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麥冬的功效與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養陰潤肺:養陰的功效是麥冬一個突出的作用,對于日常熬夜或是內火所致的口干舌燥以及心悸失眠等陰虛癥狀,用麥冬泡水喝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增強免疫:藥理研究表明,麥冬中的成分麥冬多糖可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因而有增加免疫細胞數量的作用,在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3、降低血糖:研究顯示,麥冬還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這主要得益于麥冬具有調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以促進體內肝糖原的合成,起到降血糖作用。
4、保護心血管:藥理研究顯示,麥冬具有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大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來源:文章屋網 )
胡桃粥
【原料】胡桃肉10~15個,粳米100克。
【制法】將胡桃肉搗碎,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即可。可作晚餐或點心服食。
【作用】有補腎、益肺、潤腸功效。適用于老年腎虧腰疼、腿腳軟弱無力、肺虛久咳、氣短喘促、慢性便秘、病后衰弱及尿路結石等癥。
麻黃石膏粥
【原料】麻黃5克,石膏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石膏加水先煎20~30分鐘后,下麻黃再煎,濾取煎汁1000毫升左右,加入洗凈的粳米煮粥,待熟時加入白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服食。每日1劑,可連續食用5~7天。
【作用】有消熱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百合銀花粥
【原料】百合25克,銀花3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制法】百合洗凈,銀花焙干研成細末備用;粳米煮沸后放入百合煮至粥熟時,放入銀花及白糖調勻食用。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的功效。
冬瓜赤豆粥
【原料】冬瓜250克,赤豆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法】冬瓜去皮切丁,赤豆、粳米洗凈;先將赤豆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粳米、冬瓜同煮至熟時,加冰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解熱毒,止煩渴的功效。
苦瓜粥
【原料】苦瓜50克,粳米50克,冰糖、精鹽適量。
【制法】先將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苦瓜煮至將熟時,放入冰糖、精鹽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熱,清心明目,去煩解毒的功效。
麥仁大米粥
【原料】大麥仁、粳米各50克
【制法】將大麥仁、粳米淘凈后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溫,止渴生津,補中益氣的功效。
粥
【原料】黃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黃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后留500毫升左右;再放入洗凈的粳米,同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清熱防暑的功效。
麥冬粥
【原料】麥冬15克,粳米50克。
石斛和枸杞能搭配在一起泡水喝,而且它們一起泡水比石斛單獨泡水的保健功效會更加出色,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取三克十戶和三克枸杞子,直接放在杯子中,加幾塊冰糖,用沸水沖泡后飲用。石斛和枸杞一起泡水喝能生津養胃也能滋陰清熱還能起到養肝明目的重要作用。
2、石斛和紅棗
石斛和紅棗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效果也特別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石斛切成段狀,紅棗切成片狀,以后去掉棗核,然后入鍋炒焦,再與石斛一起放到杯子中用沸水沖泡,這樣會讓石斛補益氣血的功效更加出色,經常用它們泡水喝能養血安神也能補中益氣,對人類身體的氣血虧損有良好調理作用。
3、石斛和麥冬
從現代的觀點,麥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階草的干燥塊根,多為栽培。主產浙江者稱杭麥冬:主產四川者稱川麥冬。川麥冬的形狀與杭麥冬相似,主要區別在于其塊根一般較短小,習慣認為杭麥冬優于川麥冬。中醫認為麥冬味甘、性平、無毒,也有文獻認為味甘、微苦、微寒,是一味常用的養陰中藥,能夠潤肺清心,益胃生津,常用于“勞熱咳血,燥咳痰黏、心煩口渴、津枯便秘等癥”。
很多常用的中醫處方中都可見到麥冬,肺陰虛久咳者例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患者,可用《麥門冬湯》:麥冬15克,法半夏45克,黨參9克,甘草3克,粳米15克,大棗4枚,水煎服,治療燥熱咳嗽。中醫還常用麥門冬配伍其他藥物治療陰虛血虧。例如虛脫患者出汗過多、心跳過速、血壓偏低,可用《生脈散》:麥門冬12克,人參6克(或黨參15克),五味子4.5克,水煎服,此方也是夏令養陰主方,傷暑多汗者服用可收生津益氣、強心安神的效果。
近代研究發現,麥門冬中含有多量葡萄糖、黏液質及少量固甾醇、維生素A類有效成分。體外實驗發現,麥門冬對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解熱、消炎、鎮咳、祛痰、強壯功效明顯。
說到麥門冬,就不能不提天門冬,這兩種藥材來源外觀近似,在臨床應用上也有近似之處,容易混淆。
天門冬為百合科攀援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門冬的干燥塊根,多為野生,亦有栽培,主產于我國云貴地區和四川、廣西、湖南等省。天門冬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列為上品。
中醫認為,天門冬性味甘、苦寒,入肺、腎經,多用于陰虛火旺、虛熱咳嗽患者。對于老年慢性氣管炎和肺結核患者有黏痰難以咯出且久咳而偏于熱證者,可服用中成藥《天門冬丸》:天門冬45克,百合、前胡、川貝、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箢、赤苓、生地、杏仁各22.5克,每服20丸。熱姜湯送下,每日3次。現代研究發現天門冬含有天門冬酰胺、固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等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有較強抑制作用。
石斛露 石斛50克,加水煮沸20分鐘,取汁晾溫,加蜂蜜飲服。消暑生津、滋養胃陰,適用于津液缺少、口渴咽燥或中暑后津液耗損過多、口干舌紅、低熱不退等癥。
銀竹解毒露 金銀花、、淡竹葉各2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攪勻,即可代替茶飲用。有清熱解毒、明目除煩、清心熱、利小便之效。
山楂麥冬露 山楂、炒麥芽、麥冬各15~30克,水煎30分鐘,晾涼后飲用。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對中老年人夏日飲食不振、消化不良有較好療效。
露 白10克,白糖適量,置于茶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即可飲用。白具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解毒之功,可用于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病癥;因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故對高血壓患者更適宜。
菊棗蜂蜜露 50克,大棗5枚,麥冬2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此藥露清香爽口,有美容、養肝、健胃、明目、清熱、生津止咳和消除疲勞之功效。
玄參桔梗露 玄參、麥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同放于杯中,沖入沸水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有滋陰清熱、解毒通便的功用,適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干咳無痰、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癥。
薄荷甘草露 薄荷100克,甘草30克,放入鍋中,加入清水3 000毫升,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治療咽喉癢痛不適、聲音嘶啞、咳嗽等病癥。
三豆露 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先將荷葉切細,用紗布包好,與綠豆、黃豆、白扁豆一同入鍋,加水煮至豆爛后,取濃汁加適量蜂蜜飲用。有清熱解毒、祛濕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對脾虛濕重、慢性腹瀉者尤為適宜。
骨皮清涼露 地骨皮、麥冬、竹葉各10克,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祛暑之功效,對五心煩熱、口渴多汗、失眠多夢者有較好療效。
荷葉三鮮露 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葉各30克,加水2 000毫升,煎煮15分鐘后過濾,濾汁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攪勻,晾涼后代茶飲。有清熱防暑、生津止渴之效,為盛夏消暑之佳品。
金銀花露 金銀花20克,沖入沸水1 000毫升,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金銀花是清熱解毒、消暑除煩的良藥,對各種致病菌和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常飲金銀花露可防治夏季暑熱、流感和小兒熱癤、毒痱等病癥。
白荷花露 白荷花50克,放鍋內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液加冰糖飲用。此藥露性涼,可解暑熱、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煩渴、爽精神,適用于風熱感冒、心煩口渴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