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導論論文

機械導論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導論論文

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第1篇

導游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導游詞有什么特點?學生寫導游詞應該寫到怎樣的程度?在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后,終于在《大學語文》中找到了比較全面科學的介紹———《導游詞及導游詞創作》。書中對導游詞是這樣定義的:“導游詞是導游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吸引和招徠游客的重要手段。”文中對“導游詞”的創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語言詼諧、幽默和具有詩歌音樂美,靈活運用各種修辭和表達方法”等。這是大學語文的要求,小學語文又該如何處理?基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習作水平,反復研究之后,確定指導習作時應該緊緊抓住導游詞“講究口語化,注重互動交流”的特點。另外,四年級上冊還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因此,本次習作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寫一段導游詞。

二、探尋最佳路徑

(一)前置學習做準備

前置性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差異,有利于教師基于學生的真實起點組織教學。“寫導游詞”的教學,如果僅僅在課堂上讓學生回憶參觀游覽的某個景點來進行習作,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是相當困難的。如果由教師提供某些景點的風光介紹或故事傳說展開教學,學生面對的是他未必熟悉或未必感興趣的內容,想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困難的。同時,這樣做法跟當下倡導的“生本課堂”的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根據《寫導游詞》這一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桂林學生的學情編制了《桂林景點資料收集單》,讓學生提前一天完成。課始,呈現學生推薦景點的統計,讓學生感受到那一個個景點是他們真誠用心推薦的,一個個數字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晶。這既是對前置性學習的回應,又是對課堂學習的驅動。習作前,展示優秀的資料收集單,并對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梳理,分類羅列給予表揚,這樣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習作興趣。習作時,有了這一“前置性學習單”的支撐,大大降低了寫導游詞的難度,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尋方法

通覽教師的習作課,往往會從“習作提示”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對“習作提示”的閱讀、討論、分析,明確習作的內容和要求;然后,教師再根據習作的內容和要求對學生進行作前指導。這樣的做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的學習。如何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作用,從“教而學”走向“學而教”呢?在“寫導游詞”的教學中,又該從怎樣的途徑讓學生明晰習作的內容,掌握導游詞的習作特點呢?首先,制作了一段介紹“趙州橋”的導游講解視頻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對導游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出示課文《趙州橋》相應片段,架構起習作與閱讀的鏈接;最后,同時呈現趙州橋課文片段與導游詞,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①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②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生經過對比探究,不僅明白了導游詞的習作內容,而且了解到導游詞最大的特點是導游與游客的互動交流,更重要的是發現導游與游客交流的方式有歡迎、指示、提醒等,發現導游在介紹時經常會用自問自答的方法引起游客的注意,引導游客參觀游覽。這樣的教學,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探究、討論,對有關導游詞的知識了解逐步深入,對導游詞的表達特點逐步明確,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個別學生回答的策略,使得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對提升全體學生的能力有比較好的效果。

(三)分層習作自主選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應該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課堂。那對四年級的學生“寫導游詞”應該提出怎樣的要求比較合適?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興趣點也不盡相同。于是,在反復研究之后,設計了分層習作的要求:“請選擇一項內容寫導游詞:①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可介紹景點風光或景點的故事、傳說等;②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既介紹景點風光又介紹有關景點的故事、傳說等。”這樣的要求,通過一個“或”字與一個“和”字,使得學生在習作的內容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在習作的難度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加以選擇,摒棄以往星級分層的做法,將分層的形式淡化、弱化,充分觀照學生的心理感受。

三、融通指導評改課

在習作教學中,有“習作指導課”和“習作講評課”之分,兩種不同的課型一般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呈現。“寫導游詞”的教學,根據中年級習作的要求和習作內容的特殊性以及前置性學習的支撐,設計了評改與指導的融通。具體分三個步驟來實施。

(一)借助清單自評自改

在習作教學中,哪怕在習作前學生已經非常明確習作的要求,在習作時有些要點也會被他們忽視甚至忘卻。因此,我們在學生的習作單下面設計了一份“評價清單”。對照清單修正自己的習作。初稿完成后,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對照清單在自評一欄里打打鉤。這樣一次自評,使學生在評價自己的習作時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依據,避免了孩子無從著手的尷尬,也改變了以往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僅僅改幾個錯別字和標點的狀況。“習作評價清單”對孩子們深入地把握導游詞的基本特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幫助,同時也為孩子們自主獨立地評改習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習作評價清單”在自我層面上融通了評改和指導。

(二)互讀習作提出建議

在試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完成200字左右的導游詞,大部分的孩子大約需要12分鐘,少數孩子只要8分鐘左右,而有些孩子需要15分鐘以上。如何讓先行完成的孩子繼續提高,而不是無謂的等待,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自評完成后,讓他們尋找學習伙伴交換評改,讀一讀對方的導游詞,在“評價清單”互評一欄里給對方打打鉤,并且提出修改建議。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看到他人的缺點,另一方面也能夠學習他人的優點。這是一個互相評改、互相指導的過程,在同伴層面上融通了評改與指導。

(三)指名展示二度指導

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插秧;軟盤育秧;雙膜育秧;機插作業技術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技術,主要包括:機插育秧技術、機插大田栽培技術和插秧機操作技術。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近幾年來,我們結合武寧縣氣候環境、地理條件,擬定多項技術方案,反復育秧,多次試驗、比較,初步獲得了比較完整的水稻機械化插育秧的主要技術要點。

1水稻機插育秧技術

機插育秧是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與常規育秧方式相比,機插育秧的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化要求高。必須把握好5關:一是營養土配備消毒關,二是精耕細作秧田關,三是品種種子選擇關,四是精量播種關,五是秧水肥田管理關。把握3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栽插原則,二是適時栽插原則,三是合理密植原則。機插秧苗須達到2個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如毯狀,提起不散,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青秀均勻整齊,苗挺葉綠,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常用的機插育秧方式有軟盤育秧、雙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濕分為濕潤育秧和旱育秧。選擇育秧方式應根椐當地水源條件而定。在水源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軟盤濕潤育秧操作簡便可行,且用工少,生產成本低,質量有保證,適宜大面積推廣。

1.1軟盤育秧

1.1.1準備工作。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園。按照秧田面積與機插大田面積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備軟盤300~375片/hm2。準備寬2m的農用薄膜63m/hm2,長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為過篩的營養細土(菜園土)1500kg/hm2。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穩產的大穗型品種。大田一般需備足雜交早稻種子22.5kg/hm2(常規稻30kg/hm2)。種子應經過精選,以保證出芽率。并用藥劑浸種預防病蟲害;稻種吸足水分的標準是: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催芽標準為:手工播種根芽長度不超過2mm,機械播種“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細播種。軟盤育秧按播種方式可分為手工播種和機械播種,手工播種方法簡便通用。手工播種的作業流程:床土準備碎土拌肥過篩堆悶熟化;曬種發芽試驗選種藥劑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鋪放空盤裝盤土灑水播種蓋土封膜揭膜煉苗肥水管理起盤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種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溫濕,快出芽,促齊苗。膜內溫度保持在30~32℃,如超過35℃,應揭開兩頭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灼苗。如遇連續陰雨天,每隔2~3d,選中午揭開膜的兩頭通風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發白,必須補足水分,保濕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沒秧床,造成悶種爛芽。②一葉期。控溫控濕,防徒長。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超過25℃應兩頭揭膜通風降溫。③二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煉苗,干燥促根。揭膜應在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葉期。應注意保溫防寒,除陰雨天外,實行日揭膜夜蓋膜的方法,當最低氣溫穩定在15℃時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濕潤不發白,含水以透氣。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機插。⑤噴施送嫁藥(肥)。

1.1.4栽前準備。①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d進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應視苗色而定。②適時控水煉苗。栽前通過控水,促進秧苗老健,增強秧苗抗逆性。③帶藥移栽。機插秧苗由于苗小,個體較嫩,栽后易遭受病蟲危害,在栽前1~2d要噴藥預防,堅持帶藥移栽。④起運移栽。起盤后小心卷起盤內秧塊,疊放于運秧車,堆放層數一般2~3層為宜,運至田頭應隨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隨起隨運隨插,嚴防烈日傷苗。

1.2雙膜育秧

1.2.1作業流程。地膜打孔鋪放孔膜,精做秧板鋪撒床土,床土準備破碎拌肥過篩洇足底水均勻播種覆土覆膜蓋草揭膜煉苗肥水管理切塊移栽。

1.2.2準備工作。①雙膜準備。一般大田需備足幅寬1.5m的地膜63m/hm2;幅寬2.0m的農膜63m/hm2。②地膜打孔。孔距一般2cm×3cm,孔徑為0.2~0.3cm。打孔孔徑不宜過大或過小,孔徑過大造成大量秧根下扎,增加起秧難度;孔徑過小,透氣性差,易造成爛秧。③秧池準備。秧池田與機插秧大田比例為1∶100。秧池田的秧板寬為1.4m。秧溝規格及秧板質量標準與軟盤育秧要求相同。

2機插大田技術

2.1大田耕整

①田塊平整,高低不過寸。②田面整潔,無雜殘物。③田

面上細下粗,細而不糊;上爛下實,表土硬軟適中,插秧作業時不陷機、不壅泥;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結,水清不渾濁。④耕整時,不宜用深耕機械作業,以防耕作層過深。

2.2大田施肥

根據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結合旋耕作業施用適量有機肥和速效化學肥料。氮肥量一般掌握在稻田總氮量的20%。在缺磷鉀土壤中應適量增施磷鉀肥。

2.3泥漿沉淀化除封殺

化除封殺是機插秧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大田耕整后須經一段時間沉實。沉實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土質情況而定。砂質土需沉實1d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實1~2d,黏土一般需沉實3d左右。

3機插作業技術

插秧機按操作方式可分為手扶步進式與乘坐式,我縣丘陵山區適宜以手扶步進式為主;按插秧速度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行距30cm,不可調,株距3檔可調,深度、取秧量可調。其主要特點: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可以量化調節。二是具有液壓仿形系統,可以提高水田作業的穩定性。三是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操作靈活自如。四是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

3.1插秧機調試

插秧前須對插秧機作1次全面檢查調試,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要按照農藝要求確定穴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數,調節好相應的株距和取秧量。以保證大田適宜的基本苗。

3.2插秧機道路行走

插秧機前往作業區進行道路行走程序:一是發動機起動后,應達到熱機狀態。二是將苗箱置在機體的中間位置上。三是將變速桿撥到“行駛”位置上。四是將液壓操作手柄往下撥到“上升”位置,然后把液壓操作手柄撥到“固定”位置。五是將發動機油門處于低速轉動狀態。六是將主離合器手柄慢慢拉到“連接”位置,插秧機即可行走。

3.3插秧機田間行走

(1)田間行走方法。方法1:插第1行時首先在田埂周圍留有4行寬的余地。方法2:第1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3邊留有4行、8行寬的余地。

(2)插秧機的轉向換行。插秧機到田頭轉向換行采取步驟:一是將插秧機離合器撥至“斷開”位置,降低發動機轉速,將液壓手柄撥至“上升”位置,使機體上升,將劃印桿收回。二是將手柄往上稍稍抬起并用手捏需旋轉方向一側的轉向離合器手柄,插秧機即慢慢開始輕松轉向,以便進行下一個行程插秧作業。

(3)劃印器的使用。插秧機在行走時,劃印器在大田表土上會劃出一直線痕跡;插秧機轉彎后,應將發動機上的中間標桿對準劃印器劃出的直線,以保持插秧機的直線行駛。

(4)側對行器的使用。插秧機轉彎后,應將側對行器對準上一個行程已插秧的秧苗行,以使插秧機每次行走時有均勻的行距。

3.4插秧機停止作業

作業結束需要停機時,首先將油門撥至“低”的位置,使發動機轉速下降;然后將發動機開關撥至“OFF”位置,發動機可立即熄火,插秧機停止作業。

參考文獻

[1]劉云,杜茶英.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要點[J].南方農機,2006(3):32-33.

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第3篇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我們在論文的寫作當中所提供的文獻信息必須是公開的出版物,也要精選出國內外最新的相關文獻。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傳、王克威主編.精神科查房手冊[C].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長虹、叢中主編.臨床心理治療學[C].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師(二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詢師(三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自2007-2009年跟蹤調查結果

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多數選擇寧波或18馬力四輪車帶五鏵犁以翻地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積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溝,生地楞伐塊比例大,翻耕地塊一般需48小時浸透,增加泡田時間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約4~5小時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質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時間掌握不準,耙地過細膩,滲水速度慢,延遲插秧時間,高差大等都影響插秧與灌溉都不同程度影響插秧作業質量。

2機械育苗質量差,壯秧效果不達標

主要問題有軟盤床土厚度不夠,播量過大,秧田管理不科學。底土過厚或過薄,農戶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擔心底土厚盤根不好,插秧時漏穴,一般鋪設1.5cm以下,底土過薄種子密度大,床土養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齡秧苗出現發黃脫肥現象,出現小苗弱苗現象,播量過大,農戶過分擔憂插秧缺苗,補苗問題,隨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達到800~1000g/m2,播量大,單位面積秧苗根條數多,地下部水肥爭奪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長,苗弱,莖彈性減弱,第一鞘長增加葉間距拉長。插秧時植傷率提高。田間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機插秧要求適宜的株高、葉齡,否則對插秧質量有一定影響,秧田管理不及時,溫濕度不適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長最適宜溫度進行放風管理,澆水次數多,秧苗整齊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達到機插要求,田間易造成缺苗斷條現象,水分過大達不到旱育壯秧標準,盤根受影響不能形成毯式秧盤。

3機械插秧技術不過關,嚴重制約了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的優勢

機械插秧質量對水稻產量影響最大的一個環節。插秧時造成植傷,機手對機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針抓秧時秧苗莖基部組織擠壓破裂,造成秧苗彎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緩苗,調查發現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損傷達5~6株,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間基本苗數不足而減產。即便是勉強存活緩苗時間延長,生長發育緩慢。2008年調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補苗工時費。也對后期水稻生長發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緩苗慢、時間長,機插秧緩苗時間一般在7~10天,返青期過后正值除草施藥期,田間保持相應高度水層極易遭到潛葉蠅的危害,不僅使營養生長期出現滯后,而且分蘗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應都拖后,晚熟4~5天,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

4水稻機械插秧秧齡問題

雖然機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時間長,秧苗遲遲不能下田,秧齡超過35~40天現象普遍存在,此時因后期天氣溫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長速度快根系長,插秧時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齡過長也是影響插秧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機插秧要根據品種、地力和插秧時間等綜合因素而定,插秧過稀或過密都會減產,稀植保苗數不足,密植易造成貪青倒伏、得病減產。

6機械化生產水稻施肥不科學

施肥機械的引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勻,田間表現生長整齊一致。但機械插秧施肥技術是決定產量高低的保證,但施肥時期、施肥方法,農戶一般還遵從手工插秧的經驗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蘗肥,由于緩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蘗高峰后移,生育進程拖后,無效分蘗多。以2009年為例一次分蘗肥空癟率在12.8%,有效分蘗率85.3%,二次分蘗肥空癟率在17.4有效分蘗率76.5%。氮肥量中分蘗肥比例超過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滅蟲環節,重治療輕預防

機械插秧要根據田間長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確管理模式,生產上農戶往往忽視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總是發現田間得病后再打藥防治。這就是機械插秧最應該注意的主要的技術環節之一。2009年阿城區料甸鄉新發村二組近200畝機插水田因穗莖瘟減產8.3%。而勝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莖瘟發病率僅在3.5%左右,對產量影響甚微。

8機械化生產水稻灌溉問題

機械插秧對水田灌溉要求,農戶習慣深水灌溉。還有的田塊長期渴水。或有水區不進行曬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長期淹水,地下根系發育不好,黑根黃根增加,分蘗慢、分蘗數量不足,畝產量相差100kg左右。

9機械化生產水稻收獲問題

因機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現象,一般收獲時間都延后,容易造成驚紋粒,脫殼率達到3%。

對秸稈還田認識不足:收獲時一般不直接將秸稈粉碎,秸稈還田率不足10%,不超過2萬畝。多數將秸稈田間焚燒,將培肥地力增加有機質的最好資源白白毀掉,造成鉀資源嚴重浪費。

10推廣水稻機械化生產必須堅持標準化栽培作業

水稻生產發展首先依賴稻作技術的進步,在目標栽培體系中提高標準化技術及措施,其是機水稻械化生產,各技術環節只有堅持質量標準,農技農藝有機結合才能實現節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種應用關

水稻機械化生產適宜品種為株高中等,中矮桿,分蘗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蟲,后熟快,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品種,品種在任何作物中主要決定作用生產潛力任何一個新品種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條件才能滿足其增產潛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機械導論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自2007-2009年跟蹤調查結果: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多數選擇寧波或18馬力四輪車帶五鏵犁以翻地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積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溝,生地楞伐塊比例大,翻耕地塊一般需48小時浸透,增加泡田時間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約4~5小時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質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時間掌握不準,耙地過細膩,滲水速度慢,延遲插秧時間,高差大等都影響插秧與灌溉都不同程度影響插秧作業質量。

2、機械育苗質量差,壯秧效果不達標

主要問題有軟盤床土厚度不夠,播量過大,秧田管理不科學。底土過厚或過薄,農戶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擔心底土厚盤根不好,插秧時漏穴,一般鋪設1.5cm以下,底土過薄種子密度大,床土養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齡秧苗出現發黃脫肥現象,出現小苗弱苗現象,播量過大,農戶過分擔憂插秧缺苗,補苗問題,隨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達到800~1000g/m2,播量大,單位面積秧苗根條數多,地下部水肥爭奪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長,苗弱,莖彈性減弱,第一鞘長增加葉間距拉長。插秧時植傷率提高。田間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機插秧要求適宜的株高、葉齡,否則對插秧質量有一定影響,秧田管理不及時,溫濕度不適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長最適宜溫度進行放風管理,澆水次數多,秧苗整齊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達到機插要求,田間易造成缺苗斷條現象,水分過大達不到旱育壯秧標準,盤根受影響不能形成毯式秧盤。

3、機械插秧技術不過關,嚴重制約了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的優勢

機械插秧質量對水稻產量影響最大的一個環節。插秧時造成植傷,機手對機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針抓秧時秧苗莖基部組織擠壓破裂,造成秧苗彎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緩苗,調查發現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損傷達5~6株,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間基本苗數不足而減產。即便是勉強存活緩苗時間延長,生長發育緩慢。2008年調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補苗工時費。也對后期水稻生長發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緩苗慢、時間長,機插秧緩苗時間一般在7~10天,返青期過后正值除草施藥期,田間保持相應高度水層極易遭到潛葉蠅的危害,不僅使營養生長期出現滯后,而且分蘗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應都拖后,晚熟4~5天,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

4、水稻機械插秧秧齡問題

雖然機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時間長,秧苗遲遲不能下田,秧齡超過35~40天現象普遍存在,此時因后期天氣溫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長速度快根系長,插秧時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齡過長也是影響插秧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機插秧要根據品種、地力和插秧時間等綜合因素而定,插秧過稀或過密都會減產,稀植保苗數不足,密植易造成貪青倒伏、得病減產。

6、機械化生產水稻施肥不科學

施肥機械的引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勻,田間表現生長整齊一致。但機械插秧施肥技術是決定產量高低的保證,但施肥時期、施肥方法,農戶一般還遵從手工插秧的經驗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蘗肥,由于緩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蘗高峰后移,生育進程拖后,無效分蘗多。以2009年為例一次分蘗肥空癟率在12.8%,有效分蘗率85.3%,二次分蘗肥空癟率在17.4有效分蘗率76.5%。氮肥量中分蘗肥比例超過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滅蟲環節,重治療輕預防

機械插秧要根據田間長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確管理模式,生產上農戶往往忽視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總是發現田間得病后再打藥防治。這就是機械插秧最應該注意的主要的技術環節之一。2009年阿城區料甸鄉新發村二組近200畝機插水田因穗莖瘟減產8.3%。而勝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莖瘟發病率僅在3.5%左右,對產量影響甚微。

8、機械化生產水稻灌溉問題

機械插秧對水田灌溉要求,農戶習慣深水灌溉。還有的田塊長期渴水。或有水區不進行曬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長期淹水,地下根系發育不好,黑根黃根增加,分蘗慢、分蘗數量不足,畝產量相差100kg左右。

9、機械化生產水稻收獲問題

因機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現象,一般收獲時間都延后,容易造成驚紋粒,脫殼率達到3%。對秸稈還田認識不足:收獲時一般不直接將秸稈粉碎,秸稈還田率不足10%,不超過2萬畝。多數將秸稈田間焚燒,將培肥地力增加有機質的最好資源白白毀掉,造成鉀資源嚴重浪費。

10、推廣水稻機械化生產必須堅持標準化栽培作業

水稻生產發展首先依賴稻作技術的進步,在目標栽培體系中提高標準化技術及措施,其是機水稻械化生產,各技術環節只有堅持質量標準,農技農藝有機結合才能實現節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種應用關

水稻機械化生產適宜品種為株高中等,中矮桿,分蘗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蟲,后熟快,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品種,品種在任何作物中主要決定作用生產潛力任何一個新品種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條件才能滿足其增產潛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三年翻耕一次,耕一年旋兩年,推廣秋翻秋整地為主,反深度15~20cm,旋耕深度10~15cm,翻地結合秸稈還田,將粉碎的秸稈深埋入耕層內,有利于熟化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培肥地力,旋耕不易造成欠溝和伐塊,容易整平,旱整平為水找平創造了基礎,耙地方法也決定機械插秧的質量的基礎條件,要做到上松下實,上糊下爛。不可不過于細膩,否則滲水速度慢沉淀時間長,影響插秧進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衡阳市| 濮阳市| 桃园市| 牙克石市| 长海县| 襄汾县| 崇明县| 霍邱县| 龙游县| 安阳市| 永州市| 佛冈县| 秦安县| 同仁县| 贵南县| 监利县| 长葛市| 饶河县| 襄汾县| 贞丰县| 名山县| 德庆县| 榆社县| 辽阳县| 平乡县| 沙河市| 泾源县| 玉林市| 安平县| 明星| 拜城县| 宝兴县| 周宁县| 灵石县| 英德市| 左云县| 通城县| 宽城| 石阡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