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飲水安全;改造工程方案;設計

新疆位于我國內陸干旱區,雖然人均水資源量高居全國第三,但是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均衡。以天山北坡為例,全疆超過50%的經濟產業及25%的人口分布于此,但是其水資源分布僅占全疆的7%左右。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使全疆各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但是目前很多供水系統依然存在著安全性差、設備老化、水質不達標等問題。所以加強自治區內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已成為當前極為緊迫的任務。

1工程概況

截止到2008年底,烏蘇市農牧區總人口14.68萬人,飲水不安全人口達8.98萬人,其中有0.99萬人飲用高氟水,1.01萬人飲用其他水質問題的用水,6.98萬人的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證率不能得到保證。烏蘇市古爾圖片區飲水安全改造工程項目區距離烏蘇市80km,本次改造工程設計的供水總規模為1470.80m3/d,預解決9687人及56600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工程建成后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可達到60L。

2飲水安全改造工程方案設計

2.1水源選擇

距項目區50km有最近的地表水源———古爾圖河,但由于地表水受季節影響明顯,且流經項目區時存在斷流現象。因此本工程不考慮地表水作為飲水水源。根據2014年底調查顯示:項目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為784×104m3,原水源井出水量為100~160m3/h。井深150m,靜水位30m,水位降深12m。經檢測,該水源井水質良好,完全能滿足項目區的供水需求。因此,選取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為滿足使用要求,本工程設計在原水源井北面增設一座備用水源井,設計井深200m,預計出水量為200m3/h。

2.2新水源井的設計及施工方案

2.2.1井管內徑及井孔直徑的確定新水源井選定的水泵型號為250QJ200-100,其外徑為250mm。根據相關規范規定:井管內徑宜比抽水設備標定的最大內徑大50mm。因此,井管內徑應大于300mm,本次設計取365mm。選用6mm的螺旋焊縫鋼制井壁管,最終確定井管外徑為377mm。根據地質勘查結果顯示該項目區含水層為中砂地層,濾料厚度宜為100mm,則井孔直徑=井壁管外徑377+200=577mm,最終確定井孔直徑為650mm。

2.2.2過濾器的參數設計過濾器是管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起著集水和保持填礫及含水層穩定的作用。其各項參數對管井的出水量、含砂量、工作年限都有直接影響。由于骨架及過濾層結構的不同,過濾器可分為骨架過濾器、纏絲過濾器、包網過濾器及填礫過濾器等幾種形式(見圖1)[1]。本項目水源井采用單層填礫和纏絲過濾器,過濾器內徑外徑與井壁管相同,內徑為365mm,外徑為377mm。每根濾水管墊筋(φ8mm)17根,墊筋間距10cm,纏絲間距5mm,孔隙率30%。過濾器的長度確定一般以含水層厚度為依據。當含水層厚度小于10m時,過濾器的長度宜等于設計動水位以下的含水層厚度;當含水層厚度大于10m時,宜根據含水層的透水性和設計降深確定過濾器厚度。本項目可開采含水層累計厚度為90m,過濾器長度L可按式(1)計算,最終得出L=31.8m,設計取值為32m。此外,在新水源井的井管底部設沉淀管,長度2m,底部用鋼板焊死;根據鉆孔取樣鑒別結果與電測井結果相互對照排列濾水管,濾水管長度8m[2]。2.2.3水源井施工技術(1)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鉆井作業,用專用泥漿攪拌機制備泥漿,其比重和用量可根據鉆探專業規范和實際經驗合理掌握。下管前撈凈沉淀渣,測量井深,檢查孔斜率,每100m孔斜不應超過1°。井管(包括濾水管)接頭處要全部焊接上,不得留存砂眼;管與管的接頭處不得采用點焊方式。井管下到底后,將整個井管提升5~10cm,以保證井管直立于井中心,井管應高出地表1.0m。(2)濾料規格要求8~12mm,不得含土,合格率不小于90%。濾料回填數量每米不少于0.27m3;回填濾料要慢,從四周均勻回填,不允許用車或其他方式快速回填;回填濾料要有記錄,每填進10m要測量濾料上升高度,當發現濾料超過預計高度時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防止濾料回填不實;回填濾料前要更換孔內泥漿,泥漿黏度界于18~22Pa•s[3]。(3)本項目采用活塞洗井方法。活塞應不少于3組;從上至下每次清洗段不得大于5m;活塞與管壁之間的間隙應不大于5mm;活塞提升速度應不小于1m/s;純洗井時間不應少于6個臺班;洗井的同時要及時清除孔內沉淀物,最終做到水清砂凈;洗井完畢后清除孔內沉淀物,最后測定孔深。

2.3配水管道設計

2.3.1管材及配水管網布置設計本項目需改造配水管道總長11.9km,設計輸水流量0.06~34.05L/s。可供選用的管材有PVC-M管、PVC-U管、PE管。綜合考慮PE管具有良好的韌性、耐久性,且焊接工藝簡單、施工方便,因此采用PE管作為配水管管材[4]。該飲水工程配水管網布置形式為“樹枝狀”形式,其具有總長度短、總造價低、建設期短等優點。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程運行后經濟效益的發揮,樹枝狀管網通過增設部分管道可連接成環狀管網,提高供水安全可靠程度。

2.3.2配水管道縱橫斷面配水管道縱斷面設計要保證設計輸水能力、水流安全通暢、施工運用和管理方便等。縱坡應盡量接近自然地面線,少出現倒坡,不出現填方,減少大挖方,保證管溝開挖深度滿足防凍要求。本項目要求管道埋深應在最大凍深1.5m以下[5]。管道橫斷面為梯形,底寬0.6~0.8m,開挖邊坡為1∶0.3,管道挖深2m。管道底部回填20cm厚細土墊層,細土粒徑小于20mm,細土來源是砂礫料就近篩分料。管材周圍以上30cm采用細土回填,細土粒徑小于20mm,細土來源是砂礫料就近篩分料。細土以上采用開挖料回填。

2.3.3附屬設施設計管線縱坡大于5%時,在管道凹凸處設計鎮墩。管道平面上當轉角大于10°均設轉彎支墩。本設計中,管線縱坡均小于5%,采用C20F200現澆混凝土。檢查井選用樹脂復合井,內徑1.8m,井高2.2m,井內設工作閘閥,閥門直徑根據管線管徑確定。井上蓋板厚2cm,蓋板沿內壁設φ70cm進人孔。泄水井型號與檢查井相同。補排氣井選用樹脂復合井,內徑1.2m,井高2.2m。井上蓋板厚2cm,蓋板沿內壁設φ70cm進人孔。

3結論

飲水安全改造工程覆蓋范圍較廣,涉及居民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本文中新疆烏蘇市古爾圖片區飲水安全改造工程遵循“經濟適用”原則,充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對水源井及配水管網進行設計和施工,達到了飲水安全改造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居民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婭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計方案比選[J].水利技術監督,2012(4):15-18.

[2]簡士洋,丁昭佐,沈寬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方案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30-33.

[3]周雯.農場安全引水工程改造方案設計探討[J].陜西水利,2015(1):20-24.

[4]歐震.玉州區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設計方案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10):45-47.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second highway is from the Baimang gateway to Makan,Dakan community that connected Futian Meilin area. Due to the original special zone outside the junction, the infrastructure is poor. With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regional traffic, road status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ffic demand.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econd highway traffic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municipal facilities along road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ond highway design contents.

關鍵詞:二線公路;方案設計

Key words: the second highway;design

中圖分類號: U65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深圳市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深圳特區內城市建設起步早、投入大,市政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特區外的龍崗、寶安兩地以及二線關周邊地區城市建設相對滯后。隨著《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的獲批,深圳市政府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市容環境建設與管理一體化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樹立“大特區”概念,以繼續深入推進特區外農村城市化工作為契機,大力推進特區外包括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在內的市政道路建設和設施管養工作,打通斷頭路,完善市政配套設施,早日實現特區內外一體化,為實現深圳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保證。

二線公路改造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白芒關附近的大社區和麻社區范圍內,屬于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區域內。白芒關是特區內通往寶安、石巖等地區的重要關口,起到特區內與特區外的重要聯通作用,目前白芒關交通流量較大。二線公路是從白芒關通往麻、大社區以及連通福田梅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地處原特區內外的結合處,基礎設施落后。現狀二線公路為一條6~8米寬的簡易二線邊防巡邏水泥路,是大社區和麻社區對外連通的重要道路,現狀道路彎道較多,局部路段坡度較大,部分路面有破損,隨著深圳城市一體化建設的不斷完善,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區域交通量的快速增長,現狀道路不能滿足區域交通發展需求。改造和提升二線公路的交通通行能力以及完善道路沿線市政配套設施顯得非常必要。

此外,改造二線公路可解決大社區和麻社區對外的交通問題,也可強化西麗北部片區與福田、梅林等區域的聯系。

1 設計范圍及內容

二線公路位于南山區大社區和麻社區,根據《深圳市南山11-T1號片區[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二線公路西起松白公路,東至大社區,道路由西至東。至大二村,道路長約6.36千米,道路規劃紅線寬12米,雙向兩車道;全段設計車速為20~30千米/小時,規劃為城市次干道。

二線公路區域位置圖

2 主要技術標準

主要技術標準按建設部《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1)道路等級:城市次干道;

(2)設計車速:20~30千米/小時;

(3)路面設計年限:15年;

(4)橋梁設計荷載:公路-Ⅱ級;

(5)路面設計標準軸載:BZZ-100;

(6)最小平曲線半徑:100米;

(7)最大縱坡:4.125% 最小縱坡:0.3%;

(8)一條車道寬度:3.5米;

(9)車道數:白芒關至麻社區路段為雙向4車道,麻社區至大社區路段為雙向2車道;

(10)路面結構形式:瀝青混凝土路面。

3 道路平面設計

二線公路改造工程起點接上松白公路,道路由西至東,通至大二村。道路整體線位為東西走向,全長約6.36千米。道路全線設20處平曲線,最小平曲線半徑為100米,最大平曲線半徑為1000米。道路起點處為松白公路臨近白芒關口,本次對該路口進行局部改造。道路沿線為各單位和村落預留道路開口,以方便居民出行。

本次二線公路改造平面以現狀巡邏路的平面為基礎,由于道路路基拓寬,沿線二線鐵絲網需隨之北移。

4 縱斷面設計

二線公路為對現狀道路進行改造,本次道路設計標高按現狀道路標高進行擬合。道路起點路段和終點路段地形較平坦,中間段地形起伏較大,兩側為現狀民宅、廠房、沖溝以及菜地。本次道路縱斷面設計結合現狀地面標高,充分考慮與兩側建筑物標高以及現狀路口標高的銜接。道路全線設置了26個變坡點,最大豎曲線半徑為5000米,最小豎曲線半徑為1000米。

二線公路縱斷面設計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最大縱坡:4.125%最小縱坡:0.3%

最小坡長:98.579米最大坡長:550米

豎曲線半徑:

最大凹型半徑:4000米 最小凹型半徑:1500米

最大凸型半徑:5000米 最小凸型半徑:1000米

5 道路橫斷面設計

根據《深圳市南山11-T1號片區[西麗水庫地區]法定圖則》二線公路規劃道路紅線寬12米,雙向兩車道。由于二線公路為西麗北部麻、大社區主要對外交通通道,尤其麻社區日常出行主要依賴二線公路,為了有效改善麻、大社區的交通環境,二線公路有條件情況下考慮雙向4車道,為西麗北部地區遠期發展預留空間。

因此,本次二線公路白芒關至麻社區段橫斷面寬設計為19米,機動車道為雙向四車道,麻至大社區段按規劃斷面12米寬進行改造,機動車道為雙向兩車道。

道路北側為二線鐵絲網,人行出行較少,二線公路北側人行道考慮設置為綠道(專供自行車道)。

白芒關至麻社區段斷面組成為:2米(人行道)+15米(機動車道)+2米(綠道)=19.0米。如下圖所示:

麻社區至大二村路段斷面組成為:2米(人行道)+8米(機動車道)+2米(綠道)=12.0米。如下圖所示:

6 路面結構設計

由于在道路下埋設市政管線,需對現狀道路進行開挖,現狀路面將無法利用,本次路面考慮新建。按照道路等級、交通量對路面的要求,根據地區氣候、水文地質條件、筑路材料分布情況,結合本地區路面使用經驗,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兩種結構形式進行方案比選。

方案一:瀝青混凝土路面:

細粒式瀝青砼SBS(AC-13C)厚 4cm

乳化瀝青黏層油(0.3~0.6kg/)

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20C)厚5cm

乳化瀝青黏層油(0.3~0.6kg/)

粗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凝土(AC-25C)厚7cm

ES-2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厚0.6cm

透層瀝青(0.3~0.6kg/)

5%水泥穩定碎石厚 25cm

4%水泥穩定石粉渣厚 18cm

總 厚59cm

方案二:水泥混凝土路面

C35水泥混凝土面層厚 24cm

5%水泥穩定碎石厚 20cm

4%水泥穩定石粉渣厚 18cm

總 厚62cm

方案比選:

瀝青路面的特性:瀝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振動小、噪音低、施工工期短、養護維修方便等優點,近年來已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瀝青提煉質量的提高,改性瀝青等工藝的成熟和廣泛運用,瀝青面層高溫抗車轍性能、低溫抗裂性能和水穩定性問題都得到改善,并具有良好的彈性恢復性能,瀝青路面的優越性也充分體現出來。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強度高、穩定性好、耐久性強、養護費用少、經濟效益高、有利于夜間行車等優點。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接縫,影響行車的舒適性,路面邊部和板角也容易破損,水泥路面損壞后修復較困難。

經過上面綜合比較,本項目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

7 人行系統設計

(1)人行道材料選擇

方案一:(推薦方案)人行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結構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穩定石粉渣 15cm

總 厚22cm

方案二:(比較方案)人行道采用砼預制方磚,其面層可采用仿大理石,既防滑,又有大理石的高貴,又比大理石經濟,結構如下:

仿大理石面磚 25×25×5cm

1:3水泥砂漿2cm厚

6%水泥穩定石粉渣15cm

總 厚22cm

機動道車道外邊緣和人行道上的緣石均采用水泥砼預制路緣石。

經過比較環保透水磚有以下優點:

① 環保透水磚經濟耐磨;

② 透水磚特有的毛面設計,能增強行人、車輛與地面的摩擦強度,起到防滑和減少交通事故的作用;

③ 透水磚的高滲透性,可以使雨雪水迅速滲入地下,起到補充地下水;

環保透水磚外表美觀、環保、可以很好的收集雨水,保證雨水不會流失,而且貼近人性化。

經過上述綜合比較,本次推薦方案一。

(2)人行過街系統布置

二線公路道路兩側主要為非建設用地,需結合公交站的設置和沿線主要人流集散地綜合布置人行過街設施。二線公路為城市次干道,沿線交叉口均為平面交叉口,人行過街主要由地面系統組成。

8 綠道系統設計

方案一:(推薦方案)綠道采用彩色瀝青,結構如下:

紅色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0)3cm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5cm

6%水泥穩定粗砂 20cm

總厚 28cm

方案二:(比較方案)綠道采用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結構如下:

C30透水性彩色人行道板磚 23×11.5×5cm

中粗砂厚 2cm

6%水泥穩定石粉渣 15cm

總 厚22cm

彩色瀝青外形美觀,路面平順,不易積水,讓自行車的出行舒適、愜意,更能表現“綠色出行”的意義。而人行道板磚對于自行車出行來說摩擦力較大,路面不平順,而且易于積水,對于雨天出行較不方便。經過綜合比較,本次綠道結構推薦方案一(彩色瀝青)。

9 存在問題與建議

1、設計標高要與現狀標高擬合,但地形數據已過時,并不準確,故進行二線公路沿線地形測量及地下管線物探非常有必要;

2、現狀多處擋墻、邊坡使用狀況較好,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保留,以減少工程量;

3、本道路在松白公路路口經常與南往北的交通沖突,故本道路在該路口建議實行右進右出的交通管制。

參考文獻:

[1]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 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地熱水 水源熱泵 熱源

一、工程概況

西安市豐盛園小區有地熱井一口,經抽水實驗測定,出水量為100t/h(原出水量為110t/h),出水溫度為90℃(原出水溫度為89℃)。目前供暖面積為24.7萬㎡,系統末端為散熱器片,地熱水結合三臺熱泵和一臺六噸調峰燃油鍋爐對整個系統進行供暖。需新增供暖面積3.135萬㎡,末端為地板輻射采暖,尚未建成。

二、現狀分析

現有供熱系統地熱水的實際排放溫度為18℃,供熱循環系統的供暖參數在最冷天氣時為:供水溫度62℃,回水溫度52℃。

1、實際運行圖

2、存在的問題

1)、供熱系統設計條件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地熱井原設計出水量為110t/h,設計溫度為89℃,成井時該地熱井為自涌狀態;而現在水源條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06供暖季地熱井實際動水位達到128米,靜水位為81米;2007年抽水實驗結果表明出水量為100t/h,出水溫度為90℃,動水位為120米,降深為40米。

B.供暖面積增加3.135萬平米,需要重新計算熱負荷及相應的供暖系統。

C.目前供暖系統的實際供回水溫度與原設計發生變化,為62/52℃。

2)、原系統存在部分不合理問題,例如當燃油鍋爐啟動時,3#熱泵機組無法運行。

3)、現有供熱系統存在水平失調問題,需要結合平衡閥技術進行改造,從而改善系統,降低能耗。

4)、機房部分設備、管道存在老化現象。

5)、機房控制手段落后(基本無自動控制和監測,許多運行數據嚴重缺失),需采用監控技術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調節性,進一步節約能耗。

三、改造原則和要點

1、系統改造必須在本年度供暖之前完成;保證本年度采暖季的穩定供熱、安全第一。

2、盡可能多的直接利用地熱水的熱量,不足部分采用熱泵技術,減少燃油鍋爐調峰量,提高供熱系統經濟性。

3、預留新建3.135萬平米地板輻射采暖建筑接口條件(這部分建筑預計2009年投運),新建建筑投入供熱之前,現有建筑須盡可能多直接利用地熱水熱量。

4、對現有供熱系統水力失調問題進行改造。

5、針對機房部分設備、管線老化的現狀,進行更新改造。

6、深井泵選用大揚程泵,變頻運行,以適應不同降深的需求。

7、改造和完善控制系統,實現控制系統穩定可靠,實現遠程監測的改造目標。

四、系統熱負荷估算

1、設計參數

五、熱源改造方案

1、系統參數

1)、根據目前運行情況,為保障供暖效果,散熱器系統末端供/回水溫度取為62/52℃;

2)、新增地板輻射采暖供/回水溫度取為45/35℃;

3)、根據抽水試驗報告,地熱水出水量為100t/h,出水溫度為90℃,動水位120米,降深40米。

2、方案概述

豐盛園小區地熱熱泵供暖系統中存在多個熱源,當多個熱源同時供暖時,會出現熱源之間流量不匹配的問題,為解決該問題,采用變頻二次循環泵結合耦合罐和一次泵的方案。

1)、方案介紹

A. 現有24.7萬平米散熱器末端建筑設計熱負荷為11316kW,供/回水溫度為62/52℃,系統供回水溫差為10℃;新增31350平米地板輻射采暖建筑設計熱負荷為1254kW,供/回水溫度為45/35℃,系統供回水溫差為10℃;以地熱水、熱泵作為系統基礎熱源,嚴寒期引入燃油鍋爐調峰;地熱水設計抽水量為100t/h,出水溫度為90℃,地熱水經梯級利用后水溫降為6.3℃回灌;

B. 板換1和板換2利用原有板換(需要調整重組)作為現有散熱器片末端建筑基礎熱源,最大供熱量為:4303kW;經板換1、2,地熱水溫度降低為53℃。

C. 板換3和板換4(新增兩幅框架,板片利用現有板片調整組裝)作為新增3萬平米地板輻射采暖熱源,最大供熱量為:1254kW,可以滿足最大熱負荷需求。地熱水溫度降低為42℃。考慮到末端供暖面積有可能增加,為保證系統的安全可靠,板換3和板換4各留有20%的設計余量。為降低新建建筑能耗,板換3、4一次側安裝手動調節閥,調節進入板換的地熱水量,二次側循環泵采用變頻措施。

D. 利用現有二級板換(熱泵前板換)板換5(需要調整重組)作為中高溫熱泵前端板換,設計工況下熱泵制熱量分別為1470kW、1235kW,輸入功率分別為370kW、312kW。新增板換6(可利用現有框架,新增加板片)作為常溫熱泵前端板換,設計工況下熱泵制熱量為1891kW,輸入功率為472kW;三臺熱泵機組冷凝器側依然串聯運行,設計工況下總制熱量為:4596kW。板換6一次側安裝電動三通調節閥,精確控制進入板換的地熱水量,保證藍德熱泵機組蒸發器進水溫度不超過25℃。

E. 現有三臺熱泵結合板換1、2總供熱量為8899kW,現有24.7萬平米散熱器末端建筑設計熱負荷為11316kW,不足熱負荷2417kW,為了盡量減少運行費用較高的燃油鍋爐的投入量,充分提取地熱水熱量,新增一臺藍德高溫熱泵GSHP-C1128G,設計工況制熱量1063kW,輸入功率354kW。地熱尾水溫度降為6.3℃排放。

F. 利用原有燃油鍋爐在最寒冷時段進行調峰,最大調峰量1354kW。增設兩臺水泵(1用1備),將燃油鍋爐串聯接入系統,根據需要的供水溫度控制燃油鍋爐的投入量(調峰質調節)。燃油鍋爐串聯接入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燃油鍋爐啟動時,3#熱泵機組無法啟動的問題。

G.為了解決多熱源二次側流量分配不均勻問題,采用變頻二次循環泵結合耦合罐和一次泵的方式。在板換支路、現有熱泵支路、新增熱泵支路分別裝一次循環泵,通過耦合罐與系統供水管變頻二次循環泵連接,連接方式如方案簡圖所示。板換、現有熱泵、新增熱泵每投入一組設備,開啟對應的一次泵,同時調整二次泵開啟臺數及變頻。

H.熱源投入遵循:板換、現有熱泵、新增高溫熱泵、燃油鍋爐逐漸開機,逐漸關機的順序。燃油鍋爐啟動時,熱泵機組必須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態,不能卸載。藍德熱泵機組蒸發器側板換支路上的裝設電動調節閥,精確控制蒸發器側的進水溫度不超過21℃,確保熱泵機組能夠安全開啟。

I.現有及新增共計27.835萬平米建筑設計供熱負荷共為12570kW,地熱總供熱量為5557kW;四臺熱泵的總供熱量為5659kW;地熱和熱泵的總供熱量為11216kW,占全部負荷的89%,燃油調峰量占11%。

2)、方案簡圖

3)、調節策略

在供暖過程中,為降低供水溫度以提高地熱水供熱量并提高機組COP,可以通過調節熱媒的溫度來調節供熱量,下圖為純粹的質調節曲線。

實際上在氣溫較高時,純粹的質調節帶來的節能效益不大,可根據氣溫情況適當調整系統水量進行質量并調的方式以節約循環水泵運行電耗,采用回水溫度控制及室外溫度主動預設相調節的方案,即根據氣象參數決定水泵開啟臺數和頻數及系統供水溫度,然后根據回水溫度依順序開啟或關閉板換、機組和調峰鍋爐。

4)、各熱源投入外溫確定

下表給出了方案二中隨著室外溫度的變化,地熱、熱泵和調峰鍋爐分別的投入時間和供熱量。

從上表可以看出,新增建筑整個供暖季通過板換換熱直接供暖就可滿足。現有24.7萬平米建筑,一開始供暖,就需要開啟現有熱泵,熱泵逐步投入,當室外溫度低于-1℃時,現有熱泵達到滿載運行,逐步投入新增熱泵,熱泵和板換直接換熱,一起滿足現有24.7萬平米供暖面積的熱負荷需求;

當室外溫度低于-3℃時,所有熱泵達到滿載運行,逐步投入調峰燃油鍋爐;至室外溫度達到設計溫度-5℃時,負荷達到設計負荷為止。

5)、熱負荷時間延續圖

六、結語

該工程自2007年7月開始設計,經過多次方案調整,于2008年1月初完成全部施工圖,2008年7月全部竣工,并通過調試,從相應儀表值,可以分析出,該設計在此次改造工程滿足使用要求,也有一些值得總結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2005. 建筑設備專業技術措施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鐵路 軌道 施工

中圖分類號:U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097-01

北京鐵路樞紐黃村行包郵政基地改造工程是在既有行包郵政基地調車場東側新建2條檢修線,在新建調1線設置檢查地溝,檢修線與調車場南北咽喉區均貫通,共包括1.464 km線路和7組單開道岔。

1 路基交接、中線恢復測量

路基施工完成后及時提報驗收計劃,在建設單位統一組織下,由監理、設計和相關單位參加,嚴格按照現行的《鐵路路基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組織路基驗收工作。并根據貫通測量資料對橋涵、路基等進行復測。

中線樁在軌道鋪設前設置,并符合下列規定:直線地段每50 m設一個線路中線控制樁;曲線地段圓曲線每20 m設一個線路中線控制樁;緩和曲線每10 m設一個線路中線控制樁。

水平樁在鋪軌后鋪碴整道前釘設,并符合如下要求:直線樁距不大于50 m,曲線樁距不大于20 m設置一個,線路縱斷面坡點和豎曲線起訖點需增設一個水平樁。水平樁釘設在道床外的路肩上,曲線地段釘設在內側路肩上。

2 攤鋪道碴施工

底碴攤鋪采用汽車、攤鋪機、平地機、壓路機等設備作業,對道床碾壓形成密實的底層道碴。施工時在底碴兩邊測設標志桿,按標高掛設鋼弦繩,通過攤鋪機上加裝紅外線地平儀自動控制攤鋪厚度及邊線,或在測量放線后分段卸碴,推土機推平、平地機刮平、人工開槽、壓路機壓實。

對攤鋪后的局部坑凹處及道碴離析處,人工進行換料,壓路機補壓。已攤鋪完成地段及時進行封閉防護,避免車輛行走造成破壞。面碴攤鋪時采取汽車倒運,人工攤鋪、掛線修整成型,為防止軌枕鋪設后因“墊腰”造成軌枕折斷,在面碴中進行人工拉槽處理。道碴質量檢查時,道碴供應單位必須提供道碴合格證、道碴等級證,每批進場道碴按《鐵路碎石道碴》標準做篩分試驗。

3 鋼筋砼枕螺栓錨固

軌枕螺栓錨固,采用人工正錨的方法。軌枕鋪設采用汽車運輸,吊車配合人工裝卸、散鋪,軌枕錨固后按規范要求進行抗撥試驗。錨固采用可移動式熬漿鍋熔漿、錨固架正錨。具體施工工藝及質量要求如下:

按設計的配合比,稱好各種材料的一次熔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熱到100~120 ℃時,將水泥倒入加熱到130 ℃,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蠟,繼續攪拌加熱到160 ℃,熔漿由稀變稠成液體狀時,即可使用。熔制時火力要控制好,火焰不得過猛,并不斷攪拌,錨固漿溫度不得大于180 ℃。

將軌枕放置平穩,每個預留孔內用砂子堵底封死并搗實。孔深凈剩不得小于160 mm。擺正錨固架,控制螺栓位置,將熔制好的錨固漿注入預留螺栓孔內,一孔漿一次灌完。漿液面距枕面10 mm左右。將螺旋道釘順錨固架左右旋轉,緩慢垂直插入預留螺栓孔內,螺旋道釘園臺底距承軌槽面0~2 mm間。待錨固漿凝固后,拆除錨固架,溢漿應鏟除平整干凈。

4 鋪軌

采用人工散軌、鋪設,鋪軌時嚴格掌握預留軌縫,軌縫設置采用軌縫夾片的方法,預留軌縫受溫差、最高氣溫、鋪設時軌溫的影響,施工時根據鋪設時的氣溫計算軌縫預留量,最后連接接頭夾板、螺栓,并涂油、緊固,扭矩不低于400 N?m。

經配軌計算,將需插入的短軌位置、尺寸對施工人員交底,同時根據路基鋪碴前中心控制樁,確保鋪軌后中線偏差不大于20 mm。

5 鋪碴整道

5.1 第一遍上碴整道

軌道鋪設完成后,汽車運輸,人工將道碴均勻地填充到軌道內,不足部分用小車推卸補充。用起道機將每節軌在幾個點抬高并用道碴墊實。抬高后的軌面應大致平順,沒有明顯的凹凸和反超高。抬高后應同時方正軌枕。全軌節抬起后立即向軌枕下串碴,要求串滿串實,無吊空板等。

在上述工作完成一定長度后進行一次撥道,即將線路撥到設計位置,達到直線順直,曲線圓順。撥道前應檢查要撥的線路地段的軌縫是否合適,必要時進行調整,以防止發生脹軌或出現大于構造軌縫的現象。最后補填軌枕盒內道碴,使其飽滿,以便進行第二遍整道作業。

5.2 第二遍上碴整道

基本作業與第一遍上碴整道相同。將軌道抬高至設計標高,并略加高1~3 mm的沉落量。曲線外股鋼軌按規定超高抬夠。起道后的軌道前后高低、左右水平均應符合規范要求。按軌腰上的標記整正細方軌枕。鋼軌兩側40~50 cm范圍內串滿道碴。填補軌枕盒內道碴,將鋼軌外側40 cm、內側45 cm范圍內的道碴搗實,軌枕中部60 cm范圍嚴禁搗實。按照線路中線細撥軌道。撥道前可將軌枕端部的道碴扒開一部分,以減小撥道時的阻力。最后補足軌枕盒內道碴,拍實道床邊坡及頂面并使之保持穩定。

6 道岔鋪設施工

采用人工配合汽車吊的方法鋪設。先鋪設底碴和部分面碴,汽車運送道岔、岔枕至路基岔位,然后按道岔圖在設計位置鋪設道岔。鋪設可分股道鋪設,也可根據現場情況兩頭的岔群一起鋪設,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6.1 施工準備

對照平面布置圖和設計說明,確定道岔型號、道岔開向、數量及采用的標準圖,提出道岔鋪設材料計劃表,編制施工計劃和鋪岔作業指導書,并對岔位樁依據平面布置圖進行復測,對底碴厚度進行復測。

6.2 軌料裝運與卸車

道岔料裝運采用5~10 t載重汽車,鋼軌、軌枕、零配件分別裝車,并將道岔類型、轍叉號號數、左右向,岔心編號用白油漆分別在鋼軌、零配件箱上標注清楚,同時應將尖軌與基本軌捆牢裝車。卸車時,要首先確認岔料上的標識與現場岔心編號的類型、轍叉角號數及左右向一致后,再利用汽車吊將岔料按序卸下。

6.3 散布岔枕

岔枕按標準圖檢尺,并將長度標在每根岔枕上,然后按序依次排擺,并在直向一端取齊。

6.4 連接鋼軌,組裝道岔

按標準圖中鋼軌排列順序從岔頭起,直股后彎軌順序散放,然后連接鋼軌,并撥正位置。再用起道機將鋼軌抬起方正岔枕。

先確定好道岔混凝土枕孔位,放妥墊板,先固定直股(螺紋道釘用開口撬輥擰入,嚴禁錘擊)。直股釘完后,撥正撥順,然后以直股為基準,用軌距道尺和支距尺量出各部位軌距及曲線支距,由轉撤部分、導曲線、轍叉部分順序固定。

6.5 撥道整修

道岔鋪設完畢后,按中線樁將道岔撥到設計位置,按照要求,對道岔各部位進行整修。

6.6 質量檢查

檢查各部位材料數量、道岔位置、軌距、扣件安裝、導曲線支距、附帶曲線支距、輪緣槽寬度、尖軌密貼程度等項目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檢查道岔結構件、軌枕、配件等外觀及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材料數量齊全。

參考文獻

機房改造工程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泉水水電廠;增效擴容改造;方案設計與分析

1 概述

泉水水電廠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的水利工程,1980年投產發電至今已有34年,主機設備運行時間過長空蝕很嚴重,設備老化嚴重,出力逐年下降。水能近年已得不到充分利用,電站存在擴容的空間和需要。

2 項目概況及電站運行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工程概況

泉水水電廠工程位于廣東省乳源縣境內南水水庫上游的支流湯盆水,電站廠房位于乳源縣東坪鎮境內南水水庫末端,攔河拱壩則在其上游約10km處的龍溝咀,工程地址距離乳源縣城約22km,距離韶關市約54km。現總裝機容量為4×6MW=24MW,設計水頭225m,單機流量為3.2m3/s。大壩正常蓄水位447m,發電尾水位214.0m。工程樞紐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庫大壩、引水隧洞、調壓井、引水明管、地下發電站廠房和升壓站。

2.2 電站運行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泉水水電廠1980年正式投產發電,受當時制造條件的制約投產初期水輪機效率為85%左右,經過34年的運行,水輪機轉輪及過流部件磨損、空蝕比較嚴重,停機時水輪機滲漏水比較嚴重,機組轉輪效率差,噪音大,效率只能達到80%左右。輔機設備自動化程度低,設備陳舊,主變壓器及發電機設備較現行設備落后,絕緣老化,勵磁設備、控制保護屏柜、高低壓開關設備、電廠監控系統老化且技術落后,運行不穩定,可靠性較差。甚于上述問題,泉水電廠進行增效擴容造價是有必要的。

3 電站增效擴容的可行性分析比選

水電廠現有機組4臺,裝機容量為4×6MW=24MW,根據理論計算,多年平均發電量應為1.3億kW.h,年利用小時為5400h,而近3年實際年發電量僅為1.134億kW.h,比理論值要少1757萬kW.h。

4 工程的主要任務

更換四臺水輪發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更換電氣一次設備和控制保護裝置,更換二臺主變壓器和升壓站設備,對廠房進行裝修,對升壓站構支架進行維修。

5 工程改造后達到的目標

5.1 改造內容

水輪發電機組及其輔助設備更新改造:(1)4臺機組更換,每臺機由6.0MW擴容至7.2MW;(2)4臺調速器更換;(3)全站油、氣、水系統設備及管路更換。

電氣設備更新改造:(1)高、低壓配電屏、勵磁裝置及電纜全部更換;(2)控制保護設備全部更換成微機監控保護裝置;(3)升壓站設備全部更換。

設備基礎改造:(1)水輪發電機組基礎改造;(2)水輪機調速器基礎改造;(3)主變壓器基礎改造;(4)屏柜基礎改造;(5)廠房裝修;(6)升壓站構支架改造。

5.2 改造成果

在設計水頭不變的情況下,采用新型高效轉輪,水輪機效率可由原來的80%提高到91%,發電機效率可由原來的96%提高到97%,從而提高機組出力,多年平均發電量增加比例20%以上。

變壓器在原來基礎上更換改造,主變由SFL-31500/121和SFS7-20000/121,更換新技術節能型SF11-31500/121/6.3kV和SF11-25000/121/38.5/6.3kV,可以使發電損耗減小,從而上網電量增加。

擴容后,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4132萬kW.h,年利用小時為4907h,比電站2009年至2011年3年的平均發電量11324萬kW.h多2808萬kW.h,發電效益增加了24.8%。

6 結束語

水電站技術改造工程要考慮到機組的水頭、流量及出力,是水輪機組和發電機組效率提高的保障,有利于加強水能利用,使清潔能源發電量得到提高。提高電站的發電效益,也為電力短缺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GB/T 50700-2011.小型水電站技術改造規范[S].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高碑店市| 彰化县| 泸定县| 郑州市| 抚远县| 永清县| 米易县| 时尚| 庆云县| 洛宁县| 易门县| 宽城| 如东县| 莆田市| 柳江县| 工布江达县| 成武县| 锦州市| 磐安县| 泉州市| 湘潭县| 若尔盖县| 错那县| 武功县| 毕节市| 鹿邑县| 泸溪县| 蓬溪县| 岳池县| 临清市| 阜平县| 稷山县| 洛川县| 南城县| 莆田市| 游戏| 周至县| 胶州市| 呼图壁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