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安全防護

一、老年人跌倒的概況和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老齡化的人口數已占總人口數的10.6%,預計2025年將達到2.8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9.3%,我國老齡化即將進入一個高峰期。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約30%的老人跌倒一次或多次,高達80%跌倒率的老人都是78歲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說,老年人的跌倒率是隨著年齡而遞增的。不論是獨居老人,還是養老院的老人,甚至是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的減弱,都曾出現過跌倒的情況。其中,5%至10%跌倒的老年人會造成腦部損傷、軟組織損傷、骨折、脫臼等身體傷害。國外有家醫院曾經對于急癥傷害就醫的進行過排名,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所導致的傷害居然排名第3位。面對這樣的數字,老年人跌倒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跌倒嚴重的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甚至會導致部分老年人因為跌倒而傷殘和死亡。年齡越大的老人就越容易跌倒,導致的傷亡幾率也就越高。

二、老年人跌倒原因

(一)身體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平衡能力日漸衰退,而且身體的各項機能也在急劇下降。有些老年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耳聾眼花、彎腰駝背、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等現象,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跌倒傷害。還有一些老人常年患有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頸椎病、關節炎、偏癱、老年癡呆等疾病都會造成老年人行動反應遲鈍,如果沒有家人的看護和照料,是極易發生跌倒等意外的。也是由于這些疾病,很多老人對藥物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長期服用一些藥物也會干擾老人身體的正常機能,有些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會造成直立性的低血壓,使跌倒的危險性又增加了幾分。

(二)外界因素

外界的環境因素也是導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那些我們看似平常的環境都會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例如,濕滑的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松垮的地毯、擁擠的鬧市、樓梯太陡等因素都會造成老人的突發性跌倒。

三、老年人跌倒的預防措施和安全防護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們要從多方面因素考慮,及時掌握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時預防,前期的預防比后期的護理重要的多。

(一)強化健康教育

不論是家人還是老年社區服務站,都要及時的對老年人普及健康保健常識,使老年人明白并且能夠記住哪些因素會導致他們跌倒,給她們帶來身體的傷害。而且要給老年人講解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鍛煉方式,例如醒來后不要馬上起床,從凳子上站起來時候不要太急,以防跌倒。

(二)加強防護措施

要定期給老年人做體檢,及時了解掌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并且對他們所處的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將那些會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隱患及時排查修理、更換。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關于老年人的防護知識,做好針對老年人跌倒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

(三)消除安全隱患

老年人的居住環境非常重要,老年人居住的房間布局要合理、安全、沒有障礙物。如老年人家中的家具有棱角的地方一定要把棱角包裹住,以防刮碰倒老人,地面的防滑措施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衛生間的防滑措施。盡量不要讓老人獨居,出門時步態平穩。做好這些,老年人的健康就多了幾分保障。

(四)完善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工作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險因素;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374-02

跌倒是指突發、不自主、非故意的改變,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1],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住院病人跌倒產生的嚴重不良后果為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時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護理費用,還可能引起醫療糾紛。我們對2010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30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以供同行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護理部不良事件上報表,2010年――2012年入住我院后發生跌倒30例,跌倒后出現損傷者共24例。

1.2 調查方法 查閱這30份病歷及護理記錄,根據護理記錄對跌倒的描述確定為跌倒,按年齡、有無跌倒史、疾病種類、所服藥物、跌倒的原因、跌倒發生地點、跌倒后出現的損傷等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

2 結 果

2.1 年齡 最小61歲,最大92歲,其中61-70歲2例(6.7%),71-80歲13例(43.3%),81-93歲15例(50%),平均(82.23±3)歲,均能獨立或靠助行器行走。

2.2 跌倒史 有跌倒史6例(20%),無跌倒史24例(80%)。

2.3 疾病分類(該次入院第一診斷) 高血壓病19例(63.3%),冠心病15例(50%),腦動脈供血不足9例(30%),腦血管意外后遺癥6例(20%),糖尿病5例(16.7%)。全部病例均有兩種以上診斷。

2.4 所服藥物 使用抗高血壓藥有17例(56.7%),鎮靜催眠藥有11例(36.7%),降血糖藥有5例(16.7%),利尿劑5例(16.7%)。

2.5 跌倒的原因 走路時站立不穩跌倒14例(46.7%),下床或從輪椅上起來時跌倒9例(30%),上廁所時起來跌倒5例(16.6%),自己鍛煉時跌倒1例(3.3%),地面濕滑跌倒1例(3.3%)。

2.6 跌倒發生地點 床邊跌倒12例(40%),病室外衛生間內跌倒8例(26.7%),走廊跌倒6例(20%),病室內衛生間跌倒3例(10%),坐椅邊跌倒1例(3.3%)。

2.7 跌倒所導致的后果 軟組織損傷12例(40%),股骨頸骨折4例(13.3%),手臂骨折2例(6.7%),硬膜下出血2例(6.7%),髕骨骨折1例(3.3%),皮膚擦傷3例(10%)。

3 護理措施

3.1 全面評估 護士在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資料,填寫住院病人預防跌倒護理評估表。此評估表為我院結合多家醫院評估表自行設計的。內容包括:年齡、既往跌倒史、神經精神情況、視聽力、疾病因素、肢體情況、藥物使用、其他8個方面共57分。篩選易跌倒的高危人群,2分為輕度危險,3-5分為中度危險,>5分為高度危險。對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險患者,在床頭懸掛紅色標識牌,寫有“防止跌倒”,中度危險患者每周評估一次,重度危險患者每周評估二次。責任護士隨時對病人住院環境評估,護士長組織護士學習跌倒應急預案,每周對不良事件因素評估一次,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3.2 干預措施

3.2.1 預防老年人自身疾病導致的跌倒 對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壓的老年病人應高度警惕,入院時應了解其暈厥史,定期監測血壓。對于高危人群,做交接班工作,護士應將病人的病情、可能跌倒的危險因素、護理采取的措施,向病人和家屬做詳盡的說明,取得家屬的配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起床、散步、如廁、洗澡等隨時有人照顧[2]。對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應詢問其發生細節,加強心理護理,緩解老年人恐懼心理。預防措施要有針對性,能夠適應個體的需要。

3.2.2 正確指導老年人合理用藥 護士給藥前應了解藥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對于使用可能增加醫院內跌倒危險的藥物,把用藥的注意事項向病人及家屬作詳細的解釋。如對于服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人,囑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床活動;服用降壓、降糖、利尿藥的病人,應遵醫囑服藥,注意用藥后反應。

3.2.3 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環境 病室布局合理、安全;光源充足,夜間設置腳燈;通道無障礙物;物品放置有序,病人經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隨手可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可使用防滑墊;調節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腳剎車;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經常檢查扶手的穩定性;呼叫器安裝在病人能觸及位置,教會患者使用床頭呼叫鈴。

3.2.4 加強心理護理 護士要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功能狀態,克服不服老、愛面子的心理,鼓勵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幫助其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并選擇正確的、適宜的活動。部分老年人因為曾經跌倒或險些跌倒而對進行某種活動失去信心,護士要幫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心,鼓勵其在正確自我保護的前提下適當活動,減少生活依賴性[3]。

3.2.5 加強健康教育 采用跌倒風險評估后,要求責任護士告知患者及家屬預防跌倒的注意事項及發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4],及時填寫告知書。提示其生活起居由臥位改為坐位或由坐位改為站立時,緩慢改變,逐漸坐起或站立。穿合適的鞋子、衣褲,夜間床邊放置便壺,減少起床次數,避免去衛生間。另外應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風險意識、急預案演練等。

4 小 結

由于老年人跌倒常由多因素導致的,因此預防措施不能是單一的,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多學科聯合干預,對預防老年人跌倒有效,因此老年人跌倒的護理重點在于正確的評估、預防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綜合預防。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與老年人跌倒相關的臨床因素.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1994,15(3):141-142.

[2] 陸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4C):10411043.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第3篇

1 降低護理風險

1.1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根據眼科門診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相關管理制度,如重要操作前的告知制度、護理投訴報告及處理制度等,并修改完善了安全操作規范程序。如:門診小手術、眼底血管熒光造影前同意書的簽署等,要求人人按標準執行,確保安全制度的落實。門診安全管理設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積極采取措施及時處理,并將患者的護理安全問題與護士的獎懲制度掛鉤。

1.2 加強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我科加強對院內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與職業道德教育,認真組織學習《醫療事故管理辦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從職業道德和法律角度規范眼科護士的護理行為。對日常的小事件、小缺點予以重視,及時處理解決,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源。定期開展門診案例回顧性分析,以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1.3 合理配備護理人力資源 護士長對排班模式進行了嘗試性改革,根據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各崗實行護士分層次配班,并實行彈性排班制,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

1.4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 嚴格執行護理查對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散瞳藥品與縮瞳藥品分開放置于固定地點,并明確標識,以免忙亂中錯拿藥品。細化核對,在核對患者姓名時,我們由以往的“護士稱呼,患者應答”模式改為“護士詢問,患者回答”。對于傳染性眼病,另設專門診室,專人診治,做好消毒隔離。診室及檢查室均配備快速手消毒劑,以便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前后進行手的消毒。

2 避免患者就診期間發生意外

2.1 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避免患者跌倒、碰傷 為避免患者在暗室內碰傷,我們規范了暗室內檢查儀器和物品的擺放,做到簡便、有序、合理。青光眼患者行暗室試驗檢查時,護士攙扶患者進行眼壓測量,我們采用面對面,護士雙手拉著患者雙手,患者前行,護士退行的方法,確保患者的安全。對低視力患者行檢查時,護士主動攙扶、引導至檢查儀器前,并注意保護患者頭部避免碰傷。診室多功能檢查臺前備有腳凳,腳凳邊緣貼有黃色醒目標識,以免患者腳下踩空導致碰傷。因眼科就診高峰集中,門診人流量大,加之有患者乘坐輪椅前來就診,造成過道擁堵,護士及時妥善疏導患者,根據掛號順序安排患者分時間段候診。對于老弱、殘疾者予以照顧優先就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碰傷的幾率。另外,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對地面積水及時清理。對于診室內必要的物品(包括儀器、電線等)妥善放置,避免有障礙物。衛生間設有坐式便盆,并有防滑標志。

2.2 提供安全、舒適的就診環境,增強患者安全感 門診禁止吸煙,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保持候診大廳及診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眼科患者有畏光癥狀,候診大廳地面及墻面多采用彩色,少用白色,以免光線太強導致患者不適。門診電腦叫診系統的使用,保證了患者在就診或檢查時一醫一患,避免他人以患者家屬名義進入診室盜竊物品。每日由護士進行診前就診流程宣教、隨機安全宣教,及時有效的解決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3 簡化工作流程,縮短患者在醫院的停留時間 針對眼科門診患者流量大且就診高峰集中的現狀,將就診流程進一步簡化。開設“快捷門診”,專門接待如拆線、換藥、開藥、體檢等用時較短的患者。護士在患者進入診室就診前先完成初步的檢查,如:視力、眼壓、電腦驗光等。節假日開設“驗光快捷門診”,為單純驗光配鏡者提供了便捷。

2.4 建立門診不良事件記錄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眼科門診加強安全護理,對工作中發生的不良護理事件進行逐一記錄,并積極提出改進措施,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如突發停電、火災、暈厥等應急預案,做到了護理工作的持續改進。培訓護士熟練掌握各種應急流程,加強護士對患者病情的觀察能力與應急能力,定期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與考核。

總之,安全和人性化護理是護理質量的重要內涵和基礎。只有安全、人性化護理有效地進行護理,才能促使患者好轉或康復,護理質量才能得到根本的體現。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種潛在的法律問題,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加強護患的交流溝通,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才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溫馨、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應用人性化護理,將會使患者在接受治時充滿信心,感受到舒適及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同時人性化護理的實施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增強了護士主動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意識,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這將為患者診療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

參 考 文 獻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第4篇

一、公共衛生組織機構建設

小高鎮衛生院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根據省市縣公共衛生服務要求,成立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領導小組,黃忠云院長任組長,刁尚倩、余燕、陳麗帆、沈云彩、葉思佳具體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二、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要求,我院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居民健康檔案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上門隨訪服務等形式,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了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截止到目前共建立紙質居民健康檔案12000余份,電子檔案建檔11931人,電子檔案建檔率99%;完整管理電子檔案11310份,完整率95%;完善電子檔案11119份,完善率93%。

(二)、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基本知識和技能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宣教。充分利用宣傳欄,及時更換宣傳內容,更新健康衛生知識,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宣傳衛生健康知識。截止目前,共設置健康教育專欄2塊,板面更新24次(其中中醫藥知識12次),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12次,受益人約3000余人,健康教育咨詢9次,受益人2500余人,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資料(vcd)12次,受益人2500余人,個體化健康教育400余人次,很大程度改變了一些群眾的不良衛生習慣。

(三)、兒童保健

對轄區內0-6歲進行保健管理,進行定期體格檢查,生長發育監測,營養指導,疾病防治等積極有效的措施,共管理兒童1500余人次。

(四)、孕產婦保健

對轄區內孕婦32人、產婦170進行系統管理:從早孕開始進行衛生保健宣教指導,定期產前檢查,并對目標人群進行了葉酸發放,投服率均達到管理要求。

(五)、老年人健康管理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共計796,為其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六)、預防接種

免費向0-6歲兒童提供12種一類疫苗的接種服務,有效的預防了各類傳染病的發生保障了兒童的身體健康。轄區內應建接種證人數171人(常住171人),實際建立預防接種證人數203人(常住171人,流動32人)。

(七)、傳染病監測與報告管理

截至12月20日無法定傳染病例報告。對疑似傳染病及時與上級有關部門取得聯系,進行了篩查處理,有效的杜絕了傳染病蔓延。

(八)、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主要是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定期進行隨訪,并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共規范化管理高血壓412人,2型糖尿病病人123人,結核病病人7人。

(九)、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

對轄區內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對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共規范化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11人。

(十)、衛生監督協管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及衛生監督協管方面,衛生院成立組織,制定了方案,并定期對學校衛生,飲用水衛生,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進行安全巡查,保障了公共衛生安全。

(十一)、艾滋病和麻風病

一年來,我院利用“麻風病防治日”、 “3.24結核病防治日”“6.26世界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設立咨詢、宣傳點,走進學校,向群眾、學生宣傳艾滋病、麻風病防治知識,同時利用每月的預防接種日向群眾播放艾滋病知識、麻風病防治知識12次,參加人數達2000余人次,有效的提高了本鎮群眾防治艾滋病和麻風病的知曉率。

截止2016年12月20日全鎮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4人,規范建冊管理,并隨訪督導41人(有3人外出打工)。抗病毒治療28人,均進行了規范的管理。共免費為孕產婦進行HIV檢測100余人次,確保已婚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

(十二)、精準扶貧

我鎮共有貧困戶90戶342人,貧困戶中外出務工19人,死亡1人,外嫁1人,勞改3人,讀書3人,截止2016年12月30日建卡86戶體檢315人,建卡體檢率93%。

三、存在問題

我院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從總體上已經進入了正常運轉的軌道,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 居民健康檔案的錄入和規范化使用有待進一步完善,動態化的管理居民電子檔案,規范的電子檔案管理是工作重點之一。

(二)存在村衛生室人員年齡偏大,知識層次低的現象。雖然居民健康檔案(紙質)完成建檔,但是怎么充分合理的使用健康檔案,村醫生還不明白。特別是個別村衛生室鎮村醫生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配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質量。

(三)衛生院人員不足,不能滿足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

(四)鎮村干部對公共衛生行政干預不夠,社會影響力不深,還沒有形成共識,有些群眾不理解不支持公共衛生工作。

四、今后工作計劃

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改變醫務人員和基本公共居民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來;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創新運行機制,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與鎮黨委政府、村委會、派出所等相關部門的聯系,掌握轄區內人口信息變化,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艾滋病宣傳,提高CD4檢查率。

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各村醫生定期開設健康教育宣傳,普及各項健康知識。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幫助群眾樹立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識,使公共衛生項目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提高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認識,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使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定期跟蹤服務,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隨訪服務,實行動態管理,以慢病人群、特困、殘疾人、低保、五保戶等群體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提高疾病知曉率、控制率、服藥率。對慢性病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或解除他們的病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老年人突發疾病應急預案范文第5篇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壽命普遍延長,社會的老齡化,使得住院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⑴,機體老化帶來的改變增加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

2008年衛生管理部門將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作為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的發生目標。

1.跌倒原因

1.1不良醫療環境

醫院由于床位緊缺,在走廊加床,夜間陪護床擺放不規范,造成病房通道擁擠,有的病房過高,床腿剎車無固定,走廊走道地面濕滑,無安全警告牌,燈光亮度不足或過于刺激的燈光,樓梯和走道沒有扶手,臺階高低不等或過高都易造成患者跌倒。

1.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判斷力差,應對各種異常情況反應慢,骨質疏松,四肢關節活動不靈,常出現蹣跚步態,身體重心前移,使身體處于前傾狀態,易出現跌倒風險,跌倒后傷勢嚴重,引起各種并發癥直接危及到生命。

1.3 心理因素

由于家庭、經濟、子女等因素,臨床中老年抑郁癥常見,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另有部分老年人不服老,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負擔,拒絕家人陪護,自身自理能力差,強迫自己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遇到事情不愿意麻煩別人,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1.4疾病因素

腦血管病人部分伴有一側肢體無力或功能障礙[2],痛風的病人伴有關節疼痛,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存在有跌倒的風險。

1.5護理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對發生跌倒危險的預見性差,參與安全管理意識差,風險評估不到位,對病人、家屬、陪護宣教和指導不夠,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病人觀察不仔細,過分依賴陪護人員。易發生跌倒的時間如:08:00-10:00、18:00―20:00、20:00―22:00,護士巡視病房不到位,使患者跌倒、墜床的發生率增加。

1.6藥物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對藥物耐受力低,敏感性高,易發生不良反應,如降壓藥、利尿、抗焦慮、抑郁藥、擴張血管的藥可以影響到患者的神志、精神、平衡、血壓、視覺、步態等,易引起跌倒風險。

1.7衣著因素:

穿著過長的褲子,過大的鞋子,不防滑的鞋底都會易引起跌倒的風險。

2.預防措施

2.1做好入院評估

對入院老年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首先做到對病人基本情況了解,詳細講解住院期間安全的一些注意事項,按分級護理巡視病房,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并采取防范措施,認真做好交接班,并記錄。

2.2合理用藥

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知用藥的反應,嚴格遵照醫囑,不隨意亂用藥,先告知用藥后的動作宜緩慢⑶。對服用安眠藥、抗焦慮藥的患者,勸其上床后再服用,以免用藥物起效后上床不慎跌倒。

2.3改善住院環境

保持病室清潔、整齊、地面干凈無積水,病房光線充足,呼叫器及常用水杯、紙應放在易取位置。在走廊、衛生間設有扶手,通道無障礙物,對開水間、衛生間有易滑設置的醒目標志。指導患者“一扶、二看、三走”⑶。

2.4防范意識的教育

護士應在病區的管理中滲透預防跌倒的教育,護士是預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環節之一,加強對護士的防范安全意識教育,便利于護士自覺建立患防范的安全意識理念。

對病房保潔工、家屬等進行預防跌倒教育,病區走道、衛生間應有“小心地滑,防止跌倒”的提示牌。

2.5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危險因素的認識。囑咐患者活動時應有人陪伴,穿合適的衣褲、鞋子,學會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提醒服用降壓、降糖、鎮靜、利尿藥時,起床先在床上休息3分鐘再下床活動,改變時應遵守“三步曲”即平臥30秒雙腿下垂30秒行走,避免突然改變引起性低血壓。夜間盡量在床上使用便器,避免夜間下床不慎發生跌倒。

2.6加強管理

護士應加強病房巡視及時發現并清楚患者的需要,主動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及時解決老年患者各種問題。及時回應患者的呼叫。定期組織護士學習跌倒應急預案,風險防范及處理措施。對高危患者重點交接班,注意細節環節交接,為病人提供安全的住院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布拖县| 卢龙县| 永清县| 星子县| 九江市| 喀喇沁旗| 岳普湖县| 富蕴县| 龙陵县| 民勤县| 康保县| 扎兰屯市| 黄陵县| 神农架林区| 漳浦县| 邻水| 牙克石市| 侯马市| 汪清县| 和龙市| 华池县| 苍溪县| 子长县| 阿拉善右旗| 宁津县| 阳谷县| 大名县| 乳源| 芒康县| 罗山县| 栖霞市| 无为县| 衡水市| 巴林右旗| 隆安县| 桃江县| 犍为县| 调兵山市| 辽阳市|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