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內科醫療質量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1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042-01
護理;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對經濟損失風險予以發現、評估并尋求其對策的管理科學,以減少經濟損失和法律訴訟為目的[1]。護理風險管理是把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極處理變為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積極預防,處理更全面、更科學[2]。心內科存在老年患者多、病情重且病情反復、猝死率高等特點,護理風險始終存在于護理操作、危重患者護理、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為了杜絕事故、減少差錯、確?;颊甙踩?就必須將護理工作過程中的風險隱患加強評估,制訂并落實各種風險管理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有效降低護理風險。
1 護理風險評估
1.1 患者因素 患者對醫療行為要求越來越高,不能理解或諒解一些難免發生的技術性失誤,心內科絕大部分為老年患者,病情發展迅速,易發生并發癥以及意外事件,護理工作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糾紛;另外老年患者很難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
1.2 護士因素 由于心內科工作壓力,人員流動快,護理人員缺編嚴重,倒班勤,科室以年輕護士為主。而年輕護士工作經驗欠缺,放防范意識薄弱。在護理工作中不注意語言交流,解釋工作不耐心,言語生硬,回答患者的提問簡單,缺乏技巧。好多護理糾紛是護士語言使用不當所引起的。專業理論技術知識不扎實。心內科患者病情復雜多變,護士若對病情變化觀察不及時,對病情變化無預見性,防范并發癥準備不足,就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或加重病情。有個別護士按醫囑被動工作,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3]。
2 護理風險管理
2.1 進行全員培訓,加強法律法規的教育:組織全科護士反復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醫務人員和患者各自的權利與義務,熟悉工作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讓每個護士通過參加學習,從中吸取教訓,強化意識。每周六晨會對存在或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和講評。每月開展護理缺陷討論分析會議,鼓勵護士積極提出提出心內科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整改措施,使之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及規定。結合本科室實際制定??谱o理培訓制度, 分層次對每一位護士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規范化培訓和達標考核。
2.2 制訂護理風險預案,完善工作流程,完善各項護理制度 結合護理部下發的文件,組織落實質量安全制度,根據心內科特點制定患者突發猝死應急預案、跌倒墜床應急預案、停電斷氧應急預案等。組織認真護士學習并熟練掌握,通過考試、晨間提問等方式檢查護士應急能力,保證每位護士均能獨立應對各種護理風險。
2.3 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患者滿意度(1)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的服務理念,認真落實醫院“六好一滿意”( 服務好、醫德好、質量好、醫風好、行風好、環境好的醫療隊伍,讓群眾滿意)的服務宗旨,及時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疑問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2) 建立護理風險預告制度,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并實施簽字認可制度,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2.4 合理人力資源配置 排班新老搭配,加強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時段的護理安全。
3 總結
通過不斷識別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持續質量改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在不斷增強,護士能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查找現有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并積極采取對策。護理工作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 需不斷培訓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健全護理管理機制,有效地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真正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護理服務 。
參考文獻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忙碌之余靜靜回想,這學期做的工作確實很多,回顧過去的一學期,在園部領導及全體保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園衛生保健方面圍繞著學期初衛生保健工作計劃,很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現其總結如下:
一、健康檢查及防病工作:
開學初我們收繳了每位幼兒的健康檔案卡,了解每位幼兒的健康狀況,便于管理,同時嚴格執行晨檢制度,晨檢時注重“一問、二看、三摸、四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確保每天出入園的幼兒身體健康。及時掌握生病幼兒的情況,晨檢后反饋到班級,讓帶班教師對生病的幼兒進行特殊護理,做好班級全日觀察。4月份預防保健所對全園幼兒進行體檢及護齒,齲齒覆蓋率達100%,本學期總人數是235人,在園體檢率達100%。血紅素110g/l以上占98%,貧血幼兒人數3人,貧血患病率為1.2%,4歲以上幼兒進行視力檢查,檢查率為100%.
抓好新入園教職工和已到期老職工體檢工作,36位教職工一個也不漏進行全面體檢,合格率達100%。
7月份對幼兒的體格發育進行評價,生長發育達標率達100%,年雙增合格率達82%。
對于請假幼兒,安排老師跟蹤請假事因,并認真登記好相關表格,期未統計出勤率為97.7%,常見病多發病,是發病率為2%.
我們嚴格執行衛生保健制度,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季節的不同,對園內幼兒的生活場所、物品進行定期消毒。堅持開窗通風,每日為幼兒提供清潔安全的生活空間。在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和手足口病流行期間,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流感疫情預防、控制工作,對缺席幼兒進行跟蹤調查,了解缺席原因,對患感冒、發熱的幼兒作好觀察隔離工作,并主動向家長做好解釋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提高消毒的密度與強度,保證了幼兒園的傳染病的零發病率。配合二人醫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對幼兒的疫苗接種進行統計,保證了每個適齡幼兒能按時得到接種,保證計劃內免疫接種率達到98%以上。
認真篩查體弱兒肥胖兒,對營養不良和有肥胖傾向的體弱兒肥胖兒進行個案管理,一日活動中從運動、餐點等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并及時與家長交流意見,使家長能夠理解管理的意義,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相配合,共同管理。對幼兒體檢中發現的疾病缺點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并進行規范矯治。
二、認真制定菜譜,做好臺帳統計工作:
為了幼兒的身體健康,根據幼兒身體需要營養素制定出合理營養的帶量菜譜。根據菜譜及時組織購買新鮮葷蔬菜,食堂人員努力烹調出可口的飯菜,讓幼兒吃飽、吃好。
三、嚴格消毒制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抓好幼兒園室內外環境清潔衛生。要求保育老師嚴格按照衛生保健制度,實行定人定點,分片包干,根據幼兒園的美化、凈化、綠化、兒化特點,一天一小掃,一周一大掃,保持園內外經常性的清潔。
消毒工作是幼兒身體健康的保障。每月組織指導保育員和食堂人員做好消毒工作,使保育員能全面掌握消毒方法,嚴格按照消毒規范進行消毒保潔,各班保育員做好消毒記錄。食堂人員嚴格執行食品衛生規范操作,嚴格消毒制度,堅持幼兒食具一餐一消毒,有效避免了幼兒通過食具引起的交差感染,確保了幼兒在園的健康。為防止病從口入,保健室加強了飲食衛生管理,督促食堂人員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剪指甲,班前便后流動水洗手,上班時穿戴好工作衣帽。每天沖洗食堂,保持經常性的灶臺、食具、用具清潔,每周徹底大掃除,不定期進行滅蚊滅蠅滅鼠工作,確保幼兒飲食的衛生安全。
四、加強安全檢查,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幼兒園對大中型玩具及室內外設施進行定期安全檢查,發現問題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整修,保障了幼兒活動環境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保教人員也能時時繃緊安全這跟弦,有效防止了意外事故的發生。我們還利用一切有利機會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幼兒養成自我防護的意識,各班還結合班級特點和幼兒年齡特點進行了安全教育。根據季節變化和幼兒發育的健康情況進行健康教育,我們通過“保育專欄”,從不同角度,向家長宣傳安全衛生保健知識,有效提高了保教人員和家長的安全衛生保健意識。
五、積極指導保育員做好本職工作,確保保育質量:
本學期,我們按照要求對保育員進行了工作指導,明確了分工,經常組織她們進行培訓。現在,她們對工作已經熟悉,工作比較自覺。
六、其他方面:
平時認真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版面,并經常更換、增添新內容,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理念、科學的飲食保健知識、介紹一周食譜,家園共育等,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全面細致地做好保健臺帳和保健資料的收集、整理,使本園保健工作更為規范化。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首先感謝醫院領導給我們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非常有幸在xx市第x醫院進修學習。到目前為止為期三個月的學習使我感觸頗豐,體會如下:
xx市第x醫院始建于xx年,歷經xxx年的風雨歷程,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急救于一體的全市規模最大的綜合醫院。醫院下設42個臨床醫技科室、21個職能科室。
在進修時期,我以心內科進修為主,進修科室在x院心血管一科,經過這近一個月的心內科實習,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在這幾個月里,在xxx老師及其他科內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經過不斷實踐,我受益頗多。其中,有苦有樂,有酸也有甜,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味道。越學越感覺自己學的還不夠,還有好多東西要學。不過在這里,科里的老師們都對我很重視,每周的實習安排也謹然有序,從而讓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職業的精神。
該科室現能夠開展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風心病、心肌病、先心病及各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治療、冠狀動脈造影、冠脈內支架植入、冠脈內斑塊定向切割、冠脈內激光成形、永久或臨時心臟起搏器植入、肺動脈造影及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肥厚型心肌病的壓力監測、等領先技術項目。臨床以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見,常見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房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缺血等癥狀。
經過這幾個月的心內科進修,在老師的帶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見病癥的處理及其對應的規范化操作。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也感覺到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有很多的細節需要注意,并非如書上說寫那么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但我會不斷摸索,用微笑溫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進修期間,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醫生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踏實工作,關心病人,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按時參加醫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學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病癥處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
總之,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非常敬重心內一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喜歡他們高超的技術和敬業精神。我想,這次進修對我來說是一種挑
戰,也是一種機遇,我要不斷的提高專業知識,牢記老師的教誨和實習經驗,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同時把這些經驗和教誨應用到自己以后的臨床實踐中,努力做的更好。通過與心內科醫護人員的朝夕相處及危重癥患者的監護,收獲頗多,也有若干建議僅供參考:
(1)加強家屬和清醒患者的溝通:入住心內科的患者都病情危重者,患者家屬焦急、擔心,部分神志清醒患者由于環境的特殊、病情危重更是焦慮不安;需醫護人員及時恰當的溝通,消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溝通乃是理解的橋梁,只有加強溝通,才能減少醫矛盾和糾紛。
(2)心內科病房環境需改善:各種醫療設備的放置,病的衛生清潔等可以影響到患者的心情,如果加以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感謝醫院領導給予我這次學習與提高的機會,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把進修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加以鞏固并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以一顆愛心、誠心、責任心更好地服務于患者,讓他們早日康復。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20xx年,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科室領導班子率領全科醫護人員,緊緊圍繞加快科室發展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鞏固和加快麻醉科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與管理,在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高全科素質方面又邁上一個新臺階。真抓實干,完成和超額完成了我科20xx年的各項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現匯報如下:
一、思想政治及醫德醫風方面
1、全科醫護人員響應院黨委號召,積極參與院黨委組織的各項政治、學習活動,從思想、政治上與院黨委保持一致。繼續深入學習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差錯事故防范制度、執業醫師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防范預案和處理條例等等,每月一次,并作好學習記錄和登記。
2、堅持醫德規范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醫德醫風涉及醫院內涵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要求所有醫護人員對照學習,共同提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服務型、責任型、效能型、廉潔型科室。本著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工作態度,及時自查自糾,認真抓好民主評議醫德醫風建設。全體人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樹立了微笑服務,廉潔行醫的服務理念,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做到凡事都換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堅持做好關心每一位病人、做好每一項工作,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加強與手術醫生的溝通,滿意地協助手術醫生完成各臺手術。
二、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
1、根據醫院的安排和要求,認真部署和落實,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保證醫療和護理質量,提高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強化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建立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機制。麻醉科手術室是高風險的臨床科室,一切工作以質量為核心,為了把醫療護理質量真正擺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我們強化了各質量管理者的責任。各醫護小組將質量管理組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形成人人參與、各盡其責、層層把關的質量安全氛圍。
3、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加強手術和麻醉醫療安全管理。實行患者病情評估制度,加強圍手術期質量管理,嚴格執行各種診療工作常規,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
4、加強病歷管理,提高病歷書寫質量。繼續強化醫療、護理病歷書寫質量與管理,由質控員每月根據制定的規程和標準統計數據,經科室負責人審查,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付諸實施。
5、建立麻醉操作主治醫師負責制,規范麻醉工作程序。加強對麻醉術中和術后患者的監護,實施規范的麻醉復蘇全程觀察,及時處理麻醉意外,20xx年我科醫療事故發生率繼續為零。
6、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規范,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每間手術室每周一次采樣送檢監測,患者院感發生率為零。
7、我科科室質控小組認真負責,每月檢查衛生醫療安全隱患,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記錄在冊。
三、醫療業務及醫學繼續教育完成情況
截止20xx年12月底,我科完成門診靜脈麻醉數為x例,基本持平上一年度情況;住院部麻醉總例數x例(其中頸叢麻醉x例、臂叢麻醉x例、全身麻醉x例),去年同期是x例,約增長?%;參與病房急救?人次。PACU收治?病人;重癥醫學治療科(ICU)收治危重病人25例,并成功搶救治療一例瀕臨死亡的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疼痛門診診療約x例病人;今年我科開展了可視化插管技術等新項目,減少了插管并發癥,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今年麻醉科室全體工作人員全部完成繼續教育任務,合格率100%,并派出1名同志外出進修學習,為麻醉科室引進新技術,新理念。
四、20xx年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排泄護理:保持大便通暢,鼓勵長期臥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強戶外運動,指導患者進行增強腹肌和盆底肌肉的運動,以促進排便。
心理護理:患者多數為急性起病,心理一時不能接受,容易產生各種思想顧慮,情緒易激動,甚至絕望,從而導致病情惡化[2]。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耐心勸導和撫慰,主動與他們溝通,建立信任關系,給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壓力,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二、加強安全管理對策:
⑴健全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定期培訓護理安全緊急風險預案,規范護理糾紛的處理和索賠,讓護理工作者均能科學的分擔風險,更好的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建立護理安全治理網絡,由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和質量控制護士三級組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加強監管。護理糾紛是與護理質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加強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處理問題的能力等,均會對護理糾紛的發生降低風險。護士長要加強護理質量監控的法律意識,嚴格抓好病例質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⑵加強護士??萍寄芘嘤?
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術。除護理相關培訓外,還應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培訓,定期進行理論及操作技術考核,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⑶做好入院評估: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應立即到病床旁,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來安置病人,并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在安置病人的同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安置病房,是監護室還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離護士站相對近和遠的,并根據患者情況留陪護。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護理人員識別患者的準確性,確保護理工作準確無誤。
⑷做好重點環節的管理:
①重點區域管理:包括門窗、廁所、用水房、走廊等,這些是病員容易發生安全隱患的地方,應設專人管理,或樹立安全標示,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②重點時段管理:包括節假日、中午、夜間、患者起床、就餐等時段,此時的工作人員較少,或比較繁忙,對病員的關注相對較少,容易發生意外。我科通過在特殊時段增加陪人數量,或值班人員,來避免意外發生;
③做好院內感染的防控工心內科患者年老多病,機體抵抗力較低,容易發生院內感染,因此,醫務人員應做好手衛生和無菌技術操作,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
④心內科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動不便,易發生摔倒、墜床等意外,所以應做好防護措施,加強巡視,必要時留陪護,防止意外的發生。
⑤藥物安全管理:該科患者多為老年人,用藥品種繁多,護士應嚴格執行用藥規程,并查看藥物配伍禁忌,及時告知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服用鎮靜催眠藥易引起頭暈、精神萎靡不振等,影響判斷力,服藥后安排患者臥床休息,避免走動;服用降壓藥易發生性低血壓,告知患者起床及改變時動作宜緩慢;降糖藥按要求進餐前、進餐時正確服用并督促檢查按時進食,避免低血糖;服用瀉藥要合理安排服用時間,盡量避免晚上排便,影響睡眠。輸硝酸甘油針時注意輸液速度,以免引起嚴重后果等。對患者自備的藥物,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降壓藥、降糖藥等,一定要加強監管。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
一、引言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近些年來,隨著醫療糾紛的不斷增多,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已成為是醫療機構以及普通的重要話題之一。
二、心血管內科護理相關要素探析
1、護理人員要素
護理人員要素是心血管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所以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對護理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護理人員的安全觀念、法律知識以及臨床經驗有關。許多剛參加工作的護理人員,由于實際護理工作經驗少,而且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從而很容易造成安全問題的出現。
2、心血管疾病因素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病情通常都比較復雜,患者可能隨時出現危急重癥,如果醫護人員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策略,那么患者會面臨非常大的危險。尤其是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其病情突然發生惡化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護理人員巡視病房時沒有及時發現,或者其他護理方面做得不到位,會使得患者面臨很大的危險,嚴重者會導致死亡,而且還會因此和病人家屬發生醫療糾紛。
3、藥物因素
通常情況下,心血管患者所使用的藥品種類非常多,而且在這些藥物中,一大部分有著極強的副作用,所以,臨床治療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一定要嚴格控制藥物的用量,而且要做好醫囑工作。例如對硝酸脂類藥物的規格和用量控制的不好,則可能導致患者頭暈、血壓低等癥狀。再者就是患者所使用的藥物中有一大部分是抗凝、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壓等藥物,而且大多數藥物為口服,所以會涉及到多種用藥規格和用藥方式,如果護理稍有疏忽,導致用藥量不符合規格或者用錯藥,那么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從而引發許多不必要的麻煩[1]。
4、患者因素
通常情況下,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未發病的狀態時,與正常人的日常表現沒有太大差別,再加上一些患者家屬對心血管病認識的不到位,所以并沒有對患者進行貼身看護,一旦發生疾病時,家屬很難做到及時應對,從而造成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
5、醫護人員日常記錄因素
通常情況下,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需要做好病例的護理記錄,而且,護理記錄是病例護理行為的重要舉證依據。為了使醫療機構的護理工作更加完善,為了能夠針對患者的病情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方案,護理人員所做的護理記錄必須真實、準確、及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許多護理人員工作意識不強,再加上日常工作比較多,導致護理記錄工作做得很不完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記錄不全面,涂改現象較多,這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6、管理因素
要想做好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及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通過制度約束,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趨于規范。所以。完善的制度體系,對于有效消除安全護理安全隱患意義重大。
三、心血管內科安全護理策略分析
1、醫療機構做好對會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護理工作者是醫院護理工作的主體,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以及熟練的操作手法是護理人員必備的工作基礎,這也可以為心血管內科的安全護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為了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醫療機構要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定期對醫院護理人員展開培訓。培訓中,要有專業人員對護理工作者進行專業知識的灌輸,還必須任命經驗豐富的護理骨干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傳授,特別是針對那些剛剛參與護理工作的護士,通過培訓,是這些護理人員不斷完備其理論知識,不斷增長護理經驗,從而不斷提高其綜合素養,進而為心血管內科護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2]。
2、做好重護理環節的質量管理工作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心血管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而且病情會比較復雜,病情隨時可能發生惡化,如心衰患者療效相對較差、病員年老體弱,加上用藥特殊,所以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的危險因素,價強重點環節的管理,防止各種并發癥的出現,如跌倒,墜床、壓瘡、燙傷等。
3、價強患者入院和出院管理
患者入院是,對醫院環境陌生,對疾病認知度不高,尤其是監護室的患者對各種儀器的恐懼心理,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入院評估,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安排在監護室,或距離護士站近的病房,以便護士觀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整潔的治療環境和康復環境出院時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導,對PCI術后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減少再住院率,提高治療效果。
4、加強護理安全管理,防范護理風險發生
完善和健全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實行三級質控、明確職責、堅強監督、完善患者的腕帶佩戴制度,嚴格三查七對,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一旦發現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時提醒,并完善工作流程,防止產錯發生。
5、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
教育護士愛崗敬業、救死扶傷、以患者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認真學習《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其主人翁意識,端正工作態度,養成慎獨精神[3]。
四、結語
加強病房安全管理是保障每一例患者住院期間安全治療護理的必要條件,是避免護理缺陷、糾紛的關鍵環節。通過將安全管理運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管理中,從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加強重點環節質量管理、加強患者出入院管理,從而為心血管內科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樣也可以有效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為病人的康復出院提供了更好的保障,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進步和發展[4]。
參考文獻
[1]武靈英,顧雪.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01)
[2]謝琴,丘紅梅.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國衛生產業.2013(03)
[3]袁敏.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20)
關鍵詞:品管圈,冠心病,依諾肝素,皮下出血
依諾肝素為一種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等優點,臨床廣泛應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療,但具有皮下出血、疼痛、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不僅影響后續注射部位的選擇,影響藥物的吸收和治療效果。還會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負擔[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首創,是指同一工作現場人員自動自發進行品質管理所形成的小組,這些小組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一個環節,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利用統計工具,以全員參加形式進行不斷維護和改善自己工作現狀的活動。品管圈運用于醫院臨床,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促進病人康復具有重要作用[2]。為了降低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皮下出血的發生率,我科于2013年3月開始采用品管圈方法對腹部注射依諾肝素實施質量控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需經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齡55~80歲,按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品管圈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處理方法:品管圈組采用品管圈護理管理,對照組僅予以常規腹部注射,未行品管圈護理管理,品管圈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組圈及培訓: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品管圈知識培訓,講授品管圈開展的目的、操作步驟和方法。護理人員自愿報名,由7名護理人員自愿報名組圈,護士長擔任圈長。經全體圈員討論,從7個備選圈名中選擇護心圈作為圈名并制定了圈徽。其圈名的意義就是幫助患者恢復心臟的健康是心內科護士工作的重點,該意義既包括了心內科護士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護理服務,又體現了心內科護士保護心臟的共同特征?;顒忧罢{查分析腹部注射依諾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臨床資料和存在問題,包括患者因素、護士因素、疾病因素。總結的原因歸納為:注射前排氣,注射時未捏起皮膚形成皺褶擴大皮下間隙或捏起皮膚手法不當;進針及拔針時未保持垂直或用力過猛,過瘦的患者注射過深致藥物注入肌層,注射完畢后立即拔針,注射部位不當,注射間距不當,注射結束后按壓時間短或按壓深度不夠,工作責任心欠缺等。
1.2.2 制定防范措施:①注射培訓:集體觀看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的標準操作流程的視頻,學習書面操作流程,制定品管圈防范皮下出血的標準操作流程,圈長在活動中進行指導,組員必須通過考核。②工作責任心培訓: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由圈長監督品管圈成員在嚴格執行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的標準操作流程的基礎上,進行組員的責任心專門培訓。
1.2.3 質量控制:品管圈小組成員必須嚴格執行小組制定的降低皮下出血發生率的操作流程,由圈長根據品管圈進行情況組織進行1次品管圈活動,總結這階段品管圈組員降低皮下出血的標準操作流程的執行情況以及患者的皮下出血發生、歸轉情況,針對發生的問題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腹部注射依諾肝素后的皮下出血面積(cm)、皮下出血例數以及皮下出血的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通過品管圈活動,兩組患者腹部注射依諾肝素后的皮下出血發生情況見表1,經統計分析, P
3 討論
近年來品管圈活動在一些國家及地區廣泛應用于醫院臨床管理,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被證實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3]。腹部注射依諾肝素因注射方法的不同和藥物本身的特性,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其常見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疼痛及降低了患者住院滿意度。本研究結果提示進行品管圈活動后,品管圈組的患者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皮下出血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降低腹部注射依諾肝素皮下出血的發生率的品管圈活動,提高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促進團隊建設,增加團隊凝聚力和協作能力;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力,開發無限的資源,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創造愉快的工作環境。本次品管圈活動的實施,使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提高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活動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認同,密切了護患關系,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明顯提高[2]。品管圈活動使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暢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護士的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通過輔導培訓及積極參與,使每位護理人員對品管圈知識從不懂、熟悉到掌握,業務知識與技能逐步提高,增加了每位護理人員的自信心,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菊霞,馬玉霞,溫玉潔,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時不同推注時間對皮下出血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l4,49(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