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服裝設計的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不同體型;服裝設計教學
從專業特點上來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需要為顧客提供一對一的服務。而顧客的體型實際并不相同,所以還要結合顧客實際需求合理進行服裝設計,以便完成更加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因此在進行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時,還要使學生掌握人的不同體型特點,并掌握相應的服裝設計方法,從而更好提升自己的專業設計能力。
一、人體體型與服裝造型設計的關系
從根本上來講,成功的服裝造型設計必須適合人體體型特征,以確保衣身設計、衣袖設計、褲裙設計、冠帽設計和鞋靴設計能夠分別與軀干、上肢、下肢、頭部和足部相對應。所以,服裝造型設計需要以人體結構和人體活動規律為依據,需認識到人體外形形狀、體積和大小的差異。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對自身體型結構感到真正滿意,不是三圍和身高不符合標準,就是太瘦或太胖。而完成符合人體體型的服裝造型設計,不僅能使服裝更具有實用性,還能使服裝別具風格,進而更好的彌補人體不足和實現人體外形美化[1]。所以對于服裝造型設計師來講,需要掌握人體結構與服裝造型的關系,并學會運用服裝工藝手段完成同時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的服裝設計。
二、針對不同體型進行服裝設計的教學
服裝造型設計不僅是服裝設計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而服裝造型設計與人體體型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還應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幫助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掌握各種體型的特征,從而確保學生更好掌握人物服裝的造型設計方法,繼而完成更好的人物造型設計。目前,許多設計者在研究服裝形態和人的體型時,將人的體型劃分為A型、H型、O型、X型和其它一些類型,以體現不同體型的體型特征。結合這些主要體型類型進行服裝設計教學,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不同體型特征,并學會結合這些特征更好的完成服裝造型設計。
1、A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教學
A型體型又被稱之為梨子型,應確保學生掌握該種體型的臀大肩小特征,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該種體型的區分。為確保學生不會陷入到A型體型為肥胖體型的學習誤區,教師應展示不同A型身材圖片,并對該體型臀部寬度比肩部寬的特征進行強調。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種體型的缺陷,具體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繪圖分析的方式進行分析總結。在學生總結出“該種體型腰圍細且腰線寬,容易導致上身顯得短”的結論后,教師可以拋出“如何彌補這一體型缺陷”的問題,從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服裝設計方法,即進行寬松的洋裝或傘裝設計,進而將臀部遮住,以免裝者腰部引人注意。而在上身設計上,為擴部視覺效果,則可以采取寬大的領子和胸部口袋等設計元素。最后,教師還應從細節設計上進行補充教學[2]。具體來講,就是在上身服裝設計上使用強烈細節色彩,以便將人的視線吸引到腰部以上位置。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這方面思考服裝設計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提出“在領線處配掛飾物以轉移視線”的設計思路。
2、H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教學
在教授H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時,教師應強調該種體型具有肩部與臀部寬度接近的突出特征。要求學生結合圖片對該種體型進行分析后,則能指導學生找出體型“缺少三圍曲線變化”的缺陷。結合之前學習A型體型特征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H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進行討論。在學生經過成熟討論后,教師則可以給出“增加寬肩部與臀部設計以實現體型修正”的結論[3]。此外,教師還應使學生從體型胖瘦角度對H型體型的服裝造型問題展開探討,以確保學生能夠靈活運用之前學到的思考方法進行服裝設計。通過分析,學生可以發現H型體型的人無論胖瘦都應避免穿貼身或太短的上衣和腰太低的褲子,從而完成服裝設計規律的總結。
3、O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教學
在學習O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結合“O”這一字母的特點和有關圖片先進行該種體型特征的總結,以便幫助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而該種體型具有兩頭小中間大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身材胖瘦對該種體型特點展開進一步分析,則可以總結出該體型人多為胖人,具有胸部豐滿、溜肩、腰大、肚大的特點。由于之前已經完成兩種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的學習,教師還應布置實踐教學任務,要求學生結合身邊O型人身材特征進行服裝設計[4]。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可以要求學生講述自己設計思路,然后利用圖片或實物進行作品展示。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完成該種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的分析和總結,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服裝設計方法。
4、X型體型的服裝設計教學
X型體型是最具女性感的體型,也被稱之為“沙漏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該類體型的服裝設計時,應先確保學生掌握該種體型的特征,即體線明顯和體型勻稱,人物往往具有胸部豐滿、臀部圓潤和腰部纖細的特征,結合這些特點進行服裝設計,則能給人帶來優美玲瓏和性感的感受。在實際教學中,需使學生認識到該種體型可以穿任何款式的服飾,但是還應從給人協調和諧美感的角度進行服裝造型設計。對于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來講,則應該充分利用該種體型的優勢進行高貴典雅、生動活潑或儀態萬千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而由于該種體型適合任何款式,所以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從服裝面料和顏色等方面突出女性感,以便更好的完成服裝設計。此外,教師應特別強調,在X型體型的人同時屬于胖大型時,還應該從身體與服裝相結合的角度進行服裝設計[5]。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此種體型的模特身著不同款式服裝的圖片,以便在加深學生記憶的同時,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服裝設計靈感。
5、其它體型的服裝設計教學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以上幾種體型,還有T型和肥胖型等多種體型。其中,T型為肩部過寬的體型,在服裝設計上應側重使用冷色調進行上身設計,并使用暖色調進行腰部和腿部設計,以便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腰腿部。此外,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肥胖人群也越來越多。在給這類體型的人設計服裝時,還應采取直線、角形肩等造型手法,以便使身體繁多的曲線得到彌補。而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由于課程時長有限,所以教師無法完成所有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的詳細講解。而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接觸的人的身材體型類型較多,還需掌握針對不同體型的服裝設計方法。因此,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臨摹和分解針對特殊人群設計的品牌服裝,以便使學生通過學習優秀板型更好的進行各種服裝設計方法的學習,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6]。此外,教師還應多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的機會,進而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學到的知識,繼而得到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人體體型可以劃分為A型、H型、O型、X型、T型等多種類型。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掌握各體型特點,并指導學生針對不同體型完成適合的服裝造型設計,從而更好的滿足專業設計需求。因此,相信本文對針對不同體型進行的服裝設計教學展開的研究,可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一些啟示。(作者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作者簡介:寧蓓蓓(1985~),女,碩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為服裝設計,人物形象設計。
作者:寧蓓蓓 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錦錦,毛婷,郝瑞閩.基于嬰幼兒體型特征的服裝結構設計[J].紡織科技進展,2016,02:35-38.
[2]任天心,鄧正杰,陳治君.體型與服裝挑選的相關性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0:264-266.
[3]李海濤.淺析人體體型對服裝制板的影響[J].天津紡織科技,2012,01:40-41+45.
[4]周文輝.服裝造型空間設計與人體關系的研究[J].江蘇紡織,2014,02:56-57+60.
要學好服裝設計并不容易,同學們需要掌握好學習方法并為之付出努力,才能學有所成。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三個入門的小訣竅,為喜歡服裝設計的同學開啟這扇設計之門。
【老師簡介】
王琳,安鄉縣職業中專服裝設計專業教師。2013年,論文《面向管理的服裝設計探討》獲省級二等獎。
學好畫畫,
為學好服裝設計加分
服裝設計的一般流程是,先根據要求構思,并繪制效果圖、平面圖,再根據圖紙進行制作,最終完成設計。這其中,將自己構思繪制出來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學好畫畫能為學好服裝設計加分不少。
初學服裝設計的同學可以多練習畫畫。一方面,美術基礎是服裝設計專業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練習畫畫能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藝術感,進而提升學生們的服裝設計水平。
賞風景、看電影,
也是學習課程
服裝設計師要設計出漂亮、獨特的服裝,必須擁有較好的審美能力。所以,要學好服裝設計這門學科,學生們需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
學服裝設計的學生可以多聽音樂、看藝術展覽、看經典電影,通過這些優秀藝術作品的感染、熏陶,來加深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審美水平。另外,讀書、旅游也能開拓視野,激發設計靈感。不少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其設計靈感都來自大自然。
做設計,就要喜新厭舊
可以說,好的設計師都是從學習他人的優秀作品開始的,這就如同練習書法時要先臨摹一樣。剛開始學著設計作品時,同樣可以借鑒別人的設計風格。但是,借鑒不是抄襲,在學習他人設計的基礎上,必須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服裝設計教學;大學生;創造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237-01
服裝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之一。服裝設計根據時代的發展也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使得人們對于服裝設計的需求更加個性化,推動了服裝設計行業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將服裝設計納入教學內容,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發展。但是隨著時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在服裝設計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創造力的全面發展人才。
一、培養學生對服裝設計的正確認識
服裝設計與單純的繪畫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同時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服裝設計是繪畫藝術的一種,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審美觀點;其次,繪畫藝術可以天馬行空,但服裝設計必須是可以應用于實際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服裝設計既要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作力,也要具有操作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強調二者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對服裝設計的正確認識。只有當學生對服裝設計與藝術有了系統的認識,才能夠將想象力與實踐性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設計出創造性、實用性的服裝作品。
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中,為了適應應試教育的發展,高校教師經常采用“講授法”進行教學,即教師在講臺上念教材,而學生坐在講臺低下聽教師講解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甚至不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對教材內容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和延伸,教師也不會在課堂中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長此以往,高校大學生對于服裝設計缺乏自己的見解,從高校中走出來的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普遍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設計出的作品毫無新意,無法受到社會的過多關注。[1]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必須要從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著手。單純的教材講解已經無法滿足時展和人才需求的發展,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轉變正確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關注從應試教育的“分數結果”向“創新思維”轉換,強調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重視,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倡導學生以發散思維思考問題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高校專業教師應該嘗試轉變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服裝設計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2]發散性思維是自由思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使課堂更加輕松,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發散性思維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鼓勵學生對設計提出不同的看法。所謂發散性思維即是指對于同一事物的多角度見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任務教學法或者案例教學法,聽取學生自己的見解,增加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服裝設計專業是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必須具有可操作性。[3]因此,教師要主要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性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實踐調整作品,完善設計思維,進一步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完善。
三、學生創造力的自我培養
受課時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必定不夠充足,需要學生在平時多加注重創造力的自我培養。第一,學生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多觀看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汲取作品中的精華,增加對服裝設計的理解;第二,教師教學中要勤做筆記和總結,課后繼續研究,將知識內化,在雜志、報刊中觀看到服裝作品時要養成思考的習慣,總結自己所學形成新的認識;第三,平時注意觀察和思考。服裝設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于不同性格、體型的人需要設計不同的作品,因此,學生平時要多加觀察和積累。
四、結語
綜上,在服裝設計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對服裝設計的正確認識,通過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倡導學生以發散思維思考問題等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強學生創造力的自我培養。只有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創造力的全面發展人才,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煒.服裝設計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09):59.
關鍵詞:裝飾藝術;現代服裝設計;影響
前言:
裝飾藝術是現代服裝設計的啟蒙老師,兩者在發展歷程中相輔相成,雖然完全獨立卻相互影響和互不分離。從某種程度而言,現代服裝設計是裝飾藝術的發展和演變歷史,因為無論是中國具有傳統性的裝飾藝術,還是西方具有古典性的裝飾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的發展過程中都有著深刻鮮明的呈現,是中西方不同社會文化的具體展現。服裝設計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比較深遠,其不僅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象征體現,還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發展,一方面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又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進程,因此服飾文化具有社會意識形態,是適應人類生活水平和社會文化發展的產物。例如:唐朝時期的服裝精致多樣,其樣式和設計展現著唐朝崇尚胖為美的社會文化。另外,服裝文化伴隨著社會文明的繁榮而發展,從男耕女織——工業革命——信息化時代,這些歷史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服飾的發展逐漸豐富多彩,而裝飾藝術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也逐漸深遠。
一、服裝設計與服裝藝術的定義和聯系
1、服裝設計的定義
服裝設計涉及心理學、市場學、美學、材料學、色彩學、文化學、工程學等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服裝設計的過程較系統,主要包括構思設計對象、繪制實際圖像、完成效果圖、剪裁縫紉服裝等環節,而這一系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服裝設計,因為和衣物制作不同,服裝設計要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強調個性化,從而實現實用性、個性、美觀性的集合。
2、裝飾藝術的定義
廣義范圍的裝飾藝術是指藝術地修飾。裝飾一詞在西方源于17世紀,而中國則在5世紀至6世紀時期便已出現,主要指依附于主體的雕塑或繪畫工藝,這種藝術形式不止包括對形式美裝飾藝術的追求,還包括象征性和抽象性。狹義范圍的裝飾藝術是指根據形式美的規律抽象變形地對藝術形象進行加工整理,最終形成形式美的藝術風格。在藝術風格的整理加工中裝飾藝術使用了節奏、韻律、秩序、統一、平衡的形式規則。
3、服裝設計與裝飾藝術的聯系
在某種程度上,裝飾藝術是依附服裝設計的,因為裝飾藝術要展現美感必須依靠服裝,例如:新時期的彩陶裝飾是變形夸張的圖形,這種裝飾藝術給彩陶帶來了藝術美,服飾的裝飾也是一樣,尤其是當今時代,現代服裝設計和裝飾藝術更是密不可分。在服裝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裝飾藝術和服裝設計雖然完全獨立,卻一直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二、裝飾藝術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1、裝飾藝術影響著服裝設計的理念
藝術家創作時,先從生活中擇取生活素材,通過加工制作創造出藝術形象或者文學形象,而創作時期的思維活動便是形象思維的具體流動過程。從古至今,服裝設計的靈感豐富多彩,來源于民族文化、生物學、社會文化等的縮影和影響,因此裝飾藝術影響了服裝設計的理念,而這種理念影響主要包括艷麗色彩、夸張造型、環保意識等思維形式的應用。
2、裝飾藝術影響服裝設計的實踐
在服裝設計的實踐中,服裝設計的靈感已經不再只是傳統的抽象思維和自然事物,而是裝飾藝術的靈感,例如:摩洛哥靠墊、中國龍圖騰、巴布亞屏風等,這些意象已經成為服裝設計直接使用的素材,因而服裝設計的一大亮點便是直接現實性。從根本上而言,一方面裝飾藝術的成熟發展使靈感來源可以直接在服裝設計中使用,而另一方面設計師又使用裝飾藝術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三、服裝設計中裝飾藝術的應用
1、服裝設計中裝飾藝術的色彩使用
由于色彩給感官的作用鮮明直接,因此服裝設計的色彩使用是重點內容。色彩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雙重屬性中自然屬性比較固定,因為生理屬性的作用使人類在色彩反饋方面具有穩定性和一致性。而隨著社會變遷,色彩的社會性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文化內涵,甚至地域不同,色彩社會屬性的意義也會不同,因此裝飾藝術中的色彩具有豐富性,尤其在服裝設計中,色彩應用對服裝的心理效果、視覺效果、文化特征等都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作用。
2、服裝設計中裝飾藝術的材料使用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服裝設計中材料的使用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原料選擇從開始的樹葉草皮和動物皮毛發展到絲綢、棉麻、雪紡、皮革、呢絨、牛仔等材料,材料的發展豐富了服裝設計的原料選擇性。同時,裝飾藝術上的使用材料也在逐漸發展,主要有石器、貝殼、木材、繩索、金屬等,由于這些原材料具有天然屬性,因此裝飾藝術展現出粗糙、瑩潤、透明、細膩、奢華等豐富視覺效果,而裝飾藝術對服裝設計的思維重組,使服裝設計中出現更多的時代感和個性化作品。
3、服裝設計中裝飾藝術的圖案使用
廣義范圍的圖案是指事物的結構色彩和造型樣式,服裝設計中的圖案是指具有藝術性的裝飾紋樣,服裝設計的圖案主要有人像、動物、花卉、風景、抽象圖形、幾何圖形,這些圖形按照雜亂或者規律的形式在服裝上進行排列布局,從而使服裝具有特殊的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服裝設計的圖案使用更加便捷靈活,因此更多的服裝圖案衍生出來,而服裝的裝飾文化也更加豐富多彩。
四、討論
服裝設計和時展緊密聯系,根據服裝的特點可以對時代的文明程度、科技水平、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等進行判斷,例如:中國文化具有禮儀性和保守型,而西方文化具有可塑性和開放性,因此兩種不同文化在服裝體現上具有很大的差異。由此可見,裝飾藝術和服裝設計的關系研究不僅屬于藝術范疇,更是探究人類文明的演變歷史,通過對裝飾藝術和服裝設計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每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文化和時代個性,從而發現冰冷文物和文字下鮮活的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姚姍姍.裝飾藝術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佟子健.裝飾藝術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4):122-122.
[3]車巖鑫,王健.裝飾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意與表現[J].紡織導報,2014(7):110-112.
[4]秦寄崗.現代材料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00(6):6-7.
關鍵詞:水墨元素;意蘊;服裝設計;創新應用
只要通過對水墨意蘊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具體分析,我們不僅看到很多優秀的設計案例,同時也看到水墨意蘊與現代服裝設計結合中所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以及有待提升的空間。作為現代服裝設計師,如何做到水墨意蘊與現代服裝設計的完美融合,讓獨具中國特色和藝術魅力的水墨風格服裝推向世界的舞臺,除了需要解決對中國水墨文化理解不足和對水墨元素盲目照搬的問題現狀之外,創新仍然是關鍵所在,只有通過不斷的突破與創新,才能為現代服裝設計不斷的注入新鮮的營養與不竭的活力,創造出的作品才可以既能體現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文化精髓與審美價值,又能緊隨時代的腳步,引領時尚的風潮。水墨意蘊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主要體現在設計手法上與觀念上的創新與突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平面走向立體
在我國傳統的服裝設計中,主要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將人體的胸、腰、臀等主要數值通過公式計算來解決服裝三維立體造型的問題。這種方法是通過不斷實踐經驗總結后的升華,有著較高的理論性與廣泛的可操作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不僅僅只局限于簡單的功能性及實用性的滿足,而是更多的追求能夠體現自身個性氣質、身份地位、或是品位內涵的服裝設計。但是單一的平面剪裁方法在那些個性化和造型獨特的服裝設計中就顯得有些局限,而西方的立體剪裁方法是直接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進行三維立體的服裝設計技巧,運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做出簡單的服裝造型設計,同時也能做出復雜、多變、立體的服裝造型設計。在水墨風格服裝設計中,采用平面剪裁與立體剪裁結合的方法設計出具有不同特色、結構多變的時尚服裝造型,不僅能滿足人們對服裝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同時也能通過服裝設計中豐富多變的立體造型更好的體現筆情墨趣的夢幻色彩。
二、從具象走向抽象
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因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的審美情趣,本身便具有很高的視覺美的感受,所以在大多的水墨風格服裝作品中,我們看到是設計師把中國水墨畫直接印染到服裝面料中,這種設計方法的確能以最簡單快捷的方式達到提升服裝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底蘊的效果,但是對服裝的款式結構的設計就顯得局限,過于復雜、立體的結構服裝會容易破壞水墨繪畫作品的本身的構圖審美與美的意境。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們充分發揮其創意思維,在尊重中國水墨繪畫藝術本身的同時,對水墨畫圖案進行抽象化、意象化的處理或再設計,使得運用在服裝設計中的水墨元素不僅保持原有的文化與審美意蘊,同時也能與各種個性化、多變的服裝設計融合的完美,賦予穿著者含蓄而獨特的水墨風韻。
三、從單一走向多元
在水墨風格服裝設計中,不同工藝技法的運用呈現在服裝設計中的效果會有著千差萬別,為了更加體現水墨風格服裝的個性化、獨特性,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不僅只是局限于如手繪、刺繡、蠟染、扎染、以及電腦噴墨等某種單一工藝手段的運用,如設計師可以將珠繡、刺繡與電腦噴墨印染工藝技法的結合使用,使得服裝細節更加豐富而立體,而整體呈現出多元化的審美趣味。除了工藝技法上的多元化設計,在服裝面料上的設計上也不僅僅局限于某種單一面料的使用,而是將多種質感風格的面料進行組合運用,或是進行面料再造的設計。如采用重疊、編織、褶皺、鏤空、剪切等多種加工手段對多種面料進行綜合處理的方法,使得水墨意蘊在服裝設計的運用中以更加豐富、多元化的形式呈現。這種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的設計方法,不僅是對傳統設計思想的一種突破與延伸,同時也為服裝設計師帶來更多的設計靈感與創作激情,使得水墨風格的服裝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審美體驗。
四、從傳統走向現代
作為中國設計師,要想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的關系,使得傳統水墨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更好的融合,除了設計方法或手段的創新應用以外,做到設計觀念的創新也是關鍵所在。我國的傳統水墨文化博大精深,能夠源源不斷的為服裝設計者提供大量的文化底蘊與精神財富。在水墨風格服裝設計的創作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將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在服裝設計中進行簡單的復制,那么設計出來的作品未免會太過于民族化而無法做到與現代的時尚接軌。
所以,服裝設計在與傳統水墨藝術進行融合時,設計師們需要在深刻理解和認識傳統水墨藝術的文化內涵與精髓的同時,努力吸取西方現代的設計理念與方法,在設計觀念上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能既可以體現中國傳統水墨藝術中含蓄而悠遠的意境美,同時也能為服裝注入現代時尚的活力,使得水墨風格服裝設計能夠與國際時尚風格完美結合,真正的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品質高內涵的中國風特色的服裝設計。
參考文獻
[1]顏偉娜.現代服裝色彩的選用因素初探[J].文教資料,2008(14):71-72
[2]王智沛.水墨與現代服裝設計的對話[J].江蘇紡織,2014(7)
[3]曾素艷.工筆花鳥畫色彩藝術初探[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6
[4]許才國,魯興海.高級定制概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21
[5]童蕓.刺繡[M].合肥:黃山書社,2014.6:37
[6]鮑小龍,劉月蕊.手工印染藝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