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型煤化工技術

新型煤化工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型煤化工技術

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煤化工;技術發展;新型煤化工技術;能源

煤炭資源是世界上儲存量最豐富的能源,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它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其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也越發嚴重,如霧霾等,已經造成人們出行的困難。因此,響應國家對保護環境的號召,及時調整資源結構,發展新型煤化工技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煤化工技術的發展

1.1煤氣化

煤炭借助相關的化學試劑在高溫加熱下產生化學反應將固態的煤炭轉化為不同的氣體的混合物,例如碳氫化合物、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化劑都可以與煤炭發生相應的碳反應。另外,煤炭經過熱分解后的氣態物,例如:烴類、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也能夠和熱碳發生化學反應。采取不同的氣化方法,將煤炭的性質和除了氣化的其他外在條件等進行一定的改變,所得到的氣體成分也是不盡相同的。依照不同的煤氣爐內的不同特點,可以把煤氣爐從下到上分為氫化帶、還原帶、干餾帶、干燥帶和灰層。在干燥帶和干餾帶中,煤炭是會回到高溫加熱,從而放出水分并將水分蒸發掉。剩下的物質就是焦炭在氧化反應中所得到的產物。通過氣化后的產物是粗煤氣,經過凈化加工后,就能到各種化學品。

1.2煤焦化

煤焦化也就是煤干餾,是將煤炭與空氣隔離開,再加上強熱得外在條件,進行分解的過程。煤化工包含了一次、二次化學加工和深度化化學加工的過程,所產生的產品有氣化產品、液化產品、焦化產品以及合成氣化工產品、電石乙炔和焦油化工產品等。這些化工產品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農業等行業內被廣泛的使用,其中許多產品都必不可少的。

1.3煤液化

煤液化是將煤炭中的有機物分解為流質產物的過程,使得可以利用所得到的流質的碳氫化合物取代石油和相關的制品。煤液化涵括了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提高了相關的工藝和技術的水準,將引領新型煤化工和相關產業的重大轉變。

直接液化:這項技術在1913年就被德國的科學家發明出來了。在熔劑和高溫的作用下,使得氣態氫和煤炭進行反應,通過這個反應就提高煤炭的氫含量,最后生產出液體。在1927年,這項技術被科學家改進,將硫化鎢和硫化銅作為催化劑時,液化過程被分為了互相加氫和氣相加氫兩個階段,并開始建設大型的煤炭直接液化廠,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出現了許多沒直接液化的企業。

間接液化:在1923年間接液化的方法問世了,煤炭作為原料,通過氣化合成出CO2+H2,并把這種氣作為原料,在使用催化劑,合成出液態的烴類。

由于能源危機的影響,世界上的國家都開始重視煤炭直接液化技術的發展,許多科研機構加緊了對其的開發研究,開發出了多種工藝技術,現在最常見的是:供氫溶劑法(EDS)、溶劑精制煤工藝(SRC)、氫煤法(H-Coal)等。

2新興的煤化工技術

2.1利用煤提煉出甲醇及各種化工產品

現在天然氣是生產甲醇的主要材料,但是我國的煤碳儲存遠遠大于天然氣和石油的儲存量,因此很長時間內是利用煤炭作為生產甲醇的主要原料。甲醇同樣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過羥基化后還可以制取出的是,醋酸、草酸、甲酸以及醋酸酐等多種化工產品。

2.2煤氣化技術

煤氣化技術所使用的爐子大部分都是魯奇、殼牌和德士古等爐型,我國都引進過上面所提及的幾種爐型并且成功的生產合成化工產品。這種技術采用了多組分的催化劑,經過化學合成,生產出了包含約占40%的甲醇和約占60%異丁醇的混合物,以生產的異丁醇經過脫水處理制取異丁烯,于此同時,所合成氣也可以制成甲基叔丁基醚,這種新型的技術就是用煤炭以及天然氣作為原料,從而制成高辛烷值的添加劑。

2.3利用煤合成各類烴類物

經過科學獎多年的刻苦研究,我國中科院的相關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領先于世界水平,逐漸實現可把甲醇裂解,從中制取出烯烴的科學技術。制出烯烴的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一百,但是其選擇性只有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這項技術中還存在著一些得無法解決,從而影響了整個過程中生產出的產品的純度和產量。因此,還需要花費些時間對這項技術進行改進。例如,利用Pd催化原料,草酸可以由亞硝酸和甲醇反應形成,這項技術提供新的草酸合成技術。還有一些公司把CO和甲醇在乙烷等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加壓產生羥基化反應,最終得到甲酸甲酯(HCOOCH3)。

3 結束語

伴隨著世界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們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煤炭作為世界上儲存量最多的化石能源,關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煤化工技術的研究、提高是必然的。新興的煤化工技術和產品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可以解決化石產品的無法滿足日常需求的問題。由此可見,對煤化工技術的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同時也可以很好的經濟效益,使得我國能源匱乏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促進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社會。

參考文獻:

[1]李秀峰.新型煤化工技術和經濟競爭力分析[J].山西化工,2012,32(2):49-51,57

[2]黃云兵.新型煤化工技術進展[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12):31-33

[3]李哲.煤化工技術的發展與新型煤化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1):104-104

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共建筑;梅花形;精裝修工程;裝修設計

中圖分類號:TU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1-0045-03

1 工程概況

無錫新區科技交流中心是包含園區業績展示廳、規劃展示廳、藝術作品展示廳、市民服務中心、影劇院、多功能會議廳等大空間的公共建筑,是世界少見的梅花形體鋼結構工程,形體象征無錫市花――梅花,造型獨特,富有時代感和科技特色(圖1)。工程建設為爭創“魯班獎”工程。業主是無錫市新區經濟發展集團總公司,同濟大學上海科瑞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實行項目管理。

2 精裝修經典案例展示

2.1 裝飾設計原則

注重整體環境效果,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室內裝飾的協調統一,在統一的基礎上體現室內裝飾藝術風格的特色。

2.2 精裝修亮點展示

2.2.1 建筑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融合。科技交流中心工程造型獨特,富有時代感和科技特色,建筑的周邊裹以晶瑩剔透的梅花形體點支式玻璃幕墻,整個工程建設好比一件精致的裝飾品,勝似梅花一朵(圖2)。

三層環形景觀走廊外側有晶瑩剔透的玻璃幕墻,內側建筑橢圓筒,頂部是多曲面鋼屋架,環形景觀走廊精裝修的成功與否,是體現工程時代感和科技特色的關鍵,項目管理公司與設計師進行充分、精心的工程策劃與研究分析,對精裝修工程做了多方案比較,對建筑橢圓筒表皮生長做母題演化。

2.2.2 情隨景生,觸景生情。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設計師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野外景物于有限的三層環形景觀走廊之中。

實現大樹連蔭的景觀走廊,設計師對多種方案的形態、材質、荷載、加工難度進行了比選探討,最終確定以江南地區勞動人民在大自然中勞作時自然形成的錯落節奏感,作為三層環形景觀走廊生命生長的母題,并且讓它作為一條裝飾主題線索,貫穿于整個室內空間設計中,產生了良好的借景效果,擴大室內空間感、美化空間并提升最終用戶的舒適度(圖3)。

2.2.3 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融合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城市建設的興起,泛光照明也就應運而生,成為照明工程的熱點。顯然泛光照明所追求的就是要有良好的效果,它既可用于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典建筑,也可用于襯托現代建筑的現代化氣息,尤其是無錫新區科技交流中心三層環形景觀走廊精裝修藝術創作:“大樹連蔭”與“泛光照明”的融合應用,展示藝術風采,更富有時代感和科技特色,使城市和景點在夜幕中顯得絢麗多彩,藝術創作“大樹連蔭”和“泛光照明”自動變換各種圖案(圖4)成為科技交流中心精裝修耀眼的亮點,讓城市夜景更美好。這就做到了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相融和,讓現代化的燈光科技與城市建筑發生聯系,使得城市建筑成為新的城市藝術景觀,擴大了城市建筑本身的社會效益,使市民得到美的享受。

讓城市夜景更美好

2.2.4 建筑藝術與使用功能的整合。該建筑的建筑目的是提供人們生活的空間,所以在進行室內設計時都充分考慮到人們使用功能的需求,把室內環境更加合理化、舒適化、科學化,正確處理好室內空間建筑藝術與使用功能的關系,保證室內裝飾效果處于最佳狀態。

2.2.5 共享空間。

(1)共享空間屋頂光環帶。

唐代詩人李白的千古名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給無數人們帶來很多建筑親近自然的美好感受。人的本性是喜愛大自然的美景,希望能把“日光月影”直接引入室內,以消除室內的黑暗感和封閉感,特別是頂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內空間更為親切自然、讓人放松。通過項目管理精心策劃,設計師充分考慮人的需求要素,以人為本作為設計導向,將科技交流中心圓形體共享空間頂蓋設置1道寬5m的光環帶

(圖5),日有太陽光照,夜有月光投影,光影的變換,使共享空間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共享空間創新設計。

多層室內共享空間容積大,容易使環境嘈雜,所以在空間用透光膜制作的“吸聲物”形體如同“落葉紛飛”,使得室內混響時間盡可能控制在2.0秒以下,以提高空間的聲音品質。而透光膜吸聲物“落葉紛飛”能起到隔聲、吸聲、消聲的效果。透光膜吸聲物“落葉紛飛”制作精巧絕倫,安裝時用無色線將透光膜吸聲物不規則懸掛在共享空間,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落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漫天飛舞(圖6),成為裝飾元素的一部分,既美化空間,又能成為展覽宣傳的另一部分,通過投影,成為影像的載體。

2.3 藝術創作與功能設計共創輝煌

科技交流中心共享空間、劇場、外籍人員交流室和藝術創作室等公共場所,在項目管理公司、設計師的精心策劃下,精裝修設計工作堅持科學創新的態度、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打造科技交流中心精裝修設計、施工精品,保證了公共場所無噪聲回音,消除了人們因噪聲而產生的心煩意亂、急躁、易怒的不良現象,為人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由此,科技交流中心室內設計獲得國家“金堂獎”,裝修設計獲得國家“銀獎”(圖7)。

3 精裝修工程經典案例分析總結

3.1 科技交流中心室內設計獲得國家“金堂獎”原因分析

3.1.1 專業化。科技交流中心在向著一個越來越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的理念下,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環境氣氛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別注重室內燈光設計和如何使室內設計更加完美。

3.1.2 突破傳統。科技交流中心室內設計不只是追求創新,同時也保留傳統文化的優點,將傳統的精華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藝術與現代科學融合一起。

3.1.3 濃厚的藝術品味。項目管理根據建筑藝術風格的特點,設計師發揮無限的情感藝術創作,營造出具有獨特藝術品位的室內裝飾環境,創造性地美化了人們生活的空間,使室內設計更具有濃厚的藝術品味(圖8)。

3.2 科技交流中心裝修設計獲得國家“銀獎”原因分析

3.2.1 中國傳統風格。科技交流中心室內裝修具有中國傳統崇尚莊重和優雅的特點,室內裝飾采用藻井天棚、屏風、隔扇等空間構圖方式,色彩莊重而簡練,空間氣氛寧靜雅致而簡樸。

3.2.2 鄉土風格。室內裝修設計主要注重民間的傳統習慣、風土人情,保持民間特色,力求體現悠閑、舒暢的生活情趣,創造自然、質樸、高雅的空間氣氛(圖9)。

3.2.3 自然風格。室內裝修主要把木材、天然石材、草藤等建筑裝飾材料運用于室內設計中,深受人們喜愛。

3.3 科學管理創新打造建設精品,爭創“魯班獎”

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型;煤化工;發展

中圖分類號:TQ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6-0448-01

1.發展新型煤化工意義

1.1 有效替代石油消費、保障石油安全

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加速推進,我國石油消費快速增長,進口量也隨之快速增長,對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27%飆升到目前的57%,預計2030年有可能超過80%,以石油安全為核心的能源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在加強國內石油生產和節約的同時,必須采取有效的石油替代措施,大力發展煤基替代、生物質替代、天然氣替代和電力替代。我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煤制油和煤化工等新型煤化工、實現煤基替代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應予高度重視。

1.2 優化煤炭消費結構、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煤炭消費分類占比是:發電用煤51%,鋼鐵行業消費16%,建材行業11%,化工用煤約5%,其他行業及居民生活消費17%。與直接燃燒的傳統利用方式相比,新型煤化工有利于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有害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排放,大幅提高煤炭轉化效率和產品附加值,更符合煤炭綠色、高效、低碳的利用方向。發展新型煤化工也有利于帶動傳統煤化工結構調整和優化,低效落后的煤炭利用方式將逐漸淘汰,清潔高效轉化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1.3 推進煤炭資源地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層次

我國主要產煤地區地處中西部、東北等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支持新疆、內蒙等省區發展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實施,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力度逐步加大,延伸和豐富煤化工產業鏈的要求迫切。但是,這些地區除能源與資源產業外,發展其它產業的比較優勢不強,需要發展一定規模的現代新型煤化工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1.4 推進新型煤化技術創新、建設煤炭強國

隨著新型煤化技術創新力度的加大和示范工程建設的加快,新型煤化工技術進步將不斷加快,其工藝流程和方案設計將更加合理,技術經濟指標將不斷優化,資源環境方面的不利影響將逐步降低,產業競爭力將日益增強,為我國從煤炭大國向煤炭強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產業基礎。特別是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也將帶動煤氣化技術及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技術的進步,催生了煤炭氣化、煤氣凈化等新型通用技術,帶動了二氧化碳捕獲利用、特種裝備制造技術的發展。

2.我國新型煤化工發展面臨的挑戰

我國煤化工發展歷史較長,傳統煤化工產業規模較大,2010年煤制合成氨、甲醇、電石等產品產量分別為4963萬t、1574萬t、1462萬t,均居世界首位。“十一五”期間,在石油需求快速攀升而產量增長緩慢、油價高企的背景下,以石油替代產品為主要方向的新型煤化工快速發展,建成1套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裝置、3套16萬噸級煤間接液化裝置、3套大型煤制烯烴裝置、1套20萬t/a煤制乙二醇裝置、一批采用先進氣化技術的大型煤制甲醇和甲醇制二甲醚裝置,開工建設了4個16億―40億m3/a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經過“十一五”的努力,我國煤炭液化、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型煤化工產業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開端,并培養了一批具備較強的新型煤化工的企業和科研團隊,為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同時,我國新型煤化工發展也面臨著以下挑戰和困難。

2.1 傳統煤化工產能嚴重過剩

我國傳統煤化工產業長期粗放發展引發的矛盾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傳統煤化工產能嚴重過剩,原料路線不盡合理,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整體技術和裝備水平偏低,資源和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節能減排壓力很大。目前,我國甲醇產能過剩50%左右,電石產能過剩30%左右,合成氨產能過剩20%左右。傳統煤化工企業小、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整體競爭力弱,面臨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的嚴峻局面。

2.2 部分地區盲目、無序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

新型煤化工是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油價下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成為近年來煤炭、電力、石化等企業新的重點投資領域。新型煤化工項目投資大,對地方經濟拉動作用大,所以有部分煤炭生產地不顧本地煤炭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技術能力等方面的約束,紛紛規劃和開工建設了一批煤化工項目,加劇了局部地區煤炭供需矛盾,也加大了節能減排壓力。

2.3 新型煤化工發展更加受制于水資源及生態環境約束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水資源相對匱乏和生態比較脆弱的西部地區,有些地區已經沒有多余的供水空間。新型煤化工項目普遍耗水高,三廢排放量大。在較低技術水平條件下過快發展煤化工,將進一步破壞一些地區脆弱的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平衡,有可能對當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2.4 新型煤化技術經濟性亟待提高

大型新型煤化工項目技術復雜,資金投入大,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難度較大。一些核心技術初次商業化,工藝流程和技術集成尚需優化,全流程設備選擇還需定型,在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上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許多工程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實踐予以解決,項目經濟性也需要長周期運行的驗證。

2.5 產品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部分新型煤化工產品質量和物化性質與傳統石化產品有所區別,需要制定相應的輸送、使用標準和規范。目前,醇醚燃料缺乏國家標準及配套法律、法規,在生產、銷售和應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需要加強引導和規范。

3.保障措施與政策建議

3.1 加強行業管理

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國家發展新型煤化工規劃及產業政策,進一步加強項目審批管理,嚴格審批程序,促進新型煤化工產業有序、健康、科學發展。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等規定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不批準用地,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

3.2 加強新型煤化工技術攻關

充分發揮已形成的各類新型煤化工技術研發平臺的作用,組織企業和研究機構推動新型煤化工領域的科技創新,形成“基礎科研、研發平臺、重大裝備、示范工程”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積極開發世界先進技術,并加快示范、推廣和應用。

3.3 出臺優惠扶持政策

要研究制定符合新型煤化工特點的土地、環保、財稅和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國家批準建設的新型煤化工發展。要在確保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的前提下,保障符合國家規定的新煤化工項目的合理用水。

3.4 加強咨詢服務能力建設

建議成立國家新型煤化工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國家提供重大政策和技術咨詢,開展行業信息統計和重大問題研究,協調新型煤化工項目在研發、設計、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5 加強與相關產業的銜接

合理安排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煤炭開發項目與煤化工項目同步建成投產。做好與市場的銜接,同步規劃建設煤制天然氣、煤炭液化項目的輸送通道,鼓勵多種主體參與煤制天然氣管道建設。

參考文獻

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煤化工技術;現狀;突破

中圖分類號TQ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3-0184-02

1 我國煤化工迅速發展

我國煤化工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二是我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三是國際油價的長期高位運行導致我國對外進口依存度逐漸增加,2011年已高達56.8%;四是經過30年的時間積累,技術已進入到產業化階段。而煤化工項目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密集”,即資源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資源密集是對資源的需求較高,尤其對水資源的要求;技術密集是指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過程中需要應用到氣體凈化、污水處理及其他節能減排技術等;資金密集是指每萬噸的產品投資需要消耗一個億左右。

2 煤化工技術還不成熟

拓展煤炭產業鏈的主要途徑是發展煤化工,確定拓展煤炭產業鏈的發展方向對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煤炭礦區經濟穩步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但要注意的是拓展煤炭產業鏈并不意味著能從源頭上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何況某些拓展項目屬新興的朝陽產業,其科技含量之高、投入資金之多、存在風險之大都是難以估量的,因此煤化工的發展之路并非一馬平川。

新型煤化工是一個技術與人才高度密集的現代產業,現在很多大型的新型煤化工技術尚處于初步試點階段,要想真正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推廣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需要引入大量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管理運營等相關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但我國從事煤化工生產及研發的工作人員多由石化行業或其他關聯領域轉行過來的,可以說現階段制約煤化工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高素質專業人才的不足。

大型現代煤化工技術多是首次在大規模的工業化中應用,所以下列風險不可避免:技術在初步試點階段雖然可行,但沒經過實踐長時的運行檢驗;當前煤化工中關于“三廢”的處理技術尚不完善,距離真正實現“零排放”還有幾步之遙;經濟、技術等方面還沒得到驗證,因此要想完善技術必須進行深層次的集成優化與升級示范;投資強度大必然會造成部分投資者望而卻步,總之要想新型煤化工的現代化發展一帆風順,必須做好事先的經濟風險評估。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煤氣化是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和轉化的核心技術,是發展煤基化學品、IGCC發電、制氫等工業的基礎。大規模氣化技術的應用對引領煤化工行業的轉型發展、促進我國化學工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一些產業鏈延伸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大的技術風險。

3 新型煤化工技術問世

我國的芳烴年消費量超兩千萬噸,其為大宗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作為化纖、塑料等領域的關鍵生產原料成功覆蓋了服裝面料、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裝飾裝修、電器產品、移動通訊等行業。市面上的芳烴有不小于97%都源于石油原料,而我國石油產能不足,40%的芳烴依賴國外進口,而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煤制芳烴技術的成功問世成為了新型煤化工現代化發展之路上的一個里程碑突破,不僅有利于推動石化原料的多元化發展,也有利于應對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前用煤炭資源代替石化生產原料成為新型煤化工現代化發展的重點方向,同時要求真正實現煤炭資源的“零排放”,這一點已被國家能源局寫進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煤制芳烴技術以煤炭資源為主要生產原料,由煤氣化、合成氣制甲醇和甲醇制芳烴三大關鍵技術組成,其中國內外關于煤氣化與合成氣制甲醇的生產技術都已純熟,唯有甲醇制芳烴這一生產技術還是白紙一張。而經由我國清華大學自主研發成功且當作催化劑的甲醇制芳烴和能夠應用于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烴填補了此項國際空白,對我國發展安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保障意義。

經清華大學各位專家們數十年技術攻關而成功研發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烴在煤制芳烴技術領域里可謂具有劃時代意義,其成套技術的創新性之強在技術領域的發展史中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且將同類技術遠遠地甩在了身后。流化床甲醇制芳烴成套技術的先進性表現在操作流化床裝置時,雖然彈性較大,但是非常平穩、易于控制,其自動化與連續性非常高,甲醇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全部轉化成所需要的芳烴,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氫氣,真正實現三廢“零排放”、環境“零污染”。清華大學各位專家們在研發煤制芳烴技術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綠色化學”的理念,煤基甲醇生產在經過脫硫、脫氮等程序后,生產處的芳烴必然是干凈的、不含絲毫雜質的;甲醇轉化成芳烴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氫氣并非無用武之地,其可以回爐用來調整合成氣的碳氫比;甲醇轉化成芳烴的過程中產生的甲烷和乙烷可用作燃料或制氫原料,并且在下一道工序中還能再次轉化為芳烴,可謂一舉多得,真正實現了物盡其用、物盡其責,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設。

當今社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企業要想長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和煤化工領域中站穩腳跟、占據技術高地必須大力發展科技,不斷突破創新。這就要求企業要積極研發煤制芳烴技術的延伸產業鏈,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企業與眾不同的技術核心競爭力,繼續探索被視為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科技創新途徑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并發展運用這種模式,促進企業的科學、可持續、快速發展。因為誰能在新能源戰略競爭中取得優勢,誰就能在下一場產業革命中充當領跑者。需要強調的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煤炭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而研發煤制芳烴技術的延伸產業鏈勢必會帶動相關下游產業的發展,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東部地區共享中西部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利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對實現西部大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性與現實性。研發煤制芳烴技術作為實現新型煤化工的現代化發展的第一步,一定不能出絲毫差錯,后續的很多相關工作都要穩扎穩打,堅決杜絕急于求成。

新型煤化工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中國;煤化工;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TF526+.4文獻標識碼: A

一、煤氣化技術的選擇

煤氣化是煤化工的龍頭和基礎,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煤化工項目的效率、成本和發展。我國從70年代開始,先后引進了魯奇、德士古、殼牌等技術,國內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相關企業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開發了各種不同特色的煤氣化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有些技術指標已經很先進,但核心技術沒有大的突破。

與魯奇氣化技術相似的有常壓固定床和熔渣氣化BGL等;與GE氣化技術相似的有四噴嘴對置爐、清華爐等;與殼牌氣化技術相似的有GSP、航天爐、五環爐等;與熔渣流化床技術相似的有灰熔聚爐等;與非熔渣流化床技術相似的有TRIG爐以及正在發展的褐煤提質爐等。煤氣化技術是一個復雜的技術組合體,涉及到煤炭科學和煤炭化學,材料科學和材料應用科學,工程設計和裝備制造。而工廠的組織和管理是確保煤氣化裝置正常運行的關鍵。煤氣化技術的發展應在提高轉化率和煤種適應性上下功夫。積極開發和研究對高水分、高灰分、高硫分低熱值的低階煤的高效轉化利用。應以碳轉化率、冷煤氣效率、單位一氧化碳加氫氣氣化島投資、氧耗、電耗、水耗、等綜合能耗指標來評價煤氣化技術的相對優劣。另外煤氣化技術的安全性、清潔性、可操控性和檢修維護費用的高低也很重要。選擇什么樣的煤氣化技術很關鍵。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萬能的氣化爐或氣化技術,各種煤氣化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因此,在選擇煤氣化技術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也就是使用的煤種,中間和最終產品,地域的環境和水資源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尤其要對煤的性質要有足夠的了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煤氣化技術。選擇本身就是個困難的過程,擇其利而避其害很不容易,一定要慎之再慎。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多,反倒是教訓不少。尤其是在煤化工產業大力發展,裝置不斷大型化,產品更加多元化的時候,煤化工技術的選擇尤為重要。因此對煤氣化技術來說,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用的。

二、傳統煤氣化的出路

傳統煤化工產能過剩嚴重,結構調整是未來發展趨勢。傳統煤化工包括煤煉焦產業鏈、煤經合成氨制化肥產業鏈以及煤經電石制PVC產業鏈。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國內傳統煤化工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綜合經濟效益不好。只有個別企業和石油化工關聯度較高,產品新型、多樣的發展生存的較好,但仍然面臨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的格局。

10多年以來,焦爐煤氣的加工一度是煤化工的亮點,但最近也因焦炭市場疲軟導致氣源不足,面臨裝置開工不足的困境。最近針對低階煤的開發利用,國內外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做了很多工作,有不少爐型和技術正在示范和建設。最近幾年,以合成氨、甲醇、聚氯乙烯等為代表的傳統煤化工產品重復建設也很嚴重。這說明絕大部分傳統煤化工還沒有擺脫只靠上項目求發展的思路。不過也有一些傳統煤化工企業這幾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上。通過努力,合成氨裝置的能力提高了,綜合能耗下降了,裝置的自動化水平和本質安全度大幅提高,廢水實現了綜合利用,廢氣實現了達標排放。這些企業的實踐告訴我們,只要做到控制產能、淘汰落后工藝、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傳統煤化工產業同樣大有前途。

三、新型煤化工的核心

1、嚴格的指標體系

新型煤化工是屬于技術密集型和投資密集型的產業,應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設及運行方式。新型煤化工的發展要堅持一體化、基地化、集約化、大型化、新型化,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進入“十二五”以來新型煤化工發展迅速,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共收到全國各地上報的煤化工項目104個,如果申請項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投資規模將高達2萬億元。將形成更大范圍的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目前,新型產品煤化工多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項目上,還是傳統的老觀念,只注重了產品的市場需求而忽略了資源和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和利用。我們不應該簡單地以產品來劃分新型煤化工與傳統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的概念不能僅僅只是新的煤氣化技術;也不僅僅只是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這幾種煤化工產品;我們更不應簡單地以裝置規模為準入門檻,而應有嚴格的指標體系。

這一指標體系應包括以下要素:資源的清潔高效轉化和利用,優先使用劣質資源就地加工轉化,選用先進、適用、可靠的煤氣化技術,環境友好,產生的污染物少,且容易處理和回收利用,裝置規模、技術經濟合理。

煤化工技術的核心是煤氣化,所以應優先就氣化島構建指標體系。氣化島不論采用的是什么煤氣化技術,應相對比較其單位一氧化碳加氫氣綜合能耗和單位一氧化碳加氫氣投資這一指標,當然,污染物排放達標和資源的綜合利用也應是高水平的。

2、原料的選擇

氣化島比較完成后,應根據其最終產品和工藝路線比較其最終的資源、能量轉化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發展的最終產品是為替代能源和石化產品的煤化工路線,不應該以犧牲優質煤炭為代價。

原料的選擇以低階煤為主,能量轉化效率高,最終消費品二氧化碳排放少。應優先進行示范裝置的建設,不應大規模冒進。只有在煤炭的清潔高效轉化和利用技術上有所突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新型煤化工。

結束語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國的石油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石油大都是依托從其他國家進口,因此,深入了解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加大煤化工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充分利用好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些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同時,注意煤化工所帶來的諸如資源或者環境等方面的負面效應,在煤化工業的發展中,盡量降低其所帶來的風險,虛心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取長補短,合理定位,并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使得煤化工業真正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注入更強的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煤化工在我國將擁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雍永祜. 中國煤化工發展的思考[J]. 煤化工,2007,05:1-8.

[2]王基銘. 中國煤化工發展現狀及對石油化工的影響[J]. 當代石油石化,2010,06:1-6+49.

[3]雍永祜,馮孝庭. 21世紀中國煤化工展望[J]. 煤化工,2002,03: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武平县| 宾阳县| 亳州市| 扬中市| 于都县| 循化| 屯昌县| 濉溪县| 建德市| 营山县| 黔东| 苍山县| 玉树县| 界首市| 安多县| 孟村| 化德县| 城口县| 图木舒克市| 宣汉县| 尖扎县| 买车| 锦州市| 阿巴嘎旗| 武平县| 盘山县| 洛隆县| 新泰市| 涿州市| 宁武县| 湟中县| 大理市| 大田县| 西丰县| 潼南县| 始兴县| 巴林右旗| 西藏| 保靖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