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勞動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職業教育 區域經濟 可持續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249-01
職業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職業教育也稱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類型之一。
一、當地的職業教育應服從并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是指對一定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全局性、長遠性、關鍵性的問題所作的籌劃和決策。
當地政府應提升認識,把發展職業教育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切實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對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安排,合理把中職學校合并升為高職,根據專業合并中職院校,針對高、中職院校專業的設置來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高、中等職業教育在規模、專業設置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相適應,這將是我們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集約化辦學成為新的趨勢,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多個具有區域特色的集約化辦學的教育園區和職業教育園區,在職業教育園區全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使專業結構更趨合理,使專業群可互補、錯位發展,各個學校間共享資源、校企合作、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 臨近產業園區,周圍有眾多產業、企業,既可以建設一批與國家和區域支柱產業相銜接的重點專業群組,又可以為企業進行社會人員培訓、職業資格認證、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實現教育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建成一批綜合實力強、師資配備齊、管理水平高、教學質量優、辦學效益好和輻射能力廣的高水平的實訓基地和教育集團,形成教學鏈、行業鏈、利益鏈的全面融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當地的職業教育應從行業需求及提升學生未來可持續能力雙方面來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應立足自身,突破其終結性教育思想的長期束縛,在保證實現自身基本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努力實現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專業、課程、教學、學制和招考等方面加強職業教育改革,建立順暢的中、高職乃至本科的招生通道。
職業教育必須針對“解決綜合性實際問題”進行學習,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為培養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現代的媒介工具―如百度等網絡來進行學習,建立洛陽市的職業教育網,開設“慕課”課程,將各個學校的微課程放在洛陽市職業教育網上,學生在學校可以在線學習,即使畢業了也可以在線學習,真正意思上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建立區域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而不是各個中職、高職學校自己單獨搞的校企合作,我個人認為各個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的瓶頸是凸顯的,提法不錯,但是效果不一定好,執行也會不到位的。
課程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職業教育的目標、價值都需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職業院校的教師要通過傳授課程體系,并使受教育者能夠吸收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與能力,從而造就優秀的職業人才。工作過程是指在職業或工作崗位上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無論何種職業教育都有其特殊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工程知識,職業教育的課程必須能夠反映工作過程的要求,能夠提供給學生完整的工作工程知識。構建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要擺脫傳統的學科思維,要反映現實職業情景和過程中的需求,加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三、各地的職業教育應從培養學生的情商入手----先成人、成長、后成事、成才
我國初中以前的應試教育給部分后進學生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情商的低下,不知道社會的公序良俗,有的連起碼的禮貌禮儀都沒有,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相處,不知道團隊精神、共贏理念,不知道服從社會規范,不遵守紀律,沒有準時、守時的信用概念,本人認為:在當今的中等職業教育中,一定將人文的精神文化補上,加強中國傳統思想的教育,如講授《弟子規》,講中國的節氣,中國各種節日的由來,多開設集勞動課、手工課、藝術鑒賞課、集體舞蹈,在勞動中、在手工制作中、在玉器字畫的鑒賞、集體舞蹈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情商和講究衛生、干凈整潔的內心愿望,不斷強化進行養成教育,學會協作、溝通,建立團隊精神 ,守時,守紀律建立個人信用理念,對當今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定要先成人,在成人的過程中成長,在成長中強化做事,享受做成事情的快樂及自信心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學得進去,中、高職學校才能將學生培養成才。
古語: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予漁,在成人、成長、成事、成才教育中,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行為導向教學的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嚴謹,學會創造,讓學生懂得獲得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更有用,做到用什么,學什么,會什么,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適應今后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的需要。
總之,職業教育的發展一定要結合并符合國情、省情、市情,要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不能沒有當地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發展關系的大構架,盲目地為了發展職業教育而發展,浪費公共資源,各地的職業教育框架的建立應圍繞如何提升當地經濟發展為起點和突破口,讓職業教育真正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并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