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日式空間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提高溫室大棚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設計一種基于ZigBee技術的日光溫室環境監控系統。由監測和控制兩部分組成。監測部分采用ArduinoMega2560板對傳感器監測的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處理;控制部分采用ArduinoMega2560板,通過控制繼電器來控制被控設備以改變環境因子。同時該系統采用ZigBee無線透傳模塊TB0106構建ZigBee通訊網絡,各采集節點和控制節點采用星型組網方式。我們介紹了系統總體設計流程圖,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該該系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較高的通信效率,可以滿足溫室大棚環境監控對無線通信網絡的傳輸和組網要求,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
關鍵詞:
ZigBee;無線傳感網絡;溫室環境監測系統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以致務農人數的不斷減少,原先的個體小規模種植模式也將會被大規模的現代化的種植業所替代。農業種植將向規模化發展。我國的農業主要面臨下面兩個方面的現狀:農業的信息化低,智能化程度低。我國現在大部分的地方依然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很少。因此急需科技人員在農業的信息化,智能化,規模化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國各地都擁有大量的農業大棚,如何對農業大棚中的作物生長環境進行監控將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及產量,而對作物來說,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濕度和通風狀況是影響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本課題研究的是無線通訊在農業大棚的監控系統,采用Arduino作為主控制板ZigBee無線通訊模塊組建通訊網絡還有各種傳感器(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傳感器)搭建整個系統以實現對農業大棚的智能化管理。
1該系統主要硬件的介紹
1.1arduino
Arduino是一款便捷靈活、方便上手的開源電子原型平臺,包含硬件(各種型號的Arduino板)。Arduino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來感知環境,通過控制燈光、馬達和其他裝置來反饋、影響環境。板子上的微控制器可以通過Arduino的編程語言來編寫程序,編譯成二進制文件燒錄進微控制器[1]。
1.2zigBee模塊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區域網絡協議。根據這個協議規定ZigBee技術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其特點是近距離,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主要適合用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ZigBee可以工作在2.4GHZ,868MHZ和915MHZ三個頻段上,分別具有最高250kb/s,20kb/s和40kb/s的傳輸速率它的傳輸距離在10到75m的范圍內。ZigBee節點所屬類型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協調器,路由器,終端。同一個網絡中至少有一個協調器負責各個節點地址分配理論上可以連65536個節點[2]。
2系統總體設計
無線傳感器采集節點能夠通過大量的傳感器節點的相互協作,實時采集監測對象的信息,然后將采集到的信息用無線模塊發送出去,并以自組多跳的網絡形式傳送到服務器,最后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遠程查看和控制。傳感器采集節點主要是Arduino作為底板和ZigBee無線模還有各個傳感器組成傳感器采集節點。本系統采用ZigBee協議進行優化配置[3]:實現ZigBee網絡中的四種節點(協調器節點,路由器節點,終端節點,控制節點)應用程序與ZigBee協議鑲嵌,從而完成節點之間的成功組網和數據的無線傳輸,最終為設備實時監測與控制系統提供基礎通訊平臺。
3采集節點設計
采集節點可以采集空氣濕度,土壤濕度,溫室光照強度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因子。大氣溫濕度和光照強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將空氣的溫濕度,光照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作為系統的基本裝備元件,其余傳感器可以根據不同的溫室環境需求來進行擴展。采集節點選用Arduino作為微處理器,為了實現監測參數的擴展我們采用了Arduino和Arduino擴展板連用已達到增加I/O口,主板主要實現數據處理,無線傳輸等功能。大棚內的環境參數主要是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終端節點進行采集。由于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各模塊之間的設計基本相同,因此每個數據采集節點對環境信息的采集過程是相通的。
4控制節點設計
控制節點主要是用來接受上位機發來的控制命令并執行命令,以控制設備的啟動與停止。控制節點通過控制固態繼電器來控制交流接觸器,最終控制設備的啟動與停止。設備狀態信息通過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采集,觸點閉合表明設備啟動,觸點斷開表明設備停止。控制節點可以控制風機,遮陽簾,加濕器,加熱器等被控設備。并采集設備狀態信息。控制節點正常啟動時,打開串口,設置好ZigBee協調器的信道和ID號,初始化協調器,節點加入網絡成功后,當串口接收到來自處理器的相關命令時微處理器同樣通過指令來控制該節點的被控設備。控制節點有5V和3.3V兩個電壓等級。節點的主要供電方式為5V,由太陽能供電系統提供。Arduino控制板和固態繼電器需要5V電壓,ZigBee模塊需要3.3V電壓。由于控制節點是強電與弱電的結合使用,為防止強電與弱電之間相互干擾,供電部分設計了穩壓電路,此電路一方面將強電與弱電隔離,另一方面將弱電電壓穩定在5V。
5太陽能供電設計
溫室大棚要實現準確控制作物生長情況,就需要檢測節點較多,如采用常規的的電源供電方式需要架設電線,由于溫室內環境的影響,電纜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中極其容易腐蝕因此使用周期短效果差。溫室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內部光輻射量強,有利于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來提供電力供給,從而避免大量電纜架設,采用該供電方式有利于能源節約[4]。太陽能供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組成,太陽能電池板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以提供檢測節點和控制節點的電力供給其結構框圖。
6顯示節點設計
為了更好的人機交流本系統設計了顯示節點,該節點采用Arduino為底板即微處理系統,以協調器的身份加入網絡,用戶可以通過顯示節點查詢各個采集節點的實時參數即通過鍵盤輸入命令經過微處理器處理后向各個采集節點發出請求命令在由無線模塊將請求命令發送出去,這時各個采集節點收到請求命令后做出響應并將實時采集到的環境參數發送到顯示節點,經過微處理器的分析處理后由液晶顯示模塊反應給用戶。該顯示節點具有最值分析功能,均值分析功能,不僅可以實現特定監測點的實時監測,還能對整個監測區域進行總體監測。對單個特定監測點的監控是指對這個特定監測點的所有監測參數進行分析處理然后通過函數圖像的形式顯示該節點的參數變化趨勢使得用戶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溫室的環境變化[5]。
7網關設計
由于用戶不能隨時的近距離觀察溫室的環境狀況為了解決這一不便利因素該系統設計了網關就使得無論用戶在哪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用戶都可以通過移動通訊設備(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無線設備)登上網關所綁定的網頁實時的對溫室環境參數的監控和管理。網關通過ZigBee協議從傳感器節點接收到數據,經過應用層與串口轉以太網模塊進行通信,次模塊與PC機通過英特網口相連,PC機通過訪問模塊的網址來訪問環境參數。從而實現了ZigBee信號向TCP/IP的轉換。PC機通過模塊IP地址,將數據發送給該模塊,以太網模塊與Arduino-uno進行串口通信,實現TCP/IP向ZigBee的轉換。
8結論
溫室環境監控系統能實現的基本功能:1)可24小時實時對溫室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檢測并可以通過ZigBee無線模塊實時傳給主控。經過主控分析處理之后以數字和字母方式由液晶顯示器顯示監控信息;2)由于傳統的供電方式采用連線方式由此造成了走線復雜維修困難,該系統采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白天由于光照充足,由太陽能電池板發電一部分供給各采集節點一部分供給蓄電池充電以提供夜間工作做時供電。在此由于光照強度是變化的所以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壓是不穩定的因此我們設計了自己的穩壓器以提供穩定的工作電壓;3)由于用戶不能隨時的近距離觀察和監控溫室的環境狀況為了解決這一不便利因素該系統設計了網關,使得無論用戶在哪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用戶都可以通過移動通訊設備(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無線設備)登上網關所綁定的網頁實時的對溫室環境參數進行監控和管理。
作者:段鵬偉 王俊學 單位:天津農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海建.基于農田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路由協議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渠淼,牛國鋒,冒張霄,等.基于Arduino的智能環境監控系統設計[J].微型機與應用,2014,(20):83-85.
[3]樂佳琪.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分布式氣象信息數據采集系統設計[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4.
關鍵詞:餐飲;室內景觀;室內景觀的作用;室內景觀風格;應用
中圖分類號:TH181 文獻標識碼:A
一、餐飲空間設計
餐飲空間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飲食消費場所,相較于其他的消費場所,餐飲空間是更容易為人們營造出具有特別風格、風味的休閑場所。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只滿足于在家用餐,而是選擇步入餐廳,而隨之的人們社交聚會的活動也日益增多,許多休閑餐廳的就餐環境也開始突出溫馨、浪漫情調,使客人留連忘返。
現代餐飲空間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飲食要求,更成為了商務洽談、應酬、交往、生日宴、婚宴、聚會的場所,一個菜色特殊,環境設計獨特的餐飲空間能給消費者留下美好的就餐體驗,更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收益,對于設計者來說,便是成功的設計方案。
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筑起的城市當中,繁忙的工作節奏使得人們更加向往自然,向往自由的氣息和氛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外出旅游,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因此,在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餐飲空間,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室內景觀設計來給人們一些心理上向往自然、向往綠色的慰藉,
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離不開與之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將自然的要素—植物、山石、水景等引入室內,形成室內景觀,讓人重歸自然懷抱,用各種藝術手段創造室內景觀,使室內空間具有人文氣息和文化內涵。
以往餐廳的功能僅限于吃喝上的功能要求,現代餐飲更愿意營造一種餐飲文化,讓消費者體驗到雙重的愉悅和滿足,這就要求餐飲空間具有更豐富的內涵,表達民俗民風、藝術等更多因素共同創造的空間氛圍。
二、室內景觀的功能作用
(一)生態功能
清新空氣、改善其后,有益于室內環境的良性循環。
(二)室內景觀的空間場所功能
1.劃分不同的區域
2.提供休息、游樂、交流的自然場所
3.特殊指示和導向作用
4.室內景觀對空間起著過渡和融合的作用
三、室內景觀的審美價值
(一)視覺審美
1.視覺中心作用
2.柔化界面作用
3.背景襯托作用
4.遮蔽敗景、充實空間的作用
(二)精神審美
1.體現地域風情的作用
2.體現文化內涵的作用
四、室內景觀設計的風格及應用
餐廳的風格和主題是體現餐廳文化和特色的標志。室內景觀設計的風格常用的分為中式風格、西式風格和日式風格。
(一)中式風格
中式景觀風格在中餐館、茶館、休閑會所等場所較為常見,常用的設計元素有古典園林的亭、廊、假山、石景、小橋、流水、青竹、花木等,或形成分割空間的隔斷,或組織餐飲區周圍的圍合,或作為交通的導向,或成為空間中集中觀賞的景點。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較多、旅游文化知名的省份,由于氣候環境影響,云南的植物生長旺盛,各個季節都有鮮花開放。在這樣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人們對于自然的理解和喜愛更勝于其他地區。
云南餐飲建筑以古建為主,因此中式風格餐飲場所居多,餐飲空間的設計常把建筑和古典園林作為設計元素運用在室內空間的設計中,模擬室外的景觀墻面、木結構的藻井天棚和室內園林景觀等。云南知名的小吃“過橋米線”,其歷史起源是妻子為辛苦讀書的丈夫送去熱的飯菜時需要通過一座石橋,所以得名。因此在這樣一個民俗文化的影響下,云南的米線館通常會在入口處設計一處古典園林的小橋流水,配以室內水生植物,在消費者踏入餐廳時,便迎來濃濃的自然氣息,更因為有這么一個傳說,使得更多的情侶慕名而來。
(二)西式風格
西式風格的餐飲空間創造浪漫、高雅的就餐氛圍,通常出現在西餐廳、咖啡館、酒吧等場所。設計元素有羅馬柱、拱門、小亭、噴泉、水池、雕塑和壁畫。
隨著社會的開放,外來文化的傳入,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西式婚禮,在教堂辦一場浪漫的婚禮,再到具有西式風格的餐廳酒店宴請親朋好友。宴會廳通常以中軸對稱的形式組織,配以規整幾何形修剪的盆栽,大廳兩側浪漫的歐式造型壁泉,即能調節空間中的溫濕度,又能激起潺潺的水聲,形成浪漫有趣味的空間。
(三)日式風格
日式風格以枯山水為主要特點,配以假山、白沙、枯樹枝,追求禪意,意在營造一個靜思冥想的空間,是沉思之所,是觀賞和感悟的景觀。
日式風格近年來通常會應用于高檔休閑會所,因其靜謐的特征,受到更多高端商務人士的認可和喜愛。
關鍵詞:北歐風格;日式風格;簡約
北歐風格與日式風格中倡導的“簡約”均受包豪斯功能主義設計思潮的影響,倡導在設計元素、居室色彩、燈光照明、家居材質上尊崇“少即是多”原則,希望借助材質本身、產品相互搭配及其功能主義的形式美感來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但在本土孕育l展直至成熟的過程中,這兩種設計風格結合外來設計理念,在傳播地沉淀積累,與當地的文化歷史、、政治體制等因素相結合并發酵,最終形成當地新的獨特設計風格。
1文化歷史與風格形成淵源
文化歷史一定程度上定義了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和名族氣息,迥異的文化歷史起源使得北歐風格和日式風格雖同為簡約,但其“簡約”的表達形式卻大相徑庭。北歐風格以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這五個北歐國家的設計為代表,歷史上北歐各國均為農業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這五國才邁開工業文明的步伐。一戰后,工業文明給原本是農業社會結構的北歐各國帶來巨大的沖擊,受工藝美術運動和歐洲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北歐設計開始思考“功能主義”,對器物“本質”的探索成為北歐風格形成的開端。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社會民主自由主義的政治氣候在北歐各國逐漸形成,這種“追求個人權利”的政治視角為北歐現代設計的包容性和人文主義注入了靈魂。北歐設計人為包豪斯所倡導的功能主義,其情感過于冰冷、形式也過分拘泥于幾何。Reyner Banham將包豪斯的設計定義為“一種非命定性的功能主義”,因此機械美學并沒有在北歐設計中站穩根基。北歐農業國的基因以及自由主義的政治氣候使得德國的功能主義在進入本土化的過程中,融合了民主化和人文主義,顯得親和而不教條。它更關注人本身需求帶來的功能主義,在單個產品的設計上不過分強調幾何,但仍注重其形式的簡約。在產品細節設計上,其幾何形式被柔滑,邊角也被光順成s形或波浪線。在此基礎上,心理學、社會學、測量學等都在設計風格發展中得到了良好的實踐。
日本地處亞洲大陸東部的太平洋上,從漢朝開始就廣泛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都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二戰后,日本開始明治維新仿效西方,德國功能主義在此期間也被日本大量模仿學習。因此日本的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映射到日式風格的家居設計上,其一,如和椅、榻榻米等日式家具是受到我國初唐時期席地而坐的風俗影響,且在傳統日式家居中,許多日式凳、椅、幾等都尺寸相對低矮,這與中國初唐時期的坐臥方式有一定聯系性。其二,在唐之后,中國的裝飾及家居設計風格依然深刻的影響著日本,如現在日式家居設計中常見的方格元素,如格子門窗、糊紙格子拉門等。其三,明治維新以后,西洋家具伴隨著西洋建筑和裝飾工藝強勢登陸日本,當時德國的包豪斯理念、功能主義等對日本傳統家具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就整體而言,日式風格是風格融合體,既有出于東方傳統習慣的設計,也兼容了西方的設計風格和理念。
2對設計基調的影響
北歐各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深刻反映了北歐的社會意識形態――人文主義精神追求。16世紀以前,北歐地區90%以上的民眾都信仰信義宗,教會從屬于國家統治。至18、19世紀,強調個人宗教體驗的信義宗虔敬派在北歐教會中的影響日益增大。到1922年,北歐實行了完全的教徒自由,各國公民都獲得了退出國教會和改宗的權利。經過一個多世紀北歐人民不斷的努力與爭取,教會的獨立權更大 。目前,北歐普遍信仰基督教信義宗,少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推崇秩序、理性、平等、守法、進取、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以及關注人性,強調自由和個體主義,提倡民主公正 。這體現在北歐家居風格上,則更加注重整體居室空間的人文主義關懷,功能主義在融入人的需求之后方顯現其價值。對于單個產品的設計,更注重產品的完整性和豐富性,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等雖起源于美國,但在北歐設計中得到了深入的發展。
日本的主要包括“神道教”和源于中國的“禪宗佛教”,兩者在日本的政治舞臺上先后交替、此消彼長,至近代才和諧共存并相互影響。日本的對民眾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心理都產生了間接引導,深刻影響了日本工業設計中的一些理念。與日式簡約設計相關的宗教理念主要包括“空無”、“寂滅”、“留白”、“禁欲感”等。日本設計中的“空無”,主要是受到禪宗與神道教兩者共同影響,“空無”是一種精神體驗,是指精神上的虛空,從虛空走向虛無的寂滅,更重視“無常”和“寂”的審美體驗⑤。這種“空無”體現在設計上,主要表現在強調居室環境的整體簡約感,包括用材簡約、、造型簡單、整體環境的空靈感。日本強調的簡約可以定義為極致的禁欲主義簡約,相比北歐聚焦于工業產品本身的簡約感,日本的簡約則是希望使用者忘卻物件本身,從內在出發,著眼于日常生活和自我感受。這種忘物而強調自我存在感的理念,使得日本的產品設計能夠出線極致的幾何化,更加素雅甚至冷淡。日本設計師喜多俊之提出設計還有靈魂的維度。這種設計理念更強調通過物件的外在讓使用者看到自己的靈魂內在,發掘和感觸自己的內心。相比日本簡約設計的“內斂空寂”,北歐的簡約則更加外向,更強調“格物”,即功能主義和人文主義相融合的簡約。
3地理環境及資源供給的影響
北歐地處北溫帶向北寒帶交界處,冬季漫長嚴寒,平均日照時間為3小時;夏季短促溫暖,且濕度較高。北歐雖地廣人稀,資源種類少,但森林資源及其豐富,同時以鐵礦為主的礦產資源、漁業、石油、天然氣、地熱資源等都儲量較為豐富。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側,屬于溫帶氣候,四季顯著、南北氣候差距大。國土總面積在世界排名第60位,人口卻為世界第9位,其人口壓力大,自然資源稀缺。北歐的資源富饒與曠闊、極晝極夜與寒冷;日本的資源稀缺與人口密集、四季顯著和多彩:這種地理環境及資源供給的顯著差異使得倆風格在本土孕育過程中,在材質選擇、色彩搭配、尺寸及空間設計上都呈現明顯區別。
3.1材質區別
北歐地區寒冷且森林資源豐富,所以無論是北歐建筑還是家居設計,木材都是主要材料,因其取材容易且有較好的保暖性。同時,在北歐風格的家居設計中,動物皮毛、皮革、藤、棉麻織物等自然材料也被廣泛使用。在工業化后,北歐風格也不抗拒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工業材料。但在整體選材上上仍以木材、皮革等自然材料為主體,在搭配時,則不拘泥于材料形式,原生態的動物皮毛、動物骨架、金屬、玻璃等都被很好的融入其中。
相較于北歐風格材質的多樣化,由于日本自然資源稀缺,日式風格選用的材料則較為單一,草、藤、木、竹、紙是日式風格中最常用的材料。因這些材料生長周期短,又屬于天然材料,能保證健康的同時成本又相對低廉。如日式風格中拉門、隔窗、燈罩、燈籠等都采用紙和木進行制作,日式榻榻米或蒲墊等都采用草編或藤編。
3.2顏色區別
由于北歐冬季漫長且寒冷,北歐人的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度過,居室自然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北歐的四季分布極度不均,統計表明大多數北歐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傾向,為了考慮心理上的平衡,北歐家居設計的顏色通常非常豐富,以期從家居設計中獲得一種溫暖、明亮的心理感受,因此通常選用白色、象牙白等作為主體色,家具則通常采用原木色,配合居室的采光,讓居室從心理上能夠最大程度的“溫暖亮敞”。在配色上需要飽和度較高的顏色作為點綴,以愉悅心情、點亮空間,如明黃、翠綠、正紅等。北歐風格中也常見黑白灰來營造高強度的對比效果,同時配合中性柔和的過渡色來穩定視覺空間,以打破其視覺膨脹感。
而日本屬溫帶氣候,四季分明且氣候舒適,民眾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在外的休閑娛樂也相當豐富。在家居設計的色彩選用上,反而更追求反璞歸真,打造一種居室的寧靜感。日式風格在顏色的選擇上更追求靜雅、和諧的視覺感受,盡量保留草、藤、木、竹、紙等材料的本色,且在搭配的軟性織物配上,也盡量選擇淺色的暖色系,如米色或本白色,避免使用高飽和度、高明度的顏色做點綴。
3.3尺寸及空間
由于北歐人民大部分活動時間在室內,因此北歐風格的家居設計最大程度地考慮居室空間的舒適性和產品本身的易用性,人文主義簡約是北歐設計區別于日式風格的最大特點。北歐風格講求的是物品本身設計與造型的簡約感受,而用材節儉不是其考慮的第一要素。相比日本作橐桓鱟試聰∪鋇墓度,其簡約則更多出于用材和成本的功能主義簡約。日式風格往往更偏愛幾何造型,因為這樣既節省材料又降低制作成本,而北歐家具產品中多見有機形。北歐幅員遼闊,人均住宅面積大,對于單個家居產品而言,更注重其獨立觀賞性。因此在家居產品設計上,更具有個性和細節,尺寸較之日式風格也更大一些。
日本由于人口密集,人均住宅面積較小且居室都相對低矮,因此日本設計更傾向把產品做的小巧精致。相比北歐設計,日式風格在家居設計中更注重整體家居環境的營造,且強調居室的收納和多重功能,最大程度的考慮空間利用率。日本設計中多功能的空間用以滿足多種需求,這種日式簡約可定義為一種“空間性”的功能主義簡約 ⑥。而北歐設計中的簡約并無體現在硬裝上,主要是通過強化家居單品設計中的人文簡約特性來體現。日式風格在單個產品的設計上,除了尺寸較小外,也會同時把用材簡約、多功能、可變換、易移動考慮其中。
4結語
通過文化歷史、、地理環境及資源供給這幾點的分析與比較,我們可以總結北歐風格與日式風格的定性差異。北歐設計是將人文主義精神注入本土設計,多了對器物“本身”與“本質”的探索,這種風格可以定義為人文主義的簡約。北歐風格整體更靈動多彩,選材多樣化,空間的功能設計不是其刻意考慮的因素。而日式風格更強調一種整體居室氛圍的簡約與功能主義融合,在單個產品的設計上注重多功能性、收納性、可移動、用材簡約、幾何意味等;其簡約是一種出于“精神內在”的簡約,通過功能主義的簡約達到“忘物重自我”之意。在尺寸空間上,日式更輕巧小型,材質及用色更寂靜統一。通過上述幾點定性的比較探究,筆者較清晰地闡述了北歐風格與日式風格在“簡約”上的差異性,較清晰地界定了兩者風格的范疇。
參考文獻:
[1]劉琳.論功能主義設計思想的德國化與包豪斯風格[J].藝術百家,2007,6(99):141-146.
[2]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M].Oxf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Press,1982.
[3]趙林.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J].學習與探索,1994(05):63-70.
[4]董霄漢.北歐人的[J].社會文化,1994(02):80-82.
關鍵詞:自然景觀元素;茶飲空間設計;應用;意境
茶文化自古以來就以高雅脫俗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茶飲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飲空間設計應貼近自然,營造一種古樸、開放、幽靜的飲茶氛圍,這不僅是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彰顯時代特征的具體體現,從這方面來說,自然景觀元素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有著一定的時代意義與價值[1]。
1茶飲空間概述
據有關史料記載,我國的早期茶空間主要以茶肆為主,到了唐宋,又出現了供人飲茶與休息的場所,稱為茶館,這時人們對茶飲空間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并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行為習慣,改變著人們的飲茶方式。而宋朝作為我國茶空間的興盛時期,茶坊、茶館等已經不單單具有餐飲功能,同時還是社交、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2]。經過歷史的更替以及時代的變遷,茶空間的設計有了更多的變化,不僅體現了豐富的茶文化,還融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功能更加豐富、多樣,打破了傳統的商業活動的局限,在家居空間中也得到了深刻的體現。目前,國內外對茶飲空間并無明確的說法,然而,從以往的文獻資料中可以發現得出以下概念:廣義上說,茶飲空間主要是指所有與圍繞茶進行的活動有關的空間形態;而從狹義范圍來講,茶飲空間則是指當前人類生活中為人所用的與茶相關的空間,即能夠供人使用、觀賞、理解茶文化、滿足消費者之于“茶”的需求、滿足與茶相關活動的空間環境[3]。近年來,我國的茶飲空間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人性化的特征,這也使茶飲空間有了更多不同的解釋與外延。
2茶飲空間設計的意義
2.1茶飲空間的功能性
現代社會的飲茶活動,更多的是享受茶文化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感。茶飲空間的合理設計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意境,滿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實際上當前的茶飲空間不僅僅是提供飲茶服務,在飲茶之余,也強化了休閑、商業洽談以及購物等功能。茶飲空間意境的營造能夠刺激人們去想起這些原本由自己提出的需求,進而使這些功能真正地在茶空間中運轉。在商業活動中,茶飲空間的意境營造與人們的消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通常良好的意境能夠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進而對產品產生好感,刺激消費需求,這也是為雙方提供優質平臺的潛在因素。另外,從茶飲空間本身考慮,它不僅要滿足人們的感官與精神享受,更要彌補功能空間的不足,滿足飲茶者全方位需要,完善的茶空間環境一般包括提供服務的門廳、展示區、茶藝表演區衛生間等功能空間,同時要在各個功能空間里營造出合適的空間氛圍,縝密而忠實地呈現出空間的整體意境[4]。
2.2茶飲空間的文化性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的繁榮與興盛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茶的發展,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抒寫了燦爛的一筆。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我國的茶文化逐漸黯淡,尤其是青年一代對茶文化了解甚少,這極大地限制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引起社會各界對茶文化的關注,使這一古老文化在新時期得到有效繼承與發展[5]。茶飲空間是茶文化最直接、具體的載體,對茶飲空間環境的營造有利于提升人們對茶文化的認識,使茶文化在當今時代體現其獨特的價值。
2.3茶飲空間的審美性
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茶飲空間的意境營造也更加靈活多樣,不僅能夠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的茶文化特征,而且充分滿足了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不論是內外部的協調還是茶飲空間自身的意蘊塑造,都融入了變化與統一、對比協調以及韻律等設計手法,精準地對茶飲空間進行有效分析,然后就整體布局、功能分區以及人流走向等方面作出了科學的布局設計。另外,茶飲設計的室內裝飾的選擇、材料的運用、色彩的把握以及肌理整合等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為茶空間營造出和諧、幽靜、曼妙的飲茶意境,使客戶在飲茶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到來自茶本身的美,更能夠陶醉于茶飲空間環境中,獲得豐富的情感與審美體驗。
3自然景觀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3.1天然植物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極為迅速,而同時也伴隨著環境質量的下降的問題,對此,我國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決策,強調綠色生活,這不僅僅是環境質量改善的必然策略,也是人們對優雅生活的實際需求。植物具有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的功能,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流行的室內裝飾材料,它不僅能夠改善區域環境質量,而且具有觀賞性,給人帶來心靈的愉悅,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可,尤其是在茶飲空間設計中,更能夠營造一種幽雅、寧靜的意境氛圍,吸引廣大消費者。一般情況下,在對茶飲空間進行設計時,要綜合多方面因素,由內到外形成一個統一整體。茶飲空間的入口以及窗戶位置可以放置一些植物,在建筑的門廊上部以及墻面部分則可以采用綠色裝飾品,營造一種幽雅的意境。通常,為達到內外部景觀的完美統一,還融入了盆景的元素,這能夠體現出茶飲空間的生態性特征。在室外的空間中,往往會利用天然植物作為分割,使組織空間達到良好的審美效果。對于大面積的茶飲空間,可以利用植物屏風、花池等對空間進行點綴,不僅能夠使空間功能得以有效的區分,而且保持了整體的開敞性與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另外,在通道走廊地區擺放盆栽植物,也能夠起到指示路線的作用,為客戶營造一個幽雅的茶飲環境。
3.2山石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作為我國園藝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堆山疊石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在茶飲空間設計中得到了充分地應用。我國的茶飲空間疊石設計大多是借鑒日式山水庭院,體現了不同的茶飲主題。大部分茶飲空間注重營造禪意氛圍,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的佛教文化,在這種意境下,飲茶者凝神靜氣,別有一番情致。另外不同的區域環境,茶飲空間環境設計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在公共區域如酒店、賓館,可以在大廳內設計疊山空間,然后再與流水、草木相配,這種微觀景物不僅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極富生動性與趣味性。在一些靠近角度的位置,則可以采用碎石、花木搭配,營造出真實、自然的空間環境,使茶飲環境更加活潑、充滿生機。
3.3水景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水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除了能在生活中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外,還能夠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區域環境質量,這也是我國室外環境設計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元素。在茶飲空間的設計中,引入水景,一方面能夠滿足人們的視覺與審美需求;另一方面能夠使人們產生回歸自然的感覺,享受該環境帶來的樂趣。現代的大多數娛樂場所都設置了水景,主要包括動水與靜水兩種形式[6]。西方國家常用噴泉、瀑布等形式來對建筑環境進行點綴、美化,而我國現代空間設計多采用大面積的靜水,視野更加開闊,營造出以靜制動的韻味,這也正符合茶飲的意境要求。通常,在茶飲空間設計中多引進溪水,水景環境與茶飲文化實現了有機統一,使人們仿佛回歸自然,從中感受到飲茶的樂趣。
3.4室內外材料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茶飲文化與生態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飲茶體現的是一種生態、幽雅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對茶飲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大多數設計師往往將室外的天然材料引入其中,比如在茶飲空間設計中采用青磚、卵石等,這些材料來源于自然,能夠營造出質樸、純真的環境氛圍。除此之外,茶飲空間的內部環境設計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特點,麥穗、竹子、石器等元素信手拈來,將其融入茶飲環境中,不僅符合我國現代裝飾的生態要求,而且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茶飲空間設計的文化品位[7]。在茶飲空間設計中,也存在室內元素向室外引出的情況,室內元素多指家具、燈具等,其在室外的有效規劃設計也是我國空間設計的一個發展方向[8]。比如在室外茶飲空間設計中,為了營造美的意境,可以利用燈具元素,將其串聯,經過科學設計應用到室外環境中。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燈光的不同顏色與強度,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意境,使客戶獲得豐富的飲茶與審美體驗。
4結束語
作為現代設計元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景觀與茶飲空間設計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科學的設計,能夠為人們提供綠色、幽雅、曼妙的環境氛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茶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前,自然景觀元素在室內茶飲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趨勢,因此,必須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元素,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發揮其在茶飲空間設計中的優越性,這在當今社會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國棟.茶館及其社會空間[J].研究,2014(6):100-107.
[2]王小樂.室內外景觀元素融合在仰山禪茶體驗區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設計管理,2014(1):76-77,96.
[3]黃晉云,徐亮.淺談信陽茶文化影響下的餐飲空間設計(上篇)[J].大眾文藝,2015(20):95-96.
[4]羅宏.茶葉初傳時期吐蕃人對茶的認識及利用[J].研究,2013,(2):66-73.
[5]鄭苛,賴鐘雄,孫云.竹器在茶室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5(5):48-52.
[6]王熹.澳門傳統茶樓的文化圖景--以《澳門鄉土茶事》為中心的考察[J].民俗研究,2014(2):114-120.
[7]關劍平.唐代飲茶生活的文化身份--隱逸[J].茶葉科學,2014(1):105-110.
設計單位Keiji Ashizawa Design
SKYCOURT是Kelji Ashizawa Design設計事務所新近完成的個雄心勃勃的改造項目,此次改造旨在將一棟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房子改造成一個與城市和陽光都能親密接觸的充滿現代感的家居環境。房子位于一個寧靜的住宅區,離東京商業區僅幾個街區遠。改造前的房子是一棟陳舊的兩層居室,包括幾間狹促的臥室,窄小的窗戶,毫無內外流通感可言。業主是一對夫婦和兩個孩子,業主希望將居住空間最大化,創造一個帶有私密性的后院空間以及創建一個光線充足的整體建筑結構。此外,由于原來的房子屬于一套雙體樓的一部分,業主希望將建筑外立面重新修飾以加強與姊妹樓的整體性和關聯性。
在日本,改建是一個較為新興的現象,一棟建筑的平均壽命不到20年,東京市中心的房子壽命尤為短暫。建筑管理局也不愿批準任何形式的房屋結構的變更(部分原因為日本的地震標準),他們通常需要通過廣泛的協商和對房屋結構的整體分析才能勉強信服。
每一個改造項目的成功實現都離不開業主和建筑師對原空間設計的溝通與協商。因而,讓業主在原來的房屋結構中居住一個月,從而將他們的親身體驗融入到設計過程中,這對于房屋的改造是十分有利的。在限制性的建筑結構的基礎上滿足客戶的需求,離不開幾大關鍵的改造因素在建筑的頂部加建一個全新的帳篷結構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帶有露臺的三層空間。同時,通過打通房屋的南面墻體以及設計個直通屋頂的庭院結構將充足的光線引入室內。為了進一步有效利用這些改造結構,設計師顛倒了房屋的各功能區劃分將客廳、餐廳和廚房設置在二樓以便讓整個生活區域更為通透:一樓設有臥室、浴室以及一間帶有日式花園的主臥,營造了一個寧靜的家居環境。同時,設計師在房屋南面設置一個兩層樓高的百葉圍欄給臥室和花園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