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黨的十精神為統攬,堅持以整治農村水環境,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導、市場化籌資與引導群眾投工投勞動相結合的投入機制,逐步恢復塘壩水源功能,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基本原則:尊重民意,群眾主體;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責任明確、措施到位。

二、主要任務

1、塘壩擴建設工程。重點完成縣水務局下達我鄉大、中、小60口塘壩擴建工程(各村塘口分配數見附表)。

2、渠道整治工程。重點完成陳祠支渠、觀美支渠、古城支渠、陳圩支渠、支渠,計4條渠道清淤加固17公里。

3、小電站技改工程。重點完成新豐二站、連豐電站、河東電站技改任務,計3座48KW。

三、主要措施

1、塘壩整治工程。今年縣水務局根據我鄉各村所在灌區及用水條件,共下達大、中、小塘壩整治計劃60口(詳見附表)。整治工作采取以獎代補,按照鄉下達分配計劃,根據塘壩建設規模,標準為18畝、12畝、6畝以上,每口塘補助資金3萬元、2萬元、0.5萬元,以村為單位實行獎補資金總量控制,不足部分由村通過一事一議等辦法籌資解決。村委會是塘壩整治工作的責任單位和實施主體,施工環境、工程進度、質量監管由項目所在村負責,村書記(含鄉下派第一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鄉派包村干部負管理責任,要督促所包村按期完成工作任務。

2、渠道整治工程。陳祠支渠、觀美支渠、古城支渠、陳圩支渠、支渠清淤加固,1—10km²溝渠,每公里清淤土方6000----8000m³、縣財政獎補2萬元、每公里清淤土方4000---6000m³縣財政獎補1.5萬元、每公里完成土方2000---4000m³,財政獎補0.8萬元、每公里清淤土方2000m³以下財政獎補0.4萬元,10—50km²溝渠,每公里清淤土方10000m³以上,縣財政獎補5萬元,工程造價以實際驗收工程量決算,其中含稅收等。

3、泵站技改工程。新豐二站、連豐電站、河東電站按照實際技改功率每千瓦獎補0.2萬元。

四、工作要求

1、各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充分認識到農村“三小”工程整治是一項強農惠農的德政工程、改善干群關系的民心工程。各項建設任務要細化到人、責任到人、倒排工期、按期完成。

2、資金安排。鄉對村實行總量包干,按計劃塘口數,省、市、縣驗收達標資金到位后兌現,具體到項目資金按排由鄉村共同現場核定。

3、各村要利用好上級獎補的契機,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整合一事一議、社會捐助等資金,形成塘壩整治資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新格局。

4、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村塘壩整治工作的指導,制定工程質量標準和施工規范,定期統計通報各村工作開展進度,分別于每月2日、12日、22日下午下班前上報鄉農業綜合站,逾期不報視為零進度,作為月度目標考核依據。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第2篇

圍繞“一統三分”一城兩帶”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搶抓中央、省委1號文件及中央、省水利工作會議政策機遇,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堅持防汛抗旱除澇并重、開源節流保護并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的原則,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托,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當家塘堰整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切實加大公共財政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力爭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15.86萬畝,本年度計劃開工完建各類水利工程1196處(不包含“三萬”活動塘堰整治項目)累計完成土石方1411萬立方米。建設高標準農田6.03萬畝,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18.2萬人,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7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0平方公里。通過水利工程措施,逐步改變長期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為農業高產高效服務。

三、建設重點

突出六大建設重點。本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一是塘堰渠系工程。通過“三萬”活動推動、各級財政驅動、整合資金聯動、社會力量互動、農民群眾主動等五項措施。大規模整治田間渠系330公里,全力推進當家塘堰清淤擴挖2.7萬口。

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折不扣完成18.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著力探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機制,確保所建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加強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防護與綜合整治工程建設,采取隔離防護、污染整治等措施,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

三是灌區及小農水工程。抓好城區長坪、丹江口市江北等萬畝灌區。群眾滿意、長期受益的原則確定產權歸屬,積極探索建后管護長效運行機制。

四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恢復防洪庫容,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完成12座小(一)型水庫工程主體加固任務,積極開展了列入12年除險加固計劃的65座小(二)型水庫項目初步設計及審查批復工作。

五是水土保持工程。以丹江口庫區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坡耕地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治理工程為抓手。確保治理效益,促進治理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80平方公里,投資9630萬元。

六是河道治理工程。將防洪治理作為首要目標。體現“河暢、水清、岸綠、坡穩、景美、便民”治理理念。啟動城區泗河流域馬家河下游河道綜合整治工程、鄖縣葉大鄉余河治理工程項目,抓緊實施丹江口市浪河鹽池河鎮河段治理工程、竹山縣洪坪河流域治理工程、竹溪縣竹溪河水坪段防洪工程、城區張灣河中下游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長度28.5公里,完成投資26880萬元。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一統三分”一城兩帶”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主的行政領導責任制,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效作為行政責任人和部門負責人政績考核的一項硬指標,從嚴檢查考核。

(二)密切部門合作。一是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系與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信息共享。二是要整合項目資源。各地涉農項目,按照“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原則,捆綁項目,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傾斜。三是整合資金。整合南水北調生態建設、退耕還林、支農資金、扶貧開發、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板塊基地建設等多種可用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資金整合放大效應。

(三)強化建設管理。要進一步規范項目法人組建程序。認真執行工程建設監理制,加強合同管理。要嚴格按照基本建設項目質量與安全管理的規定,全面落實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措施,將“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意識與要求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第3篇

1區域分布分析

基于縣級及以下資金實際落實情況各異且所占比例較小的實際,筆者僅從中央、省級及省級以下財政資金進行分析,農民自籌及投勞折資不作分析對象。

1.1投資結構分析根據表1,從全省投資結構看,中央、省級財政資金投資分別占55.05%、36.49%,省級以下財政占8.46%。從投資地域受益方面,各地州投資受益最大為黔東南州的11.36億元,占20.24%,最小為六盤水市的2.12億元(3.79%)。從各地區各種渠道投資所占比例看,中央財政資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區為安順市(58.51%),最低的為六盤水市(50.57%);省級財政資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區為黔南州(38.91%),最低為貴陽市(33.01%);省級以下財政配套資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區為貴陽市(16.03%),最低為黔西南州(4.41%)。

1.2統計數據分析根據表1,結合《貴州省統計年鑒(2012)》中貴州年末常用耕地面積數據推算各地區單位耕地面積投資收益情況,圖1為單位面積耕地受益圖,根據圖1可以看出,單位耕地面積平均受益最高的是黔東南州(6360.13元/hm2),最低的是畢節市(1303.35元/hm2)。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906萬hm2,占有效灌溉面積的9.70%。超出預期的5%。但從地區分布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總實施面積比例最高的是貴陽市(25.37%),最低的是遵義市(2.75%)。貴陽市各項指標占絕對優勢,而六盤水、黔東南的相對屬于傳統、保守發展模式下。由圖2灌溉比例變化圖可以看出,從節水灌溉面積占耕面積的提升比例來看,最高的是黔東南(39.95%),最低的是六盤水(8.08%);從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提升比例來看,最高的是畢節(43.77%),最低的是銅仁(16.8%)。全省總體達到31.14%,遠遠超出預期的15%,但仍存在不均衡發展現象,如銅仁、六盤水只能是略達到預期(分別為16.80%、18.92%)而畢節、安順則遠遠超出預期(分別為43.77%、38.52%)。從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提升比例指標方面來看,近幾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完畢,規劃建設任務中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將提高17.07%,超過預期要求10%~15%的考核標準,但仍存在極不均衡問題,主要體現在黔東南(39.95%)、黔南(25.54%)、貴陽(22.09%)等地水平較高,而畢節(8.13%)、六盤水(8.08%)水平相對較低方面。表2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統計表。其中低壓管道灌溉、噴灌面積最大的均為是貴陽市(分別為0.357、0.114萬hm2),最小的均為六盤水市(分別為0.357、0.003萬hm2);微灌面積最大的是銅仁市(0.127萬hm2),最小的是黔東南州(0.002萬hm2)。從高效節水中各種灌水模式的橫向比較看,低壓管道灌溉占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最高的是貴陽市(12.28%),最低的是六盤水市(5.80%);噴灌占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最高的是貴陽市(3.91%),最低的亦為六盤水市(0.11%);微灌則以銅仁最高、黔東南最低,分別為4.38%、0.08%。以上統計數據表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由于工程狀態、使用對象不同以及產權歸屬不同,治理效果差異較大。工程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和全面的行為,必須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管理。

2建設優勢分析

(1)近些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方案編制在貫徹落實《貴州省行業用水定額》(DB52/T725-2011)等地方標準以及國家、行業有關促進節水灌溉、提倡高效節水灌溉方面的規程規范情況總體較好。應加強節水灌溉方式適應性的評價工作,因地制宜的選擇符合農業實際情況的節水灌溉方式。(2)各地區投資受益不均衡現象尤其是省級以下配套資金不均衡現象尤為突出。地、縣級財政較好的地區資金匹配到位率高,而財政條件差的地區資金匹配無法保障。如:貴陽市財政條件相對較好,在總體投資收益不具優勢的情況下各方面指標可觀,但六盤水地區在總體資金受益、單位耕地面積投資等方面均劣勢突出,相應的節水灌溉指標、高效節水灌溉指標等方面明顯落后于其他地區。總體來講,投資效率較高,效果較為明顯。(3)近年來,國家對小型農田水利的高度重視,采取了較為有力的措施,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基礎工作來抓,提供了良好的優惠條件和政策環境,不斷加大專項資金扶持的力度,以及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農戶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積極主動參與等方面都為促進小型農田水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圍[2]。

3劣勢分析與對策

縱觀貴州近年來小型農田水利發展及今后一段時間面臨的形勢,仍存在諸多不足。(1)建設規劃前期調研工作不足,導致規劃方案決策定位缺失,規劃變動頻繁。今后應加強建設規劃工作的前期調研,緊密結合已有的各行業在不同時間尺度下的發展規劃編制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方案,最大限度減少實施過程中的方案變動。建設方案編制市場混亂,導致方案水平參差不齊。為保證高質量開展規劃設計工作,降低設計方案的錯誤、變更等計劃外程序,建設主管部門宜進一步規范市場管理尤其是設計單位的資質管理[3]。(2)經濟發展導致農業的弱質性仍然較為明顯。一方面,目前,貴州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女性和中老年居多、年齡偏大、受教育年限偏低、文盲比例偏高;另一方面,農戶家庭種植業純收入與務工純收入差距懸殊。單個勞動力的非農收入遠超過農戶整個家庭的種植業收入;最后,縣鄉政府和村委會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切入點均在努力提高農民的非農收入上。農業弱質性的凸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層政府和農民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性和主動性[4]。(3)針對地區小型農田水利發展不均衡現象,水利主管部門應在今后的資金投入方面向地方財政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傾斜。自然條件相對比較惡劣的地區,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需求較大,但其建設成本較高,中央財政應加大對該類地區的支持力度,使其均衡發展。全面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實現農村長期穩定[5]。(4)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基層管理人員、設計單位的繼續教育培訓,以強化在今后建設規劃、方案設計中的理念提升。搞好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管理,提高節水灌溉效益[6]。

4建設與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指灌溉面積666.7hm2、除澇面積2000hm2、庫容10萬m3、渠道流量1m3/s以下的水利工程。具有輻射范圍較窄,規模小,建設成本較低,但回報率較高等特點,主要包括大中型灌區的田間工程與小型灌區、小型灌溉片、小型排澇工程、小型泵站和包括雨水集蓄利用在內的小型水源工程等都屬于其范疇[7]。按照美國經濟學家奧斯特羅姆夫婦的觀點,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物品分類如表3所示。由表3不難看出,小型農田水利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產權的非排他性,即雖然是為特定范圍的農民服務,但其效益并不僅僅是增加特定農戶的收入,還同時承擔著提供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功能,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具有廣泛的社會公益性特征。二是效益享受的非競爭性,即“受益者的增加不會引起其他受益者所享受到的效益的減少”[8]。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大多屬于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政府應成為投資的主體。同時,在小型農田水利資金投入時,由于歷史“欠賬”太多,政府應加大投入,以政府為主導,投入渠道的多元化。一是增加財政投入,建立政府引導、民辦公助的投資機制。二是調動農民投入,增加其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9]。三是建立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辦水利的激勵機制。完善現行的政府主導型、政府引導型、社會投入型、資產盤活型、農民自主型等5種資金投入方式。進一步明確產權,落實“明晰工程產權”政策,以農戶自愿為基礎,落實“自建、自有、自管和自用”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機制。根據工程性質不同,產權的歸屬主要為:國家所有或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或農民專業合作;聯戶或單個農戶;投資人投資,歸投資人所有[10]。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行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圖3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路徑示意圖,可以看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解決方式有市場化方式、收費(經營方式)、自組織方式、政府管理方式等;治理模式集中體現為:集權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模式、參與治理模式和私人治理模式;實現形式有:農戶拍賣(個體),承包、租賃、拍賣(集體)、股份制,農民用水戶協會(WUA)、村組織、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委托管理、直接管理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制度模式有以下幾種:①現有集體農田水利設施使用權的承包(租賃)、拍賣經營;②農戶獨資興建農田水利設施;③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引進業主興建農田水利設施;④股份制集資興建農田水利設施。綜上所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采取多種治理模式并存,并根據其不同類別的物品(經濟)屬性、工程、社會文化狀況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相應的治理模式和多種實現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差異化與因地制宜的多模式并存的多元建設管理模式[11]。

5結語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第4篇

l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建設成效

1)加快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步伐。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開辟了我省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新的投人主渠道,田間工程建設加快提速,全省旱澇保收田建設大幅增長。2010年,新增灌溉面積55.4萬hm,占十一五規劃指標的50%,大大加快我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2)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以來,使大型灌區、大型泵站的田間工程配套率快速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逐步顯現,特別是全省灌區以占全省20%的面積,實現了全省40%的糧食產量。

3)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兩年的重點縣建設,項目區內的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農民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事實已經證明,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就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是一項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既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4)探索了財政支持農田水利的新模式。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已經成為我省發展農業和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戰略選擇,是老百姓熱衷關注農業增收的一項嶄新模式和重要措施。

2加強和完善農田水利重點縣的主要措施

要緊緊抓住國家高度關注水利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建設管理,創新體制機制,保證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按時、高標準完成,推動我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1)加強前期工作。主要重視:①轉變設計理念,提高設計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是“百年大計”,本著高標準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標準設計的理念,切實提高工程標準,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現代化灌區、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②提高工程設計水平和質量。設計單位充分做好項目勘察測量等基礎工作,深入項目區實際踏查,充分了解當地情況。項目法人要與設計單位密切配合,全程參與,共同完善方案設計。③注重建設規模化。按照綜合性治理、規模化推進、高標準建設、用水戶參與的總體思路,力爭把“小農水”項日建成精品工程和亮點工程。④方案設計尊重群眾意愿。在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要與當地群眾見面,灌溉形式和工程布局要充分當地群眾意見,充分滿足群眾需求。⑤要深入實際,充分了解情況。各重點縣要因地制宜地編制實施方案,在確定項目內容和具體工程類型時,一定要深入實際,掌握第一手資料,制定出適合當地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的實施方案,要綜合考慮新形勢、新技術等各種因素,搞好試點、做好宣傳,讓當地干部群眾了解、認識、贊同,保證方案不脫離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強建設管理。本著高標準建設、高標準組織、高標準施工的理念,加強以下建設管理工作:①注重完善建管機制。參照基本建設程序,不斷完善項目申報、項目審查、項日實施、項目驗收、資金管理和項目管護等制度。②加強監督檢查。重點縣建設要建立和完善嚴格的工程建設質量責任制。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從源頭抓起。要建立全程監管機制,嚴格監督、審計和稽查,確保重點縣建設的T程質量和資金安全。③抓進度、保質量。重點縣建設要快開工、抓質量、促進度、完善制度建設。在保證工程質量,規范建設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運行管理的前提下,打破常規,千方百計加快建設進度。

農田水利建設方案范文第5篇

一、繼續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財政繼續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

一是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安排180億元,新增40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以重點縣為平臺,分類分片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實施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集中連片發展西北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優先支持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大力加強西南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推進糧食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農村河塘清淤整治試點,啟動1萬畝-5萬畝中型灌區配套改造試點。

二是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安排218億元,對2013―2015年實施方案確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58個中小河流重點縣綜合整治予以支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四川、黑龍江等7省水毀工程修復和治理。安排95億元,支持規劃內3958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安排資金15億元,支持貴州等西南嚴重缺水地區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三是提取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安排中央財政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25億元,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

四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對農田水利的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用于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中央財政資金達到214.5億元,其中60%以上投入農田水利建設。同時,安排15.43億元,支持308個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

五是用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安排獎補資金238億元,其中約60億元用于引導農民群眾建設村內水渠、飲水管線、堰塘水窖、小型橋涵等水利設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設投資、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經費等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也有較大規模的增加。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財政部還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建立健全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和管理體制。

二、著力推動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

財政部將按照本次會議的要求,落實好各項政策和工作部署,積極支持農田水利建設,著力推動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

一是突出支持重點。財政部已將部分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專項資金提前通知地方,為地方落實資金和開展建設創造條件。2014年,各級財政部門將加大投入力度,統籌整合資金,突出支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抗旱水源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

二是推動管理改革。加大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機制改革,建立農民、農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組織參與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推動形成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谢通门县| 东海县| 靖安县| 绥宁县| 读书| 万盛区| 长治县| 丰都县| 怀集县| 临猗县| 德庆县| 秭归县| 万山特区| 汉川市| 宁南县| 剑川县| 博客| 迁安市| 镇康县| 舞阳县| 丹江口市| 灌阳县| 鹤山市| 龙山县| 文昌市| 邵东县| 嘉鱼县| 万年县| 扬中市| 土默特右旗| 进贤县| 连江县| 饶河县| 萨迦县| 陆川县| 奉贤区| 乌兰察布市| 民权县| 镇宁|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