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圍手術期醫療質量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
0引言
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追求產品質量達到更高標準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觀點在于過程管理,使產品能夠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現階段它已經成為了醫院質量管理的重點[1]。持續質量改進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將提高護理質量作為中心任務,保證全體護理人員的廣泛參與,全方位的對護理工作進行質量控制,整個護理過程都要保證以患者為中心[2]。手術室的工作節奏非常快,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很容易發生意外情況,因此對手術室護理質量進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改善手術室原有的各項規章制度,重新劃分崗位職責,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出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以及手術室器械清洗滅菌檢查追蹤制度、手術室工作防護制度以及層流手術室管理制度等[3]。完善手術室的護理操作標準,建立健全手術室工作流程。
2加強圍手術期護理
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應該遵循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術前、術中、術后都應該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制定術前方式工作的相關流程與細則,在護理過程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手術完成后進行回訪調查[4]。手術前也要做好相應的訪視工作,制定護理評估以及護理診斷標準,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根據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實施護理,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缺陷,并制定出相應的應對計劃。
3做好危機管理
根據手術室的工作特點,要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來應對手術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意外情況,例如手術過程中突然停電、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患者出現輸血反應、醫療器械準備不全、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突發火災、患者誤吸等[6]。其次,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危機培訓,使其能夠在發生意外的情況下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同時,在管理過程中要強調將相應的醫療器械以及藥品準備到位,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4加強人員培訓
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主要包括新技術培訓、圍手術期護理培訓、心肺復蘇培訓、法律法規培訓、專科知識培訓、手術室操作培訓等[7],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培訓方案以及考核標準,在培訓之后,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做到全員培訓與全員考核,采用培訓的方式來擴展護理人員的知識面,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確保護理質量達到相應的標準,使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能夠得到持續改進。
5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要重點做好傳染源、易感人群以及病毒傳染途徑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針對這三個環節,要制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并且嚴格按照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做好相應的工作,例如進行空氣以及相關物品的消毒與隔離工作,遵循醫用垃圾管理制度以及廢棄管理制度,加強對醫用垃圾的管理以及廢棄物的處理。腔鏡的消毒方法要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中的相關標準來進行,防止院內感染[8]。
6結論
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術前訪視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護理,使患者對護理人員有充分的信任,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協助患者脫離危機狀態,根據手術前的風險因子,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制定出對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以往的護理管理方法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過程術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在這種傳統的護理模式下,很難發現潛在的問題,因此嚴重缺乏預見性。手術室護理安全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針對手術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及早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處理,要將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絕醫療事故以及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秋涼,伍曉瑩,陳曉峰,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護理雜志,2013(04):63-64.
[2]常后嬋,戴紅霞,鐘愛玲,等.手術室護理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在手術室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05):14-16.
[3]魏薇萍,秦逸,金霞,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護理研究,2013(32):2986-2987.
[4]唐文珍,張琳.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2(14):1376-1377.
[5]楊秋涼,伍曉瑩,陳曉峰,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護理雜志,2013,25(4):63-64.
[6]朱勁松,黃秀娟,董曉紅,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8(17):4118-4119.
[7]馬延霞.淺議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5,28(6):197.
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打造團隊精神
護士長是護理管理者,也是一個科室護理工作的領導者。她的一舉一動對每一位護士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護士長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為人要正直、謙虛。對工作積極負責,事業心強,吃苦在前,業務強、操作規范,做好傳、幫、帶,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只有護士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良好的自制力和人際關系,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嫻熟的護理技能,才能在護士中樹立自己的威信。使護士從心理上真正信賴尊敬和服從,并自覺改變其行為,從而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使科內護士有強烈的歸屬感、一體感,愿意為科內工作目標盡心盡力。形成強有力團隊精神。
注重護士長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提高整體護理管理質量
護士長在日常工作中面臨著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既要組織領導基層的護理關系,又要協調醫護、醫患關系等。因此,作為護士長有責任創造和維護一種有利于調動積極性和團結友受的環境氛圍。由于手術室護理的特殊性,需要解決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患者安全渡過圍手術期。因此以整體護理為框架,“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對患者的護理和關懷,讓患者充分感受到親情式的優質服務,盡最大努力提高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手術成功率。
加強手術室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對策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及搶救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內感染的高發科室。控制手術室感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如何加強手術室各個環節的科學化、合理化控制與管理,提高手術室的醫療管理,降低手術感染率。首先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與監督體系,健全手術的各種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規章制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每個月進行空氣培養,以監測衛生效果。嚴格無菌技術操作,監督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特別是加強醫療用品的管理,對一些性醫療用品,衛生用品的控制。對所有的手術器械,醫療用品都必須用壓力蒸汽來進行滅菌。并對手術室醫療廢物進行科學分類與無害化處理。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合理控制、科學管理,從而降低了手術室感染發生率,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及手術的質量。
手術病人的圍手術期處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敗,是提高手術科室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的關鍵〔1〕。手術病人的圍手術期涉及到多個醫療環節,參與的醫務人員有多個,有病區醫師、護士、麻醉師等,如何加強對手術病人圍手術期的無縫隙管理,我院于2010年開始在全院手術科室實行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現將我們的做法及體會介紹如下。
1 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的內容
根據圍手術期質量中需重點關注的問題確定了我院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的內容,分術前、術中、術后管理三個部分。
1.1 術前管理
1.1.1 術前對臨床醫師管理的重點內容為術前檢查的完善、術前小結、術前評估、術前談話、術前討論、手術醫師權限及手術部位標識等。擇期手術需完成術前的各項準備和必要的檢查項目(急診手術病人術后完善相關檢查);四、三級手術,特殊類別手術及新開展的手術,必須進行術前病例討論,由科主任、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主持討論制訂手術方案,科內醫師、護理人員、麻醉師及相關人員參與,主持人總結,對高危、重大手術有分管醫療質量的醫務處長參與討論;管床醫師應做好術前小結記錄,并報上級醫師審批同意;認真填寫患者病情評估表,完成對病人的病情評估和術前評估;由手術主刀醫師(特殊情況下由一助)與患者或家屬充分溝通,簽署手術同意書、植入性材料使用同意書、術中快速病理切片同意書等知情同意書;手術醫師確定應按手術分級管理制度,根據醫師手術權限安排手術,科主任、手術室嚴格把關;手術醫師術前應根據手術切口做好手術部位的標識。
1.1.2 術前對麻醉醫師管理的重點內容為術前訪視制度、麻醉小結等。全麻或腰麻、硬膜外麻醉者術前一天,麻醉師必須查看病人及病歷資料,對患者擬施麻醉進行風險評估,決定麻醉方式,與病人或家屬進行麻醉前溝通談話,簽署麻醉同意書。麻醉醫師應于麻醉前核對品、搶救藥品的藥名、劑量、用法等,檢查呼吸機、麻醉包等麻醉用具和急救設備性能是否完好。
1.1.3 術前對護理人員管理重點內容為術前準備及宣教工作。手術前病區護理人員做好各項常規準備工作(皮膚、血交叉、藥敏試驗、胃腸道、手術前晚、手術日晨的準備);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病人的身體、心理、社會等情況,醫患充分溝通后,按病人的個體差異進行術前宣教;手術室護理人員執行病人術前訪視制度。
1.2 手術當日管理
1.2.1 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其它當日參加手術的相關人員應及時進入手術室(臺上與巡回護士應提前進入手術室作相關準備),由手術者講述重要步驟、可能意外的對策,嚴格按照術前討論制定的手術方案和手術安全核對的要求執行,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巡回護士三方,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病人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麻醉及手術風險、手術使用物品清點等內容進行核對的記錄,輸血的病人還應對血型、用血量進行核對。應有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巡回護士三方核對、確認并簽字。全麻狀態手術須有參加手術醫師在場方可實施麻醉。
1.2.2 手術過程中術者及麻醉醫師對病人負有完全責任,助手須按照術者要求協助手術。手術中發現疑難問題,必要時須請示上級醫師。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應始終監護病人,不得擅自離崗。手術中如確需更改原定手術方案或決定切除術前未確定的臟器、使用貴重耗材等情況時,要及時請示上級醫師,必要時向醫務處或總值班報告;并須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字后實施。核查術中植入的假體材料、器材標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條形碼應貼在麻醉記錄單的背面。
1.3 術后管理 手術結束后,術者對病人術后需要特殊觀察的項目及處置(如各種引流管和填塞物的處理等)要有明確的書面交接記錄。手術結束病人情況平穩后方能將病人送回病房;凡生命體征不穩定者,應送入麻醉復蘇室留觀處理,待達到恢復標準后送由麻醉者親自護送至病房。到病房后應向主管手術醫師(或值班醫師)和值班護士交接病情,做好鎮痛泵交接工作,并在術后記錄單上簽字。
2 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程序
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的程序由“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評價表”這根主線貫穿起來,表中內容分一般資料、術前交接、手術情況、術后交接四個部分,在病人交接過程中確保病人交接到位、情況交接到位、表格交接到位,具體流程如下:
2.1 手術病人所在病區責任護士在護送病人至手術室前應檢查病人以下情況是否符合要求:有腕帶、手術標識;病歷、術中帶藥、藥敏試驗齊全;患者著手術衣褲,禁食。病史中手術同意書(包括植入性材料使用同意書、術中快速病理切片同意書等知情同意書)、術前小結及上級醫師審批意見、術前病情評估表等相關文書記錄齊全,填寫好表格中一般資料和術前交接項目,并注明交接時間,簽名后將表格隨同病人一起送至手術室,不符合者不得送入手術室。
2.2 手術室護士接受病人時應按交接內容逐項核對并簽名,對不符合要求的病人不得接進手術間。
2.3 接受病人后由手術室巡回護士在手術規定時段內填寫好手術情況欄目,包括各級手術手師、麻醉師到達時間、麻醉方式及開始時間、手術開始及結束時間、手術安全核對、是否全麻復蘇、患者出手術室時間等,并簽名。
2.4 在病人送回病區時將表格隨同送達病區,并完成術后交接部分,包括交接時間,患者補液、導管、引流管、皮膚等情況,由手術室護士及病區護士簽名完成交接。
2.5 “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評價表”每周由病區護士長收集后交醫務處。醫務處每月對各外科病區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和評價。
3 小結
此項目的創新之處在于將需要重點關注的手術病人作為一個項目來管理,將手術病人從術前、術中、術后諸多環節用“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評價表”這根主線貫穿起來,達到保障手術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的目標。
3.1 實施項目化管理,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團隊精神。“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評價表”中對圍手術期中醫師、護士、麻醉師應該完成的工作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參與術前、術中、術后治療的醫務人員自覺各盡其責,互相監督、提醒,能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病人的安全。
3.2 實施項目化管理,明確員工的職責,提升對醫療核心制度的執行力〔2〕。醫療核心制度的執行是確保醫療質量的關健⑶。針對圍手術期醫療核心制度加強了環節管理,在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過程中,讓醫務人員對手術病人的每個階段應該完成的工作都十分清楚,知道了各項醫療核心制度的要求和明晰自已應履行的相關職責,有效地提升核心制度的執行力。我院實行手術病人項目化管理以來,術前討論制度、手術安全評估、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手術部位標識等執行情況較前均有明顯好轉。
參考文獻
[1]張道全,侯文峰,黃洪清.從醫療管理角度加強圍手術期監控的體會[J].醫院學報,2003,5(2):42-43.
【關鍵詞】 臨床路徑;聲帶息肉;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553-01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對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從入院到出院一整套醫療護理整體工作計劃,是繼整體護理之后出現的一種嶄新的護理模式[1],目前在全國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中逐步推廣。我科選用臨床護理路徑的醫療服務模式,將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86例聲帶息肉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收治聲帶息肉手術患者86例,年齡18歲~50歲。按住院號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文化程度、身體一般狀況、手術及麻醉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①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方案 (1)制作標準的護理路徑表,對于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人員,經過系統知識的培訓,有較好地專業知識水平和溝通能力。(2)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臨床護理路徑的特點,給患者以術前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流程完成治療和護理。(3)對照組采取傳統健康教育及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②評價指標 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滿意度及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采用我院自制"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在出院前問卷調查,統計滿意度。③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與住院天數比較結果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醫療費用和住院時間均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醫療費用與住院時間比較
2. 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結果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滿意度調查比較
3.1 縮短住院日,減少醫療費用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一種新型的質量管理方法,它是針對特定的病人,實施標準化的治療及護理流程,從而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在了解疾病護理計劃目標后,主動參與護理過程,也增進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治療護理效果[2]。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康復出院,達到降低住院費用、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
3.2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在應用過程中可增進護患溝通, 使護理過程公開化、具體化, 在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時, 讓患者明白自己處在疾病的哪個階段, 增強對護士的信任,主動配合診療護理。臨床護理路徑還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溝通形式,減少中間環節,促進信息交流,密切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
3.3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臨床護理路徑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患者入院后,首先由當班責任護士將臨床路徑表交給患者,并按照表中內容對患者進行詳細介紹,解釋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因臨床路徑有嚴格的時間框架為指導,可使護理人員有預見性、有計劃的進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護理人員通過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臨床護理路徑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它充分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計劃中來,體現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焦慮,增進醫患溝通,促進患者的身心良好康復。同時,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高醫院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單項小組管理;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手術室
作者單位:450007河南省鄭州市中心醫院手術室手術室是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和搶救的場所,護理管理既具有護理工作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也不僅僅局限于分毫不差的完成手術配合,做好手術醫生的助手。而是要將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細節化、責任化以達到人員配置科學化、醫療安全最大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新路子。現將我院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細化單項小組管理工作的應用經驗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是鄭州市首家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設置臨床和醫技科室60多個,開放床位1700張;手術部設18個手術間。
1.2研究方法
1.2.1單項小組管理方法
1.2.1.1成立單項管理組將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分層級分入16個單項小組,包括:總務護士、收費護士、護理質量管理組、統計組、醫院感染監控組、層流凈化組、消防安全組、藥品組、設備組、雜項組、包裝滅菌組,每個工作小組設定一名組長,由高年資具有協調能力的人員擔任,每個小組由1~2名成員組成。
1.2.1.2制定崗位職責對每個單項管理小組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如總務護士職責、醫院感染監控組職責、護理質量管理組職責等。各個小組各司其職,以保證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各單項管理組職責的相同部分為:①在本科室護士長的領導和指導下工作,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監控、護理質量監控等管理工作。②負責落實護理部、科護士長和科室管理的各項措施。③確定每月、每周單項管理重點,有計劃地對所負責的單項質量進行檢查。④對檢查情況進行匯總評價、分析,及時做好反饋、追蹤工作,并作好記錄[2]。
1.2.1.3落實工作流程在各崗位職責的指導下,完成日常的各項工作。遇到問題時,積極的與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溝通,并及時的上報科室護士長。
1.2.2效果評價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手術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和手術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質量管理工作進行效果評價。年終總結全年各個護理管理小組的滿意度評價,分列出名次并于以獎懲。
2結果
2.1實施單項小組管理前后各單項小組護理質量比較實施前后,各單項小組護理質量有明顯提高,做到對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問題得到早發現,早匯報,早討論,早解決。
2.2實施單項小組管理前后手術患者滿意度比較實施前后,手術患者滿意度有顯著提升,手術室的各項為手術患者服務的措施更加完善,物品更加齊全,優質護理服務已經貫穿了圍手術期護理的全過程。
2.3實施單項小組管理前后手術醫生的滿意度比較實施前后,手術醫生滿意度有大幅度的提升,手術安排、手術突發狀況的應急、手術、手術物品的準備等更加完善,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證。
3討論
3.1提供了護理人員參與護理管理的機會,促進護理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為每一名臨床護理人員提供了參與護理管理的機會,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的積極性,臨床一線的護理人員多是被動的接受管理,單項小組管理使得每一名護理人員都能參與其中,主動的去管理,同時約束自身的行為、反省自身的缺點和不足,積極的改正完善。人人參與到護理質量管理的工作中來,促進護理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3.2加速了現存問題的解決和潛在問題的發現單項小組管理的實施使得平時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理人員同時成為了護理質量的管理者,臨床一線的護理人員會在日常的工作中發現細小的問題,雖然無傷大雅,但聚沙成塔,小問題也可能變成大事故。只有人人都將細小的問題發現并將其公之于眾,運用集體的智慧提出解決方案,才能防微杜漸。
3.3減輕了手術部護士長的工作壓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實施細化工作小組前,護士長參與到手術室各項工作中,因其職能的原因,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協調解決,導致了護士長的工作壓力過大,影響了管理效率,
實施細化工作小組后,護士長將各項工作交由各個小組長管理,做到了各項工作有專人管理,如有問題有人可查,有人負責,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護士長只需定期督察,將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護理管理工作中,提高了管理效率。
3.4促進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是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充分的計劃,有效的管理,持續的改進才能實現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制定工作質量檢查標準,如急救藥品管理標準、醫院感染監控標準等。各項工作責任到人,使每個人都目的明確,促其主動積極工作,執行決策、擔當責任,減少等待依賴的被動工作,以自覺完成護理工作[3]。實現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祥芬.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探討.廠礦醫藥衛生,19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