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科學創新

農業科學創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科學創新

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育種;科研;現狀;管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 S3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326-01

2012年,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共承擔國家、省、市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8項,國家級項目10項國家“863”項目1項,棉花轉基因專項3項,國家產業技術體系棉花、小麥、玉米試驗站各1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基地建設項目2項。

1 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主要農作物育種科研現狀

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綜合區試站建設項目,總投資42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50萬元,項目可行性報告已批復,初步設計概算基本完成。邯鄲市海南試驗站建設項目已在市政府立項,市財政計劃投資430萬元,2012年撥付210萬元,目前正在落實建設地址。河北省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棉花三系雜交優勢利用技術集成于示范,2011—2013年,經費200萬元。河北省邯鄲市優質高產棉花原原種擴繁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16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0萬元,初步設計已經完成。國家轉化資金項目,高產穩產綜抗國審小麥新品種邯麥13號中試和示范,2011—2013年,經費60萬元。國家“863”項目,棉花骨干親本培育與新品種選育,2011—2015年,經費56萬元。

1.1 棉花

2011年獨立申報的“強優勢棉花新品種邯棉802和邯鄲885的選育及應用”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2年“高產優質抗病蟲轉基因棉花新品種邯棉103、邯685選育及應用”申報河北省科技進步獎;“棉花新品種邯棉103、邯685選育及應用”申報邯鄲市科技進步獎。2011年棉花新品種邯686通過河北、河南兩省審定。2012年審定品種2個,分別為邯棉102和邯6402。邯棉103生育期134 d,鈴大、絮肥、抗病、抗蟲、早熟、不早衰,纖維品質優良,皮棉比對照增產14.6%,2007年通過河北省審定,適合冀中南春播種植。邯685生育期125 d,早熟、高產、抗病、抗蟲,纖維長度29 mm,比強度29.9cN/tex,馬克隆值4.5,皮棉比對照增產19.8%,適合冀東早熟棉區種植。邯686生育期107 d,平均單鈴重5.7 g,抗枯萎、耐黃萎病、比強度31.3 cN/tex,適合冀中南、豫北麥棉兩熟或菜棉兩熟種植,整齊度高,抗病性突出,豐產性好,早熟不早衰,綜合性狀優良。邯棉102審定編號:冀審棉2012007,高產穩產、早熟大鈴,株高90 cm左右,株型較松散,筒形,葉片較大,腳稍高,結鈴性強,鈴較大,平均單鈴重5.8 g,衣分39.8%。邯6402屬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品種,全生育期122 d左右,株高90 cm,單株果枝數12.8個,第一果枝節位6.2個,單株成鈴17.4個,平均單鈴重6 g,子指10.4 g,衣分41%,霜前花率93.7%,屬高抗枯萎耐黃萎類型,抗棉鈴蟲、紅鈴蟲等鱗翅目害蟲,適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棉區黃萎病輕病地春播種植。

1.2 小麥

2012年“高產550公斤氮高效優質強筋冬小麥新品種邯00-7086”申報河北省科技進步獎。“優質強筋冬小麥新品種邯00-7086”申報邯鄲市科技進步獎。邯00-7086小麥于2007年通過國家審定,具有優質高產穩產、穗大粒多、綜合抗性好的特點,該品種產量可達9 750 kg/hm2以上,屬優質強筋小麥。2011年小麥新品種邯麥14通過河北省審定,該品種參加省優質區試,2年平均產量7 677.9 kg/hm2,較對照增產3.3%,分別居第3、第1位;2010年參加生產試驗,產量居第2位。大田生產一般產量為8 250 kg/hm2左右。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熱風,高產穩產。品質檢測:蛋白質14.07%,濕面筋30.0%,吸水率58.2%,穩定時間9.0 min,優質強筋。

1.3 大豆

2011年與河北省作物所合作申報的“優異大豆種質發掘、創新及利用”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邯鄲市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2011年大豆新品種邯豆9號和邯豆10號均通過河北省審定。2008年邯豆9號參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區試試驗,平均產量3 315 kg/hm2,比對照冀豆12增產4.67%;2009年、2010年在河北省夏播區試試驗中,分別比對照(冀豆12)增產7.92%和1.88%,增產極顯著。一般中等肥力地塊產量為3 300 kg/hm2,高產地塊可達3 750 kg/hm2以上。2008—2009年邯豆10號在河北省夏播大豆區試試驗中平均產量為2 857.5 kg/hm2,比對照滄豆5號增產5.4%;2010年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2 910 kg/hm2,比對照滄豆5號增產15.5%,增產顯著。一般產量為3 000 kg/hm2,高產地塊可達3 600 kg/hm2以上。

1.4 玉米

2012年“玉米優異種質創新及抗逆廣適雜交種選育應用”申報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并申報邯鄲市科技進步獎。項目自從1992年開始,育成雜交種在種質創新模式,雜交種適應性、抗倒、抗病、抗旱性等方面創新點突出。項目實施在學術上利用種質創制和性狀選擇新方法育成的新種質,對豐富玉米育種資源、加快新品種育成具有較大科研利用價值;在生產上解決了主推品種抗倒、抗病等方面不足,在生產獲得大面積推廣應用。2011年玉米新品種邯玉66通過河北省審定。邯玉66生育期100 d,與鄭單958熟期相當,果穗穗長18.5 cm,穗粗5.2 cm,穗行16行左右,千粒重360 g,出籽率88%,一般產量9750 kg/hm2,高產地塊可達12 750 kg/hm2以上,綜合抗性較好,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抗倒性強,植株田間長相好,抗旱,結實性好。

2 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礎建設項目進程緩慢。當前海南試驗站、科研辦公樓和家屬樓等項目大局已定,但是還存在障礙,應努力降低建設成本和風險,加快建設進程。二是科研用地緊張日益突出。隨著城市建設占用試驗地和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項目發展開發占地,能用于試驗的耕地越來越少,已有多個課題提出試驗用地不夠,而且受小氣候影響,近郊地塊已不能滿足大田試驗需要[1-2]。三是科研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距公益一類要求還有差距。四是科技成果推廣面臨國家政策變化,積極性難調動,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五是試驗場職工生活困難,全部劃歸為公益一類有困難,還需要通過土地開發提高工資待遇。

3 創新管理建議

一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謀劃推進實施海南試驗站、職工住宅樓和農業科研中心建設等3項工程。二是加強土地管理。加強安全管理與項目合作,合理利用現有土地,謀劃土地置換,將試驗田搬遷到適當地塊。三是完善科研開發體制和機制。向公益單位靠攏,充實公益崗位,爭取公益項目,搞好公益性研究,立足科研,圍繞大局,服務地方,充分發揮科研單位優勢,將科研和服務水平提高到新層次。四是強化行政管理。建立一支精干行政管理隊伍,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新格局,加強定崗定責及管理,給行政人員創造一個有壓力而不吃力的環境和條件,提升行政后勤工作水平[3-4]。

4 參考文獻

[1] 盧起建,李明,朱根娣.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種子成果轉化與開發初探[J].上海農業學報,2004,20(2):121-124.

[2] 張愛武,郭建強,朱利軍,等.提高農業公益性科研院所創新能力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07,26(6):44-46.

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第2篇

關鍵詞:農業經濟學;培養模式;德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7-0094-03

農業經濟學是以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的應用社會學科。雖然古代中國和歐洲都出現過一些農業經濟思想,但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則是伴隨著農業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逐步形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演變,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在不斷調整,與此同時,農業經濟學科的培養目標也在發生相應變化。早期農業經濟學主要關注農業生產狀況、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農業生產的區位配置等問題,從20世紀早期開始,農業經濟學開始關注農場經營管理如農場主如何調整生產方式以獲得最大利潤問題,這個階段農業經濟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大量優秀的、懂得農場經營管理的農場主。在經濟起飛階段,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承擔的主要功能是為城市產業工人提供便宜的食物,而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轉變到以農業政策為核心,即研究政府如何制定政策抑制食物價格上漲,通過榨取農業資本以促進非農產業擴張(于曉華、郭佩,2015)。在“食物問題”解決之后,農業又面臨城鄉收入擴大的“貧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農業經濟學科培養出大量農業政策研究人才。進一步,當城市化、工業化結束之后,如何減少農業政策對市場扭曲,同時調整農業經營方式,拓展農業環境生態、文化傳承、教育等功能成為政府面臨的新問題,即“農業調整問題”(Yu and Zhao,2009)。在這一階段,市場對農業政策研究人才的需求下降,但涉農企業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農業經濟學科的培養目標開始向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傾斜(周應恒、盧凌霄,2009)。

當前中國正處在通過各種政策補貼解決農民收入過低的“貧困問題”階段,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一步推進,未來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會持續下降;隨著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不斷完善,農村貧困問題逐步解決,如何調整農業生產功能,緩解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減少政府財政支農負擔必將成為農業經濟學科新的研究重點。研究對象和重點的改變要求學科的培養方案進行相應調整,否則必然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而趨于萎縮。當前中國的農經學科正面臨關鍵的歷史轉折點,而歐洲的農業已經進入最后的產業調整階段,農經學科也經歷了大量的調整重組過程,通過研究他們農經學科的培養,有助于幫助我們設定農經學科的改革方向,緩解學科發展與市場需求的脫節,提高學生的就業情況。有鑒于此,本文首先總結當前我國農經學科的特點與挑戰,之后以德國幾所開設農經學科點的大學為例,簡要介紹德國農經學科專業與課程設置以及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方案,希望能夠為我國的農經學科改革提供借鑒。

一、當前我國農經學科培養模式與挑戰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農業經濟學學科培養模式依然以為政府相關部分以及高校等科研機構輸送政策分析執行人才為目標,培養內容與方法也注重宏觀政策問題、忽視具體農業經營、農產品市場營銷、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農業信息化等市場亟需人才,е屢嘌出來的學生往往熟悉體制和政策等宏觀問題,但管理實務和操作技能極為缺乏(毛迎春、黃祖輝,2006)。相應的,科研工作者也大多關注勞動力、土地制度、糧食安全等宏觀問題,而對農場經營、農產品營銷、食品消費等具體現實問題不太關心(馮開文等,2014)。

受培養模式的限制,當前我國農經學科面臨日益嚴重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農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萎縮,市場對以擅長農業政策分析的農業經濟學畢業生需求不斷下滑,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由此導致農經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斷下降(于曉華、郭佩,2015)。其次,傳統農業經濟學研究對象正不斷被經濟學、管理學、環境科學等顯學擠壓(張露等,2016),而這些學科擁有更完善的培養模式和更廣的就業市場,農經學科缺乏特色,喪失競爭力。

二、市場導向的專業與課程設置

德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工業化的國家,農業GDP占GDP總量不足1%(國家統計局,2016)。由于農業在經濟中比重太小,傳統以政策研究為中心的學科設置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相關大學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與課程設置。例如,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對奶制品的需求不斷提高,基爾大學據此設置了牛奶生產專業,開設奶制品生產、銷售以及產業鏈管理等相關課程;歐洲居民對養馬以及賽馬運動尤為熱衷,針對這一需求,哥廷根大學在農學院下面設置了馬學,除了教授馬匹飼養之外,還開設賽馬運動以及體育經濟等相關課程。此外,狹義農業雖然不斷萎縮,但與之相關的食品加工、銷售、餐飲產業、農業資源管理、棉紡木材加工利用等生物經濟產業則蓬勃發展。部分大學針對這些新興產業開設了食品經濟、農業可持續發展、生物經濟等新興專業與課程。

從課程設置角度來看,德國農業學科課程設置安排非常廣泛,不僅有農業經濟、國民經濟、食品經濟等專業課程,還需要了解企業管理、社會學、法律等相關課程。由于德國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興趣自主選擇各種課程。

三、德國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培養方案

德國授予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的學校較少,最為知名的是以農業科學為主的霍恩海姆大學(Universit?]t Hohenheim),接下來我們以該大學的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培養方案為例來了解德國的情況。霍恩海姆大學的農業經濟學碩士(agricultural economics)是全英文授課的碩士項目,學習時間4個學期,合格之后授予理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該項目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年主要是必修課程(compulsory modules)與半選修課程(semi-elective module)的學習,第二年主要是研究方向選修課程(elective modules)與論文寫作。必修課程包括農業與食品政策(Agricultural and Food Policy)、應用計量經濟學(Applied Econometrics)、環境與資源經濟學(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農場系統建模(Farm System Modeling)、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等五門課程;另外,學生還可以從農業發展(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國際農業貿易(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等半選修課程里面選擇一些課程。除了課堂學習外,學生還要求參與上機操作、小組討論、學術研討會以及案例分析等訓練。第二個學年學生依然要從一系列課程中選修10門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農業經濟學教育,并保證學生能夠獲得與意向工作相關的訓練。碩士導師會對學生的選課和研究方向提供建議。根據每個學生的研究方向,第二學年還必須完成碩士論文的寫作。

該碩士項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視角、跨學科分析復雜系統、交流、談判、促進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就業領域包括政府部門、NGO、國際組織、以及私人企業,具體目標職位包括農業產業的上下游、食品產業鏈管理、政府和非政府涉農部門、國家與國際涉農組織、研究與教學機構。

四、德國農業經濟學博士的培養方案

德國能夠授予農業經濟學博士的學校較少,一共只有十幾個,2005年德國開設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幾所大學聯合成立了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項目(Doctoral Certificate Program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以下簡稱PAE項目),聯合為農業與食品經濟學的博士生提供培訓。這個項目通過大學聯合開設課程,制定統一的學位要求,組織對相關理論與方法的系統學習來提高農經專業博士生的教育質量與效率。此后相關學校陸續加入該項目,截至2016年,一共有柏林洪堡大學、波恩大學、哥廷根大學等13所大學和研究所參與該項目,基本涵蓋德國境內以奧地利所有能夠授于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接下來我們將以PAE項目為代表介紹德國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培養方案。

PAE項目的博士培養要求至少修滿30個學分,每個學分相當于30個小時的學習。具體學分主要通過三個模塊構成:理論方法模塊18個學分(Methodological-theoretical modules),軟技術模塊6個學分(Soft skills),學術研討會模塊6個學分(Colloquia)。其中理論方法模塊又包括理論(Theory)、實證(Empirics)、專業課程(Focus topics)三個部分,理論與實證至少需要各自修滿6個學分。具體每個模塊課程的選擇由博士生與自己導師商量決定。課程的開設由各大學相關專業教授自行組織,通過統一的選課網站向所有13所大學和研究所農經博士生開放,學生注冊登記之后會收到授課老師的郵件通知具體上課時間和地點。由于課程由不同大學開設,所以上課地點分布在13所大學,這給全德國農經專業博士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具體課程的設置根據教授的情況會有所變化,以2016年為例,當前一共開設有家庭行為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經濟數學等9門理論課程,農業與食品經濟時間序列分析、生產率與生產效率分析、高級計量經濟學等15門實證課程,農業部分技術與創新、高級供應鏈管理、農業與資源經濟學中的建模模型等6門專業課程。軟技術模塊主要包括農業經濟學學術論文寫作等相關課程。學術研討會模塊則取決于不同學校,以哥廷根大學為例,農業經濟學博士畢業要求至少參加18次學術研討會,并做3次學術報告。每次學術研討會都要提供一份證明,由導師簽字;學術報告則需要事先向學院提出申請,由學院安排時間地點并公告,屆時需要邀請導師之外的其他教授做正式點評。修滿30個學分之后方能申請進行博士答辯,答辯論文需首先提交學院,自己負責聯系包括導師在內的3個答辯委員會成員,論文會首先由交給三個評審委員評審,評審委員寫好意見之后交給學院密封,答辯前一周告知申請博士生,要求按照意見做好答辯準備,答辯時三個委員會以提交的評審意見為基礎提出問題,要求博士生現場辯解。整個答辯持續1個半小時左右。答辯結束后答辯委員開閉門會議討論答辯結果并給出等級,當前的等級包括五個:完美(0分),非常優秀(1―1.5分),優秀(1.6―2.5分),及格(2.6―4分),不及格(4.1―5分)。

五、總結

伴隨著城市化和工I化的推進,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發生變化,農業經濟學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本文通過比較分析中國與德國農業經濟學學科課程與專業設置以及研究生培養方案,為我國的農經學科改革提供參考。

德國經驗表明,食品經濟、生物經濟、農村可持續發展等必將成為農業經濟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農經學科的人才培養也應該適應市場需求,培養涉農企業經營管理、食品市場營銷、產業鏈管理等相關的領域人才。

參考文獻:

[1]Yu,X. and Zhao,G.:Chi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30 years:a literature review,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9,4(4):633-648.

[2]馮開文,原正軍,王任,李軍.改革以來的中國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村經濟》刊文視角的回瞰[J].中國農村經濟,2014,(12):77-89.

[3]毛迎春,黃祖輝.中國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與趨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14-16.

[4]于曉華,郭沛.農業經濟學科危機及未來發展之路[J].中國農村經濟,2015,(8):89-96.

[5]張露,張越,張俊飚,童慶蒙.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1-38.

[6]周應恒,盧凌霄.北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現狀及啟示[J].高等農業教育,2009,(6):86-88.

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況

(一)區情。城北區總面積137.7平方公里,由北川和××兩條狹長呈人字形谷地組成,下轄大堡子和二十里鋪2個鎮,小橋、朝陽、馬坊3個辦事處,38個行政村,23個社區,總人口25.8萬人。200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7.6億元(第一產業1.49億元,增長-2.76%,第二產業73.43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22.69億元,增長12.1%);一二三產業比例為2:75:23;區級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73億元,全區總財力達2.9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86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9億元。

(二)改革創新情況。隨著城區面貌不斷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北區全面推行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成立了城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理順了融信貸款擔保中心的運行機制。組建了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將城管重心下移,充實了鎮、街道城管力量。落實了項目建設代建制。完善了《城北區政府采購細則》,制定出臺了《城北區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深化,執行了新的補償標準,進一步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健全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城市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實現免費就學。充分利用“青洽會”、“郁金香節”、“環湖賽”等平臺,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建成了城北區辦公業務專網,電子政務建設有新進展。

二、目前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一、二、三產發展不均衡。北區雖然是農業大區但不是農業強區,一產僅占經濟總量的2%,三產發展相對滯后占經濟總量的23%,二產占地區經濟總量的75%,來自第二產業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而且僅依靠西寧特鋼等個別企業的稅收,一旦企業效益不佳或受到市場供求的影響生產下滑,對我區的財政稅收影響很大。

(二)項目用地選址困難,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受到制約。近幾年,城北區堅決落實國家及省市各項優惠政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眾多客商來我區投資,項目投資額不斷增長。但由于項目用地選址困難,致使許多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難以落地而流產,項目用地選址成為制約我區招商引資工作的瓶頸。建議建立全市項目用地儲備制度,儲備土地利用權下放區縣統籌管理。

(三)行政機關人員編制緊缺。機構改革中編制削減,但由于“四創”工作、維穩工作、各類普查調查以及多項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在北區實施,導致基層工作量驟增,人員嚴重不足,特別是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工作中現在只有一人擔負著應有三個人干的工作,需要調查研究的項目前期工作無暇顧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前期工作深度,進而影響可研報告質量和專項資金的爭取。

(四)專業規劃滯后。目前,城北區只有“十一五”發展綜合規劃,而無專業規劃和單項規劃。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部分規劃由于缺少專業規劃編制人才及專家聘請、咨詢、論證制度、經費保障制度等環節,致使部分專業規劃“編寫不了,編寫不好”,導致規劃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再者,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由于市民參與度不夠,未及時向社會公布征詢意見,缺少群眾意見的參與。規劃制訂好后,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和對地區經濟社會科學建設、協調持續發展的指導性。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

爭取大項目、好項目,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來說,在優化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固定資產投資一定規模,抓好一批事關全局、關系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是我們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需要。也是抓住朝陽物流園區、生物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的有利機遇,多上項目,特別是上一批培植穩定財源、增加稅收的商貿流通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引擎作用,有效拉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迅速壯大的現實要求。

(一)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招商引資。一是要著眼全局、適度超前、重兵布陣,要改變少數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干力量,增加投入做前期工作的人數。二是要建立前期工作機制和責任制。三是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需要,選中一批重大前期項目,做深入的前期工作。四是注意前期工作方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與發展思路和規劃相銜接,重調研和綜合平衡,借用社會中介機構的技術力量,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實重大建設項目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為招商引資打基礎。

(二)積極引導民間投資,拓寬多元化投資渠道。要為民間投資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擴大企業作為獨立的投資主體的投資決策權;試行經營性項目業主招標制。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城北區招商引資項目計劃”,采用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做法,推出幾個項目試點,面向全社會進行項目業主公開招投標,吸引民間投資。建立投資載體,引導項目和資金的結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程序,提高效率,盡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權益歸屬原則,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相關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優質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滾動發展。

(三)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不斷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建立決策科學、投向合理、運作規范、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健全政府的投資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形成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規劃協調機制,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效率,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政府產業開發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可由直接投資改為股權投資,即由政府向授權投資機構注入資本金,由授權投資機構對項目進行控股或參股,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的具體建設和經營活動,通過股權流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動態調整。統籌預算內、外的政府專項資金,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使政府投資在引導社會各類資金中起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保證穩定的財政資金來源。采取貼息、補助等投入方式,吸引和拼盤各地配套資金特別是非財政性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政府項目管理監督,提高投資效益。優化項目方案,合理節約資金,強化工程概預決算管理。

(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投資環境。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在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的基礎上,花大力氣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還要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與投資有關的土地、戶籍、就業、稅收等法律法規體系;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對必須審批的限制類項目,政府應向社會公開審批的依據、內容、權限、條件、程序、時限等,并嚴格予以執行。積極推行集中辦理、“一站式”服務的審批方式,推進網上并聯審批,逐步實現項目審批的信息化和高效化。要大力發展投資咨詢、評估、設計、監理、會計、法律、審計和招標等中介服務機構,推進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凡是能由中介服務機構有效提供服務的市場領域,政府職能應逐步退出,變直接參與或干預市場為間接調控市場,充分發揮投資中介機構在投資決策和建設實施中的服務作用。同時,強化社會信用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市場化、投資決策科學化、項目管理規范化、政府調控透明化以及中介服務社會化。

(五)改善投資機制,提高項目投資和建設效益。一是創新項目決策的科學化程序。針對城北區目前建設項目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編制少、編寫項目規劃、可研報告、設計方案等工作存在較大困難的實際,建立項目管理人才的自我培養和咨詢服務機制。在積極培養本區項目管理人才、解決和增加項目管理人員、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同時建立專家咨詢聘請制度,聘請農業、工業、城市建設、旅游商貿服務等行業方面的專家,形成專家咨詢庫,對擬實施的重大項目從規劃階段提前介入,把咨詢、論證的關口前移。在加強現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時盡快建立針對項目建設規模、影響較大的投資項目的社會預評價制度和后評價制度。特別是在投資項目建成投產或交付使用一段時間后,對項目立項決策、設計、實施到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投資活動進行系統總結,判斷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總結經驗。二是強化決策責任,將決策成敗與決策者的獎懲相結合,進一步落實項目行政責任制和項目法人制,把決策責任落實到人。三是強化監督。對建設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督,規范投資者行為,提高投資效益。

在要素配置方面,注意投資要素的稀缺性,考慮機會成本,充分發揮人、財、物等投資要素的合理配置,發揮最優效益。努力發揮量小的成本籌集投資要素,資金來源實現多元化,按項目的不同性質選擇適合其特點的投資方式。對項目籌劃、建設、運行等投資全過程中的要素合理配置,在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六)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軟環境。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做好投資環境的優化配套工作,特別要著力于社會政策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配套。健全法制環境,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保持投資與相關政策的連續性。

(七)

依托園區發展配套產業,做好“兩園”建設服務工作。一是服務園區建設,做好生物產業園、裝備制造園、大學科技園、農業科技示范園“四園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朝陽物流園區二期項目的征地坼遷服務工作。將二十里鋪地區的農民向逐步城鎮集中,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園區務工,實現就近就業。圍繞西鋼集團、朝陽物流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大中型企業和園區,培育發展相關配套企業和配套產品。進一步加大企業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快北區招商引資信息網建設,組織好各種招商引資活動,有目標、有重點地引進一批圍繞園區和大企業的產業鏈延伸型、服務型、財源型項目。

(八)進一步提升都市精品農業發展水平。北區現有耕地3.6萬畝,目前初步形成了玫瑰、草莓、胡蘿卜、西芹、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六大特色農業品牌,畜牧業養殖已鞏固和培育生豬、奶牛養殖基地建設項目8個,成為西寧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今后要在推進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等方面做好“文章”。

1、抓好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以高原生態農業示范園建設為龍頭,在大堡子地區規劃建設用地1000畝,成為集示范推廣、種苗繁育、精品生產、科技培訓、采摘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都市農業觀光區。以發展設施農業為主線,每年新建日光節能溫室800棟,使蔬菜、花卉、果品等生產規模達6100棟,2010年,全區日光節能溫室可達6100棟。逐步把大堡子以西地區建成以蔬菜、果品、花卉生產為主的“十里綠色長廊”。

2、不斷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充分發揮好區政府與青海銀行搭建的融資平臺的作用,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積極扶持農盛公司、綠田公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充分利用青海大學科研優勢,強化農業科技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生產銷售體系建設,在現有33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組織,探索城郊土地流轉經營新形式,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第4篇

關鍵詞:動物遺傳學 動物科學 遺傳檢測 細胞遺傳學 分子遺傳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0

動物遺傳學是動物科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遺傳學具有基礎理論抽象、邏輯思維強、知識面涵蓋廣等特點,是動物育種的理論基礎。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來自于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實踐,遺傳學實驗是遺傳學教學中重要的環節,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近些年,隨著遺傳學的不斷發展,取得了很多的進展,特別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遺傳學進入了全新的分子遺傳學時代,較之之前的形態遺傳學、細胞遺傳學而言,分子遺傳學更為抽象,因此,長期沿用下來的經典遺傳學實驗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遺傳學快速發展的需求,從而對遺傳學相關實驗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我校動物科學專業設置的實際情況,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創新,我校動物科學學院近年來開始開設了實用遺傳檢測技術課程,學時120學時。主要通過實驗制備和觀察,使學生從細胞、分子及群體水平上掌握遺傳學的實驗操作方法;學會基本儀器設備的使用技巧;了解遺傳學研究方法和手段,進一步加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操作和創新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操作和良好的實驗習慣,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將就本課程的設置進行綜述,旨在為相關學科今后在遺傳學相關實驗課程的開設方面提供借鑒。

1 細胞遺傳學篇

細胞遺傳學是研究細胞中染色體遺傳規律的學科。 同時也是在細胞層次上進行遺傳學研究的遺傳學分支學科。著重研究細胞中染色體的起源、組成、變化、行為和傳遞等機制及其生物學效應。

圍繞細胞遺傳學,設立了如下實驗項目:①細胞培養。主要講解細胞的體外培養原理、條件、技巧和注意事項。主要通過采集動物外周血培養2個周期,用以觀察培養細胞在體外分裂情況;②培養細胞的同步化處理。主要講解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同步化處理的原理、條件、技巧和注意事項。處理培養細胞分裂中期同步化;③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標本制作。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收集細胞低滲處理固定涂片染色觀察;④骨髓細胞染色體標本的制備。主要包括以下過程:秋水仙素處理取管狀骨沖取骨髓細胞低滲處理固定涂片染色觀察;⑤果蠅唾液腺染色體標本的制備。主要包括以下過程:培養果蠅三齡幼蟲解剖分離唾液腺水解處理染色壓片觀察;⑥染色體顯G帶。主要包括以下過程:制備染色體標本片胰蛋白酶處理染色觀察;⑦各種顯微鏡的調試實用實踐。主要包括熟悉普通研究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暗場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的光路合軸、聚光器調焦、濾鏡選用等操作;⑧染色體標本的觀察照相。主要包括以下過程:顯微鏡下觀察制備好的染色體標本片統計分裂相的比例數細胞染色體數選形態良好數目占眾數的分裂相拍照;⑨染色體核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染色體照片photoshop軟件裁剪整理同源染色體配對排序測染色體臂長計算相對長度和臂比。

2 分子遺傳學篇

隨著遺傳學的迅猛發展,分子遺傳學已經滲透到了遺傳學的各個角度,分子遺傳學也因此在教學中已經占有了相當大的比重。分子遺傳學實驗技術也成為研究者使用得最多的分析手段,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的實驗教學也要適應遺傳學的發展。

圍繞分子遺傳學,設立了如下實驗項目:①動物組織(肌肉)中D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過程:采集動物組織材料破壞細胞膜和核膜白和DNA分離抽提純化DNA乙醇沉淀DNA檢測DNA純度和量;②動物性別鑒定。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提取動物組織DNAsry特異引物PCR擴增電泳判斷;③DNA酶切電泳。主要包括以下過程:λDNA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④動物來源物種鑒定。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樣品采集基因組DNA提取PCR-RFLP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判斷;⑤動物組織總R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樣品采集RNA提取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⑥Total RNA質量的檢測及cDNA的制備。主要包括以下過程: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Total RNA質量反轉錄cDNA檢測;⑦microRNA指紋圖譜技術(MTFP)在肉品質檢測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樣品采集總RNA提取及檢測cDNA的制備及檢測PCR反應及檢測PAGE電泳檢測和分析;⑧PCR-RFLP鑒定ABO基因型。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毛囊(毛發)中總DNA的提取及電泳檢測糖基轉移酶基因片段擴增及電泳檢測擴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及電泳檢測。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科學。隨著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遺傳學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基礎學科之一,而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提供重要途徑,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遺傳學實驗技術和方法是遺傳學建立和發展的基礎,如今現代的遺傳學實驗技術已廣泛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并正在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本文通過數名長期工作在遺傳學本科教學一線的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動物科學專業設置的特色,摸索了一套適合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實際的實驗課教學體系,旨在為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高素質動物科學方向的本科生做出一定的貢獻,也期望為國內同行遺傳學教學相關實驗課的開設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玉華,曹敏建,曹秀云等.農業高校遺傳課印證實踐教學的新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3,(6):73-75.

[2]李婉濤,王文靜.遺傳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3,(6):61-62.

[3]易樂飛,王萍,程漢良等.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3):93-94.

[4]閆紹鵬,王秋玉,王晶英.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275-277.

[5]楊友才,劉目前,王水蓮.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高等農業教育,2003,(4):81-83.

[6]任大明,呂淑霞,張立軍等.改革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3,(5):60-61.

作者簡介:蘇蕊,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張燕軍,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科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農業科學創新范文第5篇

關鍵詞:農業院校;本科生;研究性學習;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106-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現代企業對本科生的學習、科技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就業壓力),特別是農業院校。這就迫使農業院校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全面提高本科生自學能力和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符合市場的要求。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想、態度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活動,從而使他們運用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在農業院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符合教育改革的趨勢。

一、研究性學習和創新能力概述

1.研究性學習內涵和特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經過十多年學習已經養成了接受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而研究性學習是要學生養成主動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征有:(1)學習內容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具有綜合性,不是局限于課堂和書本,更多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多元化學習提供了機會。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然后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還具有開放性,在遇到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2)學習過程具有體驗性和實踐性。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我體驗和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力進行檢驗,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是很重要的。研究性學習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3)學習方法具有靈活性。研究性學習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采用靈活的方法來解決。(4)學習成果具有創造性。由于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是具有極大的創造性。

2.創新能力的內涵及特征。創新能力是運用運用新思維、提出新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并研究出新技術、開發創造新成果。創新能力是人類特有的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的主要特征有:(1)具有超前性。創新能力是運用超前的思維和理念在客觀物質基礎上進行的。(2)具有新穎性。是創新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在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3)具有目的性。創新不僅要解決“為什么”還要知道“有什么用,怎樣才能產生優秀成果”。(4)具有實踐性。創新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新規律、提出新方法和創造新產品。(5)具有高價值性。創新創造的利潤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優秀的創新成果科研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

二、本科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能力的關聯分析

1.本科生研究性學習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第一,研究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開發了學生思維空間,提高了其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并運用創新性思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為培養創新能力打下基礎。第二,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并為其提供培養創新能力的條件。學生要自己選擇創新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創造學習機會,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第三,創新思維的形成需要一個自由、開放的創新環境,而研究型學習能為創新思維營造這樣的學習氛圍。另外,研究性學習還能使學校加強實驗室、圖書館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因此,研究性學習能很好地促進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第一,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學生營造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良好的研究環境是創新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創新能力發展。研究性學習為學生科學研究設計情境。使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來實際體現創新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學習環境下,學生很容易主動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第二,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在研究性學習中建立導師制。研究性學習的成效要通過科學研究成果來實現。老師申請科研項目,選拔具有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學生組成科研課題小組,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實踐開展。在完成項目過程中,能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并調動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保證科研活動有效的開展。第三,創新能力培養要求在研究性學習中充分注重實踐。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注重體驗與實踐的學習,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需要親自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培養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須充分注重實踐與體驗。本科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調研中,收集第一手資料,腳踏實地地穩步進行科學實驗,不斷鍛煉自己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三、如何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常的課程研究性學習按以下流程實施:首先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使其探究的動機與心向得到激活、激發,激活、激發的方法通常采取開設科普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通過這些方法先幫助學生將選題范圍確定,然后對學生的選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制定研究計劃;其次是根據制定的計劃實施研究;再次是對研究的結果進行處理,并撰寫報告;最后是組織討論小組,交流研討研究成果。據此,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途徑有以下五點:

第一,樹立創新的教育觀。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比較保守,而在我們所提出的研究性學習中,主要提倡的方法是動手去實踐,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去體會,去學習,開發其自主性及創造的潛質,使學生的個性得以舒展。研究性學習要想得到有效的開展,需要取得教師、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的支持,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樹立創新的教育觀,同時還需要社會觀念與制度隨之相應地改變。我們要明確這樣的觀點:雖然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在學校教育中立竿見影,但只要我們堅持實施,循序漸進,最終的成果會使人們受益終生。

第二,培養問題意識。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更是創造的前提,人類所有的思維過程都對某一問題具有指向性,所有的發明創造也都是從問題開始的,經過一系列對解決問題途徑的尋求,最終以問題的解決作為結束。問題意識指學生在認知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在研究性活動中起到定向的作用,其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乃至認識活動過程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

第三,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后,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會采取圍繞為解決某一具體的局部的實際問題思考問題的思考方式來思考問題,這就需要對原有的知識、經驗重新理解和建構,從而使解決問題的思路被廣泛地啟發、激活,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同時,任何思維活動的進行過程中都不免會遇到疑慮,學生遇到疑慮時,要想排解疑慮,查找收集相關資料,請教教師、專家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以主動的形式獲取了更多新的知識,開闊了視域。在為學生排解疑慮主動學習的這個過程中,他們運用一定的技術與手段,系統有序地整合所獲取的各種零散的知識信息,整合后形成的知識結構是多維的、動態的,對創新思維的伸展和問題的解決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第四,發展創造性思維。研究表明,發散思維是創造性的核心。我們要發展的研究性學習應處于一個開放性的情境中,這就要求思考問題的方式應該是細致周密、多個角度全方位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創新素質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核心之一,所以要培養創新能力,先要培養創造性思維是不可減免的重要環節之一。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先要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獨特性,方式上,我們可以通過順向思維、逆向思維與多向思維等多種思維訓練、培養、鼓勵學生開闊思想、大膽創新,甚至異想天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博客| 吉隆县| 禄丰县| 正阳县| 汕尾市| 惠东县| 石柱| 城口县| 乐东| 章丘市| 富锦市| 邹平县| 岱山县| 安国市| 麻栗坡县| 河津市| 蒙山县| 剑河县| 黑龙江省| 张北县| 丰原市| 德庆县| 剑阁县| 东台市| 阿拉尔市| 沙洋县| 本溪| 东乡族自治县| 上犹县| 娱乐| 增城市| 驻马店市| 融水| 天水市| 张掖市| 凌海市| 巴彦县| 长乐市| 曲阜市|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