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林長制工作要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懶洋洋89”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度林長制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2020年,四合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立鄉、旅游興鄉、文化和鄉、和諧建鄉”發展戰略,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林長制體系建設
健全鄉、村兩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設立鄉級林長10人,村級林長33人,進一步明確鄉、村兩級林長責任;全年召開林長制專題會議2次,根據《四合鄉2020年林長制工作考核辦法》,組織開展林長制考核工作,深入宣傳《林長工作守則》,聘請市級功能區社會監督員2人;規范設置林長制宣傳欄1塊、鄉村林長公示牌12塊、公開欄7塊,并及時更新相關內容。
二、保障能力
對全鄉6個行政村(社區)及重點生態功能區建立“一林一檔”,制定“一林一策”,林業技術人服務人員不定期開展技術服務,組織生態護林員進行培訓,每月對護林員巡林情況進行檢查,對不能正常履職的2名護林員進行更換,及時足額兌現護林員工資,每季度按時“五個一平臺”工作簡報。
三、林長制改革示范區
積極申報建設林長制“五大工程”項目,并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建立“五綠”示范點6處,按要求報送改革典型材料,宏霞村、水塘村建成市級林長制改革示范點,在全市率先開展鄉、村林長履職公示公開試點工作。
四、護綠任務
建立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最嚴格的森林保護制度,嚴守林地和森林紅線,全年共采伐活立木蓄積量62立方米,20個森林督查圖斑未發生違法占用林地、亂砍濫伐林木行為,完成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區劃核實工作,及時發放生態補償資金;開展野生動物禁食及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并報告動物異常情況;加強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常管理,完成保護區整合優化工作,將部分村莊和永久基本農田調出保護區范圍;全鄉79株古樹得到掛牌保護,各村(社區)對護林員每月巡林情況進行考評,鄉林長辦組織年度考核。
五、增綠任務
繼續實施增綠增效行動,全年完成更新造林270畝,森林撫育21480畝,省級封山育林500畝,退化林修復500畝;水塘村成功創成省級森林村莊。
六、管綠任務
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鄉財政撥出專門經費用于防火隊伍建設,購置防火器材,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1200多份,張貼《禁火令》200余份,制作懸掛宣傳橫幅60余條,全年沒有發生森林火災;積極開展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組織專業隊清理枯死松樹2010株,對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1100多株馬尾松進行化學防治;推進平安林區建設,查處林業行政案件1起,調解涉林矛盾糾紛8起,未發生重大林業安全生產事故和到縣以上涉林群體性上訪事件;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苗木質量檢查和林業“雙打”行動,保護林業植物新品種。
七、用綠任務
積極引導和促進竹產業健康發展,筍干、竹工藝品等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山核桃產量逐年增加,年產值達700萬元;多方籌集資金,修建竹林道路5.2公里;森林旅游業發展形勢良好,全年旅游人數達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0萬元。
八、活綠任務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培育各類新型林業主體14個,社會總投資8億余元,其中,安徽德馨水墨山莊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廣德清水慢享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建成玻璃滑道項目;林業技術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服務活動,繼續扎實推進國家紅殼竹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九、宣傳、示范工作
持續推進萬隆縣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工作。努力推進完成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的整改,配合區林業局做好保護區的日常監管工作。
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工作。做好2018、2019年7000余畝的春季管護工作。完成2020年度新一輪退耕還林10000余畝的掃尾造林任務,組織各村正在開展2020年度退耕還林土地丈量工作。春季義務植樹鎮級義務植樹50畝,各村組織實施義務植樹5萬株。審批征占林地修建房屋4宗、審批林木采伐274宗。
嚴格做好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機構,制定完善了森林防火預案,層層簽訂了森林防火目標責任書,利用大小會議、張貼森林防火倡議書5000余份,發放森林防火宣傳資料10000余份,安裝森林防火固定式宣傳標語60塊,利用村級廣播每次滾動播出森林防火宣傳錄音,出動森林防火宣傳車宣傳68次等多種形式宣傳森林防火工作,上半年未發生森林火災。設置森林防火檢查站2個,安排巡山護林人員26人,常態化開展巡山護林30余天。加強涉林安全監管,對境內涉木企業2家檢查各6次,上半年未發生安全事故。
有序開展林長制工作。根據區林長辦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建立健全我鎮林長制相關制度,深入開展鎮村兩級林長巡山護林工作,有效保護我鎮林業生態持續向好發展。維修固定式林長制公示牌15塊,各級林長常態化開展巡山護林300余次。
二、水利方面
全面推進河長制常態化工作。更新鎮村級河長名冊,鎮級河長每月巡河至少2次,村級河長每月巡河至少3次,積極組織青年志愿巡河1次、婦女志愿巡河1次、民間河長志愿巡河2次。
河流穿過村莊、集鎮、城市匯入江河湖海,這個過程中,河水可能變臟、變臭……誰來防止水生態“悲劇”的發生?在坐擁鄱陽湖流域的江西,由政府任命的“河長”們正在扮演這樣的角色。他們擔負起責任,保“一湖清水”注入長江。
“五級河長”共筑河湖保護網
鐘有國是江西省靖安縣雙溪鎮副鎮長,也是鄱陽湖五大河流之一修河支流北潦河的“副河段長”,負責轄區內7.5公里河道的水質和污染源調查。
“我每天要巡查河道和河堤,如果發現排放污染物、非法捕撈等情況,要馬上制止,或者向縣里反映。”鐘有國說,除了他之外,還有4名村干部兼任河道巡查員和4名專職河道保潔員。
因為深諳水性,雙溪鎮大橋村村民甘立林被聘為河道保潔員。每天上午或者傍晚,他都撐著竹筏,在河道里打撈垃圾。“遇到湍急的水流或者淺灘,就用卡車輪胎內膽,人坐在中間,一邊劃水一邊撈垃圾,比竹筏靈活。”
鐘有國和甘立林每天都要把巡查河道的場景拍照發到工作群。這個群里,有4名縣級“河長”、11名鄉鎮“河長”、50名村級“河長”,還有100多名河道保潔員,他們組成靖安縣河流的保護網絡。
目前,江西已在全境構建出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河長制”體系。“五河一湖一江”由7位省領導擔任省級“河長”,其他河流則按流域由88名“市河長”、822名“縣河長”和萬余名“鄉、村河長”層層包干。
在水域面積約占市域面積30%的“水都”南昌,南昌市長郭安認為,治水是個系統性工作,單靠管農業、水利和城建的部門,力量單薄。
“以前九龍治水,有矛盾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溝通缺失,導致問題擱置。現在出現問題可以通過河長來協調、調度和監督。”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羅小云說。
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河長制”的責任主體是“河長”,實質是黨政首長負責制。通過“河長制”,本來無人愿管、被污染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河流的管理已納入各級“河長”的政績考核。
現在,不時瀏覽工作群已經成為靖安縣副縣長兼“副河長”胡勇的習慣,“只要巡查員報告哪里有破壞河道、水資源的情況,我就要立刻協調水務、環保、公安、林業、農業等21個單位,必要時采取聯合執法。”
實施“河長制”僅半年時間,靖安縣的河流就發生了改變。“現在基本撈不到塑料袋、塑料瓶等白色垃圾了。”甘立林提起干癟的垃圾袋說,原來一天撈到的垃圾能裝滿兩袋子。
江西水生態良好,但河道采砂問題是痼疾。郭安擔任贛江南昌段“河長”后,啃下了河道非法采砂這塊“硬骨頭”。
“斷腕治砂。”郭安說,他們一方面肅清牽涉其中的體制內執法人員,一方面關停清理400多家砂場。最終查明涉事人員30余人,直接移交司法審判。再加上明確各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河道非法采砂問題基本得以整治。
羅小云說,江西特別注重依靠制度建設有序推進“河長制”。一方面是與“河長制”推進相關的工作機制,主要包括聯席會議制度、問題督辦制度、信息通報制度、考核評價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另一方面是與加強河湖保護管理有關的長效機制,如建立河湖健康評價體系、水域占用補償制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探索市縣綜合執法試點等。
倒逼流域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江西通過實施“河長制”提高環保標準,加強環保監管,改變了地方經濟發展思路,倒逼江河沿岸產業轉型升級。
湖口縣地處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環保任務艱巨。湖口縣委副書記鮑成庚介紹,如今,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項目堅決不引進;正在建設的不支持繼續發展;對老企業也用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倒逼他們引進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今后縣里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
據統計,2015年,湖口縣共清理違規建設項目97個,責令停止試生產或停止建設的企業4家,關停取締3家。總投資26億元的12個環境污染性項目落戶遭到一票否決。
一、基本業務:
1、2020年度防汛抗旱和防山洪地質災害工作。組織編制2020年度防汛抗旱和防山洪地質災害工作預案,成立組織領導、協調指導防汛抗旱和防山洪地質災害工作,通過汛前檢查等方式,落實防汛抗旱和防山洪地質災害工作的危險區人員摸排登記、搶險物資準備、搶險隊伍組織、危險區域安全警示等工作,做到災前有準備、救災有秩序、災后能恢復。2、小型水庫工作落實。根據上級要求,編制小(二)型水庫度汛工作方案,嚴格落實汛前檢查工作,落實水庫安全責任人、搶險物資準備、搶險隊伍組織、區域安全警示等準備工作,做到有備無患。根據小型水庫物業化管理要求,督促林業、李堰、白果等3村做好物業化養護工作。3、河長制工作。嚴格落實河長制相關工作制度,按照縣河長辦要求,組織、提醒鎮級河長按時巡河,督促村級河長落實巡河職責,結合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河長制相關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嚴格落實河長工作任務,截止5月底,已完成鎮級河長巡河29人次、村級河長巡河252人次,配合水環境治理工作4起,落實安全警示標識1起。
二、飲水安全工作。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安全逐戶逐項排查,了解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等情況,判斷其飲水是否安全。規模水廠建立了化驗室,水質檢測設備逐步更新,水廠自檢日檢和小型集中供水點旬檢已實現。小型集中供水點的供水戶數、人數已摸排清楚,并安裝了自動消毒設備,標示標牌和圍欄已安裝。選聘了責任心較強的小型集中供水管護員并簽訂管護協議,負責對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進行日常管護維修和水質旬檢送檢。
三、重點工程建設:
1、2020年度水利扶貧項目--冒峰村、合心村水利扶貧項目(杭淠分干渠除險加固項目),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設,正在組織驗收;2、縣2020年度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鎮項目、縣2020年度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資金項目--鎮鳳凰河(廟沖村響垱、山咀段)清淤整治項目已完成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待招標注冊系統建成后將組織招標工作;3、2020年第二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鎮白果村獼猴桃基地U型渠建設工程、鎮長沖村長沖排水渠項目、鎮李堰村王莊提水站項目已完成招標程序,目前工程正在建設中。
為切實加強全區各級河道的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河道工程的綜合效益,有效保護水資源和水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及省和市《水利工程管理實施細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現就建立全區河道管護“河長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維護河道生態健康為目標,以保障河道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為重點,以全面建立河道管護“河長制”為抓手,統籌河道功能管理、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管理,建立河道管護長效機制,嚴格河道管理監督考核,著力構建“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河網體系,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
建立河道長效管護保潔責任制,及時組織打撈以水花生為重點的水面漂浮物,清理沿河垃圾,保持河道水清流暢;嚴格河道水域岸線管理與保護,全面禁止河道管理范圍內各類違章設施、建筑物和行洪障礙物,保證河道沿線整潔美觀。
三、主要任務
1.明確各級河道管護“河長”。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全區各級河道管護“河長”。區級河道由區副局級領導干部擔任“河長”;村級河道(包括生產河)由村“兩委會”成員擔任“河長”。“河長”的主要職責是:督促落實河道管護保潔隊伍和管護制度,協調落實河道管護經費;督查河道水環境治理實施情況;督促查處各類侵害河道的違法行為。
2.建立河道管護保潔長效機制。按照“建立管護機構、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經費、統一管護標準、嚴格管護考核”的要求,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全面落實河道管護保潔單位和責任,實行全覆蓋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區級河道管護保潔責任主體為管委會,村級河道管護保潔責任主體為河道屬地村民委員會。市、區、村三級河道管護保潔工作要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由區、村整體或分片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管護保潔公司或自然人,并通過公開欄、報紙、電視、網站等媒體,公示各級河道的管護標準、管護公司和自然人、管護資金,接受群眾監督。區、村機關部門和單位集體一律不得參加投標。市財政對各級河道管護保潔實行以獎代補。
3.建立河道管護保潔考核驗收制度。各級河道“河長”每月組織一次河道管護保潔情況的考核驗收,區督查考核小組每季組織一次區、村河道保潔情況的考核驗收,并根據考核驗收結果按季兌付河道管護保潔經費、區級獎補資金(附河道管護保潔考核評分表)。平均得分(或得分)在50分及以上的為合格,全額兌現當季河道保潔經費、區獎補資金;低于50分、高于45分的為基本合格,減半兌付當季河道保潔經費;低于45分的為不合格,全額扣發當季河道管護保潔經費。凡河道管護保潔未能實現全覆蓋或區、村、機關部門、單位集體參加河道管護保潔招標的,實行一票否決,一律視為不合格。
4.建立“河長制”考核制度。區將把“河長制”落實情況納入全區綜合考評范疇,并根據考核驗收結果給予以獎代補資金總額10%的獎勵。河道“河長制”落實情況由“河長制”管理辦公室牽頭組織統一考核。區督查驗收小組每季度組織一次各級河道“河長制”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附“河長制”落實情況考核評分表),并及時通報督查考核結果。年度4次督查考核平均得分在45分以上的為合格,低于45分的為不合格。對年終經考核被評定為不合格的責任人,將全部扣除該項綜合考評得分,取消獎勵資金,并在全區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