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按照《廣東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年工作情況及*年工作意見》的要求,*年全省中小企業培訓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現代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員工勞動技能為重點,以推動中小企業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目標,為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推進做強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全面提高中小企業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和原則

(一)主要目標:

——通過整合社會專業培訓資源,初步構建起全省中小企業培訓體系,形成財政支持與市場資源有機結合的中小企業培訓運行機制。

——通過培訓,使廣大中小企業管理者了解國家相關經濟政策,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使廣大員工掌握崗位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勞動技能。

(二)基本原則:

——按需施教、務求實效。要根據廣大中小企業的特點和發展的需求,分層次、分類別、有重點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時間靈活的培訓,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培訓質量。

——面向市場、服務企業。要充分發揮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在培訓工作中的基礎作用,積極培育和規范中小企業培訓市場,為開展管理者和員工培訓提供有效服務。

三、工作重點

(一)繼續實施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銀河培訓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較好效果和影響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廣大中小企業充分意識到經常參加培訓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廣大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廣大員工主動參與并接受培訓,推動中小企業形成自主培訓、終身學習的企業文化氛圍。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業培訓課程體系和師資庫。要根據中小企業的普遍需求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業培訓師資隊伍(培訓師資人才的招聘細則見附件一),為全省中小企業培訓工作提供豐富的課程和師資資源,確保培訓質量。

(三)整合社會專業培訓資源,初步構建起全省中小企業培訓網絡。要充分發揮社會專業培訓機構的積極作用,通過認定一批中小企業培訓示范機構,引導社會專業培訓機構積極參與中小企業培訓(培訓示范機構的認定細則見附件二)。要充分發揮社會現有培訓設施的作用,通過設立一批中小企業培訓示范基地,推動中小企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培訓示范基地的認定細則見附件三)。通過培訓示范機構的認定和培訓示范基地的設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業培訓網絡,使培訓工作日?;?、規范化、市場化。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設中小企業網上培訓平臺,使廣大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隨時可得到培訓,從而擴大中小企業培訓覆蓋面和受益面。

(四)推進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個性化培訓。要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制定出適合中小企業實際的培訓工作計劃,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人員的實際需要,多形式、分類別地開展培訓。針對當前中小企業碰到的融資難、人才匱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觀經濟政策不了解、財稅知識缺乏等突出問題,重點開展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人力資源管理、現代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宏觀經濟政策、財稅知識以及專項勞動技能等培訓,滿足中小企業急需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的需求。

(五)加強與省外、境外培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一是要分批組織中小企業行政主管部門人員以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中小企業發展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區參觀學習,實地了解學習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成功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增強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二是要積極拓展境外培訓渠道,根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及廣大中小企業的需求,開展與境外培訓機構的培訓項目合作,探索選派優秀中小企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及中小企業經營者到境外培訓學習的方式和途徑。

四、組織領導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第2篇

關鍵詞:校企合作;培訓課程;教師發展途徑;創新實踐

一.培訓課程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方向。依據企業的需求制定培訓課程內容,并實施適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定制化培訓的方案,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全面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其“課程”包涵有學習的范圍和進程的意識[1]。課程體系有理論傳授、實踐操作、考核方式及教學效果評價等內容。依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能力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基于企業崗位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其教學內容應反映本課程領域內行業、企業最新應用技術或管理成果及反映行業特征。

二.企業培訓課程的特點與類型

(一)特點:

1.課程創新要以企業、崗位、學員的需求為主導。包括崗位實踐知識、專業理論知識、職業態度和情感等內容,充分考慮學員的個性發展,保留學員的自主選擇空間,兼顧其職業發展。

2.課程目標以強調學員學習過程與結果的一致性,教學與咨詢的合一,與企業的培養目標相一致。

3.課程設計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校老師與行業專家、企業人員要一起精心篩選出更貼近企業實際的培訓課程。使講課的理論知識不再是抽象無物的,實踐教學也不再是單調的技能訓練,而是理論指導下的職業活動,是學員生產過程中典型工作項目或任務。

4.在跨崗位、多工種的混合制班級授課中,課程內容綜合化,課程實施與教學一體化,課程結構模塊多樣化。在課程表編制時就應要考慮學員的生理適宜原則與遷移性原則;課程評價的過程與模式也應靈活多樣;課程結構也需隨教學過程的變化而做相應調整。當然,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遵循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甚至教學的基本程序都應隨課程內容的變化而改變,教學中注重培養互動交流的課堂生態環境。

5.教課書及教材的選編具有多樣性。現有的教課書大多數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實際的教學需要,需通過大專院校咨詢、出版社查找、網上搜尋進行教材的訂購。甚至需要學校與企業組織人員進行編制。

6.培訓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敬業精神及生產實踐經驗,直接影響著培訓課程的效果。既要開展傳統的課堂講課,又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尤其是互連網上的各種數據庫資源。及時協調學校和企業之間影響課程實施的各種因素,以一定的接近實踐的方式把各個項目要素聯系起來,使它們更適合企業的實際需要而突現培訓效果。

(二)類型:

1.按照企業培訓對象不同,課程設置可分為:一是企業招工前、后的培訓課程。主要是圍繞企業新招員工開始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為起點,教給員工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內容。二是基層崗位的在職培訓課程。是針對已經在崗位工作的職工進行的,是企業職工的繼續教育。三是企業管理層、技術人員的在職培訓課程。主要是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新技術裝備及新生產工藝等的前沿技術與企業管理問題。

2.按照是否脫產,培訓課程可分為:一是完全脫產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和停產培訓兩種方式的內容。二是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培訓,固定時間參加培訓、其余時間上班。

3.按照企業培訓地點不同,課程類型分為:一是在企業內部培訓課程。二是在職業學?;蚺嘤柣剡M行培訓的課程。

4.按照企業培訓時間長短及是否取得學歷證書不同,課程可分為:一是長期的學歷培訓。學歷培訓往往需要完成必須的課程和教學課時,取得一定的學分,所以培訓時間比較長,知識學習比較系統。二是短期的強化培訓課程。短期培訓側重于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的技術等級培訓的課程應屬此類。

本文重點研究的是屬于在職基層崗位的短期強化培訓課程。

三.課程創新與教師發展途徑

課程創新有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兩個方面的研究內容[2]。課程創新在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上要有新途徑。

(一)教師教育的新途徑??茖W配置專業的學科課程結構,培養能夠勝任本專業教學工作的合格教師;按照服務對象的要求,教師既要承擔繼續教育,又要推進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以不斷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教師發展的新途徑。1.集體備課、聽說評課的合作方式;2.傳幫帶式的合作;3.校本教研式的合作;4.“合作的自傳”方式;5.以學科組、年級組、教研組、課題組等為單位的合作。

(三)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以人為本”理念的實踐流程:發現問題-形成課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課堂實踐檢驗-總結成果-推廣成果[3]。達到課程創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課程創新實踐過程

(一)準備工作

首先,課程設置是按照崗位職業所需的能力或能力要素為核心展開的。在專業教學中,不再強調專業知識或專業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是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實用性。只要崗位或職業技術需要何種應知應會,就開設相應課程,就進行相應的技能訓練。這樣,對從事某一職業所需要的具體操作技能、具體工藝流程、技能操作規范的準確理解、正確掌握顯得特別有效。

1、建立“雙師型”教學模式。指既能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實踐的教師。

2、從課程設計角度:建立動態課程教學模式。培訓課程設置決定了教與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而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的設置和組合方式是教學計劃的核心。注意動態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內容要體現多媒體化和情景化。(2)教師要注重角色轉換。動態課堂中實行交互式教學、師生之間通過電子郵件、討論區、BBS等交流。(3)教學過程要加強系統規則。實施動態課程模式要考慮社會、學者、企業、學校各方面的因素,是否有利。(4)從教學組織形式角度:建立虛擬工廠教學模式。(5)從教學評價角度:建立有企業人員的參加的校企課程認證教學模式。

3、建立校企合作課程創新體系。成立校企合作課程創新指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與職責。制定項目申報、實施、評價、驗收等工作的流程及監督。

(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課程創新

1、課程創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包括教育理念創新、教育制度創新、教育技術創新、課程體系創新等。

2、課程創新的應有理論基礎。依據德國教育學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課程論進行探索性實踐,不斷完善和豐富現有教育理論。課程創新是一種概念重建和理論創新的動態過程;有助于對課程教材的內容選取、結構組織以及呈現方面等進行的創新設計。

3、企業培訓課程創新的三個層次。一是學科設置。專業、科目、教材的取向問題。二是理論知識的選擇。分廠、工序、崗位的培訓應選擇不同深度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新技術的發展與運作等。三是操作技能的選定。結合工種、工序、工廠的安全、質量、生產、設備、技術管理及產品開發、企業文化和班組管理中存在的典型操作問題,進行選定。通過現場案例示范、講授、分析、判斷,達到培訓的目的。提出有色金屬企業培訓課程的模塊化方案。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調查,收集整理反饋信息,及時掌握企業經濟發展和合作活動的動態過程,隨時對課程進行調整與改革,適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針對性與有效性。通過“需求導向模式”編制課程設置實施計劃[4]。

五.建立培訓課程的模塊化方案

通過對內多家有色金屬加工企業的調研,了解到企業職工培訓的現狀及發展動態,開展了“校企合作”課程創新的實踐活動。

(一)培訓的調研

1、調研時間:2014年4月。

2、調研對象:公司副總、總工及車間技術人員、生產骨干等。

3、座談記錄擇要:

(1)鋁加工新興產業,人年青,學歷高,職工有培訓要求,能對工作有所突破。

(2)培訓單位師資要好,實際生產經驗好,校企已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3)鋁加工企業的技術特點是細節決定成敗,產品技術標準逐步提高,要求員工素質整體要高。目前員工的理論知識較淺,分析、解決較深的技術問題能力不足。技術工藝的基礎理論知識需加強。

(4)板帶材生產培訓增加金屬塑性加工及材料工藝學、板型控制技術、現場生產6S管理、設備故障分析與預防先進經驗等內容。

(5)現場實際重點問題的分析與處理應包括加熱爐、熔煉爐、熱處理爐的設備知識、凈化技術、爐子火焰燃燒及節能新技術,鑄軋、冷軋、精整的新技術、新工藝,金屬檢測的光譜分析、產成品缺陷組織分析等內容。

(二)培訓項目計劃書及課程安排

1、培訓概述:對企業管理人員和崗位作業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貼近企業生產現狀,結合行業案例內容,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員工對鋁加工基礎知識的認識和了解,使其掌握生產、工藝、安全知識與管理,質量控制與質量檢驗技術等內容。以推進職工的專業化和技能化,達到增強企業競爭力,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培訓目標:

(1)掌握工作中應知應會的專業知識。

(2)使員工基本掌握和運用生產技術工藝要求,提高生產效益。

(3)掌握和運用質量管理體系知識,使其正確理解和嚴格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

3、培訓對象:鋁加工生產企業管理人員及崗位作業人員。

4、培訓時間:

(1)共 7 天,每天按8學時,共 56學時

(2)培訓內容及課程安排。

課程 課程內容 學時 培訓

方式 培訓對象 培訓日期

1 鋁及鋁合金分類及其加工

概述 2 講授 班長以上 5月9日

2 鋁加工生產中有關基礎理論知識的普及(鋁的特性,力的概念,工程力學等) 4 講授 班長以上 5月10、11日

3 合金元素、微量元素對組織性能的影響 4 講授 車間主任 5月15、16日

4 熔煉與鑄造生產技術與工藝 6 講授、案例

交流 鑄錠工序 5月17、18、19日

5 軋制原理與工藝操作規程 6 講授、案例

交流 軋機工序 5月24、25、26日

6 板形與厚度控制技術 4 講授、案例

交流 軋機工序 6月8、

9日

7 熱軋生產技術工藝 4 講授、案例

交流 熱軋工序 6月10、11日

8 冷軋生產技術工藝 4 講授、案例

交流 冷軋工序 6月15、16日

9 箔軋生產技術工藝 4 講授、案例

交流 箔軋工序 6月17、18日

10 板帶材熱處理及精整生產

技術 4 講授、案例

交流 精整、退火 6月22、23日

11 板坯的連續鑄軋生產技術 4 講授、案例

交流 鑄軋工序 6月24、25日

12 企業班組長

管理 2 講授、互動 班長以上 6月26日

13 測試 4 問卷、答題 6月28日

備注 1、共計48個學時;2、培訓時間為下午16:00―17:30;每天2個學時;

3、各分廠、部門按照培訓安排統計每天參加培訓的人員名單。

5、培訓師資情況(略)

6、培訓教材(略)

六.課程創新的反思

1、關于課程創新基礎的反思。應進一步完善課程創新的相應程序和規范,落實課程創新的工作機制和動力機制的建設。

2、關于課程創新內涵的反思。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經歷了一個引進國外經驗―試點―反思―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模式―確立模式―深入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論研究力量一直處于薄弱狀態,滯后于實踐探索,致使校企合作的實踐缺乏理論的支撐和指導[3]。

3、關于課程創新實踐的反思。幫助教師掌握足夠的課程知識,具備較強的課程實施力的教師發展機制落實需加強。課程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不僅涉及技術問題,而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需要一個良性發展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第3篇

在以學徒制為導向的歐盟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中,企業培訓師作為職業教育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各成員國重視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和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其中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歐盟職業教育領域改革的重要關注點。歐盟通過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各成員國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本研究旨在對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的內涵及專業發展策略進行系統闡述,以期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借鑒。

一、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的內涵

由于各國之間職業教育機構設置各有差異,各成員國對職業教育從業人員的界定不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和培訓師可按職能和工作環境加以區分[1]。從其職能和工作崗位角度可分為四個不同類別:普通學科教師、職業理論學科教師、學校實訓室實踐學科或模擬學習環境教師、學徒導師或實踐培訓指導教師。從工作環境角度來看,職業教育從業人員主要分為學校本位環境中的教學人員和工作本位環境中的企業培訓師。教師通常在職業教育機構工作,而培訓師則受聘于企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而培訓師通常是企業員工,除了要完成他們的本職工作外,還要負責學生在學徒期間的實習指導工作。

近年來,提高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能力已成為歐盟職業教育政策發展的一項重要議題。2010年,歐盟成員國教育部長會議通過的《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合作的布魯日公報》就呼吁成員國通過制定靈活的培訓和投資政策,加大職教從業人員的初始培訓和在職培訓力度,也呼吁成員國各級政府、地區部門為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創造機會,以提高教師和培訓師的工作實踐能力,同時強調培訓師的總體教學技能和能力[2]。2012年,在《重新思考教育: 投資技能以促進更好的社會經濟成果》中,歐盟委員會強調,在初始和繼續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建立企業培訓師能力框架;通過確保教師和培訓師具有高水平的專業和教學技巧和能力,了解市場及工作流程,能夠參與專業網絡工作以及確保企業支持教師和培訓師的在職專業發展來提高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3]。在上述政策的基礎上,2016年,歐洲職業培訓?l展中心(CEDEFOP)專門了《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和培訓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報告,報告指出,負責任和勝任力強的企業培訓師對于確保職業教育機構的勞動力市場適應性及提高工作場所培訓質量是非常關鍵的[4]。他們在加強教育與工作間的聯系、開發新課程、提供高質量的學徒制和各種形式的工作本位培訓方面負有重要責任。為此,要為職業教育的企業培訓師提供高質量的專業發展支持,使他們的技術能力和教學技能都能達到最高標準。

企業培訓師如今需要從單純傳遞職業知識和技能轉向提供指導和咨詢,指導和支持工人在工作實踐中學習,促進企業文化傳播[5]。培訓師要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應對復雜的、具有挑戰性任務的能力,職業培訓師本人要成為終身學習者并在公司做終身學習的典范。

二、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的資格和能力需求及標準

(一)培訓師能力標準

盡管歐盟各國對于培訓師所具備的能力標準各有差異,但對于基本能力標準是有共識的。至少以下四類能力被認為是重要的:與本人所從事的具體技術領域相關的能力;服務于企業戰略和通過培訓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相關能力;教育教學的能力以及和培訓相關的能力;幫助學徒支持學習過程的橫向能力[6]。每組能力在不同環境中對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來說都有其側重面,但多元文化意識或教學技能可以被公認為是更為重要的。

(二)培訓師能力發展的三大支柱

定義能力標準固然重要,但這僅僅是對企業培訓師有效支持的第一步。同時更要注重職業教育機構教師和培訓師的繼續專業發展。在歐盟,職業教育教師和企業培訓師的繼續專業發展主要基于三大支柱:課程培訓,評估,先前學習認可和從事培訓行業的資格認證。

培訓主要分為職前培訓和在職繼續培訓兩種形式。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CEDEFOP)的政策報告中對于職業教育機構教學和培訓人員的職能及其應承擔的任務作出明確指導,指出要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的初始培訓,同時要加強職業教育機構教師和培訓師的繼續專業發展,以不斷更新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在這方面,各成員國對自己本國教師繼續專業發展的持續時間、結果及程度作出清晰界定。

目前歐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在初始職業教育與培訓還是在繼續職業教育與培訓中關于企業培訓師資格及能力沒有統一的認證標準。在初始職業教育與培訓中,以工作本位環境為主線的國家,如奧地利、丹麥、德國、荷蘭,對培訓師資格有明確規定。培訓師通常是合格的從業人員或技術工人,要在該領域里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及教育培訓證明;而以學校本位環境為主的國家,如塞浦路斯、愛沙尼亞、芬蘭、馬耳他、波蘭、葡萄牙,對企業培訓師的資格要求是按照教師的同等要求對待的[7]。

在繼續職業教育與培訓中情況較為復雜,各國對培訓師的資格要求沒有統一標準。一些成員國如奧地利、愛沙尼亞、捷克共和國、法國、波蘭對企業培訓師沒有明確要求。還有一些成員國,如法國、波蘭、羅馬尼亞只是在機構層面上設置了要求。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里,一些國家,如奧地利、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羅馬尼亞規范了關于培訓師的能力標準,明確了從事培訓師行業的非強制性資格,包括對前期學習的驗證和認可[8]。

認證是保障和提高培訓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方案。認證可以在培訓計劃實施過程中獲得,也可以根據評估驗證獲得。一些國家,如奧地利、法國、希臘、愛爾蘭、羅馬尼亞的認證過程[9]是將培訓項目能力標準作為基礎課程進行的。除此之外,大多數國家建立了驗證系統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0],對在工作和專業實踐中獲得的能力進行驗證,也是資格認證的一種方式,被視為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三、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策略

企業培訓師的培訓形式靈活多樣,有校本培訓、高校培訓以及企業培訓等形式;有短期、中期、長期等形式;有獲取資格證書的培訓形式,也有研討班形式。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拓寬培訓途徑,具體歸納如下:

(一)培訓師專業發展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終身學習策略的重要因素

1. 初始職業培訓階段

一些成員國,如芬蘭、愛沙尼亞、馬耳他、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奧地利、德國、瑞士等將企業培訓師培訓的投資列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計劃之中。在職前培訓階段加大力度宣傳、介紹或擴大學徒培訓,為剛入職的年輕人提供基于實習實踐的學習培訓機會,并不斷完善其培訓質量。

在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支持職場導師培訓計劃,將其作為政府培訓策略的一部分,極大促進了基于實習實踐的學習進程。對于培訓師的培訓項目是所有項目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其政府工作指南建議參與了大量工作實踐指導的企業培訓師應該參與在職培訓項目。培訓的內容按國家級標準制定。各培訓機構所選擇的內容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所有提供者都按國家級水準進行操作,確保培訓質量和標準的一致性。

在瑞典,為了推進學徒制的進展,自2009年以來,工作本位學習計劃和增強企業培訓師能力計劃已提到議事日程上。越來越多的公共資金投入到各項支持實習伙伴關系的業務領域,國家開展多項活動,將各項計劃落實到位,通過網絡,與各地的培訓提供者建立聯系,對企業培訓師進行培訓,促進企業和職業教育提供者之間的合作。通過引入職業教育聯絡員,來支持學?;蚶蠋熍c企業培訓師積極溝通,并提供支持材料。

在愛沙尼亞,政府在2013年出臺額外預算以提高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更好地將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掛鉤。計劃選拔至少1000名企業培訓師參加培訓,至少10%的企業培訓師將接受在職培訓。

從整體上看,歐盟各國企業培訓師的職前培訓有如下特征:由教育培訓部門發起;通常有既定的能力標準規范或國家認可的資格證書;可以確保培訓項目廣泛的覆蓋率;培訓質量和可比性可以通過供應商確保;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社會合作伙伴的參與有利于學校和企業的更好合作。

2. 在職職業培訓階段

為保障成人繼續教育的質量,各成員國在國家層面上規范培訓師能力標準,研發資格證書或認證機制體系,支持企業培訓師在職培訓。

羅馬尼亞基于統一制定的職教教師能力標準,為成人職業教育培訓師制定了全國標準化培訓計劃。截至2010年,全國所有的認證培訓工作都由培訓師承擔,而這些培訓師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能力標準,獲得認證的培訓師方可上崗。同時該能力標準也被認作為培訓師提供培訓課程的藍本以及用于驗證和證明在非正規和非正式情況下獲得能力的標準。

在法國,成人職業培訓協會代表勞動部制定了成人教育培訓師的資格證書實施細則,這是唯一具有國家認可的專業證書。資格證書可以通過培訓課程獲得,也可以通過非正式和非正規學習之后進行驗證來獲得;許多申請者都通過后者獲得了認證。成人教育培訓師資格證書的培訓課程是在遍布法國各地的成人職業培訓協會所屬的12個培訓中心進行的,包括一個26周的課程和7周的企業實訓[11]。

國家當局、成人教育者職業協會、在職培訓機構、高等教育和繼續職業教育提供者共同制定和實施培訓計劃。應該注意的是,此類行動計劃傾向于面對更廣泛的群體,包括提供繼續職業教育的企業內部的培訓師以及成人職教教師。培訓師資格證書(成人培訓師、成人教育培訓師、繼續教育和培訓部門的培訓師等)被視為國家資格證書框架體系中的一部分[12]。將培訓師資格證書納入國家資格證書框架體系有利于開發職業教育從業人員資格證書體系并使之規范化,提高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企業聘用培訓師可將培訓師資格證書作為審核條件之一。

(二)培訓師專業發展是行業企業的重要舉措

行業組織針對某一特定部門或行業開發培訓師能力標準或資格認證標準,確保培訓質量,提高企業關于證書可用性的思想意識。行業委員會向接納學徒的企業提供支持,有時“授權”培訓企業,為培訓師提供培訓。培訓可以基于培訓師能力標準進行,能力標準是由行業委員會與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或教學領域的專家以及職業教育提供者合作制定成形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培訓側重于開發教育及教學能力,通常是短期和非正式的。

在德國,區域行業委員會提供培訓項目,由德國行業協會按照國家規定基于成果導向型課程開發。培訓師可自由選學課程,培訓形式可以是脫產或?I余的,持續時間從6個月到30個月不等。

在荷蘭,專業技術中心授權企業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場所,該中心開發自己的認證系統,應用一套行業公認的質量標準,如培訓師上崗細則就是其中標準之一。該標準具有非正式性和自律性。所有資格認證體系都有相同的性能,即在學生、學校、企業、專業技術中心、行業組織和政府之間具有強大的交流功能。專業技術中心為認證企業或那些正在尋求認證的企業培訓師提供培訓和教學材料。

在奧地利,企業培訓師的培訓質量是通過企業和職業教育提供者之間的密切合作來保障的,由各自的行業協會和職業教育研究所提供支持。在比利時,28個部門中大約有一半的部門為培訓師組織短期或長期培訓。一些小部門聯合組織培訓[13]。

培訓內容是基于行業部門需求或與之密切相關的知識,包括更新技術知識和技能及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培訓項目開發和實施完全由行業部門組織或與培訓提供者合作進行,培訓之后會組織考試和認證。這些項目的證書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承認或具有非正式價值,但被雇主或行業部門認可。雇主通常重視培訓師認證證書。在一些國家如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行業組織創建企業培訓師數據庫。被列在數據庫的人員被客戶認為是有保障的高質量培訓師[14]。

(三)培訓師專業發展是歐盟相關培訓項目的重要內容

來自于歐盟社會基金和終身學習項目,特別是來自于達?芬奇計劃的歐盟基金,作為試點項目在支持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項目通常從修訂企業培訓師能力標準和資格證書入手,由項目開發人員精心設計和實施培訓師培訓項目,在此基礎上,成功的試點項目方案可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職業教育機構、特定領域,例如社會合作伙伴、專業協會以及初始和繼續職業教育領域的個人機構、企業或非政府組織。

在意大利,歐洲社會基金項目和聯合團隊基金支持的項目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其目標是注重能力培訓,以適應技術創新和市場全球化;促進對正式、不正規和非正式學習的認證和驗證過程的標準化,并將培訓項目與當地需求掛鉤[15]。

在德國,作為列奧納多?達?芬奇計劃的后續合作項目,政府出臺了初始職業教育和繼續職業教育教育者認證標準和職業教育者國家級資格認證標準。目前,由地區行業委員會負責促進資格認證進展情況并提供培訓項目,幫助申請人為考試做準備[16]。

在芬蘭,培訓師的能力標準策劃和培訓項目是在歐洲社會基金的資助下開發的。目前,在芬蘭《教育和研究發展計劃(2011-2016)》中,用以確保在職培訓師有足夠培訓機會的措施包括:建立一個永久的基金模式、可自由選擇的培訓方式和全國范圍內開發的培訓內容。

試點項目,特別是那些與終身學習相關的項目,都是基于?W洲幾個國家合作進行的,這可以引進國際經驗,與同行學習。

四、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和改革方向

(一)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 培訓細則。歐盟各成員國為培訓師提供培訓項目的公共機構大致包括:教師培訓機構、在職培訓機構、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公共機構或公共職業教育機構、市級機構、職業協會、企業及其他提供者等。

在不同的框架和計劃下,各國所提供的培訓持續時間各異。培訓師資格要求或能力標準的設定有助于確保上述機構所提供的項目和學習成果的連貫性。但培訓項目的時長沒有統一標準,可以從10小時到30個月不等,受制約的因素包括:認證條件、培訓師的任務和責任、培訓形式、培訓之前的經歷和資格認證、培訓內容等。各個機構從培訓項目的目標出發,應充分考慮具體培訓計劃的持續時間,要有合理的估算,才能做到有效提高培訓師教學能力及橫向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平均40個小時可被視為最佳時長。獲取資格證書的培訓項目往往是基于學分的,這樣的項目可以持續200小時至2年。

2. 培訓內容。對培訓師的調查表明,培訓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提高了各項技能,但他們大部分時間花在提高技術技能、擴展知識主體和社交技能上。然而,迄今為止最認同的項目培訓目標是開發企業培訓師的教學能力和橫向能力,因為企業培訓師通常是技術水平高度熟練并且有較高的專業資格證書的教師,但他們缺乏教學、社會和管理能力[17]。另外,企業培訓師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往往被視為一成不變的。然而,這些培訓師從生產一線轉到培訓行列,他們的技術知識如何得以維持并不斷更新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3. 培訓參與度。培訓機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做到讓企業培訓師積極參與培訓,同時要保證企業為培訓師提供足夠的時間計劃和實施培訓項目。調查顯示,大多數培訓師能夠參與在職專業發展(87%),其中60%的人能主動積極參與培訓。那些未能參與培訓的人員有可能是不了解培訓項目或對具體培訓項目不知情。另一個原因是企業的激勵政策不到位,得不到雇主的支持,員工很可能失去接受培訓的動力。這些障礙需要通過諸多行動得以解決以便更好地推動培訓師專業發展計劃。

(二)歐盟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師專業發展改革方向

1. 立足于提高企業培訓師的綜合素質

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有助于提高培訓師的工作能力及幫助其獲取資格證書,使他們履行提高公司員工技能的責任,為公司創造更大的生產力。繼續專業發展應該涵蓋所有領域的能力:技術技能、社交技能、溝通技能、教學能力和橫向能力。

企業培訓師應該對國家資格框架,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及歐洲項目提供的合作機會有充分的認識,推動培訓師能力標準的發展與國家資格證書框架的發展相結合。企業培訓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成為常規職業活動的一部分。培訓師身兼終身學習的重任,要鼓勵他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2. 保障培訓項目的順利實施

培訓項目應該由政府保障,對培訓師的能力標準或資格要求實行法律層面上的約束,可通過公共教育提供者或通過各種教育供應商進行認證。其中制定合理的能力標準至關重要,可以幫助培訓師明確學習需求和所需的能力級別,從而更好地策劃和推動培訓師的專業發展。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第4篇

關鍵詞:現代企業;職工培訓;發展策略

在現代企業中,由于社會日趨發展,經濟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原來的框架中跳出來,愿意花更多的經費培育人才。培訓不再是簡單的口號,培訓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高質量的培訓使得職工能夠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發展中需要完成的任務。

1.現代企業職工培訓的發展趨勢

職工培訓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政府、企業正在加大力度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具體表現在:培訓觀念漸轉主動,培訓地位日趨提升;培訓對象逐漸層次化,由底層到高層,條理分明;培訓體系愈加完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漸漸成熟,著力增強和提高職工的知識技能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質,挖掘職工最大的潛力,實現職工與企業的雙贏。

1.1現代企業培訓部門的戰略地位在提高,角色在進一步拓展

培訓需求、培訓類型、培訓數量以及培訓資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受企業的經營戰略所支配的,不同的企業營環境和經營戰略將會直接導致不同培訓職能的出現。正是基于這樣的條件下,培訓部門應當相應地采取行動,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將職工培訓順勢納入企業的發展之中去,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培訓職能,根據戰略發展實時調整培訓策略和活動。現代企業培訓部門應深刻意識到培養企業內部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關鍵。

1.2培訓職能進一步擴展,層次愈加深入

企業著眼于經濟效益,通過開展職工培訓增強職工的知識與技能是長期以來企業職工培訓的目標。但是現代企業應該把目光投向更加長遠的未來,旨在改變員工和管理者的工作觀念,提高員工和管理者的自身素養和對企業的忠誠度,由自身出發,整體得到調整與改變,這樣企業凝聚力才會得到提升,企業新型文化從而得到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會有所提高。因而,在企業職工培訓中,提高職工綜合素質,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使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得到傳播,使職工團隊精神和對企業的認同感進一步完善,創建企業活力源泉的新動力都需要綜合考慮;培訓層次應該愈加深入,全面考慮,不止在職員知識更新、技能培訓方面做努力,還要重視 職員潛能的開發與發展。

1.3企業培訓職工的個性化特點日益突出

現代企業培訓的范圍正逐漸擴大,學校、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職工培訓網絡正在全面式覆蓋。根據每個個體自身的特點以及每個職工不同的需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實施專業化的培訓,支持職工的自我學習是現代職工培訓發展的趨勢。

1.4培訓手段正在走向科技化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信息時代已經成為時代的一大特點,結合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職工培訓,讓培訓展現出多媒體化、網絡化、遠程教育化的現代科學性的特點,提升了培訓的效率,使得培訓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起來。

2.企業職工培訓普遍存在的問題

2.1投資力度弱,投資轉化效果差

企業對職工培訓越來越重視,相應地展開各種類型的培訓,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利用自身可用的資源為職工培訓做出了努力,但是培訓投資力度還是不夠,職工培訓沒有得到落實,而且投資轉化效果也不是十分明顯。

2.2企業職工培訓缺乏適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現代企業職工培訓也有一定的創新,但是并沒有根據職工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系統的、完整的培訓計劃,目前對應的培訓方式、方法并沒有結合時代的發展,還是偏向老舊和傳統,沒有符合職工的需求,雖然也有企業在努力探索創新的培訓方式,但是還需要實踐和不斷地完善,因此致使培訓的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

2.3企業職工培訓隊伍的建設正處于攻堅時期

企業職工培訓的師資力量正處于一個艱難的時期,企業培訓中師資力量的組成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核心,企業職工培訓中師資力量的組成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由公司內部領導組成,公司領導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清楚明了,實際操作水平高,因而培訓的針對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強,但是這一類師資力量對授課技巧的掌握還是不夠,降低了培訓效果。二是由外部專業培訓人員構成,這一類人員對授課技巧融會貫通,授課內容應該是簡潔明了,但是因為對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目標了解欠缺,因此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使得培訓效果也不是很突出。

3.企業職工培訓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3.1實現觀念根本上的轉變,提升培訓工作的地位

企業應該明確地意識到職工培訓的雙贏效果,職工培訓所帶來的實質性效益,做好職工培訓的相關分析,正確、高效地開展培訓。

3.2優化企業職工培訓方案,完善職工培訓的流程體系

重視各個環節的有效統一,使得整體培訓效果突出。一整套的培訓流程包括:對于培訓需求的針對調研、然后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展開實施、最終評估。優化培訓方案,完善培訓流程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關鍵。

3.3加強培訓隊伍的師資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開展內部師資力量講學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學水平,補充內部師資力量欠缺的劣勢,根據企業內部的需求適當引進外部可用資源,內外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加強企業與外部培訓機構的合作,更深一步加大對話交流的力度,建立穩定的外部培訓渠道。

總結

企業職工培訓工作還需逐步加強,穩步提高培訓效果和水平,企業應該加大力度投入到職工培訓的工作中去,不斷探索適合企業本身的培訓方案,著力解決職工培訓中遇到的問題。企業應當從根本上轉變態度和觀念,從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做長遠打算,為企業的長期效益努力。

參考文獻:

[1]于春華.我國企業職工培訓現狀及對策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15):67.

關于企業培訓方案的內容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煙草企業;企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5-30845-02

Study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SHI Yun-yu,WANG Fei,XUE Xun-ming,SU Ming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rporation Hefei Cigarette Factory, Hefei 230081, China)

Abstract: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processes the multimedia informationusing the computer synthesis(text, sound, graph, picture and so on) a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multiple messages establishment logicconnection, then integrates to have the interactive system. This article outline introduced the multimedia technical concept, the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union enterprise trainsthe work the need and the tobacco enterprise's characteristic, hadexpounded utilizes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enhance andstrengthens the tobacco enterprise to train the work the newmentality, and designed in this foundation and develops has gatheredsmoke multimedia teaching training software, the practice confirmedthe effect was very goo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whichtrained in the tobacco enterprise has also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to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Key words: Multimedia tTechnology; Tobacco enterprise; Enterprise training

1 引言

當前我國煙草行業正面臨3個“W”的巨大挑戰和威脅,具體地說就是世界經濟一體化、WTO和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增強煙草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煙草業應對3個“W”挑戰的重要舉措,而煙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離不開以培訓為主體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以多媒體技術為外延的企業信息化改造,本文就多媒體技術在現代煙草企業培訓中的運用談談個人一些想法和思路。

2 多媒體技術及其特點

2.1 多媒體技術的概念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領域中新崛起的前沿技術,今天的多媒體技術,是基于數字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把語音、圖像、視頻、音頻信息的加工處理都集成在一起,通過模數轉換,全變成數字信號進行存儲、查詢、檢索、編輯,為了便于網絡傳輸,還要經過解壓縮技術將數據打包還原。其中的技術構成很復雜,但是,在操作層上卻非常簡單。先進的操作技術平臺甚至不用編程語言就能運行起來,所謂先進,不僅指功能強大,而且要求操作是傻瓜化的,使用者象像使用傻瓜相機一樣,對內部構成一無所知也不影響拍照。這類實用技術,為使用者的在工作的運用掃除了技術屏障。

2.2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是運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多媒體信息(文本、聲音、圖形、圖像等)的技術,包括將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進而集成一個具有交互性的系統等等,具有以下特點:

(1)集成性:把各種計算機技術高度集成,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2)實時性:利用網絡的高速傳輸功能,使各種多媒體信息可以即時處理。

(3)交互性:通過各種多媒體信息的邏輯連接,使得信息之間可以相互聯系與互動。

3 多媒體技術運用在培訓中的特點及優越性

多媒體技術基于其集成性、實時性、交互性的特點,一旦應用于培訓,將會對培訓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它的特點及優越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3.1 有利于發揮認知主體的積極性

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計算機交互功能與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圖文并茂、豐富多彩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培訓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使學員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學員在交互式學習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從而能真正體現學員的認知主體作用。

3.2 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多媒體技術調動多重感官接受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教師講課強得多。另一個實驗,是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為: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培訓的效果。

3.3 有利于建構最理想的培訓環境

由于網絡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于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伴隨科技的進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實踐領域可謂應運當紅。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從學習分類上說,強調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式學習和知識的意義更新。在學習方法上,強調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倡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群體智慧共享。建構主義的教學主張恰好是網絡多媒體技術功能所長,多媒體中所包含的密集信息與網絡計算機加工處理以及交互傳輸的強大功能,使建構主義提出的“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獲得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4 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煙草企業培訓應用

4.1 多媒體技術打破了煙草企業培訓的時空界限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徹底打破空間的限制。大到宇宙天體,小至原子粒子,受訓員工都可以進入這些物體的內部進行觀察。例如對于煙草制造業的員工,可以進入虛擬的卷煙制造廠內,考察卷煙機的每個部件的工作情況以及每個部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了解整個卷煙制造過程,這是傳統培訓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多媒體技術還可以突破時間的限制,例如時間很長的煙草種植栽培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呈現給培訓對象觀察。使培訓對象對煙草種植栽培的全過程有個全面清晰的了解,加深了對煙草種植本質地認識。

4.2 多媒體技術豐富了煙草企業培訓的培訓手段

利用多媒體系統,根據所要培訓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多媒體演示,員工無論是在知識學習、能力創新,還是在經驗積累、技能訓練等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知識學習方面,它可以再現實際生活中無法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事物的變化過程,為員工提供生動、逼真的感性學習材料,幫助員工解決學習中的知識難點,使抽象的概念、理論直觀化、形象化。在能力創新方面,多媒體技術可以對員工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各種假設模型進行演示,通過多媒體演示系統便可直觀地觀察到這一假設所產生的結果或效果,有利于激發員工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在經驗積累方面,可以建立各種多媒體實驗室,自由地做各種實驗反復觀察各種現象,思索其產生的機理,探索不同條件下的實驗結果與條件變化的規律性,增強感性認識并加以凝煉上升到理論認識。在技能訓練方面,多媒體的模擬性和交互性,使員工能夠在虛擬的學習環境中扮演一個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親手”練一練、“親口”說一說等做各種各樣的技能訓練,例如煙機維修技能、卷煙市場營銷技能等。種種的應用大大豐富了煙草企業培訓的培訓手段。

4.3 多媒體技術降低了了煙草企業培訓的培訓成本

多媒體技術,克服了傳統培訓在硬件建設方面的諸多軟弱之處。在傳統企業培訓中,往往會因為培訓設備、培訓場地、培訓經費等培訓條件不足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應該開設的培訓無法進行。利用多媒體雙向網絡演示系統,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受訓員工足不出戶便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培訓,獲得與真實培訓一樣的體會,從而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地減低了企業培訓的成本。

4.4 多媒體技術打破了煙草企業培訓的文化隔閡

多媒體技術促進了企業的文化認同,減少員工因文化逆沖擊而受的情傷。目前比較理想的培訓就是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跨文化培訓。例如煙草企業中商品營銷員的培訓,通過多媒體技術,完全可能營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真實”營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員工運用所在工作環境的語言進行交流,可以熟悉當地的生活習慣,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就會很快地溶入并成為當地的一員,更好的開展卷煙市場的營銷工作。

5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煙草企業培訓應用實例

多媒體技術在煙草企業培訓中一個典型的應用就是構架雙向網絡多媒體教室。網絡多媒體教室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生事物,從手段、形式、觀念以及師生角色諸多深層面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F結合合肥卷煙廠多媒體網絡多媒體教室介紹下多媒體技術在煙草企業培訓中的具體應用:

5.1 合肥卷煙廠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硬件配置

合肥卷煙廠多媒體網絡教室一般配置1臺教師機、幾十臺學習機、一臺投影儀以及語音通話設備并開通了以太網絡。

5.2 合肥卷煙廠多媒體網絡教室的軟件配置

合肥卷煙廠多媒體網絡教室的軟件運用了C/S結構,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了諸如屏幕演示,音、視頻傳送,文件傳送,遠程開關機,問題交流等功能,可以方便、高效的對企業員工開展培訓,具體軟件框架如下:

5.2.1 教師端總體框架

圖1 教師端框架

如圖1所示,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教室端,包含了各個具體的功能模塊,這些功能模塊都是直接處于主框架下的一級模塊。各個模塊之間相對獨立。

教師端的主要的控制和數據流程如圖2:

圖2 教師端主要數據和控制流程

從圖2可以看出,在教師端,并不是每一個模塊都是直接與學生端通信的,有些模塊壓根就不需要通信,例如,日志管理。

教師端使用學生來代表學生。學生管理著與這個學生的可靠連接 ,保存學生的狀態。教室端對學生的控制信息都是通過學生發出的。另外,所有需要質量保證的數據傳輸,例如,教學文件的交換,網絡考試的試卷,都需要通過學生管理的可靠連接來傳輸。

5.2.2 學生端總體框架

圖3 學生端框架

實際上,學生端是不會顯示主窗口界面的。登錄以后,只在系統任務區顯示一個圖標,可以彈出控制菜單。在圖3中的模塊中,學生機器控制,網絡考試客戶端,屏幕演示接收端和音頻交互中的發送端,屏幕監控服務,都是由教師端控制的。而視頻接收端是一個獨立的程序。

學生端的主要控制流和數據流:

客戶端的主框架窗口管理著與服務端的可靠連接,除了音頻交互和屏幕演示的接收端,其他的模塊與教師機的通信都是通過主框架進行的。

事實證明合肥卷煙廠在構建了多媒體網絡教室后大大提高

了員工培訓的效率,豐富了員工培訓的手段,為創建學習型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4 學生端主要數據和控制流

6 現代煙草企業培訓運用多媒體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6.1 根據煙草企業的具體情況合理地采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在企業培訓中的運用大大豐富了培訓的手段,同時也減低了企業培訓的成本,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煙草企業在培訓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也應該量力而行。根據煙草企業的具體情況,確定具體的應用方案,突出應用的實效性,緊緊圍繞企業制定的培訓目標組織實施具體的多媒體培訓項目,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培訓效果。

6.2 兼顧多媒體軟、硬件環境的共同開發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企業的培訓的運用,既不能只注重軟件環境的開發,也不能只注重硬件環境的建設,只有兼顧多媒體軟、硬件環境共同開發,形成一個個適合煙草企業培訓需求的多媒體培訓課件,才能在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6.3 注重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相結合

毋庸質疑,多媒體技術在煙草企業培訓中有著諸多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它畢竟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育技術。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也不能取代具體的生產實踐,所以必須堅持走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相結合的路子,取各家之長補各家之短,更好地為煙草企業培訓服務。

7 結束語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煙草企業將全面走向國際化的經濟舞臺,中國煙草企業將毫無選擇的面對各項深層次的變革與創新,其中包括企業教育和培訓的全方位應對,這需要從內涵、戰略到職能、體制、內容與手段等進行深層次、全面的思考。因此,必須加強煙草企業培訓和教育,從戰略的高度,立足提高煙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靠先進的教育教學設計理論和多媒體培訓技術,配合煙草行業體制改革,實現雙向多媒體的網絡教學和培訓,發展能夠明確服務于煙草企業自身經營發展戰略的教育培訓活動。以幫助各煙草企業提高員工素質、擴大企業競爭力,并使其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使煙草企業實現知識的自我更新和良性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五莲县| 石家庄市| 大邑县| 安达市| 旅游| 许昌市| 东港市| 遂川县| 封开县| 德昌县| 镇宁| 江西省| 丰都县| 隆子县| 天气| 峨边| 黄大仙区| 新乡县| 宜丰县| 饶河县| 苏州市| 甘南县| 阳曲县| 淳化县| 永登县| 静宁县| 广元市| 大英县| 沭阳县| 裕民县| 阿坝县| 正安县| 武冈市| 闽侯县| 河曲县| 怀柔区| 蕉岭县| 邯郸市| 东源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