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第1篇

最后本文分析了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提出加強綠色建筑的宣傳,提高綠色建筑市場需求是關鍵。

關鍵詞:綠色建筑;低碳城市;資源節約型;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TS422文獻標識碼: A

1、綠色建筑的含義及其特征

綠色建筑,最早是在 1992 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明確提出的。由于綠色建筑的出現,人們對建筑有了新的要求:更加健康,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同時能夠高效節約資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我國的逐步深入,我國于 2006 年 3 月,由原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其中指出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這一理念亦被國人日益接受。當代語境下大力發展綠色建筑,順應時展的潮流和社會民生的需求,是科學發展與加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由傳統高消耗型向高效生態型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由之路。

2、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綠色低碳建筑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多重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我國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可表述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綠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國的推廣還是剛剛起步,好多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去探討,需要設定對應的部門,才能保證政策的落實。我認為低碳的概念其實和節約型社會的概念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正符合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它本身不僅僅是指建筑節能,而是將能源的消耗、環境等各個因素整合起來的一個概念。低碳主要是指減少整個社會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環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個大環境下實現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續性發展。應該說,當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然而總體上仍然處于一種不成熟狀態,這主要表現為:綠色建筑的普及性差,多數建筑僅僅停留在樣板狀態; 建筑開發商對于綠色建筑供應動力不足; 綠色建筑消費市場缺乏活力等。

導致以上不足的原因大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與發展綠色建筑相關的激勵政策缺乏。綠色建筑在我國之所以發展緩慢,與國家缺乏相關政策法規和健全的綠色建筑標準認證體系有密切的關聯。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構建新的成本一價值體系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問題。綠色建筑對未來人口承擔了道義上的責任,而市場機制是以當前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的,顯然缺乏承擔道義責任的能力,因此,在構建新的成本一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其次,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和理解不足。由于政策不重視,使得節能減排的綠色建筑的宣傳收到局限,各方對其市場的關注度不大,這使開發商的積極性不高,綠色建筑不能得以快速發展。

最后,環境評估體系與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不是很完善。綠色建筑要求以新的價值觀審視和評價建筑項目,環境評估與綠色標簽制度有助于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建立環境評估體系是推行環境評估和綠色標簽制度的前提。而我國的體系需要標準化與全球化。

3、綠色建筑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的作用

所謂的“低碳城市”,簡單來講就是指以“低碳”理念指導發展的城市。在具體涵義上,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其應包括“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兩個大的方面,在強調低碳生產的同時也強調低碳消費。認為應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構建“低碳城市”。由此,綠色建筑在推動低碳城市建設上的作用可以分為“發展低碳經濟”和“營造低碳生活”兩個方面。

在2010的年“兩會”上,“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兩會的主題,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內容就是談低碳環保。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方式,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公眾也耍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低碳經濟僅有先進的技術支撐是不夠的,必須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實現全面減排的目的。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作息中要盡力減少所耗用的能量,從而降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的進程。而綠色建筑的發展與完善,就全面的詮釋了低碳城市中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理念。

建筑作為能源使用的主要載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著巨大的能源。因此,要發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實現生態轉型,而綠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態化的產物。它的基本內涵是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節約資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親近自然,并能夠做到人、建筑、環境的和諧共處和永續發展。除了節約能源,綠色建筑在節約資源方面也對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在建筑設計、施工建造和材料的選擇以及后期使用維護等方面,綠色建筑均考慮了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減少資源的浪費,力求資源的可再生利用,從而為資源的節約做出貢獻。

首先,綠色建筑是價值觀,是幸福生活的體現,他不僅僅是技術整合,也不僅僅是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價值觀,他的核心目標是要打造幸福人居生活,節能減排是他的結果。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綠色建筑更加應該注重城市與人的生活品質。他的核心是人,資源,環境的三者平衡。一個好的綠色建筑,能夠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與幸福觀。

其次,綠色建筑與低碳生態城市共生共享,建筑不是單獨存在的,他是城市有生命力的活體構成單元。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涉及的經濟鏈條很長,其設計、建設和使用等會涉及交通、土木、建材、化工、輕工等 20 多個上下游產業。因此,綠色建筑業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發形成與綠色建筑理念一致的低碳意識,從而在相關的產品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開發低碳技術、生產低碳產品、鼓勵低碳行為等等。

4、綠色建筑的發展策略

針對前述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其發展策略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重視綠色建筑的設計源頭。這方面要從完善綠色建筑評價指標上入手。中國低碳的發展要在吸取別國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套符合中國自身實際的標準,從而探索出一條自身的低碳化道路。提高設計標準利用當前推動低碳化發展的契機,以及各方對于實現城市低碳化所需指標的深層研究,加快完善對于綠色建筑評價的相關指標的制定。在此基礎上,一方面要提高新建建筑的節能設計標準,注重房地產全壽命周期成本,實現建造成本、運營成本、維護成本及環境成本之間的綜合平衡; 另一方面要按綠色建筑標準改造既有住宅。要遵循“適用經濟”原則針對高、中、低檔價位大的住宅,制定中國低碳住宅標準,對建筑進行節能評級與認證并保持認證標準的差異性、可持續性及可操作性。同時,應該在對建筑的測評過程中構建第三方測評體系,由其對建筑物的能耗或能效進行客觀的測試、評估并給予完善。

其次,結合低碳政策的創新激勵各方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包含了當代人對后人在道德上的責任與承諾,然而,在推行綠色建筑時,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有經濟利益的驅動。為了使綠色建筑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政府的政策必不可少。具體而言,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政策工具應該全面覆蓋到:

1)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節約能源政策、能源技術政策等;

2)低碳技術政策,包括碳減排技術研發、應用和轉讓政策,碳封存技術政策,

低碳技術標準等;

3)低碳產業政策,包括鼓勵低碳產業發展、低碳產品生產、限制高碳產品生產與進口等政策;

4)低碳消費政策,包括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社區等政策。”

這些政策工具的創新在推動整個低碳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于與綠色建筑產業相關的各個產業的發展都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在激勵相關企業形成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能夠利用市場機制調整整個產業結構,引導公眾消費方式的轉變,使整個社會在政策引導下共同為發展綠色建筑做出貢獻。

最后,一方面結合城市低碳化發展的契機進一步增強對于綠色建筑的宣傳。加大低碳減排的宣傳力度,使得社會各界都來積極關注綠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綠色成為每一個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在建筑領域內需要加強專業教育。目前,節能服務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行業。應在高校建筑、土木、能源、管理等相關專業開設低碳建筑技術課程,為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培養具有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術的專業人才。

總之,綠色建筑是一種理念和方式。低碳文明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明進步。推廣、實施綠色建筑不僅對于低碳城市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對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建筑經濟增長、建造技術、建造方式等帶來革命性變革。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利用當前發展“低碳”城市的機遇,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綠色建筑在更高起點上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林,戴亦欣,董長貴,齊曄. 低碳城市理念與國際經驗[J]. 城市發展研究,2009,16( 6) : 1.

[2]袁男優. 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 1) : 44.

[3]宋德勇,盧忠寶.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工具創新[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23( 9) : 87.

[4]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 50378-2006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第2篇

摘 要:近些年,隨著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政府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一時間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探究熱點。論文在綜述了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低碳經濟下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發現其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諸如綠色會計理念并未確立、綠色會計體系不成熟、綠色會計發展的監管不足、專業綠色會計人才匱乏等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和原因提出有意義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會計;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低碳經濟主題躍然成為學術界探究熱點,中國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中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長期戰略,并嚴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約束性指標,將低碳經濟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可見,低碳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中國經濟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在中國,綠色會計的發展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它涉及了情況十分復雜的各個方面。綠色會計并不僅僅是會計行業的問題,也是針對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環境問題應運而生的主要內容,它是以政府和企業合作為前提,需要政府對其進行大量推廣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做好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文獻回顧

發達國家對于綠色會計(早期稱為環境會計)的定義研究起步很早。英國學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會計學月刊》上就發表了論文論述了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的研究。而在1973年,馬林討論了污染的會計問題,這是兩篇開啟綠色會計研究的文獻。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會計”這一全新的定義,他定義了碳排放會計,認為碳排放會計是將碳排放及其排放權交易和相關鑒證等的會計問題的統稱。Alan Mann(2012)認為將碳成本與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量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成功應對全球氣溫升高造成的威脅。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會計從業者開始對綠色會計展開了研究與討論,但遺憾的是由于環保意識欠缺,導致整個社會對其關注度很低。中國的綠色會計理論是從介紹發達國家綠色會計的研究情況為起步點。在綠色會計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強調綠色會計是一門具有傳統會計特征,更兼有可持續發展觀的哲學特點的綜合科學。

三、低碳經濟與綠色會計

低碳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低碳”和“經濟”歸集于一體,它是現代社會在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低碳經濟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兩大技術分別是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

綠色會計又可以稱為環境會計,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國家。傳統會計將能源和原材料等歸入了成本,但并沒有將環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不同,它運用了綠色理念對傳統會計理論體系進行進一步整合,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獨立的核算與控制的綜合管理。

綠色會計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來看綠色會計的提出,是因為機器化大生產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全球氣溫升高、社會經濟發展遭到環境的威脅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綠色會計的提出是為了跳出傳統會計的局限性,為經濟模式的轉變服務,堅持走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為了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綠色會計體系的健全。

四、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綠色會計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綠色會計對于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以及環境污染的現狀的改善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綠色會計牽涉到一系列的復雜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境。

綠色會計的體系還沒有完全成型。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水平,所以還有許多環保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綠色會計體系需要較長時間的理論構建和反復實踐證明才能夠完整地建立起來,在這段體系構建的時期內必然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綠色會計事務的混亂。

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存在諸多漏洞。環境污染長期得不到解決,與政府的監管力度密切相關,綠色會計制度的發展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導致了發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國的綠色會計發展水平,需要政府、社會以及企業自身的廣泛參與,對綠色會計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

企業對于綠色會計的了解不夠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環境下也不夠重視綠色會計相關人才的儲備,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但是,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我國的綠色會計理念提出的時間不是很長,在企業內還沒有完全確立,綠色會計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其概念也還沒有被人民群眾廣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議

(一)強化利益相關者綠色會計意識

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其經營活動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業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排放到環境中會產生污染,產生負的外部性。綠色會計制度的實施通過影響企業的成本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影響,管理者在做出決策時就必須要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從而在源頭上達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目的。對于公眾來說,要提高他們的綠色會計意識,可以通過媒體的宣傳來達到效果,例如在電視上投放公益廣告,在網絡上積極宣揚環保小措施,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會計準則,完善綠色會計體系

要保證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綠色會計體系就是實現這種發展的基礎。積極引導企業實施綠色會計制度,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的會計制度改革,根據研究出來的綠色會計理論框架,補充具體的綠色會計實施制度,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積極實施綠色會計核算制度對促進企業建立科學完善的綠色會計體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強利益相關者監督力度

加強對于綠色會計實施過程的監管,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不能夠一刀切,以免對企業造成不良的影響。企業每年獨立編制環境報告書,對綠色費用和收益、資源資產和折耗等表內信息,以及廢棄物利用水平、環境規定落實情況、質量狀況等表外信息進行披露,而且要結合多個專業領域的專門機構對此加以評估和審計,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

參考文獻: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J].會計學月刊,1971,(3):24-28.

[2] 馬林(J.T.Marlin).污染的會計問題[J].會計學月刊,1973,(2):18-22.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第3篇

關鍵詞:低碳經濟 綠色物流 物流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U65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低碳綠色物流的重要性

自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世界各地紛紛提出環保、綠色、低碳的概念,在2009 年“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承諾“到 2020 年單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因此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減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勢在必行。低碳經濟要求能源產業、制造業、消費等多領域協同實現碳減排。

發展綠色物流是有效減少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從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量來看,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全世界能源消耗中,交通運輸業占 26%,碳排放中,交通運輸業占 21%;如果能夠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無疑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從我國物流業所處發展階段來看,其正處于高速成長期,與國際水平相比,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的精細化也隨之不斷深入,為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服務質量,會大量使用冷藏、保鮮、動態跟蹤等技術手段,此時會出現能耗增長快于物流規模增長的情況。盡早的引入綠色物流理念,在設計之初考慮到降低物流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提升物流企業運營效率,無疑可大大降低日后我國碳減排的壓力。不難看出發展低碳綠色物流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覷的。

2. 我國發展低碳綠色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尚淺,綠色物流也是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與發達國家的物流尚有較大差距,在發展低碳綠色物流中存在著不少現實問題。

2.1 綠色物流思想落后

一方面,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未確立。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綠色經營消費的理念知之甚少,對綠色物流更是幾乎為零。介于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物流環節更是處于被經營者和消費者遺忘邊緣地帶。

2.2 物流系統環節設計落后

物流系統本身是一個大的系統, 它包括運輸、倉儲、配送、包裝等子系統(環節),但目前我國物流系統環節缺乏有效的物流低碳化模式。

2.3 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在綜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方面還沒有很好的規劃,大型配送中心承擔著物流資源的組織協調功能,是提高整體物流效率不可缺少一部分。交通運輸業目前存在主要問題包括交通工具的增長與運輸線路的增長不協調,道路堵車現象嚴重;城市交通不暢,嚴重影響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運輸效率;作為運輸骨干的鐵路改革進展緩慢等。我國傳統的交通運輸業經營分散,設備落后,物流技術含量不高,不能滿足進行現代物流和配送的要求,物流基礎設施尚待完善。

2.4 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短缺,人員管理水平低

相較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后,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也較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除此以外,人員管理制度,員工績效評估體系有待完善。

3. 我國發展低碳綠色物流的對策建議

綠色物流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綠色物流戰略的實施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 它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通力協作。

3.1轉變觀念,樹立低碳綠色物流意識

作為政府,應加強對綠色物流的管理,在各種基礎薄弱的條件下,在綠色浪潮興起之初,要想迅速培育、發展綠色物流事業。轉變傳統觀,將經濟增長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還應在全社會范圍內推廣和普及低碳綠色物流理念,對消費者和企業進行低碳綠色物流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低碳綠色物流意識。

3.2 打造綠色物流系統

倡導低碳運輸、低碳倉儲、低碳配送以及低碳包裝。通過對運輸線路合理規劃,縮短并精簡運輸線路,降低空載率,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積極采用多式聯運,實現整體運輸最優化,提高運輸效率;提高運輸中鐵路和水路比重,減少環境污染。合理布局倉庫及配送中心,減少貨物迂流,提高物流效率從實現節能減排。積極實施共同配送,整合物流資源,減少作業量和交通擁堵。

3.3 加快低碳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

首先,重視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與改造,通過對其規模、布局、功能進行科學的整合,提高現有設施的綜合效能;其次,要繼續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加大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設施的建設力度;第三,加強對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的宏觀調控和功能整合。應從整體戰略高度協調物流相關規劃,使物流規劃、不同運輸方式的場站建設規劃與相關倉儲設施規劃相結合,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3.4 完善物流信息系統支持低碳綠色物流發展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統,綠色物流更是如此,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利用GPS、EDI、無線射頻等信息技術為資源共享、共同配送、循環物流的發展提供信息支持,減少不必要環節,從而達到節能減排,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的目標。

4. 總結

在現今的低碳時代,綠色物流將是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通過分析我國發展低碳綠色物流現有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丁依萍.我國低碳物流的發展與思考[J].中國商貿,2011;(20).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第4篇

關鍵詞:低碳物流 問題 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環境問題、氣候問題關注度不斷增加,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已經逐漸被社會所認可,世界也進入了低碳生活的時代。低碳時代就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為基礎。而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其在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注重綠色物流,發展高端物流是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1 低碳物流的內涵

目前國內對于低碳物流有很多學者均提出了相關的概念與解釋。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經濟的大環境影響下產生的,是基于綠色物流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的概念。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的定義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物流是指為了實現顧客滿意,連接綠色需求主體和綠色供給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綠色物流”里的綠色,是一個特定的形象用語,它泛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活動、行為、計劃、思想和觀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動中的體現。低碳物流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為目標,在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過程中,利用技術創新、新能源開發、運行組織優化等多種手段,盡可能降低物流活動能耗,減少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物流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物流發展形態。

低碳物流是在綠色物流基礎上的一個深入的發展,低碳物流更加關注于高效地使用、能源的節省。在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下,國家在未來要實現其發展規劃與目標,發展低碳經濟就是其必然的選擇。在國務院出臺的十大規劃振興產業當,物流業也是國家主要進行發展的振興產業之一,相對其他的產業而言,物流產業規模比較小,但是物流業充當的角色非常重要。畢竟現代經濟的發展與物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低碳物流在整個低碳經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行業對于能源消耗比較大,其碳排放量也很高,因此其能耗降低,可以極大地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通過科學的物流發展方式進一步促進低碳經濟下的生活與生產方式的改變,低碳經濟離不開現代物流的支撐。

2 吉林省低碳物流的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國發[2009]8號文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要求物流業注重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少廢氣污染和交通擁堵,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2112年《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求確保到2015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目標。

近幾年來,吉林省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姿態,其增長幅度一直躋身于全國前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吉林省物流業的良性發展,使得物流業成為全省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產業。根據2011版中國物流年鑒提供的數據顯示:

2010年吉林省物流總額變化情況

對于吉林省物流需求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物流需求增長的主要的動力來自第二產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以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化工原料,醫藥,冶煉,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物流需求占到了全省物流總額的89.0%。其中,交通運輸制造業中的汽車產業對全省物流需求的貢獻突出,交通運輸業累計實現工業增長值112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6%,對吉林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7.6%,比上年提高17.8個百分點。2010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的支出費用在GDP中占了將近18%的比例,而日本、美國低于10%,中等發達國家平均大概是16%。因此可見,我國物流業發展比較粗放,專業化、社會化水平比較低,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付出了比發達國家更大的物流成本。由于吉林省在物流發展過程中,行業發展規范不是非常健全,大多數物流企業運作模式粗放、效率低,進一步增加了能耗,浪費了能源。目前吉林省內很多物流企業存在著不合理運輸現象例如無效運輸、交錯運輸、重復運輸、空駛率高等問題。

3 吉林省低碳物流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吉林省低碳物流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制約著其發展:

3.1 低碳物流理念沒有深入人心 整個社會低碳物流理念不高,大多數企業對于低碳物流沒有觀念上的轉變。雖然政府觀念有一定的轉變,也提出了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等概念,并進行了宣傳。但是低碳物流的思想還沒有深入人心。相應地低碳物流發展策略沒有提到相應地高度。從企業的層面上來講,絕大多數的企業認為低碳物流只是一種概念而已,短時間內根本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并且會加大企業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企業在市場中競爭力。

3.2 法律法規與物流業發展速度不匹配 雖然我國多年來一直對于環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建設,但是針對物流行業尤其是發展低碳物流的政策和法規仍顯不足。這個問題并不是吉林省一個地區存在的問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缺乏相關的政策法規,缺乏對現有的物流體制進行強制性環境管理的能力,缺乏對企業物流活動的有效監管和控制。針對吉林省而言,目前政府對于物流業的標準仍然沒有實現統一化、規范化管理,管理制度存在模糊、標準沖突的現象。

3.3 物流信息技術化水平不高 吉林省物流企業物流信息技術水平不高,與國內經濟發達省份相比,仍有比較大的差距。在物流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的倉儲、運輸、搬運等技術方面明顯處于落后階段。在對于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停留在初級水平,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3.4 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少、物流人才缺乏 吉林省內多數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與裝備的資金投入比較少,其物流運作過程中自動化程度較低,設施與裝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偏低。雖然吉林省內多家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但是物流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仍然非常稀缺。省內針對低碳物流研究的學術機構很少,進一步導致了低碳物流的發展缺乏較為明確的指導與研究。

4 吉林省發展低碳物流的對策分析

針對吉林省發展低碳物流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解決:

4.1 加大低碳物流觀念的宣傳力度 物流企業是否采用低碳物流方式來進行運營,首先需要提高其對于低碳物流觀念的認識。當物流企業認同程度提高后,才有可能采用低碳方式來進行發展。由于吉林省多數物流企業發展規模比較小,低碳觀念仍處于了解階段,多數企業經營者對低碳物流還比較陌生。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各種媒介和渠道,對低碳物流觀念進行宣傳與推廣,使其逐漸意識到發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政府相關機構應該進一步完善低碳物流發展規劃與扶植政策 政府在低碳物流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低碳物流的發展是否有序、有效,國家政策法規的引導與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政策與法規的制定者、行業發展的促進者與引導者,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出明確地低碳物流發展規劃、管理制度,同時需要出臺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并嚴格執行。

4.3 進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技術水平 由于吉林省內中小型企業居多,大多數小企業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地方政府及相關物流行業協會在原有發展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公有信息平臺的建設,以大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發展經驗,指導中小物流企業發展并提高其物流信息化技術水平。

4.4 鼓勵物流企業在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低碳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 隨著吉林省物流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物流企業為了進一步發展,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對于基礎設施不斷進行了投入,但是其規范性與標準性有需要提高。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發展低碳物流的基石。低碳物流的發展會涉及社會很多領域,在各個領域都必須有了解或掌握相關的低碳物流專業知識的人才,而我國這方面的人才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領域結合培養。

參考文獻:

[1]于一秀,邱燦華.我國低碳物流問題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0(10).

[2]王一家,張海琪.我國物流低碳化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物流管理,2012(04).

[3]張翠花.陜西省低碳物流發展的分析[J].價值工程,2011(19).

[4]賀彩玲,張翠花.我國發展低碳物流的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1(22).

綠色低碳技術專業范文第5篇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物流;管理策略

時至今日,物流影響著我們許多人的生活,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隨之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明顯,比如物流包裝物的處理,以及貨物存儲、配送等問題,都成為物流行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低碳經濟概念的提出使得人們對于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在低碳經濟環境下,物流行業應如何實現綠色化、環保化發展成為廣大研究者以及物流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由于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還不夠成熟,其中還存在許多意識問題、技術問題以及制度問題。所以,必須加強對低碳經濟環境下的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不斷完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之路。

1綠色物流的概述

1.1綠色物流內涵概述。綠色物流是一個基于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提出的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與模式,綠色環保是綠色物流發展的前提,是指在物流運輸服務、倉儲、包裝等各個環節中滲透環保的概念,重視物流服務質量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這也是新時期低碳經濟環境提出的重要要求,是促進生態平衡、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1.2綠色物流發展的意義。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越來越完善,通過發展綠色物流,提升物流行業的節能減排力度,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為物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提升物流企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1]。其二,綠色物流的發展使得物流企業受到國家的高度認可,國家在進行經濟的宏觀調控中可給予合適的政策傾斜,從而為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便利,使其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在國外物流企業融入我國的過程中,我國物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嚴峻,想要在這嚴峻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物流企業也必須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而發展綠色物流便成為其重要方向,將成為物流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2低碳經濟環境下的綠色物流管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綠色物流管理觀念較為落后。綠色物流是一個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其與社會經濟建設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關,需要得到國家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才能將綠色無污染的物流發展理念傳播到全國各地,也才能引起物流行業的重視[2]。但是,由于我國綠色物流管理觀念比較落后,人們對于綠色物流的認知較少,國家在綠色物流發展方面也缺乏有效的調控措施,所以,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緩慢,且缺乏規范化發展目標。2.2綠色物流管理制度比較滯后。制度是綠色物流科學發展的保障,是指導綠色物流前進的路標,對綠色物流管理取得良好的成績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綠色物流管理是最近幾年剛提出的新型概念,與之相關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缺乏專業、專門的政策體系,使得綠色物流管理理念沒有得到及時滲透,物流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較大的阻礙。此外,綠色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服務的包裝、倉儲、裝卸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的參與主體都需要進行利益分配,但是,由于沒有可靠的制度作為利益分配標準,導致參與各環節利益分配的主體之間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在物流服務體系中的合作度降低,許多資源被浪費,難以實現綠色物流管理目標。2.3綠色物流中運用的技術較為落后。許多西方國家的綠色物流已經實現了電子數據管理、準時生產,但是,我國的綠色物流依然缺乏統一的研究機構對綠色物流進行管理。物流供應鏈中涉及到多個環節,想要讓多個環節能夠相互配合,提升物流服務質量,就需要扎實的技術支持,比如在包裝環節需要綠色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物,這種包裝物生產就需要可靠的技術。但是,我國可應用的綠色物流管理技術的的研發卻非常落后,可使用的技術也非常少。同時,我國勞動力比較充足,且勞動力價格較低,使得我國對于綠色物流管理技術的開發力度降低,這也是我國綠色物流管理技術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許多運輸服務都停留在傳統運輸技術上,難以滿足綠色物流建設需要。2.4物流管理體系中的工作人員素質較低。從我國物流行業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物流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進入物流供應鏈的門檻較低,所以許多工作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物流服務培訓,尤其是物流供應前線的工作人員,許多都只會簡單的包裝工作、配送,而對于物流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較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不熟練[3]。許多參與物流供應服務的勞動者都沒有接受統一、正規的培訓,在工作中只是按照管理者要求的簡單流程完成物品的包裝、運輸、培訓,且沒有嚴格的質量要求,這使得物流從業人員在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經常與客戶發生爭執,影響物流企業的社會形象,從而對物流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不良影響。

3低碳經濟環境下的綠色物流管理策略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南靖县| 浪卡子县| 襄汾县| 高台县| 云南省| 额敏县| 云霄县| 南京市| 肇东市| 潜山县| 宜阳县| 双桥区| 隆昌县| 普宁市| 光泽县| 双鸭山市| 双流县| 渝北区| 鄂州市| 廉江市| 加查县| 九寨沟县| 荔浦县| 宁远县| 巴东县| 婺源县| 杭锦旗| 伊吾县| 东兴市| 营口市| 华池县| 汉川市| 北川| 饶阳县| 米脂县| 竹山县| 大田县| 芷江| 岑溪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