心地進行養蠶活動。

三、材料準備

蠶卵、放大鏡、記錄用表、雞蛋、蟲卵圖片、青蛙各階段的圖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引入不同卵的異同點紙盒中裝入一些蠶卵雞蛋放大鏡各種動物及卵的圖圖出示“裝蠶卵的紙盒”,創設情景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生命(小動物),讓你們見識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設問:這些卵是生命嗎?設問:你知道的與蠶卵相似的生命還有哪些呢?教師出示一枚雞蠶,提出觀察要求:蠶卵與雞蛋有哪些相似之處,哪些不同之處呢?教師隨時依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重點從大小、形狀、顏色、數量等方面認識蠶卵相對雞蛋的不同之處。教師可以簡單涉及各種卵的構造相似以及在生命過程中扮演的環節相相同來認識它們之間的相似點。(簡單觀察盒子,猜一猜。)學生打開盒子,觀察蠶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從蠶生命演變的已有知識角度認識蠶卵與生命的關系。學生談一談。學生小組對比觀察。學生交流反饋。師生對話。讓缺乏自主運動能力的生命體(蠶卵)與學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沖突,創設情景。將蠶卵與學生更熟悉的禽蠶、蛙卵等聯系起來。通過蠶卵與雞蛋的對比幫助學生進行更細致的觀察活動,使觀察也更具目的性。從雞蛋等學生熟識的生命變化形式來認識蠶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對于不熟悉蠶的學生來說可能是合適的。

討論蠶寶寶出世前的準備設問:你知道在我們出世前,媽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設問:小鳥出世前,鳥媽媽會為小鳥做哪些準備?(側重)設問:在蠶寶寶出世前我們該為它們做些什么準備呢?教師歸納學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學生該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參照教科書中間部分的話。)了解督促學生的準備工作。學生談一談。學生小組討論,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閱讀了解。課外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并及時做好記錄。創設情景,遷移至要為蠶寶寶的出生做好準備。明確工作,為課后的準備工作建立基礎。

從卵中誕生的小生命設問: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有一條小蠶誕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在學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幾點進行:⒈你有沒有剛出生不久的照片,為什么爸爸媽媽要給你們照一張照片呢?你想擁有這樣的照片嗎?⒉出生后,媽媽是怎樣關心和照顧你的?你怎么照顧蠶寶寶呢?(食物、安適的“家”等等)⒊蠶寶寶一天天地長大,我們還應該做哪些重要工作呢?讓學生設計一個觀察記錄方案。出示老師的建議。(可以參考教科書建議)學生各抒己見。一定要使學生明白,除了對小生命的情感關心之外,我們的記錄和飼養是科學觀察記錄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小組討論,預設方案。交流方案。學生了解老師的建議。學生設計記錄表。可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在第一條蠶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討論時明確。讓學生明確在蠶寶寶出生后該做些什么。

討論觀察記錄的一些技巧蠶的模型設問:你認為哪些是需要我們觀察和記錄的?設問:你用什么好辦法可以把蠶寶寶各時期的樣子記錄下來呢?教師教習測蠶體長的方法。學生發表想法。明確圖畫、照片可以記錄下蠶的樣子;測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記錄下蠶的體長和大小等等。學習一些觀察與記錄的技巧

延伸記錄表教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學生說說打算什么時候進行記錄和觀察。使學學生明白隨時觀察和記錄的重要性。

可愛的蠶寶寶(共二課時)

魏塘鎮第三小學謝小立

教學目標

能將自己對蠶的觀察發現和同學進行交流與探討。

注重對觀察現象的進行思考,并嘗試做出解釋。

訓練學生對蠶進行一些簡單的專項探究活動(如:如何吃食物的)。

⒋嘗試聯系其它動物的特征認識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蠶的生活習性及生長特點進行觀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難點:對生物的“變態”發育過程嘗試進行理解,并在頭腦中留下印象。

材料準備

蠶、桑葉、二周左右的觀察記錄、放大鏡、有關蠶一生的記錄片、一些生物不同階段的圖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交流各自飼養過程中的觀察發現學生觀察記錄蠶寶寶體長變化統計圖蠶、桑葉談話:我們的蠶寶寶出生已經有兩個星期了,說說這兩個星期中,你們是怎樣照顧它們的?教師對學生辛勤的飼養工作進行肯定,同時設問:在這兩個星期中,你以現蠶寶寶有哪些變化?教師抓住學生的交流,對以下內容進行著重討論?⒈兩個星期中,⒉你的蠶寶寶長大了多少。出示學生或教師準備的“蠶寶寶體長變化統計圖”。適時切入蟻蠶的體色特點,設問:蠶兩周中,蠶寶寶的身體顏色是怎樣變化的?教師提供兩周來蠶體色的主要照片,讓學生說說圖中的蠶應是在幾天左右拍攝的。⒊蠶寶寶每次能吃多少桑葉?它是怎么吃桑葉的?談一談自己在蠶寶寶出生后的兩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學生查閱自己的觀察記錄,向同學交流自己兩周來的觀察發現。學生交流。閱讀統計圖,說說蠶的體長變化情況。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察認識。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時間允許,讓學生給蠶喂一喂桑葉,嘗試計算一下。引出教學活動,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不知不覺的兩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愛心,還對兩周的飼養活動做一個小結。隨機抓住學生的交流情況深入探討蠶的生長發育情況。進一步回憶蠶的生長變化情況。暗示學生在飼養過程中,可以觀察的東西很多。

幻燈或小黑板⒊蠶的蛻皮過程。抓住學生的交流,設問:()、你發現蠶蛻了幾次皮?()、蛻一次皮用了多少時間?()、蛻皮前蠶有什么反常的情況?()、蛻皮前和蛻皮后的蠶有什么不一樣?()、你認為你的蠶還會蛻皮嗎?()、你認為蠶為什么要蛻皮呢?出示一段蠶蛻皮的錄像。(依據各自學生的交流情況而定)小組依次討論問題,并交流各自觀點。學生觀看。對蠶比較獨特的生長發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彌補自發觀察的不足。

觀察蠶寶寶的身體蠶、放大鏡談話:各組細心觀察蠶寶寶的身體,先計劃一下怎樣觀察,比比哪組發現得多。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提出一些學生忽視的方面進行再次觀察。讓學生給自己的蠶寶寶畫一張像。學生觀察。讓一些小組將蠶放在展示儀下交流自己小組的發現,對重要的或獨特的發現說說是怎樣觀察的。學生動手畫一畫。學習按一定的順序的方法觀察。通過畫對蠶進行進一步的觀察。

小結與延伸設問:你認為我們的蠶寶接下去會發生什么變化?你有什么根據?談話:時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蠶寶寶,有什么發現及時記錄下來,及時與同學交流,看看他們是否和你一樣細心。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事物的發展狀況進行預測。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選擇在蠶上山的時期。)

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學思路

其他動物寶寶是什么模樣一些動物的圖片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說有哪些動物?設問:圖中哪一種動物與蠶寶寶最相近,說說自己的理由。讓學生比一經這些動物母子之間的相似與不同點。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比一比,說一說。初步感知昆蟲的具有“變態”特征。

吐絲前的蠶寶寶快要結繭的蠶寶寶設問:許多同學都認為毛毛蟲與蠶很相象,那蠶也會變成像“蝴蝶”一樣的動物嗎?再設問:蠶寶寶什么時候變成“蝴蝶”一樣的動物呢?出示一些蠶,設問:這些蠶什么時候結繭呢?你有什么根據?談話:每對就快要結繭的蠶寶寶你有什么想法嗎?視情況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討論:()、蠶寶寶的肚子里本來就有絲嗎?()、吐絲后的蠶寶寶在繭子里做什么呢?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情況。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蠶會結繭。學生觀察手中的蠶,細心的學生可能會從蠶的胸部變透明了,嘴中有少些絲吐出推測出蠶就要結繭了。也有可能學生的個別蠶已經開始結繭了。學生提一提,師生共同討論。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探測。

蠶寶寶為自己蓋新房錄像播放一段蠶農為蠶寶寶上山結繭作準備的錄像。學生課外為自己的蠶寶寶結繭做些準備。學生觀看。

布置后繼觀察與研究的內容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蠶是怎樣結繭的。

蠶寶寶變了新模樣

新世紀學校湯斌

教學目標蠶蛹是蠶的一身中又一種生命形態及其特點。

了解蠶繭是蠶一生變化過程中的必然產物。

培養學生對蠶繭的觀察能力,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自己動手抽絲。

重點對蠶蛹的觀察和描述

難點指導學生如何抽絲

教學準備學生:蠶繭、小剪刀、手電筒、竹簽

教師:熱水、小碗

教學思路

通過對上一節課所學知識的復習使學生對蠶的前一段時間的生長過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過到本節所學的內容——蠶寶寶變了新模樣。

在學習新知的時候,圍繞著兩個活動進行,第一個活動圍繞著“蠶寶寶變成了什么樣”進行。在活動之前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蠶寶寶把自己裹在蠶繭里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學生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見,然后通過觀察,發現蠶寶寶變成了蠶蛹,再組織學生對蠶蛹進行細致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在學生觀察蠶蛹的變化的過程,注意蠶寶寶和蠶蛹的比較,發現蠶蛹的身體特點。另一個問題是蠶變成蛹以后,還會不會變成其他形狀做出猜測。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當學生對蠶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來進行第二個活動對“蠶繭的觀察”。在這一活動中,我打算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對蠶繭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觀察,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第二步指導學生拉蠶絲活動。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老師應對拉絲方法做適當指導。在兩個活動完成以后,再對所學知識做以適當拓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

一、導入新課(分鐘).上節我們學習了“可愛的蠶寶寶”知道蠶前一階段的生長過程。哪位同.學起來說一下?.當蠶寶寶住進自己的新房以后,.猜測一下蠶寶寶的形狀仍是原來的樣子還是發生了變化。.既然大家的猜測不.一樣,.那么我們就想辦法來看一看到底蠶寶寶變成什么樣。.請大家用剪刀把蠶繭剪開進行觀察。.蠶寶寶變樣了沒有.板書課題.學生思考回答(名學生)(分鐘).學生討論回答(分鐘).學生想辦法。討論并回答(分鐘).學生用剪刀剪開蠶繭觀察(分鐘).學生回答(分鐘)

二、觀察蠶蛹(分鐘)既然蠶寶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變成了蛹。那請大家想一想這一節課重點研究了什么?板書蠶繭請大家把自己的蠶蛹放在比較安全的位置進行觀察,討論,小組長做好討論記載準備發言。教師來回巡視做適當指導。教師指導小組交流匯報。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預以評定。請大家想一想蠶蛹和寶寶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請大家再觀察一下蠶繭里面還有什么東西?蠶變成蛹以后是否還會變成其他的形狀呢?教師小結。(是否變成其他形狀是我們下一節要研究的內容。)請大家畫一個蠶蛹。.生答:(分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討論,小組長記載。(分鐘).學生匯報,并把蠶蛹放在實物投影上予以說明。(分鐘).學生思考回答(分鐘).學生觀察回答(分鐘).學生思考后回答(分鐘)(分鐘)

三、觀察蠶繭(分鐘).剛才我們對蠶蛹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蠶寶寶的房子我們還研究不.夠,.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蠶寶寶的房子——蠶繭。(板書).請同.學們把一個完好的蠶繭放在桌子上進行觀察。.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各個方面的觀察,并要求匯報。(教師適當點撥應用眼手耳對于蠶繭的長度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蠶繭有什么作用呢?.請大家選一個蠶繭試把蠶絲抽下來。大家想容易嗎?.請大家想辦法怎樣使蠶繭變得容易抽絲?.指導學生抽絲。(點明蠶絲是極細的纖維容易斷,請大家小心地繞在木板上。看誰的斷頭少。)..學生觀察蠶繭。(注意應用各種器官)(分鐘).學生交流回答(分鐘).思考回答(分鐘).生答.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適當指導。(分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抽絲(分鐘)

四、拓展延伸(分鐘).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本節所學內容。.討論蠶絲制品為什么受到人們的喜愛?.學生歸納。.學生討論。(如有時間請學生回答,.如沒有時間做為課外討論)

小學科學三下年級第四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課時蠶的生命周期

陶莊鎮中心小學楊玲燕

一、教學目標

鼓勵學生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并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對蠶卵、蠶寶寶、蠶蛹、蠶蛾等蠶一生形態變化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用蠶的一生的發展變化與其他動物相比較,發現動物生命周期的過程。并且能堅持不懈地做好觀察、描述和記錄。

組織指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內容

三、材料準備

學生對蠶寶寶一生所作的記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三峽教案范文第3篇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及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范文之規劃方案:三下鄉支教活動方案。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的同時,將素質教育推廣到農村各個角落,宣傳教育知識和與教育相關的信息,在幫助同學們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進行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活動主題

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結合當地教育實際情況,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相關師生培訓農村中小學師資,豐富中小學生的暑假文化生活,為農村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開展農村基礎教育狀況調查,組織學生開展更多“體育”“美育”教學,提高素質教育。

三、活動時間

20xx年x月8日——x月14日

四、活動地點

xxxx 小學

五、活動內容

(一)準備階段:(20xx年x月1日—20xx年x月x日)

x月 1日:晚上賈老師召開20xx年暑假社會實踐“三下鄉”動員大會。

x月3日:晚上進行分組,各個組員進行自我介紹,支教組學組初步進行準備階段。小組成員瀏覽查閱往年的資料并討論工作主題脈絡問題。

x月 4日:上午8點,小組討論并確定標語內容,制定初步活動方案;下午2點半,與指導老師李炎清老師取得聯系,并商討安排工作細節問題。

x月5日:上午8點,小組成員進行形象展示預演,并書寫標語,進行前期宣傳工作,包括海報、宣傳單及電視宣傳廣告;9點,與指導老師李炎清老師開會討論活動安排,匯報本組昨天初步形成的活動方案;下午2點半,繼續完善活動方案,根據活動方案安排,涉及具體的程序工作,討論擬定家訪方案。結合當地師資教育情況制定合理的開展方式(主題、程序、效果)。協助參與講課的成員做好備課準備。同時制定宣傳單。

x月6日:上午8點,制作彩噴并拿取,購買支教組所需要的材料,同時整理之前收集的留守兒童的材料;下午2點半,制作報名登記表、安全協議書及家訪問卷調查表。

x月x日:進入收尾階段,查漏補缺。完善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并做好出發前準備。上午11點賈老師交代去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以及去之后要注意的問題,同時發放隊服及帽子。下午2點30,進行最后的打包整理。

(二)實施階段:(20xx年x月8日—20xx年x月14日)

x月8日:上午8點出征儀式,8點半啟程前往陽新縣王英鎮,10點半到達陽新縣王英鎮,規劃方案《三下鄉支教活動方案》。布置寢室,整理內務。下午進行招生工作。分為三組,第一組在王英小學的人流集合地進行設點招生,第二組和第三組進行流動宣傳,發放宣傳單并張貼標語,指導老師做了相關的報告,登記入學名單,進行初步分班,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晚上9點30,賈老師和劉老師對各組組長開會。

x月9日:上午x點半,在定點招生的地方繼續擺攤設點,8點半,開展主題班會,所有組員對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同時讓學生進行互相認識,簽訂安全承諾書,并通知學生詳細上課時間,同時與科技興農組一道組織了一場安全知識講座。下午開始進行義務課程輔導,并將學生分成三個興趣小組,晚上分組進行家訪,家訪分成三組分頭進行,晚上8點50,各組組長開會,晚上9點所有成員開會總結一天以來的工作進程,暫定由占天異匯報本組工作。

x月11日:上午進行義務課程輔導,下午進行單組授課。今天本組派陳妍君下鄉進行實踐考察。晚上8點50各組組長開會,晚上9點進行開會總結,暫定由陳紅丹匯報本組工作。

x月12日:上午進行義務課程輔導,預計小學組上英語課及音樂課,教授歌曲《魯冰花》,初中組上數學課和物理課,同時進行了手工課——絲網花的編制,下午小學組上數學課、英語課和音樂課,初中組上數學課和音樂課,興趣音樂班進行繼續輔導,今天本組派陳姍和陳紅丹下鄉進行實踐考察。晚上8點50各組組長開會,9點所有成員開會總結一天以來的工作進程。暫定由曾聰匯報本組工作。

x月13日:上午進行義務課程輔導,中午11點30,贈與王英鎮鎮政府牌匾,下午一二節課進行單組授課,三四節課進行成果匯報展的節目彩排。今天本組派余釗泉、占天異和曾聰下鄉進行實踐考察。晚上8點50各組組長開會,晚上9點進行開會總結,暫定由陳姍匯報工作。

x月14日:上午9點為“告別儀式”及小型成果展,下午進行仙島湖半日游。晚上x時返校。

(三)總結階段:(20xx年x月15日—20xx年x月20日)

x月15日至x月20日:整理活動資料,并進行總結、反思。

六、活動紀律

1、自覺遵守憲法和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維護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

2、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發揚團隊精神,聽從帶隊老師的指揮。

3、自覺維護志愿者服務隊的形象,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和文明素質,維護湖師形象,不做損害湖師形象的事。

4、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愛惜公共財產,損害公物照價賠償。

5、明確職責分工,認真完成任務。

6、堅持事實求是原則,說話要事實依據,辦事力求從實際出發,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x、尊重當地人民群眾,虛心向當地群眾學習,不與當地人民發生沖突,事事要做到有禮有節。

8、若有違反上述條款的,視情節給予批評、警告、開除隊籍處分,情節嚴重的,建議學校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七、注意事項

1、隊員須佩戴校徽,穿著隊服,著裝整潔。

2、應入鄉隨俗,密切聯系群眾,多與當地群眾聯系。

3、尊重當地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不要隨便打擾別人休息。

三峽教案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用兩位數乘”的主要內容是:整十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三位數。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進行設計時,強調算法探究,重視對算理的剖析,使學生獲得多種算法的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了整十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三位數,并且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計算。因此本課主要是對這些內容進行復習,讓學生明白算理,形成知識網絡,并鞏固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乘法口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3、在復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教學難點: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引入

1、出示20、14、124

、25、38、300六個數字,請任選兩個數字組成一個乘法算式。

預設: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14×20=

38×14=

14×124=

38×20=

25×38=

38×124=

14×400=

14×25=

25×124=

……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2、觀察三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并反饋。

3、出示課題:用兩位數乘(復習)

二、知識梳理

(一)整十數與兩位數相乘

1、第一組中任選一題,并說說計算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并反饋。

預設1:推算

因為14×2=28,所以14×20=280。

預設2:豎式計算

1

4

×

2

2

8

2、14×400=可以怎么算呢?

學生反饋。

3、兩位數乘一位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而兩位數乘整十數是我們這學期的知識,那么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知識,體現了數學知識的連續性。

(二)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

1、在第二組中任選一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

預設:38×14=

方法1:38×14

=38×10+38×4

=380+152

=532

方法2:

3

8

×1

4

1

5

2

表示什么?

3

8

表示什么?

5

3

2

表示什么?

討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問:箭頭所指的數是怎么來的?

2、觀察并比較兩種算法,說說有什么關系。

3、小結:豎式計算是對橫式計算的優化。

(三)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

1、在第三組中任選一個算式。

預設:14×124=

方法1:14×124

=10×124+4×124

=1240+496

=1736

方法2:14×312=

1

2

4

×

1

4

4

9

6

1

2

4

1

7

3

6

2、小結: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是從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遷移過來的。

三、練習鞏固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適的數(口答)

7

3

4

8

×2

9

×

9

9

6

5

7

……73×

3

6

7

2

……×

1

4

6

……73×

3

6

7

2

……×

2

1

1

7

……+

4

3

9

2

……+

2、下面各題錯在哪里?請改正。

4

5

3

5

×1

1

×

4

4

5

1

4

4

5

9

3、用你喜歡的方法做

17×36

21×107

4、解決問題

泰日學校最近在開展讀書節活動,活動之一是讓小朋友寫一句讀書名言,學校總共有28個班級,平均每班有43人,請問學校可以收到多少句讀書名言?

活動之二是每個班級可以向圖書館借23本書,三、四年級分別有6個班,請問三、四年級一共可以借多少本書?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五、拓展延伸

活動之三是每人看一本書,小強在看一本200頁的書,每天看12頁,17天能看完嗎?

六、板書設計:

用兩位數乘(復習)

推算

兩位數與整十數相乘

遷移

豎式計算

橫式計算

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

適時板書

遷移

豎式計算

橫式計算

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

豎式計算

教案設計說明:

本課是對兩位數乘法的復習,因此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形成知識網絡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新課開始,我出示6個數,讓學生任選兩個數組成一個乘法算式,學生邊反饋我邊整理,形成三種類型的題目。學生發現這些都是兩位數的乘法,從而引出課題。

在知識梳理的過程中,我根據教材設計,先從兩位數與整十數相乘開始,學生一般會得出兩種計算方法:推算和豎式計算,在讓學生介紹算法的過程中,發現這兩個方法的算理是相通的,都是先用整十數十位上的數與兩位數相乘,再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1個0。這里我把14×400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的算式也放在兩位數與整十數相乘這一組,因為學生同樣可以運用推算和豎式計算來得出結果。

三峽教案范文第5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根據注釋理解古詩內容。

3.

查閱資料,加深對詩中事物的理解。

教學重點:

1.

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根據注釋理解古詩內容。

教學難點:

查閱資料,加深對詩中事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題,板書課題

1.

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師:在中國的古詩花園里,有一類古詩格外引人注目,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詠物詩。(板書:詠物詩)

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詠柳》《詠鵝》《梅花》《風》等古詩,告訴學生:歌詠某一事物的詩歌就是詠物詩。

3.

今天學習的《古詩三首》就是由三首詠物詩組成。讀讀題目,你們一定能猜到詩中所詠的事物。(板書三首古詩的題目,學生說詩中歌詠的事物)

二、質疑詩歌,朗讀詩歌

1.

提出疑問。

師:讀了題目,你們心中一定有了疑問,對嗎?(學生提出“為什么歌詠?”“歌詠它什么?”等疑問)

2.

朗讀詩歌。

師:要想解決疑問,先得讀好詩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兩遍)

3.

教師指名讀,學生齊讀。

4.

師:大家已經讀準了字音,達到了朗讀古詩的一級標準。現在試著把古詩的節奏朗讀出來吧。

5.

教師指名有節奏地朗讀詩歌。

教師引導評價:你喜歡誰的節奏?

6.

師:古詩是按照平仄規律創作的,請聽吟誦。(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吟誦音頻,出示三首詩的平仄,然后學生依照“平長仄短入聲促”的規則嘗試吟誦,齊誦。建議:一般情況,“–”短平讀一拍,“―”中平讀兩拍,“—”長平讀三拍。“∣”仄聲在二四六字的位置時讀一拍,一三五字位置時讀半拍。“∣”入聲讀得短促有力)

馬詩

石灰吟

竹石

∣∣–—

–—∣∣∣–—

∣∣–—∣∣―

大漠沙如雪,

千錘萬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

∣∣–—∣∣—

∣—–∣∣–—

燕山月似鉤。

烈火焚燒若等閑。

立根原在破巖中。

–—

–∣∣

∣∣∣—–∣∣

–—∣∣–—∣

何當金絡腦,

粉骨碎身渾不怕,

千磨萬擊還堅勁,

∣∣∣–—

∣—–∣∣–—

∣∣–—–∣―

快走踏清秋。

要留清白在人間。

任爾東西南北風。

三、借助注釋,理解詩歌

1.

借助注釋,默讀詩歌。

師:三首詩分別描寫了什么事物?請借助注釋,將詩中描寫的事物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并適當批注。

2.

學生默讀,想象批注。

3.

交流:

(1)問題1:《馬詩》描述了一匹怎樣的馬?它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之中?

①第三、四句詩是說,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這是一匹渴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的駿馬。

②第一、二句詩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是一幅戰場景色圖,悲涼肅殺。這匹駿馬就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正是它可以建立功勛的環境,內心的渴望一定更大。

(2)問題2:《馬詩》中的馬兒馳騁于什么季節?

“清秋”時節,草黃馬肥,正好驅馳,冠以“快走”二字,可見這匹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好是可以萬里橫行的壯年。

(3)問題3:《石灰吟》里的石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①“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第二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燒煉的就是石灰石。這是不怕磨礪的石灰。

②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石灰燒制圖”,引導理解“粉骨碎身”的含義。感受石灰不怕犧牲的特性。

③學生觀看石灰圖片或者真正的石灰,感受石灰清白的特點。

(4)問題4:《竹石》中的竹子長在哪里?它是什么樣的?

①前兩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環境不好,但基礎牢固。后兩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多大的打擊,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鄭燮不但寫竹寫得好,而且他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請看插圖。圖里的竹子哪些地方和詩歌里的竹子是相似的?

4.

朗讀詩歌,加深印象。

師:咱們再讀詩歌,將詩中事物的樣子牢牢記在心里吧。(學生齊誦詩歌)

5.

指名誦讀。

四、學習生字,規范書寫

過渡:通過朗讀,三首古詩的內容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的生字。

1.

觀察生字,互相提醒。

師:仔細觀察這4個生字,你覺得哪個字在書寫時需要提醒大家?

2.

學生交流:

“鑿”字下邊里面是“羊”字少一橫。

“絡”字左右同高,“錘”字左低右高。

“錘”字左窄右寬,左邊的第一橫對準右邊撇和第一橫中間,左邊第二橫對準右邊第一二橫中間,左邊第三橫對準右邊第二三橫中間,左邊的豎提的“提”對準右邊第三橫左側。

“焚”字下邊的“火”字第一、二筆點和撇在上邊“林”字兩豎的下面。

3.

教師板書,學生觀察后書寫生字。

4.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分析其由來。

“焚”的本義是古人為墾地耕作而引火燒毀荒草野林;后來引申為“燃燒”,如“焚化、焚毀、焚書”等。

“鑿”的本義是捶打鋼鉆,在木石等材料上挖孔鉆洞,如“開山鑿洞”;后來引申為痕跡深刻的,確切而無法消除的,如“言之鑿鑿”;還有用以鑿洞的工具,如“

鑿齒、鑿子、方鑿、斧鑿”等。

五、默寫古詩,小結課堂

1.

背誦課文。

2.

默寫《竹石》,并打開書對照是否有誤。

3.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詠物詩,并且通過對照注釋和查閱資料了解了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詩人為什么要歌詠這些事物。

六、課后作業

查閱三位詩人的生平故事。

板書設計

10 古詩三首

詠物詩

馬詩

石灰吟

竹石

為什么歌詠?

歌詠它什么?

課時作業

一、我會填空。

《古詩三首》中每一首詩都( 歌詠 )了一個事物,我們叫它們( 詠物 )詩。

二、解釋詩句。

1.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這匹馬何時才能戴上鑲金的轡頭,盡情馳騁在這秋高氣爽的戰場上?

2.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巴南区| 家居| 册亨县| 枞阳县| 博湖县| 磐石市| 商河县| 新龙县| 洛扎县| 乡宁县| 桐城市| 固阳县| 铜陵市| 玉山县| 原阳县| 垦利县| 邵东县| 嘉鱼县| 浏阳市| 平武县| 钟山县| 内乡县| 山东省| 临汾市| 杭锦旗| 南华县| 巴林右旗| 昔阳县| 顺平县| 南通市| 凉城县| 香格里拉县| 昭苏县| 宜阳县| 柘荣县| 喀喇沁旗| 比如县| 宿松县| 宁强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