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修復方案

生態修復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態修復方案

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太平湖;生態修復;規劃設計;植被處理

中圖分類號 X1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196-02

1 項目背景

為保護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的水環境,改善區縣城區及近郊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黃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安徽省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區縣項目)。本設計所在地太平湖湖濱帶(龍門鄉段)位于322省道東側沿岸及西側局部山麓,南起龍坑橋南,北至俞家新村附近,全長約1.3 km,面積約7.2 hm2。

2 發展目標

一是去除核心保護區內的人為干擾及對湖濱帶的各種不合理的侵占,恢復湖濱帶健康的物理基底;二是恢復工程區湖濱帶生態系統的規律性:建立健康的湖濱帶生態結構,使湖濱帶生態系統由失調的病態恢復為正常的良性循環狀態,并能正常發揮其各項功能[1-2];三是恢復工程區湖濱帶的截污、過濾和污染物的凈化功能,削減面源污染負荷,降低入湖污染物量;四是恢復工程區湖濱帶的景觀優美性,改善與美化濱湖環境,促進太平湖旅游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總體定位

一是以龍門河水系為生態基地;二是以本地歷史人文資源為文化特色;三是具備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游憩休閑等服務功能。

4 規劃結構

規劃結構包括“一湖”、“兩線”、“三脈”、“五節點”,其中“一湖”:太平湖;“兩線”:湖濱游覽線、湖上游覽線;“三脈”:水脈、綠脈、文脈;“五節點”:茶香竹韻、雙亭春曉、龍門攬月、金沙碧浪、漁舟唱晚。

5 詳細設計

5.1 茶香竹韻

景觀上主要體現出“茶”與“竹”2個當地的特色物產。以322省道南側的山峰為背景,借景層次感豐富的茶園以及姿態豐盈的竹子,打造大氣、簡潔的入口景觀。在景觀小品的設計上,立面突出仿竹的景觀柱列,并結合仿流水山石的跌水景觀,為游客營造輕松、愉悅的山野景象。同時,在景觀柱列的另一端設置鯉魚的雕像,體現“魚躍龍門”的美好寓意。

5.2 雙亭春曉

雙亭為原有景觀建筑,但外觀已經損壞,景觀效果不佳。設計建議修整,結合周邊鋪地,打造一處適合游人駐足賞景、憑欄遠眺的節點景觀。在園路的材質上,利用青石板等自然石材與木棧道相銜接,以豐富游人的感觀。在植物設計上,進一步加深春景的效果,利用碧桃、早櫻、垂絲海棠等開花小喬木,結合春鵑、金森女貞等灌木,沿岸種植鳶尾、菖蒲等花形優美的水生植物,體現春花浪漫的景觀特點。

5.3 龍門攬月

位于沿岸地形較寬處,相對有利于景觀營造。結合弧形的地形特征,建造有弧度的亭廊建筑,既能與環境很好的融合又能多角度觀賞太平湖美景。此處湖面較為寬闊,在炎炎夏夜,湖風送爽,游客在此賞月品茗,可稱為龍門一景。

5.4 金沙碧浪

得名于此處原有一片金黃色的沙灘,新旅游碼頭建筑以徽派建筑坡屋頂為景觀元素,結合現代的工藝,利用輕鋼結構以及玻璃幕墻,打造與環境相融與文化相通的建筑形式[3]。植物以秋色葉樹種為中心,突出植物色彩層次豐富、姿態優美的特點,選擇黃山欒樹、銀杏、櫸樹以及雞爪槭、紅楓等樹種。水生植物選擇蘆葦、蘆竹等挺水植物,以豐富沿岸景觀。

5.5 漁舟唱晚

以餐飲為特色,同時在節慶時可打造民俗活動,如以打年糕、包粽子吸引游客。植物景觀突出冬青的特點,以茶花、梅花、構骨球等冬季觀花、觀果的植物為主要特色,與西側的山林綠地相呼應,形成立面豐富的景觀效果。

6 高程112~115 m工程措施及植被處理

6.1 西岸112 m水岸線

工程措施:松木樁+柔性生態帶。植被處理:可選用漂浮植物荇菜和菱(需界定范圍)、沉水植物苦草、菹草、黑藻。

6.2 西岸115 m水岸線

工程措施:疊石固土。植被處理:可選用喬灌木及挺水植物相結合,如水杉、落羽杉、蘆葦、菖蒲等。

6.3 東岸115 m以下水岸線

工程措施:局部疊石擋墻或漿砌毛石或做漫灘處理營造多空隙環境。植被處理: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挺水植物相結合,如苦草、睡蓮、蘆葦等。

6.4 東岸115 m以上水岸線

工程措施:局部疊石固土。植被處理:增植早櫻、桃花等春花植物。

7 服務設施規劃

服務設施一方面為旅游休閑活動提供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應成為旅游地吸引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服務設施的建設,應與各個節點的主題定位相呼應,形成自身的主題和特色。同時,按照人們對不同類型服務設施的需求,確定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科學布點,形成網絡,方便游人。①入口服務設施:如停車場、商業設施、餐飲設施以及游客服務中心等。②景點綜合服務設施:如小型停車場、商業設施以及餐飲設施等。③沿線小型服務設施:如公廁、小賣部、垃圾桶、小型茶座、休息亭廊以及座椅等。

8 結論

太平湖湖濱生態修復工程是對現狀環境進行保護、整理。本規劃設計方案力求減少對湖濱帶的各種不合理侵占,恢復湖濱帶健康的物理基底,恢復生態系統的規律性,建立健康的生態結構,改善與美化湖濱環境,促進太平湖旅游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5]。

9 參考文獻

[1] 王超瓊,師和新.淺析生態修復中的植物景觀[J].景觀設計,2014(1):104-107.

[2] 孔楊勇,夏宜平.沉水植物的研究現狀及其園林應用[J].中國園林,2005,21(6):65-68.

[3] 劉學勤,邢偉,張曉可.巢湖水向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實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S2):51-55.

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2篇

經濟性和可行性的原則

生態修復是一種時間長、見效慢的工程,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需要持續性的投入資金,才能達到生態修復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地區的生態修復當中必須考慮到方案措施的經濟性與可行性,所制定的修復方案應該在國家和當地政府能夠承受的資金范圍之內,超出資金范圍的或者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根本沒有實施的意義。這就需要生態修復工程設計人員充分考慮到各項措施的成本,制定穩定的、持續的生態修復方案。

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多樣性的原則

生態系統的修復主要目的就是恢復當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恢復原有生態系統的目的。以干旱地區土地資源的生態修復為例,除了要重視各種植被與水資源的恢復與保護之外,還應在方案中對土地資源的生態化開發和利用提出具體的措施,并綜合利用各種工程、生物措施,使方案能夠保持當地生態系統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在保護措施上應該體現出針對性和特殊性,決不能照搬所謂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而是應該在消化這些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措施方案。

修復模式長期化的原則

一個地區生態系統的恢復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續性的生態修復措施才能慢慢的恢復以前的生態系統。這就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各項生態修復措施,將生態系統保護的觀念貫徹到當地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當中去,制定詳細的生態修復規劃,全面設計生態修復的設計、施工、運行和管理各個關節,并能長期執行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看到生態修復的效果。

干旱地區生態修復模式分析

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和筆者對干旱地區生態破壞形式的認識,認為干旱地區的生態修復主要有四種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工礦園區生態修復模式

新疆是我國資源大省,蘊含著各種豐富資源,而目前正處于各種工礦園區的開發建設,由于氣候干旱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容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不僅如此,資源開發開采過程中受到開發形式、粗放生產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給這些地區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對于工礦資源開采引發的生態系統破壞的修復,應該采取工礦生態修復模式。在這種模式當中主要是要根據當地的土壤、地貌條件,結合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的一般要求,重點做好工礦區水土保持和保水護土工作。這些措施既可以保證生態修復的進程和效果,又可以恢復干旱地區土地的生產能力,還可以為下一步的植被恢復創造條件。目前,工礦區的生態修復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非生物或環境要素的恢復技術,這種技術主要適用于工礦區土壤的恢復,包括表土轉換、土壤改良等措施。

(2)生物生態修復技術,這種技術包括先鋒種種植技術、土壤種子庫引入技術等等,主要是合理配置工礦區的固氮生物、消費者和分解者。

(3)生態系統的整體規劃設計修復技術,這種生態技術是綜合利用各種生態修復技術,從中找到最適合工礦區生態修復需要的措施。

2荒漠—綠洲區生態修復模式

新疆的荒漠—綠洲區是綠洲生態系統與沙漠生態系統的耦合帶,這一地帶受到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成為干旱地區生態破壞退化最嚴重的地區,也是干旱地區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在荒漠—綠洲區的生態修復當中應該以綠洲區的保護作為第一道屏障,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

首先,在工程措施當中,應該減少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在干旱地區薪碳問題和建筑材料問題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這些材料在原來的生活習慣當中主要取材于干旱地區的各種植物,如胡楊等等,因此在荒漠—綠洲區生態修復當中,滿足當地居民薪碳和建筑材料的需要能夠大大減少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除此之外,荒漠—綠洲區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防風固沙工作,主要工程措施有建設防風、防沙林帶,設置網格沙障固沙措施等等,這些都是富有成效的措施。

其次,在生物措施方面,一方面要保護好荒漠—綠洲區過渡地帶的各種植被,種植一些與當地氣候、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植物,如胡楊等,在此基礎上施行“退耕還林(草)”,注重調整人地關系,同時減少綠洲放牧數量,實行牲畜圈養,減少牲畜對草場的破壞。

3干旱地區水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模式

水是萬物之源,有水萬物才能生存,水生態系統對于干旱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做好其它生態修復模式的必然要求。在干旱地區水生態系統修復當中,關鍵是做好水源的綜合利用工作。在這一方面“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方法”不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各大城市居民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在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之外利用管道將污水排放到沙漠地區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干旱地區城市污水的排放問題,又能解決沙漠地區的缺水問題,透過地表的凈化能力還能涵養干旱地區的地下水,改善干旱地區的水循環系統。

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3篇

礦產資源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長足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礦產資源補償是建立我國生態補償機制的關鍵內容之一,因此成為當今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從整體來看,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補償機制已經基本完善,但是仍存在部分問題,如相關法律法規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及稅費問題等。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現狀,并結合國內已有的礦產資源補償經驗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與展望。

關鍵詞:

礦產資源;生態補償;征收

當前,對礦產資源的開發一方面可以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在礦產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研究我國礦產資源補償機制對于解決礦產開發對于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現狀

1.1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對于礦產資源開發補償還未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規范,且礦產資源開發補償的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缺少合力,相互之間聯系不密切。另外,盡管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各個地方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指導規范,這就導致兩者之間銜接不緊密,從而致使補償機制無法真正落實到位。

1.2生態補償費用征收困難生態補償費是為了盡可能修復在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而收取的一項費用。雖然近幾年國家提出了生態補償費概念,但是部分地區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真正進行實施,而且生態補償費的費率較低,難以順應社會經濟運行的發展規律;其次,由于我國礦產資源分布較為分散,每個地區的生態補償費征收標準不一致,因而導致生態補償費用的征收較為困難。

1.3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有待完善保證金的制度規定礦產資源開發之前要預先提交相關生態環境修復方案,在得到相關部門的同意意見后要交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同時要在關閉礦產或者進行礦產開發權轉讓時將相關文件提交上級部門進行驗收。當開采方不按照相關法規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時,上交的保證金可以用來進行生態環境的修復,待驗收合格后將剩余的款項退還。

1.4礦產資源開發補償金使用效益評價機制有待完善礦業資源開發補償金是進行生態環境修復的有力保障,有效的補償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對于開展后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此,相關部門要綜合考慮各項經濟指標以及生態環境指標等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核算評價系統的應用條件,同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在得到相關專家的審核后建立起有效的效益評價體制。

二、新時期我國礦產資源補償機制構建與完善

新時期我國礦產資源補償機制構建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其框架如圖1所示。

2.1完善礦產資源稅費政策及生態補償法律法規完善礦產資源稅費政策及生態補償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我國礦業資源中的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等內容,要在現行的稅費基礎上進行改革,使得稅費向生態環境修復方面進行傾斜,進而能夠為生態補償提供多元化的資金途徑。

2.2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對于各地區的礦區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按照公司管理、政府監督的原則貫徹實行;加強與生態恢復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政府部門要制定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的恢復方案,并由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擔相關生態修復費用。

2.3充分運用市場和社會參與機制,拓寬礦產資源生態補償資金多元化渠道首先,應在各地區建立公司化的運行系統,成立相關的生態環境修復公司,并且由該公司進行資金運轉,項目施工以及相關工作的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公司具有自主經營權,可以獨立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充分運用市場和社會參與機制逐漸擺脫政府主導機制。其次,要拓寬礦產資源生態補償資金渠道,公司可以發行債券以及股票進行融資或者向銀行進行貸款從而進一步壯大公司的發展規模,同時要不斷摸索礦山在項目實施過程的市場化模式,在礦產資源區建立相關利益機制,做到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并通過市場化最大限度的開采礦區資源并且做好補償工作。

2.4完善生態補償費制度我國礦產資源分布相對分散,每個地區對于生態補償費的收取標準制定不盡相同,甚至有些地區更是由于種種因素而取消可生態補償費,導致生態環境無法正常維護。因此為了完善生態補償費制度,政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標準的制定以達到統一的目的。

2.5合理規劃“權利金”設置征收權限我國目前的征收權力較為集中,由于礦產資源生態補償費的費率較低,因此要合理規劃權利金并提高相應的征收比率;另外,征收權限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相關體系基本成熟但是仍存在生態補償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生態補償費用征收困難等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對于礦產資源補償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稅費政策及生態補償法律法規、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等內容。其中,在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機制中的難點是稅費機制問題,對待這一問題需要針對現行的稅費機制進行改革,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做到取之于民,得益于民,進而實現國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雁琴,李旭東,宋嶺.試論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與資源稅費制度改革[J].稅務與經濟.2010(01).

[2]鐘自然.中國礦業稅費制度及其國際比較分析[R].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2009.

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4篇

【Key words】Electroplating industry soil remediation bioremediation combined remediatio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1 前言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我國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電鍍行業是產生重金屬污染的主要行業之一。由于電鍍行業使用了大量強酸、強堿、重金屬等有毒有害化學品,在工藝過程中排放了高毒物質和危害人類健康的廢水、廢氣和廢渣,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了巨大危害。尤其是重金屬鎳污染后果相當嚴重,鎳可引起接觸性皮炎,直接進入血液的鎳鹽毒性較高,膠體鎳或氯化鎳毒性較大,可引起中樞性循環和呼吸紊亂,使心肌、腦、肺、腎出現水腫、出血和變性,長期接觸、吸入或注射鎳化物均有致癌作用。電鍍企業關閉后遺留的重金屬污染土壤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然而如何針對性地有效進行修復治理,是人類面臨的又一大問題。電鍍廠污染場地屬于重污染行業污染場地,急需進行環境綜合治理與土壤修復[1]。

本文通過對某電鍍廠廠區土壤樣品監測結果的分析研究和修復治理方法的探討,為進一步開展污染土壤修復工作以及合理規劃和利用該場地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同時,對于改善和提高當地城鎮環境質量、保障人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2 企業基本情況

該電鍍廠于2003年3月投產,廠區面積約3500m2,主要從事各種五金件產品的來料電鍍加工。全廠共3個電鍍車間,8條電鍍生產線,其中7條半自動電鍍生產線、1條全自動電鍍生產線。主要鍍種為鍍錫、鍍鎳、鍍鉻、鍍鋅。電鍍加工產品方案見表1。

使用的主要原輔料有金屬鎳板、硫酸鎳、氯化鎳、電解銅、硫酸銅、硫酸、鹽酸、鉻酐、氰化鈉、氰化亞銅、氰化鉀等。產生的電鍍廢水經廢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放。根據當地電鍍行業環境整治要求,該電鍍廠已停產待遷。

3 土壤污染現狀及成因分析

為了解該電鍍廠所在地土壤污染現狀,委托澳實分析檢測(上海)有限公司對其廠區土壤進行了監測。

3.1 監測項目

pH值、總氰化物、銻、砷、鈹、鎘、鉻、銅、鉛、鎳、硒、銀、鉈、鋅、汞等。

3.2 監測地點

廠區廢水處理站邊和電鍍車間旁各設一個采樣點,編號分別為Z1、Z2。按0~20cm、40~60cm、80~100cm采樣深度各采一個樣品,對應樣品編號Z1-1~Z1-3和Z2-1~Z2-3。

3.3 監測結果

廠區土壤樣品監測結果見表2和圖1。

表2 廠區土壤監測結果

圖1 土壤監測結果對比分析圖

土壤樣品監測結果表明,除鎳指標外,其余指標監測值均符合《浙江省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DB33/T892-2013)表A.1部分關注污染物的土壤風險評估篩選值中的住宅及公共用地篩選值。

土壤監測結果鎳超標原因主要為企業生產過程中涉及到鍍鎳等工序,生產廢水和廢氣中含有鎳等重金屬。車間地面、排水溝渠等沒有按規范進行防滲處理,鍍鎳廢水沒有進行有效收集容易滲漏到地面,等等,各種因素導致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根據《浙江省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DB33/T892-2013)以及有關文件要求,企業場地需要進行土壤污染修復治理。

4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

目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方法較多,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3]。生物修復方法因其效果好、投資省、費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產生二次污染等被公認為是生態友好型原位綠色修復技術[4]。生物修復方法主要有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植物與微生物聯合修復。

4.1 植物修復

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有植物穩定、植物提取、植物揮發等類型[5]。植物穩定是利用植物來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但是隨著時間或環境的改變,可能仍會發生滲漏和擴散,這種方法并沒有減少重金屬的含量,只是改變了重金屬的存在形態;植物提取是指利用對重金屬富集能力強的超積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并將重金屬轉運儲存在地上部分,然后通過收獲地上部分進行焚燒,來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植物揮發是指利用植物吸收、轉運、積累、揮發來去除土壤中一些揮發性的重金屬[6]。

4.2 微生物修復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沉淀、氧化還原等作用,以達到降低土壤重金屬的毒性。某些微生物能代謝產生檸檬酸、草酸等物質[7]。這些代謝產物能與重金屬產生螯合或形成草酸鹽沉淀,從而減輕重金屬的傷害。Siegel等研究表明,真菌可以通過分泌氨基酸、有機酸以及其他代謝產物來溶解重金屬以及含重金屬的礦物[8]。微生物修復的局限性在于:微生物有些情況下不能將污染物全部去除;微生物對環境的變化響應比較強烈,環境條件的改變能大大影響微生物修復效果。

4.3 植物與微生物聯合修復

鑒于植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各自在重金屬污染修復中的不足,植物與微生物聯合技術通過發揮植物和微生物各自的優點,最大限度彌補其在重金屬污染修復中的不足,有效提高植物修復的效果。土壤中許多細菌不僅能夠刺激并保護植物的生長,而且還具有活化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能力。最近俄羅斯科學家培育出一種耐重金屬污染并保護植物生長的細菌,這種細菌能夠在Zn、Ni、Cd和Co存在的條件下產生抗生素細菌的細胞不具備穩定的基因,但是位于染色體外能夠自動復制的環狀DNA分子,可以有效阻止重金屬離子進入細胞,同時能夠刺激并保護植物的生長[9];Ma等成功地從Ni污染土壤中分離得到耐受重金屬污染的細菌,并發現這些細菌在較高水平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能夠促進植物生長;Idris等在遏藍菜屬植物Thlaspigoesingense根際分離出大量對Ni耐受性較強細菌,包括Cytophaga、F lexibacter、Bacte2roides等,這些細菌可以明顯提高Thlaspigoesingense對Ni的富集能力[10]。雖然菌根化植物抗逆性強、吸收降解能力強,但不容易獲得,因此,菌根與植物修復體系的選擇與建立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價值,也是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恢復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11]。

5 結論與展望

生態修復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探討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輕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356。92萬km2,目前,尚需治理的面積近200多萬km2。為了適應新時期國家發展對水土流失治理的高要求,滿足人們對生態環境大幅改善的需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水利部提出了“加強封育保護,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水土流失防治新思路。幾年,生態修復的實施,與傳統的綜合治理相比,其效果更為明顯。但從長遠來看,生態修復要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需要我們既要認清破壞生態環境的癥結所在,又要注意解決好相關問題。

1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人所共知,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我國人民千百年來靠廣種薄收、亂墾濫伐、過度放牧、過分掠奪自然資源生存。隨著人口急劇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水、土和植被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人口增長過快,造成了土地不合理耕種,加上長期形成的廣種薄收的陋習,陷入了“越墾越荒、越荒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之中。

2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基本概念

生態修復的理念是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適應能力、調整能力、消化能力和組織能力對系統所承受的破壞進行長時間的調節修復,緩解系統外部負荷,實現生態系統的規律性演變,最終是整個生態系統重新恢復正常狀況,實現系統的良性循環的過程。

生態修復應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是指在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通過生態系統的自身修復機能,另外輔助一定程度上的人工調控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機能,從而改善生態系統受損的狀況并能對系統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3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對策及措施

3.1普及國策宣傳強化環保觀念

在此方面應加強水土保持方面國策的宣傳力度,普及該方面的基本常識,讓人民意識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使人民自發地退耕還林還草,圈養畜牧,實現人與自然真正的和諧相處;也可以通過生態修復示范點的建立讓人民更輕易地了解到生態系統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還應該在學校范圍內普及水土保持和生態系統常識,是人民從小形成環保意識;最后還應該大力發動各種媒體進行水土保持知識的宣傳,如發放環保手冊、公益廣告等。

3.2堅持防先于治加強執法力度

應合理運用經濟措施和行政措施在保護現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予與加強鞏固,豐富其物種組成,加強其食物鏈之間的聯系,封山禁牧,使地表植被自然恢復,這種方案相對來說投資少、見效快,適用于未發生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比較輕微的流域地區。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執法力度,加強對亂砍亂伐、過度放牧、采土取沙、毀林開荒等不法行徑的監管和懲罰,強化人民的法制觀念和意識。

3.3制定修復計劃因地制宜治理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地貌也不盡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的狀況也差異較大,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過程總理應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域特點定制切實可行的生態系統修復計劃,劃定治理區域、統計治理面積、確定修復方案,預算修復成本和年限,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分區、分時治理。水土流失發生的種類不同,采取的舉措和實施方案也應當與之對應不同,可根據水土保持和生態學原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建設治理措施的優勢,先規劃鋪設草本植物,結合低等灌木和根系較發達的喬木的種植。總而言之,讓不同植物協調搭配,使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生態系統機構,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4建立生態試點發展修復技術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針對生態修復的理論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但終究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理論體系,在以往的科學研究中,我國專家往往過于看重植被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而忽略了自然界物質能量循環的規律,忽略了對土層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因此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上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科研潛力,因此我國可以多處建立生態系統試點,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試點水土流失的現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試點的研究評價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理論體系,進一步促進我國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5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生態修復區大多分布在山區,同時也多是貧困區,區內農民群眾的生活收入基本依靠土地,生態修復的實施一般會加劇修復區內的人地緊張狀況。只有考慮到當地的具體情況,長遠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結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解決好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才能為生態修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證生態修復的順利進行。

4結語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理念和技術的發展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個重大的創新,同時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廣受生態學專家和環境研究者們的關注,經絡許多年的科研和實踐,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理論已日漸成熟,但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仍需鍥而不舍地追求和探索。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過程中,應有機地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不同的生態修復治理方案,地方有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督和執法力度,同時應盡可能低發動廣大人民都參與其,共建美好家園、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劉榮強. 礦產資源開發的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J]. 河北水利. 2011 (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信阳市| 肃宁县| 义马市| 金湖县| 光泽县| 麟游县| 梧州市| 达州市| 康马县| 江阴市| 广丰县| 深泽县| 肥乡县| 徐闻县| 镇平县| 南平市| 无极县| 舞钢市| 徐州市| 崇义县| 甘孜县| 马边| 巴中市| 博乐市| 玉山县| 资阳市| 江城| 栾城县| 利辛县| 田阳县| 分宜县| 平江县| 张家界市| 疏勒县| 贡山| 吴旗县| 新竹县| 涿州市| 滦南县|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