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建筑施工;風險評價;危險源;LEC

中圖分類號:TU6

建筑工程體量、高度、跨度越來越大,結構形式多樣化,技術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施工現場作業環境復雜,人、機流動性大,生產條件惡劣,存在的重大危險源不斷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頻頻發生。因此,對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和評價,提出針對性的預控措施,對于安全生產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建筑施工企業的特點

每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從職業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業有更明顯地區別于其它行業的特點。

1.1組織結構方面的特點

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的領導層和管理層是固定的,即常設的,而從事施工活動的項目經理部則是變動的,即非常設的。

1.2施工活動的特點

施工活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①露天進行,直接受風、雨、雷、電等自然界因素的影響;②在大范圍內分散進行施工活動,控制難度較大;③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施工,為不同的行業服務,涉及的行業要求、地方政府的要求與法律、法規的要求復雜;④同一現場往往有幾個乃至十幾個建筑施工或安裝隊伍共同施工,交叉作業,互相影響;⑤施工的季節性強;⑥人員的流動性大;⑦連續高強度作業,休息環境差。

1.3施工現場的特點

一般情況下的施工活動、貯存、運輸、吊裝,與生活區不能明顯地予以隔離。供水、供電、道路都是臨時的并多單位共用。設施是臨時的,而且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施工總平面布置,管理難度很大。

2建筑施工現場危險源辨識

國務院頒布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等有關條款是進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辨識的重要依據。

2.1施工場所重大危險源

施工場所重大危險源指存在于施工過程現場的活動,主要與施工分部、分項(工序)工程,施工裝置(設施、機械)及物質有關。主要重大危險源有:

(1)腳手架(包括落地架、懸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撐、人工挖孔樁、基坑(槽)施工,局部結構工程或臨時建筑(工棚、圍墻等)失穩,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機、施工電梯等大型起重設備的安裝、拆除、運行過程中,因違規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機械傷害及物體打擊。

(3)高度大于2m的作業面(包括高空、洞口、臨邊作業),因安全防護設施不符合或無防護設施、人員未配系防護繩(帶)等造成人員踏空、滑倒、失穩等。

(4)焊接、金屬切割、沖擊鉆孔(鑿巖)等施工及各種施工電器設備的安全保護(如漏電、絕緣、接地保護)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員觸電、局部火災等。

(5)工程材料、構件及設備的堆放與搬(吊)運等發生高空墜落、堆放散落、撞擊人員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淺巖基及隧道鑿進等爆破,因誤操作、防護不足等,造成人員傷亡、建筑及設施損壞等。

(7)人工挖孔樁(井)、隧道鑿進、室內涂料(油漆)及粘貼等因通風排氣不暢造成人員窒息或氣體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臨時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中毒意外;工地飲食因衛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體中毒或疾病等。

2.2施工場所周圍地段重大危險源

施工場所周圍地段重大危險源存在于施工過程現場并可能危害周圍社區的活動,主要與工程項目所在社區地址、工程類型、工序、施工裝置及物質有關。主要重大危險源有:

(1)鄰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區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鐵、豎井、大型管溝的施工,因為支護、頂撐等設施失穩、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場所破壞,往往引起地面、周邊建筑和城市運營重要設施的坍塌、塌陷、爆炸與火災等。

(2)基坑開挖、人工挖孔樁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圍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傾斜、開裂、倒塌等。

(3)鄰街施工高層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臨空(街)作業面,因無安全防護設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腳手架、滑模失穩等墜落物體(件)砸死砸傷人員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淺巖基及隧道鑿進等爆破,因設計方案、操作、防護等原因造成施工場所及周圍已有建筑及設施損壞、人員傷亡等。

3建筑施工安全風險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風險因素大致由作業風險、地質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材料因素、人員因素等組成,有時幾種因素相互交叉產生,但總的來說,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

3.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和人的失誤,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環境因素,如身體素質差異、身體狀態(疲勞、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壞等。

3.2物的不安全因素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質的能量,當能量意外釋放,可能引發事故,這種可能稱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來源于高處作業、地質條件、環境條件、機械設備、材料等五大方面。

4建筑施工安全風險評價方法

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對所有已經識別的危險源嚴重程度進行分級,評估風險的可容許性、確定風險等級,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4.1建筑施工安全風險評價的基本方法

對于建筑施工類,風險評價可以有定性評價、半定量評價及定量評價3類,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評價法與半定量評價法。具體操作方法有:

(1)直接判定評價法。如對照經驗法、類比法、物體材料性質分析法等。

(2)安全檢查列表法。如公司級、工地級、班組崗位與專項性安全檢查表(起重機械、電氣設備設施、吊裝作業、明火作業、危險化學品等)。

(3)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

(4)故障樹分析法(FTA)(或稱事故樹分析法)。以故障、事故、事件為起點,作為頂上事件,然后按照邏輯關系,分析其可能產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狀態。

4.2建筑施工安全風險LEC評價法

采取“打分”的辦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數,然后根據總的危險分數來評價其危險性。危險性即用下式表示: D(危險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C―危險嚴重度。將收集的信息按標準評分,并計算三個指標的連乘積,得出D值,并按照分值區域判斷其風險程度,D值越大,說明風險越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5結語

通過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用打分法對三個主要因素進行打分,運用公式計算出危險性大小,最后根據危險性分級原則定性給出評價結果,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減少了評價結果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評價,是加強施工安全生產管理,預防重大危險源發生的基礎性的工作,應當引起廣大施工企業的重視,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建設施工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盧嵐,楊靜,秦嵩.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綜合評價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3,36(9):46-51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市建設施工;危險源辨識;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我國建筑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隨之產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顯得非常的重要。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危險源的辨識工作比較復雜,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于是在組織開展上,強調管理的有效性和監督的力度,已落實各項危險源的辨析工作。目前,在防治危險源中,多以強化管理、健全監督體制、改善施工技術等,來強化施工過程的方方面面。這點對于全面的防治危險源的發生,具有較好的實效性。

一、城市建設中危險源辨析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問題也尤為突出,尤其是對于施工危險源的辨識,對于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實質性的意義。目前,城市建設施工具有復雜而漫長的特點,施工領域較廣,不同程度的作業模式,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其中,機械損傷、爆炸、高空作業等,都是建設施工中的主要危險源。建筑施工的復雜程度,決定了其較大規模的施工隊伍,多工種的施工環境,增加了不確定危因素,加劇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難度。并且,現代建筑施工對于工程技術和工藝有著較高的施工要求,在施工操作中,都潛藏著危險因素,一個環節的施工失誤,都可能出現安全事故。這點在建筑施工中十分的頻發,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我國建筑施工的專業性欠缺。同時,施工單位的專業素養不同,在各施工單位的協調作業中,易發生工程施工不協調、施工工藝控制不到位的諸多安全問題。

建筑施工過程的管理體系構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危險源的辨識,以全面控制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現代建筑施工的危險源控制,多是基于施工前期,對于工程的環境、工藝要求、工程結構等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以便形成連貫性的施工環境。并在工程的關鍵施工內容上,要進行全面的實時監控,以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在施工前期做好危險源的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的危險系數,最大程度的在施工前對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清除,進而確保了施工過程的施工環境,減小安全施工的發生。

二、城市建設施工中危險源的分類

城市建筑施工具有特殊性,在進行全面的施工建設前,需要進行工程危險源的辨識,以便于過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在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前,首先對于危險源進行分類,其主要分為施工現場和施工周圍的兩種危險源。

施工現場的危險源是主要的危險源,其包括起重吊機、腳手架、施工電梯的運行、基坑施工、高空作業、空口作業、施工人員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出現諸如人員踏空或滑到的事故;在焊接作業中保護措施不全面,出現諸如漏電或觸電的事故;建筑材料的運輸,在高空發生墜落的危險,造成施工人員被砸的事故;工程爆破施工中,基于操作的失誤,造成較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建筑室內裝修,由于空氣不流通出現,人員中毒的施工;在化學建材的運輸和使用上,操作不規范、防范措施不到位,以至于出現火災或人員中毒的事故;施工環節惡劣,尤其是施工飲食不衛生,出現較嚴重的集體中毒事件。

施工周圍的危險源比較分散,危險性同樣較大。在隧道、地鐵工程的施工中,基于隧道施工技術不規范,支護設施的穩定性缺乏,造成施工的坍塌事故,并且地表建筑結構也會造成較大程度的損壞,諸如出現地表建筑結構倒塌、爆炸等危險事故;在基坑的施工中,基于人工挖樁施工,造成地質出現一定程度的沉降,進而影響地表建筑物的穩定性,出現開裂或傾斜的危險;在高空作業中,基于防護措施不到位,施工的腳手架不穩,出現砸傷人的危險;在工程爆破和拆除的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防護措施不到位,以至于工程施工造成周圍建筑結構較大的損壞,以及相關的人員傷亡。

三、建筑施工中危險源的辨識方法

在進行全面的危險源的辨識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基于實際的建設施工,總的具體起來,主要基于如下方面:

1、施工單位要重視安全管理工作,給工程監理人員足夠的時間和人力,體確保危險辨識工作的全面開展。

2、組建一支專業素養高、技術過硬的辨識工作小組,復雜工程建設施工中,各危險源的辨識工作。

3、強化辨識人員對于工程的認識,以及危險源的了解。并在相關法律規定下,遵循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

4、明確辨識工作的范圍,尤其是辨識作業的活動點和范圍。進而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和危險系數的評估。

在進行危險源的辨識中,多以調查、安檢、經驗法為主。調查法主要基于工程的工作流程,對施工的現場進行安全調查,進而辨識危險源;安檢法在實際的危險辨識中運用廣泛,主要基于組建的辨識專家組,通過編制好的辨識安檢表,進行工程各危險源的辨識;經驗辨識法多以辨識內容為主體,再結合相關的經驗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在實際的辨識工作中,危險源確定的主要表現面如下:危險源是具有引發事故安全施工的危險因素,并在該危險源下,造成人員和財產上的損失,以及較大的社會影響。施工危險源多發生在隧道施工、起吊作業、高空作業、電氣等方面,比較的繁雜而分散。在危險源的辨識中,要切忌出現遺漏的問題。要綜合好施工條件和環境,對于工程施工、操作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考慮異常或突況下的危險因素。

四、建筑施工中危險源的防治措施

1、強化安全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要認真落實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規范施工的安全管理。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責任到人,以明確的責任制來強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施工的安全管理涉及工程的方方面面,這就強調安全管理要做到全面,設置合理的管理部門,以協調安全管理的全面開展。同時,安全管理工作,強調了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工程的安全管理。

2、完善安全監督機制

建筑施工具有特殊性,其較高的危險性,決定了構建監督機制的必要性。目前,各市都設置有安全監督機構,然而監督機構的人員、經費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所以,在完善安全監督機制的過程中,要落實監督機構的建設工作,并基于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業規范,進行工程安全施工進行有效的監督,以強化施工過程中對于危險源的規避。

3、改善建筑施工的技術

施工建設中的危險源,很大程上源于工程施工的技術不到位,陳舊的施工工藝仍廣泛的運用于工程施工之中。所以,要改善施工技術,以現代化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建設,可以減小經驗施工或錯誤施工而出現的各類危險源。同時。在建設施工中,強化施工安全技術的標準,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并且,施工技術的改善,需要強化施工隊伍的專業培訓,以提高其作業的水平和職業素養,進而可以有效地規避諸多人工因素下的危險。

結束語

現代城市建設施工,強調了施工的安全性和高質量性。于是,關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成為工程管理體系的重要部分。在安全管理中,危險源的辨識非常的關鍵,在實際的施工建設中,要進行全面的辨識工作。同時,在對于危險源的防治上,強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施工的安全性,以便于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劉鐵民.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M ].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

版社, 2008.

【2】徐立松. 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控制研究[ J]. 山西建筑,2010

【3】王振,宋文華.淺議建筑施工企業重大危險源辨識[J].建筑安全,2010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工程施工危險源控制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GB/T28001-2001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combining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ntrolling the hazards and hazard control measures. Prevent result in security hazards caused by accident injury or property damage, make a norm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Hazard control in order to ensure safety, reducing safety accidents, through to the risk of major hazard control effectively to contain all kinds of accid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zards;contro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530.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危險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以下簡稱標準)中的定義為: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對危險源進行有效的控制,能夠對企業的常規及非常規活動、所有進入現場的人員的活動、工作場所的設施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是消除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的有力手段。鐵路工程施工點多線長涉及面廣,在貫徹執行標準時如何對危險源進行控制,現就我單位從開始貫徹執行標準并取得成功的事例,談談自己的經驗和認識。

一、正確全面地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及評價

一個單位只有對自己所面對的以及潛在的危險源進行全面的認識,了解其危害的程度、結果及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而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與評價又是標準中規定且必須執行的要素之一。

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評價首先要了解危險因素的分類,參照GB641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并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發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可將建筑施工危險因素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重傷害、電、溺、燙、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其次要按標準的要求考慮危險源存在、發生、發展的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最后要正確選用辨識及評價方法。辨識方法常用的有工藝流程分析法、現場觀察、問卷調查、事故樹分析等,經過實踐,我認為在建筑施工企業應該首選工藝流程分析法,因為按照單位工程的施工工序層層進行分析,可以把每道工序、每個部位的危險因素及可能導致的事故一目了然地顯示在大家面前,效果比較直觀,其他方法可以作為對工藝流程分析法的補充,在一些新的項目開工前,向其他有經驗的人員和單位進行安全方面的調查,是必須履行的工作程序之一;用事故樹法對自己或同行業的其它單位過去發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發生的主、客觀因素,對危險源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危險源的評價方法常用的有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直觀評價法、經驗分析法、風險評價法等,要根據危險源不同階段的性質、特點和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及習慣具體靈活選用,其目的是為了評價出真正需要特別關注的危險源。

二、分級管理,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有效的控制

對危險源的控制,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的事情,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共同利益,因此要按照逐級負責的原則對危險源進行分級管理控制。

1、公司級的宏觀控制

公司對項目部上報的各類各級重大危險源及控制措施每月進行評審。由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組織,參加人員:公司總工程師、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工程部部長、工程部主管工程師、安全質量環保部工程師等相關部門人員。公司安監部負責公布本公司各類重大危險源清單;分管副總經理安排重大危險源的機動檢查;安監部負責組織對項目部各類重大危險源辨識與控制情況的檢查,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在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后,應對每一個重大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組織措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辨識出公司范圍內的危險源,進而評價出重大危險源清單,制定控制措施。

2、項目部級的具體控制

項目部是工程項目的直接完成單位,是直接面對危險源的最基本單位。項目經理是其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接受公司對其的考核。在工程正式開工前要由項目經理組織,總工程師牽頭,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對本工程所涉及的危險源進行全面的辨識、評價,對辨識出的重大危險因素應體現在施工組織設計與安全專項方案中,編制相應的專項措施(方案),對重大危險因素進行控制。每一項重大危險源都要有控制措施、目標、管理方案、實施部門、檢查部門、檢查時間。與重大危險因素有關的部門應制定管理方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使施組(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切實落實到實處。各級專職安檢員負責對本職責范圍內的重大危險因素的控制進行監督,掌握重大危險源的數量和分布狀況,經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險源名錄、整改措施及治理情況。制訂和實施項目施工安全承諾和現場安全管理績效考評制度,確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長效機制,確保其及時有效的實施;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一切重大危險因素均處于受控狀態。此外,項目部在施工作業條件、環境、人員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必須進行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評價,更新危險源控制方案。對于施工中的一般危險源,項目部也要在施工中進行控制,每一個員工都要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按規定正確設置防護裝置、警示標識,正確佩帶及使用防護用品、用具,項目部要制定全面詳細、便于督查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標準,嚴格進行檢查、獎罰,形成處處有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崗位責任和工作標準,人人時時事事保安全的良好的工作氛圍。

項目部安檢部門對危險源的控制情況定期進行收集、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和改進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處。

3、工班級的專項控制

施工班組直接面對危險源,他們不但要保證自己所承擔的或其它的施工工序中不受到安全傷害,而且要保證自己所承擔的施工工序不對其他人造成安全傷害。加強安全施工培訓教育,全體動員,人人參與,尤其是以事故預防為主的重大危險源風險控制的安全教育。班組長是班組的管理者,負責組織、監督、檢查班組成員對控制方案及安全技術交底的執行,了解對危險源的控制情況并及時向有關的主管部門、人員反映。班組成員首先要經過安全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在施工中不但要做到反對違章指揮,反對違章作業,反對違反勞動紀律,而且必須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經過大家的共同能力使各種危險源始終處于有序可控的安全狀態。

三、對危險源進行控制必須與其他的管理方法相結合

標準制定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傳統的安全管理與先進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一個標準的規范或體系,使之更加規范化,更具有廣泛性、普遍性及通用性,因此吸收傳統管理中的精華,按標準規定的要求去執行很有必要。

1、與事故易發控制辦法相結合

我單位多年來一直在執行事故易發控制辦法,辦法要求各項目部不僅在開工前必須明確并填寫事故易發控制點,而且要經過項目部安全檢查員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事故易發點檢查表的具體規定進行檢查確認后,方可正式開工,開工后還要不定期的進行復查。事故易發控制點要求必須填寫易發部位、發生事故要素、預防措施、安全標記、責任單位、責任人、監控部門、檢查落實情況;檢查的項目包括施工現場一般安全規定、基礎開挖、土石方施工、模板安裝與拆除、高處作業、腳手架與起重作業、隧道作業、施工用電與機械設備、汽車交通運輸、季節性施工、既有線橋涵頂進、復線鄰線既有線石方爆破、既有線施工防護等,在每一個項目中又規定了具體的檢查內容,這些項目及內容都是我們根據多年的施工經驗并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安全控制要點的總結,是符合標準中對危險源控制要求的,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在注重對重大危險源控制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忽視對一般危險源的注意,因人為因素而變為重大危險源,采用事故易發控制辦法恰恰可以消除這一問題。

2、與全面質量管理知識相結合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套先進的管理辦法,但有人認為它是控制質量的,與危險源的控制或者說是與安全控制無關;標準與全面質量管理是兩個不同的規范,執行其中之一便可。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不正確的,因為在執行標準的過程中,對危險源的識別、評價、目標與指標的制定、績效測量和監視及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處理等都離不開對數據和事實資料的分析。因為從辨證的角度來看,任何問題或者說是事故的產生,都可以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找出它們出現或發生的根本原因。例如可利用排列圖對自己或與自己同類型的其它單位以往發生的事故進行分析,找出自己需要特別關注的,進而反向追查到這些事故的根源,最后利用因果圖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末端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達到消除事故及隱患的目的。此外,全面質量管理的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過程也符合標準中計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的運行模式。

實踐證明:在實際工作中充分挖掘傳統管理中的精華并將其按標準的要求進行整理、執行,對標準的貫徹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化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3、與應急演練活動相結合

制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部應按照每項重大危險源制定相應的現場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應急救援預案的各項措施,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進行演練,合理優化控制措施,達到一旦發生事故,現場人員都能明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家能夠各負其責,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理,進而可以有效地遏制事故的發展狀態,將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結束語

危險源從客觀上講不是一成不變的,對重大危險源只要我們認真分析、科學地進行控制,是可以轉變為一般危險源的,反之,一般危險源在一定條件下也是會變成重大危險源的。總之,對各種危險源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控制,不僅是保證生產安全、安全狀態有序可控的必要手段、必要條件,也是我們必須長抓不懈、長期探索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危險源;辨評價; 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層、超高層建筑物、軌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深基坑工程、異性建筑物等數量日益增加,新材料、新工藝在建設工程上的應用也使得工程建設速度大大加快,施工難度不斷加大,引發了新的危險因素,使得我國建筑業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增加。為控制和減少施工現場的施工安全風險,實現安全目標,并持續改進安全業績,實現事故預防,需要找到導致事故的根源—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對其進行全面、正確認識,并及時采取最佳方案進行有效控制,以求降低事故率,減少人們生命財產損失,保持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1、建筑企業管理體系中的重大危險源的辨識、風險控制是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

“重大危險源”簡言之就是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各類容易構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隱患。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開始前,根據工程項目各方面的資料、當前的狀態、外部環境、管理制度、工藝水平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預測,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對關鍵的部位、關鍵的環節進行重點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開工前識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根據其危險源的風險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現場事故的“隱患”,保障施工安全,為企業完成施工產值,創造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有利條件。首先,施工領域廣,存在高空作業、機械傷害、觸電、化學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險源最多的行業之一,建筑企業職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傷率控制指數也遠遠高于一般行業。其次,施工程序復雜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規程,各種功能要求的建筑工程項目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個階段都有著一定的操作差異,其中蘊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種各樣,并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同時這些變化還有不規則性的特點。再次,施工單位的整體素質不盡相同,一旦各單位之間不能有效地協調、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險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斷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適合現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順應裝修施工過程的規律,正確地運用管理體系中“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及風險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裝修施工安全。

2、對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重大危險源的界定主要包括:

人的危險行為及管理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的狀態、惡劣的環境影響等。由于建筑施工現場的復雜性,工程施工事故可能隨時發生,并可導致人員死亡及傷害、環境破壞、財產損失,這對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整體施工進度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都會造成惡劣的影響,甚至危及企業的發展,因此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和控制,就顯得格外重要。

3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根據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規范、操作規程、以前一些事故案例以及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歷年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列出建筑工程各個施工階段、部位和場所中導致事故發生可能性較大、且事故發生會造成嚴重后果的施工危險因素,對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研究評價,可以辯識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建筑施工重大施工危險源因具體情況而不同,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情況:

3.1開挖深度5m及以上的深基坑(溝、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地質條件、周圍環境或地下管線比較復雜的基坑(溝、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可能影響毗鄰建筑物、構筑物結構和使用安全的基坑(溝、槽)的開挖、支護及降水工程。

3.2搭設高度8m以上的、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m2的、集中線荷載20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飛模工程;用于鋼結構安裝等滿堂支撐體系,承受單點集中荷載7KN以上的承重支撐體系等。

3.3 搭設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腳手架;懸挑高度20m及以上的懸挑式腳手架;提升高度15m及以上附著升降腳手架。

3.4 采用非常規起重設備、方法,且單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裝工程;2臺及以上起重機抬吊作業工程;跨度30m以上的結構吊裝工程。

3.5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設備安裝拆卸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內爬起重設備的拆卸工程。

3.6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墻安裝工程;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鋼結構安裝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網架和索膜結構安裝工程;開挖深度超過16m的人工挖擴孔樁工程;地下暗挖、隧道、頂管及水下作業工程;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可能影響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尚無技術標準的分部分項工程。

由上可見重大危險源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廣、伴隨施工全過程,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在深入調研同類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行業專家作用、采用多種危險辨識方法綜合分析重大危險源,做到全面、準確、無遺漏的完成危險辨識。

4 、重大危險源與重大事故關系

根據以往事故教訓分析,重大危險源與重大事故具有密切的關系。為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發生,必須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和監控,防止出現事故隱患。理論研究和事故調查的實踐表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是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直接原因,也即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對重大危險源,或者說對能夠造成重大傷害事故發生的設備、設施和場所實施有效監控,防止出現事故隱患,則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5、重大危險源的確定

經過風險評價,判斷出重大危險源和一般風險。并對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予以公示。一般情況下建筑企業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有:基礎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鐵、豎井、大型管溝的施工,因為支護、支撐等設施失穩,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場所破壞、人員傷亡,往往還引起地面、周邊建筑設施的傾斜、塌陷、坍塌、爆炸與火災等意外大型機械設備(塔吊、人貨電梯等)的安裝、拆卸、使用過程中及各種起重吊裝工程中違反操作規程,造成機械設備傾覆、結構坍塌、人亡等意外;腳手架和模板支撐在搭、拆過程不規范、違章指揮作業;高處作業不規范、違章指揮、作業;施工用電不規范;房屋拆除、爆破工程違反規定作業等;

6、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控制

重大危險源控制是建立在重大危險源辯識和評價的基礎上,編制科學的危險源管理方案,預控施工中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確保安全管理人員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風險的地方,達到實施風險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

7、結束語

企業在重大危險源監控工作中承擔主體責任,作為三大事故多發行業的建筑業更應通過科學的、有效的、長期的手段對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采取全過程的監控,把安全生產工作真正轉移到預防為主的軌道上來,并最終降低事故率。

參考文獻:

[1]陳連生;建筑施工現場的防雷保護[J];建筑安全;2004年07期

拆除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重大危險源;建筑工程;控制技術

引言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定義為: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建筑工地人機環結構復雜,危險源較多且互相作用相互關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加大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測與控制對于保障施工安全、減免財產損失、保證建設工程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建筑施工環境重大危險源類型

1.1 按事故發生的類型

通過對建筑施工企業多年來傷亡事故進行統計可知,發生的傷亡事故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高處墜落、施工坍塌、觸電、物體打擊、機具傷害,即所說的“五大傷害”,其中高處墜落所占比例接近50%,“五大傷害”占事故總數的90%,其他的重大危險源還有中毒、爆炸、火災等。

1.2 按事故發生的部位

1)深基坑事故。在深基坑事故中包括所涉及的臨邊防護、基坑支護、上下通道、土方開挖等作業中發生的事故;2)超高跨模板支護事故。施工中模板高度超過8 m,或跨度超過18 m,或施工總荷載超過10 kN/m2,或集中荷載超過15 kN/m2的模板支護工程,易發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內容主要有立柱穩定、施工荷載、模板存放、模板支拆等,主要發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高處墜落等;3)腳手架工程。易發生安全事故的腳手架工程一般是搭設高度超過20 m的落地式腳手架、懸挑腳手架、高度超過6.5 m的滿堂紅腳手架以及附著式整體提升腳手架等,在腳手架工程中易發生的事故種類主要有坍塌、高處墜落等;4)起重機械工程事故。施工起重機械主要指塔式升降機、懸臂升降機、物料提升機、施工電梯等,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作業主要有吊裝及機械安裝、拆除等,常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機械傷害、高處墜落、起重傷害等;5)施工臨電事故。建筑施工臨電包括現場照明、配電箱、電器設備、配電線路等。施工中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漏電、一機一閘不符合要求等,事故種類主要為人員觸電、電氣火災等;6)“四口”“五臨邊”事故。建筑施工中通道口、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井口統稱為“四口”,基坑周邊、無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篷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等統稱為“五臨邊”,易引起該部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無安全防護設施或設施不符合要求、人員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品進行作業而造成失穩、踏空、墜落等。

1.3 按人的行為

建筑施工中由于人員的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類別主要有作業時忽視安全警告而形成誤操作行為或造成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設備;進入危險場所;在起吊重物下停留作業;進行焊接、電氣等作業時注意力分散;對易燃易爆物品進行錯誤操作、處理等。

2 建筑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

1)經驗分析法。經驗分析法包括對照分析和類比分析兩種。對照分析是指通過分析人員來與有關法律、標準等進行分析對比,借助于人員的經驗及判斷能力來對危險因素進行評價分析,該種方法由于是以人員的主觀判斷為主,因此容易受到人員的經驗和知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采用安全檢查表來彌補該方法缺陷;類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作業條件工程的施工經驗及統計資料來依此類推,從而對危險源進行分析,該方法也需分析人員有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2)施工材料分析法。該方法是指通過了解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性能、性質及施工作業環境來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如施工中需用的具有毒性、易燃易爆特性或易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則可根據材料性質來采取應對措施從而降低其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的危險性。3)作業條件分析法。該種方法認為作業條件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作業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構成。所從事作業的危險性可用三者的成績來表示,分值愈高則危險性愈大,當分值超過極限值時則可認定為重大危險源。

3 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控制

3.1 管理方面措施

1)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施工單位應在進行系統危險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諸如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異常情況應急措施等各項規章制度以確保人員作業有章可循,發生事故后有據可查;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施工企業應根據施工中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及其危險等級來確定各級負責人,并應明確每個人應負的安全責任;上級管理部門還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所轄部門及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并要求檢查中使用檢查表隨時記錄等方法,以便于對所發現危險源做到及時發現、記錄、反饋;3)加強日常管理。施工單位應嚴格要求作業人員認真執行重大危險源日常管理相關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相關人員按照檢查表要求進行日常安全檢查;遇到相關危險作業應按照程序進行審批,并要按照要求做好記錄;配合上級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等;4)做好信息反饋。建筑企業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信息反饋系統,并要求各相關單位及人員嚴格貫徹落實,上級相關管理部門應對信息反饋的隱患以及安全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安檢部門要定期收集、處理相關信息,并將信息及時提供給相關領導進行研究決策,制定出更佳的解決措施;5)做好基礎管理。要做好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工作必須建立齊全的安全檔案和安全標志。

3.2 技術措施

1)消除。要想從根本上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最好的方法是消除危險源,但按照現代安全工程理論,從根本上徹底消除危險源是不可能的,對于建筑施工來說,只要施工存在就會有相應的危險源存在。2)預防。是指在徹底消除危險源有困難時所采取的減輕危險因素的措施。3)減弱。是指在重大危險源無法消除并且難以預防的情況下所采取的減輕危險因素的措施。如降低溫度、安設抗靜電設施、安裝減震隔震設施等。4)隔離。是指在消除、預防、減弱等對危險源均不起作用的情況下而采取的將作業人員與重大危險源隔離開或將不宜共存的物質分開的措施。如遙控作業、安全罩、隔離操作室等。5)連鎖。是指在作業人員出現操作失誤或機械設備處于危險狀態時能夠通過連鎖裝置來終止危險的惡化。6)警告。是指在易發生故障的危險源附近配置醒目的安全標志、安全色或配置聲光等報警裝置。

3.3 人員措施

施工單位對涉及危險源的部門人員應加強教育培訓,使其了解產生危險的原因、處理控制事故的方法及日常操作要求等。即通過培訓實現對人的行為控制,實現在操作過程中不發生操作失誤、指揮失誤、粗心、厭煩、緊張、錯誤使用防護用品等不合理的人的行為。

4 結語

客觀上來講重大危險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重大危險源只要認真分析,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控制,嚴格的按照施工安全管理要素進行管理,即可以使危險源處于穩定狀態或將其徹底消除。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蒙阴县| 嘉义市| 鞍山市| 宜君县| 栾川县| 谢通门县| 乌审旗| 任丘市| 车致| 运城市| 广灵县| 明光市| 怀化市| 浮梁县| 衡水市| 文山县| 大厂| 城口县| 惠安县| 罗定市| 敦化市| 富顺县| 山丹县| 永新县| 彭泽县| 简阳市| 高安市| 兰州市| 铁力市| 大厂| 营口市| 乌兰浩特市| 修文县| 佛冈县| 从化市| 高陵县| 离岛区| 淳安县| 临高县| 吉隆县|