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服裝設計的靈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服裝設計作為藝術范疇,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服裝的出現代表著人類對美的追求。從原始社會,人們服裝設計取材于樹葉開始,服裝設計的靈感取材就與大自然結下了淵源。大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隨著社會的變遷也在發生著變化,同時,設計師們的創作思維也跟隨著不斷的拓寬,從遠古時期以樹葉、羽毛為服裝的材料發展到麻、皮等。在那個時代,服裝設計的取材已經融合了人、服裝、自然等,從而使得服裝更充分的展示自然美。不僅中國服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大自然,西方國家也一樣,他們最為擅長的便是以自然形態的事物來進行服裝設計,即:以大自然的材料運用生動的服裝設計手法來體現服裝的自然之美,諸如:西方國家的篇幅衫、燕尾服等都是對大自然形態的直接運用。一切的一切都證明服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大自然。發展至今,在工業化社會的今天,人們對自然的追求,使得設計師們更深入的觀察自然,將自然元素進行設計思維創作,從而展示出以自然取材的獨特的服裝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如:2012年的時尚界雜志上的春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大自然中白色的水仙(如下圖1);2012年迪奧春夏高級定制展示的服裝設計靈感取材于我國云南的梯田(如下圖2);還有2012年紐約時尚裝周瑪切薩春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夏威夷的火山;2013年RamiKadi春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夏威夷熔巖流;2014年紐約時裝周春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綠色水晶;2015年戛納范冰冰所穿的“鮮花裝”設計靈感取材于大自然的花草等等。
二、服裝設計靈感理念追求自然生態美
在倡導生態環境的社會背景下,服裝設計作為與人們息息相關,象征人類社會傾向的思維也隨之走上了“自然”的道路,開始以“回歸自然”為設計的主潮流,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自然是萬物的源泉,隨著人們歲自然的渴望,對自然美好的向往,服裝作為以大眾為需求的物質范疇,在設計上開始追求自然化。就自然這方面來說,我國傳統的文化思想精髓即是“天人合一”,發展至今,人們仍然將這個理念作為是自然界的最高追求。而這個思想理念也給予了服裝設計師的創作靈感,他們在對服裝設計過程中最求自然生態的自然顯現,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讓穿衣者能夠感受大自然的存在,能夠從心理上感受自然的本質,與自然融為一體,同時展示出服裝整體的自然生態美。切實的將人與自然相融合以服裝的形式進行展示。如:現代的設計師在設計服裝過程中遵循自然的規則,以自然化的事物直接展示自己的情感,形成一定的設計一項等等,追求自然生態的自然美。以2015的“鮮花裝”為例,它熊面料的選擇到形式到造型都是直接選取自然物質,展示的也是簡約、自然的服裝設計風格,引領了今年服裝界的自然潮流發展方向。這種服裝設計理念是對自然生態美的寫意性追求和展示。
三、服裝設計靈感自然性的表達方式
服裝設計靈感是設計師在設計服裝時的構思過程開始的啟發,是產生服裝設計思路的指引,是一切服裝設計的源頭。當下社會中,服裝種類多種多樣,其在設計中融入了各種不同的元素與風格,而這些元素與風格的源頭,即為服裝設計的靈感。服裝設計靈感在服裝設計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靈感往往會造就一件舉世聞名的服飾。世界著名的法國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曾從大自然的花卉中尋找靈感,創作出一組如花似玉的花神女裝。伊夫•圣•洛朗的設計作品風格新穎別致,這與他周游全世界綜合東西南北各種設計風格的設計方法是分不開的。在他的代表作品中有熱情洋溢的西班牙風格,也有莊重典雅的中國風格;有純情奔放的非洲風格,也有高貴華美的俄羅斯風格;有色彩絢麗的畢加索式套裝,也有蒙德里安簡潔明快的色彩與線條配成的著裝等等。這些例子都充分證明,好的創作靈感對于服裝設計的巨大作用。
服裝設計中靈感來源的途徑
(1)從歷史文化中尋求服裝設計靈感。人類社會歷史從原始社會開始已有二、三百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有五、六千年。各種文化及藝術源遠流長。服飾歷來反映它所處的世界,反映著時代價值,是時代的象征,直接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所以研究歷史可以從中誘發出新的設計靈感。歷史文化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炫美的壁畫、大氣的青銅方鼎、清秀的青花瓷韻、渾樸的書法、優美的國畫等等。在前人積累的文化遺產和審美趣味中,可以提取精華,使之變成設計服裝的靈感來源。這種方法在成功的設計中不勝枚舉,例如:取材于遠古題材的獲獎作品“秦俑”、“青銅時代”“戰魂”等。
(2)從民間藝術中尋求服裝設計靈感。傳統、民間藝術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文化藝術的珍寶,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其中的許多奧妙之處仍值得現代服裝的借鑒。世界的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風俗、文化。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也有著各自獨特的節日:“潑水節”、“女兒會”、“架橋節”等,這些風俗是民眾生活中深層次的文化,它既反映了物質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群體的歷史傳承,即精神文化特征,而往往服裝裝飾就是這種反映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另外,民間的手工藝品也是服飾的來源,例如:貴州的蠟染、東陽的木雕、蘇州的刺繡等,其中一個造型、一個圖案、一朵繡花、一組配色等都是很有特點的素材,經常給創作者以每秒的靈感,例如:第四屆兄弟杯大賽中一舉奪魁的金獎作品剪紙兒,該設計用羊皮和紙相結合,平面剪紙和立體剪紙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將民間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致。
(3)從姊妹藝術中尋求服裝設計靈感。音樂、舞蹈、建筑、攝影、書法等即為姊妹藝術,它們是服裝設計最主要的靈感來源。藝術中的許多語言是相通的,尤其在這些姐妹藝術中,包含著許多服裝上所需要的信息。姊妹藝術與服裝的流行和發展有不解之緣,服裝也被稱為“凝固的音樂”、“流動的建筑”、“絢麗的繪畫”、“變幻的電影”等。在世界時裝中心的巴黎,時裝被列為第八藝術。在高級手工時裝會中和著名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中,借鑒多種藝術形式而設計的力作屢見不鮮。有些設計師是學建筑出身的,他們往往做得很成功,那是因為在建筑設計的學習中所培養起來的空間感知力在服裝設計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筑設計師的空間感知能力包括視覺空間判斷、空間建構的空間方位設置等。這些能力是以其主體的大腦中的認知加工模式為中介的,無論是看到一種建筑物還是在設計一種建筑物之前,其頭腦里就已形成了一個設想的建筑,這個表象是唯美的、合情合理的一種認知模型,當建筑師轉向服裝設計時,就會有意無意地以這種模式來設計服裝,表現為良好的空間感知力。例如:在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伊夫•圣洛朗先后推出的西班牙藝術的、俄羅斯古典藝術的、中國古典藝術的系列服裝,還有源于畢加索繪畫藝術的套裝,蒙德里安冷抽象藝術系列裝和歐普藝術系列裝等。在赫本從影的30多年里,紀梵希一直為她設計不同角色的電影服裝,長期的合作,也使紀梵希不斷從影視藝術里吸取靈感,用于創作。
(4)從日常生活中尋求服裝設計靈感。藝術的構思源于生活。宇宙的無窮變化產生著黑夜與白天,蘊含著風雨變換,運轉著四季交替,造化著江河湖海、森林草木、戈壁高原。現實社會的絢麗多姿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更給予我們以創作的來源,生活中的任何一種事物,任何一種感受都可以成為時裝藝術家的創造源泉。無論是旅游觀光、娛樂、觀摩新潮服裝或建筑,還是身邊發生的事,都可以誘發設計的靈感,生活中物的形狀、體積、質感、氣味等都是很好的靈感來源,可以根據身邊的事物誘發出新設計。比如紐扣材料,各種水產殼類色澤獨特,高貴大方;堅果紐扣堅硬耐用,質感相當高雅。除此之外,生活中常見的美都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服裝感受,我們在享受日常生活時,更要時刻注意點滴的美,讓他們成為我們服裝設計的動力與源泉。
【摘要】現代服裝設計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中,但是縱觀近年來服裝市場發展,服裝設計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服裝設計的創新性明顯不足。仿生設計主要是基于設計學以及仿生學發展起來的,主要是依靠自然萬物的結構、功能、顏色、形態等各因素作為依托,然后和仿生有機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的設計想法和概念。仿生設計思維更加貼近于大自然,將其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可以促進人和自然的統一,這對于服裝設計而言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本文主要介紹了仿生設計的相關概念,并且具體分析其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仿生設計元素;服裝設計;面料仿生;色彩仿生;造型仿生;服裝配飾仿生;圖案仿生
仿生設計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主要將自然界的原生態形象作為依托,仿生設計在模仿自然生物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功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創造性魅力,隨著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服裝設計師可以通過探索、觀察自然生物,并且從中找到設計靈感,基于生物學原理創新性設計服裝,這樣不管在服裝面料、色彩,還是在服裝款式方面都會有很大的突破,更好地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達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的目的,使服裝產品能夠更好地和大自然交融,從根本上解決服裝產品和人類社會系統、整個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自然具有多義性以及互異性的特點,在服裝設計中秉承自然設計思維,可以為現代服裝設計開辟一片新天地。
一、仿生設計的相關概念
(一)關于仿生設計的基本概念
仿生設計學也被稱為設計仿生學,屬于一門新興邊緣學科,該門學科的發展基礎是設計學和仿生學。設計仿生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自然界萬物的結構、音、形、功能、色等,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這些特征原理,然后再和仿生學的各種研究成果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提供新的設計途徑、原理、思想及方法。仿生設計學因其交叉性,不僅具有仿生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設計學的特點,但是和這兩門學科也有很大區別。具體而言,仿生設計學具有學科交叉性、無限可逆性、商業性、藝術科學性、知識綜合性等諸多特點。
(二)現代服飾仿生藝術的概念
現代服裝仿生藝術設計的靈感主要來自于自然的親切感、歷史文化的深邃淵源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深刻反省。從設計形式上來看,仿生服裝喚醒了人們在視覺上對于自然的審美需求,也更能夠滿足人們追求自然舒適的心理,充分體現了現代審美意義的價值。現代服裝仿生設計的主要依據是自然界生物的生態現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本質,而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主要源自他們對于生態形象和自然生物的文化內涵及其內在審美特征的探索,然后再整體設計服裝藝術風格以及藝術服裝的圖案、部件、色彩、面料、造型、配飾等各種造型要素,同時要仿造生態形象、生物形象的文化藝術內涵、色彩變化、肌理特征、內部構造、外形等。
二、仿生設計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分析
(一)現代服裝面料仿生
服裝材料是現代服裝設計和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要素,不管對于服裝設計、生產加工,還是服裝穿著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面料,其量感、觸感、視感、質感等各方面性能也會存在很大差異,設計師也因此會得到各種各樣的靈感,有利于增強服裝設計的表現力。面料仿生主要包括仿生面料、仿生紋理兩種形式:仿生面料主要指的是對大自然界中比較珍貴的原材料進行仿生,從而使服裝面料和原材料的整體風格及其各種性能比較貼近;仿生紋理主要是指仿造大自然事物的面料紋理設計。現代服裝設計有機結合了人性化設計以及服裝的實用功能,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游泳運動員的服裝采用的是“鯊魚皮”,這款特殊的設計結構可以有效地減少水流的摩擦阻力,便于水流快速通過。而且服裝的面料采用的是高科技面料,具有防水、輕便、快干、彈性高、阻力小等諸多性能,可大大提高游泳運動員對于水的適應能力。由此可見,服裝設計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在服裝穿著功能性方面的需求,可以使人們處于一種非常自然的著裝狀態下。
(二)色彩仿生
服裝色彩是現代服裝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視覺設計元素,也是體現服裝美的靈魂,人們在欣賞一件服裝作品時往往第一眼映入眼簾的肯定是色彩,色彩可以非常快速地刺激人們的眼球,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對于人們的情緒以及心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大自然孕育了萬事萬物,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因為有了色彩而充滿了生機和情感。在大自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純天然的色彩,成熟葡萄的紫色、青蘋果的綠色、成熟稻谷的黃色、冬季大雪的白色、秋橘的紅色等。因為服裝設計師非常欣賞大自然的顏色,所以設計出了珍珠色、蘑菇色、橘紅色、寶石藍、咖啡色、翠綠色、橘黃色等各種色彩。比如,很多設計師借鑒了美麗的鳥羽進行設計,或者是借鑒植物顏色進行設計,都會給人們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
(三)造型仿生
實際上,服裝也是一種造型藝術,集中了形式以及功能兩大主體,而且服裝造型可以表達非常豐富的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具體而言,服裝造型就是服裝的外觀形態以及外形,充分展現了服裝設計的整體效果,服裝造型的別致程度以及新穎程度決定了當下服裝的流行趨勢。一般而言,空間造型設計是服裝形體設計中張力最強的一種視覺語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設計元素,自然界萬物各種各樣的形態賦予了服裝造型更多的生命力。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仿生造型主要是基于人體的一些基本要素(如點線面體等)的情況下,探索大自然,從而獲得設計靈感,然后在服裝色彩設計、結構設計以及造型設計等方面直接或者間接地應用這些自然生物的色彩、線條、輪廓以及造型等,最后就可以形成極具空間美以及形體美的服裝造型。
(四)服裝配飾仿生
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有人借鑒生物形象設計服裝配飾,那個時期的人們常常會在自己的服裝上添加魚骨、象牙等當做服裝配飾。同時,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打完獵回來,在自己的身上會掛上自己獲得的戰利品,比如可能是動物的牙齒,也可能是動物的皮毛。這種配飾方式實際上也屬于服裝仿生配飾,但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當下服裝設計師們在仿生設計方面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不再是簡單地利用動物的牙齒或者皮毛作為配飾,而是可以借鑒大自然中所有生物形態,只要抓住自然事物本身美麗的線條,就可以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形象。比如,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已經廣泛應用到金魚、龍、蝴蝶等動物形象。
(五)圖案仿生
自然界萬物都有自己的圖案,比如花草、巖石、動物毛皮的紋理等都可以成為服裝設計師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只要服裝設計師合理應用手繪、抽紗等設計手法,就可以在服裝中融入具象或者抽象的素材,增強服裝設計的美感。在現代時裝設計中,很多設計師喜歡玫瑰、牡丹、梔子花、紫羅蘭等花卉圖案,在長裙、短裙、短袖、外套、褲子等上面設計,不僅使整個服裝造型顯得生動自然,也豐富了服裝的色彩表達,給人們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大自然是充滿生命力的,它是孕育自然萬物的本體,服裝設計師如果能夠深入探索、觀察自然界萬物形態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就可以從中尋找到很多設計創作靈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仿生設計符合“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使服裝和大自然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王蕾.論服裝造型的仿生設計方法[J].藝術百家,2006(7).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5)20-0048-01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服裝產業不斷地進行著調整和變革,在這一調整變革之下,職業技術學校和高校里的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也應該不斷地作出調整和改變以適應服裝產業的需要。培養綜合型人才是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必須要走的道路。那么,該專業如何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呢?
一、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
在工作中,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進行實際操作的基礎。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專業課程一般包括服裝材料、服裝英語、服裝結構制圖、服裝縫制工藝基礎、服裝人體素描、服裝設計基礎等。其中,服裝材料主要講授構成服裝所需的纖維和非纖維等材料的種類及特點;服裝結構制圖主要講授繪圖的工具、繪圖的方法及服裝面里的裁配等;服裝人體素描主要通過對人體的基本結構、比例等進行講授,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根據人體體型的不同而為各種體型的人設計出合適的服裝;服裝設計基礎通過對服裝色彩、服飾圖案、款式等的綜合講述,使學生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常識,掌握服裝設計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對服裝的審美能力。這些課程中的每一門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課程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每一門課程都要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讓其在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現在許多面向就業的專業,學生在畢業以后,仍然無法進行實際操作,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因而,在對學生進行了扎實理論知識的培養之后,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可從兩方面入手:
(一)在課堂中進行隨堂操作和練習
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知識的同時,可讓學生通過折紙、裁布、繪圖等方式進行隨堂操作和練習。比如,在服裝結構制圖課中,老師在講述繪圖工具和繪圖方法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行繪圖,在操作練習的過程中看看每一位同學所使用的繪圖工具和繪圖方法是否正確,如有不當之處,及時進行糾正。另外,在服裝人體素描課中,老師可讓學生為某一類特殊體型的人設計服裝,設計可通過折紙、裁布、繪圖等練習方式實現。
(二)多安排學生進行實習
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方面,光靠課堂、課后的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多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比如到服裝設計公司進行實習,即便是無薪酬的實習,也應該多鼓勵學生去做,因為這樣能大大增強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此外,還可安排學生多去觀看時裝展、時裝秀,可從電視、網絡上進行觀看,有條件的話也可到現場進行觀看,從別人的設計當中進行學習,受到熏陶。
三、培養學生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能力
市場經濟下,每一個行業為了生存,都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和創新,只要稍微停下腳步,也許就會被市場淘汰。服裝產業也是競爭極其激烈的一個產業,每一個服裝品牌和服裝類型要想在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須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既然服裝產業需要不斷地進行變革,那么與之相關的服裝設計師也必須具備足夠的創新能力。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中,也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尋找創新的靈感。許多深受歡迎的時裝,設計靈感其實都來自于生活,比如,城市的夜景、潔白的云朵、美麗的鮮花、涓涓的細流等;另外,許多文化衫也根據一些大型活動(比如,奧運會)而設計。因此,一定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比如,觀察大自然的色彩,觀察某一個地區的文化現象,在觀察和思索之后,大膽地將自己的所感、所悟記錄下來,繪制成圖像,形成靈感作品。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可通過觀看時裝展、時裝秀等實現。因為靈感是知識的積累,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之后,可多觀看時裝秀,從別人的設計中了解當下流行的是什么,緊跟潮流的步伐,也從別人的設計中獲取設計和創新的靈感。
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如今,許多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僅從業能力不強,而且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團隊合作意識薄弱,對待工作的責任心也不強。總的來說,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不夠完善。據此,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牢固掌握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服裝設計的技能操作上過關;其次要培養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耐心細致,培養其進行團隊合作,學會與同事、領導友好相處。
參考文獻:
[1]徐緩,劉瓊.淺析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能力教育的三個層面[J].山東紡織經濟,2009(3).
非紡織面料創意
非紡織面料的創意設計是指除紡織面料以外材質的服裝面料創意設計。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服裝傳統紡織材質以外的新材質層出不窮。而這些新材質所具有的特性給予服裝設計師更廣闊的創意空間與更多的靈感。服裝設計師HusseinChalayan③2000年春夏的服裝作品運用制作飛機的硬度塑料外殼作為服裝材質,運用高科技把其塑造成型,制作出簡潔的機械裙子造型,服裝局部再用金屬釘扣固定。隨著模特兒的臺步,遙控按鈕操控的塑料制作的裙子打開裙片,正如飛機起飛時打開機翼的模樣,打開后的裙擺內部露出具有鮮明對比的傳統服裝硬紗面料。這種具有工業化、高科技特性的服裝材質的運用,結合高科技操作的表現手法,服裝仿佛是架飛機需要駕駛員操控它。這款經由高科技制作出來的非紡織面料的服裝呈現出了工業化與自然、手工相互依賴的現狀。
HusseinChalayan在2001年春夏服裝作品中把非紡織品材質的創新運用與服裝設計理念的結合發揮得淋漓盡致。此系列服裝把反對暴力與戰爭作為服裝的主題與靈感。其中有一系列的六款衣裙把仿玻璃的糖果作為服裝的材質。這種仿玻璃糖果材質的服裝表面被制作成有著裂縫紋路的琉璃器的外觀。T臺上模特兒用小錘子把糖果外衣輕敲破裂。原本就有著裂縫的糖果服裝瞬間變得殘缺不全,衣片破碎落地。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服裝材質加上設計師新奇構思,把以暴力與戰爭為主題的服裝演繹得惟妙惟肖,是對戰爭和暴力給人類世界帶來的破壞的一種思考和反省。相對于HusseinChalayan擅長運用高科技創作手法而言,MartineMargiela的作品更多的是對舊的事物的再利用設計,他的服裝作品具有環保的設計理念,而他喜歡把用廢的、舊的物品作為服裝創作的靈感和物質載體也是事實。MartineMargiela用非紡織材質設計制作的服裝作品,具有鮮明的反服裝的設計理念、設計情緒,并帶有調侃時尚圈的味道。這種把舊物作為服裝創作媒材的獨特創意構思和懷舊反新的設計風格卻為他贏得了大量的顧客迷。無論是對紡織面料創意還是非紡織面料創意的服裝設計,MartineMargiela通過對二手物品的再利用設計,呈現服裝中另類美的審美標準,表達了在當今工業化背景下人們一種懷舊的情緒。他的作品引起人們對舊事物的懷念并產生一種懷舊情緒的共鳴。這種紡織面料與非紡織面料服裝創意設計給設計師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創意空間。設計師根據設計主題、設計理念和靈感的需求,尋找、運用紡織材質或非紡織材質,最后結合服裝的造型與色彩等設計元素綜合地以面料為物質載體展開服裝創意設計。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