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0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6-2844-02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Analysis for An Enterprise of Fujian

CHEN Rong-sheng, GUO Yong, ZHAN Gui-bao, ZENG Zhong-cheng, LU Teng-zu, LI Zhuang-xiang

(Fujian Xind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uzhou 350003,China)

Abstract: For information on the degree of rising-to-business information security threats are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framework for an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tus of the analysis, come to conclusions, and the enterprise i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 analysis

1 引言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互聯網應用的不斷發展,新的信息安全風險也隨之不斷暴露出來。原先由單個計算機安全事故引起的損害可能傳播到其他系統和主機,引起大范圍的癱瘓和損失。根據CNCERT 統計報告指出,2007年接受網絡安全事件報告同比2006年增長近3倍,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約1500多萬個IP 地址被植入木馬程序,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福建省占10%,居全國第三位);有28477個網站被篡改(其中政府網站占16%);網站仿冒事件占居全球第二位;拒絕服務攻擊事件頻繁發生。

針對于次,為福建企業制定一個統一、規范的信息安全體系結構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根據福建企業特點,參照國內外有的規范和理論體系,制定了企業信息安全需求調研計劃,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為進一步制定信息安全體系結構和具體實施建議奠定堅實基礎。整個分析報告按照圖1的步驟形成。

2 分析報告指導理論模型框架

2.1 總體指導模型

一個完整的信息安全體系由組織體系、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組成,如圖2所示。

其中,組織體系是有關信息安全工作部門集合,這些部門負責信息安全技術和管理資源的整合和使用;技術體系則是從技術的角度考察安全,通過綜合集成方式而形成的技術集合,技術體系包含內容有安全防護、安全檢測、安全審計、應急響應恢復、密碼、物理安全、安全機制與安全服務等;管理體系則是根據具體信息系統的環境,而采取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集合,管理體系涉及到的主要內容管理制度、管理規范、教育培訓、管理流程等。

2.2 ISO/IEC 15408 標準

圖1 分析報告形成流程

圖2 信息安全體系結構

圖3 GB/T18336 標準要素關系

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通用準則ISO15408已被頒布為國家標準GB/T18336,簡稱通用準則(CC),它是評估信息技術產品和系統安全性的基礎準則。該標準提供關于信息資產的安全分析框架,其中安全分析涉及到資產、威脅、脆弱性、安全措施、風險等各個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如圖3所示。資產因為其價值而受到威脅,威脅者利用資產的脆弱性構成威脅。安全措施則是對資產進行保護,修補資產的脆弱性,從而可降低資產的風險。

3 分析報告素材獲取

作為分析報告,必須要有真實的分析素材才能得出可靠的分析結論。我們在素材獲取方法、獲取內容、獲取對象和最后素材整理上都有具體規范。

3.1 獲取方法

在素材獲取方法上,采取安全訪談、調查問卷、文檔資料收集等3種工作方法來獲取信息安全需求。

3.2 獲取對象與內容

素材獲取對象為兩種類型,分別為部門領導和普通員工。其中:部門領導主要側重于信息安全管理、崗位、流程、資產和培訓方面的信息獲取;普通員工主要側重于信息安全崗位責任、操作習慣和安全配置與管理方面的信息獲取。

素材獲取內容分三個方面:一是管理調研;二是業務;三是的IT技術調研。素材獲取內容安排有五種類型,其中:管理類2種,分別為高層管理訪談和中層部門領導訪談;技術類2種,分別為網絡安全訪談和主機及數據庫信息安全訪談;業務類1種,為業務及應用系統安全訪談。

最后的素材資料整理分為管理和技術兩大類資料。

4 目前信息安全現狀的分析

4.1 組織現狀分析

通過對最后資料的分析看出,目前有一些企業對信息安全的管理還是十分重視的,很多成立了自己的安全小組,安全小組也定義了各個崗位,并明確了職責。安全小組目前的還存在著幾點不足的地方:

1)安全小組的人員大部分是兼職工作,安全工作往往和本職工作之間存在的工作上時間沖突問題;2)安全小組的側重于生產安全,信息安全的工作內容不夠突出,信息安全的專業性不夠強;3)信息的安全的監督機制有,并有一些安全考核的指標,較難執行,執行力不夠;4)信息安全的人事培訓管理已經作得比較好,可以增加信息安全方面專家的培訓內容,更好的提高每個員工的信息安全意識。

4.2 信息安全管理現狀

目前,許多已經有IT支持能力的企業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還有以下地方可以完善:對信息安全策略定義可以進一步完善;控制方式比較分散,不夠統一;制度上可進一步細化,增強可操作性;在項目的安全管理上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增加人力投入,加強安全管控。

4.3 信息安全技術現狀

通過對最后技術資料的分析,得知以下信息安全基本情況:

1)主機的安全運行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支持和維護,建立了比較全面的安全操作規范,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夠比較好的保障主機系統工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2)主機系統的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到服務器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應用服務系統等內容,密鑰管理手段不科學,主機系統的日志缺乏定期的安全分析,主機的安全風險依賴于管理者的安全配置,缺少安全管理工具和安全監測措施;3)主機安全人員配備上沒有專職的系統安全管理員,一個人需要管理多臺主機設備,主要靠人工監視主機系統的運作管理;4)用戶安全管理方面,口令管理手段不科學;5)主機漏洞修補方面不及時,已知漏洞不能完全堵上;6)主機系統的安全管理手段主要依賴系統自身提供的安全措施;7)主機系統的日志沒有無遠程備份日志服務器;8)主機設備類型多,監測和管理手段依靠人工方式,沒有自動工具;9)系統人員管理一般從遠程管理主機,沒有全部采取遠程安全措施;10)部門分工按職能劃分,未按系統劃分。

5 分析結論:信息安全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主要分為信息安全整體需求和集體歸納。

5.1 信息安全整體需求

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組織、管理團隊,技術方面欠缺。從總體上考慮,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企業內部的信息安全組織結構的協調一致性;2)技術和管理方法的發展均衡性;3)公司內部的業務發展急迫性與信息安全建設周期性之間的矛盾;4)員工之間對信息安全認知的差異性;5)與第三方機構(供應商、服務商、應用開發商)之間的信息安全管理關系。

5.2 信息安全需求的集體歸納

5.2.1 信息安全組織與管理

根據上述對信息安全組織和管理現狀的分析,安全組織與管理總體需求可以歸納為:在組織方面,建立打造一支具有專業水準和過硬本領的信息安全隊伍;在管理方面建立相應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5.2.2 網絡安全需求

網絡安全,其目標是網絡的機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和可控制性,不致因網絡設備、網絡通信協議、網絡管理受到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導致網絡傳輸信息丟失、泄露或破壞。集體為:

1)集中統一的網絡接入認證、授權、審計安全技術;2)集中統一的網絡安全狀態監測技術;3)針對通訊網絡系統的網絡開發安全檢查工具集,包括網絡安全策略執行檢查、網絡漏洞掃描、網絡滲透測試等;4)能夠支持網絡的安全綜合管理平臺,能夠支持網絡用戶安全管理。

5.2.3 主機系統安全需求

主機系統的安全需求歸納如下:

1)諸多主機的集中認證、授權、審計安全管理技術;2)針對主機系統的安全狀態監測技術;3)針對主機系統的安全檢查工具包;4)能夠支持主機的安全綜合管理平臺。

5.2.4 數據安全需求

數據安全,是指包括數據生成、數據處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利用、數據銷毀等過程的安全。其目標是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可控制性,確保不因數據操作、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網絡傳輸、管理等因素受到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引起數據丟失、泄露或破壞。具體需求要求如下:

1)需要建立一個支持認證、授權、審計、安全等功能的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機制;2)需要建立一套數據攻擊防范系統,包括非法行為監控、威脅報警、數據垃圾過濾等;3)需要建立一套數據容災系統,能夠提供數據應急響應、防止失竊、損毀和發霉變質。

5.2.5 應用系統安全需求

應用系統安全,是指包括需求調查、系統設計、開發、測試、維護中所涉及到的安全問題。其目標是應用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可控制性,不致因需求調查、系統設計、開發、測試、維護過程受到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危害,從而導致應用信息系統數據丟失、泄露或破壞。應用方面的安全需求歸納如下:

1)需要建立一套關于應用系統分類、應用系統安全接口、應用系統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應用系統管理規范;2)需要建立一套獨立的應用系統安全測試環境,滿足應用系統上線前能夠得到充分的安全測試;3)需要建立一個基于角色認證、授權、審計的授權管理系統,能夠支持按員工的工作崗位授權管理,能夠支持事后責任追查的法律依據;4)需要建立一個統一集中的應用系統監控管理平臺,能夠支持檢測到異常的操作。

6 結束語

文章通過對福建某企業的信息安全現狀進行相關素材獲取,依照信息安全體系相關標準對整理后資料進行分析,得出了該企業的信息安全現狀的評估結論,并提出了此類企業在信息安全體系建設上的需求分析。本文的結論,對此類企業的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世永.網絡安全原理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Christopher Alberts, Audrey Dorofee. Manag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10,80~82.

[3] 董良喜,王嘉禎,康廣.計算機網絡威脅發生可能性評價指標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40(26):143~148.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第2篇

9月14日,360企業安全集團的態勢感知與安全運營平臺(NGSOC)在多家銀行、政府、企業客戶的見證下。360網神董事長兼CEO齊向東介紹,NGSOC是一款以大數據安全分析能力為基礎、以威脅情報為驅動的新一代產品。它將會成為新的安全智慧的核心,給企業與機構的安全管理運營提供了新的“大腦”與智慧協同的平臺。

大數據加速安全產品協同化

現代戰爭需要協同陸、海、空各個兵種聯合的力量才能有機會取得勝利,我們已經看不到依靠單一兵種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的例子。網絡攻擊如今就像置身于現代戰爭一樣,不能只依靠終端或者防火墻等單一產品來防范和發現各類威脅和攻擊了。

齊向東表示,傳統網絡安全防護模式已經無法應對日益頻繁的,新的和更高級的網絡攻擊。在提出了數據驅動安全理念后,360在今年互聯網安全大會上又提出了協同聯動的安全理念。希望能夠實現不同的安全設備之間的協同聯動,來提升應對網絡威脅的防護能力。

為了構建這樣一個協同安全產品,360在2016年先后了新一代的威脅感知系統(360天眼)、新一代的終端安全系統(360天擎)、新一代智慧防火墻(360天堤)。現在只缺一個情報樞紐,將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協同響應,貫穿監測與防護整個體系,來達到智慧安全的協同,這就是今天的360態勢感知與安全運營平臺,也叫NGSOC。

根據Gartner的2016年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SIEM)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產品功能方面,國際SIEM廠商都在加入威脅情報、異常檢測、行為監測、用戶行為分析功能。領先的SIEM廠商則在將其產品與大數據平臺進行整合。這說明結合大數據分析平臺和威脅情報支持將是SOC產品的未來方向。

齊向東介紹, NGSOC自身具有很多的優勢。首先,360創新性地將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平臺用在NGSOC中,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實時挖掘和分析。對海量日志進行數據分析,是確保360態勢感知和安全運營平臺有異常行為發現的能力,使得平臺可以更加準確及時地發現各種潛在威脅和攻擊,并及時響應和處置。這也是國內第一個把實時的挖掘分析、告警、響應和處置聯動起來的一套系統。

其次,態勢感知和安全運營可視化分析技術,可以將企業內外部安全態勢進行直觀的呈現。在一個平臺上既可以感知到企業外網即外部世界的安全態勢,同時又能夠可視化直觀地展示企業內部即現在所面臨的安全態勢,NGSOC都能快速定位和處置并拓展分析,從而可以保障企業業務系統的順利進行。

同時,360態勢感知與安全運營平臺對傳統SOC的革新與豐富,基本上是符合、甚至是引領業界方向的。

智能、可視化的平臺

作為一家從互聯網起家的安全公司,360一直具有濃厚的互聯網基因。360態勢感知與安全運營平臺也是360核心優勢技術集中的一個產品,除了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可視化技術。據了解,360在三年之前就開始接觸可視化技術,并參加了當時全球最大的一個競賽項目,競賽的目的就是將真實的數據拿過來進行可視化分析,看看它到底能給安全帶來哪些幫助和作用。

360企業安全集團總裁吳云坤表示,“可視化分析的作用是這樣,數據評比有時候是雜亂無章的,通過不同的眼睛和視覺,呈現出來的所謂的異常,包括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可視化可以讓人通過肉眼的方式找到。” 可視化分析技術將企業內外部安全態勢進行直觀的呈現,使得企業的管理者能夠實時掌握企業內的安全狀況,甚至對行業、地域的安全態勢進行對比;而對于安全運維人員,以資產和人為視角出發的安全管理,豐富的安全運維與服務工具,也會幫助提升日常的安全管理運維效率。

目前可視化技術已經在國內很多行業進行了應用,一些高校和競賽中也開始對此進行研究和實踐。通過可視化技術(不僅僅是數據,還有圖片等等信息),還可以實現溯源分析,甚至在一些特殊機構中可以進行間諜行為分析。

“可視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是緊密關聯的,也是研究數據的一種方法”。360企業安全集團副總裁韓永剛表示,“通過數據加圖片的方式,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一個人在酒吧晚上12點沒有動,早上6點出去了,這個人估計是喝醉了。當用圖像表現的時候可以顯示出其中意義,如果只有表格的話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描述出來,才能知道背后發生的事情。”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石油錄井 計算機網絡 遠程傳輸

石油錄井技術是在油氣勘探開發中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術,它的特點是獲取地下信息及時、多樣而且分析解釋快捷,是勘探方面信息技術的一個分支。隨著近幾年錄井指數的快速發展,新的錄井技術和方法也是層出不窮,產生了實時錄井、傳輸、檢測、處理的一系列的現代錄井技術。在信息數字化的今天,計算機在石油錄井行業中的應用及其地位已經日趨重要。

1 錄井技術的發展趨勢

錄井的參數更加的趨近于定量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網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錄井技術本身的提高,今后錄井的參數會更加的準確和靈敏,原來探測不到的數據,也會隨之的進行探測。數據的采集向著定量化的方向發展,可以更加準確的探測到地下地質的特點,明顯提高油氣層的發現率和探測的精確度。

錄井資料的采集向著更加及時的方向發展,錄井技術已經不是單一的常規的錄井,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各項的技術標準都有提高。錄井技術的多樣化的發展,所采集的信息量不斷的增加,探測對象和重點也隨之轉移,有針對性質的錄井技術也隨之發展壯大。今后錄井技術的發展要能更加及時的發現井內的狀況,實行同步的探測,這樣才能增加錄井技術的生命力。向著綜合性的方向發展,更加深入,這樣才能使錄井技術在勘探開發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2 計算機在石油錄井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錄井技術的發展注入的新的活力,是建設現代化錄井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技術應用在錄井技術上,推動了錄井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錄井技術從手工化到機械化和自動化進行了飛快的發展,使錄井技術從單方面的分析到多方面綜合化的資料分析的進程,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網絡在錄井技術中主要在遠程數據傳輸無線局域網和井場計算機有線局域網進行應用。計算機通過對資料的采集,用互聯網絡進行實時的數據傳播分析,監控勘探的過程。

計算機在錄井中的應用,對綜合評價技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采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對工作的的資料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報告,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資料整理。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進行多個礦井的勘探,從而進行數據的對比分析,得出更加可信的數據,從而建立區域結構的剖面立體圖,更加明顯和合理的使用錄井的參數。

計算機的應用,錄井數據管理和決策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先進的綜合錄井系統可以對數據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此系統可以在鉆井過程中對數據采集的信息進行存儲、實時顯示和處理應用。該系統主要包括如下軟件或軟件包:工程計算;井涌監測系統;巖屑描述資料包;綜合報告生成軟件;地層壓力軟件包;卡鉆測量與預防軟件;巖石物理特性軟件包;鉆井扭矩和阻力監控軟件;數據實時作圖及系統管理軟件,通過這些軟件對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計算機數據的傳輸,從而實現了在鉆井過程中及時的發現油氣層,現場評價地層的特點,及時發現鉆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油層的發現速度,更加有效的對油氣層進行保護,達到更好的勘探目的。

另外計算機網絡可以開發更多的實用軟件,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使數據庫的發展更加的穩固,從而形成一種定型的分析系統的模式。計算機在應用傳輸方面的便捷性和數據的精確性都是有效的提高錄井技術發展的指標,建立有效的網絡結構,對復雜地形的錄井有更明顯的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錄井公司設備及軟件生產廠商競相開發出30 余種錄井軟件,目前在用的也有近20種版本,多種錄井軟件為其發展增添了活力。

計算機錄井軟件是現代錄井技術的發展核心,在特定的要求下,錄井一般都是靠計算機錄井軟件來實現的,錄井軟件有錄井聯機和錄井脫機兩種系統構成。聯機系統主要是對信息的傳輸進行實時性的處理。

3 計算機在石油錄井應用中的安全分析

計算機存在著病毒,其感染會為石油錄井帶來威脅,一旦井場的局域網受到病毒的感染和攻擊,就將會造成數據的丟失,也有可能使錄井系統癱瘓無法使用,從而影響到探測的進度。由于現在在錄井儀器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從事錄井技術的公司所使用的硬件設施不統一,低等的設施應用在錄井中,可能會對計算機網絡的正常運行和數據采集及數據安全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和威脅。

計算機在網絡管理也同樣面臨著安全隱患,井場的技術工作人員設置的密碼口令過于簡單,因而便于破解,管理的用戶權限責任不清楚,工作人員隨意透露計算機用戶名和口令,工作人員的素質,隨意的使用計算機設備都是在管理不嚴的隱患。計算機網絡運行故障和維護的安全風險,網絡故障就是計算機的軟件和硬件所存在的故障。這些都將影響到資料的采集和存儲,使錄井作業無法正常的完成。網絡計算機的防火墻,可以對計算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完成網絡安全的掃描,過濾危險的網絡信息。

4 結論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錄井技術中的應用,錄井勘探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勘探環境復雜,地層的發現油氣層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如何有效的利用計算機在石油錄井中的應用,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錄井技術的發展在以后石油的勘探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的提供服務,結合最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從點到面,從宏觀到微觀,更加全面的的完善探測的手段。錄井技術在計算機網絡的支持之下,良好的網絡服務,需要有安全的保障。計算機本身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將來計算機在錄井技術的應用中只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的網絡安全系統,優秀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在網絡的設計過程中,做好全面的保護措施,更可能的提高石油錄井網絡和錄井數據的安全性,降低網絡系統的風險。針對不同的錄井對象,研究相對應的配套的系統設施,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快建立現代計算機錄井技術體系,是錄井技術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蔡云軍,程國英.網絡技術在錄井技術中的應用[M].2004.02

[2] 張建興.錄井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子信息;互聯網;結合

前言

電子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技術,不僅僅包括了網絡、通信及密碼等多項技術。而且在各項技術使用過程中,也是相互作用的。電子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可以維護信息傳輸的安全,避免存在黑客攻擊的現象。而且可以保證數據使用過程中的安全,作為一名高中生,對于我們將來進入社會,掌握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互聯網已經變成了當前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加強對于互聯網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將電子信息和互聯網不斷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對于現代技術的認識,幫助我們更好的工作和學習。

一、什么是電子信息技術

電子信息作為一種綜合性能力非常強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多種功能的技術。同時還結合了計算機網絡等學科,信息管理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計算機通信和傳感技術。在當前較為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主要加強對于互聯網安全的維護,以此來避免存在一些潛在性的危險。就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硬件、軟件兩個發展方向。前者主要輔助信息傳播和通信,后者主要是參與了信息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管理方面的學習。

二、電子信息與互聯網結合

互聯網系統過程中會存在一些漏洞,導致了網絡安全存在隱患。如果在操作系統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一旦遭到攻擊,就會對用戶造成一定的損失和威脅。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整個網絡和整個系統存在癱瘓的現象,導致整個網絡無法正常運轉。受到網絡設計特點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的思想特點。信息傳輸容易受到阻撓,影響信息傳輸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有些病毒和黑客也會嚴重影響到計算機的正常運行,為了確保互聯網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可以將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相互結合在一起。1.密碼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密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加強對于互聯網安全的保護。在信息傳輸過程中,由于對于外部環境的要求較高,我們在傳輸信息的時候,為了保證不被竊取,我們可以通過密碼技術,不斷構建網絡。通過密碼技術可以達到傳輸信息的安全。2.防病毒技術。互聯網在我們當前到學習和工作中,越來越普遍。但是普遍的同時,也會給我們日常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比方說病毒傳播的速度越快,對網絡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在網絡系統應用過程中互聯網和局域網之間,可以通過信息的傳輸,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加強對于病毒的防范,為信息的傳輸提供安全性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互聯網受到了侵害的現象,那就會導致需要存保存的信息存在丟失的情況。為了給用戶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在我們日常網絡使用過程中,要積極開展防病毒技術的訓練,最大強護的保護互聯網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在我們高中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通過網絡搜集一些知識,瀏覽相關的頁面和相關的內容。但是這些這些頁面中都會存在病毒,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可以減少病毒對于互聯網的侵害。3.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作為應用最為較早的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通信技術之上,防火墻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整個互聯網的安全。同時也可以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及時過濾,真正保證從根本上解決病毒的入侵。4.掃描技術。掃描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漏洞,并且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就當前我國社會的互聯網環境較為復雜,而且很多網絡系統中心存在一些變化,如果單純的加強對于網絡的管理,那么就很難實現對于漏洞的控制。所以要積極的加強對于掃描技術的引用,找到安全漏洞存在的問題,并且做出安全分析報告,確保消除安全漏洞,讓互聯網處于一種安全良好的狀態。5.入侵檢測。入侵檢測技術是一種響應和識別網絡環境內部和外部的一種技術,它應用在互聯網中可以對于網絡信息入侵事件進行及時的反映。它是一種外部的行為的檢測技術,而且在互聯網使用過程中,可以將網絡的信息中入侵事件進行及時的響應,來確保網絡環境的安全,確保信息使用的健康。通過加強對于入侵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防止互聯網頁面使用過程中存在外界入侵的現象,及時的將病毒預防和防護。

三、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的發展,為了確保互聯網的安全。在我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加強對于互聯網的管理,積極引入電子信息技術。將密碼、防火墻和漏洞掃描等多項技術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和實踐中。以此來提高對于互聯網的維護,為信息的傳輸構建安全穩定的環境。避免外界病毒入侵,而導致損失。

參考文獻:

[1]吳釔佐.基于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電子測試,2016,(20):173+175.

網絡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第5篇

關鍵詞:工業控制系統;行為審計;智能分析;信息安全

引言

伴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大量IT技術被引入現代工業控制系統.網絡設備、計算設備、操作系統、嵌入式平臺等多種IT技術在工控系統中的遷移應用已經司空見慣.然而,工控系統與IT系統存在本質差異,差異特質決定了工控系統安全與IT系統安全不同.(1)工控系統的設計目標是監視和控制工業過程,主要是和物理世界互動,而IT系統主要用于與人的交互和信息管理.電力配網終端可以控制區域電力開關,類似這類控制能力決定了安全防護的效果.(2)常規IT系統生命周期往往在5年左右,因此系統的遺留問題一般都較小.而工控系統的生命周期通常有8~15年,甚至更久,遠大于常規IT系統,對其遺留的系統安全問題必須重視.相關的安全加固投入涉及到工業領域商業模式的深層次問題(如固定資產投資與折舊).(3)工控系統安全遵循SRA(Safety、Reliability和AGvailability)模型,與IT系統的安全模型CIA(ConfidentialGity、Integrity和Availability)迥異.IT安全的防護機制需要高度的侵入性,對系統可靠性、可用性都有潛在的重要影響.因此,現有的安全解決方案很難直接用于工控系統,需要深度設計相關解決方案,以匹配工控系統安全環境需求[1G2].

1工控系統安全威脅及成因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威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3G5]:(1)工業控制專用協議安全威脅.工業控制系統采用了大量的專用封閉工控行業通信協議,一直被誤認為是安全的.這些協議以保障高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為首要目的,缺乏安全性考慮,一旦被攻擊者關注,極易造成重大安全事件.(2)網絡安全威脅.TCP/IP協議等通用協議與開發標準引入工控系統,使得開放的工業控制系統面臨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威脅[6G7].早期工業控制系統為保證操作安全,往往和企業管理系統相隔離.近年來,為了實時采集數據,滿足管理需求,工業控制系統通過邏輯隔離方式與企業管理系統直接通信,而企業管理系統一般連接Internet,這種情況下,工業控制系統接入的范圍不僅擴展到了企業網,而且面臨來自Internet的威脅.在公用網絡和專用網絡混合的情況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狀態更加復雜.(3)安全規程風險.為了優先保證系統高可用性而把安全規程放在次要位置,甚至犧牲安全來實現系統效率,造成了工業控制系統常見的安全隱患.以介質訪問控制策略為代表的多種隱患時刻威脅著工控系統安全.為實現安全管理制定符合需求的安全策略,并依據策略制定管理流程,是確保ICS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重要保障.(4)操作系統安全威脅.工業控制系統有各種不同的通用操作系統(Window、Linux)以及嵌入式OS,大量操作系統版本陳舊(Win95、Winme、Win2K等).鑒于工控軟件與操作系統補丁存在兼容性問題,系統上線和運行后一般不會對平臺打補丁,導致應用系統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5)終端及應用安全風險.工業控制系統終端應用大多固定不變,系統在防范一些傳統的惡意軟件時,主要在應用加載前檢測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對于層出不窮的新型攻擊方式和不斷改進的傳統攻擊方式,采取這種安全措施遠遠不能為終端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對靜態和動態內容必須進行安全完整性認證檢查.

2審計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

2.1系統總體架構

本方案針對工控系統面臨的五大安全威脅,建立了基于專用協議識別和異常分析技術的安全審計方案,采用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技術,利用海量數據分析,實現工控系統的異常行為監測和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實現安全可視化,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電力、石化行業工業控制系統行為審計,主要對工業控制系統的各種安全事件信息進行采集、智能關聯分析和軟硬件漏洞挖掘,實現對工業控制系統進行安全評估及安全事件準確定位的目的[8G9].審計系統采用四層架構設計,分別是數據采集層、信息數據管理層、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層和安全可視化展示層.其中數據采集層通過安全、鏡像流量、抓取探測等方式,監測工控網絡系統中的服務日志、通信會話和安全事件.多層部署采用中繼隔離方式單向上報采集信息,以適應各種網絡環境.信息數據管理層解析MODBUS、OPC、Ethernet/IP、DNP3、ICCP等各種專用協議,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存儲,優化存儲結構和查詢效率,實現系統數據層可伸縮性和可擴展性.智能分析層通過對異構數據的分析結果進行預處理,采用安全事件關聯分析和安全數據挖掘技術,審計工控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協議異常和行為異常.安全綜合展示層,對安全審計結果可視化,呈現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事件,標識安全威脅,并對工業控制系統安全趨勢作出預判.

2.2審計系統關鍵技術及實現

2.2.1專用協議識別和異常分析技術系統實現對各種常見協議智能化識別,并且重組恢復通信數據,在此基礎上分析協議數據語義,進而識別出各種通信會話和系統事件,最終達到審計目的[10G11].2.2.2核心組件脆弱性及漏洞挖掘技術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技術,實現工業控制系統核心組件軟硬件漏洞挖掘,及時發現并規避隱患,使之適應當前的安全環境.Fuzzing技術將隨機數據作為測試輸入,對程序運行過程中的任何異常進行檢測,通過判斷引起程序異常的隨機數據進一步定位程序缺陷[12-14]通用漏洞挖掘技術無法完全適應工控系統及網絡的特殊性,無法有效挖掘漏洞,部分漏洞掃描軟件還會對工控系統和網絡造成破壞,使工控系統癱瘓.本文結合電力、石化行業工控系統特點,研究設計了工控行業專用Fuzzing漏洞挖掘技術和方法,解決了漏洞探測技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問題,實現了工業控制協議(OPC/Modbus/Fieldbus)和通用協議(IRC/DHCP/TCP)等漏洞Fuzzing工具、應用程序的FileFzzinug、針對ActiveX的COMRaidGer和AxMan、操作系統內核的Fuzzing工具應用,構建了通用、可擴展的Fuzzing框架,涵蓋多種ICS系統組件.ICS系統測試組件眾多,具有高度自動化的Fuzzing漏洞挖掘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漏洞挖掘效率.生成的測試用例既能有效擴展Fuzzing發現漏洞的范圍,又可避免產生類似于組合測試中常見的狀態爆炸情況[15].采用模塊(Peach、Sulley)負責監測對象異常,實現并行Fuzzing以提高運行效率;還可以將引擎和分離,在不同的機子上運行,用分布式應用程序分別進行Fuzzing測試.2.2.3異常行為檢測技術針對工控系統的異常行為檢測,本方案采用海量數據和長效攻擊行為關聯分析技術,內容如下:(1)建立工業控制系統環境行為架構,檢查當前活動與正常活動架構預期的偏離程度,由此判斷和確認入侵行為,診斷安全事件.(2)研究行為異常的實時或準實時在線分析技術,縮短行為分析時間,快速形成分析報告.(3)基于DPI技術,對網絡層異常行為安全事件進行檢測分析.基于海量數據處理平臺實現對數據包的深度實時/離線分析,從而有效監測工控設備的異常流量,進而有效監測多種網絡攻擊行為[16].(4)應用層異常行為檢測.應用層異常行為安全事件檢測圍繞工業控制系統軟件應用展開,該功能基于應用層數據收集結果進行,支持運行狀態分析檢測、指令篡改分析檢測、異常配置變更分析檢測等.(5)系統操作異常行為安全事件檢測.系統攻擊檢測基于海量日志分析技術進行,在檢測整個系統安全狀態的同時,以大規模系統運行狀態為模型,發掘出有悖于系統正常運行的各種信息,支持系統安全事件反向查詢,并詳細描述系統的運行軌跡,為系統攻擊防范提供必要信息.(6)異常行為安全事件取證.基于安全檢測平臺所提供的多維度多時段網絡安全數據信息進行異常行為安全事件取證,有效支持對單點安全事件的獲取,達到安全事件單時段、多時段、分時段提取,進而支撐基于事實數據的安全取證功能.2.2.4安全事件智能分析技術方案把工業控制系統海量安全事件的智能關聯分析、安全評估、事件定位及回溯相關分析技術應用于分析系統,并且基于不同的粒度進行安全態勢預警.(1)安全事件聚合.采用聚類分析模型,將數據分析后的IDS、防火墻等網絡設備產生的大量重復或相似的安全事件進行智能聚合,并設計不同條件進行歸并,從而將大量重復的無用信息剔除,找到安全事件發生的本質原因.(2)安全事件關聯.系統將安全事件基于多個要素進行關聯,包括將同源事件、異源事件、多對象信息進行關聯,從而在多源數據中提取出一系列相關安全事件序列,通過該安全事件序列,對事件輪廓進行詳細刻畫,充分了解攻擊者的攻擊手段和攻擊步驟,從而為攻擊防范提供知識準備[17].2.2.5安全可視化安全可視化是一項綜合展現技術,其核心是為用戶提供工控系統安全事件審計全局視圖,進行安全狀態追蹤、監控和反饋,為決策者提供準確、有效的參考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制定決策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盡可能減少人為失誤,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安全可視化包括報表、歷史分析、實時監控、安全事件、安全模型5大類.其中,歷史分析包括時序分析、關聯圖、交互分析和取證分析.實時監控重點通過儀表盤來表現.

3安全事件評估

通過以上安全應用分析,能夠對安全事件形成從點到面、多視角的分析結果,對安全事件帶來的影響進行分級,包括高危級、危險級、中級、低級4個級別,使網絡管理者更好地將精力集中于解決對網絡安全影響較大的問題.

4安全態勢預警

為對網絡安全態勢進行全面評估,建立如圖3所示的全方位多層次異角度的安全態勢評估基本框架,分別進行更為細粒度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評估內容如下:(1)基于專題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評估各具體因素,這些具體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根據威脅內容分為資產評估、威脅評估、脆弱性評估和安全事件評估4個模塊,每個模塊根據評估范圍分為3種不同粒度.威脅評估包含了單個威脅評估、某一類威脅評估和整個網絡威脅狀況評估3種不同粒度的安全分析.(2)基于要素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全方位對安全要素程度進行評估,體現網絡各安全要素重要程度,包括保密性評估、完整性評估以及可用性評估.(3)基于整體層次的網絡態勢評估.綜合評估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狀況,對不同層次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評估.采用基于隱Markov模型、Markov博弈模型和基于指數對數分析的評估技術,對安全態勢的3個安全要素進行評估,評估所有與態勢值相關的內容;基于指數對數分析評估技術,實現由單體安全態勢得到整體安全態勢,具體參數根據不同目的和網絡環境進行設置.

5工業控制系統審計方案部署

本項目要符合電力、石化行業工業控制系統特點,提供高可用、可擴展和高性能解決方案.系統包含數據采集器、數據存儲服務器、安全審計分析服務器等核心組件,如圖4、圖5所示.(1)數據采集器是工業控制系統的末梢單元,是審計系統與工業控制各種設備、終端的信息接口.數據采集器數量依據工控終端規模進行分布式動態擴展.特定工控采集環境下,硬件數據采集器輔助探針軟件協同工作.(2)數據存儲服務器用以存儲采集和分析計算處理后的海量數據.數據存儲服務器以彈性擴展集群方式組成海量數據存儲平臺.(3)安全審計分析服務器負責數據處理、安全事件分析、漏洞挖掘等高性能安全計算和結果展示,是審計系統的計算中心.

6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农安县| 田东县| 华安县| 自治县| 金堂县| 南宁市| 邹城市| 襄樊市| 阿坝县| 特克斯县| 含山县| 庆云县| 蓬溪县| 仁怀市| 区。| 江华| 怀来县| 卢湾区| 依兰县| 本溪市| 徐水县| 玉溪市| 霍州市| 伊春市| 名山县| 平度市| 项城市| 黑龙江省| 乌鲁木齐县| 沐川县| 上饶市| 宁城县| 醴陵市| 自贡市| 合水县| 宝应县| 旺苍县| 饶平县| 确山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