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第1篇

全自動菌落計數/分析儀激發微生物快檢全新創新應用

迅數自動菌落計數儀/分析儀(圖1)結合常規微生物培養基,只需操作PC,一臺儀器即可實現8大創新應用。

菌落總數的自動計數

在菌落自動計數方面,儀器可以處理傳統的傾注法平板,涂布法平板,也可以處理螺旋接種平板和濾膜法平板;這項功能可以促進環境衛生、食品安全檢驗中“菌落總數”測定項目的自動化實施。自動計數菌落的速度高于500個菌落/秒,最小可以分辨的菌落直徑可達0.01mm:可構建專用計數模板以適應復雜實驗室環境,計數誤差控制在10%以內。“迅數”是采用最多的自動菌落計數儀品牌。

顯色培養基致病菌菌落自動計數

2010年國家頒布了新標準GB4789.3-2010《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標準中的第2法――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最少只需42小時即可得大腸菌群數。新標準中的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分兩步:VRBA平板計數和BGLB肉湯管復發酵證實。第一步:VRBA培養基培養后,對平板上大腸菌群的典型菌落進行計數,計數的要求是:選取菌落數在30~150的平板,計數典型大腸菌群菌落――“紫紅色,有沉淀環,且直徑不小于0.5毫米”的菌落。第二步:證實實驗,然后將證實實驗中的陽性管比例數乘以上一步計數的菌落數,再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或毫升)樣品中大腸菌群數。

迅數全自動菌落分析儀在GB 4789.3-2010上的快速計數應用:迅數儀器的自動菌落計數能力可幫助實驗人員快速準確選取“菌落數在30~150的VRBA平板”;利用彩色高像素CCD成像及Colonfast圖象智能識別軟件,迅數菌落儀能迅速識別“紫紅色,有沉淀環,且直徑不小于0.5毫米”的大腸菌群菌落,只需1秒就計算出大腸菌群典型菌落數,實現大腸菌群計數的快速檢驗。

螺旋接種螺旋平板自動計數

螺旋接種平板計數方法是美國FDA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采用,中國SN行業標準“食品和化妝品中的菌落計數檢驗方法――螺旋平板法”,于2009年2月1日正式在全國實施。儀器“螺旋接種平板分析模塊”根據美國FDA螺旋計數法則和中國SN標準指導進行螺旋平板的自動分析計數。如果企業購置螺旋接種儀,將不必再重復購置螺旋菌落分析儀。

培養基質控檢驗/菌落形態分析

儀器的菌落形態分析功能可以自動完成對平板上所有菌落的形態分析(直徑、面積、圓度等)和直徑分布統計,幫助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培養基質量控制的生物評價(如生長率實驗、菌落平均直徑/標準偏差計算等)。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培養基室從2004年底就開始使用迅數菌落儀做培養基質量控制。3M Petrifilm細菌總數測試片自動分析計數

3M Petrifilm測試片法是2008年進入國家標準的菌落總數測定新方法,受到基層食品微生物實驗室的極大歡迎。迅數G型菌落分析儀一機多用,支持最新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國家標準GB4789-2008中“3M Petrifilm細菌總數測試片”的自動分析。

微生物限度檢查濾膜平板自動計數

自動完成限度檢查實驗中濾膜法平板和培養法平板的菌落計數工作,并保留原始實驗圖象作為最完整的實驗記錄保存。

管碟法/紙片法抑菌圈自動測量

對管碟法/紙片法平板上的任意位置、多個抑菌圈的自動測量,準確、客觀、重現性高。

效價測定:儀器在完成抑菌圈自動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抗生素的二劑量法生物效價測定。

抗生素殘留測定:在抑菌圈自動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抗生素殘留量測定。

藥敏分析:儀器在完成抑菌圈自動測量的基礎上與自帶內置美國CLSl的紙片擴散法(KB法)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判別標準數據庫進行比對,自動完成待測菌的藥敏特性判斷。

β-內酰胺酶類藥物(金玉蘭酶)檢驗:迅數“抑菌圈測量”模塊對單碟(每碟含4-12個抑菌圈)測量時間小于1秒,可在自動完成平板上多個抑菌圈準確測量的基礎上結合報告“β-內酰胺酶類藥物檢驗結果陽性或陰性”的衛生部新標準規定,輕松實現舒巴坦敏感β-內酰胺酶類物質是否存在的自動化分析。

環境和測試用水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空氣、水,實驗臺表面等的細菌數量定量和實驗平板圖片保存;

消毒監測:檢驗手和高壓消毒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的細菌定量;

測試用水質量控制:支持對含低量微生物的水樣進行微生物定量的濾膜法平板計數。

菌落計數器的應用缺點分析

目前,大多數實驗室仍采用傳統的肉眼結合菌落計數器的計數方法,即借助放大鏡的觀察,用計數筆點擊每一個菌落,計數器計數每一個點擊產生的壓力電子脈沖得出總數。該方法有以下幾大缺點:

識別和記數錯漏:所有的計數都依靠對壓力脈沖產生次數的記錄,不同人員的操作產生的壓力不同就難免產生漏記,而且計數的結果也因操作人員對菌落的識別經驗不同而產生差異,系統偏差較大。

標記和修正不便:肉眼計數和菌落計數器計數都依靠計數筆在被統計的菌落上留下墨水筆跡來進行標記,因此在存在密集菌落的情況下就標記不便,而且發現誤統計時需擦去墨水痕跡導致修正不便。

效率低下:肉眼計數和菌落計數器計數都需要人工用肉眼識別每一個菌落,因此一旦樣品較多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影響研究或是結果報告的效率。

原始結果無法保存:在做完統計后,留下了一個統計數字,而對記錄和驗證實驗結果很重要的培養平板表面菌落生長狀況卻因為平板的洗掉而無法保存。

菌落計數/分析儀的應用優勢

菌落計數/分析儀器的原理是將獲取的菌落圖片數碼化,根據菌落目標和培養基背景間的偏差(顏色和亮度差異)所顯示出的數學表達不同,將目標從背景中智能識別出來。

“人工計數模式”保留了菌落計數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替代菌落計數器的放大鏡軟件可以對獲取圖象做任意比率放大,觀察更輕松;替代菌落計數器的壓力脈沖計數筆儀器可以讓我們用鼠標點擊留下標記來替代脈沖筆點擊留下墨水點,計數更輕松更準確更衛生;儀器計數完畢自動生成報告。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第2篇

果膠酶在工業上可用于果汁果酒澄清提取、果實脫皮、麻類脫膠、飼料添加劑、中藥營養液深加工以及作為天然食品的防腐劑、改善果蔬的感官品質等。[1][2]近年來,隨著我國果汁、果酒業的發展,果膠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關于果膠酶產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活較高的霉菌,對細菌的研究很少,然而霉菌生產果膠酶存在產酶周期長、耗氧量多、菌絲易纏結等不足,因此篩選具有高酶活性細菌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3]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存在,對其進行分離時應選擇適合于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成分、酸堿度、溫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種抑制劑造成只利于該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的單個菌落,通常是由一個細胞繁殖而成的集合體。但值得指出的是,從微生物群體中經分離生長在平板上的單個菌落并不一定保證是純培養。因此,純培養的確定除觀察其菌落特征外,還要結合顯微鏡檢測個體形態特征后才能確定,有些微生物的純培養要經過一系列分離與純化過程和多種生理生化反應鑒定才能得到[4] 。

2、材料與方法

2.1 含菌樣品

含菌樣品取自濟南市西郊小清河河道污泥土壤

2.2 培養基

(1)富集培養基[5] :牛肉膏5.0g/L、NaCl 5.0g/L、K2HPO4 1.0g/L、KH2PO4 0.3g/L、桔皮粉 20.0 g/L,pH 7.0。

(2)固體初篩培養基[6-7]:K2HPO4 1.0g/L、MgSO4 0.5 g/L、NaNO3 3.0 g/L、FeSO4 0.01g/L、果膠2.0 g/L、瓊脂15.0g/L、pH7.0。

(3)保存培養基[5]:桔皮粉2.0 g,用100mL蒸餾水煮沸30min,4層紗布過濾后定容至100mL,加入牛肉膏0.3g,蛋白胨1.0g、NaCl 0.5g、K2HPO4 0.1g、KH2PO40.03g、加瓊脂2.0g煮沸,pH7.0。

(4)淀粉培養基[4] :蛋白胨10.0g/L、NaCl 5.0g/L、牛肉膏5.0/L、可溶性淀粉2.0g/L、瓊脂15~20g/L。

(5)糖酵解培養基[4] :蛋白胨 10.0g/L、NaCl 5.0g/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L、pH7.6。另配20%糖溶液(葡萄糖、乳糖)25mL。

(6)蛋白胨水培養基[4] :蛋白胨5.0g/L、葡萄糖5.0g/L、K2HPO4 2.0g/L、pH7.0~7.2。

2.3 方法

2.3.1 菌株分離篩選

采集土樣后制備菌懸液,之后進行富集培養3~4天。梯度稀釋后進行初篩,同時進行計數,而后對菌株進行復篩,選取有最大水解圈的單菌落。之后劃線分離得到純的單菌落,最后對單菌落進行保藏。

2.3.2 菌株形態及部分特征觀察

在潔凈的載玻片滴上一滴蒸餾水,使用牙簽挑取適量的分離到的菌株均勻涂布于載玻片上,風干后熱固定,然后使用結晶紫染色,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2.3.3 掃描電鏡樣品的制備

(1)將菌株用培養液洗滌1~2次,

10000rpm離心5分鐘。

(2)用2.5%的戊二醛,4℃固定3h。

(3)0.1mol/L的磷酸緩沖液(pH7.2~7.4)洗滌3~4次,每次10分鐘。

(4)用不同濃度的乙醇梯度脫水,每個梯度15分鐘,然后用無水乙醇脫水2次,每次15分鐘。

(5)將菌液滴于蓋玻片上,濕法搓片,在干燥器內自然干燥。

2.3.4 生理生化實驗[4]

用固體淀粉培養基、葡萄糖發酵培養基、乳糖發酵培養基、蛋白胨水培養基對菌株分別研究淀粉水解、糖發酵、產酸反應等微生物生理生化反應,并觀察實驗現象。

2.3.5 生長曲線的測定

由于對該細菌II的生長條件不了解,因此對其生長狀況進行摸索,對以后發酵條件的優化有一定的幫助。接種7.5%(體積比)細菌II:菌懸液于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分別于25、30 和35℃,搖床(150 r/min)培養,確定其培養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440 nm,每12 h在440nm處測定吸光度。

3、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結果

3.1.1 菌落特征及計數

富集培養和初篩后,共得到兩株菌株,其中一株為霉菌,編號為I。另一株為細菌,編號為II,細菌II菌落的大小寬為0.8~1.0um,長為2.5~3.0um。

3.1.2 菌體形態觀察

(1)光學顯微鏡下菌體形態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II,細胞呈短桿狀,兩端稍細,無鞭毛,不滑動,革蘭氏染色為陽性。

(2)細菌II的掃描電鏡觀察

噴金結束后在掃描電鏡下觀察菌的表面形態。在掃描電鏡下觀察菌II為梭狀,菌體表面無鞭毛且表面粗糙。

3.1.3 菌株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菌II甲基紅試驗陽性,能水解淀粉,可以發酵葡萄糖產酸但不產氣,不能利用乳糖。通過以上形態與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試驗,結合伯杰氏手冊和真菌志手冊[8],推測菌II屬于細菌中的芽孢桿菌屬(Bacillus Cohn)。

3.2結論

(1)從自然界中篩選到一株果膠分解菌II:其菌落特點為圓形、濕性、邊緣整齊、中部隆起的黃色不透明菌落;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菌II,細胞呈短桿狀,兩端稍細,無鞭毛,不滑動,革蘭氏染色為陽性。

(2)在掃描電鏡下觀察菌II為梭狀,菌體表面無鞭毛且表面粗糙。生理生化試驗中,菌II甲基紅試驗陽性,能水解淀粉,可以發酵葡萄糖產酸但不產氣,不能利用乳糖,初步鑒定為芽孢桿菌屬(Bacillus Cohn)。

(3)菌II生長相對比較緩慢,在30℃下培養60h后細菌數量達到最大值,穩定期可以延續到96h后。

參考文獻:

[1]湯鳴強,卞矛,李瓊華.米曲霉固體發酵生產果膠酶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2):32-35.

[2]張紅霞,江曉路,牟海津,等.微生物果膠酶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2005,15(5):92-95.

[3]朱宏莉,宋紀蓉,張嘉,等.果膠酶高產菌株的激光選育及發酵條件的優化[J].食品科學,2005,26(12):161-164.

[4]沈萍, 陳向東主編,2007.微生物學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76-81.

[5]王偉.產低溫果膠酶菌株的篩選、發酵條件及酶學性質的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06.

[6]陳峰,俞吉安,張承康,等.果膠分解菌的簡便篩選方法[J].微生物學雜志,1999,19(4):63.

[7]錢微軍,陳海敏,陳建勇.大麻韌皮果膠分解菌株的分離及鑒定[J].紡織學報,2006,27(11):52.54.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第3篇

同宗配合 homothallism 同一菌體中發生自我親和的有性生殖現象。

異宗配合 heterothallism 自體不育個體在有性生殖時由兩個親和的不同型菌體進行配合的現象。

病毒 virus 由RNA或DNA及蛋白質等組成的、專營細胞內感染和復制的一大類結構簡單的微生物。

亞病毒 subvirus 只具有RNA或DNA,或只具有某些蛋白質組分,與病毒的生物學特征相類似的病原物。

類病毒 viroid 一類亞病毒,的環狀單鏈RNA病原體,能自主復制。分兩類,一類在葉綠體中復制,如鱷梨日斑類病毒(ASBVd);另一類在胞核中復制,如馬鈴薯仿錘形塊莖類病毒(PSTVd)。

病毒粒子 virion ,virus particle 又稱“病毒[粒]體”。結構完整具有侵染性的單個病毒。

核心 core 又稱”髓核”。病毒粒子的結構單位,由病毒核酸及相關聯的蛋白質組成,由核殼包裹。

核[衣]殼 nucleocapsid 由核心及衣殼共同組成的病毒粒子結構單位。

衣殼 capsid 又稱“殼體”。病毒粒子的結構單位,為包裹病毒核酸及與核酸相關聯的蛋白質外殼。

噬斑 plaque 病毒感染人工培養的單層細胞后由單個病毒粒子所產生的細胞裂解區。

噬菌體 bacteriophage, phage 又稱“細菌病毒”。感染細菌的病毒,如λ噬菌體。

微動作用 oligodynamic action 全稱“微量動力作用”。某些金屬元素在低濃度時表現出的抑菌作用。

滑行 gliding 滑行細菌和藍細菌等在固體表面緩慢移動, 并形成有黏液軌跡的連續運動方式。

群游[現象] swarming 細菌群體在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上從接種點向外進行的協調運動方式。

抗生素 antibiotic 曾稱“抗菌素”。微生物生命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級代謝產物及其衍生物,在低濃度下有選擇性地抑制或干擾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而對其自身無害。

抗菌譜 antimicrobial spectrum 被一種抗生素或化學治療劑抑制或殺滅的微生物種類。

扇形突變 sectoring,sector mutation 又稱“角變”。(1)菌落形態的局部變異,常呈折扇形。(2)在含不同細胞核群的真菌菌落上形成形態不同的扇形區域的現象。

附加體 episome 又稱“游離基因”。細菌染色體外可獨立復制的質粒,也能可逆地整合在宿主染色體中作為附加基因與其一起復制。

質粒 plasmid 微生物細胞內穩定地獨立存在于染色體外,能自我復制并傳遞到子代的雙鏈DNA分子。

黏粒 cosmid 全稱“黏端質粒”。含有λ噬菌體cos(黏性末端)位點的人工構建克隆載體,可被包裝入噬菌體顆粒而有效地導入受體細菌。

噬粒 phasmid, phagemid 一種能按照質粒或者細菌噬菌體方式進行復制的克隆載體。

根際 rhizosphere 由植物根系與土壤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圈狀地帶。它以植物的根系為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蚯蚓、線蟲等土壤動物。

衛星現象 satellitism 一種微生物在另一種微生物菌落鄰近處才能旺盛生長繁殖的現象。

菌種退化 strain degeneration 微生物群體中性能弱化的細胞占一定比例后導致生產性能下降的現象。

菌種改良 strain improvement 應用微生物遺傳與變異理論,在已經自然變異、人工誘變或雜交后的微生物群體中選出所需要的優良菌種的過程。

發酵 fermentation (1)利用微生物產生特定產物的過程。(2)無氧條件下生物體內由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參與的獲得能量的代謝過程。

醪液 mash 發酵工業中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后的液態混合物。

酸敗 spoilage, rancidity (1)由于微生物大量增殖,使發酵環境產生過量有機酸而導致發酵過程異常甚至停止的現象。(2)油脂或富含油脂食品存貯過程中,由于微生物或脂肪氧化酶作用產生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和低分子酸類、醛類、酮類等分解產物的過程。

霉變 mould deterioration 物質因受霉菌污染、侵蝕而發生變質的現象。

大腸菌值 colititer 采用規定方法定量檢測到1個大腸菌群細胞所需的水樣毫升數,為大腸菌指數的倒數。

大腸菌指數 coliindex 1L水中含有的大腸菌群的菌數,用以表示水受污染的程度。

病原體 pathogen 能使人、宿主動物或植物等發生疾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

帶菌者 carrier 攜帶病原菌,但沒有臨床癥狀的個體。

機會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又稱“條件致病菌”。只有在寄居部位發生改變、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條件改變時,才能夠引起疾病的細菌或真菌。

釀造 brewing 利用微生物發酵制取食品的過程。

陳釀 aging 又稱“后熟”。釀造酒類和食醋等發酵食品工藝中,為改善產品品質而將完成主發酵的產品在特定環境中儲存的過程。

曲 qu 用糧食或糧食的加工副產物培養微生物所制成的含有大量活菌體及其酶類的發酵劑。

麩曲 bran qu 以麩皮為原料,接種純種微生物制備的一類糖化劑和發酵劑。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第4篇

關鍵詞:菌核;真菌;抑菌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S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5-0289-01

油菜菌核病又稱菌核軟腐病,俗稱白桿、空桿、麻桿、爛桿、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防治主要采用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的方法,雖然對生物防治的研究報道較多,但大部分研究結果仍然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對于利用生防細菌防治的研究主要為篩選試驗,對其防病機理缺乏深入研究。本實驗取樣于不同油菜地的土壤進行病原物的分離與鑒定,弄清楚油菜地常見的幾種真菌及其抑菌性,對于防治油菜相關病害很有意義。

1 實驗內容

采集油菜地的土壤進行真菌分離純化,通過實驗結果分析對比它們之間的真菌種類有什么大同小異,分離出的真菌對油菜的生長有什么樣的影響,有沒有使油菜致病。

1.1 實驗過程

(1)樣本采集:采用五點采樣法分別采集剛收獲過后的菜地和表層1~35 cm深度范圍內的土壤樣品,充分混勻后取定量土壤樣品制備土壤懸浮液。

(2)土壤懸浮液的制備:稱取10g土壤置于盛有90mL無菌水的250 mL滅菌三角瓶內,充分振蕩10min,制成10-1的稀釋液,然后進行10倍倍比稀釋至10-3。

(3)土壤真菌的分離:

①制備加有氯霉素和孟加拉紅的馬丁瓊脂培養基。

②用稀釋平板法,此種方法在土壤真菌分離中最常用,用無菌水將土壤稀釋后得到的懸浮液,將一定量稀釋懸浮液均勻涂抹于培養基上,菌落長成后,將單個菌落挑出。

③培養:將接種土壤浮液的平板倒置于28°的溫度區培養3-5天。

④挑菌純化:從長有單菌落的平板中選取菌落轉接斜面。

(4)真菌鑒定:真菌培養基采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

①制備平板:將15-20毫升溶化后冷卻到50度左右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

②接種:在培養基表面劃線接種。

③倒置平板:于最適溫度下培養1-2天。

④觀察菌落的形狀、大小、邊緣、表面、隆起形狀、透明度及培養基的顏色等。

1.2 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設4個處理:(1)土壤未滅菌與菌核表面消毒;(2)土壤未滅菌與菌核表面未消毒;①土壤滅菌與菌核表面未消毒;②土壤滅菌與菌核表面消毒。

孟加拉紅瓊脂培養基對于計數來說最常用,松膏培養基可兼顧計數、分離和鑒定,適用于大多數土壤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尤其適宜于木生真菌的分離,并且孢子與菌落同步形成,菌落不擴展,可獲得較好的測數結果,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培養基。土壤真菌中,無性態真菌(半知菌)占很大比重。無性態真菌中又以絲孢綱真菌所占份額最大。由于基本上無法通過生殖隔離試驗來測定無性態真菌成員之間的親緣關系,在培養過程中,觀察真菌的形態特征和性狀,如菌落的顏色、分生孢子的形態和菌絲的顏色等。查看文獻從中學習,思考每次的方案。

1.3 實驗主要設備、儀器及藥品

(1)設備、儀器。

天平,燒杯,電爐,試管,三角瓶,棉花,橡皮圈,標簽紙,量筒,滅菌吸管,玻璃棒,鑷子,漏斗,分裝漏斗架,顯微鏡,玻片等。

(2)藥品。

葡萄糖,蛋白胨,1/3000孟加拉紅水溶液,鏈霉素,瓊脂,KH2PO4,MgSO4.7H2O,等。

2 結果與分析

從未滅菌土壤與表面消毒菌核、未滅菌土壤與表面未消毒菌核這兩個處理中從油菜菌核表面分別分離到4株和3株不同種類的真菌;其它兩處理未能誘捕到任何真菌,表明以上真菌來自土壤而非菌核。7株菌株純化后回接到表面消毒的菌核上。20d時從土壤中取出菌核,少數菌核破碎,大多數菌核變軟,表面長有大量孢子,顯示已經被分解。經鑒定,這三個菌株分別屬于短帚霉、哈茨木霉菌和棘孢曲霉。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研究表明,短帚霉、哈茨木霉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Asp-1對油菜菌核萌發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致死率均在78%以上。木霉菌作為生防菌已有很多的報道,木霉菌生防作用的生化機制主要包括:代謝幾丁質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種胞外酶,強烈水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細胞壁,抑制病原菌生長與繁殖。但曲霉作為生防菌尚未見報道。將三述的三種真菌用于制作生防制劑,有助于肥田,提高土壤的活性,對保護農業環境和提高食品安全很有效果,生物防治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陳天壽.微生物培養基的制造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2]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3]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不同微生物菌落特征范文第5篇

關鍵詞:清防蠟菌 實驗 效果

清防蠟是當前油田生產的重要課題之一,傳統的采用清防蠟藥物投入的方式,巨頭作用時間短、污染環境、投入次數多以及投入成本高的特點,導致清防蠟工藝的消耗較大。克拉瑪依油田通過反復試驗,針對是當前陸梁或彩南油田原油中石蠟組分,選配出1組生物降解能力強的復配菌種。采用微生物清防蠟的主要原理,是通過微生物對原油中的石蠟進行降解,從而改善原油的流動性,增加油井產量。本文采用室內試驗的方式,對克拉瑪依油田采用的包含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的負荷菌種的清防蠟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該菌種能夠有效的清防蠟,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一、材料與方法

1.實驗材料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克拉瑪依油田采用的生物降解能力強的復配菌種,采用的油水樣是克拉瑪依彩南和陸梁油田的單井原油,原油的密度平均為0.867g/cm3,含蠟量平均為25.7%,含膠量平均為16.2%;油水樣屬于NaHCO型。所采用的培養基是從克拉瑪依油田的污水中加入硫酸鎂、氯化銨、磷酸氫二鈉等,并且保證培養液的pH值為7.0-7.2。

2.試驗方法

2.1 樣品采集與檢測

根據微生物清防蠟的特點,結合克拉瑪依油田采油區的樣品參數,選擇40多個高含蠟的油水樣品。參照SY/T5119―1995中的分析方法,對所采集的油水樣品進行樣品分析與檢測,采用柱層析法檢測油樣組成、全烴色譜分析原油樣品組成,確定原油的流變性。

2.2 微生物菌種分離培養

在50℃富集培養72h,并且將所培養的樣品于將固體石蠟作為單一碳源的培養皿中,恒溫下排樣出單菌落,將不同特征的單菌落于石蠟培養基中反復劃線分離,選配出1組生物降解能力強的復配菌種。

2.3 分離菌種的生物學特征鑒定

將培養皿上的菌種進行觀察,觀察菌種的菌落特征,并且采用顯微鏡觀察菌種的形態、運動特征以及革蘭氏染色類型。

二、性能評價

1.降蠟除膠效果分析

清防蠟菌對于原油的含蠟以及膠較量的影響如表1所示,可以將樣品4菌種作為清防蠟用菌種。取對數期培養液,采用懸滴法觀察菌種的運動狀態,經過革蘭是染色后,可以觀察到菌種的長度為1-4μm,而且寬為0.4-0.5μm,菌種中主要有兩種形態的菌,其中之一呈現桿狀、單生的形態,而且具有奪氧機制與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性;另外一種細菌無莢膜、周生鞭毛,呈現革蘭氏陽性,需氧。根據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統-鑒定細菌名錄數據庫對比分析可知,這兩種菌種分別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

2.對原油族以及原油蠟晶形態組成的影響

與未接菌的空白原油相對比,采用對樣品中的油樣成分與蠟晶形態進行測定,可以發現樣品中的原油組成以及原油蠟晶形態出現明顯的變化。通過微生物降解之后,原油中的樣品的原油蠟晶形態逐漸分散形成W/O型空間網狀乳狀液,對于蠟晶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油樣的流動性能有所提升。經過微生物清防蠟菌的作用,顯示出微生物清防蠟菌能夠有效的分解油樣中的芳烴成分,并且抑制蠟晶的形成,對于改善原油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防蠟效果

微生物防蠟試驗參照化學防蠟標準Q/CNP-XJ0504-2004,稱取30.0g含蠟油樣,加入2.00ml菌液,再加入30.0g油樣,空白用2.00ml自來水代替,搖勻培養72.0h,用倒瓶法測定其結蠟樣。結果見表2

三、現場應用效果

1.試驗機采井的選擇

根據陸梁采油作業區的洗井計劃統計表,選擇加藥量多、洗井次數多、易結蠟的4口井作為試驗井,為了保證微生物清防蠟菌的有效性,應該參照財經含水5-80%的區域為主,在實驗前,先對試驗井進行熱洗,保證井溫低于85℃,泵效不低于40%。

2.施工方案

選擇化學清防蠟劑作為清防蠟的井,熱水洗井后1d加入100kg菌液,初定以10d為加藥周期,每次加入50kg菌液,通過對清防蠟的效果對于加蠟周期、防蠟效果進行評價。

3.應用效果

通過洗凈后直接加菌的方式,對復合菌與化學藥劑的試驗效果繼續擰對比,通過兩個月的試驗后,4口井都表現出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場實驗4口井的清防蠟應用表明,該復配菌種清防蠟防蠟有效率達到90%以上,加藥周期有10天延長到38天,而且用量少,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四、結論

1.篩選出1組清防蠟用的復配菌種,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能夠滿足克拉瑪依陸梁油田的油井清防蠟的使用條件。

2.在實驗室中,微生物防蠟效果能夠有效的改善原油中的蠟質成分,降低蠟晶的形成效率,并且能夠使空白原油的含蠟量降低(10~20%),含膠量降低2~3%。防蠟率達到89%以上。

3.現場實驗4口井的清防蠟應用表明,該復配菌種清防蠟防蠟有效率達到90%以上,加藥周期有10天延長到38天,而且用量少,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石门县| 腾冲县| 余姚市| 连云港市| 大邑县| 武安市| 稻城县| 德令哈市| 邵东县| 定西市| 临漳县| 灵寿县| 漳平市| 瑞金市| 临沂市| 金门县| 黄浦区| 陵川县| 长子县| 翁牛特旗| 姜堰市| 无极县| 安岳县| 东安县| 长岛县| 太和县| 乡宁县| 滁州市| 襄汾县| 紫金县| 松阳县| 西贡区| 昆明市| 当涂县| 江孜县| 方城县| 广灵县| 富民县| 额尔古纳市|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